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安全管理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激励之下,国内的新能源这个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新能源公司进行实际运行期间,应当对安全管理这项工作加以高度重视,这样才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这同时也是企业取得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第一篇:安全管理论文

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

摘 要:在煤矿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生产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管理的质量,也不利于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相关部门需要联合煤矿生产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意识,认识到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推动煤矿产业的进步。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具重要的地位,不仅关系到煤矿的生产质量,对经济效益的实现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過程中,应该加强法制法规的建设,保证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行为的安全性,从而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质量。本文主要研究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煤矿 安全管理 行为安全管理 应用研究

1 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行为要素分析

首先,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结合煤矿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市场的行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管理条例,从而确定安全生产的操作流程和基础应急方案,方便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随时监督。其次,管理者也应该认识到安全思想和意识的重要性,为生产人员定期开展必要的安全讲座和培训,加强人员之间关于安全信息的交流,从而使其能够安全操作设备和机器,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的同时,改革并优化煤矿生产条件。再次,还应该健全建设安全生产和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之间的权利和职责,分工明确,严抓生产和管理质量。最后,管理者需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工作的交流会,解决生产和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加强煤矿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煤矿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确定合理的安全工作政策和管理目标,是保障煤矿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也是优化行为管理质量的准则;通过修订安全操作流程,总结安全管理经验,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基础;展开安全培训工作,保证安全管理信息的即时共享,建立激励制度激发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因此,各要素之间环环相扣,彼此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发展,不仅构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主体,也影响着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发挥,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作用[1]。

2 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了对行为过程的监管

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组织规划中,生产人员作为煤矿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主体,其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管理的质量,因此,强化对生产人员行为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煤矿企业管理者过于重视生产结果,忽视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管。例如在煤矿开采和运输的方面,仅对矿工的行为严加监管,却没有监督整个开采流程,导致很多环节技术不规范。再加上煤矿企业人员行为和考核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对矿工和生产人员行为进行统计,无法真正意义上反映整个煤矿工作流程。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者过于重视对矿工安全的统计结果,却没有及时改进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不安定的因素,缺乏制度的执行力,也没有对过程控制予以应有的重视,使得煤矿开采和运输人员严重缺乏安全意识,一不小心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2.2 重视检查而忽视了参与行为的重要性

在整个煤矿产业中,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承担煤矿开采、运输、生产等多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其责任相当重大。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煤矿企业中的矿工和生产人员都没有积极参与到生产安全管理和行为安全管理等工作中,因此也就无法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与此同时,虽然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和行政人员已经制定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但是这些条例却没有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实处,也就是在具体的生产工作和安全管理中没有体现,因此很多生产人员和矿工都是在被动的状态下从业工作的,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相当薄弱。再这样的管理状态下,不仅无法保障矿工和生产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煤矿工作的有序展开。

3 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

3.1 行为安全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应该建立一支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煤矿企业需要认识到明确分工的重要性,推举矿长、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生产小组的租场以及基础工人等。矿长负责每天工作任务的下达,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行为的监管,并及时督促各部门生产工作的执行情况。其次,煤矿企业的领导小组也应该定期接受行为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视察的内容、考核机制的建立和评估等,从而促进有效煤矿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最后,应该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合理监督和评估,专业人员通过分析煤矿企业的生产数据和企业利润等,对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除,从而为煤矿企业营造安全舒适的生产环境,保障煤矿产业的有效发展。

3.2 具体观察的阶段

首先,应该编制有效的行为安全观察检测表。煤矿企业中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的各成员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本部门的经营效益,并依据煤矿生产的行业条例等,对生产中不安定的因素和事故进行调查,从而确定其影响因素。例如调查矿工和生产人员的身体素质是否完善、防护装备是否科学以及操作是否符合规范等。其次,有效下达安全命令。企业中行为安全检测和观察小组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事实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结果下达给每一个成员,提升其安全意识。再次,对观察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培训内容包括使其准确了解生产人员的行为,确定安全行为的种类,并掌握不安全行为的特殊性,从而做好定期的观察和记录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小组中的观察员应该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安全行为的次数,并将最终结果统计出来,做好数据存储,以便由专家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2]。

3.3 行为安全管理的干预和反馈

第一,对生产人员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观察企业安全行为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不安定的行为和潜在行为,需要及时采取制止措施,并严格纠正并指导,从而保障员工的身心安全。第二,做好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工作。利用有效的现代化办公软件等,对观察期矿工的行为进行记录,并整理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软件中,深入分析数据的变化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改进。第三,及时公布观察结果。观察人员在统计完数据之后,还应该向专家请教数据存在的规律,并将分析结果公布出来,以提升企业上下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后续的煤矿开采和运输工作奠定安全基础。第四,企业管理者应该定期建立赏罚机制,为了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表现良好的观察员、管理者以及矿工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从而不断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第五,定期并及时调整生产人员的关键行为。领导小组需要定期汇总观察员手中关于矿工安全行为的数据,针对其关键行为进行必要调整,如技术工艺精准度、设备的操作规范等。同时,针对安全观察表的内容,还应该将事故频发的行为进行纠正,在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意识的同时,为煤矿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4 结语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煤矿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当前行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形势,做好安全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组建一支高效的观察小组,对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干预并反馈安全行为,消除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定因素,在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意识的前提下,维护其安全管理质量,从而促进煤矿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雷鹏灿.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68-69.

[2]姚敬泽.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5(7):52-53.

作者:秦爱民

第二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安全管理探析

【摘 要】本文从分析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问题浅谈施工中应当注意到的施工要点,提出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一、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分析

(一)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性要点分析

基于当前房屋结构多为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及节能保温材料主要施工技术要点而言。

1、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是一件简单而又重要的事情,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混凝土的搅拌基本上都是有机械设备来完成,但具体的操作还是由人工控制。在搅拌中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投料顺序,沙、石、水泥三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放石子作为底层铺设,然后投放水泥,这样可有效避免水泥出现“粘底”的问题,最后再投放沙子,用沙子覆盖水泥,可避免搅拌过程中水泥灰四处纷飞的问题。此外诸如材料配比承重、搅拌时间、材料分盘等也都是混凝土搅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首盘混凝土配料搅拌中,石子的用量应当为正常水平的1/3到1/2。

一般来说在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搅拌到浇筑使用中间有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就需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中应当尽量减少转运次数和运输时间,最好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直接进行浇筑,否则时间越久和易性变差,浇筑后的坚固度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中一是要注意浇筑是否匀实,在同样的浇筑体积内应尽量通过疏导、加压等方式浇筑更多的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浇筑体的刚度和质量。二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检查是否出现泌水现象,如果有就要及时进行清理,泌水现象在大体积浇筑中经常出现,如果不及时清理对后期建筑物质量是有一定影响的。三是要注意混凝土浇筑之后对建筑物的养护、保温措施,避免降温过快,缓慢的降温和凝固更有利于加强混凝土强度,提升抗裂能力。四是浇筑之后的建筑物表面应当保持一段时间的湿润,避免表面发白、凝固干裂。最后是在浇筑之后的数小时内,浇注体的表面有可能出现塑性裂缝,这时就要通过进行二次压光抹实或浇灌的方法对裂缝及时处理。

3、节能保温施工

在施工中涉及到的工艺技术有很多,本文着重就基层和保温板施工技术和砖砌体施工技术进行论述。首先在保温板粘合中根据建筑物的高低以及保温板所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粘合方法,如当建筑物高度小于等于20米时,采用黏贴式固定保温板是最合适的。而当建筑物高度介于20到100米之间时,应采用黏贴结合法进行保温板固定,且粘合面积要大于保温板面积的40%。而且在黏贴中保温板要交错拼接黏贴,避免平行排列,在墙角处更要交错互锁,以提高保温板牢固度。其次除了粘合方法,在粘合膠的使用上应当坚持即用即拌的方法,最后要注意在气温较低和出现恶劣天气时应当停止施工。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非技术性要点分析

1、做好建筑施工前期规划

房屋建筑工期长、工序复杂、质量要求高,做好前期规划是保证施工有序进行,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质量达标,进行详细系统的前期规划十分必要。首先针对施工应当组成专家小组进行施工论证,并逐级审批,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建筑施工中要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周密部署,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不同的目标任务,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搞好风险评估。最后是要确保工程施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且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严防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如此房屋质量必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2、做好施工过程监管工作

除了施工前期规划,施工过程的监管工作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监管不仅体现了施工单位对工程的重视,同时也体现着监管人员的责任心所在,更是促进施工符合规范,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加强施工监管就是要求监管人员严格按照监管规范,结合工程施工规划深入施工一线,细致检查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合规范的行为,及时纠正有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错误操作,并严格检查设备和施工材料是否符合工程标准,从而为工程质量达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保障永远是第一位的,制度的缺位将会使得管理缺乏坚定的后盾和规范的标准。建立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能够约束管理人员认真行使工作职能,在管理的岗位上严格执行好制度要求,以制度为依据,充分发挥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其次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行为规范的参照标准,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清楚自己的行为规范,明确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事项,然后依次为依据进行自我修正。最后能够在为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并赋予管理工作相应的权威性,提高管理工作威慑力。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一定的规范性条文,明确施工要求和行为要求,确定施工操作规范,从而为管理提供依据;还应当包括一定的奖惩规定,对不同的违规行为,权衡轻重设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提高管理制度的威慑力,而对那些规范操作或者能够创新施工方式,为施工做出贡献的行为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工作人员遵守规定合理施工。

(二)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监督

有了制度的依据,能否严格执行便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我国众多建筑类施工企业中制度建设其实并不是最难得,如何执行才是关键,一个强有力的执行部门远比一套完善的制度更重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步骤繁杂、工序繁多,施工人员为了节省劳力,偷工减料消极懈怠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违规操作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建筑物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给施工过程留下了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搞好安全管理监督,保证施工监督无死角,坚决与一切不合规范的施工行为做斗争,坚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就地处理的原则,促进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提升房屋建筑质量保障。

(三)强化工人施工过程综合能力

不可否认施工人员素质与施工管理的效果以及施工的规范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将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分为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操作能力、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能力都会对施工人员的行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一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与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是有着紧密影响的。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养,全面强化工作人员对规范施工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意识。同时还应当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养,提高施工操作技术,确保每项工作都能符合标准规范。人才保障是一切工作完成的基础,加强施工人员综合素养培养,就是为工程施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也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措施。

三、结语

房屋建筑质量永远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把关施工要求,遵守施工规范,加强施工管理,为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房屋建筑的施工要求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同行及学者及时指正,为房屋建筑科学发展提供指引。

参考文献:

[1]刘朝欣,刘鹏涛.现代房屋建筑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现代装饰,2011(06)

[2]肖雪玲.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J].科学之友,2013(08)

[3]张玉兰.房屋建筑施工要点分析与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2010(33)

[4]徐春雷,陈海涛.房屋建筑施工要点分析与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作者:曹博

第三篇:新能源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管理方式探索

摘要: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激励之下,国内的新能源这个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新能源公司进行实际运行期间,应当对安全管理这项工作加以高度重视,这样才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这同时也是企业取得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在对新能源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能源公司进行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新能源公司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企业;安全管理;管理方式

前言:伴随生态环境日益严峻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新能源这个产业应运而生,而在国家大力扶持之下,新能源这个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运用大量新型设备以及技术。因为新能源有关设备长时间运用,多数运转部件出现严重磨损,机组设备出现明显的老化问题,频频发生设备故障,使得维修工作日渐频繁,故障频率持续增加,导致安全管理变得越发困难。为此,对新能源公司进行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显得非常必要。

一、新能源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和现存问题

(一)设备安装实际状况较差

在新能源公司当中,电力设备属于基础设备,电力设备是否可以稳定、安全运行,直接影响企业生存以及发展。如今,不少新能源公司都存在作业线长、施工面广这些为危险点,这给现场设备的具体操作以及维护带来较大风险。一般来说,新能源类的发电设备平均寿命是20-25年,多数都是十年之前投产的。因为当时具有的技术条件十分有限,在工程设计以及规划期间无法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同时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会伴随设备产时间的运行产生老化、疲劳情况,之后故障频率会持续增加。而伴随技术逐渐进步,技术与设备的更新速度会越来越快,且单机容量也在不断提高,使得老旧机组渐渐暴露出很多故障,导致风险防控遇到较大困难。如今,各大新能源公司都在着手对老旧机组以及设备技术进行改造,借此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进而对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二)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切实落实

现阶段,新能源公司的电价补贴实际发放并不到位,多数新能源公司的资金链都出现断裂现象,不得不进行重组。这样一来,导致新能源公司不断进行兼并重组期间,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如今,在不断进行兼并重组这个背景之下,很多光伏电站与风力厂都在短时间当中对母公司进行频繁更换。新能源公司在集团化这种管控模式之下,主要把管理以及控制当作核心工作,导致分类指导与灵活授权逐渐被弱化,致使新能源公司难以给安全管理这个团队建设投入太多精力,进而导致安全生产以及管理机制缺少创新力,制约企业发展。不同企业制定了差异性的安全管理有关制度以及管理模式,进行兼并重组期间,使得现场的安全管理逐渐被弱化,导致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进而影响整体管理效果。

(三)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在新能源公司当中,工作人员主要由应届毕业生、其他电力公司分流人员以及社会当中的招聘人员组成。伴随新能源公司快速发展,急需专业性的技术人员,除了一些人员是从其他电力公司转入的之外,多数人员都是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这些人员缺少实践经验,无法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进行充分结合。同时,新能源公司为对经济效益进行保障,设置的场站定员的编制比较少,一个装机容量很小的场站在岗的生产以及运维人员仅有几人到十几人,这些人员难以对具体工作需要进行满足,现场人员承担着繁重任务。在现场交接班实际情况制约之下,对生产和运维人员进行的培训并不到位,导致其缺其缺少安全意识。

三、新能源公司进行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排除老旧机型的安全隐患

因为老旧机组整体经济效益以及安全性非常低,如今各大企业都应当积极改造老旧机型,排除老旧机型的安全隐患,提升设备实际运行水平以及安全管理的整体效果。为此,新能源公司需提升电力设备整体安全性以及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平时工作期间,强化对于发电设备的检查以及维护工作,保证机组处在最佳运行状态。企业每年可以进行预防性的试验工作,对设备隐患进行及时发现以及消除。企业不仅要对发电机组实施安全管理,同时还需对于网络通讯这些辅助设备展开安全防护有关工作。而且,企业还需对设备实施消防管理,特别是对发电机组进行消防改造,可以及时对火灾进行探测以及扑救。此外,新能源公司还需完善消防应急机构,配备充足的消防设施。对风力发电这个系统进行消防管理期间,新能源公司可把防火分隔这个装置当作基础,综合考虑发电机的湿度、温度与共振频率,可以在不同区域安装探测装置,对发电系统出现的火灾风险加以有效控制。企业可在光伏发电这个系统当中设置防火隔离带,这样可以防止火势蔓延,有效降低因火灾导致的设备损坏以及财产损失[1]。

同时,为保证现场人员正确规范使用合格安全的工具,各企业需要把安全工器具与生产工器具管理工作做好,构建完整的工作流程以及监管机制,并且制定日常使用规范、流程和报废标准,以防发生事故。

(二)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有关制度

新能源公司需构建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的安全管理这个体系,同时确保这个体系可以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安全管理这个体系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安全管理进行的顶层设计,是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指导文件。如今,新能源公司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需求,参考体系范本来对安全管理有关制度进行编制,构建三标体系。企业对规章制度进行编制以及修订之前,需组织安全管理、生产以及场站进行对照,把制度文件和实际生产运行之间存在的差异找出来,逐条进行分析,进而对解决方法进行明确。此外,管理部门还需实时监督以及检查体系具体运行情况,在必要之时实施经济考核,进而对制度进行切实落实[2]。新能源公司可以每3-5年对安全管理这个体系进行修订,进而适应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具体变化与企业整体发展需要。

(三)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新能源公司需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强化企业整体实力。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员工与各个部门当中的安全人员应当参与安全教育和培训,形成一定工作能力。同时,企业还需对基层员工加以重视,尤其是对新进毕业生实施日常安全培训以及教育。把内部培训和团队培训进行结合,有效提升员工具有的安全技能[3-4]。在新能源公司当中包含不少新员工,企业需制定针对新员工制定系统性的培训计划,让员工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进行充分结合。此外,企业还需对实习生具体数量加以控制,避免員工盲目上岗,有效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进而促使企业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以及管理,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结论:

综上可知,如今光伏与风电类新能源公司整体规模较小,点多面广,人员较少,导致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期间存在不少问题,如设备安装实际状况较差,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切实落实以及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等。为此,企业需要对安全生产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并且对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排除老旧机型的安全隐患,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有关制度,同时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而推动新能源公司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玉明. 新能源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管理方式探索[J]. 安全,2018,39(8):52-53.

[2]郭万望. 新能源电力企业债权融资效率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2017.

[3]寇运国. 技术轨道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经济评价与预测[D].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江苏 盐城 224000

作者:王庆春

第四篇:架构安全管理体系 提升安全管理质量

【摘 要】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如果没有安全防火墙屏障或者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安全事件,就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以致延缓经营发展速度。

国有企业尤其是传统型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共性风险点为:点多、线长、面广,且系统庞大、人员复杂,消防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等重要环节比比皆是,外包队伍参差不齐、管理容易漏管失控,这些行业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时刻面临巨大安全风险和不可控因素。比如,天津港特重大爆炸安全事故,就是典型的风险积发。为规避安全风险的发生,则需要着力构建一套“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全局一盘棋”完整的网格化安全管理责任执行体系。

【关键词】组织体系;执行体系;督导体系;标准化体系

一、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

要根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健全强化安全管理责任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一是健全各层级“安委会”组织。通过安委会组织落实领导责任,党政领导任安委会主任,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責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承担安全职责;职能部室“齐抓共管”,分担安全工作。二是基层公司“安委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

二、建立安全管理责任执行体系

一是强化“大安全”理念建设,提升全面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安全”理念体系,并从“两个到位”(第一责任人到位、第一执行人到位),“兩个意识”(全员安全意识、全员维稳意识),“两个包案”(安全工作包案、维稳工作包案),“两个零指标”(安全工作零指标、维稳工作零指标),深入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意识。二是建立纵向到底,责任到班组、到岗的安全管理责任执行体系,签订各层级安全目标责任书,加大各级安全管理责任执行力度,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形成责任体系、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三是及时签订《法人授权委托书》,按计划修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考核管理办法》《安全考核管理细则》等管理制度,确保思想法制观念到位、安全责任到位。

三、建立安全检查督导体系

1.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区划分,主要做法是监督基层公司履行各自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职责,在此基础上明确班子成员责任区划分、安全员责任区划分,履行安全职责。

2.履行法律义务,大力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3.推进两个机制化、常态化的建设,通过基层级公司互查与专业组复查以及专业部室集中查和日常抽查等形式,形成隐患排查机制化,督导隐患整改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对安全检查面的覆盖和安全会诊的准确度、严谨性,有效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质量。

4.实现安委会召开与收集子公司班子成员检查记录本同步,依照安全检查技术标准对领导责任区检查情况是否按制度落实、闭环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和指导建议进行通报,形成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落实安全责任机制化、常态化,为安全管理工作筑牢了坚实的防线。

四、建立安全标准化体系

国有企业安全管理要坚持依法、依规、依标准,逐一落实安全法律有关法条,确保安全管理措施合法、合规、合规范;要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贴近企业实际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最终形成企业制度管理标准和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同时,各层级公司均要积极参与属地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标准化推进不脱节。

五、建立岗位安全体系

1.要按照企业特性确立各层级单位“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安全岗位职责工作。

2.要以提高管理人员意识和专业人员及员工安全素质为目的,扎实推进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主要做法是利用各层级安委会会议与培训同步常态化;法规制度培训常态化;岗位规程培训常态化;外请专业机构培训常态化;知识答卷常态化以及“安全大讲堂”、安全知识常态化。

六、建立安全考核体系建设

为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及责任,促进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保障企业和人员财产安全,提高管理人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及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观念,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奖惩要素,做到物质鼓励和约束机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健康运行,为社会主义事业做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王鸿飞(1981—),男,山东省菏泽市人,职务:安全保卫部部长,注册安全工程师,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北京金泰集团有限公司东城分公司,研究方向:法学、党史党建、安全管理学。

作者:王鸿飞

第五篇: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安全管理策略

【摘要】铁路车站行车安全,是保证运输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维护旅客生命财产、货物完好无损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生产运输过程中,协调各项生产活动的结果。为了从根本上提升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水平,本文探究了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接发列车、调车作业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提升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策略,希望不断提升车站行车安全管理效率。

【关键词】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引言】对于铁路车站而言,其工作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一旦发生了安全管理的问题,就可能会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没有尽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因此,车站运输需要以旅客、货物安全、及时到达为核心目标,保障安全生产。虽然目前铁路行车技术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方法也不断完善。但是车站作为铁路办理行车作业的主要场所,属于行车安全事故的高发区,车站行车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车站需要不断提升对行车安全的重视度,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强化各个作业环节的控制,完善应急管理,从而保证车站行车的安全。

1.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风险意识

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风险意识不够,属于大多数工作人员都面临的问题。铁路工作点多面广,车站行车工作更是由多个部门,多个岗位配合完成的,中间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安全问题。而各岗位长期单一地从事某几项工作,导致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极易产生思想上的松懈。就像出租车司机开车时随意接打手机,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这是符合人性规律的。

1.2作业繁忙忽视细节问题

铁路大部分车站作业比较繁忙,而这些繁忙车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固定几个时间段作业量大;另一种是所有时间段作业都比较忙,有些甚至忙到连吃饭都需要在岗位上吃,边吃饭边作业。基于如此高强度工作状态背景下,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时只注意大环节,不注重作业细节,容易引发安全问题[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调车作业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车站都配备了相应的调车设备,目的就是满足调车的需求。但就实际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是由于有些工作人员出现了调车指挥不当,进而引发的调车事故。

1.3设备更新不及时

对于车站行车工作来说,设备运行良好,质量过关属于基础的物质保障。设备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效率,还会影响到车站行车安全。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距现在已经约70年了,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适应行车生产的设备,也淘汰了很多设备。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全国支线铁路与部分中间站的设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①设备较为落后,有些车站还利用老式的电气集中连锁设备,无法满足现代化铁路运输的要求。②设备更替不及时,有些设备,生产厂家已经停止生产了,部分车站还在使用,故障后仅能靠维修手段恢复,这对设备的稳定性是不利的。③设备初期建设不合理。部分车站初期建设时,未考虑车站后期作业量的增加,导致车站现有作业能力达不到需求能力,出现重复作业现象以及现场设备超负荷运作现象。

2.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策略

2.1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干部责任

利用规范化干部的各项管理行为,进一步完善其基本工作职责,将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加强干部履职考核过程的监督与把控,发挥干部的作用。在健全管理机制的同时,落实基本责任制。采用多措并举的方式,监督各个岗位的员工,明确干部的责任[3]。利用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做好考核、讲评等方面的工作,并督促干部能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发挥出自身的影响力与基本职能。通过落实全过程的管控,做好对干部的考核工作,以考核结果约束工作人员,选择高素质人员成为干部,给干部岗位人员带来一定的危机感,树立良好的行车安全管理意识。

2.2加强对接发列车作业、调车作业等关键作业的控制

首先,不断加大对车站行车科技设备的投入,降低部分岗位人员的工作强度。例如,对现有的TDCS设备进行不断的改造与升级,在对电力机车接车作业、办理超限列车作业等有特殊要求时候,发挥出安全卡控的功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问题发生。其次,合理借助远程监控设备,加强对现场作业的安全管控力度[4]。再次,针对于设备故障等产生的非正常作业过程,需要分析根本原因,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能及时解决的必须立即着手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将产生故障的原因通知到所有有关车站,让大家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对接发列车、调车作业中关键作业环节等进行把控。利用便携式记录仪,分析作业基本情况,发现可能蕴藏的作业安全问题,制定完善的控制策略。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加强对接发列车作业、调车作业等关键作业的控制力度。

2.3加强风险管理力度,提升应急能力

针对于突发事件的风险源头,逐步加强控制力度,明确应急处理安全导向,并且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的方式,以月度为单位进行培训,定期開展应急演练,逐步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培养相关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此外,将远程监控的作用发挥出来,实时监控有重点作业车站,做好指导、应急指挥等工作。

2.4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铁路车站不仅仅有货运列车,还有客运列车。所以每天的运行数据资料较大,并会产生许多信息数据。为了真正满足车辆调动管理的需求,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先进性,就需要利用相关的APP,加入行车作业流程管理、车辆计划管理、技术作业等多个模块。在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后,完善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不断加快信息的共享速度,编制多个阶段的安全管理计划,保证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5]。车站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系统可以由大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的管控,并且将列车运行图、行车信息等传输到相关模块当中。相关人员可以以信息为基础,结合列车的不同车次,形成不同的车辆行车历史数据。在发现某一列车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与明显差别的时候,就需要对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个性化功能,也能提升行车安全管理效率。例如,在识别风险要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将关键词发到平台中,并检索关键词,从平台中获取到真实有效的资料与信息,还可以下载到手机中。采用这种方式,保证相关人员对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规范有更多的了解,并达到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铁路车站行车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保证行车安全十分重要,务必要确保运输体系的有序性。车站需要更加积极的应对,对引发安全问题的诱因进行分析,立足于行车的基本特点,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应急预案。通过制定明确的行车安全管理目标,长期进行完善与控制,保证全体职工参与其中,注重风险管理,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健全安全管理预防体系,不断提升车站行车的安全系数,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春胜.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3):185-186.

[2]郭宪波.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41(04):123-126.

[3]张英奇.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重点问题与处置[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8(02):21-22+29.

[4]杨璐.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重点问题与处置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8):207.

[5]节庆.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9):183-184.

作者:向灵

上一篇: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下一篇:办公室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