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美术教学反思

2022-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二上美术教学反思

函数概念教学反思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乃到一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然而函数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又是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接受起来就更难.函数成了高一新生进入高中的一条拦路虎.有些学生高中毕业了,对函数这个概念也没有理解透彻.突破了它后面的学习就容易了.所以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上要下足功夫,争取不让学生吃夹生饭.我注意对知识进行重组,努力去揭示函数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它,觉得它有用,而乐于学习它.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应当说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节课比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以下几处: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复习初中函数的定义,强调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接着提出问题:在这个定义下,y=5是函数吗?大部分学生认为它不是函数,有的说:它只是一个式子,而没有自变量;有的说:5没有发生变化.用已有概念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急于解决问题.

二、探究课本三个实例,概念形成

提出问题2:你从例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自变量、因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自变量与因变量有何关系?问题情景的设置应形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问题解决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讨论、积极探索.学生独立思考2~3分钟,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讨论、整理出本组同学所想到的各种想法.实际问题引出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回答,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问题,同分享团队协作的喜悦成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强调在实践中完成学生自身知识的建构,并要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创造.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表格、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范围,逐步使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同时也为下节课函数的表示法做好铺垫.在整个交流中,我既有对正确认识的赞赏,又有对错误见解的分析.师生互动,抓住函数概念这一重点,举出实例来突破理解对应法则f这一难点.函数是一个系统,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式子.它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组成.我形象地将这一系统比喻成计算机,输入的数集为定义域,输出的数集为值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效果很好.

三、师生合作,总结归纳函数定义

最后归纳出函数定义,并在全班交流.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使学生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来归纳结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一步体验到在集合对应观下的函数内涵,从特殊到一般,揭示数学通常的发现过程,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这种引出概念的方式自然而又易于学生接受和形成概念.通过教师的再提炼又得到观点,再揭示近代函数定义的本质:在讲解概念时,在多媒体上有意识地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突出强调重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理解概念.在这个近代函数定义下,完成提出的问题,y=5是函数,大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觉得学有所用.

四、对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知识应用的目标落实得比较好

总体来说,这堂课较好地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了“引起关注——激发热情——参与体验”的过程.倡导课前预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课前自主解决的内容课堂不讲,增加课堂容量,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由具体实例到抽象知识再用抽象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认知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语言方面还不够精练,喜欢用口头禅,爱重复啰嗦生怕学生不懂,随口加一些不严格的内容.其实知识点够不够精简好记,重点难点学生是很轻松地懂了,还是说模模糊糊脑袋都懵了,这全在于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上下的功夫,在于老师自己想透了没,找到合适的讲授或类比方法没.突破完全在一瞬间一个简单的道理,所以在课下要下工夫,找到突破难点的好方法.

2.由于学生提前预习,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中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课堂容量大,时间有些紧,课堂留白不足.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用恰当的语言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更为成熟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作者:翟争艳

第2篇: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反思”

【摘要】在对太原市35位一线幼儿教师的调查研究后,我们发现,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多程式化少亮点、多空想少梳理与实践、多感性描述少理性思考、多关注集体少关注个别幼儿、多谈不足少谈质疑与改进方法。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作者简介】滑红霞(1964-),女,山西运城人,太原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科科长、高级讲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表明(JuliceAnneThomas,Montomery,1998;Byrd,Intyre,1993),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说过“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也持相同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本文以太原市35位一线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拟对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反思多程式化少亮点

“改进教育实践的最好的希望是,把教师提升为自主的和反思的人。”“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群体亦然。”在参赛的35位幼儿教师中,8位能写出自己的教学感受和特点,反思有针对性,能为理清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反思。

“在课前准备方面主要是依据活动目标反思的,看看自己准备的是不是恰到好处,如:活动内容要体现目标,抓住重点,另外,在孩子安全方面也要考虑到。可以说,各个环节都要反思,如果反思不到位,教学肯定出问题!”(L老师)

“身教重于言教”。一天幼儿准备午睡的时候,我边帮孩子们脱衣服,边和班上陈老师说起家里的烦心事,有几个小捣蛋就乘机说话了,我见状后很生气地说: “睡觉不许说话!”这时,突然听到周凡怡大声地说:“老师也在说话啊!”我和陈老师听后都一时语塞了。午睡过后,我主动向小朋友承认我的过错,并和孩子们约好午睡的时候不大声说话,不影响孩子的睡觉,他们都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件事后,使我深深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的心目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应当做幼儿的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并做好。(w老师)

而其他27位教师的活动反思一般都是先从活动前的准备、再从活动的进行、后从活动的结束方面进行回顾,反思公式化,将其记为流水账、回忆录。

在“我们的节日”的活动中,教师的反思内容为:

“(1)通过本次活动为国庆节诗歌会奠定了基础,使幼儿产生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了全体小朋友从小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2)利用谈话之后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学习模仿、制作,以更深切地让他们感受春节的快乐。(3)可收集旧挂历做装饰,布置新年里的教室。”(B老师)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来完成,然后让他们相互讨论,最后还请几名幼儿总结了今天的感受。教学效果比较显著。”(A老师)

以上两位教师的教学反思具有极高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仅仅反思活动目标,有的仅仅反思教育效果,有的反思就是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做法等等,反思不能做到全面和科学,还停留在教师的随感随想方面,不能触及到教育活动的实质。这样的反思只是在走形式,没有体现出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他们的教学反思中最多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可写事情,就是找不准问题。即使发现了“闪光点”,也担心没有理论依据、不会分析而犯观念上的错误,而找一些别人分析过的、有依据、写过的主题来写。

(二)教学反思多空想少梳理与实践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探索与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手段,是创新理念、教法和提高活动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Wallce(1993)曾经把教师专业发展表示为一个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而在调研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基本感受是“工作忙,没时间反思”。每天班里事务和一日保教活动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天还要写教学活动设计、每周写观察笔记、观课议课笔记、家长联系册,再加上其间进行的各种考核、评比等常常使教师疲于应付,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使很多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倾向,并扼杀了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幼儿教师没有掌握相应的教学反思方法和技巧,许多想法、看法、观点一闪而过,没能留下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事后又常常不及时记录,白白将自己的经验付诸东流。更多情况是教师在活动反思中想的多、思绪乱,真正动手动脑总结、提炼少,学习研讨时间少,对反思后的再实践、再总结、再提炼行动就少之又少了。

“我们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还有就是精力,谁每天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把白天经历的都写下来,那样的话每个人都能出书了,所以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D老师)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有意让自己养成一个习惯,晚上吧,休息了之后,在脑子里回想今天哪些孩子预期的目标是达成了,哪些没有达成,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应该丰富哪些材料,明天的活动是什么,教案有没有背熟,脑子里就是思考这些东西。不过脑子里很乱,东想一下西想一下,想不清楚就糊里糊涂地睡着了,后来一天工作下来很累,躺在床上马上就睡着了,索性也就不想了。”(E老师)

(三)教学反思多感性描述少理性思考

在翻阅35位教师的教学反思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活动反思重事实描述轻理论思考,对目标中的核心经验把握不准,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缺乏科学的依据和理解,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理念不清,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入思考。有的教师教育观点有误,有的教师为写而写,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进行的多为思考教学手段适宜性的反思,有的反思成为宣泄情绪、平衡心态的手段。

“本节课幼儿很有兴趣,自己画的画也比较独特,教学目的达到。”(B老师)

“今天早上,我又领孩子排练了六一的节目,孩子们不听话,我很生气,熊了他们几次,所以,下午又练习了一边,希望在‘六一’演出时能得到领导的好评。”(F老师)

“这些孩子太油了,跟他说话当没听到。就光是让他们安静下来就得扯着嗓子喊半天。哎,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G老师)

教学反思很多都是描述性地记录一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却没有人思考“为什么”“怎么样”,没有看到平凡工作背后的不平凡。而“为什么和怎么样”才是教学反思的核心和关键。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教师“真的没时间仔细想,也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或“这些也没人仔细看,就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理论素养不高,自身没有能力对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参加教学活动竞赛的35位幼儿教师中,32位第一学历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学科知识缺乏和文化素养不足成为制约他们反思的关键因素。

(四)教学反思多关注集体少关注个别幼儿

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际中,“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行为的适宜性,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错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方面,31位教师在60%的活动反思中谈到怎样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整体表现情况,仅有个别教师在某篇反思中关注了特殊、个别幼儿的表现。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大部分教师没有体现个别特殊幼儿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材料方面的研究反思。

“幼儿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在游戏时幼儿的兴趣很高,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之所以掌握得比较好,是因为这首歌的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所以学得较好……”(A老师)

而恰巧在放学时,笔者听到A老师班上一名幼儿和家长的一段对话:

妈妈:宝贝,今天长了什么本事啊?

幼儿:没有

妈妈:可是妈妈今天问老师,说教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宝儿,你唱给妈妈听好不好?

幼儿:不好

妈妈:为什么?

幼儿:没意思,不想学

A老师在教学反思中非常肯定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幼儿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位幼儿对这首歌“与众不同”的态度。新《纲要》中特别提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和思考幼儿的个性需求发展以及那些特殊幼儿的表现,而不要被课堂表面的热闹迷失方向。

(五)教学反思多谈不足少谈质疑与改进方法

在教学活动方案和“观课议课”的反思中,一些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对别人的教学活动写了多方面的不足,恰如开批判会。比如有的教师说自己教学目标理解有偏差,教学材料使用不当,教学内容不适宜,幼儿积极性不高,将自己的教学批判得一无是处,或者将自己上课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但唯有批判和抱怨是不够的,教学中有何困惑、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进等问题没有提到,反思便没有价值。

“这次活动没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引导幼儿完成一组活动后,再去尝试使用其他组的材料;教学内容好像也有点难,孩子们不理解要做事情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显得很急躁,没能静下心来好好及时调整……”(B老师)

在“玩具变变变”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到:

“在活动中,存在着几点不足之处:①为家长、为幼儿提供收集资料的时间太匆忙,对收集的质量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②有个别家长参与意识淡薄,对主题的开展漠不关心,活动中很难和我的教学活动相互配合。”(C老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从两位教师的活动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并没有认清教学反思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她们将书写教学反思当作负面情绪的宣泄方式,或为自己的不成功寻找“自我安慰”的理由。然而,教师反思首先对活动本身有着直接的发展价值,可以不断调整和修正教育活动的发展,同时教师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才是教师反思价值的根本所在。

二、对提高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引领幼儿教师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

杜威最先将“反思”这一概念引入到教学领域,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到:“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而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主要是对教学反思的内涵认识不足和对教学反思价值认同度不高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践性、反省性、自我性、过程性、研究性是教学反思的五大特征。全方位的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方案的设计、幼儿的经验水平的把握、幼儿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与学习兴趣的了解、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活动形式的适宜、幼儿学习交往机会的提供、学法指导、赞赏和激励的评价方式、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师角色定位、突发事件处理等。教学活动后,幼儿教师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精彩处有哪些?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摸索了哪些教学规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35位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内容上的基本情况。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找不足、找缺陷,更是对自己或别人理念、行为的质疑,它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和经验重新认识,更自觉、理性地去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活动的方向,使理论与实践统一,提高实践质量。同时教师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使教师在自我扬弃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二)引领幼儿教师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步骤

教学活动反思的一般基本步骤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验证。其中,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的关键环节。而要想发现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必须挣脱思维的惰性,提高问题敏感度,对每天“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已经熟悉的事物保持一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明知故问”即敢于质疑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就是教师通过积极的思维加工对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教师必须能够诚实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剥离自己、追问自己,直到心灵最深的角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有过类似过程的具体描述: “首先,问自己对周遭的事物基本上抱持什么样的看法或信念。先质问自己:某项概括性的看法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什么?然后问自己:我是否愿意再想想看?这个看法是否不够精确或有误导作用?诚实地回答这项问题很重要,如果答案是不愿意,再继续下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你愿意质疑自己的某项概括性的看法,就应明确地把它和产生它的原始资料公开。可能的话,直接检验概括性的看法。这往往需要回头探询一个又一个行动背后的理由。”另外,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推理、分析、情景再现等方法记录教学反思,以帮助教师准确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幼儿教师通过上述一系列经验重组的过程,改变了原有习惯性思维,具有了创新思维,成为真正的问题发现者。

“很多幼儿园设立在成熟的社区里,教师每天都要和社区的人、事、物打交道,教师应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另外,幼儿家长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服务?”(w老师)

教师发现、梳理出问题,选择特定问题予以关注,搜集相关资料,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理念行为,进一步确定反思问题;当反思问题确定之后,通过自己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也可邀请同行和专家集体教研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对教学实践效果要有预设;教师在认真、反复研究确定改进办法后进行实践验证,再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

(三)引领幼儿教师了解教学反思的常用方式方法

教师常用反思方式主要有内省式、经验记录式、交流式。在与35位教师交谈后发现,他们对三种反思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

与教学反思方式相对应的反思方法主要有个人反思笔记、集体教研反思、摄像录音记录等,下面是对35位教师涉及教学反思方法调查得到的数据,

反思方法是教师反思得以实现的载体,是教师反思必须掌握的工具,熟悉教学反思的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对幼儿教师十分必要。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主要是自我反思(写个人反思笔记)和与同事一起进行集体教研反思。个人反思笔记是近年来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记录一日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

撰写教育论文多是上级部门分配的硬性任务,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的是摘抄相关文章,而不是自己经验的反思总结和提升,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摄像录音反思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录像和录音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活动再现,可以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但35位教师所在幼儿园硬件实施条件有限,很多幼儿园不能采用摄像方式帮助老师记录活动现场。

其他方法主要包括对外学习交流、专家指导反思、家长反馈、档案袋法等。档案袋法是教师在一段时间里收集教育方方面面的活动资料,并将反思结果记录下来。档案袋建立的过程不仅是记录教育活动进展的过程,更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积累过程。

以上方法各有优势,有效的反思应是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四)搭建提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台

1.组织合作反思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合作反思具有1+1>2的效果。它的主要形式有案例分析、专家答疑、专题性研讨等多种形式,可以是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是教师与专家之间。在合作反思中,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借鉴了别人的想法,拓宽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如有教师认为:“它有思维的碰撞,和其他老师或专家在一起反思比我们一个人反思更深入了,面也广了,同时还可以让我们老师进一步去思考从怎么样的角度去反思,可以怎样更深入地去反思等。”在共同的研究辩论中,教师思维活跃,研究气氛热烈,专家教师共同受益,大家建立起新的、亲密的同伴关系。曾有过合作反思经历的老师深深体会到:“减少了我们老师的压力,特别是在研讨中减少了一些心理压力吧,同时它能创设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能激发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因而,为幼儿教师提供教学观摩、教学大赛、教学研讨等合作反思的机会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2.加强反思材料交流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一时没能解决,可以记录下来,之后和同伴交流讨论就会有解决的办法。这样会使教育更科学,教师也会随之成长、成熟。因此,反思材料的撰写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反思向纵深发展,提升实践性知识的层次。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或有代表f生的教育反思笔记,就其中的“亮点”挖掘出来,作为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如该教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的?运用了什么反思方法?该反思案例对你有哪些启示?当撰写反思笔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自发需求和有力工具时,距离研究型教师不远了。

3.开展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关键

好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会主动对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寻求一定的理论支撑,并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思考,更有效的更新、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32位初中起点的幼儿教师在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欠缺,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科学领域基本原理的理解、对领域知识的把握上有很大困难。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和学科知识的科学理解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决定了孩子接受的知识是否科学,决定着孩子的成长是否健康。因此,幼教管理部门、幼教科研单位应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应该对其进行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培训、教材教法的培训、相应领域学科知识的培训,使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教学反思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丁霞,关于幼儿教师教育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圣才学习网,2011.8.7.

作者:滑红霞

第3篇:加强教学反思,有效提高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的反思

摘 要:新课改对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提高高三政治教学和复习的效率,关键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进行教学反思。然而,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由于时间紧,高三年级教师的教学反思大多为了反思而反思,存在形式化、模式化或思而不改的现象。因此,本文从提高高三政治课堂复习效率出发,突破过去偏重于教学后反思的局限,适度关注了“实践中反思”和“为实践反思”,既拓展了教学反思的视角,又丰富了教学反思的表达形式。反思教育理念,反思教学得失,分析学生反馈。对自我反思、借鉴反思、集体反思等做了积极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对策

新课改对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要求,其中教学过程反思就是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提高政治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专业技能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反思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探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从而提高高三复习的质量。

一、当前政治课堂教学反思的现状

对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并不陌生。众多中外学者对教学反思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称道的是,国内学者在十余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理论探讨不断更新,实践操作也与时俱进。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现实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时间紧,高三年级教师大多为了反思而反思,存在形式化、模式化或思而不改的现象。

二、高三政治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本市部分中学政治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反思,大多只是在课后随便总结几句话而已,没有真正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

2.对高三教学反思的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教师认为,高三时间紧,任务重,没时间也没必要进行反思,把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看成是学校的硬性任务,导致对反思缺乏激情,或反思时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缺少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反思。大多数教师仅仅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而没有深入寻找获得成功的因素和导致不足的原因。

3.在反思的过程中,个体反思现象比较普遍,缺少集体的反思

高三复习文综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是非常紧密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之间如果缺少互动交流,没有集体反思,学科之间的反思就无异于打游击战,各自为政,其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4.未形成反思的环境,反思的氛围不浓

学校在教师教学反思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没有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充足的设备。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成绩,忽视了教师教学的过程和质量,这就使多数教师为了出成绩而忽略了对不足的反思,或者反思流于模式化、形式化,想思不思的现象时有出现。

5.缺少能让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走向“更高教学水平”的渠道

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之间,教师的反思缺少交流,各自为政,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教师的反思与学生的学情反馈无法有效统一,使得实际的教学成效降低。而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治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没有一个有效的反思渠道。

三、解决政治教学反思出现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三政治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对应的五个方面去探讨解决的对策。

1.形成常规化、制度化的教学反思

缺乏制度管理,使教学反思无法常规化,容易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制度化的教学反思应该是学校、年级、教研组、备课组、个人等多方面系统化的过程。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应该统筹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面工作协调有序地进行。更关键的是要把教学反思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评价中,要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中体现教学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年级主要起到监督和记录的作用。而具体的组织工作由教研组负责。备课组则要落实具体的教学反思,组织好组员对教学内容、学生课堂学习的反应进行有效的反思。同时,备课组还必须加强同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交流,通过学科交流反思来提高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高三政治学科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系统的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的反思,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提高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2.加强集体反思和学科之间的反思

在反思的过程中,个体反思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缺少集体反思。高三年级的复习,文综学科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文综成绩的好坏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提高文综成绩就成为文科教师的重要使命。而要提高学生的文综成绩,重要的是做好文综教学的反思。只有改变目前文综各学科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备课组成员之间,政、史、地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有效提高文综教学的效果。

3.构建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

要形成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就要使教学反思常态化、制度化。学校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教学反思时间表,使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更好地结合,真正达到反思的目的。年级组应组织好本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反思,根据时间表使年级的教学反思常态化,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

4.挖掘能让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走向“更高教学水平”的渠道

高三年级的教学对于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反思平台,高三年级政治教师应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反思平台,备课组成员应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在集体备课后的反思中应与历史、地理等学科进行有效的交流,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进行课后反思时,应该邀请部分学生监督反思的过程,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更好地看到问题所在。

总之,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特别是高三政治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政治课堂的时效性和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改变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错误认识。要让教学反思成为常态,让教学反思真正发挥其魅力与价值。

作者简介:吴周民(1979— ),男,福建漳浦人,中学教师一级职称,福清一中教师。

作者:吴周民

第4篇:二上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读代讲、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里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些困难,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课件(蒲公英纷纷飞行图,小免身上粘满苍耳图,豆夹被太阳炸开图)。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课件,让学生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不仅觉得新奇而且很快地了解到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学完课文第

二、

三、四节后,我安排了一个变换角色,训练说话的游戏(假如你是已经长大的植物孩子,请你告诉大家,你怎样按照妈妈的好办法去“旅行”,去“四海为家”。可用书上的话复述,也可用自己的话说)。学生先在下面分小组说,然后点同学到前面戴上头饰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的兴致很高,抢着说:“我愿做蒲公英妈妈的孩子”,“我要做苍耳妈妈的孩子”„„让枯燥的说话训练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进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生字要求学生当堂掌握,为了让他们记得牢固,我针对本课生字,对每个字的教学都采取不同的办法。如“旅”重点是右边下面的笔顺,在教学这个生字时,我指导学生与“放”字比较记忆。教“乘”字时,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我问“看谁的眼睛亮,能够发现这个字是由我们学过的2个熟字组成的?”很多同学举起了手,说是由“禾”和“北”组成的。那我接着问“你能写这个字的笔顺吗?”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牢牢地记住每个生字。

1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这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来学习课文。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1.板书:看雪 (今天继续学习第12课《看雪》)

2.雪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因为我们这儿每年都下大雪,让我们翻阅往年的照片,感受“雪”的世界。

3.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描写“雪”,你会用哪些词呢?生说:雪花飘飘、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冰天雪地……。就势我出示六个描写雪景的词语: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玉树琼树、粉妆玉砌、雪花飘 飘。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再通过积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后面的教学服务,应该说,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的。]

4.台湾的小朋友却很能看到雪,他们只能看在橱窗里的假雪。( 齐读课文第

一、二段)

5.在课文中,谁与我们一样,看到过真雪?(老师、北京的小朋友)

6.老师在哪看到的真雪?那是怎样的一场真雪?找到文章的段落,自由读一读,标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出示:课文描写雪景的那段)

[这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品“雪中景”,体验文字美

1.老师看到的雪景,用了几句话来描写的?每一句写得是什么?第二句呢?

2 2.请同学读第一句。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雪花、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美吗?谁来读一读。

——不仅是雪花美,也不仅是雪毯美,更不是树上的银装美,还有作者的描写:你看——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那飘着、铺着、披着就像是唱歌,像音乐一样的美。试着读读。再次指导读。

——飘着雪花,那是“雪花飘飘”,铺着雪毯,那是“白雪皑皑”,披着银装,那是“玉树琼枝”,一片洁白,那是“洁白无暇”,多么美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指导读。

3.第二句写的是雪中的活动,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还有那些活动?告诉老师,你在雪中去做这些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表示——快乐!

4.将这段话美美地读读。

二、“读问句”,感受乡情。

1.因为很难看到雪,所以孩子们有许多的问题要问,请在课文中找出孩子们问的问题。

2.自由地读读这四句,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当时发问的心情?

3.读第一问:“您看见过真的雪吗?”孩子们知道不知道老师看见过雪?那孩子问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试探语气)谁来读一读。

——(教师微笑着点点头。)询问:这里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是什么意思?(肯定读得好,赞许的意思)那课文中“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又是什么意思?(是对孩子们问话的回答,表示看过的意思)你能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吗?(是的。我看见过真的雪。)

——再读这句,读出试探的语气。

4.读第二句:“你是在哪儿见过的?”

——惊奇的表情说明什么?这里除了惊喜,还有羡慕。谁来读一读。

5.老师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接着问的问题是什么?“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问这句话的什么,同学们在想的是什么?读出这样的语气。

——出示地图:北京与台湾。相聚不是很远,如果直航,很方便,个把小时 3 就到。可是,近在咫尺,台湾只能看到“橱窗里的人造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那么美的真雪”,如果你是台湾小朋友,你的里会怎样想?

6.所以,孩子们这样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看真的雪呢?”

——指导读。

7.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大家都盼望着去北京看真的雪。你从课文中哪个词看出大家急迫的心情?

——“争着问”,一起读句子。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

三、读诗句,邀请“看雪”

1.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2、你有兴趣邀请台湾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看雪吗?那就给他们写一封信吧!

3. 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用识字三的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假如》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孩子内在的情感,达到和作者心灵的相通,激发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心?我在教学伊始给他们绘声绘色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入神了。接着我趁热打铁诱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学习: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该多么好啊。同学们你们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想好想。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个叫白冰的人,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此时我的孩子们读的可投入了,都想弄明白这个小朋友想要一支神笔干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进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导好孩子们精读涵泳,感悟语言。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读诗歌,自己琢磨诗歌的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再指名读一读,再评议、琢磨琢磨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步我充分让孩子们自己去琢磨、体会。当孩子们体会有困难时我才加以指导。如第一 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孩子们都知道应该用愉快的语气来读。后面两句“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则要读出温柔的,怜爱的语气,可是孩子们体会不到。我此时用无限温柔、怜爱的语气朗读。我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抚摩孩子们的头。孩子们听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多读,让孩子们悟其它几节诗歌的情感。对于第三小节,孩子们都能体会应该读出对残疾朋友西西的同情、忧伤。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让孩子们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对于读的好的孩子我让他们上台朗读。孩子们的小手一双双高高举起。上台朗读举行了一轮又一轮,每个孩子都上台了。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的打动了自己、同学、以及我的心!

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灵已经达到了和诗人白冰的融合。我顺势利导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孩子们的小手举的是那么高。“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

5 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盖特别特别坚固的房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怕地震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好多的金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敬老院在老人们画好多好多好吃在东西,他们就再也不用受冻挨饿„„”

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

6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总的来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及课堂上师生的表现都比较满意,但细细推敲,也有不少遗憾:

1、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一些潜能生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因为课文中没有直接的描写。还好,中上学生已经找出,我不至于措手不及。

2、课时划分不够合理,用一课时时间完成全课教学,学生实难承受。因而,虽“拖堂”

三、四分钟,有些环节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虽各教学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但因学生没能拥有充分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课堂缺乏“生成的美丽”。

此外,我总在想,如果将“父亲知鸟”、“父亲爱鸟”这两大板块合二为一,先抓结尾,反观全文: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知道猎人是干什么的?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的人?(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读课文领悟情感: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得到保障,个性更能得到张扬,课堂更能诗情飞扬,美丽流淌!

《活化石》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理解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第5篇:二上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我也安排每天不同形式的反复背诵,对口诀的背诵已经算是比较熟练了,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两个班孩子的能力情况,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学生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已经有了对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写等初步的经验基础,因此,在设计《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活动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口诀的编写过程,学会有序的整理口诀。(重点) 2.能用有效的、优化的方式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有关口诀解决问题。(难点)

3.鼓励学生积极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同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有了前面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这节课学生并不会感到很困难,所以我把学会探究、学会总结、学会解决问题作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

1、我充分利用教材书上的情景图,通过观察小青蛙一次接一次的跳远,学生说出了小青蛙从0点开始,每次都是跳8格,利用这个数学信息,我提出了“一次跳8格,也就是一个8,用算式该怎么表示呢?”学生自己列出了关于8的乘法算式,接着我又提出了“要把这些算式计算得又对又快,要用到什么呢?”学生根据经验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要用8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出课题8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中,出现小青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8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数学。

2、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相信学生能学会,所以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讲解者。

在总结8的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口诀的总结方法,为8的总结做个铺垫,然后自己试着来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先自己来探究,最后在小组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独立地总结出口诀,只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困难,通过小组交流也较好地解决了。

出现的纰漏:

1、对于识记口诀设计得不够好,识记口诀有困难,有待改进。在记忆口诀的环节,我采取的是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然后找一两名记得快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的,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句记起来有困难,全班一起想办法来记。通过这几个环节有多半学生能够较好的记忆,但还是有少数学生应用的时候出现了口诀记忆错误。我当时觉得很着急,再说时间也不够了,所以叮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但事后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课后了解到,记得快的孩子大部分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对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堂探究,交流、总结,他们很快就能记住口诀,看来,课前预习也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在下一阶段的口诀学习中我得加强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2、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特别的积极,都想到前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看到他们那么强烈的表现欲望,我感受到了他们那份成功的喜悦,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通过这个环节我也反思到,以前的教学有时我把得太死了,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3、学生展示中教室中一片寂静,可细看,有很多同学在心不在焉的听,好像学生对类似的口诀课已经麻木了。再加上刚开始展示时学生的紧张,我又没有随机点燃气氛,以至于课堂沉闷,最后时间把握的不是多好,课堂作业也没完成。

4、课堂生成的太少,质疑补充的声音太小。

5、学生倾听习惯还有待加强。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另外,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作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接着我再把口诀中的积,用数字的形式出示,学生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发现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

九、三九和八九等,它们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相反的,我再用课件演示。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课尾再回到 “九九歌谣”,同时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1、运用充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 .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这是我想到今后教学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一节上课的时间8:2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搭配》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活动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我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运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了要按规律有次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怎样促使更多的学生明白根据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学习的顺利,是我感到有点迷茫的地方。

第6篇:二上语文教学反思

我在上第17课《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时,我事先没有很详尽地备课,在上课时,我告诉了学生"张老师没有备课,谁能把这故事讲给我听呢?",二上语文教学反思。学生一听,原来老师也不知道,这下我可以把我知道的告诉她了,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告诉我,刚开始一位学生说得很简单"这个故事讲了狐狸想自己吃葡萄,不给其它的小动物吃。"我装着糊涂的样子问:"不给谁吃呀?故事还写了谁,它们又发生了什么事?结尾怎样?谁能说得让我听得更清楚、更明白呢?"经过提示,学生大致能把故事说具体了,我也听明白了。我又问:"故事说了狐狸、小猴还说了谁?"学生依依说出了故事里的小动物有小白兔、小松鼠。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再进一步地追问学生:"你喜欢哪个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小猴,它很聪明。它没有相信狐狸的话,而是自己去尝了葡

一、二组;赞同反方的同学在

三、四组。你们把自己的理由在组里讨论,呆会儿由两方代表上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这下可积极了,读课文找根据。

真正的辩论开始了,正方的文一同学上来陈述:"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刚才反方说狐狸看到的是青色的葡萄是酸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青色的葡萄是甜的,如珍珠葡萄等,教学反思《二上语文教学反思》。 "这时候反方的蒙哲平等同学有话说了,站起来就反驳到:"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狐狸看的是青色的葡萄,它认为就是酸的。"正方的欣容同学站了起来,这位女同学一向很少发言,今天她能主动地回答,让我很高兴,她理直气壮地说:"请同学们看第七自然段小松鼠也尝了葡萄,而且从图上可以看到它吃的是绿色的葡萄,它说了是甜的,所以我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听了她的发言我更加惊喜地看到,她读书读得如此认真。

整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而且从中还学会了自己读书、看插图找答案。由此让我知道了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第7篇:部编版语文二上《风娃娃》教学反思

《风娃娃》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教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识字、读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上还有效的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流于形式。

在课堂上,能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并结合学习内容进行了读写的结合训练,做到了以读促写。

但是,在由于没有组织学生充分的预习,因此在识记生字时耽误了一定的时候,致使最后的写话训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也与老师的观念有关系。受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是把识字生字、了解识字方法做为了重点内容,如果老师能在课前做好生字的识记工作,课堂上把精力放在学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等真正训练性的教学内容上,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点。所以,要学习小组合作,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研讨时间,再按照以前识字和学文各占一半时间来分配的话,就会有个别地方处理不到位。所以,需要教师针对平时课堂和公开课堂科学地调整思路。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风娃娃》教学反思二

《风娃娃》是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优美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乐学,从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动脑子,掌握了风的好处和坏处。回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学环节中有令人满意之处。下面是我对这一课教学的点滴反思。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谜语引入本课,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趣,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随后我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关于“风”的一篇课文,看看文中讲了风娃娃怎样呢?带着问题,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认真地阅读课文。

2.请学生通读课文,提出在阅读时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学生提出了好多,如“断断续续、船工、船帆、无影无踪、责怪、号子”。有些词语其他同学知道的,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解答,如:“断断续续、船帆、责怪、无影无踪”,有些比较难的,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问题,就由我来讲解。如:“号子、船工”。经教师一讲解,学生记忆就非常深刻了。

3.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钻研课文,学懂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作用是成为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帮手。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接着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 4.挖掘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想象说话。如大风车被风娃娃一吹后速度加快,风车会对风娃娃怎么说?田里的秧苗喝足了水也会对风娃娃说什么?纤夫得到风娃娃的帮助又是怎么说的呢?使得学生体验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再让学生说说人们会责怪些什么?还让学生想象风娃娃还会做哪些事。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都踊跃发言。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说出了风的许多好处和坏处。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呢?”在教学的最后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对课文思想的升华,是让孩子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低年级就坚持让孩子这么感受这么交流,培养一种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对将来孩子的学习是有益的。

《风娃娃》教学反思三

《风娃娃》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浅显易懂的优美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我意图采用贴近儿童的教学语言,抓住字词学习和句子训练,了解第

二、三段的段式结构,旨在初步学会阅读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段落,来努力完成这堂课的教学,到达学习目的,期望让学生学有所得。但是透过教学发现自我在教学中虽有做的较好的地方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较好的方面:

1.扎实教好字词,在初读课文之后,我主要抓住与本课时教学有关的难读词以及数量词语和“地”字短语,在检查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是否把字音都读准确了,把句子读通顺了,反复地让学生练习,争取把字词学到位,为后面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做好铺垫。我发现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字词学得还是比较扎实的,在读课文时基本没有出现重大的字音错误,而且学生即使读错了也能自我纠正,有了读准的意识。

2.让学生有个整体感知的过程。虽然这节课只教学做好事的部分,但是在研读之前我让学生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进行板书,区分好事和坏事,这样让学生能了解课文大概的资料。

3.抓“事情发展”的脉络,持续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注重句子训练。因为课文中的

2、3两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相同句式的段落,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意图让学生明白“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由于

二、三段句式相同,所以我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注重句子的训练,透过划一划、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排一排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读懂句子,读好句子。学生基本都能读懂句子,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不足之处:

说话训练不够到位。这主要体此刻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出示填空题,让学生说一说风娃娃来到河边又看见什么,怎样做,结果怎样。要求学生能够用书上的句子来说,也能够用自我的话来说。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顾忌最多的却是时间问题,结果草草收场,训练欠佳。此外,在细节上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在教学“船工”的时候,我利用了一幅图片让学生感官认识,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时机,顺势带出“纤绳”以及图片中的纤绳进行有效教学,甚是可惜。

第8篇:二上音乐《小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麻雀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小麻雀》

2、 动脑为歌曲创编歌词、动作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歌曲《小麻雀》,并能边演边唱

2、 动脑为歌词创编歌词动作

三、教学过程

1、律动《早上好》

2、同学们,今天通往这节课的大门需要你们自己来开启啦。看看你们打开的什么样的世界。(打节奏)

3、我们再拍拍这个神秘的暗号,看看会出现什么?(出现青蛙,兔子,鸭子,鸽子,并且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做做动作)

4、听,这个什么声音?

5、老师:今天老师就要介绍这只非常热情的小麻雀给大家认识。 同学们仔细听,我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呢?(录音机放歌曲PPT展示相应歌谱)

6、为了迎接小麻雀的到来,我们一起来个欢迎会吧。看老师手上有个小乐器,叫做串铃,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老师拍的是哪一条节奏。请大家伸出双手握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跟着老师一起拍一拍。 为歌曲伴奏

7、小麻雀很高兴能够认识大家,初次见面,他给大家带来了两份礼物,0

X- - -

8、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小麻雀吧。(按节奏读歌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节奏)

9、听到了大家的夸奖,小麻雀忍不住跳起了舞蹈,请大家伸出手,跟着老师的歌声,画一画小麻雀舞蹈的路径

10、学唱:a、学唱第一乐句跟唱 b、师生合作唱谱 c、请学生找一找第一句相同处 d、请学生在相同处一起唱 e、加入赞美的歌词

11、再次用可爱的声音演唱,并为自信的小朋友带上小鸟头饰

12、此时若小鸟已经飞远了些,我们的歌声应该是怎样的

13、若小年都快看不见了,我们的歌声又该怎样

14、请带有头饰的小朋友随意飞,剩余的小朋友唱,注意小鸟来到身边应该怎么样,飞远了又该怎么样

15、编创:小麻雀带了他的一个小伙伴,听,是谁

16、开动脑经,模仿小麻雀夸一夸小花猫

17、用歌声来赞美可爱的小花猫

18、分角色演唱,比比看是小麻雀更可爱还是小花猫更可爱

19、加入串铃伴奏,丰富演唱

20、今天动物们很高兴认识我们,我们以后要爱护这些小动物,和他们做朋友

《小麻雀》教学反思

陆游小学 杨卉

1、 小麻雀是一首三拍子民族调式的的歌曲,三拍子的稳定性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控制,作为老师应该多用律动身体带动学生找到三拍子的感觉。

2、 聆听时画小麻雀的舞蹈路径,考虑欠佳,毕竟我面朝学生,方向与学生不一致的话会对学生有所干扰,可以第一遍指着ppt动画,第二遍在黑板上画。

3、 第一句乐句曲谱的学唱,一开始最好点着ppt学习,帮助学生认谱,另外钢琴的伴奏可以略去,只弹右手旋律,以免左手的声音干扰到学生

第9篇:部编版语文二上《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一

本文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日月潭的美景远不止书上所描绘的三个时间段,老师还可以搜集更多时候的美景图,傍晚的,春天的,等等。让孩子们模仿书上的写法用一两句话去描绘其他时候的日月潭美景,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日月潭》教学反思一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到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再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当今大力提倡感性语文教学的同时,就更应该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反思自己,由于我的语言比较枯燥,没有把孩子们带入到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当中,孩子们没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更何谈读出美呢?

《日月潭》教学反思三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是设想往往与现实不同,可能问题在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教法上,我会今后注意摸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了而没有“会学”。

不足:在教学时,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没有范读感到很遗憾,觉得学生的朗读比较少,忽略了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情景,这是本堂课我认为最失败的地方,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朗读,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来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实验小学值周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党政班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