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际关系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和谐人际关系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句话的由来是看国内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的一本书名。回首自己的经历,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你与谁的感情深厚,谁就可能对你的影响巨大。平时,一个你敬重的人表扬或批评你,你会非常在意,而一个你不怎么敬重的人说的话,在你心中的分量也就比较轻。

第一篇:和谐人际关系论文

建立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分歧。如何建立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成为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一)家庭关系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家庭关系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为家庭中自然形成的不平等。由于生养的主客体不同,家庭中自然形成一种生养者和被生养者即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而且在这种关系中,父母会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基于此似乎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不平等:父母和子女即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具有自然形成和不妨碍父母子女间感情交流的双重特征。但家庭成员间的年龄差距通常会产生人们口中的“代沟”。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各家庭成员所受教育不同以及各家庭成员性格和个性的因素,使得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差异,处事方式产生差异,最终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代沟”。所以,家庭中自然的不平等会影响家庭成员感情交流。

(二)交友过程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我认为,无论交往双方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如何,都不应影响与人为善的交往行为。就政治法律的角度而言,人们的权利义务都是平等的。交友也是一样,虽然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部分,但交往双方的地位依然是平等的。即使有人犯罪后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即使有人家境贫穷经济状况不好,但人们交友的权利都不应被剥夺,人们的友情都不能被忽视。

但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总伴随着一些矛盾和分歧。有的矛盾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解决,如误会可以用沟通的方式消除,财产纠纷可以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但有的人处理矛盾的方式却异常极端,会做出表里不一的事,甚至会做出故意伤害他人、偷盗的恶行。这种处理矛盾的不当方式大多是由于行为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行为人没有健康的人格品质,才会将原本能够处理得当的事情演变成一次次恶行。这种行为从小的方面来说,会造成行为人自身人际关系紧张;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污点。

(三)师生、医患等特殊关系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师生关系、医患关系是工作关系中比较特殊的,即它们都带有“扶助”的意味。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导学生做人、成才;医患关系中,医生要治愈患者的疾病,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由此说来,“扶助”的意味就比较明显了。但事实上却远不止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和课余生活中会及时收到来自学生对自己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反馈,如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后复习程度等,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所用。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影响了教师,帮助了教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发生了互换,教即是学,学亦是教,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会不断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患者帮助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使医生有能力去更好地实施救助活动,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医生和患者的帮扶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而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通过扶助关系中角色的互换,师生关系、医患关系都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然而,师生关系、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这种紧张的关系来源于对彼此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又多伴随着矛盾和冲突。

努力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实现家庭关系的和谐

1.从一个家庭形成时所必须的关系——夫妻关系上来说,自男女双方步入婚姻殿堂,决定结为夫妻开始,法律就首先赋予了双方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如果依靠法律来维系夫妻的共同生活,这样必定有矛盾和冲突,所以,夫妻双方的态度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对彼此不计回报的情感付出是夫妻双方面对的最大课题,只有全身心地为对方考虑,不计较得失,不予取予求,才会营造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良好家庭氛围。

2.从一个家庭的主干结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来说,与上述夫妻关系相似的,法律同样规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区别在于,夫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大部分依赖男女双方的爱慕之情,而维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通常是亲情。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亲情之爱,具有明显的不期求回报的特征。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父母的爱置之不理,甚至认为理所应当,那么这种子女通常会被认为是不孝的。所以,虽然父母不期求子女的回报,但子女也要怀揣着感恩之心孝顺父母,付出是相互的,无论多少。各家庭成员毫无保留地对其他成员付出而不图回报,才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3.从邻里关系来讲,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邻里关系似乎应该从社会层面来叙述,但邻里关系是最贴近家庭生活的社会关系,会给家庭产生重大的影響,所以把邻里关系放在这里来讲,也是合情合理。邻里之间互助互让,不计得失,不仅对各个家庭的和谐相处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从更大的层面来说,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实现与朋友之间的和谐关系应具备的品质

1.真诚。真诚字面意义为真心诚意,意同“诚实”。真诚是交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素质,倘若一个人不能真心诚意地交朋友,那么这个人必定也不会获得真挚的友谊。真诚的原则要求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有一种调侃的说法在这里钻了空子,就是:“你可以感谢一个骗子,因为他在真心地骗你。”基于此,我们要提出一个观点,即交友不仅需要精神上的真诚,也需要行为上的真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真诚的表现,是交友过程中必要的品质。

在此,我们必须讨论真诚与人们平常所说的“善意的谎言”之间的关系,因为有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向别人说“善意的谎言”是否背弃了真诚的原则。说谎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但哲学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善意的谎言”不违背真诚的原则,因为对别人说“善意的谎言”大多数情况下是为对方着想的,是从对方角度的利益出发的,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行为,是一种善良品质的表现。而真诚的目的也是与人为善,二者实质上是殊途同归。

2.信任。信任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素质。信任从字面意义上来讲,便是“信”和“任”两种层面,即,相信和任由某人做某事——相信一个人,任由他去做任何事情并能够对其持肯定态度。在此,我要阐释一下“信任”和“相信”的关系,即区别和联系。区别在于,信任强调行为,相信强调感受。联系在于信任包括相信,相信是信任的基础。只有在相信对方的基础上,才能任对方去做自己认为其能够做到的事。

对于是否要信任一个人,是从两个方面出发的。一是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一是对对方的信任程度。一方面,心理学上认为,过度的不自信,也就是自卑,会导致对他人也有不信任感。因为这种人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恐惧,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心理,害怕别人会伤害自己。这是主观因素,侧重于信任方。另一方面,对方的言谈举止,也是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的。如果一个人经常做出心口不一的事情,而且为人所知,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不足以令人信任的。这是客观因素,侧重于被信任方。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可引出感情中信任的对等问题。我们信任那些信任我们的人,不信任怀疑我们的人;对于自己已经给予信任的人,就要抹去对他的怀疑;而对于信任自己的人,就要努力做到让对方满意,不辜负对方对自己的信任。

3.宽容。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上,引出了交友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第三个品质——宽容。其实,在做到了真诚和信任之后,交往双方已经达到了应有的默契:有了真诚便没有故意欺骗,只有诚心相待;有了信任便没有误会发生,只有对彼此的信心。但为什么会引出“宽容”的品质呢?因为交往双方的世界里不仅有彼此,还有除交往双方之外的第三人。遵循了真诚和信任的原则,只能保证在交友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交往双方的优良品德,却无法判定作为非交往主体的人的品德如何。有时第三人在主体双方的交往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不利的影响。此时对于交往主体来说,他们之间的友情就会遭遇到挑战,而宽容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着交往双方的相互信任。

交往主体之间的关系不仅受第三人的影响,还受到周围环境、所遇事物的影响。交往主体遵循真诚原则后,发现彼此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真实坦露后与自身存在很大差异,处事原则有巨大的差别,甚至出现不认可对方处事方法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无法继续遵循信任原则而信之任之。此时,使友情继续维持的方法,便是宽容以待: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变换自己的思考方式,宽容大度地理解对方。相互的理解和包容是维持感情长久存续的一剂良药。当然,这必须是在双方的行为模式不违反法律和道德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贯彻宽容的原则。我们不支持违法犯罪的事,也不赞成伤风败俗的事,一切都是要有度的。

(三)实现师生、医患等特殊关系的和谐

我们可以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这个角度来谈实现师生、医患关系中的和谐。

首先,从教师、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讲。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是身处各行各业的人必须做的。教师的职业要求是教书育人,医护人员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是他们的职业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所以,遵守他们各自的职业道德,正确履行法律和道德赋予的义务,为学生、患者等需要他們帮助的群体做出贡献,是作为教师、医护人员的职责。

其次,从学生、患者的角度来讲。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尊师重道,对教育者的辛勤工作给予肯定并努力学习,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自己的病症得以治愈,也是从另一方面肯定了医护人员的工作。

最后,从师生双方相互关系、医患双方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师生双方还是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离不开师生双方纯粹的相互之间理解、尊重、支持的情感;提高医疗水平,同样离不开医患双方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支持的情感。只有双方都本着向善的、为对方着想的情感,师生关系才会更进一步,医患关系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党校党建理论教研部)

作者:道仁图雅

第二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必须构建和谐的校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和谐、沟通的桥梁,才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突出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和谐

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从权力集散式的领导方式上看,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从教育目标看,领导与教师又都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不同分工的协作关系,承担着同一目标下的不同任务和不同工作,这种关系必须是彼此平等的友好关系。

(一)尊重和关心教师

“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一个学校领导只有获得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才能搞好工作。这就要求领导要尊重每个教师,要不断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说话得体,分寸适当,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当“甩手掌柜”的领导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因为这是领导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了。所以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做到,这样才能上下一条心。

学校领导还应勇于承担责任,要有宽容之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自己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偏差时,要勇于自我批评。如果有损害教师利益的行为,领导应挺身而出,保护教师的利益不受侵犯,绝不可以息事宁人或逃避责任。这样才能展示自己领导全局,处变不惊的魄力。

作为学校领导还应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如祝福生日、节日,定期开联欢会。虽然朴素、简单,但能让他们感到领导处处在身边,处处是他们的贴心人。

(二)培养和发展教师

要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不能光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而冷落其他教师。学校要营造一种使教师自我发展的氛围与空间,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翁,对学校有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合力,实现管理无间隙、无隔阂的目标。

(三)激励和完善教师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所需,那就是认可与赞美。”学校要设立多种奖励机制,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激励教师。领导还要学会表扬和赞美教师,对他们的成绩(哪怕一点)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适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积极进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二、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包括领导)与学生的和谐

(一)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墓前的碑坊上刻着他生前亲自题写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这是他对理想社会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教育工作者广阔胸怀的描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心心相连的彩虹,才能“无私奉献”,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每个教师神圣的追求。

(二)教师要处处尊重学生

师生之间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在人格上与自己完全平等的独立主体,理解、信任、宽容学生。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毕竟只是孩子。但是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的事,目前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根除,构建和谐校园将是一句空话。

(三)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

师生关系是二者在生活和学习中共同建立的,二者之间必须要加强沟通,加深理解,不能认为只有课堂是交流、沟通的时间。要多亲近、多交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敞开心扉,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一位严师,又是长辈,感到亲切又肃然起敬。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三、正确处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要排除一切压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的赞同。经常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好家长反映的有关问题,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有些问题和困难,需向家长讲明白,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可在节假日邀请当地群众代表、乡村领导等到学校做报告、提建议,共商教育大事。以家长会、家访、问卷等形式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学校,看到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消除对学校的误解。学校工作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和研究。

作者:马景成

第三篇: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句话的由来是看国内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的一本书名。回首自己的经历,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你与谁的感情深厚,谁就可能对你的影响巨大。平时,一个你敬重的人表扬或批评你,你会非常在意,而一个你不怎么敬重的人说的话,在你心中的分量也就比较轻。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协调好人际关系,在集体中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关系到他们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潜能能否全面开发。在集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集体成员的和睦相处,增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乐趣;相反,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往往在自己和他人、学校和社会之间划上一道鸿沟,把自己置于集体大门之外,关在一个狭小的个人小天地里面。在这样的自我封闭中,学生自然不能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和周围的人,也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时间久了,学生会产生孤独、自卑、自傲等不良的心理,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还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因此,教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交往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浅谈一下我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教育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自卑感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缺陷,会限制一个人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从而阻碍潜能的发展。由于自卑,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交往能力、做事能力以至自我形象都缺乏自信,连平时说话都要思前顾后。再者,自卑会导致敏感,影响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他人的评价和批评。与人交往,总存在一种防御心理,很难与人形成密切关系。学生自我认识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周围人对待他的态度决定的。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和评价往往会变成学生的自我评价。当老师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学生时,学生也会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这就要求老师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不因一时一事而全面肯定或否定孩子。

二、引导学生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大度,一种豁达,也是一种谅解,一种尊重。这种容正是现在许多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共同缺少的品质。学生各方面能力、品质的可塑性都很强,这要求着老师要正面、耐心地引导、教育。首先老师应该学会宽容,给学生一片自由宽松的空间。我在带班级过程中一直说,只要是学生犯的是这个年龄段可以犯的错误,我都会理解,都能够原谅,多给予理解、尊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而不是严厉地惩罚或者施行“高压”政策,否则不但教育不好学生,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师生建立平等关系,学生学会了宽容,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也会对同伴们宽容。这样发生在学生之间的小矛盾、误会就会很快地消失。从而心胸狭隘,极好嫉妒的学生会逐渐变得大方、豁达,不再把同伴之间友好的表示看作敌视或蔑视行为。学生的性格、心理发展也逐步健全,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学生学会诚实待人和尊重对方

诚实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德,诚实是成功交往的基础。诚实包括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空话,说到做到,不欺骗愚弄别人。首先,学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良好地教育。例:我们有2个男生住在免检寝室,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整个班级扣分最多的就是这个寝室,而且这2位同学的成绩也不稳定,我就跟政教处的老师商量把他们从这个寝室调到我们自己班级的寝室。可能当时摄于我的威信也换了,几周后我下寝室发现他们2个搬到了原来的寝室,而且其他还有同学换寝。当天下午我就把3个同学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把自己为什么换寝的真实想法写出来,然后我再决定怎么处理。从交上来的文字中我读出有2个同学写得很真实,有一个还是一味说自己如何错了,对不起老班级,对不起班主任之类的,写得可谓感人之至,但是后来我肯定了其他两位同学并且告诉他们这次能有这样的认识不会影响他们的期末考核,当然期末的时候我也实现了我的口头承诺。对另一位同学我推荐了几篇文章让他看,让他明白一些伟人是如何做到诚实的,同时以诚实为主题开了一次班会,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明白不诚实的行为是多么可耻,从而做到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相待,心心相印。尊重对方,就是要有礼貌、讲文明。日常相处,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长处、虚心向对方学习,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极力做到求同存异。同于每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性格不理,因而要教育学生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特别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同时,让学生懂得,不尊重别人,自己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自以为是,心胸狭窄,是无法合群、难以与人很好地相处的。

四、创设正常交往的条件和途径

在取得学生认同之后,班主任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首先对于学生之间包括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我是支持和鼓励的,而且我经常利用班会课、班级和团支部集体活动,努力创设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条件。我还在组织节假日让同学们男女搭配,自由组合。在我们班,男女生之间关系非常和谐。我认为,男女生之间正当的交往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带来很大的益处,会减少早恋现象的产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听别人说话,学会同人说话,学会礼貌待人,学会替人设想,学会欣赏同学和老师”。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作者:吴国珍

第四篇:论企业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

摘 要:所谓人际关系从字面上讲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主要指的是我们在共同的劳动生产、生活等过程中因为一些需求而组建起来的关系网络。从本质上来讲它其实属于心理关系的一种。而企业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在共同的劳动生产过程中通过彼此认知和了解逐渐构成的一种情感色彩相对浓烈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趋于稳定,它伴随着企业内部文化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企业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 和谐人际关系 营造策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国家振兴、人民幸福的坚实保障。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属于思想政治工作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它能够让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职工都能够共享企业进步壮大的成果,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一、企业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

(一)可以帮助员工提高思想认识

在人际关系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一致性”特征,从而在人际关系网中的人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的过程中,常常都会找一些和自己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想认识相接近的人。另外,人际关系这一大的群体同时也在无时不刻的吸纳新的成员和他们的“知音”。所以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形成一种进步的、振奋人心的精神,让企业员工渐渐的具备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凝聚力

其次,企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凝聚力,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的树立他们互助协作、团结奋斗的精神,让企业员工能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积极的工作,在互助协作的过程中圆满完成生产任务。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企业圆满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业务。

(三)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其决策水平

最后,企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其决策水平。在人际关系网络之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横向的,同时也是纵向和交叉的,因此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相互影响的,与企业员工的人际关系相比仅仅是范围更加宽泛了。人际关系能够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其带来的很多信息都会经过不同的方式传达到企业管理者的耳中,而从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另外,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管理者自身能力得以提高。

二、如何营造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一)营造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必须要以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进行构建

在企业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他们的利益都必须要以企业共同愿景来达成。所以营造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首先就必须要从员工认同的愿景出发。共同愿景的缺失就代表共同信念的缺失,一个成熟的企业都具有清晰的共同愿景,从而更好的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让企业职工都能够通过共同的愿景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因此,企业职工认同的愿景是企业内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基础。

(二)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公正民主的企业环境来进行维护

企业领导必须要积极的转变思想理念,主动的去协调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关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同时担负起自身应尽的职责。优秀的员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保证,但是如果员工之间无法团结一心,相互猜疑,那么企业各项工作必然不会良好的开展,但是如果企业员工都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关心,企业内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自然构建起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三)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企业员工相互团结

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需要企业员工相互团结,团结关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企业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诚信”的思想观念,对待员工要坦诚,理解和尊重员工,掌握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以真诚的心来关心他们,解决他们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提升企业的亲和力,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企业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必须要依靠相关制度的支持

如果没有稳定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各项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企业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前形势下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在执行程序方面,我们必须要紧紧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目标和重点方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进行管理;在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方面,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及职工的思想认识情况,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内部环境。

(五)企业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必须要有科学的策略

应该深入展开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工作。必须结合企业职工的意见,运用民主决策、说服教育的手段,尽可能的尊重每一位职工的人格和尊严,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平等带人、真诚相处的原则。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手段来确保企业内部职工与企业发展的平衡,积极协调好这一层关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对于社会中的企业而言,营造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不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也为当前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企业中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小莎.论企业管理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72.

[2]赵东华.企业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及其构建措施[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8):57.

作者:郑诗斌

第五篇:浅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摘 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团结,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人们形成互补,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措施

在新时期,人们不仅希望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真诚希望精神生活的充实和高尚,渴望人间充满真情和爱心,渴望能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情感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必将成为人们的必需品[1]2。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交际双方在心理上应该是健康的,具有高尚的交际品德,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以诚相待。人是富有感情的,其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他人理解并与之共鸣。如果交际的双方缺乏感情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互相猜疑、互不信任、互不尊重,那么交际双方就无法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无从建立。有的人心理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美满;有的人遭遇了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造成了心理障碍,心情抑郁、冷漠、焦虑,在各种心理困境中不能解脱,最终迷失自我,丧失了事业追求和人生乐趣[1]1,有的甚至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2.语言健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美国人把“舌头”、美元、计算机称为当代社会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武器,并且把“舌头”排在首位,可见语言的重要。人们通过使用健康的语言来交流思想和感情,从而引起交际双方心灵的共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会说话,言语得当,对人诚恳,人际关系可以和谐相处。如果对人冷漠,使用尖刻训斥的口气,冷嘲热讽的语言,必定伤害对方的感情,使之反感,从而引起矛盾,使关系紧张、不和谐。有的人有时就是几句话,造成了悲剧。如东南大学一位教授、博导因停车时发生口角,引发打架身亡。该教授生前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不到50岁就死了,实在可惜。古人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这说明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语言的好坏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因此,人们一定要注意语言要健康、要美,不能使用带有“暴力”的语言,因为它能轻而易举地划破人的心灵;“语言暴力”发于口,却源于心,它折射出道德修养的缺失。只有饱含深情、真挚亲切的话语才能让人感到和蔼可亲,才能和谐相处。

3.行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人们的行为是健康的,也是美的;只有健康的、美的行为,才是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这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实质所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们行为的要求是:诚信友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如果交际双方缺乏信任和理解,尔虞我诈、互相攻击、互相拆台,则只能恶化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处,是门学问也是门艺术,只要保持友善、互助、宽容、和谐的交际心态,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团结同志,做好工作。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功能

所谓功能,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作用或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功能。

1.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团结、产生合力。合力是力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指的是若干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所产生的总的作用。人们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健康和谐,就会团结一条心,彼此协作,智慧就会多,力量就会大。可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形成集体力量的黏合剂,领导、组织、群体的效能寓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建设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团结合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如果在交往中与他人关系不和谐,矛盾重重,心情就会郁闷,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造成心理失常和机体功能的失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对人们的心理及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人心情舒畅,热爱学习、工作顺利和生活愉快。我们知道,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得到别人的信任、鼓励和支持,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人格的尊重。这样,心情就会舒畅,身心就会健康。

3.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们形成互补。互补,是指人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补,有知识互补和性格互补两种。知识互补主要是指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的互相补充。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就显得太有限了。因而,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希望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众家之长,使各有专长的人之间产生知识互补行为,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充分实现人的价值。性格互补在现实生活中较为普遍,它能使人们和睦相处,关系密切。

4.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们之间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增进友谊,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和工作效率。一个单位如果存在着拉山头、闹纠纷、“窝里斗”、互相推诿、互相猜疑、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就会内耗严重,人心涣散,这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损害了集体利益。因此,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成群体内部的团结,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措施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搞好这项工作。

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的社会风尚。要加强社会公德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自觉地以社会主义道德来调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以履行责任为动机,使自己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要大力弘扬道德模范榜样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道德模范的故事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受到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竞争非常激烈,精神压力日益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冲击,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纠葛和冲突,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不少人默默忍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据有关部门统计,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0%。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3]151,使其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3.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诚实守信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中华文化中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以诚信立人,以诚信立国,以诚信求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诚信友爱的关系,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和理解;没有友好关爱,更无从谈社会和谐。

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恩格斯指出“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4]423。在人民内部,要从团结、和谐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消除隔阂,纠正错误,解决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全国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这一亮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要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3]153,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增强本单位、本部门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石磊.干部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1-18,(1).

[3]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周璐

上一篇:教书育人论文下一篇:互联网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