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

2022-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二年级上册数学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编写思路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由6个单元组成。除科学知识目标外,在科学探究目标方面,在一年级上、下册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4个探究要素。二年级上册把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作为教材的主要探究要素进行落实和重点培养,以完成这两个要素的科学探究学段目标,同时兼顾科学态度、STSE等学段目标的达成。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

“双主线+双辅线”的结构编排是本套教材编写的最大特色,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思想。“双主线”即以科学知识目标的学习内容为经线,以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培养为纬线,围绕科学知识的学习内容,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来循环落实、逐一强化各探究要素的培养。“双辅线”即教材在适合的探究活动中渗透相应的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重视探究过程和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合理地布设在探究活动中,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把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确定为二年级上学期的主要探究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

本册教材本着上述编写思路,以能力和知识为双主线,以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为双辅线,围绕承担的探究要素目标、知识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设计了1个准备单元、4个综合探究单元和1个反思单元。

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这是谁的脚》是一个准备单元,主要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本单元以电视台答题需要场外求助的情境为引入点,提出“这是什么动物的脚”的问题,借助5个层层递进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制订计划、观察和记录、用语言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的过程,为后面运用这些探究要素作铺垫。落实的科学探究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用语言描述信息,初步体验得出简单的探究结论的过程”,为本册后续的科学探究起到初步体验、铺垫和准备的作用。

《变幻的天气》《小小游乐园》《磁针与南北》《动物的生活》是本册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主要落实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究要素培养目标。作为本册教材的主体,这4个单元将在具体科学知识目标的指引下,带领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的基础上,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在简单的比较与分类活动中,了解学习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是本册的反思单元。本单元以大科学家竺可桢在物候研究中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如何借助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得出結论的故事,启发学生对自己本学期多次经历的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认知水平,增强探究意识,积累探究经验。

以上三种类型的单元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规律编排,同时体现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反思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探究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册教材科学探究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来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教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分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三个学段,循环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学段目标的要求。在每个学段的两个年级、4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8个科学探究要素中的两个要素,这两个探究要素称为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要素。当然,因为教材每个单元都是由若干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因此教材在落实和重点培养这两个主要探究要素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探究要素的学习和应用。

1.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确定

我们知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其目的是寻求自然界及其发生发展的因果联系,形成科学认识。观察实验是获得科学认识的基础,科学认识是否与客观现实一致,证实的手段也是观察。若想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应有的科学认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科学课教学,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借助观察(自然观察或实验观察),将客观事实转化成科学事实,在此基础上,经过逻辑思维(包括但不限于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等)作出逻辑判断与解释,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

依据本套教材每学段两个年级、4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8个科学探究要素中的两个要素的学段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已经在一年级共2册教材中分别进行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4个主要探究要素的培养和训练,能初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猜想,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初步利用感官或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并获取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有了初步的证据意识。但是,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观察具有不全面性、针对性不强的特点,那么,怎样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初步用自己的语言全面、准确地描述出来,达到相互描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形成科学事实?怎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将搜集获取的数据正确处理?怎样运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从而证实自己猜想的正确或错误,继而形成科学认识?很显然,从低年段开始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信息,训练他们借助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一年级两学期4个探究要素能力的积累也为本学期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二年级上学期将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确定为主要探究要素目标,符合科学活动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具有必要性和可实施性。

2.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学段培养目标的单元分解

从低年段儿童的认知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同等重要,都需要进行培养与训练。

尽管课程标准对处理信息的要求只有“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这样较低层面的要求,但是基于低年段小学生观察的随意性、情绪性、笼统性、不全面性的特点与要形成科学认识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在语言描述中,将观察到的信息全面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为科学结论的形成做好准备,也为中高年段利用较科学的词汇或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做好扎实的铺垫。因此,本册教材用了《变幻的天气》《小小游乐园》两个单元来落实和强化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同样,本册教材也用了《磁针与南北》《动物的生活》两个单元进行得出结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中高年段利用更多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推理、概括等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能力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将“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的处理信息目标又分解成2个分解目标,作为单元目标落实到两个单元中去达成。如在《变幻的天气》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在《小小游乐园》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常见材料的观察,描述对材料挑选与利用的理由”。

同样的,本册教材还将得出结论目标分解成2个分解目标落实到两个单元中去达成。如在《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在《动物的生活》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有利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本册教材科学探究目标的落实途径

本册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相应的能力。教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将生活与学习进行关联,在真实可感的多个探究活动中,悄然达到训练相应能力的目的。

如《变幻的天气》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准备出游为切入点,利用描述天气现象、猜天气、观察对比照片中的信息、认识天气符号等活动,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的特征,以及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进行口头描述和文字、符号、肢体语言描述,使初次接触处理信息的学生感知、体验到多种信息处理的方法。

又如《动物的生活》单元,以学生参与过的参观动物园、喂养动物、动物招聘会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引领他们经历各种有趣的观察、比较、分类、辨别等探究性或体验性活动,亲历描述和思维的过程,亲身感知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和意义。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描述、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将数据转化成证据,形成动物具有能生长、能繁殖、会运动、会应激等共同特征的科学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整个探究过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引领和反思,三种类型的单元相辅相成,协同培养各种能力。本册教材体现了本套教材三种类型的单元相结合的结构特色,即首尾分别有1个准备单元和1个反思单元,加上中间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其中,准备单元是对本册主要探究要素的初步认识和体验。本册设计的准备单元《这是誰的脚》,通过电视台答题需要场外求助的情境为引入点,通过制订计划—观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步骤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探究“这是什么动物的脚”的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以及与同学互相表述和交流,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的能力和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间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是探究活动的实战单元,让学生在真实的探究活动中去观察、去描述、去比较、去分类,以实际经历来提升探究能力。反思单元《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等活动的基础上,对这两项要素培养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以制作科学探究剪贴报活动,来驱动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的科学学习过程进行整理和展示。这样,不仅让学生再次经历处理信息的过程,也以此引导他们体验到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并且获得更强烈的科学学习的成就感。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方法、能力培养的教材编写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学段目标的达成概率。

本册教材科学知识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1.本册教材科学知识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分别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选取了18个主要概念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知识目标,并强调“应帮助学生形成这些主要概念”。因此,我们在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同时,还把科学知识目标的布设和达成作为本套教材的另一条主线。根据课程标准对科学知识目标的学段划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概念之间的结构特点,本册教材精心选择了二年级学生应该知道的基本核心知识,引领他们学习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使其逐步、有序地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如《磁针与南北》单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再如《小小游乐园》单元,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描述用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科学知识目标的落实方法和途径

(1)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和思维进阶,引导他们基于科学探究建构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的建立与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达成并不矛盾。根据皮亚杰同化顺应的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我们知道学生的科学概念并不是老师所能教授的,而是需要他们通过探究实现自我建构,或者借助同伴交流互动等进行社会建构。课程标准也再次明确“倡导探究式学习”,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基于科学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科学概念是今后小学科学教育的主流方向。

本册教材在概念建构方面积极践行上述教学理念,通过引领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来实现科学概念的自主建构。

一是通过激发和唤醒,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如《变幻的天气》单元中的出游计划、《小小游乐园》单元中对材料的选择、《磁针与南北》单元中的指南针为什么总能指示南北方向的问题,都能自然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新概念的建立找到准确的起点。

二是通过搭建脚手架,设计探究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进程,搜集可靠的证据。如《动物的生活》单元中,学生通过3个小实验的设计,搜集猫可以通过不同的器官找到不同食物的证据;再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设计的水浮、悬挂、旋转架旋转条形磁铁等方法,证实了磁铁静止后能指南北,进而实证出指南针里的小磁针就是磁铁。

三是注重指导学生描述与比较,在分析中纠正错误概念,形成正确认知。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条形磁铁的哪个位置吸的曲别针多”的研究中,在设计并实施了对条形磁铁不同位置吸引曲别针个数不同的吸引法、悬挂法、距离法等证明方法并获取、描述了所观察到的现象后,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越向中间磁性越弱的性质,修正了他们原有的磁铁只有两端有磁性、中间没有磁性的错误认知。

四是通过巩固和应用,让学生的概念形成得到进一步深化。如《磁针与南北》单元结尾处的迁移:摔断的磁铁、其他形状的磁铁也有两个磁极吗?又如,《这是谁的脚》单元结尾处的“你说我猜”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更多动物的特征,从而全面巩固并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和思路。

(2)围绕科学概念的建立,搭建多元“脚手架”。

教材注重围绕科学概念的建立,搭建了多个有意义的“脚手架”。

一是利用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材料脚手架”,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帮助他们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来构建科学概念。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材料的組成与呈现具有结构性,从普通的最常见的条形磁铁,到不同形状的磁铁磁性强弱的研究,从正常的好磁铁到摔坏的磁铁是否还有两极的研究,这样的材料结构和活动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建构科学概念。

二是利用有价值的提问,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问题脚手架”。

三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记录单,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证据脚手架”。

四是利用教学内容的趣味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兴趣脚手架”。

五是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应用脚手架”。

这种多元脚手架的搭建,为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册教材科学态度目标及STSE目标的渗透与落实

本册教材还注重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遇到的科学问题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如在《小小游乐园》单元中,既有让学生如实讲述事实,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的培养;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又如《磁针与南北》单元既考虑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又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像指南针这样的科技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落实了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100028)?

作者:王素英

第2篇:小学《数学》教材(冀教版)六年级上册介绍

摘要:冀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比和比例、百分数、圆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等。单元编排各具特色,研究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新旧教材之间的变化是教师备课、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上学期使用的。本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目标进行编写的。本册教材坚持了冀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和编写特点,力图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所需的重要知识和能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为了让广大教师尽快熟悉和用好本册教材,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下面对教材主要内容编排和编写特点做一个简单说明。

一、数与代数领域

(一)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的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正比例、反比例”部分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正比例、反比例”的具体内容标准有四条,即:1.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大纲》比较,有两点变化:第一,增加了第3条要求;第二,把比例尺放到“空间与图形”领域中。

从这部分内容安排看,传统的教材通常把比、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集中一个单元来学习,这样的安排,内容多,学习时间长,而且学习内容又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从分散难点、重视应用的角度出发,本套教材把《数学课程标准》的四条要求分两个单元落实。六年级上册本单元“比”,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一条目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正比例反比例”,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二至第四条目标。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任何两个相关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是比的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会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本单元要认识的数学概念有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如,选择现实生活中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语言“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认识比;选择我国《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的比都一样的真实素材,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认识比例;结合在一块长方形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本套教材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做的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如,学习比的意义时,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调配涂料的问题,通过“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已有知识写出6÷3=2和3÷6=1/2两个算式,然后,说明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并写出比的式子。这样,把以前的除法和新知识比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再如,比的基本性质,选择了学生平常玩的踢毽子的数据,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再让学生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有什么关系,把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又如,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计算自己写的比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性质,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选取了大量的、真实的工农业生产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并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如,菜农按比例种植茄子和西红柿的问题;建筑工人把水泥、砂子、石子按2∶3∶5配置混凝土的事情;商店配制什锦糖的典型事例;配制药水、配置葡萄糖注射液等现实问题。通过学生自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比和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等。

(二)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本套教材分两个单元学习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百分数;稍复杂的、需要两步计算的百分数问题,折扣,成数,税收,利息等问题。单元最后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的内容——“学会理财”和“学会购物”。

百分数的认识和应用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套教材与《大纲》教材相比,在内容安排和编写思想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大纲》教材通常把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以及解答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等安排在一个单元,强调的是百分数的计算。本套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两个单元安排在本册教材中。其目的:一是分散难点,二是突出重点。本单元认识百分数,强化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比等知识的联系,重视用百分数来描述、刻画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价值。第五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强调的是百分数的应用,而不是百分数的计算。使学生在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百分数是一个典型的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如,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大小比较、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等。但是,由于百分数在反映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用百分数来刻画、描述事物的定量化特征,交流、传递社会发展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讲,百分数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因为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与分数问题是一样的,所以,百分数应用的“重要”主要体现在百分数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而不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单元教材,改变传统教材将百分数问题进行分类,分别总结计算方法的做法,而是紧紧抓住“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一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发展应用意识。

这部分教材内容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认识%及百分比、百分率的过程,突出“百分数”的特殊性。如,教材创设了篮球队员进行100次投篮练习的情境,用画“正”字的方法给出了李明、王建投中的次数,首先提出问题(1):李明投中的次数是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是很简单的。由于数据的特殊性,结果只能是67/100。在学生用已有的分数知识写出67/100后,介绍67/100通常写作67%,%是百分号。问题(2):王建投中的次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把同样的问题由“几分之几”变成“百分之几”,把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白,百分数就是一个特殊的分数。然后,通过育林队三个小组计划每天植树各100棵和实际植的棵树“97棵、125棵、100棵”这个现实的事物,在学生讨论97%、125%、100%三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介绍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这样认识百分数,使学生既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理解了百分数叫做百分比、百分率的实际意义。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传统教材对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它们之间进行转化,通常是给出一组数(有小数、有百分数;或者有分数、有百分数),提出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等要求,师生共同完成互化,再总结互化的方法,然后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既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体会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必要性和作用。本教材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想是:淡化“形式化”的方法的总结,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互化的必要性和价值。如,教材选择了某校七、八年级学生人数和戴眼镜人数的事例和有关数据,在解决“戴眼镜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的过程中,学会小数与百分数转化的方法,体会转化的必要性。再如,教材设计了比较兽类和爬行类动物多少的问题情境,呈现了“爬行类约占脊椎动物的6%”、“兽类约占脊椎动物的2/25”的数学信息,在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比较的过程中,学会分数和百分数转化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了解根据数据特点,可以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这样的学习,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是有价值的,是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3.注重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教材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或数据,使学生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如发芽率、成活率、合格率,计算生活小区绿地的面积,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

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基础。所以,本单元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采取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本单元第1节课,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计算扩大后的湖面面积是多少”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可以把原来湖面的面积(2800平方米)看作单位“1”,扩建后的面积就是(1+35%),因此,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列出综合算式计算。问题二,已知实际退耕还林的公顷数和超过计划的百分比,求计划退耕还林的公顷数(这是传统教材中的百分数除法问题)。本教材不讲百分数问题的分类,更不讲“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而是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把计划退耕还林的公顷数(单位“1”)用x表示,找到630与单位“1”的等量关系;即实际退耕还林的公顷数等于计划的(1+20%)。进而根据“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方程并解答。再如,打折、成数、纳税等,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教材都采取让学生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5.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本单元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如,湖面扩大问题,退耕还林问题,家具打折问题,电视机定价等。另一方面,还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如,听新闻、提问题。通过电视新闻报道这一鲜活的形式呈现“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63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等真实数据,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教材把有关百分数知识的学习与现实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如,选择2003年、2004年国家统计公报中的真实数据,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这些内容,一方面使教材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性和发展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的价值,进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一)圆的周长和面积。

分两个单元编排,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扇形的认识、设计图案;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等。

认识圆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具体标准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与原来的《大纲》(修订版)相比,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两个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出发,本教材在教学内容和设计思路上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从单元安排看,《大纲》(修订版)教材把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面积编排在一个单元,并且用1课时完成圆的认识和画圆的教学任务;而本教材把圆的内容分为“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和面积”两个单元,其中圆的认识和画圆共安排3课时进行。这种编排的思路,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课时的调整,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从教学内容看,本教材首先增加了用多种方法画圆、设计图案等活动。关于圆的画法,《大纲》(修订版)教材只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本教材除重点学习用圆规画圆以外,还介绍了用其它工具画圆的方法。如,用带有圆面的物体描圆;用两枝铅笔和一段线绳画圆;将直尺的一端固定,让铅笔随直尺的另一端转动画圆。这些画圆的方法有的可以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有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定点与定长在画圆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其次,增加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圆来设计一些图案。这一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图案的美,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价值,还可以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扇形的认识,《大纲》(修订版)教材只作为选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的认识”里没有认识扇形的要求,但《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部分却明确提出了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内容标准,考虑到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需要,本教材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加了初步认识扇形。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大纲》(修订版)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目标是: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标准》与《大纲》相比,增加了“探索”这一活动性目标。强调让学生经历探索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并学习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教材在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这部分教材内容有以下特点:

1.选择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圆形的物体,基于学生这样的认知基础,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认识圆时,教材创设了富有趣味性的动物汽车设计大赛的情境,呈现了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三种不同形状的汽车车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种设计,并说出理由。这种具有童趣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借助对车轮形状这一常见生活现象的经验,通过讨论,初步体会圆的特点。再如,认识扇形时,让学生想像“扇形”像什么,把学生熟悉的“打开的扇子”形状与“扇形”联系在一起,建立图形的表象,认识扇形,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重视动手操作,在动手“做”的活动中,认识圆,形成相关技能,经历圆的周长、面积公式探索的全过程。观察、操作不但是“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本活动,在“第二学段”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形式。以动手操作为基础,在操作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圆的认识,形成相关的技能,是本单元教材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在认识圆时,教材设计了描圆、剪圆、折圆、测量等操作活动。通过描圆、剪圆,初步感受圆是曲线图形的特点,体验“面在体上”;通过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使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进而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通过测量圆内几条线段的长度以及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直径活动,认识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在白纸上自主画圆,然后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形成画图的技能,同时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让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教材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第一,让学生利用滚动法、缠绕法等自主测量硬币和圆形纸片周长和直径,通过观察分析测量的数据,初步感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获得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活动经验。第二,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直径。为发现圆周率积累素材,体验探索方法。第三观察大家测量、计算出的数据,发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现象,获得初步结论和活动经验。第四,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和我国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中的贡献。确信探索结果的准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再如,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也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第一,估算飞标盘面积。通过把飞标板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估算,为探索活动打基础。第二,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分别平均分成16份、32份,剪开后拼成近似长方形,观察、比较。第三,提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形会怎么样?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像长方形。第四,讨论“拼成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进而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探索活动中,学生在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体会了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经历圆的面积公式探索的全过程。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如,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教材创设了“全家骑不同型号自行车去郊游”的情境,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讨论“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的过程中,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初步感受车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再如,“计算圆形草坛需要多少草皮”、“水缸的木盖需要多大”、“给圆桌选择台布”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也突出了教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4.渗透数学文化。结合“圆周率的探索活动”,教材在“知识窗”里介绍了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研究、发展历程,感受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同时,结合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和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比例尺。

放大与缩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内容要求,具体标准要求是“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比例尺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 “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具体标准要求是“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而原《大纲》(修订稿)把“比例尺”作为“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安排在 “比和比例”中,学习“比例尺”的目的是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具体说就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内容处理和编排形式上都作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比例尺的工具性,重视用比例尺解决现实问题。

“比例尺”之所以重要,首先,它是用数学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认识空间与图形并形成空间观念需要将现实几何图形和转化为我们头脑中想象的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这离不开比例尺;其次,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几乎所有与几何学有关的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用比例尺表示事物,小到认识地图方位,大到建筑设计、零件绘图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因此,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教材改变《大纲》教材通过“编制的图”和问题来认识“比例尺”,再通过列比例式和解比例学会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教材建构思想,首先通过“画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镜框的示意图”,在作业本上画不下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认识学习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工具性。然后,通过画数学教科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的示意图等,进一步体验比例尺的工具性。另外,认识了比例尺以后,让学生亲自测量真实的地图上的距离,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

2.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除把比例尺作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以外,还增加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内容,强调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图形的相似。本单元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学生能够完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手“做”的过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性和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如,通过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来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通过给大头蛙设计名片首先认识1∶1,再由给较大的镜框设计示意图,需要把长和宽按比例缩小,并在按比例画简单示意图的基础上认识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含义,体会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建立起原图形和示意图之间的相似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主要内容分两个模块编排,1.放大和缩小。主要内容包括:按给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把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2.比例尺。认识比例尺画简单示意图和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要求,而绘制扇形统计图却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要求。本套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认识扇形统计图安排在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扇形和百分数之后,强化读统计图和统计意识的培养,淡化作图的要求,并通过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经历选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表示数据的过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在读图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会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本单元教材坚持全套教材统计知识的编排特点。首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例,把读统计图贯穿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体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的作用。例如,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用扇形统计图呈现某学校六(1)班40个学生一些项目的调查结果,在学生读图中的百分数、讨论图中每个小扇形表示什么的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部分与整体关系中的直观作用。再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后,教材又选择了七大洲分布的彩图、地球陆地分布和海洋分布的扇形统计图,拓展学生视野,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提高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体会统计图在表达、交流信息中的作用。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的培养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本单元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首先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素材。如,选择六(1)班“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到数学就是身边的事情,这些统计结果反映了全班同学的一些情况。再如,设计了喜欢数学情况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调查表、实际调查、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是数学学习,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喜欢程度的调查,使学生清楚自己数学学习的感受,了解全班同学的情况,体验用统计数据说明问题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另外,教材选择现时世界上的内容。如,用统计图表示中国运动队参加历届奥运会获金牌情况数据,预计2050年地球上人口总数等。让学生感受到扇形统计图在传递现时世界信息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统计的意识。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扇形统计图,读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借助集合图分析、解决问题;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等。

四、综合应用领域

共安排5个内容

●测量旗杆高度——结合“比”单元内容设计

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根据测量活动获得的数据,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旗杆高度的具体问题。

●卧室设计——结合“比例尺”单元设计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新房示意图和卧室摆放家具等典型事例,给学生提供根据平面图和比例尺计算新房面积,以及设计卧室摆放方案,并用给定的比例尺表示出来的活动素材。

●学会理财——结合“百分数应用”单元设计

结合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支情况,给学生提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事例,鼓励学生关心自己家,学会理财。

●学会购物——结合“百分数应用”单元设计

结合现实生活中商品“促销”的不同策略,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探讨合理购物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学生学习感受的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设计调查表,用数字表示事物,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真实态度,帮助老师改进教学。

作者:张承印

第3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认真思考,我会填。

1、5×6=( ),读作( ),表示( )个( )相加,也可以表示( )的( )倍是多少。 2.每枝铅笔6角钱,4元钱最多能买( )枝铅笔。

3、○÷6=8„„☆,☆最大是( ),这时○是( )。

4、90分=( )时( )分 1时20分=( )分

5、当你面向北时,你的右边是( )方,你的左边是( )方。

6、冬季是( )月、( )月和( )月。

7、请填上合适的单位。

爸爸每天工作8( ) 课间休息10( ) 楼房高12( ) 铅笔长15( )

8、根据“六八四十八”这句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二、我是小小裁判员。(对的打“ √ ”,错的打“ × ”。)

1、在计算2×9=18都和18÷9=2时都用口诀二九十八。 ( )

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 )

3、1时40分是140分。 ( )

4、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 ( )

5、下周三宝鸡可能下雨。 ( )

三、小小神算手

1、直接写得数。

42÷7= 15÷3= 4×6= 5×8= 6×9= 21÷7= 72÷9= 54÷9= 7×7= 81÷9=

2、( )里最大能填几。

3×( )<16 ( )×5<29 9×( )<73 4×( )<6×6 4×( )<2×7 ( )×8<6×6

3、在○里填上“>”、“<”或“=”。

36+32○70 75-19○56 6÷2○18÷9 20÷5○1×4 90厘米○1米 1时○60分

四、我会变方向。 少年宫 图书馆 幸福路 医院 体育馆 光明街 育才路 学校 动物园 邮局

电影院 科技馆 广场 居民区

1、 从邮局出发向____方走____站到少年宫,再向____方走___站到了育才路,再向___方走____站到电影院,再向____方走____站到居民区。

2、 小华坐了3站在医院下车,她可能在哪上的车?

3、 医院在育才路的____方;幸福路在少年宫的____方。

五、我认识,我会填。

六、有问题我来解。 56元 5元 7元 8元 35元 (1)买8架校飞机需要多少元? (2)大客车的价钱是校汽车的多少倍? (3)有50元钱,买一辆小摩托车,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架小飞机? (4)买7辆三轮车,50元钱够吗?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七、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下面是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统计图: 项目 舞蹈小组 美术小组 科技小组 足球小组 人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一共调查了______名同学。

(2) 参加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多,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少,差____人。 (3) 参加______小组的是______小组人数的2倍。

(4) 如果今天恰好一名同学没来,猜猜他最可能是那个组的?为什么? 智力冲浪:

△×△ =36 □+□+□=24 ○×△ =12 ☆ × □=40 ○=( ) □=( ) △=( ) ☆=( ) △+○+☆+□=( )

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二年级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命题范围: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知识范围为主,集概念、计算及实践应用等形式的测试于一体。

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评分参考标准

一、 25分 每空1份

二、 10分 每题2分 三 、 22分 1小题10分 2小题6分 3小题6分

四、 11分 1小题 3小题每空1分 2小题2分

五、 4分

六、 20分 1 2小题各3分 3 4小题各4分 5小题6分 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标准答案

一、(1) 3 5乘6 5 6 5 6 (2) 24 (3) 5 53 (4) 1 30 80 (5) 东 西 (6) 10 11 12 (7) 时 分 米 厘米÷ (8) 6×8=48 8×6=48 48÷6=8 48÷8=6

二、 1 对 2 对 3 错 4对 5对

三、(1)6 5 24 40 54 3 8 6 49 9 (2)5 5 8 8 3 4 (3)< = > = < =

四、(1)东北 5 东南 3 南 2 东 3 (2) 图书馆或电影院 (3) 西北 东南

五、 7:30 11:15 1:40 12:00

六、(1) 8×5=40(架) (2)56÷8=7(3)50-35=15(元) 15÷5=3(架) (4)7×7=49 50元 49元 够了 (5)略

七、 (1)35 (2)足球小组 舞蹈小组 6 (3)足球小组 租到小组 智力冲浪: ▽=( 6 ) ○=( 2 ) ☆=( 5 ) □=( 8 )

第4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 课时 课时1 信息窗变花

教学内容 :信息窗1 “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一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观察能力(个性设计)

1、观察图画,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奇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鱼有几条?我想问花儿有几朵?我想知道小女孩托着的盘子里有什么?

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谁有和他不一样的办法?怎样列算式呢?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用2+2+2呢?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你说得很好,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规律。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3+3+3+3=15(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串灯笼有三个,一共有5串,所以要用3+3+3+3+3

4、问题口袋,要计算这样的20个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

5、解决第三个问题: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4+4+4+4=16(条)

说算式的意义:一个鱼缸里有四条鱼,有四个鱼缸。

(三)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1、教师指着算式:2+2+2=6,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2、同位互相说说起他算式的加数有几个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下棋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

(二)练习二:摆摆算算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思考老师最后留下的问题。 板书设计:

变花——乘法的初步认识 花:2+2+2=6(朵) 灯笼:3+3+3+3+3=15(个) 鱼:4+4+4+4=16(条) 课后反思:

课时2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1—— 变花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

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教师出示教具模块,分三组摆好。提问:想知道一共有几块模块怎样列算式?

2、学生回答:3+3+3=9(块)

3、说说算法:一共有三组,每组有三个。

二、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数一数,算一算

1、让学生数数图中水果的个数

2、列出相应算式

3、找学生说说算法

(二)练习第四题:小鸡种禾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禾苗有多少棵?可以有几种算法?

5、提示算法多样化: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算法,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练习第五题:洗照片(讲解法)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一共有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上有三个人,每人洗一张照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涂颜色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单数、双数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三、补充练习

1、利用投影出示电脑图,让学生仔细看图,

2、小组讨论交流: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3、列出加法算式。2+2+2+2=8(台)

4、组织学生说算法

作业设计:练习100以内的加法;给爸爸妈妈讲小鸡种稻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4+4+4=12(个)

3+3+3+3=12(个) 课后反思:

课时3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2——变葫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二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图画: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鸟有几只?我想问葫芦有几个?我想知道舞台灯的灯孔有几个?

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葫芦那么多,数有些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

提示: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办法?

怎样列算式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2、教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加数?8个,加数是几呀?5

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教师板书: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渗透:这个算式也可以写作:5×8=40 读作:5乘8等于40。讲解各部分名称: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只小鸟?

4+4+4=12(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个鸟笼有4只小鸟,一共有3个笼子,

所以要用4+4+4=12

教师提问:怎样列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学生说算法,教师订正。

4、问题口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记录在问题口袋里

5、解决第三个问题?舞台灯一共有几个灯孔?

3+3+3+3+3+3+3+3=24(个)

说算式的意义:一行灯孔有3个,有8行。

你能列乘法算式吗?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乒乓球赛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列成乘法算式你会吗?引导学生说算理:2个8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8或者8×2

(二)练习二:填一填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初步认识乘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 5+5+5+5+5+5+5+5=40(个) 8个5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8 × 5 = 4 0 读作:8乘5等于4 0 也可以写作:5 × 8 = 4 0 读作:5乘8等于4 0 课后反思:

课时4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2——变葫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2、汇报学习成果3 x 2 =6或2 x 3 =6分别说明理由。

3、出示小花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5朵?下面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合成发算式怎么列。汇报学习结果。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教师和全班学生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4、学生完成

5、全班交流

(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注意观察好图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画一画

4、集体交流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

(5x4 或 4x5 2x3 或 3x2 2x3 或3x2 )

2、练习第一题,

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对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

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

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填到数上。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

)个( )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个3相加

2x3=6

或3x2=6

3个4相加

3x4=12

或4x3=12 作业设计: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课时5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3——变鸽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乘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

3 = 12

(

)(

)

( )

(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老师补充大量的练习(小黑板),如:

1+1=()×()=()

1+1+1=()×()=()

1+1+1+1=()×()=()

1+1+1+1+1=()×()=()

1+1+1+1+1+1=()×()=()

1+1+1+1+1+1+1=()×()=()

0+0=()×()=()

0+0+0=()×()=()

0+0+0+0=()×()=()

0+0+0+0+0=()×()=()

0+0+0+0+0+0=()×()=()

0+0+0+0+0+0+0=()×()=()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自主练习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五、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有0的乘法的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现在三顶帽子中共有几只鸽子? 0+0+0=?

0×3=?

课时6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3——变鸽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先填空,在写乘法算式。

图(4盘柠檬,每盘3个)

提问:每盘有()个?有这样( )盘?一共有( )个?

引导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一人板书,其他学生在书上第9页第3题上填写。

(多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看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2+2+2=8

()×()=()

6+6+6=18

()×()=()

5+5+5+5=20

()×()=()

二、练习题:

1、数学同步第7页

2、数一数: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数一数共有几支笔?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数一数共有几盒笔?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3、写一写

共有两组。

第一组数珠子。

仔细看左右两组珠子,有什么规律?左边这一串每几个珠子是一组,有这样几组?是几个几相加?列出乘法算式。右边的题方法同上。学生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全班集体交流订正)

第二组数蜗牛

提问:每堆有()个,有()堆,一共有()个。

学生列式,在书上填写。全班集体交流订正

4、画一画,在()里画合适的Δ

4×3

(

)(

)(

)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将图形和算式进行逆向转换) 5×2

(

)(

)

(学生画出后全班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1×6

()()()()()()

5、连一连(找朋友)。

先让学生自己连连试一试。

然后订正答案。(学生画出后全班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6、买一买

(1)我买8个大虾需要多少钱?学生口头列式、在书上列式。 (2)买5个海螺需要多少钱?学生口头列式、在书上列式。

(3)我们小组4个人,。每个买2个海螺,一共要多少个?学生口头列式、在书上列式。

(4)我要8个扇贝,需要多少钱?学生口头列式、在书上列式。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趣味探索题:

找归律填数。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方向观察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横行、斜行)

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案:12 10 20

25

8、课本第9页第4题

一共有多少面旗?看谁算得又快有对。

方法1:1×4=4

2×4=8

4+8=12(提示学生:

1、用加法怎样列式

2、用乘法怎样列式)

方法2:3×4=12

三、教师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乘法,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在生活中我们要利用所学,活学活用。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 熟练“0”,“1”的乘法运算;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大变鸽子——乘法的初步认识(自主练习) 1×2=

4×0= 1×0=

0×2=

课时7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口算练习)

3+3+3+3=()×( )

4+4+4+4+ 4=( )×( )

5+5+5=()×( )

6+6+6+6=()×()

7+7+7+7+7 =( )×( )

8+8+8=()×( )

1×5=

8×0=

1×9=

0×7=

二、巩固练习:

1、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吗?今天我们一起回想你们是怎么上美术课的。(让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 (1)2个小朋友一起剪纸,有3组,一共多少人? (2)小朋友画画排成5排,每一排是4人,一共多少人? (3)3个小朋友为一组折纸,有4组,一共多少人?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想怎样列算式,还有别的方法吗? (2)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呢? (3)指名回答。

三、你对乘法了解多少呢?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掌握的最好,最多!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又学到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听一听。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初步认识乘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3+3+3=( )×( )

4+4+4+4+4=( )×( )

1×5=

8×0=

5+5+5=( )×( )

6+6+6+6=()×()

1×9=

0×7=

7+7+7+7+7=()×()

8+8+8=( )×( )

课题8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对前面所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实践,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 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

本单元在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背1-3的口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投影仪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2、生质疑,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21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选代表说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

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

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

6×1=6(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

4×3=12(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

4×2=8(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就可以评价为好)

三、数学小知识:

1、投影出示:课本第10页“小知识”

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变化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变为“×”,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

2、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提问:你记住了什么?

22

四、基础知识练习

1、数学同步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学生看图自己完成。指名订正答案。

答案:3+3+3+3+3=15

3×5=15

5×3=15

(引导学生看图: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学生看图自己完成。

答案:4+4+4=12

4×3=12

3×4=12

2、数学同步第2题。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老师边读题边让学生填空)先做左面的题,逐题订正。

如:6×3读作(6乘3)

5乘7写作(5×7)

5+5+5=(5×3)或(3×5)

8+8+8+8=(8×4)或(4×8)

7+7+7=(7×3)或(3×7)

学生独立完成右面的题。指名宣读答案。

如:2×4读作(

)

4与3 相乘写作(

)

6+6=(

)×(

)

9+9+9+9+9=(

)×(

)

4+4+4+4=(

)×(

)

3、数学同步第3题。画一画学生可独立完成。(结合书上作过的这种类型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根据算式画图)

4、数学同步第4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内容?

23

第一题:每个鱼缸有( )条金鱼,有( )个鱼缸,一共有( )条金鱼。

(

)×(

)=(

)(条)

或()×(

)=(

)(条)

在书上做出来。

(2)第二题说说图上画了几双拖鞋,一共有(

)只。

口头列式

在书上列式,

答案:2+2+2+2=8(只)

2×4=8(只)

(3)第三题,提问吹奏乐器的同学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在书上列式,订正答案。

如:5+5+5=15(人)

5×3=15(人)

5、走进生活。

引导学生看清图上画了哪些内容?

读一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书上的题目。

集体订正答案。

五、小检测、学习名人名言。

1、小检测

同桌说一说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在书上画一画,涂一涂。

2、学习名人名言

自己先读一读。

小组内齐读。

练习背诵

24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作业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观察周围事物进行乘法练习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加数相同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我发言积极了 我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 教学内容: 看杂技 ——表内乘法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的基础。教材以“看杂技”为主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很容易使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口诀的编排有自己的特色,与传统的乘法口诀有所不同,传统的“小九九”

2、

3、4的乘法口诀句数

25

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九句口诀记忆起来有困难,所以本单元的乘法口诀都是5句。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5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实际意义,掌握编制5的口诀的方法,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特征,给学生自己探索乘法口诀的时间和空间。 课时1 看杂技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教学内容:信息窗1 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挂图 教与学活动过程:

26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

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

)个轮,上面共有(

)个人„„

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

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5的乘法口诀,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谁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三、口诀的应用

师: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

27

解决?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板书设计: 观看自行车表演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课时2 看杂技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2的口诀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 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盒、电脑、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集体背诵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1:

师: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小组合作)

(由儿歌中“1辆小车2个轮„„”的车轮个数问题直接切入到2的口诀

28

的编制。因为有编制5的乘法口诀作基础,学生借助儿歌编制口诀已经不再困难)

生:我这样编。

1辆小车2个轮

1×2=2

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4

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三、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应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2×4=

口诀:二四得____

四、记忆口诀

这么多口诀,怎么记呢?

三五(

),想二五一十,再加上一个五是十五

5的口诀是后一句比前一句多5

五、编1的口诀

板书1×1,启发学生编出1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交流。

六、总结

作业设计:复习学过的口诀 板书设计:

1辆小车2个轮

1×2=2

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4

二二得四

29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课时3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学生学习过程:

一、第3题

看口诀说算式

练习时,借助一句口诀可说出两个得数相同、因数位置不同的乘法

算式(“一一得一”除外),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

二、第4题

是借助口诀进行计算的练习。

学生独立地写出得数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30

三、第7题

估一估,数一数

这是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并交流。

学生可能用3×5=15,15+6=21的方法;也可能用4×5=20,20+1=21的方法;还可能用5+5+5+6=21等方法。

四、第8题

是一道综合应用题。在数数量的时候,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数,也可能根据图中物品的摆放规律用口诀计算。在画三角的时候,因为一个红三角表示2个物品的数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代换的数学思想。练习时,要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对思考方法灵活的学生可让其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的想法,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用符号代换

图上共有()块滑板

图上共有()辆脚踏车

图上共有()双旱冰鞋

▢表示2,你会画吗?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

5、6题 板书设计: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课后反思:

31

课时4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

教学内容:教科书17-18页,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瞧,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吧,看,这里有首儿歌,你能接着说下去吗?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咱们借助儿歌一起编3的乘法口诀吧!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填一填。全班进行交流。

2、应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应用哪一句口诀的?

3、你能不能借助儿歌来编4的乘法口诀呢?有能力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32

全班进行汇报和总结,形成4的乘法口诀。

4、应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有多少个黄灯笼?应用哪句乘法口诀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5、想想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这么多的口诀,怎么记?

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一下,重复的口诀只要一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有什么特点?竖着看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

四、全课小结: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看口诀说算式”的游戏。 板书设计:

信息窗2——观看杂技

小丑顶碗 5以内的乘法口诀表

课时5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0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33

教学重难点:

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1、完成自主练习1:

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看一看,想一想,怎样填才会又对又快。

2、完成自主练习2

美丽的贝壳上有很多的算式,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用了哪一句口诀,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和同学交流一下。

3、完成自主练习3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自己独立试一试。

4、完成自主练习4

天空中飞来了这么多的小鸟,谁能读一读这个儿歌,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鸟儿飞?把相应的口诀写出来。

5、完成自主练习5

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说儿歌呢,他们是怎样说的?你们能像他们这样也来说一说吗?好,现在就在小组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又清楚。

6、完成自主练习6

请学生填出答案,然后再进行比较。

7、完成自主练习7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15个人能同时玩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8、完成自主练习8

34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这箱灯泡够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9、完成自主练习9

请学生先观察,积木是怎么摆的?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在全班交流方法。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综合练习

2、

3、4题 板书设计: 观看杂技小丑顶碗

3×4=12(只)口诀:三四十二

第三单元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角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是对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35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 课时分配:共5课时:

课时1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6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大小。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三角尺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看,他是谁。

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并介绍所带来的礼物——与角相关的实物图例。

教师出示三角尺,找一找角。你能找找教室里的角吗?

二、观察了这么多的角,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同学们摸摸三角尺的角,引导学生用顶点接触皮肤,用

手试试角的两条边。通过我们的观察、接触,谁能说说什么是角?

例如: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边。

教师总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用数学语言这样介绍角:顶点、边。课件出示。角的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做顶点,两条直边我们叫做边。学生说另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

三、小灵通想带着大家去动物乐园参观,可是必须有开锁密码才能把门打开。大家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说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四、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动物乐园。你能从动物们的家中发现角吗?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角有什么特点?

这就是直角,找找教室中的直角。

五、你能从这些广告上标志中找出直角吗?

37

课件出示。

六、回忆乘法口诀。

儿歌的形式,使学生起身活动一下。完成角与乘法的练习。

七、课后思考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刀,还剩几个角?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八、教师总结。与小灵通再见。

作业设计:自己制作一个角;找生活中的角

课时2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 教学目标: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

教学准备: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角了么?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

38

到了角?

二、完成自主练习

1.第一题是一道判断是否是角的题目

请学生独立作出选择,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图形不是角。 2.第二题是一道找直角的题目

在找角时,有的图形包含多个直角。

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然后在相应的位置画上直角符号。养成用符号表示直角的好习惯。

3.第三题: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角?它们和你学到的角一不一样?”

4.第四题是一道画直角的题目,

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直角的画法。并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然后请画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请全班评议。然后请同学自己动手用三角板来验证画的直角是否准确。

5.请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

■■■■■

1个▢有()个角

1个■有()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个角

□○□=□

□○□=□ 作业设计: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板书设计:

▢▢▢▢

■■■■■

39

1个▢有()个角

1个■有( )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 )个角 □○□=□

□○□=□

课时3

信息窗2——玩调皮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玩调皮猴——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用学具做一个角。同位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角的大小。

二、出示信息图

1.师:为什么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呢? 2.请大家量一量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你能不能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

3.讨论一下:怎样比较角的大小?用三角板比一比,把两个角重叠下来,描一描,比一比。折出一个角的大小,放到另一个上面比一比。在学生探索的基

40

础上,使学生体会角正确的方法:先把两个教的顶点对齐,使一条边重合,然后看两条边落到什么位置。 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5.请大家分一分不同的角。

师: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你们组谁做的角最大,谁的最小。

四、锐角、钝角的教学通过与直角的对比引出来。先出示直角,让学生辨认,再出示锐角和钝角,引发学生思考:这两种角的大小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呢?启发学生把这两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锐角、钝角,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五、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

作业设计:自己动手做一个钝角,做一个锐角;找一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

课时4

信息窗2——玩调皮猴

教学内容:教科书26-27页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41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二、完成自主练习

第四题是比较两个角大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在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准备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第五题是数角个数的题目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数出个数就可以,

不要过多扩展,增加人为难度。

第六题是一个按指定要求做出角的活动,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突出动手操作意图。

第七题是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该图图文并茂,用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练习后,组织好交流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美的教育。

作业设计:寻找生活中的角;做一个锐角,做一个钝角,并比较一下

课时5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活动是在第二册已经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通过测

42

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初步学会与伙伴交流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

教学准备: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和米?谁能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实践活动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身上的哪些小秘密?

2.其实,除了这些小秘密,我们身上还有其它的秘密,你们了解吗? 3.指导学生测量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长度。

明确测量的要求和方法。

活动时,要让学生知道需要测量什么,怎样测量,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准确读出测量结果,如何记录等。

4.师:有哪个小组能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在全班展示一下?

教师跟着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先给一名学生测量出所有数据,在测量其他同学的,使实践活动有序进行。

三、拓展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43

注意对数据的分析比较,从而发现发现规律。人拳头一周长度与脚长基本一致;身高与一庹的长度基本一致。

作业设计:量量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长度;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身上的小秘密。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凯蒂学艺 教学内容:表内乘法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的继续学习。通过对1-9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素材的选取有时代特色。本单元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引出对6-9单元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编排合理。本单元,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索规律,形成结构。练习形式多样化。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能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愿望。

44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重点: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由于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

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课时分配:共11课时:

课时1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学生学习过程:

45

一、导课。

今天我们的身边来一位外国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手工制作。大家欢迎吗?

师:做6个沙包用了多少块布?

对学生的算式引出问题“6*6=?”

引导学生为了回答问题,说出一个沙包6块布,2个沙包12块布,3个沙包„„一直说到6个沙包36块布。

二、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

□○□=□(个)

口诀:_________________

4×6=24(个)

口诀:四六二十四

三、出示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展开小组研究,根据一次加6的计算过程,写出关于6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再通过全班交流,系统整理6的口诀。引导学生寻求好的记忆方法。

四、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用6的口诀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背诵6的口诀。 板书设计:

46

□○□=□(个) 口诀:_________________ 4×6=24(个) 口诀:四六二十四

课时2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带领学生集体回顾6的乘法口诀。并在练习中用口诀解决问题。

二、自主练习

1.请学生把儿歌补充完整。并写上相应的乘法口诀。

一只蚂蚁6条腿,2只蚂蚁(

)条腿,

47

3只蚂蚁(

)条腿,4只蚂蚁(

)条腿

……

2.第二题是巩固6的口诀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先用比较活泼的对口令的方式,师生对练,同伴对练,男女生对练等,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初步流畅后,再让学生进行独立书面练习。 3.请学生自主计算

6×3=

2×6=

3×5=

4×2=

5×6=

1×6=

6×6=

6×4= 4.第四题是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的题目,使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基础性练习,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题目只提供练习的形式,教师要适时扩大练习的数量。 5.出示第五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然后说说为什么,以及依据的口诀是什么。

6.第六题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再进行计算,然后再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通过学习6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实际生活中运用6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6×3=

2×6=

3×5=

4×2= 5×6=

1×6=

6×6=

6×4=

课时3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48

教学内容:

信息窗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熟练掌握7的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 教学准备: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去大自然看看。看,今天凯蒂在和小伙伴们干什么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老师看到凯蒂学会叠纸啪,非常高兴。

他们每人叠了7个纸啪,两个人共叠了几个纸啪?

看看谁算的又准又快?

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你能不能来编一下7的乘法口诀? 2.出示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1×7=7或7×1=7

49

二七十四

2×7=14或7×2=14

三七二十一

3×7=21或7×3=21

四七二十八

4×7=28或7×4=28

五七三十五

5×7=7或7×5=35

六七四十二

6×7=42或7×6=42

七七四十九

7×7=49 3.请你看一看信息窗中还提供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玩老鹰捉小鸡的人有两组,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

2×7=14或7×2=14 口诀:二七十四

(2)玩编花篮的有4组,每组7人,一共多少人?

4×7=28或7×4=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应该养成及时回顾的习惯,把1——7的口诀整理背诵。 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板书设计:

一七得七

1×7=7或7×1=7 二七十四

2×7=14或7×2=14 三七二十一

3×7=21或7×3=21 四七二十八

4×7=28或7×4=28

50

第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检测试题

一、我会算。(第

1、2小题每题2分,3题各1分,共28分)

2×6+10=9×8+9=54+6-60=32-2-20=

3、3×8=9×4=7×6=5×2=1×9=6×6=7×3=8×5=0×3=4×8=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4个2相加的和是();6和8相乘得()。

2、算得数,填口诀。7×5=口诀()9×6=口诀()

3、12厘米-8厘米=()厘米15米+2米=()米

4、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3+3+3=×5+5+5+5+5+5=

5、图中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6、在○里填上“+”“-”“×”“>”“<”或“=”。8○2=167○7=4913○8=542○53-113×4○146×9○

527、比27多7的数是();59比34多()。

8、()里最大能填几?()×7<3034>5×()

9、1只8条腿,3只()条腿,7只()条腿。

10、把口诀填完整。()九二十七三()十八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前面的□涂黑)(12分)

1、下面各图形中()是角。

2、下面图形中,对称图形是()。

第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 复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会正确地做相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复习目标是: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会正确地做相关练习题(师指一生读)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目标吗?(有)信心十足,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考一考

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1、师口述检测要求:①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

②把字写端正。

③在八分钟内做完。 2.做完要检查。 出示检测题:

1、填空

①l米=( )厘米 ( )个10厘米是l米

②()和()都是长度单位。

③从直尺的“0”刻度到“5”刻度是()厘米。

④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 量铅笔的长用()作单位

2、计算

36米+20米= 76厘米一9厘米= 1米-30厘米= 8米+14米= 23米一8米= 70厘米+30厘米=

3、画一画

一、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三、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做完认真检查。

三、改一改

1、同桌交换,师出示正确答案! 2.同桌互改。

四、议一议 电子白板出示正确答案

1.改完交换过来,师问:第1题错的举手?错在哪?

第2题有错的举手,错在哪?

第3题有错的举手,错在哪?

2、强调:线段的三个特点:直的、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五、学生改正错误。

六、考一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会正确地做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1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综合练习(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地做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师口述)

师:要达到这节课的目标,仍需要靠同学们认真、细心的完成习题。

一、 考一考

1.教师分发试卷。

2.学生独立完成试卷(师读一题生做一题). (1)、出示检测题: 1.填空

①1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②小明高124( )。大树高5( ) 操场400( ) 橡皮宽2( ) ③长度单位有( )、 ( )。 2.在O里填>、<或=。 40米+50米○80米 20厘米+80厘米○l米 99厘米○ 1米 3.计算。

1 5厘米一8厘米○23厘米 70厘米-5厘米○46厘米 20厘米○2米

28厘米-8厘米= 30米-8米= 30厘米+45厘米= 27厘米+3米= 30厘米+45厘米= 27米-9米= 4.画一画。

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②画一条比6厘米长l厘米的线段。 (2)、生做35分钟,检查5分钟。 三.师改卷。

四.评议错题、重点题。

1.小明身高124(米) 操场长400(厘米) 2. 20厘米>2米

3.计算题学生忘记带或带错单位名称。 4.画线段忘带端点。

师小结:1.量短物体用厘米作单位,量长物体用米做单位。 2.将米化成厘米,再比较。

3.单位相同,只把数字相加减,然后在得数后边加上相同单位。 4.线段有三个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五、生更正错题。

单元自测第一单元(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会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会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师指一生读) 2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目标吗?(有)信心十足,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考一考

师:下面进行比赛,比谁能做对检测题l (1)、出示检测题:

1、用竖式计算

36+28= 50-27= 36+28-17= 60-42-9=

2、57比40多( ) 36比70少( ) 比42多19是( ) ( )比60少7 74比( )少6 比69少20是( ) ( )比48多16 47比( )多19

3、

三、应用题

①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15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③有46只白兔,灰兔比白兔多28只。灰兔多少只 ③台灯51元,鞋子38元,买这两样物品大约需要多少钱? (2)学生抄题,独立完成。

师口述做题要求:认真审题、仔细检查:字体端正。

三、改一改

师出示正确答案,同桌对改。

四、议一议 电子白板出示正确答案 (1)①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②加、减法要注意什么?从个位加、减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 (2)第2题,做这样的题要求写出大数、小数。 (3)应用题求大约用估算。

3、有错的同学纠正错题。

五、考一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一),教科书上36页练习七第

1、

2、

3、

7、8题。

教学目标:

会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会用两步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司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对第二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出示)

二、考一考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师口述检测要求:①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

②把字写端正。

③在十分钟内做完。

3

2、出示检测题。

24+13= 74-23= 17+79= 85-18= 17+6+25= 49-17-9= 50+27-9= 80-43=

3、2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三、改一改

生更正板演错题。

四、议一议 电子白板出示易错题(估错)

l、(1)认为①、③、⑥题对的举手,有错的则问:错在哪?为什么错? (2)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回答,师出示: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l。

2、评议

2、

4、5题。

(1)认为对的举手!有错的则问:错在哪?为什么错? (2)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回答,师出示:1.相同数位对齐2.从十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同桌对改,并更正。

五、拓展训练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作业比赛,比谁能得100分,并把字写端正!

作业: 数学课本34页第

1、

2、

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二),教科书36页第

4、

5、6题、37页第9题。 学习目标:

会正确、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整理和复习(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熟练地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师口述)

二、 考一考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1.师口述检测要求:①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

②把字写端正。

⑨在八分钟内做完。 2.出示检测题:

课本36页第4题,求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0米,又用去38米。一共用去了多少米?二班需要40米,剩下的电线够不够? 3.2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4.学生将不同答案板演在黑板上。 5.评议:

师估:①一共用去多少米? ②还剩下多少米? 20+38=58(米) 100-58=42(米) 够 ①认为第一问列式正确的举手!为什么用加法?

②认为第二问列式正确的举手!为什么用减法?错的,问为什么错?错在哪? 6.有错的改正。

作业: 数学课本34页第

1、

2、

3、4题。

4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二),教科书36页第

4、

5、6题、37页第9题。 学习目标:

会正确、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整理和复习(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熟练地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师口述)

二、 考一考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1.师口述检测要求:①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

②把字写端正。

⑨在八分钟内做完。 2.出示检测题:

课本36页第4题,求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0米,又用去38米。一共用去了多少米?二班需要40米,剩下的电线够不够? 3.2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4.学生将不同答案板演在黑板上。 5.评议:

师估:①一共用去多少米? ②还剩下多少米? 20+38=58(米) 100-58=42(米) 够 ①认为第一问列式正确的举手!为什么用加法?

②认为第二问列式正确的举手!为什么用减法?错的,问为什么错?错在哪? 6.有错的改正。 三,拓展训练

面我们来进行作业比赛,比一比谁的字最端正并能做全对。 数学课本37页第

6、9题做在作业本上。 练习:

妈妈:我们一共采了86个蘑菇。小白:我采了26个。小灰:我比小白多采7个。

(1)小灰采了多少个蘑菇?(2)小白和小灰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3)兔妈妈采了多少个蘑菇?

2.二(1)班有男生28人,女生比男生少14人,女生有多少人? 3.停车场有26辆车,开走8辆,又开来15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正确地画角。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角的初步认识(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复习目标是:认 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正确地画角。(师指一生读)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目标吗?(有)信心十足,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考一考

师:下面进行比赛,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1)、出示检测题:

5

1、填空。

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边。

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 )个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 )比一比。

2、画一画。

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画一个直角并画出直角符号。

画一个钝角、画一个锐角。 (2)学生抄题,独立完成。

师口述做题要求:认真审题、仔细检查、字体端正。

三、改一改

师出示正确答案,同桌对改。

四、议一议 电子白板出示正确答案

1、全对的举手,师统计人数1

2、第1题:有错的举手?为什么错?

生齐读并背会。

3、第2题:有错的举手?为什么错?

4、有错的同学纠正错题。

五、考一考

第二课时学习巩固28-29页

学习目标:

会正确地做有关角的练习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综合练习(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地做有关角的练习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师口述)

师:要达到这节课的目标,仍需要靠同学们认真、细心的完成习题。

二、考一考

1.请同学们把学习巩固翻到28页。 2.学生独立完成(师读一题生做一题).

检测题:l、分类:

2、判断;

3、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数一数,在填空;

5、按要求画一画。

3、学生做35分钟,检查5分钟。

三、师改一改。

四、评议错题、重点题。

电子白板出示易错题(估错)

1、没有顶点的不是角。

2、直角不是角。学生都认为是对。

两条线交叉后会出现4个直角。学生认为是错的。

3、教给学生数角的方法,只数有几个小角,然后相加。1+2+3:6„„

4、一定把角数完。

5、让学生找出不同的方法。

五、生更正错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会背6以内的乘法口诀,并会计算有关计算题。

2、会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四单元表内乘法。(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复习目标是: 会背6以内的乘法口诀,并会计算有关计算题,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师指一生读)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目标吗?(有)信心十足,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考一考

师:下面进行比赛,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1)、出示检测题:

1.求几个( )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3×4读作( ),计算时用的乘法口诀是( )。 3。二()十二六()三十六 ()四十六 五()三十 4.3个5相加的和是( ) 5.4×2=( ),4和2叫( ),积是( ) 6.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 )。2个加数都是3,和是( ) 7.在O里填+、

一、= 303=9 506=30 603=9 404=16 5 01=6 12 06=18 302=6 505=0 8.看图列式

O O O O △ △ △ △

OO O O O O O O △△ △△ △△ △△ ( )个( )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9.应用题

①每只猫钓6条鱼,4只猫钓几条鱼? ②一张门票3元,2张门票多少元?

__-.-___^I口__--____.-_________-._一

③明明和东东各做6朵花,两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学生抄题,独立完成。

师口述做题要求:认真审题、仔细检查;字体端正。 (3)师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交换对改。

三、议一议 电子白板出示正确答案

1、全对的举手1

2、改完交换过来,

师问:错的举手?问为什么错?(师将错题板书在黑板上)

对的则不问。

强调:l、口诀背着写着,用语文写法。

2、看图列式数字写准确。

四、有错的同学纠正错题

五、考一考

7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四(第4 --10题)课时练28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图,理解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

2、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区别乘法和加法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是

1、通过画图,理解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

2、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区别乘法和加法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投影出示,师指一生读)(生默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的努力!下面我们来检测。

二、先学(做一做)

过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64页,检测题是第4题,请三名同学上台板演,有勇气上台的请举手1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三、后教(议一议)(电子白板出示易错题(估错))

1、第4题认为第一个算式对的举手,为什么用乘法法?(求几个几用乘法)

2、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3表示三人,6表示6个碗)若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若错:让学生说出错在哪7.

3、求还要顶几个碗,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求3人一共还要顶几个碗,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4、评议板书、正确率。(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在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5、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继续加油。)

四、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我们用今天学的知识来作业。

作业: 《课时练》第28页

练习:课本第65页第7~9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科书第66页、第67页练习十五和课时练28页。 学习目标:

会正确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对第四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师口述)。

要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认真的做题。

二、考一考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8 l、师口述检测要求:①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

②把字写端正。

③在八分钟内做完。

2、出示检测题:

课本66页第1题,67页第3题。

3、2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4、学生将不同答案更正在黑板上。

三、议一议

1、第1题:(电子自板出示错误答案估错)

认为第1题正确的举手?有错的错在哪?为什么错?

2、第67页第3题:

(1)认为列式计算正确的举手? 4×5=20(个)

(2)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3、评议板书、正确率。(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班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相信下次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5、生更正错误。

四、练一练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作业比赛,比一比谁的字最端正并能做全对。

作业:数学课本67页第

4、5题做在作业本上。

练习:课时练第28页(学生独立完成)。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观察物体,教科书第1 02页第7题,1 05页第1 3题和课时练第46页。 复习目标:

1、会从不同的方向正确地观察物体。

2、会熟练地判断和画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观察物体。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l、会从不厨的方向正确地观察物体。

2、会熟练地判f断穰蘑对称图形。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目标吗?(有)

二、考一考

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把翻到第1 02页 7题和105页第1 3题。

1、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换。

三、议一议 电子白板出示正确答案 1, (1)认为第7题连线正确的举手?

你是怎样区分戴帽小孩和蓝衣服小孩的?

(2)认为第1 3题连线正确的举手?你是怎样连的?错的说错在哪?

2、.同桌对改,并更正错题。

3、统计正确率。

四、拓展训练:

下面我们来比赛做作业,比谁作业能得l∞分,并且字体端正。 作业:课时练第46页。 l、师读一题,生写一题。

2、生写完认真检查。

3、学生更正错误。

第二课时记忆知识点

观察物体知识点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一),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二第

2、

3、4题 学习目标:

1、会背1-9的乘法口诀,并会利用口诀进行正确地计算。

2、掌握乘法口诀表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9的乘法口诀,那同学们对乘法口诀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乘法口诀表”(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会背1-9的乘法口诀,并会利用口诀进行正确地计算。

2、掌握乘法口诀表的特征。 (师口述)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目标吗?(有)

二、自学指导

把书翻到86页,看乘法口诀表。

l、数一数,乘法口诀表里一共有多少句口诀?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的乘法口诀有几 句?3呢?4呢?„„9呢?

2、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一句口诀可以写几道乘法算式?哪几句是特殊的?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决问题)

三、先学

1、学生看乘法口诀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师说一道思考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学生汇报

(1)有45句。1的有一句;2的有2句„„9的有9句。

10 (2)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二行的是2的乘法口诀„„

第一个数字从小到大,第二个数字一样。

(3)第一个数字都一样,第二个数字从小到大排列,依次加一。 (4) N-得

一、二二得

四、三三得

九、四四十

六、五五二十

五、

六六三十

六、七七四十

九、八八六十

四、九九八十一。这些口诀都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其他的都能写两道乘法算式。

3、师:同学们知道乘法口诀的规律了,下面我来检查看你背会了没有? (1)学生齐背 (2)指名背

(3)男女生比赛 (4)师生对口诀

4、师:同学们,口诀背的很流利,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会不会正确的计算,

把课本打开,翻到87页第2题。 (1)学生做在书上。

(2)做完的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评议,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同桌对改。

(4)有错的问:为什么错?应用哪一句口诀计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训练

师:下面进行最后一场比赛,比谁作业能得100分,并且字体端正。 作业:

l、三( )二十七 六八() 六( )五十四 二五( ) ( )三十二 ()四十九

( )五三十五 四( )三十六 ( )十六

2、口算

4×7= 9×2= 6×6= 7×9= 8×2= 5×9= 7×3= 8×5=

3、()里最大能填几? ()×7< 64 15>3×() 5X ( ) <34 55> ( ) X9 ( ) X6< 41 20> ( ) X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二),教科书第87页第

3、

4、5题 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对1-9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口述)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目标吗?(有)

二、考一考

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把书翻到87页第5题。

11 1.小布想玩一次过山车和一次旋转木马,共需多少钱?

2、8个小朋友玩一次旋转木马,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1、师指2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2、指名学生更正错题。 师: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三、议一议

l、8+6=14(元)

(1)认为正确的举手?为什么这样列?8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2)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 (3)认为单位正确的举手?

(4)认为8×6=48(元)对的举手,为什么这样列?8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认为得数、单位正确的举手。

2、评议板书、统计正确率。

3、同桌对改,并更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学会了吗?

五、拓展训练

师:下面进行最后一场比赛,比谁作业能得100分,并且字体端正。 作业:

课本第87页3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92页例3,练习二十三第

4、

5、6题。 学习目标:

能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出适当的时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电子白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判断时间”。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 能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出适当的时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吗?(有)同学们真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下面我们就来比赛,比~比看书时谁的坐姿最端正,谁思考问题最积极。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请把课本翻到92页,手指例3。

1、手指明明说的话,明明什么时候去踢球?手指右边的钟表,看一看明明什么时间写完作业的?

2、手指小女孩说的话,他们什么时间去看木偶剧?

3、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把它圈出来。

四、先学(看一看) 电子白板出示易错题(估错)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12 3.检测:94页第4题。 (出示,2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做完的请举手?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把错误的用红粉笔圈起来再改在旁边,原来的不要擦去) (1) 讨论:(议一议)

(1)为什么7点10分时错的?你能说出原因吗?为什么8点35分是错的?你能说出原因吗?为什么12点30分时错的?你能说出原因吗? (2)评议板书与对错。

(3)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的更正。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在游戏环节大家都是好样的,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作业:课本94页

5、6题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熟记1时=60分,半时=30分。一刻=15分。

2、会五分五分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时间,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l、 熟记1时=60分,半时=30分。一刻=15分。

2、会五分五分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师口述)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目标吗? (有)

二、考一考

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把书翻到第1 01页第3题。

l、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

2、同桌交换。

三、议一议 电子白板出示正确答案

1、 (1)认为答案正确的举手?

为什么是8时5分?重点回答第3个为什么是4时50分。 (2) 8:00过1 0分是几时几分?(分针应指着几),10:00过30分是几时几分?(分针应指着几)

2、同桌对改,并更正错题。

3、统计正确率。

四、拓展训练

(一)

下面同学们自己也来做有关时间的练习题。

l、 60分=( )时 分钟从12走到3走了( )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圈是( )分,也就是( )时。

3、l小时( )=65分钟 半小时=( )分 一刻钟=( )分

4、时针走一大格是( )时,分针走一大格是( )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1时=( )分 集体评议:

1、师:出示答案,生对改。

2、学生订正错误。

五、拓展训练

(二)

师:下面进行最后一场比赛,比谁作业能得100分,并且字体端正。 作业:课时练第45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内容(学习巩固7 8-79页) 学习目标:

会正确地做有关排列组合、推理的练习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对第八单元进行综合练习(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地做有关排列组合、推理的练习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师口述)

师:要达到这节课的目标,仍需要靠同学们认真、细心的完成习题。

一、考一考

1.请同学们把学习巩固翻到78页。 2.学生独立完成(师读一题生做一题).

师口述检测要求:①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

②把字写端正。 检测题:,l、营养早餐;

2、五种水果中每次选两种,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猜一猜分别是什么职业?

4、握手;

5、、画线段;

6、猜一猜小朋友出生的季节...,..

3、学生做35分钟,检查5分钟。

三、师改一改。

四、评议错题、重点题。 .j l、师只讲学生错的题,对的则不讲。、

2、师小结做题方法: (1)、排列组合有两种:

物品: ① ② ③

物品: ① ② ③ 有9种方法。

类似的有:吃饭、穿衣服等

握手:三个人握三次,四个人握六次等。 类似的有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

(2)、推理:在猜一猜时,先看我们要猜的是哪些物体,再看一看题目上告诉我们了什么,最后在剩下的条件中去选。当物体是3个时,先根据条件确定1个,在判断其他2个物体,这样会比较简单。

五、生更正错题。 教学反思

第7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燕格柏小学于芳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高效课堂中作者提出“教育必须体现生命的狂欢。课堂首先让学生‘闹’ 起来,唯有活起来,效果才会‘好起来’。”因为只有乐学才能挖掘学生各自的潜能,才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这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形式,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就此谈谈课堂展示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孩子才会感兴趣。

首先用

1、2两个数字进行解锁游戏,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方法以后,再用

1、

2、3三个数字卡片摆两位数,并让学生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然后再进行握手、搭配衣服、照相排位等游戏经行活动。此设计是按照“从具体情景中引入(激趣)——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两位数)——在比较中提升知识(小结)”的顺序,由易到难,让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渗透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这样设计能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触景生思,并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把生活中的现象转化成数学问题,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产生更多的数学联想,主动呼唤学生头脑中正在休眠的已有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此时组内成员更是跃跃欲试,积极性较高分小组到黑板前展示。

二、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时代学习的潮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主线,即:数学城堡——活动乐园(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活动乐园(搭配衣服、排位、相互握手)。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形式,经历知识的生发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这里有学生的合作学习,在诸多的不同想法与做法中评出最佳的排列方法。并借助挑战性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于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并用各自理解的方法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对于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体验、感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广角是在新课标教材中新增的一个内容,主要是对学生思维的提升,和学生对以后排列、组合等数学知识的初步感悟,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从而学会一种数学方法,培养一种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他们“会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把主动探求所获得的肤浅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带规律的理性认识,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一定程度把学习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交由学生总结而出,

三、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做到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创设“融洽”的情景。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的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同时又受到鼓舞、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始终要以导学案为主导作用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第8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时间: 2009年11月18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5449人正在讨论相关问题

一、试题概况分析:

1、 试题主要由基础—能力部分(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和探索—发展部分(包括动手操作、分析推理)两大部分构成。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第一题“你能在4分钟的时间完成吗?试一试。”,分值10分。主要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第二题“想一想,填一填”,分值24分。第三题“找规律,填一填”,分值6分。第四题“填空”, 分值12分。第五题“细心观察,填一填”, 分值8分。注重数学概念检测,对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考核到位。试题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是相当精当的。第六题“数一数,填一填”,分值12分。该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运算规律和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熟练应用知识的同时,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精度、广度、深度。第七题“解决实际问题”,分值28分。该题贴近身边生活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展示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2、本次试题相对于以往的试题,更加注意计算过程的简化,各种题型都注重解题思维过程,而计算成份则很少甚至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这与现代社会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致的。轻计算,重思维,培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是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试题继续坚持“贴近生活”“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引导教学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为凭借,通过个体的思维加工,生发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并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中分桃子、卖书、买球等问题,既做到了知识的应用,又充分体现了生活。试题在强调思维能力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计算能力的检测,计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计算、是学生良好的数感、思维能力的体现。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全级部**人参加。总分:****.*分

平均成绩:**.*分

及格人数:**人

及格率:***%

优秀人数:**人

优秀率:

三、学生答题分析: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第三题第2小题规律寻找上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学生在观察物体上有些欠缺。第五题大多数学生做错,说明平时教学中对观察物体教学不够细心。

4、应用题偏知识应用,将繁、难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一些应用题抛开。所以这套试题应用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四、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二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二年级数学试题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前半部分教学内容来编排试题的。试题容量适当,难度不大,涵盖面积较大,能有效的测试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次试卷,有六个大题,前五个试题是必做的,满分100分,第六大题是一个附加题,10分。

一、直接写得数(20分)

这个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最基础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学生训练比较多,掌握得比较好,没有失分的现象。

二、想一想、填一填(30分)

本题含盖的基础知识面广,包括了教材前四个单元的基础内容,题量大,内容简单,只要学生做到仔细认真,那么就很容易都做对了。

三、祝你都算对(16分)

本题是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的最简单的两步计算的直接写得数的题目,这个题目是出错较高的题目之一。学生大多数是因为计算不认真出错,有少数几个学生没有认真读题,用竖式(错误竖式)计算了,说明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形成了思维定式,看到算式下面留的空隙大了,就用竖式,这个还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做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判断对错(10分)

这个题目很简单,只有5个小题,有少数几个学生因为粗心,不认真审题出错了。

五、解决问题(24分)

本题包括4个小题,其中第1小题和第4小题出错最多。第1小题:春季运动会上,二(1)班男队得了15分,女队比男队多得8分,二(1)班男女队一共得了多少分?这个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遇到,学生们做的也不错,但是在这次考试中,有很多学生因为没看清题目只求出了女队得的分数就没有了,因此,丢分很多。第4小题中的第二问,要求利用图中的信息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按要求来做,提了用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丢了分。

六、附加题(10分)

本次附加题并不是很难,大多数学生都做对了。

这次期中考试,四班学生没有不及格的现象,最低分82分,一班只有一个学生不及格,其余学生也都在80分以上,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但是,每个班里满分的学生不是很多,一班只有5个满分,四班13个满分,总的来说,学生考得还算可以,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做题,做完后,仔细检查。给学生做练习,要全面,设计练习要精而不在于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我想,下次一定可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学位授予信息下一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