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医院感染控制

2022-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icu的医院感染控制

基层医院ICU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ICU院感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患者892例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89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32例,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ICU环境,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等有关。 结论 加强ICU病房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加强手卫生,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基层医院 ICU 医院感染 护理干预多见

ICU内的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这一特定环境内的医院感染。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区,也是医院感染高危区,ICU由于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及介入治疗等,使ICU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病房,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建立控制医院感染的完整可行性计划及完善基层医院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患者892例,其中男 533 例,女359例,平均年龄55.7岁,发生医院感染132例,发生率为14.79%。

1.2 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2结果

3讨论

3.1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达62, 8%。其次为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13.6%,泌尿道感染10.6%,其主要原因有:(1)侵袭性操作,以插管为主,有调查表明有插管引起的医院感染率高达71.43%.(2)机械通气造成的肺部感染。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常需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气道护理、呼吸机管道消毒不到位将直接导致肺部感染。(3)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4) 住院时间延长 调查资料显示,随着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其受到感染的概率急剧上升。表明患者的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病程大于20天的病例感染发生率可高达60%.同时资料表明,院内感染的发生于患者年龄有关。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功能逐渐老化,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并多伴有各种慢性病,抵抗力下降,极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医院应对老年患者采取重点护理措施。

3.2护理干预措施

3.2.1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由于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是第一位,因此应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误吸,其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误吸是造成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主要危险因素。头部抬高或半卧位,可有效防止误吸,预防HAP[1]。

3.2.2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掌握有创监测指证,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各种置入体内导管不宜放置过久,尤其是静脉导管,严格导管的无菌管理,尽可能缩短留管时间;静脉置管应选择口径适宜,严格无菌操作,插入部位应做好充分的消毒处理,待消毒液自然晾干后再行穿刺操作。及时更换敷料,每班应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

3.2.3监护病房环境的管理及设施的消毒监测 ICU医护人员卫生要求:本室人员入室时应更换干净衣帽、鞋,以免污染;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及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灭菌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

3.2.3研究表明,提高洗手行为依从性,保持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卫生洗手或手消毒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医院工作人员对院内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医院工作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2]。手卫生与院内感染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3]。才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3.2.4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已用过的抗生素、全身情况、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并严格把握联合用药指征,不得擅自用药,在给药过程中,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

3.2.5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继发感染,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菌能力。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并根据口腔情况选用合适的洗口液,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的隐蔽性病灶,预防新的感染灶发生。

医院感染是一个无形且无情的刽子手,当前医院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院病房周转率、影响疾病的预后,而且还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不应有的巨大经济损失,造成国家卫生资源的巨大浪费,故基层医院尤应注意院感控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坚决贯彻落实,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代永琴,王建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2): 239-24

[2] 张燕杰,周冠群.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90-191.

[3] 杜凌霞.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2):172.

作者:孙慧平 冯丽惠

第2篇:ICU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

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置,有条件的可配备净化工作台; 监护室(区):分普通区和隔离区。每床使用面积为9.5m²,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二、工作人员入室要求:

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四、加强ICU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

1、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地面消毒: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min,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用含有效氯1000-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各类物品表面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如桌、椅、床头柜等只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如:用500mg/L(2000mg/L)含氯的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其他表面的消毒: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清洁水或清洁剂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上述各类物品表面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床单位消毒: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可采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按说明书操作。

2、室内空气消毒:

(1)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

①室内自然通风;

②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尘埃,将进入消毒器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杀死;

(2)特殊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可采用熏蒸或喷雾消毒:过氧乙酸:原液浓度应为16—20%;低于12%不得使用: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用量按1g/m³计算,熏蒸时间2h.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泊作用,注意防护;温度和浓度过高易爆炸,阴凉保存;配制消毒液时,应按有效含量计算,稀释液应现配现用。

五、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物品等消毒灭菌,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静脉导管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

1、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

(1)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3)腋下体温表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10-30min,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清洁: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

(1)最好一次使用;

(2)耐高温的器具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保存备用;

(3)不耐高温的器具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500-10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10-30min后,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

(1)耐高温的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高温的可清洁后浸泡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30min,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3)可采用清洗消毒机(80~90ºC)或超声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烘干 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4、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如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肝炎病毒、艾滋病等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 min清水冲净擦干后:

(1)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最好使用一次用品);

(2)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预处理后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含氯或含溴消毒剂中30~60 min,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3)最好直接放置在洗净灭菌装置内清洗、消毒、灭菌依次完成,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医务人员。

5、其它类器具:

(1)热水袋、冰袋:无血液、体液污染时,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掖中30min,皂水洗净晾干备用(每周消毒一次);有污染随时消毒,用500~10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洗净晾干备用;

(2)治疗车、换药车等:每日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2次。

六、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七、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与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性的监测。

八、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九、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

第3篇:ICU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和控制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制度,当出现科内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或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报送感染办,临床医师、护士共同配合院感科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时,上班期间立即电话或直接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休息期间立即电话或直接报告医院总值班。I级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立即报告;II级30分内报告;III级12小时内报告。

三、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分级:

I级:(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II级:(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III级:(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三、ICU感染流行暴发的控制:

当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医院启动感染突发事件预案后,我科医生及护士全力配合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救治患者、控制感染流行和蔓延的工作中。

1、协助证实流行或暴发:医务处组织调配相关医疗、微生物检验、流行病、护理专家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评估、确诊,计算其罹患率,罹患率若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为流行或暴发,并按照要求上报相关部门,药剂、物流后勤保障部门做好药品、消毒物品、物资供应准备;

2、协助寻找可能感染源及可能引起感染的可疑因素或者危险环节: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感染患者与同病区内非感染患者详细信息(如各种检查、标本培养、流行病学基本信息、药物使用等)、病房环境、医务人员情况等,完善相关检查,留取标本妥善保存;

3、按照感染暴发应急预案,边调查边治疗,协助各级领导落实有效的诊治方案和消毒控制措施:对病人作积极救治,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隔离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4、协助分析调查资料,对地点、人群、时间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情况,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计算各种流行病学数据,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

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并根据推断针对危险环节,采取相应的消除隐患措施,再进行验证措施的效果,直至控制感染蔓延,没有新发病例出现;

5、 协助各级领导根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暴发情况及控制情况进行消息交流,情况评估,总结经验。

第4篇:ICU医院内感染控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ICU 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ICU 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增加医院和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给医院的医疗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加强ICU 感染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2006 年以来,作者通过对ICU 感染因素的防范,取得满意效果。

1 健全结构完善制度

本科的感染监控结构是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科的指导下,明确各级感染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上下协调,结合ICU 的工作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完善医护人员技术操作流程、行为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保洁措施,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

2 加强学习,提高感染监控意识

增强医务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医务人员重视并主动参与感染管理,才能使感染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科室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院内、科内制定的各项感染管理制度、措施及相关的感染预防知识等,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3 制定ICU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3. 1 工作人员管理

保持工作服的清洁:接触特殊患者,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MRSA) 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戴防护眼罩。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患者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患者或医护操作在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 患者进行高危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

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液9ABHR) 消毒法作为ICU 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

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使用抗菌皂液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

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9 乙肝指标阴性者) ,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 3. 2 患者管理

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

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固定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重视患者的口腔护理。

3. 3 访客管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探视时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 穿鞋套或更换ICU 内专用鞋;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戴一次性口罩;进入病室探视患者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患者周围物体表面;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 探视。在ICU 入口处,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3. 4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专用贴膜可达7d , 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使用精密尿袋更换1 次/ 周。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更换1 次/ 周,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3. 5 物品管理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 用500 mg/ L 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75 %酒精擦拭, 1 次/ d。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1000mg/ 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

2 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用75 %酒精仔细消毒擦拭,每位患者有专用的治疗盒、体温表、听诊器、手电筒,做到一用一消毒。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每天用500mg/ L含氯消毒剂擦拭,擦拭毛巾做到一用一消毒。

3. 6 环境管理

开窗换气2~3 次/ d ; 空气消毒器定时消毒,所有地面,包括患者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对于多重耐药菌的病室,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至少1 次/ d。不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至少消毒1 次/ d。

3. 7 医疗废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加强医疗废物登记,使用锐器盒,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3. 8 抗菌药物管理

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3. 9 监测与监督

常规监测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3 种导管9 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 相关感染。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应进行ICU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第5篇: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

第28卷第1朗 2009年2川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Vo1.28 No.1 Feb.2009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 赵继英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l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8例,女l0例。年龄8~78 岁,平均42.3±2.11岁。风心二尖瓣狭窄4例,肺癌 9例,食管癌8例,_苹= 颅脑外伤17例。本组并发吸 入性肺炎3例,导管脱}H 1例,纵隔气肿2例,气胸1 例。 2 护理

2.1 气管切开常规护理

[占j定导管的纱布带要松紧适当,以能容纳一手指 为度,导管与呼吸机管道相连后适当支撑管道,不把 重力 于导箭,以免压迫气管而造成坏死。切口周围 的纱布要每口2次定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若使用 金属带套导管,其内套管每日取出煮沸消毒2次,气 管切开导管拔除后应注意窦道分泌物的清除,经常更 换纱布.使窦道逐渐愈合。 2.2 吸痰技术

使川机械通 者,吸痰时应两人合作,与呼吸机 呼吸同路连接处 消毒后脱开再吸痰,吸痰时由浅而 深,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道外部的痰带人气管。 拔出气管套管或气囊放气前要充分吸净口腔内和咽 部分泌物 。根据报道.气管切开的患者有69 出 现胃内容物误吸,并常在气管切开后72 h内发生。 2.3 气道的护理

气管切圩患者应充分湿化气道,每4 h注入湿化 液.每8 h行雾化吸入 。还要根据患者El腔pH值 选用口腔清洗液。 2.4 定时做痰细菌培养

文章编号:1672—7606(2009}O1 0076 01 取带有橡皮塞的无菌试管l根,消毒橡皮塞后, 插入两根l2号无菌注射针头,1根接负压引流瓶,1 根接吸痰管,将深部痰液收集到无菌试管中送检细菌 培养。如检出有致病菌,湿化液内加敏感抗生素,每 日3-4次,气道内连续使用3 d后再做痰培养。 3 讨论

ICU 内肺部感染是指进入ICU 72 h后发生的院 内感染。它发生于有基础疾病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免 疫受损,多为机会性致病菌引起,多数耐药。在医院 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占15 ,仅次于泌尿系感染 居第2位,但病死率却高达25 ~50 居首位””]。 ICU病人因基础病更为严重,使宿主防御功能严重 受损,多个易感者集中相对窄小的空间内,发生感染 的机会比其它病房增加2~10倍,而且耐药菌的耐药 程度更加严重。因此,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要求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责 任心,本组病例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 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使患者恢复顺利。 参考文献:

El;王萍.气管切” 病人的护理进展[J].t{t华护理杂志, 2006,41(6):556 558.

E2]芦良花,孙明明,孟辉.气管切开两种湿化法效果比较 [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36.

E3]潘美飞.长期留置气管套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 学,2007,29(9):1472. [责任编辑时弘] 收稿日期:2OO8—12 07 作者简介:赵继萸(1 962 ).女,河南开封人,剐主任护师,从事内科疾病的护理工作。 __

第6篇: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区)和监护区。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

二、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三、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五、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六、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七、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八、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九、对特殊感染或高度乃要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第7篇: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上一篇:服装导购员实习报告下一篇:互联网平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