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2022-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沪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沪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总结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四(3)凌贤兰

转眼间,一学期在忙碌中结束了,作为教师,搞好教学是自己的本职所在,我坚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根据教导处的工作思路,在教研组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在开学初就认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措施。并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通过努力,确实有所收获,现在将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1、学习自主确定学习的生字,用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继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熟练地运用部首和音序查字法,提高查字典速度。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培养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按要求积累课内外词语,不断增加词汇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运用中辨别词语的不同意思,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并能学习运用。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部分句式能学习运用,学习把句子写具体。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习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5、专心听人说话、认真思考、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能抓住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转述,用普通话交谈。交谈中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6、清楚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说一段连贯的话,完整复述一件事,具体讲述故事,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提高默读能力,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复述课文大意,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熟目标记教材中的名句,背诵文中的全部古诗,背诵指定的课文,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

8、学习观察生活、选择材料、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 真情实感。学写小故事、游戏、活动、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看图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通顺,能使用标点符号,养成文必加点、 边写边点的习惯。

9、积极参加课内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主动参加收集资料、出专栏、讨论会、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提高人际交流、口头表达和书面 表达能力。

10、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正确、端正、整洁。学习在双线格里写字, 要求书写认真,字要大小均匀,字与字的间隔要适当。继续练习用毛笔 仿影,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巩固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培养使用、爱 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11、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有自主选书的兴趣和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写读书笔记或阅读日记。阅读量不低于课标的规定。

二、学科现状

本班现有42人,男生24人,女生18人,其中有一名留级生徐良玉,我与这个班已经相处两年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语文素养明显提升了,语文整体成绩也进步很大,尤其在朗诵和写字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里能主动学习的学生很多,如陈雪怡、赵玲玲、孙倩、周捷等,女生相对男生学习自觉多了。朗读水平以及字迹书写上,都是女生略胜一筹,男生中,有几个学习极不自觉,如刘恒、田贵福、陈长峰、陈柏文,作业经常拖拉,与家长沟通效果不大,这学期还得另想新法。在性格方面,女生大多比较内敛,属于不太爱说话的那种,男生相对比较活泼,调皮的也有几个,如陈柏文、汪鹏、田贵福、黄树明等,课堂老爱开小差,他们虽然比较调皮,但属于知错能改型的。大多数学生学习上肯上进,有学习的欲望。

三、学生收获与差异

本学期,班级里一些后进生收获还是蛮大的。尤其程万松,以前他作业字迹潦草,谈不上工整,上课也是糊里糊涂,不知道该干什么。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开“小灶”,让家长买字帖,督促孩子练字。一学期下来,效果显著,他们的成绩从开学时的不及格达到了优良,对于陈长峰、田贵福、刘恒、吴江这几个拖拉作业的学生,我从开始就抓,有奖有罚,除了陈长锋,他们都改掉了不写作业的毛病。另外,刘恒、陈柏文作业马虎的毛病也改了,尤其陈柏文进步很大。 一学期下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把这些教学措施贯穿在我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2、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课堂倾听习惯,都有明显进步;

3、学生书写质量提高了,尤其几个后进生,如陈柏文、沈华锋、林先奥、刘彭彭、程万松等,他们的进步更意味着学生书写意识的提高;

4、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稳步上升,我一直注重小练笔,而且挤出时间,采用面批形式,每次习作,让学生先打稿子,再利用下课时间送给我看,合格的才允许誊抄,虽然一次作文大概要3-4天才能全部誊抄完,但这个方法效果很好;

5、班级孩子的朗读水平明显提高,课堂上,我会抓住每个朗读机会,适时指导朗读,每个早读我都会带领学生读书,班级还组织了朗诵兴趣小组,开展小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四、教学不足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比如陈长锋、林先奥;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

3、部分学生还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倒是买了好几本,可是不主动去读;

4、培优补差工作还是要加强的;

5、平时繁杂的事也挺多,所以与学生聊天的机会少了;

五、今后努力方向

针对以上不足,虽然有些困难,但一定要加以克服:

1、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端正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2、对后进生要多些关爱,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与他们沟通,不能发脾气,也许只有让他们感受到了爱,他们才会用心学;

3、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不主动读书的学生列出名单,一一找他们聊聊,陪他们读书,想必会有不错的效果;

4、严格抓好每一次作业,尤其家庭作业,一次也不可放松;

5、多与学生聊天,以朋友的身份倾听他们的诉说。

总之,本学期,我一直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相信凭着我自身的努力,今后的教学业务一定会更好的!

2015-6-23

第2篇:沪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2013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孙贤树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本着务实、勤奋、真诚、虚心、互助、团结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

人 ,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转走

人,转来

人。

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这些学生基本上有了一些了解,从班级总体情况来看,学生个体间差异大。成绩参差不齐,思想及行为表现优劣悬殊大。有些同学学习态度端正,作业按时完成,成绩良好,像陈楠楠、陈悦榕、肖文俊等。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差,经过老师的辅导、同学的帮助各科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他们坚持下去老师还要不断辅导和鼓励,像倪羊羊、敖珍珍等。也有个别差生,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基础特别差、上课思想不集中,如张瑞、张明明、司文豪等,从学生自觉性上看,部分学生学习太被动。写作方面来,班中学生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学生能写出相当不错的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类学生基本能将一件事表述清楚,语句通顺,但是欠生动;还有一类学生,则词不达意,语句欠通顺,错别字连篇,无从下笔。从上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情况看: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总体完成不错。个别学生写字习惯较差,字迹潦草,错别字多。阅读理解一块失分较多,个别好生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4个部分:

1、课文 8个单元 40篇课文

2、古诗诵读 8次 16首古诗

3、综合练习 8次

4、作文 14次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自主确定学习的生字,用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继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熟练地运用部首和音序查字法,提高查字典速度。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培养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按要求积累课内外词语,不断增加词汇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运用中辨别词语的不同意思,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并能学习运用。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部分句式能学习运用,学习把句子写具体。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习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5、专心听人说话、认真思考、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能抓住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转述,用普通话交谈。交谈中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6、清楚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说一段连贯的话,完整复述一件事,具体讲述故事,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提高默读能力,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复述课文大意,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熟目标记教材中的名句,背诵文中的全部古诗,背诵指定的课文,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

8、学习观察生活、选择材料、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 真情实感。学写小故事、游戏、活动、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看图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通顺,能使用标点符号,养成文必加点、 边写边点的习惯。

9、积极参加课内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主动参加收集资料、出专栏、讨论会、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提高人际交流、口头表达和书面 表达能力。

10、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正确、端正、整洁。学习在双线格里写字, 要求书写认真,字要大小均匀,字与字的间隔要适当。继续练习用毛笔 仿影,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巩固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培养使用、爱 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11、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有自主选书的兴趣和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写读书笔记或阅读日记。阅读量不低于课标的规定。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逐步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明确阅读要求,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寻答案,主动拓展学习内容。

2、加强词句训练,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3、创造多种表达机会,提高学生说话和作文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感兴趣的语文实践 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训练,提高他们收集材料,筛选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

五、 具 体 措 施

1、认真研读文本和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根据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媒体资源,把语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落到实处。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增大阅读量,特别是对名家名篇的阅读量。

4、创设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表达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5、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质疑能力,鼓励学生互动合作、积极回答问题。

6、培优补差培优补差 (1)、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每天中午的饭后时间,或者自习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六、行事历

第3篇:沪教版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

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二、基础知识。(25分)

1、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要求。(6+2分)

(

)身(

)骨

身(

)其(

)

和颜(

)(

)

因(

)施(

) 实( )求( )

志(

)道(

) 本学期课文中的很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田老师、孔子、白求恩„„请你用上以上词语(至少选一个),用一两句话赞美其中一个人物。

2、 用一个词语概括本学期学到的景物的特点。(4分) 赵州桥

钱塘江大潮

小兴安岭

3、 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一颗颗枣树挂在枣树上,像 (比喻句)(2)秋天的早晨,一进校门,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你瞧,有桂花、菊花和桃花等,它们开得多美啊! (用修改符号修改)

4、 填空(8分4+2+2)

(1)赵州桥不但(

),而且(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

)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

)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

),各自(

);还有的刻着(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

)。 赵州桥栏板上的龙还有别的姿态,发挥你的想象再写一种。

(2)夕阳无限好,

。 (3)

,一分收获。

三、阅读理解(35分)

(一)五彩池(节选)(19分)

神话传说中的五彩池在天上,而且只有一个。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

(líng lóng duō zī)。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

(lián dāo),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使人惊奇的是,这些彩池(

)互相连接,水也来自同一溪流,(

)每池的水色却各不相同。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的池水成湖蓝色,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有的水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却又跟普通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同样的水,在不同的池子里怎么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呢?原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面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在阳光照射下,池底就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变幻的色彩使五彩池显得格外美丽,格外神奇。

1、根据拼音的提示写出词语。(2分)

2、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粗糙(

) 消失(

)

融化(

)

3、 在选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4、第2小节和第3小节分别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划出。(2分)

5、填空(10分) (1)“柠檬黄”、“湖蓝”、“橄榄绿”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你能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吗?

(2)“站在山上,向下望去”用一个词概括就是

,你还能写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吗?

(2)选文写出了五彩池

的景象。(3+2) 如果是你亲眼目睹这样的风光,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60字以上)

(二)国剧(16分)

那天晚饭后,台湾来的赵爷爷提议要我陪他走走,于是我就陪着他在附近的路边散步。我们没走几步,就听到激昂的京胡声。这京胡好像是从街心花园里传来的。赵爷爷一听,就情不自禁地哼了起来,还对我说:“我们中国人真会消闲,茶余饭后总能见到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吊嗓(练 炼)声,好不快活。”

“台湾也是这样吗?”

“不单是台湾,我到过一些欧美国家,在华人较多的地方,都能见到这样的场面。我们散居在海外的中国人唱了、听了,心中的乡愁就会变得淡一些。哦,对了,我这次还要(稍 捎)一些国剧带回去,都是国剧组老友叮咛又叮咛的。”

“您说的国剧是„„”

“嗯,你听这就是啊。我们海外的华人都把京剧叫成国剧。这么叫的意思是:我们是有国有家有名有姓的中国人„„”// 只几句话,赵爷爷就和这些老人相识了。京胡声起,他还有板有眼地唱了一段。曲终人欢,喝(采

彩)迭起,掌声不断。再看四周,嗬,坐着的、站着的已有一二百人了!这里简直就是个戏曲大舞台,生、旦、净、末、丑几乎每个行当都有。

趁赵爷爷和他们切磋的时候,我和一位琴师谈了几句:“请问,这里每晚都是这样吗?”

是的

琴师乐呵呵地回答

我们这里以剧会友

自娱自乐

以剧会友,自娱自乐。说得多么随意、自信,这或许就是他们的宗旨哩。// 在回宾馆的路上,赵爷爷还在哼着他的二黄,我却没有作声。叫国剧也好,京剧也罢,不都是我们民族同根文化的继承吗?//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3分)

2、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2分)

3、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分)

叫国剧也好,京剧也罢,不都是我们民族同根文化的继承吗?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4分)

情不自禁——

自娱自乐——

5、文章分成三段。请根据提示概述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2分) 赵爷爷很

,他

,我从一位琴师那里

解到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请用一段连贯的话介绍一下(不少于三点)(3分)

四、作文(35分)

题目:我战胜了

提示:[1]把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写“困难”、“胆小”、“懒惰”、“依赖”等等。[2]通过一件事,重点写清楚你怎样战胜的整个过程的,注意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要求:

1、一定要把你选择的事例写具体;

2、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清楚,字数不少于350字。

第4篇:六年级下语文学案-春风-沪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春风》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北方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学习理解。

3、学习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赞美之情。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明确、拓展练习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读目标,明方向)

导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江南的春风是那样的轻柔、清新、悦耳。北方的春风是不是与江南的春风不同的呢?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林斤澜的《春风》,来感受一下北方的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二、朗读课文、夯实基础(通过朗读明确字音,词义,为理解课文打下好的基础。)

1、了解作者:

林斤澜,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①在文中圈点生字词,并给加黑字注音。

冰砚( ) 冰溜 ( ) 冰碴( ) 乍暖还寒( ) 粗犷( ) 大靸鞋( ) 刮折( ) 呜呜吹号 ( ) ②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的词语: ( ):评论好坏。 ( ):将养,休息和调养。 ( ):消除心中的气愤。

三、精读文章、理解课文(通过朗读、精读课文,自主学习理解,小组交流后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最

xiaoxue.xuekeedu.com

能表现特点)的词句。你感觉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

2、作者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北国的春风,请分别勾画出来,并朗读展示,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并概括在下面。

3、朗读第

9、10自然段,你能看出来这两段描写春风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吗? 并稍作分析。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再看我们的动手能力,相信自己!)

1、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2、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试概括在下面。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哦,不要模棱两可。)

3、下面三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和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①今年的5月15日,是台州的首个《慈善公益日》。②台州各地广泛开展了募捐、义卖、义诊、义演等慈善活动。③大家积极参与,一颗颗爱心铸造成一片爱的海洋。

⑴标点错误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⑵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4、试背诵“一夜之间„„好不痛快人也”。

五、课后反思、促我发展(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运用对比(第衬托(第

6、7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时间:“一夜之间”、“忽然”

范围:“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动作:“扑”、“漫”、“插”“灌”

声音:“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撒拉撒拉 感觉:“如无数的针扎”

xiaoxue.xuekeedu.com

②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四、比一比

齐读课文

3、

4、

9、10段。

北方的春风:强劲、粗犷。扫尽残冬,催生万物

南方的春风:温柔、温暖。柳絮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 北方的春风是力大无穷的好汉 南方的春风是柔情万般的姑娘

1、比较一下

五、想一想

1、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第5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

粗犷之美。

xiaoxue.xuekeedu.com

3、第

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六、练一练

春天的雨与大夏天的雨肯定是不同的,你感觉到了吗?请写两个描写春雨与夏天的雨的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你的喜好的。

板书设计 春风

厌恶――怀念――喜爱 北

北 抑――――扬――――

五、巩固提升(针对考试的练习,能提高你的“实战”水平哦!)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试着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1、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某个大队的交通运输工具,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写出了 __________。

2、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写出了 __________。

六、课外积累:试找出一些有关黄河的诗句

《春风》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

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2、理解、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明确、拓展练习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读目标,明方向)

xiaoxue.xuekeedu.com

二、课文研读(根据目标,明确重点,参考提示。有条不紊的完成本节课学习)

1、细读课文后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在课本上标注出来。并仿照例子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修辞分析在下面。

例: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现的春天的新和生机。

2、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开篇写的是对春风的 __________,而后文却是对春风的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以前曾经说过即__________。它的好处是:起强调作用,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具体到本文中就是:

3、无论是江南的春风还是背过的春风,它们往往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请你举出两句描写春风的诗句来吧!

三、拓展延伸(两课在一起的实战比较训练,更能增强我们的考试能力)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酝酿( ) 抖擞(

) 薄烟(

) 发霉(

) 宛转(

) 2.《春》一文的作者是 ,《春风》一文作者是 。 3.按原文填空:

⑴《春》中概写春天景色的一组排比句是: ⑵《春》中描写春花的一组排比句是:

⑶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

过山头,

过山梁,

山沟,

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aoxue.xuekeedu.com

春日的秧苗yùn __________育着农人的希望。收获的季节,丰收的人家踏实地享受着秋日的kuì__________闲聊中春夏那些辛勤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间透着一种惬意。倦懒耕耘的人们则àn__________然神伤地敲打着生锈的犁耙,面对歉收,ào __________悔那些huāng__________废的岁月。看来,在拥有希望的同时,还要努力地付出汗水。

5、试背诵最后三段,默写第九段。

四、课后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第5篇: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春风-沪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春风》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理解作者先抑后扬地突出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的表现作用。

3、初步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4、与《春》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文章以组合性动词、拟声词及短句来展现北国春风特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对文章所描绘的北国春风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领略了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诗情画意之美。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风是怎样的吗?请大家大声背诵《春》第五段“春风图”。

春天是否仅仅一种美呢?让我们先欣赏一首歌。(播放《北国之春》渲染北国早春春寒料峭,春风雄浑豪迈的气氛,引入新课学习。)这首歌描绘的是北方的春天,另一种春景。北方的春天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让我们随着林斤谰的《春风》一起去感受一番吧。

二、师生讨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为学习《春风》,对比北国春风的特点做铺垫。(让学生自由回答)举例: 成语

①春风满面——形容人满脸喜色,和蔼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 ②春风得意——形容遇事顺利,心情非常得意、畅快的神态。 ③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④春风夏雨——春风和夏雨能够养育万物,故用以比喻及时的教益或帮助。 ⑤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培育。 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xiaoxue.xuekeedu.com

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旧以形容边塞苍凉,现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影响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单位。

三、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褒(bāo)贬 飘拂(fú) 塞(sài)外 冰碴(chá) 耗(hào)子 乍(zhà)暖

四、研读课文。

(一)本文写北国的春风,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 (学情预测:这题难度较低,学生基本能回答。) 明确: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二)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

(学情预测:学生大都能发现文章开头并没有表达热爱之情,关键在于提醒学生注意欲扬先抑的写法,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文本。)

明确:不是,作者一开始持贬抑的态度。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第6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

(学情预测:或许学生会有无从答起的感觉,可将此题化为几个小题。如:文章哪几个段落描绘春风?作者笔下的春风有什么特点?文章用怎样的表现手法?)

(进入初一,可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术语,让他们学会更清晰地表达。) 明确: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

9、10段)、衬托(第

6、

7段)的手法。

学生齐读第7~10段。

xiaoxue.xuekeedu.com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四)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拟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五)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具体描绘: 北国粗犷强劲:

春风滚滚——扑、漫、插、灌、吹号、呼啸、飞沙走石(动词)

——呜呜、哄哄、撒拉、轰、嘎、格拉拉、呼哧(拟声词)

(学情预测:让学生一下子概括出江南及北国春天的特点不是一件容易的 以上可以分两步走:(1)找出描写南方、北国春风的重要语句。这一步学生基本能作到。关键要引导学生找全。(2)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教师应进行适当点拨或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

江南温和轻柔:草长、花开、莺飞、抚摸、体贴。 北国粗犷强劲:

春风滚滚——扑、漫、插、灌、吹号、呼啸、飞沙走石(动词)

——呜呜、哄哄、撒拉、轰、嘎、格拉拉、呼哧(拟声词)

五、问题思考。(多媒体显示)

(一)作者喜欢的是南国之春还是北国之春? (划出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xiaoxue.xuekeedu.com

(二)为什么作者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之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情预测:这两题难度较低,学生基本能回答。关键在于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六、课堂练习。(用多媒体或小黑板展示)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呜呜吹号( ) 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

2、“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化用了李清照词中的句子,意思是: 。 3、请结合文章的思路,简要谈谈其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4、“春风扶摸大地,像柳丝的飘忽;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一句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请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句话。

七、布置作业。

(一)朗读课文,背诵“一夜之间„”至结尾。

(二)思考:与《春》进行比较阅读,思考这两篇文章中所描绘的春景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一、与《春》进行比较阅读。

(一)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春》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二)讨论:朱自清春花、春草、春雨都写,而林斤澜单写春风,你读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情预测:学生大都能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诸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语言风格等,教师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教师归纳:本文单写春风,北国的春之精神全部集中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与《春》的柔婉之美完全不同的豪迈之美、雄健之美、苍劲之美、粗犷之美。我们读后可能会有这样种种感受:第

一、即使写春天的美好,也不是只有那“莺歌燕舞”一种;不写经典意象的“春姑娘”,而把春写成力大无穷的北国大汉,反而使人耳目一新。第

二、重点只写某一事物,不仅可以写出春天的景象,甚至可以给人更为深刻的、强烈的、独特的印象。第

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体验,写出春天可能很不一样,即使都写春天的美好,也可能具体样式完全不同

xiaoxue.xuekeedu.com

(三)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与《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 归纳:

①北国春风的特点:具有粗犷之美。

②比较: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四)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惊喜的语句。

(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学生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可结合“词句品味•积累”进行分析。)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用“老窖名酒”这样的口语比喻雅致的经典名句。请细加品味其独特的趣味。

教师分析:首先,本体和喻体是差别很大的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跨度如此之大而又如此贴切。其次,“暮春三月”句是高雅的文字,而“老窖名酒”是大众生活、通俗口语。用通俗的日常之事比喻郑重其事的高雅之物,会产生风趣效果。

2、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这样的表达你常见吗?你是否也觉得好不痛快?

教师分析:“好不痛快也”,现代口语中几乎不用,它使我们想起《水浒传》等古代白话小说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侠之状。由于这种可能存在的潜在联想,把此句用于现代文中时,就可能无形中赋予某种形象感并加强“痛快感”。 “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过度的言动,正是痛快之至、兴奋至极的表现。“喜欢得不行”就是喜欢到极点。

3、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揣摩全句贴切、形象的表达,品味其特殊的韵味。

教师分析:房子格拉拉响动一段,本身就是生活中的奇特现象,是冬眠惊醒的最

xiaoxue.xuekeedu.com

形象的缩影,敏锐地抓住它记述于文字,本身就体现了作者特别的情趣。作者接下来用冬眠惊醒,伸懒腰,松动关节的巧妙比喻且拟人,既解了疑惑,又展现了一夜间春回大地的美好感,痛快感,读者也因此获得了同样的体验和享受。

4、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

“坚持”用得妙显出这冬天无一丝退去的动静,显出它顽固抵抗春天的到来,也由此反衬出后文所述的春风的威力之大。

5、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用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展现了春风雄健、宏大、粗犷、勇猛的气势。

6、„„老是乍暖还寒 ,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首先,所有的景象与霉腐有关,给人极不舒服的感觉。 其次,类似于古典诗歌的意象并列的手法,如《秋思》。

其三,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 其四,作者笔下的春天与中国传统山水诗歌中比较婉约的流派情趣大相径庭,没有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和、细柔,而是寒冷的,到处是积雪、冰渣、冰溜。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另一幅画面,另一种美。

7、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呜呜”在这里用以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拖长声音大声叫)搭配较为恰当。“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搭配也比较恰当。

8、“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9、体会“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中“呼哧呼哧”一词的表

达效果。

xiaoxue.xuekeedu.com

明确:“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

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段,特别注意读出拟声词、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归纳写作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情预测:学生大多能零碎散乱地说出一些特点,教师可将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词写在黑板上,最后在进行归纳总结。)

(一)语言粗犷豪放。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二)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三)采用了对比烘托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

四、用多媒体播放景色图画,学生口头作文。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展开想象,运用3个以上的拟声词,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五、教师总结。

本文不写江南的春天,而写北国的春天;不写北国的春景,只写北国春风。作者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运用恰当的拟声词,描写校园的早晨。字数不限。

第6篇:六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散文两篇-沪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散文两篇《春》《春风》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酝酿( ) 抖擞(

) 薄烟(

) 发霉(

) 宛转(

) 2.《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春风》一文作者___________ 。 3.按原文填空:

⑴《春》中概写春天景色的一组排比句是___________ 。 ⑵《春》中描写春花的一组排比句是___________ 。

⑶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___________过山头,___________过山梁,___________山沟,___________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4.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两位作者笔下的春天: 《春》: 《春风》:

5.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

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

6.《春》最后三段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这种句式,以“秋天”为内容,写三个句子。

二、同步解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xiaoxue.xuekeedu.com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7、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 ,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9、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10、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 来概括。

11、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2、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

13、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

14、文中的“你”和“我”是指: 。

三、美文赏读

树叶,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在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重压,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枝头缀满了珍珠,,这是一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千枝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情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又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

了夏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积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xiaoxue.xuekeedu.com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吱吱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了一个嫩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里的万物,都有一种共同的归宿。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接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人人不欢迎。但是 ,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不,也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叙的生死轮回的真谛。

1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树枝上缀满了粒粒珍珠。

(2)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

(3)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重压,你默默等待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力量。

A、比喻

拟人

排比、拟人 B、比喻

拟物

对比、拟人 C、比喻

拟人

对偶、拟人 D.拟人

比喻

对偶、拟物 16.解释词语。 ⑴黯然失色: ⑵盎然生机: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填写的句子与上下文意衔接紧密。字数不超过40字

18.给这篇文章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参考答案:

xiaoxue.xuekeedu.com

1.略 2.朱自清;林斤澜 3.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⑶扑、漫、插、灌 4.《春》:柔和明媚、欣欣向荣,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春的美好;《春风》仿佛在一夜之间使大地春回,万象更新。 5.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气势;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有炫耀的意思。 6.略

7、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对春草的喜爱。

8、C

9、嗅觉、视觉;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10、繁花似锦

11、表现春花多艳,惹人喜爱。

1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13、正面;侧面

14、桃树、杏树、梨树 15.C 16.⑴表示相形之下黯淡无光。⑵生命的活力旺盛强烈的样子。 17.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或:只要你用你的生命投身于为祖国、为人民的崇高的事业。 18.(1)段为第一层,意思是:看到绿叶,想起它的诞生。(2)-(6)段为第二层,记叙树叶一年四季的景况,表现它的生机和奉献。(7)-(8)段是第三层,对树叶四季景况作总括,并由此联系人生,启发人们怎样对待生命。)

上一篇:浅谈中学数学命题教学下一篇: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