跨国公司经营策略分析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软件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决定着未来各个国家竞争力,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软件产业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山东财政学院方慧教授于2008年出版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一书,该书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模式,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跨国公司经营策略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国公司经营策略分析论文 篇1: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经营策略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从生产制造、产品品牌、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技术研发、企业文化等方面大力推行本土化的经营战略,以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市场进入步伐,降低跨国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提高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当地的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海外投资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说,本土化经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战略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跨国公司通常采取的本土化经营策略。

关键词:跨国公司;本土化;中国;策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必选之地,众多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最开始的时期,由于不了解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之后,外资企业便开始纷纷将“本土化”视为应对中国市场特殊性的法宝或者说是对策。

不同的外企对本土化的理解也不同,因此选择的本土化策略也不同。总的来说,跨国公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本土化策略:

一、生产本土化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本土化实质上包括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可分为采购本土化和生产制造本土化。

(1)采购本土化

采购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在当地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活动。该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的采购比例越高,说明其采购方面的当地化比率越高。提高在东道国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当地采购比例,可以大幅降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增强经营效率。

(2)生产制造本土化

跨国公司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了生产本土化进程,中国加入WTO以后,引发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又一轮热潮。这些跨国公司的到来,雇佣中国的员工,使用中国生产的装备,基本上完成了生产本土化的过程。

二、产品本土化

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个问题是值得每个外企深思的问题。为此外企需要了解他们在中国的目标消费者的特点、偏好、需求等。

跨国公司在充分理解本土文化特征、消费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以保持强势国际品牌形象的原有特色为前提,把洋品牌做“土”,采取亲情营销,以克服消费文化的隔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三、人力资源本土化

经济学中把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要素统称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而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它具有流动性、时效性、再生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经营,它体现在企业必须能够引导、协调和组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多元员工,使多元的人在企业内部能够聚合成一种创造价值的力量。这种跨国企业内聚力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共同的企业文化平台,而且依赖于企业在共同文化平台基础上全面整合内部员工关系。

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实施首先有助于减少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经营管理上的矛盾和低效率;其次,利用当地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再次,人才本土化增强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信任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形象,而且有助于保持经营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四、营销本土化

营销本土化其目的和宗旨是满足本地顾客需求,培养顾客忠诚度。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过程也是一个满足跨国文化顾客需求的过程,文化始终是跨国公司进入一个新市场时最难以捉摸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领域,传统文化与习惯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充分调查和研究本地消费者的特点,并根据这种需求推出对应的产品,制定符合当地购买力的价格,同时根据当地文化风格和消费者偏好进行促销和宣传,是对跨国经营销的最基本要求。

五、研发本土化

随着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不断升温,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新亮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引发了研发本土化的竞争,为了巩固其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跨国公司把研发活动定位于满足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从而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研发中心是企业的核心部分,将企业核心本土化,有针对性地开发技术产品,无疑是在为它们大规模地进军本地市场研制强有力的进攻武器。

六、企业文化本土化

企业文化本土化的过程是公司原有文化与东道国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将文化差异最小化的过程。

首先要进行文化差别识别,通过各种workshop活动,使来自不同文化的员工加强沟通,增加认同感,从而增强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其次,就是组织一系列的跨文化培训活动,旨在有效地打破每个人心中的文化障碍和角色束缚,更好地找出不同文化的共同之处。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要求和战略需要,建立起共同的企业文化,最终实现文化的融合。同时,我认为在企业文化本土化实施的过程中,要保留原公司的核心价值体系与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所在地的文化环境,创造新的企业文化。

小结:跨国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入中国,首先实施的是生产本土化和人力资源本土化,然后是营销和研发的本土化,企业文化的本土化是本土化诸多要素中最顶级的活动,它需要整合前面所有的要素。当然,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存在交叉进行、相会推动的情况。其中,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是本土化战略的核心,所有本土化管理思想的贯彻都离不了人。另外跨国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本土化战略有不同的方法和着重点。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总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行业发展步伐一致,当宏观经济形式、国家政策、行业发展出现重大变革时,它们也会及时的对本土化战略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郭毅.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2]谭军华.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3]宋全敬.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程度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4]李雅洁.浅论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运作策略[J]. 国际经贸,2008.

作者:任昭

跨国公司经营策略分析论文 篇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书评

在当今社会,软件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决定着未来各个国家竞争力,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软件产业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山东财政学院方慧教授于2008年出版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一书,该书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模式,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方慧教授在本书中构建了一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软件产业模式选择的分析框架。全书紧扣该框架展开分析,对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给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结合国际分工的新特点以及软件产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进行理论分析。对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的分析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理顺其发展脉络,结合软件产业发展特点加以扩展,然后得出影响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要素。由此建立起整篇本书的分析框架。

第二,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将软件产业发展置于全球大环境下进行考察,具体考察影响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影响要素进行分类,通过SWOT矩阵分析,各国就可以选择具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下一步的研究构建起完整的分析框架。

第三,从实证的角度,选取印度模式作为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典型国家作为案例,通过剖析其产生、发展的轨迹和影响要素,对以上分析框架加以验证,并对中国模式选择给出借鉴。

第四,将上述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实践中,结合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状况以及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目标,推演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在该书中,方慧教授以她独特的视角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1、创新性的构建了一个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完整的分析框架。

该框架包含了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内涵的界定、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模式的类型、模式优化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这一分析框架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搭建了一个新的分析平台。

2、对软件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了新的分析,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结合软件产业自身特点,总结了影响软件产业发展的九个要素。

软件产业模式选择影响要素的分析,是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上存在多种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因此在研究软件产业模式选择影响要素时,作者首先研究了影响整个软件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而根据软件产业是一种战略性产业的前提,提出各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对各影响要素进行SWOT分析,根据要素优劣状况和外部机遇与威胁的形势,作出战略选择的结果。对国际软件产业模式选择影响要素的分析中,我们基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结合软件产业自身发展特点总结出影响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九大影响要素:要素条件、市场需求、相关行业的发展、企业标准和质量认证、政府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创新、跨国公司经营策略和机遇。通过对“九要素”的SWOT分析,从而指导各国软件产业模式的选择。

3、提出了中国应当选择的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作者在书中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以及影响要素状况,结合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目标以及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推演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应当是立足国内市场进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外包业务和软件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这一模式的选择既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综合体现,又是软件产业发展影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无疑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全书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作者长期从事软件业领域研究的成果。全书结构严谨,框架新颖,观点独特,内在逻辑分明,文字叙述和数量分析结合紧密,语句准确、规范。在世界软件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一书的出版无疑对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并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徐向艺

跨国公司经营策略分析论文 篇3:

国际转移价格的功能、实现及其思考

摘要:国际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公司跨国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多数企业在提到国际转移价格时,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避税。本文通过对国际转移价格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的全面分析,纠正企业在认识上的偏差,并就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国际转移价格政策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国际转移价格;避税;资金配置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刘立燕

上一篇:控烟工作总结汇总下一篇:知识产权局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