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良种推广补贴方案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棉花良种推广补贴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棉花良种推广补贴方案1

为进一步加快小麦良种推广,提高全县小麦生产效益,根据省、市关于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20*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良种补贴推广任务及资金安排

(一)任务安排

20*年,省、市安排我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2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计200万元。按照市农业局统一核定的每亩播种量10公斤计算,每公斤小麦良种补贴1元。参照各乡镇2007年度统计面积,将我县2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补贴面积、补贴资金按比例、分品种分解到各乡镇(详见附表)。

(二)供种价格

经*市农业局、财政局组织统一招标,*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和*县农艺种业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为我县该项目供种企业。补贴品种为石麦15、石新828、邯7*6、科农199、石新733五个品种,供种价格按中标价格执行,即石麦15、石新828、邯7*6、科农199四个品种中标价格为每公斤3.10元,每公斤补贴1元后,农民实际购种价格为每公斤2.10元;石新733中标价格为每公斤3.02元,每公斤补贴1元后,农民实际购种价格为每公斤2.02元。以上种子价格均为包衣种子或随种子发放包衣剂。

(三)资金拨付

1.按照省市要求,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资金实行县财政两次拨付制。县财政在项目资金到达后15个工作日内,向供种企业预拨70%的补贴资金,以资助供种企业开展供种。供种结束后,于11月30日前,供种企业凭购种农户签字确认的统一供种清册和农业局的验收报告等相关报帐资料,结算其余30%的良种推广补贴资金。

2.供种企业在领取70%的良种补贴资金后,向农业局交付总补贴额15%的供种质量风险押金,以备解决因种子质量引发的矛盾纠纷。项目完成后,对无任何经济纠纷的供种企业退还质量风险押金,对纠纷已结案供种企业退还剩余款数。

二、工作要点

(一)准确把握补贴目标要求

1.加快优质专用、节水小麦新品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节水小麦的良种推广补贴,以增加农民种植收益为目的,以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和延长产业链为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栽培和实行订单生产为保证,按照“提高质量、稳定品质、降低成本、节约用水、稳定产量、增强竞争能力”的要求,切实促进优质专用小麦、节水小麦的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合理的确定补贴示范区,示范区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达到100%。

2、加大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县农业局协助供种企业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全方位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确保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100%。补贴品种全部推广小麦种子包衣技术,提高麦苗的整齐度和抗病能力。

3、完成小麦品质检测抽样任务。县农业局要积极开展品质检测鉴评工作,确保生产的优质专用小麦达到国家标准质量的要求,按期完成产品抽样率任务。

(二)加强供种环节管理

1.落实补贴面积

各乡镇要根据任务要求,合理划定小麦良补示范区,对补贴面积进行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村、到农户、到地块,确保补贴面积全面落实。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一村一品,整建制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益。项目村农户自愿选择所提供的小麦良补品种,但购种不得超过分配面积。

2.实行供种到村

各乡镇根据县分配的小麦良补面积确定项目村,然后由包村干部负责,指导帮助项目村组织农户填报由市印制的统一供种清册和供种卡,注明购种农户姓名、补贴面积、所购品种、购种数量、种子单价、补贴资金、联系电话等,购种农民或农户代表在统一供种清册上签名并按手印,同时进行村级张榜公示。经公示无误后,村委会加盖公章,连同收取的补贴后的种子款,以村为单位交到县农业局下设的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供种企业根据农业局提供的统一供种清册将项目村所需小麦种子送种到村,由村干部负责发放种子和供种卡。

3.建立供种档案

各乡镇和农业局按照“县有区域图、乡镇有分解表、示范村有供种清册、示范户有供种卡”的总体要求,建立良种推广项目明细档案,其中乡镇档案要建立到村、到户,县农业局要建立供种电子档案。

(三)积极开展产销衔接

各乡镇要把产销衔接作为搞好良种推广补贴示范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积极培育引导企业和各种合作组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确保农民生产的优质专用小麦、节水小麦销的畅、卖的好。

(四)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

县农业局要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农民之友》栏目和*农业信息网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补政策、补贴面积、供种方法、供种价格等,让广大农民都能了解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要充分发挥县农技中心和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作用,协助供种企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简报、明白纸、网络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组织好技术培训,并根据农时季节组织举办技术讲座,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生产管理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的水平,加快规范化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同时,要抓好示范方的展示和带动作用,定期举办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展示观摩,以点带面,将全县小麦生产推向一个新台阶,为促进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三、加强项目领导和监管

(一)加强项目领导

为切实将20*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工作落到实处,县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高华树任组长,人大副主任高国甫、政协副主席刘伏生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小麦良补项目落实中的有关工作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副局长王建成担任。各乡镇也要明确一名主管副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在每个项目村明确2—3名村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二)实行项目公示制

县农业局在县电视台和*农业信息网将各乡镇小麦良种补贴面积、补贴金额、补贴品种、供种价格等进行公示。各乡镇要以村为单位,对补贴农户、补贴数量、补贴金额、供种价格等进行上墙公示。县农业局、财政局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农民监督,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公正、透明。

(三)加强项目监督

供种期间,县农业局和财政局负责对各乡镇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供种结束后,县农业局、财政局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向县政府及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写出总结报告。

棉花良种推广补贴方案2

加强体系建设,强化监督管理

推进生猪良种化进程

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总面积699.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4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8.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74万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3.3亿元,农业增加值8.75亿元,财政总收入3.2亿元,人均可支配财力942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942元。生猪存栏49.32万头,其中母猪4.64万头,出栏81.3万头;规模养猪场1386个,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3个,年出栏5千至1万头的猪场1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53.2%。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坚持以发展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把发展养殖业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振兴经济的主导产业,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养殖业全面、协调、环保型、可持续发展。

一、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情况

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县,自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人工授精技术得到迅速推广普及,我县结合生猪生产特点,规范运作模式:依托项目供精单位规范供精,严格督查,实现体制完善、网络健全、配送高效、产需结合的预期成效。

我县完成良种补贴人工授精胎次8.54万胎次,配送精液17.08万支,良种补贴7万胎次、140万元,繁育优质生猪75.6万头,超额完成任务。

目前,全县已建成12个供精单位,平均每1-2个乡镇就有一个供精单位,供精单位仪器设备配套齐全;每个乡镇设立1个良种精液配送站,3-5个行政村设1个服务点,全都配备恒温箱、运输存贮箱、电子显微镜、档案柜。基本建成以供精单位为核心、以乡镇配送站为重点、以村级生猪人工授精员为基础的生猪人工授精服务体系。良补项目建设推动了我县养猪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实施现代畜牧工作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生猪人工授精受胎率达82%,窝均产仔10.8头,育肥到100公斤比本交平均缩短了8天,饲料转化率提高了0.2,利润纯增60-8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增收3000多万,生猪良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初步体现。

二、实施生猪良补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

1、成立相关组织,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人负责、各相关科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管理和监督,项目组织实施和协调、项目工作进度检查、总结和验收,配合上级部门开展项目相关工作等。二是成立项目实施监督、技术指导、财务管理三个小组,加强技术指导、财务监督。

2、制定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制定了《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对供精单位招标、技术培训、组织管理、补贴范围、收费标准、督查验收、资金拨付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供精单位以每瓶15元的优惠价格向农户供精,按照畜牧水产局核定的供精数量,县财政局每月划拨一次补贴资金,每瓶精液10元补贴直接拨付给供精单位。

(二)精心组织

1、公开招标。确定供精单位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按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我局制定了《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供精单位招标方案》,并利用县电视台连续一星期播出招标公告,我局组织全县15家企业参与投标,经过专家组对竞标单位的基础条件、公猪质量、供精能力、技术水平等逐项考核,最后确定了十二家供精单位,并在县电视台将招标结果和中标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公示。

2、考核选定人工授精员。我局从村级动物防疫员、基层动物防疫站中选择了一批事业心强、有一定技术的人员,经过我局统一培训、考核、选聘,择优聘请为人工授精员,已发证40名,统一持证上岗。

3、规范网点建设。按照项目建设需要,统一建设标准,配齐生猪人工授精器械设备。我局制定了《县生猪人工授精站管理办法》、《县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标准》与《生猪人工授精操作规程》,统一制牌发放到站,要求制度上墙并认真执行。

4、广泛宣传。利用电视媒体、举办技术讲座、深入养殖场户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生猪良补项目惠农政策和人工授精的优势。

(三)强化监督

1、强化对供精单位监管。我局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标准要求,对供精单位的精液质量、受孕率、产仔数,服务水平、档案管理及各类报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并认真做好记录。为杜绝供精单位弄虚作假,我县不断完善人工授精台账和人工授精收费单管理制度。要求人工授精台账要有畜主签名并按手印、填写联系电话。人工输精填写能繁母猪配种卡,在配种卡上注明最高配种收费标准和畜主签名 ,确保养殖户真正受益。

2、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实行两费分离,即精液收费与服务收费分开,制定精液收费和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按标准执行,有人举报超标准收费,一经查实,第一次通报,第二次警告,第三次取消供精单位资格。

3、认真接收群众监督。我局按照《湖南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湘牧渔办牧[]41号)的要求,对招投标确定的供精单位实行挂牌和建立良补服务收费公示栏,并开通了投诉和举报电话。组织供精单位在项目村每季度张榜公示本村受益农户及其饲养母猪配种情况,包括养殖者姓名、提供精液的供精单位名称、公猪品种、授精次数、配种成功次数、财政补贴标准及金额、人工授精收费标准及金额等内容。明确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核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四)统一精液标准

1、统一执行种公猪质量标准。种公猪品种、系谱、特征、性能及精液的密度、活力、剂量标准予以公示,接收群众监督。

2、统一生产标准。在县专家组的跟踪指导下,精液采集、检测、稀释、分装等程序实施无菌操作,确保精液质量。

3、统一杂交模式。推广“杜长大“三元杂交模式,以杜洛克为终端杂交父本,繁育优质三元杂交猪。

4、统一实行“零库存“标准。要求供精单位根据订单当天采精分装、当天配送,乡镇配送站不允许储存超过24小时。

5、统一良补标签。每瓶合格精液均贴有“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精液标签“专用标签,标签注明品种、公猪号、生产日期、储存条件和保质期等内容。无标签的视为不合格产品,不予补贴。

三、项目实施中的几点体会

经过一年的项目实施,我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几点发展经验,一是建设高标准的供精单位,是项目实施的基础;二是完善服务网络体系,是项目实施的保障;三是确保人工授精员的稳定收入,是推广生猪人工授精的关键;四是配套建设疾病化验室,切断病源,确保精液产品的安全,促进发展。

总之,我县在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下一步工作,我们决心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扩大生猪人工授精覆盖面,努力实现全县生猪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效益最大化,确保养殖业环保型发展的产业格局,为生猪生产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高校教学改革下宏观经济学论文下一篇: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科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