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进行详细介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给出建议。关键词职业教育;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在服务、生产、管理等方面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论文 篇1:

探究广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基于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结合现代高职院校培养物流人才的基本定位,通过探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思路,开发一套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与中小物流企业实际职业岗位直接对应,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物流产业及区域发展概况

(一)产业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说明已经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区域背景

广东省也十分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紧贴国家发展规划,在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要以国家规划目標为总体目标,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打造以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便捷高效现代物流网络。

二、广东省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需求现状

珠三角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广东省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00万,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岗位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对物流人才需求不尽相同。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为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物流地理,且还需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和物流经营相关知识。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报资料,已经完成了《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分析了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出口制造型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中小微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为制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就业岗位如图1所示。

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小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主要可归纳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等。目前来说,物流人才主要来源之一是高校毕业生,最有效的途径就应该是加强高等院校的物流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在珠三角区域,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如何制订契合物流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借鉴中小微物流企业各岗位工作要求,以物流工作流程为依据,确立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培养。另外课程体系要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边界,延伸与企业合作范围,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训实践课程和专业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努力把《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运输实务》等课程列为精品课程开发项目,目的是打造课证一体化和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学生实训环节既包括校内实训,还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走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建设好梯队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安排专职教师参与到物流企业一线的实践,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对外引进海外人才和招聘物流企业专家兼职等方式,建成一支由本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设计和开发“专业+创业”模式的建设路径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本文提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建设路径,通过这个模式培养适合广东省中小微物流企业人才,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并为社会解决就业严峻形势找到突破口和方向之一,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共同研究讨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通过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等方式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二)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具体课程

按照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块强化技能、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创业能力训练模块构成。初步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实践课程(平台实践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拓宽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拓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方向性选修课程组成整个体系。主要在平台实践课程里面,开设物流认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市场调查、会计实操等,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里面开设仓储与配送实训、物流运输实训、报关综合实训、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连锁企业物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在拓展训练课程里面开设供应链管理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方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三)共同建设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将根据真实生产任务和情境,与合作企业共建情境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与合作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我院物流工程系已经与顺丰速递东莞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整个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完全依照企业真实营业环境布置,引进顺丰全套经营管理制度及管理系统,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全企业化运作的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采用学院投资建设、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自营自管、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其运作从门店管理、市场开发、广告宣传、人员招聘与考核、业务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完全引入企业管理文化,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个作用,办出了专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为了拓宽和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采取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我院已与物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与其中六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组织教育、技能指导及考核上岗工作,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增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吃苦精神。

(四)共同打造“双师”结构型的教学团队

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顺利展開的基础要求,那么必须培养既有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还有技能等级证的“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而要建设这样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在实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行业企业需要为教师提供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的平台,学院也为聘请相关物流专家进行兼课任课、挂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真正能够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和“双师”教学型团队。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希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学院立项,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然后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建设责任、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并按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评价通报,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二)组织保障

首先组建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然后安排组员进行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实施,最后由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评审、竣工验收等。

(三)人员保障

根据系统设计与开发内容,项目团队成员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中小微物流企业负责人或管理者、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或物流相关的管理者、物流行业领域专家构成。

(四)经费保障

在取得学院项目立项的基础上,获得学院立项资金支持,还可以在专业建设资金中获得系部的专款专用,也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获得本项目拨款支持,项目组严格按照学院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通过本项目拨款、企业投资、系部配套三部分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五)质量控制

首先,按照立项任务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以学院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项目团队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学院相关部门审核。其次,加强项目运行监控,项目建设将按照“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同时,根据学院有关政策,由学院对项目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由物流专业系部对其随机抽查,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六、结语

构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三突出、三优化、三加强”,即:突出能力素质提高、突出职业道德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外语、计算机教学,加强人文社科教学,加强创业理论课程教学,让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从而实现“素质高、知识广、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标准,取得社会企业的认可与接纳。

参考文献:

[1]刘艳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6):23-25.

[2]王秀繁,矫利艳,王煦.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J].职教探索,2010,(7):166-167.

[3]王红艳,李选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6):35-36.

[4]曹军,陈兴霞.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0,(2):45-48.

基金项目:2013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CYQN2013003)

作者简介:周友良(1982-),男,湖南衡阳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作者:周友良

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论文 篇2: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施研究

摘 要 对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进行详细介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给出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在服务、生产、管理等方面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钢结构已在能源工程、海洋工程、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等领域被广泛运用。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开设了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而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开发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内容和方式的总体规划,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因此,开发制订一个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为例,探讨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开发步骤,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和实施提出合理的意见。

1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将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身心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服务学生长远发展需要。

坚持就业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过程中必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专业就业需求情况,关注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需要。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原则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主动争取行业、企业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区域内知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研究,科学创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的课程体系。

坚持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兼顾基础知识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学、做一体”。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和特点,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协调配合,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情境体验教学、岗位角色模拟、现场实训教学、主题教学等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要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设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组建专业开发团队 建立一个有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企业丰富经历的校企联合专业开发团队是科学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前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需要,组建由分管领导、专业负责人、企业外聘专家、骨干教师、学校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等构成的专业开发团队。专业团队建立之后应该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专业开发团队成员应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过程。

开展专业市场调研 专业市场调研是科学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主要包括行业组织协会调研、知名骨干企业调研、同类专业高职院校调研等。搞好专业市场调研对于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学生素质能力要求、专业办学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市场调研的对象、目的及成果如表1所示。

根据专业调研情况,将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面向湖北省及沿海发达地区,服务于建筑、交通、能源与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胜任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制造安装及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钢结构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钢结构设计、钢结构构件制造与安装、施工组织与管理岗位,各主要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1]。根据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初步确定了与建筑、交通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高度融合,以生产岗位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引领,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卢永全

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论文 篇3: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文章结合作者所在高校的实际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问题与思考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1]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或趋同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确定的首要问题,它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依据。然而,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缺乏对学校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情况的审慎分析,学校定位不够清晰,很多学校倾向于将学校办成研究型大学,偏离了新建本科院校应有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特征,由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专业培养目标也不够清晰。

(二)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缺乏的系统设计,课程结构有待优化

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一般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沿用原来的专科课程体系,稍稍加工修改形成本科课程体系。第二,借鉴或照抄照搬其他重点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这两种模式都没有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因此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要求的课程少,课程体系落后,缺乏学术前沿和专业发展的动态内容,缺乏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职业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不利于学生开拓视野。这些都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性”课程居主导地位,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借鉴重点高校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观导致重“教”轻“学”的教学观,也使得实践育人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理论学时、学分所占比重较大,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部分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程学分学时数尚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二是实践教学环节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很多课程虽然设置了实验课程,但验证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

(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缺乏开放性,缺少行业组织的有效参与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社会参与度不高。即就是有企业参与,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参与也缺乏深度。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然会囿于高校自身的视野,从而导致专业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对接行业需求,培养规格也就很难对接岗位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就很难对接职业标准和生产管理的实际。

二、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新建地方高校本科辦学历史相对较短,尤其本科办学更短,与传统学术型本科高校相比,历史积累少,师资队伍较弱,生源质量较差。因此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选择“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才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正确选择。

(二)坚持“通识教育课管用、学科基础课够用、专业课实用”的原则,构建完整系统的理论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难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核心。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化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也应该强调“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的思路,坚持“通识教育课管用、学科基础课够用、专业课实用”的原则,构建相对完整、较为系统的理论课程体系,科学地处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内教学课程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1)“通识教育课管用”就是构建全校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开够上级部门要求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加大通识教育课的选修学分,增加了通识教育课选修的比例,给学生以宽阔的视野和较大的选择空间,力求使得通识教育课程学生喜欢,达到管用的目的。(2)“学科基础课够用”就是按一级学科构建相近专业统一的学科基础课程,其口径的宽窄应该以保证专业课学习为基础,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厚基础、宽口径”不适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2]因此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科基础课的设定并不合适“厚基础、宽口径”的提法,而应根据学校师资情况和学生实际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学科基础课的选择上应该遵循“够用”原则。(3)“专业课实用”就是专业课程应该以行业为背景,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该应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遵循实用化和地方化的原则以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三)围绕“重应用、强技能”的思路,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1.按照“重应用”的思路,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和学分数,提高实践学分学时占整个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和总学时的比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强调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际、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减少验证性实验比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比例。

2.按照“强技能”的思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能力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真正把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文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考试考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将这一部分专门进行设计并制定相关的学分取得的管理办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

(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大胆创新,吸收相关行业和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的内容要直接和就业行业接轨。一是坚持“面向需求,创新机制,强化实践,协同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各专业根据学科特点自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鼓励各专业在课程模块框架内对课程进行大胆创新,给二级学院充分的自主权,积极引入校、院(所)以及行业(企业)等参与人才培养。三是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学生就业创业、升学及出国等不同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学生开展在校(境)外开展交流学习搭建平台、预留端口,在成绩认定、学分互认、学分置换、学籍管理等方面做好设计。

总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切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才能培养出更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慧瑛.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5).

[2]董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高教探索,2010,(3).

作者:龚彦忠

上一篇:经贸局工作总结工作打算下一篇:环保局纪检监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