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工业旅游发展探究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提要]本文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的房地产产业进行了调研,试图通过一位当地居民的角度探究鲅鱼圈区房地产产业目前的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合理展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鞍钢工业旅游发展探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鞍钢工业旅游发展探究论文 篇1:

“双鞍融合”背景下打造鞍山红色钢铁文化旅游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旨在“双鞍融合”的背景下,从鞍山和鞍钢的实际特点出发,提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以钢铁特色”的鞍山特有的文化旅游模式,并探讨在此特色文化旅游模式下,鞍山当地的旅游发展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双鞍融合;红色;钢铁;文化旅游

鞍山-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以“钢都”闻名的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新中国成立以来,鞍山和鞍钢紧密相连,共同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全部的光和热。地方与企业的相互融合,进而实现“双鞍”共兴共荣,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为加快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迈出的关键一步。20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鞍山人民给党的百年的献礼,讲好这座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不断发展壮大的故事,进而打造属于“双鞍”自己的独有的红色钢铁文化旅游模式是先给全鞍山市332万人民最好的礼物。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的“六项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因此,在“两翼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全面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的发挥鞍山独特的红色钢铁文化旅游,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就将“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以钢铁特色”,打造鞍山的特有文化旅游模式,试图找到和发现更明晰,更能体现鞍山城市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路线和策略。

1.鞍山打造红色钢铁文化旅游的特有优势

作为因钢铁制造而兴起的城市,鞍山一开始就占据了其自身独有的钢铁优势。在这些优势的累积同时也留存了一大批钢铁工业遗产。这些宝贵的工业遗产为大力发展钢铁工业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历史积淀。鞍山共现存辽宁省工业遗产41项,其中绝大多数都与钢铁制造及其相关行业相关联,这在省内首屈一指的,在东北乃至全国也名列前茅的。这其中的代表“鞍山钢铁厂”更是作为第一批11个国家工业遗产正式得到认定,并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国家工业遗产”牌匾。

同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于鞍山这样一个之前过分依赖第二产业,导致工业、资源性产业过重的城市,有其必要性和特殊的意义。大力发展文旅业可以有效拉动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的补充第一、二产业,同时实现三个产业的联动和协同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发展本地文旅产业发挥其在省内本身既有的地理区位和交通运输等优势条件,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其内核是优秀精神品质,即红色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作风、共同信念、共同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 正因如此,积极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学习和体验的旅游动机,满足大家对于英雄事迹的了解和学习的需要。鞍山作为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城市,更加应该积极发展和利用其中的红色文化资源,

综上,发展红色钢铁文旅既是把几代钢铁工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精神与当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相互结合的完美阐释,同时对于发展鞍山本地的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发展特色产业也是符合鞍山自身工业文化底蕴且有其可持续性和现实意义。

2.红色文化与钢铁旅游的融合策略

鞍山这座因钢而立,因钢而兴的城市,本身就孕育和滋养了大量了红色基因,比如从我们所熟知的孟泰、雷锋到当代的李超、郭明义,他们血液中的红色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钢铁工人,而在他们身上体现的这些红色的文化精神代表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的内涵,这其中又有以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最能把红色精神与城市的钢铁文化紧密连接。所以把钢铁文化旅游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有着积极重要的教育意义。

2.1钢铁文化旅游与爱国主义精神相融合

自1948年12月26日,新中国的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成立以来,中国的钢铁工业开启了心得篇章。鞍钢人在党的领导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国精神。这种爱国精神助力鞍钢人战胜重重困难,完成了出中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一五期间”就建成了鞍钢“三大工程”─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炼铁七号高炉。“三大工程”建成和投产,为鞍钢成为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爱国精神也助力鞍钢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不断学习、探索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方法,积极的投入到对设备的改造和创新中去。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爱国精神同样助力鞍钢人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这个“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产能利用率较之上个世纪有了显著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进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也持续取得进步和提高。

2.2钢铁文化旅游与“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相融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145名鞍钢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其中的优秀代表们,比如:孟泰、张明山、王崇伦、雷锋、李晏家、邢贵彬、郭明义、大家都耳熟能详。所有这些荣誉的获得者,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无数个为大家所铭记的感人瞬间,这些瞬间被广泛的流传和颂扬。他们用穷尽一生的心血在这些瞬间中完美诠释和演绎了“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直到今天这种精神还依旧流淌在每名鞍钢人的血液中,成为鞍山钢铁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在这样的核心价值的感召和引领下,所有的鞍钢人才能一往无前,解决每一个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闯过每道生产中出现的难关。正如那文忠所总结:“鞍钢精神”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凝聚鞍山智慧,传承钢都文明,彰显区域特色,创新鞍山文化”的重要作用,是鞍山地域特色文化之“魂”,是鞍山区域的品牌,是鞍山人的骄傲。”所以,把钢铁文化旅游与这样的红色文化精神相融合,必将会提升每名鞍山人对于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同時,作为红色文化精神的一部分,鞍山的钢铁文化旅游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样的精神传扬开来,并发扬光大。因此,具有这样的红色精神和红色传承的城市,必将会吸引广大的游客。

3.打造鞍山红色钢铁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3.1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构建红色钢铁文化旅游资源体系

要想提升鞍山的红色钢铁文旅资源,首先就要对现有的文旅资源做出整合和优化,特别是要形成适应当今时代的优质文旅资源,并把这些资源相互联动,以点成线,互动、互补,最终形成体系。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有“顶层设计”的思维和理念,要秉持系统化的开发原则,“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钢铁特色”,进而才能真正提升红色钢铁文化旅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次,相关各辖区,各个景点也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对于构建红色钢铁文旅资源体系上要形成统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再次,要以“鞍钢博物馆”和“钢都1953文旅小镇”为体系的龙头,以41项工业遗产为支撑,深入发掘其中的红色内涵,并使其附有当代特色,时代精神,使每名游览者通过参观、游览和体验能与其中的人物、事件产生共情和共鸣,借以达到文化的体验和精神的感受和传承。最后,要注重与鞍山其他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比如:千山风景区、二一九公园,千山疗养院等相互结合,相互借力,共赢发展,以“红色钢铁文化”带动“城市风貌文化”的展示和发展,借以打造“人文鞍山”的总体形象。进而促进和扩大鞍山这座城市在全国人民心中的美誉度。

3.2努力打造本地化红色钢铁文化品牌。

红色钢铁文化作为鞍山近代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的成果,蕴含了几代鞍山人对待党和国家犹如钢水般鲜红而炽热的情感,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文化标识。用历史事件、人物、精神串联起这些红色钢铁文化,进而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具有竞争力的文化IP,是打造本地红色钢铁文化品牌的核心要素。比如在打造钢都“1953’文旅小镇这个文化IP上,就应该在保留原有建筑样貌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小镇环境的改造,使小镇建筑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打造令人流连忘返的,融合居住、生活和文化旅游的共享空间。要让红色文化在小镇中有生命、有内涵、有底蕴、有故事。并要让这“四有”体现在小镇的环境和景观上,使游客能够在文旅小镇上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共鸣和熏陶。同时,可以在小镇上开展一系列反映钢都往事的文化体验产品,比如“怀旧火锅”,“工人客栈”,等等。通过使游客亲身体验的方式,提升红色钢铁文旅的品牌价值,同时也能够彰显出更多的本地文化中的个性化和标志性的特征。

3.3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环境

在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网络直播和短视频成为媒体新宠儿的今天,使用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兴应用程序,打造新媒体直播互动宣传模式,已经成为文旅品牌宣传的首要路径。区别于传统媒体由信息源起主要引导作用的宣传方式,新媒体的宣传不论是在信息的传播的实时性、精准触达性和互动参与性上都有质的提升和飞跃。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下,新媒体宣传不但可以生動地展现鞍山红色钢铁文化这一地方特色,同时对树立本地化红色钢铁文旅品牌形象大有裨益。但这就要求我们各辖区、景点的宣传者应该以新媒体思维的角度思考和构建新的宣传模式,要避免宣传内容模式化、格式化、同质化。要努力、持续地打造优质的、有核心宣传方向的原创性内容。这些原创性的内容是为了讲好鞍山红色钢铁文化这个故事服务的,所以这些原创内容需要包括有创意性的信息和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在线下可以以定期举办与红色钢铁文化相关的艺术文化节日和比赛等项目也可以彰显本地文旅特色,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宣传。总之,要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效的、立体的、媒体全覆盖的宣传互动环境。

4.结语

综上,全方位推动鞍钢集团与鞍山市实现融情、融景、融人、融智、融业、融市,深入挖掘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共同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钢铁文化旅游。地企双方通过深度谋划、科学决策,在共同下好“双鞍”融合这盘大棋的同时,也为鞍山的当地的文旅发展,为丰富鞍山经济的业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那文忠.鞍钢精神文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4(1):7-9.

[2]刘红梅.红色旅游于红色传承文化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2.

[3]刘淼,孙涛.让荣光永生辉[J].企业文明,2017(4):27-29.

[4]央广网.习近平: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EB/OL].http://china.cnr.cn/news/20180929/t20180929_524373298.shtml

基金项目:辽宁省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双鞍融合’背景下打造鞍山红色钢铁文化旅游策略探究”(as20212017)

作者:侯佐恂

鞍钢工业旅游发展探究论文 篇2:

房地产过剩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内容提要]本文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的房地产产业进行了调研,试图通过一位当地居民的角度探究鲅鱼圈区房地产产业目前的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合理展望。

[关键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旅游房地产 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开发投资具有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房地产的过剩,对于一个经济蓬勃发展、需求投资巨大的城市将会是一种反向冲击。鲅鱼圈区是辽宁省营口市的—个辖区,中国沿海十大港口之一的营口港(现隶属于央企招商局集团)坐落于本区,是东北腹地最近、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物流行业发展迅速,鞍钢集团等部分国有企业都相继在鲅鱼圈建立分厂,同时鲅鱼圈还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温泉资源。自1984年建区以来,鲅鱼圈区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是辽东湾经济区对外开放的门户。鲅鱼圈区以鲅鱼圈区中心为核心,周围包含了熊岳镇、芦屯镇、红旗镇等特色城镇。鲅鱼圈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21位,排进前10%。鲅鱼圈区的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辽宁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银行的投资,但投资方向很重要,在卓越成就的背后,這些投资的收益效率对于鲅鱼圈区来说并不是令人十分满意。

一、鲅鱼圈区房地产产业概况

(一)房地产规模较大且持续增大,房地产过剩问题持续加剧

经过30多年的房地产建设,鲅鱼圈区的房地产规模庞大并持续扩大。本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商大约有70多家,且近五年北京金泰、中南地产、万科、MOMA峰汇等国内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入驻鲅鱼圈,促使鲅鱼圈区商业地产数量不断增多,房地产产业在鲅鱼圈区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景象。

鲅鱼圈区作为沿海城市,旅游业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鲅鱼圈区及其所辖的熊岳镇,旅游地产开发较完善,兴建了许多温泉度假酒店与温泉度假休闲别墅区,每到旅游季节,各个景区与酒店人满为患。

(二)房屋空置率较高

房屋空置率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虽在上文提到,鲅鱼圈区的酒店和出租公寓在旅游旺季人满为患,但毕竟鲅鱼圈区房地产体量较大,过剩严重。除去景区周围的地产,鲅鱼圈区内和远离景区的很多楼盘,空置率极高,常年保持在60%左右。特别在旅游淡季,整个鲅鱼圈区的房地产产业分为两种极端:一是成熟的居住小区或功能性强的楼盘(学区房等)空置率低,这种大多是常住居民居住地。二是部分区内新建楼盘和地域差的楼盘,虽然建筑质量好、设计新颖,但空置率极高。总的来讲,房屋空置率高,主要是由于鲅鱼圈区人口消费能力不足以消费如此大量的房产。大量的房产建设,并不能使鲅鱼圈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一般来说,房屋空置率警示是10%,严重空置率超过20%,而鲅鱼圈区的平均房屋空置率目前接近40%,夜晚楼房平均亮灯数不到30%。一到冬季,有大批“候鸟”型业主迁徙到南方生活,导致大量楼盘入住率不足10%,有些新建的大型楼盘甚至空无—人。

(三)旅游度假型的房地产产业发展迅速

夏季(旅游旺季)的时候,鲅鱼圈区的房产空置率有所降低,房地产过剩问题有少许缓解,大批游客的涌入,导致旅游度假酒店与酒店式公寓供不应求。大量的空置楼盘中也有少许将成品房对外出租,作为旅游度假用的日租房。

(四)有大量待建与未完工的房地产项目

待建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在圈出土地后长时间未开工。未完工即指在开发中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建设无法继续,造成烂尾工程。在笔者调研的接近30处大型地产中,藏珑大连海、世贸国际等五处为烂尾工程。除此30处地产外,海湾城二期、嘉和望儿山小区等十处为待建工程。这些待建或未完工工程,有的长达几年仍在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鲅鱼圈区房地产产业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房地产过剩问题存在并持续严重

在上文概况中提到,作为一个常住人口仅有40万的地区,却涌入了近百家的房地产开发商。在近十年来,鲅鱼圈区的经济取得了可见的成就,但并不意味着其经济体量可以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也不意味着其人口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可以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近百家开发商在这片“处女地”上大肆开发,凭借其强大的财力支持,在短短十年间建造了大量的房产,造成了严重的房地产过剩,除此之外,近几年入驻的大型开发商并没有吸取教训,仍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大量投资,导致房地产过剩问题不断加重。原因分析如下:一是房地产行业的高收益。二是政府较不完善的政策导向。鲅鱼圈区目前的房价处于低档水平,绝大多数居民都有房产,所以目前鲅鱼圈区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而在于如何持续的发展经济。鲅鱼圈区的定位除了—个港口城市外,还是—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其旅游房地产的开发目前有所停滞,但居住房地产却处于过剩的状态。政府并没有对此作出强硬的决策,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对于开发商与政府的高收益,让当地政府的决策有所顾虑。

(二)房地产泡沫问题依然严重

鲅鱼圈区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在国家供给侧政策的领导下“去泡沫”成效不大,在过去的十年里,无论是银行贷款投资还是鲅鱼圈区政府政策导向,都推动了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持续加剧。原因分析如下:一是政府依赖土地收入的财政政策。二是银行的过度贷款。三是居民大量不动产投资。首先,政府由于利益与眼界等原因,过度高估了鲅鱼圈经济发展速度,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纵使房地产开发商大量贷款开发楼盘。其次,银行未经仔细甄别,将钱款贷款给一些方案平庸或目的不端正的开发商,造成了大量的未还贷款。最后,居民对大量的房产“有所作为”,采取了贷款买房投资的方式,增加了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这三种因素,促成了房地产泡沫问题严重的延续。

(三)很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浪费土地、资金等资源

在鲅鱼圈区房地产过剩的情况下,地产对于选址与方案的规划就十分重要。有些地产在修建中途由于方案失灵、厂商意见不合、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造成烂尾。还有些开发商在圈地后就停止了开发,开始了漫长的审批、待投资状态。这些现象,浪费了大量土地,流失了资金。原因分析如下:银行与开发商的盲目决策与投机行为。银行的盲目贷款,纵使房地产开发商的盲目决策与投资。开发商的过度贪婪,使他们通过不断修建楼盘来赚取利润,这样显而易见是不会利人利己的行为。

(四)房地产供需不平衡

原因分析如下:一是老龄化严重。二是人口数量少且增长慢。三是人民消费力不足。开发商修建了大量房产,但当地的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了远离家乡的地方求学工作,剩余在区内的大多是老年人与外来的打工人员,且人口较少。这些居民的经济实力不足,思想不够先进,同时受东北地区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影响,居民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房屋供应。

(五)楼盘的质量和小区的管理参差不齐

有的楼盘虽然年代久远,但楼盘内部管理有方,环境优美,入住率高;有的楼盘尽管是刚刚建成,但楼盘内部尽是建筑材料、尘土等堆积物,环境差,物业管理混乱、不负责,入住率低;有的楼盘在建成之前,已经预售了许多;有的楼盘持续降价,也无人购买。房地产过剩对此影响重大,由于过剩的地产无法被充分的消费利用,导致大量的空置楼盘地产。物业公司对于极少数居民的管理成本过高,所以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许多新建楼盘的管理极其混乱。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开发商的决策与重视程度。二是大量过剩地产无法被消费。房地产产业并不是只有资金堆积的行业,其也是有温度的。房地产开发商重视购买者,在前期创意设计方案,精心斟酌选址与楼型、户型,后期提高楼盘内部管理与环境质量,并给予一定的优惠贷款,这样的楼盘,才会有人购买。同时,一些开发商投入大量资金修建楼盘后,并没有为小区后续管理立项打算,导致后期管理混乱,这样的楼盘一定是空置率极高的楼盘。由于管理成本高等一些负面因素,更加导致了开发商与物业公司的后期不作为。

三、鲅鱼圈区房地产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为当地人民提供住房保障。大量的房产供应,就会拉低房产的价格。鲅鱼圈区的平均房价一直徘徊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的价格区间,高档小区的房价在4500元/平方米左右,算得上是廉价了。这就使大部分的当地工作者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住房保障,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在房价疯涨的2016年,鲅鱼圈区的房价在“一片涨声”之中却下降0.2%。

2.大量过剩房产的出现为旅游季节的城市房屋供给提供保障,促进旅游业发展。大量的旅游地产和日租房的出现,有充足的能力保证旅游季节游客的居住需要,不会使旅游季节的鲅鱼圈区游客居住问题过于紧张。随着鲅鱼圈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每年夏季的游客数量呈增长趋势,大量的房屋供应基本上保证了旅游者住房保障,且不会使旅游季节的酒店與住房价格过度增长,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鲅鱼圈区旅游的竞争力。

3.提供就业岗位,一定程度拉动经济增长。房地产的建造、销售、装修等种种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推动作用。鲅鱼圈区的房地产产业的确为与此行业相关的大量人口提供了就业保障。

(二)消极影响

1.浪费大量资源。长时间不使用的房屋折旧速度很快,前期的大量投资导致最后的无人居住甚至烂尾,这样的投资浪费大量资源。大量的工程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导致其他行业的用地不足。房地产也是资金堆积的产业,大量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鲅鱼圈区其他新兴行业的发展。

2.城市发展形象受损。大量的空置房屋与未完成的房地产建筑工地,对旅游城市来说不是—个积极的城市形象。夜晚的鲅鱼圈区,由于房屋空置率过高,被称为“鬼城”。

3.占用大量资金,引发金融风险。宽松的银行信贷导致的房地产泡沫,使得大量资金的无法收回,引发银行金融风险,导致了鲅鱼圈区金融的混乱。

四、鲅鱼圈区房地产未来发展与转型的展望

(一)城市经济发展

鲅鱼圈区以鞍钢集团与营口港等工业企业为基础,发展未来工业经济,同时推进度假城市建设,将工业区与度假区协同发展,双轨并行发展经济,这样不仅会增加城市人口,使人口与房地产适配,也会成为绿色发展的城市。

(二)城市职能转变

鲅鱼圈区在未来将会由传统的旅游业转变为以度假为主要吸引力的服务型休闲度假城市。以三亚的城市发展模板为参照,未来将会有人在鲅鱼圈区购置房屋作为夏季度假房屋,鲅鱼圈区的开发商也会大量建设有创意、高服务的楼盘来适配服务业的发展,这样会使土地等各种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三)政府政策转变

政府应改变扩张性货币政策,把好银行信贷这道关口,适度放贷支持房地产发展。同时,找准未来发展定位,适当调整政策支持房地产周边产业的其他产业发展。

五、对鲅鱼圈区房地产产业的建议

一是银行方面减少房地产信誉贷款,将大量资金贷给鲅鱼圈区正快速发展中的港口、快递运输行业,以适当的力度支持房地产发展。二是房地产商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代接轨,将无法出售的房屋进行装修,并以酒店的运营模式出租房屋,为旅游业服务。改变运营思想,灵活处理空闲房屋。三是鲅鱼圈区政府改变现有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出台政策限制大量建造房屋这种不健康的“经济催化剂”,同时出台政策吸引外地人才共同建设鲅鱼圈。只有促进鲅鱼圈区的经济增长、人口增长,才是目前该地区房地产产业的“解药”。

(作者单位:1.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永辉

作者:姜兴楠 费琳琪

鞍钢工业旅游发展探究论文 篇3:

浅谈高考地理区位的分析思路

摘要: 地理区位是高考地理的重点,也是地理能力形成与培养的重要载体,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区位分析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是高考的必考考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习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由于区位分析综合题中各种新图形层出不穷,加上试题具有“设计立意独特、情境设置新颖、设问角度灵活”的特点,因而区位分析综合题是考生的一大薄弱环节。由于一些考生在高考中对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区位原理理解不透彻,许多考生没有掌握区位分析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因而造成失分严重,因此掌握区位分析综合题的答题技巧与试题类型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高考;地理区位;分析思路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要反映时代特征,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凸显了地理学科的时代特征和应用价值。而“区位论”作为贯穿人文地理模块始终的一条主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区位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人类活动区位选择,分析其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以及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旅游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教材中人文地理部分的主体内容,因其强大的现实意义为命题者所青睐,近年来成了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进行区位分析呢?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技术。

3、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早期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二、工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气候。

2、社会经济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技术、信息通讯、国防安全、环境、集聚、个人偏好。

3、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

①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②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③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三、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

1、自然因素:全线跨越五大水系,穿越崇山峻岭,沿途地形各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

2、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1)社会:合理布局交通网。

(2)经济: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3)政治: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4)技术:先进的科技是保证。

四、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形

①平原:理想地形;②山区:河谷两岸;③高原:热带地区。

(2)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中低纬沿海地区。

(3)河流:

①河口处:如广州、上海;②河流汇合处:如重庆、武汉;③水陆交通转运点:南京、伦敦;④水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

(4)矿产:如大同(煤)、大庆(石油)、攀枝花(铁)。

2、社会经济因素:

①交通运输:如“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株洲。

②政治:首都(如北京、巴西利亚)、省会城市(如合肥)。

③军事:如山海关、嘉峪关。

④宗教:如拉萨(喇嘛教)、耶路撒冷(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⑤科技:如日本筑波、美国硅谷。

⑥旅游:如桂林、黄山、井冈山。

⑦边贸:如凭祥、瑞丽、二连浩特。

3、城市区位因素发展变化:

①军事、宗教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减弱;

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一直产生巨大影响;

③科技、旅游成为影响一些城市的新的主要因素。

五、旅游区位的因素

1、地理景观丰富:

①自然景观:由于地形复杂,有高山峡谷、“喀斯特”地貌,雪山、地热火山、河湖景等;北回归线穿过云南省,有热带雨林景观。

②人文景观:民族众多,风情各异;历史悠久,遗迹众多,如元谋人遗址、丽江古城等;从历史和地理位置看,云南地方文化既处于中原文化的西南边缘,又处于青藏文化的南部边缘和南亚、东南亚的北部边缘,文化独特,如曼飞龙佛塔等。

③市场需求大: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快,国内市场大;毗连东南亚,发展海外市场的条件好。

④交通便利:省内各旅游地有公路连接

2、区位因素发展变化:

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②促进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换;

③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七、区位选择,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步骤

1、全方位分析主要区位因素

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入手,思维发散,要点全面,力求完整。如北京中关村发展高科技产业,可从环境(自然因素)、科技和交通(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2、抓住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只有一个,即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因素。如啤酒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制糖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区位选择的限制性因素(缺乏的因素)如果能得到满足,也能成为主导因素。如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其主导因素也是水源。

3、把握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一般在早期,科技水平落后,自然因素占主要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不利的自然因素能够得到克服,社会经济因素逐渐发展成为决定性因素。如早期的钢铁工业对煤铁的依赖性很强,钢铁厂靠近煤(燃料)、铁(原料)产地,如鞍钢、包钢。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发展,逐渐转移到沿海港口,接近市场,如上海宝钢。

综上所述,在高考地理的区位条件分析中,主要涉及以上几种区位。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但是在做题时需注意审题,看清楚题目是要求从自然角度还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对于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分析方法是类似的,因而在平时的做题中多加练习,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少华.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区位理念[J].地理教育,2015(1).

[2]刘晓丽.高中新课标地理高效复习策略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06:104.

[3]张建麟.高中地理城市区位问题的教学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4]李有金.地理区位问题的复习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1).

作者:李清香

上一篇:物业公司工作工作总结下一篇:残联救助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