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老师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因是毛泽东的母校而广为人知,今天的一师已成为一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本科(第二批)师范院校。

第一篇:小学老师论文

小学数学老师的语言艺术分析

【摘要】教学语言的应用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充分分析学生心理特征、生活阅历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使用相应的语言,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成为了现阶段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艺术分析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的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学语言,通过语言艺术教师可以很好地传递知识、建立感情、激励学生,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导致影响数学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魅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的讲解知识点,不注重语言的幽默型的话,势必会影响教学效率,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一方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动画片等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这样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课堂的氛围。“光头强七天可以砍14棵树,那么如果一周休息两天,五天时间可以砍几棵树?”这样的趣味问答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强教师在课上使用语言的趣味性,更加幽默生动的叙述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不仅仅是提问问题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语言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有学生正确的回答了问题,教师可以说“哎呦,不错哦”,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又能更好的活跃气氛,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非常的有利。幽默的语言是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关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一向严肃的形象,和同学之间展开更加亲密的教学关系,创新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亲和力

教师的形象一向是非常严格、严厉,对学生总是不苟言笑,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师形象在现阶段對于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不利。教师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授课,提高教育效率。如果一味的我行我素,对学生只是进行严格的要求,而不顾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最终会导致学生反感学习数学,反感数学教师,这对于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语言的亲和力对于小学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非常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从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增强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应该对学生适度的微笑,这是一种对学生认可的表现。同时语音语调也要平缓,不能总是对学生大呼小叫,严厉的语言批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起到负面的作用,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开展。因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象,增强自身语言的亲和力,通过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心理,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这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氛围。

三、善于运用语言鼓励学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我们都懂,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也会产生这样的影响,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厉,总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教学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不利的。鼓励和肯定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这是建立他们自信心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鼓励和肯定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回答问题非常棒的同学鼓励和肯定是必须的,这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肯定自身,从而愿意自主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对于问题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下一步再细心的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哪出现了问题,及时的查漏补缺。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非常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你很好”、“回答的很到位”、“不着急,再想一想”、“很有勇气”等一系列的鼓励性的话语的应用非常重要,教师要逐渐的改进自己的形象和用语,让鼓励性的语言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然在鼓励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度,分人、分时、分事,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语言的作用非常大,教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掌握,才能发挥语言魅力的最大功效。

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发育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善于运用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顾及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的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成长。风趣、幽默、亲和、自然的教学语言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的探索和研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精进自身的语言表达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展淑萍. 浅谈小学数学语言教学[J]. 华夏教师,2015,S2:33.

[2]黄兴甲.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 学周刊,2016,20:204-205.

[3]杨永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84.

[4]欧俊.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语言训练[J]. 学周刊,2014,09:152-153.

作者:姜向荣

第二篇:武汉小学老师将有“教授”级别

据《武汉晚报》报道 近日,记者从武汉市教育工作会议获悉,武汉市2014年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参评与大学教授一样的正高级职称。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设立于1986年。按现行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是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只有中级。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评上限定的最高职称后,受限于职业发展空间,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惰性思想。一些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景,或放弃教师工作,或转而追求行政职务。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这种职称制度不利于吸引中高级人才在中小学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更不利于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据人社部此前发布的消息,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去年,黄石、襄阳两市在湖北省内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工作,首设正高级职称。按照相关规定,黄石中小学教师申报正高职称需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五年以上。此外,还对教学工作量有明确要求,如参评的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老师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00学时以上,累计担任班主任10年以上等。

第三篇:湖南一师:如何为农村培养优秀小学老师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因是毛泽东的母校而广为人知,今天的一师已成为一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本科(第二批)师范院校。为了解一师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举措和成果,记者前往湖南一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其间随一师校长肖湘愚走访了位于邵东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的4所师范生实习学校,并和目前在芷江下属乡村小学任教的部分一师毕业生进行了座谈,对湖南农村小学老师的培养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其中的一些经验或可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公费定向和本土培养是两大王牌

湖南一师党委书记彭小奇向记者介绍了公费定向师范生项目的背景和缘起。1996年以前的师范教育全部实行公费制度,1996年全国实行教育改革, 招生制度并轨,实行双向选择,学生交费上学,自主择业。这样一来,师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其吸引力,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而毕业后愿意前往农村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师范生更是严重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局之中。

为了帮助挽回农村教育的惨淡局面,2006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由当时还是专科学校的一师承担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下文简称“五年制”)专项计划的培养任务,开始了为农村输送年轻的优秀小学老师从而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状况的地方实践。

所谓“公费定向培养”,是指学生在被师范院校录取时就与生源地所在县市区的人民政府订立合同,政府为学生预留毕业后回乡就业的教师编制,而学生承诺完成学业后去该县市区下属的乡镇及以下小学服务一定年限。学生修业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费用(不包括生活费)则由湖南省财政拨付,2012年开始由此前的每年每生6 000元增加到6 600元。如果学生违约,则要按合约相关规定赔偿就读期间享受的培养经费,并缴纳违约金。

2008年,湖南一师升格为本科(第二批)院校,随即启动了“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下文简称“四年制”)。随着社会对文凭的要求趋向本科,五年制大专的吸引力下降,2010年,一师又承担了湖南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六年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初中起点本科师范教育的创新实践,并被教育部定为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现在,一师每年招收四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500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1 500人(五年制招生于2010年停止)。根据学校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在校学生共19 021人,其中师范生15 045人,占总人数的79.09%。师范生中,公费定向生10 443人,占师范生总人数的69.41%,其中四年制1 768人,六年制8 675人。

对于师范院校而言,公费培养的意义在于吸引优秀生源,对于初中起点而言尤其如此。肖湘愚校长告诉记者,在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地方师范很难进入高分考生的选择范围,因此从高考生源中很难招到真正拔尖的学生。但初中生源就完全不同了,只有中考成绩达到省级示范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才有报名资格,而后还要经过面试考核才能最终入选。他曾经做过一项调查,2010年双牌县中考前20名中有11人报读了一师的公费师范生项目。

与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培养合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公费定向培养项目每年的招生计划是由省教育厅根据县、市、区上报的辖区内(4年或6年后)对各科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统筹安排的。这种按需培养的模式既保证了师范生毕业之后有编有岗,也满足了地方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县、市、区教育局在师范生在校期间也会积极关注这些学生的发展,学校会把学生的成绩单寄到地方教育局,地方教育局也会和本地的学生进行座谈等方式的沟通。肖湘愚告诉记者,学生们很听当地教育局的话,因为那既是他们的家乡,又是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师范院校和地方教育局的协同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011年,湖南一师2006年招收的第一届公费师范生毕业,当年毕业生的履约率和乡镇以下学校从教率都达到了95%以上,之后的年份也保持在这一水平之上。2006年至今,已有3 500多名从一师毕业的公费定向师范生走上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其中五年制大专项目规定的服务年限为5年,四年制和六年制本科均为8年。这个项目在设计上至少解决了九字难题中的前六个字,“下不去,留不住”变成了“下得去,留得住”。

无独有偶,中央也很快推行了一项类似的举措。2007年起,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院校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

培养农村小学教师,地方师范更合适?

在湖南省恢复免费师范教育的第二年,中央政府提出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由中央财政拨款,除免去学费、住宿费、学杂费以外,每月还发放600元生活补助。当年高考结束后,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全国共招收了10 933名免费师范生,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6所部属师范大学无论在教学水平还是培养经费方面都明显优于一师这样的省属师范院校,但是2011年教育部直属院校的第一批免费师范生毕业时却出现了不如人意的波折。国家免费培养师范生的初衷在于为基层农村培养优质师资,然而在毕业前夕的一项调查中,仅有31.9%的免费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而愿意回到贫困落后地区教书的更是凤毛麟角。

此外,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安置也出现了阻滞。按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要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从事基础教育10年,但由于很多地方上存在岗位、编制不足的情况,免费师范生的学科结构又不平衡,有缺口的学科没人报名,很多本已饱和的学科又不得不接受免费师范生,很多地方出现了超编却不够用的尴尬境况。有鉴于此,近年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例如北师大的免费师范生招生指标已经从每年800人减少到了400人。

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阶段,城市和农村的教师培养可能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近期举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透露,全国每年平均培养大约65万师范类毕业生,但需求量只有25万,因此,“今后师范类教育将进入调整阶段,控制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但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中,师资匮乏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点,一所学校只有八九个、甚至三四个学生,而现行的教师编制是按照师生比1∶19来制定的,这就导致条件特别艰苦的地区同时还可能存在编制不足的情况。

在自主择业的语境下,师范毕业生并非只有当老师这一条出路,而重点大学的师范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更多的资本,城市中有更多的机遇和可能,偏远的乡村小学实在难以进入他们就业的选择范围,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师范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的过剩无助于解决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比起免费师范生,中央在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困局中推行的另一项举措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效,那就是“特岗教师计划”。

师范生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论是湖南一师2006年启动的公费定向生项目,还是6大部属师范2007年开始的免费师范生计划,第一届毕业生都要到2011年才能投入工作,对于当时农村基础教育中已经十分急迫的师资危机而言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特岗教师计划”,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面向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专科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特岗教师聘期3年,聘期内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3年后如果愿意留任则保证落实编制。2006年实施范围以西部“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为主,2009年扩展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一直延续至今。特岗教师的待遇水平在贫困地区有一定吸引力(2015年的补助标准是西部地区人均每年2.7万元,中部地区2.5万元,记者在芷江了解到有编教师的月薪在2 500元左右),加上大学生在城市里找工作越来越难的形势,因此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新鲜的教师力量下到农村去,10年间一共招募了50.2万名特岗教师,为农村基础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目前农村师资的两大补充渠道,在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特岗生和定向生在适当的机制下或可以成为两股良性竞争、相互补充的力量:优秀的特岗老师在侧重专业知识讲授的初中会更加得心应手,而在小学阶段,则应当是接受过专业师范教育的定向生更胜一筹。

怎样的农村小学老师才能“干得好”?

建国初期,我国曾建立初级师范、中等师范、师范专科和师范学校四级师范体系。50年代中期取消初级师范,形成了三级师范体系,“中师、专科、本科”分别对应“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培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90年代后期开始的师范教育改革中,“三级”师范迅速向“二级”“一级”师范教育体系过渡,在80年代为农村基础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中等师范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中师毕业生在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至今仍被很多农村小学校长称道。今年6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在首师大做演讲时也指出,为了提高学历而全面取消中师是师范教育改革走的弯路。另一段弯路是1999年开始提出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培养教师,“许多师范院校变成了综合大学,而很多综合大学并没有设置师范专业”,结果导致了师范资源的流失 。

记者在一师考察的3天之中,从校领导、实习小学所在县市的教育局官员到已经参加工作的一师毕业生都不断强调:初中起点的六年制项目要比高中起点的四年制更具优势。不仅仅是因为初中起点的生源更好,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年龄段的可塑性强。相比起各方面基本已经定型的高中毕业生,十五六岁的初中毕业生更容易在适当的培养下成长为理想的农村小学老师。

教小学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要在小学讲台上站稳必须经过专门的小学教师职业培养 。肖湘愚告诉记者,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文素质,其次是教师技能,最后才是专业知识。

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一师特别开设了“双百课程”,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阅读100本名著、观看100部电影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也包括了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最近还在全校选了30名表现优异的在读公费师范生去香港进行为期10天的访学活动,一方面学习香港小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胸怀。

其次是教师技能,即8项教师基本功: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钢琴、形体和队列。六年一贯的培养方案中的前两年,师范生的学习重点就放在教师技能的养成教育上。而之所以要求师范生八项全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殊需要。首先是农村小学学科结构严重不合理,语文、数学学科的老师较多,能教外语的已经很少,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这些“副科”的老师几乎是“珍稀动物”。

专业知识也并非不重要,高中起点的四年制师范生尽管在教师技能方面有所不逮,但在文化知识方面有一定优势。尽管小学阶段需要教授的知识有限,但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对于农村老师自身的发展空间却很重要。而五年制大专项目最大的短板在于学生专业理论积淀不深,毕业后不论是在工作中从事课程改革或者攻读在职研究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都比较困难。六年一贯本科培养方案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兼顾了可塑性和专业性,把难度较高的文化课放在后4年,前两年学生可以不必埋首繁重的高考课程,能够在活力四射的十五六岁沉浸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富有灵性的活动之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

彭小奇还告诉记者, 要做到这一点,在操作层面并不十分容易。为了符合《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六年制师范生在入学后前两年注册为中专学籍,根据职高对口升学考试的政策,单列一类,经湖南省政府、省教育厅、教育考试院授权,按照一、二年级的课程大纲单独组织高考。这样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实现了六年一贯的培养目标。但是,国家目前在这种招生方式上没有完全放开,因此尽管有很多其他省份的师范院校前来学习取经,却很难真正将这个项目神形兼备地移植过去。

师范生就读期间丰富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师引以为傲的一大特色。在公费定向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安排了多次实习、支教、“三下乡”等实践活动,最后一年上学期为期半年的小学顶岗实习是其中的重头戏。顶岗实习是指师范生前往生源地所在县城小学实习,顶替实习学校老师的岗位,把县城小学的老师置换到长沙市参加职后培训。与支教、“三下乡”选择条件最艰苦的乡村学校的原则不同,顶岗实习往往安排县城重点小学,这些学校一方面能够为学生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与当地教育局的沟通了解到该县下属的乡镇及以下农村小学的基本情况。这次,记者随一师校长走访邵东县和芷江县的几所实习学校时,已经实习了两个多月的师范生们都反映这段时间里他们已经慢慢适应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很快他们就会成为一名正式的乡村小学老师。

从目前看来,湖南一师的公费定向生计划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至2014年毕业的3 708名定向生目前有3 577人履约在岗,其中已经有335人担任了所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获得县级及以上奖励的数量达到3 255人次。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去年10月公布的排名,一师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上升到了全国第四(前3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宁夏大学)。对于将于明年毕业的第一批六年制定向生,他们更是信心满满。

留守儿童问题

不论是在县城还是农村,留守儿童是共同的难题。那些为了孩子上学在县城购房的父母并不会因此回到孩子身边,可以推想这笔购房款需要他们打更多的工来支付(据了解,芷江县的房价在2 000~3 000元每平方米左右,较好的楼盘则在3 500元每平方米左右)。芷江县东门口小学的张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留守儿童比例在60%以上,这些孩子基本上是爷爷奶奶带,或者寄住在亲戚家里。不论是哪种情况,家长都基本不会参与孩子的教育,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老师,而老师面对众多的学生,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照顾周全。

在新店坪中学教初中生物的李霞首先在座谈会上提到了工作中关于留守儿童的困扰,其他老师随即纷纷响应。李霞是一师去年毕业的四年制定向师范生,她同时担任班主任和教科室主任。班上40多个学生中有30多个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一类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同学之间开个玩笑或是取个外号就大打出手;另一类则内心非常脆弱,极度自卑,不愿说话,承受不了学习中的压力,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小学的情况没有这么严重,最常见的是不想做作业,但也足够让老师头疼。小学生不想做作业的原因常常是因为不会做,而他们的家长,通常是爷爷奶奶,基本没有辅导的能力。

胥清严和李霞是同届的四年制毕业生,目前在新店坪小学教数学,也是教科室主任。他觉得农村和城市的教育环境完全不同,农村的爷爷奶奶带四五个小孩,而且对孩子特别纵容、溺爱,小孩在学校打架了,他们一定是去找别人家的小孩麻烦,而不是教育自家的小孩。彭囿程是2011年毕业的五年制定向生,目前是艾头坪小学的总务主任,他也对农村的家长表示了无奈。城里的家长都愿意给额外补课费要求老师给孩子补课,但在农村小学,老师想在周末免费给跟不上的学生补 课,爷爷奶奶却不同意,说:“周一到周五都在上课了,周末怎么还要上?”

这些年轻的农村老师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解决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种观念和希冀都令人安慰。他们在师范教育中上过一些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课程,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毕竟针对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多可操作的技巧。在杨公庙小学工作的毛岚今年入选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进修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她觉得课上学到的知识非常实用。当问及工作以后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进修机会时,这些一线农村老师争相表示想参加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费师范生中有很多都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很多人自己也曾经是留守儿童,一师在培养期间对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重视,入学时会进行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给予跟踪关注和心理疏导。 而当曾经的留守儿童成为了今天的农村小学老师,一方面他们能更真切地理解孩子们的处境,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心理状况也应当得到持续关注。

芷江县的东门口小学有一间办公室门口挂着“心理咨询室”的牌子,张校长解释说这是去年的一个主修心理学的一师公费定向生在实习期间做的一项探索, 但随着实习期结束,实习老师离开,这间办公室现在的用途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卫生室和两名老师的办公室。张校长觉得心理咨询的概念对于小县城而言有些遥远和缥缈,学校既没有合适的人员维持,学生们并不知道应该去心理咨询室寻求怎样的帮助。在他看来,让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更快乐或许是一种更切合实际的方式。比如每天上午的40分钟的大课间操留出20分钟自由活动,每周五下午不上课做社团活动,小学生都非常喜欢。

增强农村小学老师的心理学素养和提倡快乐教育都是值得尝试的方式,但无论如何,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在城市里做着繁重的工作,孩子随父母前往打工的城市也很难保证足够的亲情陪伴和家庭教育。而由于户籍的限制,流动儿童在城市里也很难得到优质的教育。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解决,或许要等到随着社会发展,城乡经济趋向平衡,外出务工的农民可以真正归乡归土的那天。但在眼下,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显然是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一环。

第四篇:小学数学老师对于教育创新的研究分析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符合当今教育界对教学内容、形式改革的要求,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维,用各种不同形式的解题方法来解析数学题,其中也包括奥数知识的应用,最基本的不是一些公式的死记硬背,而是如何用更为巧妙的方法去证明公式的成立,才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力求突出创新教学思维对于小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性,这种多向思维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指导性,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带头作用,也是教师自我教学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教育创新;教学研究;解题思维;数学知识

一、学以致用是对教育最基础的要求

数学教学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的便利和可能性,而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一门功课。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上学如何选择最近的路线,这时我们应用到的数学知识就包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点,由此可以延伸到对操场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计算自行车轮子与路程的关系等,计算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率问题,还房贷金额问题与百分数计算有一定的关系,如何还贷才能够更省钱,在什么时间使用电更省钱等费用问题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问题,便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了解这些基本的金融知识。

除此之外,学以致用也包括常识性知识。如:一年中有多少个月份,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延伸到24节气与季节,又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一些自然与地理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为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课外书。通过这种课外知识的介绍培養学生的兴趣和梦想,这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等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在授课的过程中最常见到一个问题就是π这个数学名词,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彻底明白的知识,很多学生就知道计算圆形面积和周长的时候会用到这个3.14数字,那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它的演变与计算的过程是如何推算出来的是学生的一个疑惑问题。而在互联网中有一些关于祖冲之求π的影音资料,这些资料中对于π的描述与解释比老师用数学案例介绍更加生动,这就是老师授课中需要的一些辅助资料,虽然这些资料不是课本中的,却足以让学生充分认识π的由来,至少能够知道它对计算的作用,也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见识。

在解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往往在树木数量上存在一个问题,例如:每2米栽一棵树,相距20米的距离能够栽多少棵树木,其中忽略树木所占的长度?很多同学就会直接用20÷2=10作为答案,而正确答案是11棵树,因为树木会首尾各有一棵,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拉着同学去现场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树木距离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实地学习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非常奏效的解题方法。

三、重视基础知识教育,适当提高习题难度

据调查,很多学生对数学作业和课上的习题产生较大的反感,其原因是很多已经会的数学题却被老师一遍遍当成习题和作业反复练习,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固定的解题思维,起不到促进学生与巩固知识的作用。老师常常口中提到“因材施教”,在真正的教学中却很难合理地运用,而留作业和练习题是最佳的机会,对于那些测试成绩总是在95分以上的同学,只需要将他们不懂的习题多加练习即可,适当给他们做一些有难度的思维题目,比如:初级奥数题,升学考试题等,通过这些难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可以留一些课后的数学实践题目,通过自己思考解题思路来给同学讲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充分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

数学教学的创新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通过在课上的充分练习足以减少课后的作业量和习题量,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做数学题千篇一律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老师能够在选择题型和留作业时更加具有创意一些,不仅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用更多时间来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对数学课题的课下研究,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将学生彻底从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在特殊的教学创新方法中可以解开学生思想的枷锁,不必对于大量的作业题和枯燥的练习题烦恼,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找到自己的乐趣,学习更多的解题方法,与大家分享,让学生更早地融入自我学习的氛围中去,提高学生的解题创新意识,不至于困在书本中走不出来。只有巧妙地調整教育方法才可以实现数学老师因材施教的计划,给能力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动力与鞭策,促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艳华.探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2]黄文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编辑 谢尾合

作者:叶珲

第五篇:小学阶段老师如何指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

摘 要:作业是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知识储存在大脑中的重要手段,更是把知识初步转化为技能的必经之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对一个人的终身将起到良好的作用。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学生应该必须完成的任务。然而,有些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尤其是留守儿童不按时完成作业,是最让老师头疼,也是让不可思议的。虽然,老师们每天在办公室都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收效甚微。那么,针对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如何指导孩子们完成作业,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对此作了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作业;指导

一、留守儿童完不成作业的成因分析

1.家庭监管不力。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更多的是隔代监护。不是监护人年迈体衰文化程度不高,就是家里农活繁重;不是家庭溺爱娇生惯养,就是缺少较好的教导。长此以往,造成学生作业缺乏应有的指导和督促,不能按时完成或很好地完成,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和提高,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丧失、作业无人辅导、学习表现差等现状。

2.作业样式死板单一。在很多学校,学生的作业布置缺乏灵活性,机械、重复、单一的作业,往往使学生感觉枯燥,失去了完成的积极性。学生每天完成的作业中没有太多的创新性、实践性、挑战性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另外,有的学生还缺乏有效指导,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作业既感到厌烦又不得不去完成,甚至有的孩子甚至达到了对作业产生恐惧、甚至逆反或厌学的情况。

二、促进留守儿童有效完成作业的策略分析

1.学习名人,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留守儿童之所以不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兴趣。作为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英雄人物事迹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名人成长的故事,引导留守儿童明白任何成功都离不开渊源的文化知识,更别说基础知识。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内容融合到现实生活和娱乐活动之中,启发和引导,从而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比如:比赛法、猜谜法、图像法等,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引发了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懂得学习、完成作业是他们必须做的分内之事,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明确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我们的父辈们为什么背井离乡?我们这一代为什么出现留守儿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知识呀。那知识又是怎么获得的呢?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指导学生记好作业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又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管理,甚至寄养在亲戚家。于是,“老师没布置作业”“就这些作业”就成了留守儿童糊弄家长的把戏;“我管不了孙子”“学个啥样就是啥”等就成了这些家长应对老师的措辞。为了让学生记住每天的作业,我命令学生每人准备专门记作业的小本子记录当天的作业,并由组长检查作业记录情况。回家作业完成后就让家长逐条检查。久而久之,养成了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其次,高效完成作业。一是要专心。在家里写作业时,把书桌整理干净,把不必要的东西拿掉,更不能一会吃呀,一会儿喝呀;二是有计划。按先易后难,文理交错进行,既轻松又有效;三是先复习。每次写作业,先回忆老师上课时强调的重点难点及作业内容和要求 ; 四是再作业。在理论指导下,认真仔细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五是保质量。正式作业先命令组长把这些留守儿童的作业检查一遍,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让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3.分层训练,评价多元化。第一,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力求量适中且又能达到巩固和检测知识的目的。第二,书面作业弹性设置、难易有别,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保证第二天按时上交老师。第三,作业形式多样。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类作业等。比如:课文背诵、听写、课外阅读、手抄报等,同桌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完成后老师进行个别抽查,选取其中优秀的在班级内展示、交流。第四,开展各类比赛活动。如词语听写大比拼、古诗文背诵比赛、“我文明,校园文明”主题演讲等,学生积极准备、踊跃参与,语文学习热情高涨。第五,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当堂完成。依据完成情况赏罚分明。第六,学生每天上交练习作业,学科代表登记上交情况,老师坚持查阅。

4.及时奖励,引发学习动力。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家庭背景,加之人类的惰性,可能一些留守儿童思想松懈了,缺乏主动性了。这时,老师对学生多进行鼓励。比如:课堂上,根据留守儿童的表现进行语言激励;课后,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精神鼓舞;大、小教学质量检测中,根据成绩进行物质奖励。这样,学生也就会有自我挑战的能力,从而能够提高自我要求,而在鼓励的过程中,学生们的优点也会相应的体现出来,从而更好的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同样,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学習动力自然而然地引发了。

5.下放权力,尊重留守儿童。现在的孩子,个性鲜明,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都比较强。有时认为老师“施加”给他们的作业,常常应付差事,作业的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将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教师只限定作业范围和作业量。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一定量作业。比如 这样学生都能踊跃完成各自的作业,而且作业质量也比较高:书写美观、工整了,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特别是留守儿童,也许是受到尊重,心灵受到触动,个个都主动把作业交给老师,接受检阅。

6.家校合作,共同培养新人。我班几名留守儿童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常借口说把作业写完放在家了,为此我与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经了解,家长无条件管理,且平时很忙,又苦又累,没有精力管孩子。为此,我专门与他们创建了微信群,经常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并教给他们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平时利用家长会,我又单独和几位家长进行交流,请家长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养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习惯。

总之,为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留守儿童高效完成作业,除了以上通过培养兴趣、端正态度、评价激励、引发动力、家校合作等还有很多方法。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会拥有新的天地。

洛南县城关镇官桥河小学 陕西 洛南 726100

作者:彭秀芳

上一篇:小学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