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探究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市场经济中的专用品行业,以生产专用产品为主要特征,面向特定而非普遍的消费人群,产品耐用性好,但产品专有性差,市场竞争或潜在竞争激烈,使行业内的企业面临着非常巨大的生存压力。这类企业有怎样的生产模式,他们的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企业如何摆脱这样的生产困境,成为文章研究和分析的重点。基于上述现象和问题,文章将从产品内和产品外两种角度提供合理的解决思路。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探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探究论文 篇1:

营改增对中小餐饮企业的影响研究

【摘 要】 营改增实施后企业的税负变化直接影响其经营与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餐饮行业对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反应更为明显。文章通过对中小餐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中小餐饮企业如何应对税制改革给出改进建议。结果显示:中小餐饮企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税负降低程度最为明显,一般纳税人税负基本不变;公司的治理成本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大部分企业没有将这部分成本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

【关键词】 营改增; 中小企业; 餐饮行业; 問卷调查

一、引言

为实现企业结构型减税,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2016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从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被纳入试点范围[ 1 ]。生活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营改增将其纳入税制改革的范畴,也给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营改增以前,餐饮行业的税种以营业税为主,再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其他税目。营业税不同于增值税,属于价内税,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在实施营改增前企业存在重复纳税情况,实施税收改革政策后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企业的重复纳税现象,减轻企业纳税负担。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有限,不能很快适应税收改革环境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税收改革后税负加重。而餐饮行业又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它们对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反应更为明显。因此,很有必要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来了解营改增对中小餐饮企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中国饭店协会于2016年5月发布《2016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指出餐饮行业已经成为国务院消费升级的十大行业之一,2015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32 310亿元,这是我国餐饮收入第一次破3万亿元[ 2 ]。此外,我国中小企业有4 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2016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 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由此可见,餐饮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快,中小企业的纳税贡献不容小觑。那么实施营改增后,中小餐饮企业的税负情况以及后期如何应对税收改革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改进策略。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97家中小餐饮企业就营改增实施后的税负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期望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为中小餐饮企业提供合理的应对策略并帮助企业做出决策,也为政府科学地处理营改增出现的问题提供依据。

二、文献回顾

随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营改增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情况也有所不同。大量实证研究为营改增的实施提供了意见和改进策略。刘建徽和周志波通过对金融、房地产、建筑、生活服务四大行业营改增前后税负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指出国家应当慎重考虑税收改革的行业范围和实施节奏,可暂时不将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或者暂缓对这两大行业实施改革[ 3 ]。陈晓光认为减少税率档次和保持统一增值税税率有利于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推行[ 4 ]。对于营改增对餐饮业的税负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营改增降低了企业税负,达到了预期减税的目的。贾江柳通过研究黑龙江省餐饮企业发展现状发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餐饮行业的发展,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5 ]。李廷明和刘洋瑞指出营改增政策有利于降低餐饮行业整体税负,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增值税税率,才能促进我国餐饮行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 6 ]。曹志鹏和唐春花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角度出发,分别估算了营改增引起餐饮企业的财务变化情况,发现针对不同性质的纳税人,其财务影响也是不同的[ 7 ]。部分学者持不同观点,刘建徽和周志波[ 3 ]认为由于生产经营规模不大,营改增对生活服务业的绝对税负影响并不大。

就现有研究成果而言,存在如下局限:一是现有文献普遍集中于研究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业实施营改增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只有较少文献研究了营改增对餐饮企业的影响。二是现有文献的研究样本多为大型上市公司,通过构建税负模型来证明结论,给出建议,但实际经济市场中,中小企业的比重相对较大,关于对中小企业实施营改增后的情况研究太少。三是通过年报税收金额数据做实证的研究较多,但年报数据属于处理后的二手数据,后期的研究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针对现有文献的局限,本文的改进如下:一是研究营改增对餐饮行业中小企业的影响,为中小餐饮企业如何应对税制改革给出改进建议;二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最直接地了解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三、营改增对中小餐饮企业影响的现状描述

企业纳税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上市公司的纳税情况可以通过公司财务报告获得,而中小企业的税负情况属于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这一类信息无法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获得。此外,由于税收金额对企业利润以及经营业绩影响重大,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所以对其现状的调查要比其他问题的调查难度大,鉴于这种情况,笔者选择了问卷调查的形式。

2016年10月,笔者对陕西省160家中小餐饮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调研、网上发放问卷以及发送电子邮件三种形式进行。此次调查共发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27份,剔除信息缺失不完整的部分后,最终有效问卷97份。

(一)被调查单位纳税人类型情况

问卷采用描述分析统计的形式考察企业的基本情况。本文将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为满足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且自主经营、独立决策的企业。图1反映了被调查单位的纳税人类型情况,一般纳税人占比37.1%,小规模纳税人占比62.9%,符合我国餐饮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较多的基本情况。

(二)中小餐饮企业营改增后的企业治理成本情况

为了研究营改增后公司治理成本情况,笔者对餐饮企业专人报税情况、财务人员技能培训以及产品价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这些探究税收改革后企业的治理成本是否提高。

设置专人进行报税可以保证财务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也有利于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为后期的纳税筹划提供了部门支持。专门负责报税的人员对税务知识更加了解,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营改增报税流程,有利于企业及时应对税收改革变化。表1中有73.2%的餐飲企业有专人报税,说明企业比较重视设置专人进行纳税申报,但也有26.8%的企业没有专人负责报税。企业设置专人负责报税势必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但专人报税可以保证纳税申报及时准确,更有利于企业后期进行纳税筹划。

为了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营改增,很多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表1结果显示:74.2%的餐饮企业认为财务人员培训费用的支出是适中的,14.4%的企业认为培训费用支出是较轻的,只有11.4%的企业认为培训费用较高。这说明实施营改增后企业财务人员培训费用支出不是太大,并没有过多地增加餐饮企业治理成本。那么,实施营改增后餐饮企业是否会将部分税收负担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在接受问卷调查的97家陕西中小餐饮企业中,38.1%的企业最终产品价格较之前维持不变,另有36.1%的企业最终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只有25.8%的企业最终产品价格有所上涨。这可以表明,营改增的实施对陕西餐饮企业最终产品价格没有明显影响,大部分企业也没有将税收负担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

(三)中小餐饮企业营改增后的税收负担情况

笔者对陕西省97家中小餐饮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

对一般纳税人来说,41.7%的餐饮企业表示税收负担基本不变,27.7%的企业认为税负稍有减轻,也有30.6%的企业认为税负有所加重;小规模纳税人中有86.9%的企业认为税负有所减轻,其中44.3%的企业税收负担稍有减轻,42.6%的企业税收负担明显减轻,另有8.2%的企业税负基本不变。这说明实施营改增后,中小餐饮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降低程度更为明显,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基本不变,还存在营改增效果不明显和税负加重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中小餐饮企业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减轻的主要原因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70%),其次是税收可抵扣项目较多(50%),还有一定的财务人员合理规划(20%)原因。

从图3可以看出: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减轻的主要原因是适用税率降低(77.4%)和一定的过渡性优惠政策(28.3%)。

从图2、图3的结果可以得出:营改增实施后,中小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项目较多、财务人员合理规划以及适用税率降低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负。但还有部分一般纳税人企业反映税负有所增加,增加原因见图4。

中小餐饮企业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索取难、人工以及房屋租赁成本高以及适用税率上升。增值税专用发票索取难这一原因占比63.6%,主要由于餐饮企业的原材料供货商如果是普通农户,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这部分就不能进行抵扣;再者由于税收改革还在不断完善,企业需要一定适应时期,目前出现的问题会在后续生产经营中得到注意和解决。人工以及房屋租赁成本高也是中小餐饮营改增后面临的最大难题。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较高,加上近几年房租价格不断上涨,而这部分的费用支出又不能抵扣,因此企业税负会增加。企业适用税率上升主要是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由税收改革之前的5%变成了6%,对于没有合理利用税收抵扣政策的企业来说,1%的税率上升也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

41.7%的一般纳税人企业表示税收负担基本不变,存在税改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原因是:作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购买固定资产等行为可以进行抵扣,但企业如果只能取得小部分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抵扣金额减少,加上1%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上升,企业税负又会增加,两者相抵税收负担基本不变。8.2%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表示税收负担基本不变,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当前处于营改增初期,企业还需要一定的过渡时期去适应。

四、营改增后中小餐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内容学习有待加强

企业重视学习税收政策不仅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税法知识减轻企业税负,使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还能够推进营改增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表3中,中小餐饮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于营改增政策有61.9%的财务人员表示“基本了解”,8.2%的财务人员表示“非常了解”,也有29.9%的财务人员表示“不了解”。说明大部分餐饮企业的财务人员重视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对于小部分“不了解”税收政策的企业财务人员要加强税收政策内容的学习。

一般纳税人企业了解税收抵扣范围可以使企业明确减轻成本的范围,做出最有效的税收筹划。75%的企业财务人员“基本了解”税收抵扣范围,22.2%的企业财务人员“不了解”税收抵扣范围,只有2.8%的财务人员表示“非常了解”。说明营改增实施后,财务人员还要继续深入了解增值税的可抵扣范围,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有63.9%的财务人员表示“基本了解”,16.4%的财务人员表示“非常了解”,但也有19.7%的财务人员表示“不了解”。不管是增值税优惠政策还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财务人员积极了解都有利于企业利用优惠政策减轻税负,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基本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不了解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可能会因错失税收优惠政策而加重企业税收负担。

总体看来,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了解情况较好,说明一方面企业自身重视对营改增政策的学习,另一方面税收改革政策的宣传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同时也可以发现小部分企业不太重视税收政策的学习,还需要企业和税务部门共同努力去解决。

(二)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力有限

餐饮企业一般纳税人企业中,虽然77.8%的企业认为税收可抵扣范围适中,但也有13.9%的企业认为税收可抵扣范围太小。部分企业税负上升很有可能是由于税收可抵扣范围过小所导致的(表4)。

企业能够进行有效抵扣进项税的关键是能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参与问卷的一般纳税人企业中有94.4%的餐饮企业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5.6%餐饮企业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餐饮企业中,50%的企业可以大部分取得,16.7%的企业可取得小部分,27.7%的企业可以全部取得,说明企业有很强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意识,在购进原材料时也会侧重于选择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货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但是,税收可抵扣范围过小加上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有限,给部分中小餐饮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和税务筹划能力有限,使得这部分企业在营改增后税负反而增加,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营改增后企业面临的挑战增加

实施营改增后,中小餐饮企业会面临很多挑战,但主要集中于一般纳税人企业,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中小餐饮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首先是缺乏税务操作经验(44.4%),其次是与供货商沟通困难(19.4%)和会计核算复杂(16.7%),最后是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13.9%),具体见图5。

缺乏税务操作经验在中小餐饮企业中问题比较突出,因为营改增改革初期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有限,加上税务部门相应的指导工作还没有到位,大多数小的餐饮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也不会聘请相关的税务专家来进行纳税指导,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企业生产经营时,要加强与供货商的沟通交流,尽可能选择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货商。对于会计核算复杂问题,这需要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中小餐饮企业也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因此,税收改革面临的挑战需要企业和税务部门共同努力来解决。企业要增加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包括系统的税务筹划实务,发票的领用与开具知识,税务部门要及时解读营改增最新法规政策,积极向企业宣传税务局的纳税申报流程。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中小餐饮企业营改增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劳动者的参与,也离不开企业生存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法制环境。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营改增实施后,中小餐饮企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税负降低程度最为明显,一般纳税人税负基本不变;(2)中小餐饮企业公司治理成本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将这部分成本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3)对会计人员营改增的培训工作基本到位,但会计人员对税收改革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4)中小餐饮企业面临缺乏税务操作经驗的挑战。为了规范中小餐饮企业纳税行为,帮助政府推行和改进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一)设置专人报账和报税

设置专人报账和报税有利于企业财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也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有效进行纳税筹划和财务管理。虽然中小餐饮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有限,设置专人报账和报税看似加大了企业成本,但专人报账和报税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规范化,也便于企业进行后期纳税筹划,节省成本,还能避免一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持续稳定地盈利提供保障。

(二)选择合适的纳税人类型

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降低,直接降低了企业税负,但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项目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如果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发展势态较好,会计核算健全,能够与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货商合作,那就可以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增值税抵扣后会适当减轻企业负担。因此,中小餐饮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纳税人类型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税收负担。

(三)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加大对财务人员营改增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财务人员利用所学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降低企业成本。被调查企业中还有部分企业不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利用优惠政策节税。缺乏增值税相关实务操作知识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在培训中去学习和思考,因此企业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促进营改增在企业中的有效实施。

(四)税务局要加强税收改革的宣传

税务局要发挥好引导和帮助企业的作用,定期为企业解读最新的相关法规文件,帮助纳税人认识和把握营改增相关税收政策。通过线上、线下为企业多开展营改增普及活动,内容侧重于税务筹划实务、发票的领用与开具知识以及税务局的申报流程,加强宣传,为税收改革的推进奠定基础。

(五)税务局和企业要通力合作应对税收改革

税务局和企业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应对税收改革。企业要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与税务局的沟通联系,必要时政府可组织税务局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面对面做好纳税辅导,确保企业能够理解政策的变化,税务局也可以借此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现实情况,帮助指导企业,共同合作来保证营改增的稳步推行。●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A].(财税〔2016〕36号),2016.

[2] 中国饭店协会.2016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R].2016.

[3] 刘建徽,周志波.营改增的政策演进、现实困境及政策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2016(2):160-165.

[4] 陈晓光.增值税有效税率差异与效率损失:兼议对营改增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13(8):67-84,205-206.

[5] 贾江柳.营改增对黑龙江省餐饮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17):130-131,133.

[6] 李廷明,刘洋瑞.营改增对餐饮行业是利好还是利空:基于乡村基中国有限公司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5(21):98-101.

[7] 曹志鹏,唐春花.餐饮业营改增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6(14):113-115.

作者:王鹏 马静

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探究论文 篇2:

专用产品企业生产模式、问题及应对举措

摘要:市场经济中的专用品行业,以生产专用产品为主要特征,面向特定而非普遍的消费人群,产品耐用性好,但产品专有性差,市场竞争或潜在竞争激烈,使行业内的企业面临着非常巨大的生存压力。这类企业有怎样的生产模式,他们的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企业如何摆脱这样的生产困境,成为文章研究和分析的重点。基于上述现象和问题,文章将从产品内和产品外两种角度提供合理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专用产品;发展瓶颈;酒店电话机;产品升级;产品创新转型

一、专用产品企业生产模式引入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这样的一些行业,它们具有以下几方面典型特点。

第一,行业本身属于小型行业,涉及面及影响面较窄,产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面向的消费者也属于某类特殊人群(非政府)。

第二,行业内产品生产相对“标准化”,其他企业很容易模仿生产。

第三,该行业的消费者相对生产者而言数量较多,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第四,该行业的产品属于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者对产品某种性能的关注远高于其相对价格等方面。同时,对消费者而言,产品更新一次的成本较高,因此产品更新时间长,一些消费者甚至选择长期内不更新产品。

这类行业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比如某些特殊电器、医用器械、酒店电话机等。由于是非主流行业,这些行业较难得到大量关注和研究,但是它们的存在又非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对社会整体专业化、高端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这类行业的发展瓶颈,提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方向并契合社会现实的调整方案,将制约和阻碍行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解决,对于拓宽企业发展思路和领域,扩展企业和行业规模,激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下面以山东省某酒店电话机公司为例,具体探究这类企业的发展模式现状。

二、专用产品企业生产模式及现状——以酒店电话机行业为例

(一)行业及企业介绍

1. 行业介绍

酒店电话机 (hotel telephone)是指专门为酒店订制的高品质电话,因其具有简便易用、专为酒店量身定做的特点,客人能够更简单地拨打电话,还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及使用酒店的服务和餐饮、休闲、会议等设施,更能提升酒店形象及品牌忠诚度,因而越来越多的酒店和管理集团都已接受酒店必须采用高品质酒店专用电话机的理念。

酒店电话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酒店配置专用电话的共识化。近年来随着酒店电话机厂家的增加,产品品质不断完善,价格也逐步归于理性,越来越多的酒店选择了酒店专用电话机。第二,酒店电话机日趋同质化。在通讯技术极端成熟的今天,酒店电话机已无真正的技术含量,其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是否选用高品质的元器件。第三,酒店电话机功能最小化。由于移动通讯与多媒体产品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普及而且通话费用极低,人际之间的联络基本上可通过手机实现,酒店电话机的功能已经弱化为仅仅局限于酒店网内的通话上,这一点已被很多务实的酒店管理者所认识。

有些高星级酒店希望通过电话机的无绳化,或配置闹钟、音响的多功能化,实现酒店电话机的高档化与个性化。但由于无绳与多功能电话机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投入高额的设备与认证费用,鉴于目前酒店市场的狭窄性,自主生产无法实现规模生产,也无法通过规模生产与高额投入来保证产品品质。有些采取OEM方式的品牌,难以保证产品品质,同时酒店环境下的功能增加反而会降低产品的稳定性。这些都是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 企业介绍

(1)公司概况

山东XX公司创立于1989年,拥有二十余年电子产品生产经验以及十年为酒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验,是酒店行业集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集团化供应企业,被誉为中国饭店业第一民族品牌供应商,其产品以自主品牌走出国门,服务全球数万家星级酒店。

近几年来, 公司自主研发的客房多媒体应用新产品魔笛杰克,方便客人将数码相机、手机等多媒体设备接入客房电视,利用电视欣赏图片、视频和音频,同时还具有电源插座、USB充电插座、RJ45上网接口等方便实用的功能,已经成为新开业酒店的必备设备。洲际、喜达屋、豪生、香格里拉、费尔蒙、锦江、深航等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旗下酒店已经纷纷采用。

2009年11月,公司推出的魔笛金刚产品,将时钟、收音机、苹果播放底座巧妙地集成到酒店电话机上,是全球酒店业的首创,而且其附带的USB充电功能方便了客人给手机充电,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

融合了客房多媒体、电话时钟、收音机、音响等众多功能,由该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魔笛风”产品,可以播放苹果iPhone/iPod/iPad等移动数码设备的音视频资料和文件,迎合了当今一些商务、度假客人的需要,因此倍受追求人性化、智能化服务的高端酒店的青睐。深圳瑞吉酒店、澳门威尼斯人酒店等全球高端酒店已经安装并使用,极大地增强了入住酒店客人的多媒体娱乐体验。

(2)公司现状优劣势分析

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企业在寻求稳步发展的同时,针对市场变化作出了及时调整与突破,表现在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

产品方面,调整为在电话机主体上能够集成更多功能,而不是被其他产品集成。赋予酒店电话机新的生命价值,使酒店电话机不再仅仅是酒店电话机,同时还是客房闹钟、收音机、播放器、手机加油站以及苹果播放底座等。

市场方面,基于公司的新产品,在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不但巩固了与如家、汉庭、锦江之星的合作,还拓展了尚客优、布丁、城市便捷等新酒店集团的合作,经济型低端市场在不断扩大。在高端市场,公司已经成功敲开了万豪、四季、希尔顿等高端酒店集团的大门,成为他们的新标准。

总体而言,国内酒店电话机市场销量震动中增长,但速度并不快,有时下行,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酒店业景气影响;国外酒店电话机市场多年来一直平稳增长。

但是,由于酒店电话机行业本身的发展制约等客观问题的存在,公司发展也遭遇了日益显著的瓶颈,同样表现在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

产品方面,酒店电话机对酒店业主而言,日趋沦为“鸡肋”,星级评定标准里必须有,但实际客人使用率非常低。以前酒店尚能通过客人拨打市话或长途,赚取话费的差价,但现在几乎没人使用。酒店电话机最大的功能,成了酒店内部客房之间、客房与酒店前台通讯的工具。于是,单纯的酒店电话机已经不被酒店认可,因此低价竞争、追求外观就成为酒店的必然选择。

市场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酒店市场,几乎占据三分之一的全球市场份额,公司在中国的酒店市场占有率现已达到50%,即使能够达到70%~80%,国内市场营业额也只能增长50%。可以确定,在国内电话机市场,只要营业额再翻一番,就触及到业绩的天花板了。加上酒店业日益轻视酒店电话机的必然趋势,企业遇到市场容量和规模的瓶颈是必然的。放眼国际市场,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大概在10%~20%,抛开竞争难度不讲,即使努力使市场占有率达到45%,达到目前的三倍,外销市场电话机也仅能贡献一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换言之,酒店电话机是一个无法做大的市场。

(二)企业生产模式描述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总体而言分为四大部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四个部分互为基础,密不可分,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单独拿出来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对于该公司而言,这四部分,尤其是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方面,又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和企业的特殊性。在生产管理模式上,该公司一直执行订单式生产。接到订单后,就开始下达生产计划。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表进行原材料采购。原材料按期保质保量到货后,就按照订单要求的品种、数量以及交货期等下达生产通知。成品生产完工后,需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入库并交付。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每家酒店对于电话机都有较强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最终产品不完全一致,但企业又要确保零库存,这就需要高效质优的生产组织系统予以保障。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销售管理。根据行业类型和市场需求的不同,销售管理千差万别,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模式。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专用产品,面向特殊的消费群体。这类市场之所以难做,在于开发新客户的高难度性——市场是不断缩水的。相对于通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而言,像类似该公司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经济中处于比较明显的劣势,就算是做到了行业前列,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企业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反而生存压力会更大。市场开辟的困难和销售模式的局限成为该类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财务管理和原料采购的模式在企业中存在较高程度的共性,在此不予赘述。

三、专用产品生产模式现状解释

单就行业本身而言,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上讲,这类企业由于产品在本质上差别并不突出,基本可以定性为标准化产品,市场进入门槛低,产品竞争程度高,因此企业最终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就算业界大鳄也只能拥有“短暂的春天”。另外,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这类行业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点:产品专用性强,也就是说,产品只能用于特定领域,同时专有性弱,已被模仿跟进,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大为减弱。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和能力扶摇直上,行业内替代品花样翻新,这些新型替代品能够以智能、便携、小巧等明显优势迅速占据市场,更使这些企业雪上加霜。

当然,究其根本,实际上在中国,除了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政府控股企业,市场上其他企业,包括各类民企、私企、外企,都处于高竞争态势。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特殊的大背景下,由于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成熟和完善,政策导向对民企私企戴着一定程度的“有色眼镜”,加上市场道德和法制规范及人情等各类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市场化运营质量严重降低,竞争变得更激烈也更隐形,尤其是在非国控行业,这种无保护和欠公平保护的市场环境让企业的生存比想象的艰难许多。

四、企业发展出路探究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结合实际不难发现,该行业在社会经济中虽并非主流,但却是社会不容忽视的必要存在。然而这些企业现在已经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行业专业化程度高,产品更新周期长,再加上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便人们使用的新型功能替代品的出现,使得市场本身越做越窄。因此,企业要想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仅仅局限于对老产品的市场做“进一步挖掘”是不现实的,必须在此基础上找到另外一条更符合科技化社会、现代化生活的生存之路,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管理和消费群优势,为自己开创出一片新的发展空间。

(一)技术改进,产品升级

企业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对现有产品进行科技投入,推进产品升级,研发独树一帜、不可替代的产品。

对于产品进行升级,一方面是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上做文章,也就是“硬实力”的拔高。对于星级酒店而言,配套电话机作为基本的服务设施,对酒店最重要也是最被关注的一点就是品质。在细节处彰显电话机本身的品质,也就能侧面衬托出酒店本身的档次。打造高精品质成为赢得企业信誉和口碑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包括对供应商的筛选,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升级,技术研发对于产品精细化的攻关,以及质检部门对生产全过程的监控,是提高产品“硬实力”不可缺失的关键。确保这些环节的到位,就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思路,优化管理方法,健全管理机制。高级管理层应该提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决策能力,建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激发全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软实力”上下功夫。“软实力”包括两点,一是在产品功能上进行延展,打开产品本身性能的局限,让产品在特殊的消费环境中与消费终端进一步融合,设身处地的为用户提供舒适、方便、简单、迅捷的服务。例如,针对酒店电话机行业而言,入住客人可能需要为手机、相机充电,这就需要在电话机上增添USB插口;客人如需视频通话,就可在电话机上安装可视设备,同时提供无线WiFi信号连接。在酒店内部,为了方便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应该提供语音输入功能等。“软实力”的另一方面,就是注重产品外观上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在产品的美观度、造型的时尚感以及工艺的细致度等方面。由于人们对新鲜事物存在“首因效应”以及酒店行业本身对电话机需求的变化趋势,电话机外观的视觉冲击力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将产品外观形象这“第一张牌”打响,打得漂亮,对于突破行业瓶颈十分重要。

充分挖掘消费需求及潜在需求,才能获得市场的永久青睐。

(二)研发新品,另辟蹊径

由于该行业市场前景总体来讲并不乐观,企业面临着市场越做越窄的现实危机,此时就需要转变思维方向,以市场和宏观经济前沿为导向,充分调查和掌握现存商机和未来发展机遇,寻找新的突破口,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基础,研发新型产品,另辟企业发展的蹊径。

新产品的诞生,要基于现有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市场优势,以老品牌的优势赢得新产品的业绩。企业应该充分挖掘和了解自身之所以领先的比较优势,是技术先进、专利新颖,还是以质取胜、管理独到。同时,还要对生产要素未来的收益率做出合理的预期和比较。只有充分掌握自己的现有比较优势和潜在发展空间,才能够对新产品在未来的市场表现做出稳妥的预期。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着眼于新兴的、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经济增长点,抓住预期收益率高的市场前沿,将其相关领域作为新产品的研发方向和投放市场。对于新兴产业的选择并不容易,但是要把握的原则是,既要选择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又要将其与自己现有的优势资源相匹配。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与品牌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既有资源,在新产品的领域选择上一定不能与企业现实脱钩。

参考文献:

[1]毛蕴诗,汪建成.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月刊),2006(05).

[2]李建春.国内单体高星级酒店发展瓶颈的问题分析[J].中国商贸,2011(12).

[3]刘江兵.民营企业国内发展瓶颈分析[J].对外经贸,2012(12).

[4]郭元晞,常晓鸣.创新与产业升级:跨越经济发展瓶颈的出路[J].经济体制改革,2010(01).

作者:史玉琪

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探究论文 篇3:

基于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研究

摘要: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现阶段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专业特色定位准确是专业特色建设的关键因素。文章探讨了如何在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中,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专业特色。

关键词:专业特色;旅游管理;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张楚珊(1980-),女,广东潮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助理研究员;林文庞(1981-),男,广东汕尾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馆员,助教。(广东广州511363)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一种办学形式。其特色品牌建设是关系到学院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转型评估的需要。办出特色、树立品牌已经成为独立院校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专业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而特色专业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某独立学院的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为例,探究独立学院专业办学特色建设的过程与措施。

一、树立专业特色意识是专业特色建设的首要问题

1.专业特色内涵

专业特色指专业所具有的特征、特点。反映在办专业的理念、思路和措施上,具体表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专业管理等方面。简单而言:企业的特色品牌主要体现在其产品上,而学校的产品是毕业生,毕业生是否具有同类专业的其他高校毕业生所不具备的特长即是专业特色。

2.专业特色建设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性

人才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了竞争力。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若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必须追求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办学活力,突出办学特色。因此,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而这一切的关键是要找准专业特色定位。

二、专业特色定位是专业特色建设的关键

专业特色定位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起点,只有定位明确,才能办出特色。专业特色的定位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发展历史以及资源优势相一致,还应该结合高校所服务面向的区域特点,并与相关行业结合起来。

为使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准确,笔者所在学校采用收发问卷和走访等形式对珠三角20多家知名酒店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得知旅游企业尤其酒店管理岗位对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两个极端:一类为进入门槛低,但需求量大,如服务员、前厅接待等;另一类则是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专业背景,而且至少懂得一门外语的高级实用型管理人才,如大堂经理等。经分析造成后者奇缺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虽然综合素质较高,但由于职业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和行为规范)和职业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低,且好高骛远,企业留不住,不愿录用。

第二,高职及中专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都比较强,但仅具备当服务生所必需的技能,由于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不具备走上管理岗位的后劲力量,难以胜任管理重任。

第三,无论是普通院校旅游院系的毕业生,还是高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国际交际能力都不强。原因在于,一是英语口语能力差,二是外国文化风情知识严重缺乏,三是懂得小语种的人才少。

综上所述,结合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笔者所在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和行业规范)和职业能力(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立志扎根于旅游业,具备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和能力;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具备向中高层、向国际发展所需要的资质。

三、促进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措施

1.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合理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为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本校广泛参阅了兄弟院校旅游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相关旅游企业进行了广泛调查,拟开设的课程均经过企业经理过目,听取他们的意见。聘请知名教授和企业高管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专业特色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尽量做到厚基础、宽口径,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选择。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性强,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要求行业从业者要具备各科知识,懂旅游、管理、经济、财务、法律、历史、地理、文化、语言等,所以本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七个课程模块组成。

(1)旅游学课程模块:旅游学、旅游资源与开发。

(2)经济学课程模块:西方经济学、旅游经济学、会计学等。由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故需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基础知识。

(3)管理学课程模块:管理学原理、饭店管理学、餐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学作为旅游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是由本专业的性质决定的。对于一个即将走上管理岗位的学生,管理学是必备的背景知识。

(4)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模块:主要客源国概况、欧美文化风情和亚非文化风情等。由于国内外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要与外国人沟通良好,必须掌握旅游外语,还必须以广阔的外国文化知识作后盾,才能在语言的实践中运用自如,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专业人才。

(5)社会交际科学模块:心理学、交际礼仪和公共关系等。由于旅游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学习该模块课程,有利于学生提高服务意识和交际能力。

(6)技术技能课程模块: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英语听说等。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运用网络,能熟练地使用各类管理软件、办公软件。

(7)实践性教学课程模块: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各种具体操作必须经过练习、实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以实验实训条件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它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校内应建立导游酒店模拟实训室,模拟客房等,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资金限制,独立学院不可能把所有的模拟实训室都放在校内建设完成,只有依托行业,旅游管理专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依托企业,通过与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由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亲身体验、处理、解决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根据该专业培养学生较强职业意识和过硬的职业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国际交往能力的宗旨,该专业建立了种类齐全、相互配套、科学合理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共有四种:课内实训、课内见习、考证培训、毕业论文写作,重点是课内实训和毕业论文写作。课内实训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从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课内见习指让学生外出参观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大型旅游设施,以增进学生对大型旅游设施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考证培训指通过校内外结合的方式举办各语种的导游证、会计师证、高级营养师证的考前培训班,藉此提高学生的持证率,以增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率。

(2)构建校外实践教学体系。该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共有四种: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课外实训。

专业见习以组织新生到广东省内外著名的景区景点进行现场教学为主,藉此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旅游资源及导游操作的全过程,增加对旅游业的感性认识,坚定专业思想。专业实习指在每年四月的春季广交会期间,安排大二的全体学生到实习基地即珠三角各大酒店参与交易会的接待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意识,了解自身学识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以明确今后在校学习的努力方向。毕业实习,是指在企业、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下,由该专业组织,统一安排四年级的全体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课外实训指根据所在区域旅游机构和企业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类旅游活动或旅游比赛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铸造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行业走向国际化道路。为了适应国际化企业的人才需求,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旅游院校应该考虑与国外知名大学签订协议,走联合办学之路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建立海外实习基地等来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师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经验,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所以实践经验丰富、关注行业动态,与业界保持良好关系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大力引进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界成功人士来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或者激励现有教师到企业挂职并进行实践锻炼。

三、执行效果

经过几年的专业特色打造,本专业已初步形成毕业生受旅游业欢迎的办学特色。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和统计,本专业本行业最终就业率达41%~56%,高于本科旅游院校全国平均线30%以上;07、08级已有41%~53%的毕业生担任了各级管理工作,学生专业思想不断增强,近三年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增加了一倍。

四、小结

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专业特色建设必须在专业特色定位准确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铸造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

[2]李智干.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毕道村.论将外国文化课列入旅游学科课程体系的必要性[J].中国企业家,2010,(12):34-36.

[4]张忠福.强化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6):93-95.

[5]朱慧,罗民超.基于专业特色的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新西部,2007,(24):240-247.

[6]张兄武.专业特色的定位和培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9,(7):19-21.

[7]张丽霞,聂洪,臣崔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协论坛,2007,(12).

[6]贾海芝.酒店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8]徐刚,梁文兰,牟红,等.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J].旅游学刊:旅游教育专刊,1998,(28-30).

[9]黎洁,赵西萍.论国际旅游竞争力[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63-68).

[10]教育管理辞典(第二版)[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76.

[1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EB/OL].http://www.yymc.edu.cn/gljg/ybweb/qita/sxtl/xxnr4.htm.

[12]旅游院校人才:学旅游为何不干旅游[EB/OL].http://www.toptour.cn/detail/info29813.htm.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张楚珊 林文庞

上一篇:某县国土绿化工作总结下一篇:独立学院学生诚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