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护理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临终护理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对叙事护理在临终护理领域的运用做以总结。介绍叙事护理和临终护理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针对患者和护士两个角度论述叙事护理在临终护理领域运用的作用和开展形式并探讨未来叙事护理的发展。随着护理研究领域的日益扩展,如何帮助临终患者建立正确健康的态度面对临近死亡的阶段,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点。

第一篇:临终护理论文

肺癌病人临终护理体会

【关键词】肿瘤;恶性;肺癌;护理;临终关怀

临终病人护理是针对患者死亡过程中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它是指对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施行的护理。其意义在于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生活得舒适,有尊严、有意义。我科对18例肺癌终末期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肿瘤科2007年4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肺癌终末期病人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75岁,经过临终护理,病人去世时均较安祥。

2 护理措施

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这在于临终病人尤为重要。

2.1 基础护理

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日常生活中自理的活动,减少机体的代谢和消耗,尽可能使其感到舒适。

2.1.1 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激发感染,保证患者可以正常进食。

2.1.2 补充营养,进食以患者需要为原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补充营养,可少食多餐;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行静脉营养。注意适当增加饮食中粗纤维的含量,保持大便通畅。

2.1.3 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训练,及时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1.4 加强预防褥疮的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长期卧床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协助翻身。

2.1.5 对有留置导尿管者,应防止泌尿系感染,加强会阴部护理,注意适时进行膀胱冲洗及换置导尿管。

2.1.6 晚期肺癌患者由于反复住院及化疗,静脉管壁严重受损,进行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的痛苦。

2.1.7 对临终意识丧失、躁动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其安全,护理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患者抽动。

2.2 症状的护理

肺癌病人深受来自疾病或和治疗所引起的多种症状的困扰,使其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2]。研究表明[3]:有效的症状控制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中是第一位的。肺癌病人晚期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常因癌肿阻塞气道、并发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因素,肺癌晚期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特别是合并呼吸衰竭时出现的胸闷、气短,此时吸氧能够改善病人缺氧状态,提高病人的SaO2,增加心、脑的氧供应、减轻头昏、头痛及胸闷等不适。有资料显示[4]:吸氧可以增加PaO2和SaO2水平,故吸氧可以有效地提高肺癌病人对某些症状的耐受性,从而减轻呼吸困难。临床中我们应该对呼吸困难患者采用以下护理措施:

2.2.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刺激性气体,减少不必要的谈话,保证患者休息良好。

2.2.2 调整体位,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跨床小桌,以便辅助患者休息,减轻体力消耗。

2.2.3 使用氧气疗法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根据病情鼓励患者下床适当活动,增加肺活量。

2.3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一种感觉和情绪的体验,是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剧烈的疼痛使晚期肺癌患者难以忍受,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患者威胁很大。我们观察的病例多属于难以控制的剧烈疼痛,系癌灶侵及胸膜,或发生骨转移所致。对于这些病例,我们为患者创造了安静、舒适的环境,病房中播放轻柔的音乐,尽量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放松,提高痛阈值。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剧烈咳嗽,局部按摩、局部冷敷、或热敷,使用放松技术、分散注意力等。当患者由于悲伤、恐惧等各种原因疼痛感增强时,护士应给予安慰,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痛苦,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论其感兴趣或关心的问题,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精神状态确定给药方式。同时,遵循世界卫生組织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止痛剂按时有规律地给药,从小剂量开始,以口服为主,无效时直肠给药,最后注射给药,使疼痛在刚开始即得到控制,这样不仅能避免剂量的逐渐增大,还可减轻患者心理上对疼痛的恐惧,减轻患者的痛苦。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另外因为患者的性格、精神状态和社会背景不同,对疼痛的反应也有差异。故疼痛的护理方面我们特别提倡个体护理。

2.4 争取家属配合

肺癌临终病人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衰中,他们同样需要同情和安慰。我们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主动说明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避免因他们的不安而加重病人的情绪反应。在告知家属病人临终病情时,语言要委婉,并使他们了解到医护人员已尽了努力,对他们的处境和心情表示理解,并不断地进行彼此间的诚恳、坦率的交流、从而使家属在亲切友好的环境中感到放松,使家属学会自我控制,使他们对将要发生的改变和困难有一个逐渐适应和准备的过程,进而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故去后的处理工作。

2.5 心理护理

癌症同样是一种身心疾病,而癌症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复杂多变。我们要时刻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积极引导,及时减轻或化解患者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性心理反应,事半功倍地实现较理想的护理目标[5]。故我们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认真听取病人的倾诉。加强有效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艺术,与患者交谈时用词要恰当,态度要诚恳,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轻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消除病人的孤独感。遵重病人的权利和人格。肺癌病人需要家属的陪护和亲友的探视,并在情感上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与关心。而这也是社会支持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6]。特别是我们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机会较多,应充分调动社会支持力量,鼓励病人与家属的沟通,同时应该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病人社会支持的源泉,为病人提供较多的情感支持[7]。要做患者的知心人。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让亲友随时探护,在充满人情的气氛中与家人共度有限时光,再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从而使临终患者看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使死者及家属均得到心理平衡[8]。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我们认识到做好肺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耐心,应支持、理解、体贴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全面照护、适度治疗”为原则,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在精神及肉体上获得最大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周夕坪,胡碧茹,任均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病人术后舒适改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59-60.

[2] 闫玲,姜永亲,王瑛.对249例癌症患者症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3-284.

[3] 石智勇.浅谈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1):33-34.

[4] 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性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9-11.

[5] 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97-299.

[6] 黄燕,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7,175,405.

[7] 郑瑾,孙田杰,沙儒,等.317例癌症病人身心需要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87.56.

[8] 刘月霞.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之异同[J].护理学杂志,1994,9(5):223.

作者:王莉 张晓敏 王小龙

第二篇:肝癌病人的临终护理

1肝癌病人临终护理的目的及意义

临终护理是指对无治的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施行的护理。关于临终护理的目的,是以整个人为对象,生理上解除肉体痛苦,心理上缓和死亡的恐惧不安,社会上使其具有社会成员自觉协助其完成社会义务,社会伦理方面则使其提高尚存的生命意义。肝癌病人临终护理的意义在于强调整体护理,即动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病人的症状,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减轻病人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生活的舒适、有尊严、有意义。

2疼痛护理

晚期肝癌会引起慢性疼痛,病人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死亡的恐惧,而由于病人的这种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抑郁,会使痛阈下降,病人会对轻度的疼痛都难以忍受,从而影响病人的情绪,加重病情,护士可遵医嘱给药,另外,还应教会病人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去减轻疼痛,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热敷、按摩等。

3肝癌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3.1心理特征

3.1.1悲观、恐惧、绝望。当得知自己患肝癌时,大多数人随不了这一沉重的打击,往往悲观绝望,病人顿时感到前途一片黑暗,生活的前程即将结束,整天闷闷不乐,感到生命对自己如此残酷,一想到可怕的后果,便不寒面粟,努力奋斗的事业,温暖的家庭,多彩的生活即将告别,而这种可怕的结果无法抗拒,无法摆脱,便惶惶不可终日。

3.1.2自私、幻想与否定。肝癌病人往往一切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对家人和医务人员极度敏感,总觉得事事不能尽人愿,百般挑剔,中年人患肝癌后,不仅病魔缠身,而且还有后顾之忧,特别是考虑家中负担较重,抱怨甚至痛恨自己,终日优心忡忡,部分病人觉得自己病情没有那么严重。希望是误诊,存在着侥幸心理,还有人对治疗抱有一线希望,出现奇迹。

3.2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仔细观察病人的思想变化,应认真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那些不爱说话的病人,护士应该主动关心,主动与他们沟通;说话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不仅是语言的交流,而且也是非语言的交流。因此,一个护士,特别是从事临终护理的护士一定要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术,与病人说话时措词要恰当,态度要诚恳,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速度也要注意。另一方面,充满同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轻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这些非语言的交流都有助于护患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时,关注的眼神,轻轻的抚摸胜过千言万语;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神秘感。死亡似乎是人们思想上的一个禁区,这就使它变得神秘,使人们不能辨证地认识生与死这一自然现象;消除病人的孤独感,可允许家属陪伴,并派有经验的护士做特护,护士通过自己的工作使病人相信,在与肝癌斗争的过程中,她不是孤军作战,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尊重肝癌临终病人的权利和人格。在临终护理过程中,护士要重视病人的权利和人格。在临终护理过程中,护士要重视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人格,无论病人清醒还是处于昏迷状态,护理工作都应一丝不苟,对病人的愿望,哪怕是很微小的愿望,也应该努力去满足。

4生活护理,舒适

护士应协助病人料理生活,及时更换衣服、床单,把皮肤上的血迹,胶布痕迹擦净,把床头桌上的物品摆放整齐等,护士应千方百计为病人着想,把痛苦降到最低限度;补充营养,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口腔溃疡的病人进食前进行口腔护理,恶心呕吐的病人,饭前可予止吐剂。不能进食的病人可行静脉高营养;预防褥疮,护士应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干燥、平整。

5临终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肝癌病人的临终护理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还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

作者:黄桂芬 陈秀玲

第三篇:叙事护理在临终护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本文对叙事护理在临终护理领域的运用做以总结。介绍叙事护理和临终护理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针对患者和护士两个角度论述叙事护理在临终护理领域运用的作用和开展形式并探讨未来叙事护理的发展。随着护理研究领域的日益扩展,如何帮助临终患者建立正确健康的态度面对临近死亡的阶段,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点。叙事护理旨在通过倾听患者并与其共情,使痛苦的故事情节重构,使患者对待疾病拥有正确良好的心态。目前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愈来愈多。本文旨在总结目前叙事护理在临终护理的开展及效果,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1.概况

1.1临终护理的概述

在我国,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 直至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临终”[1]。在此阶段的护理即为临终护理。目前,有临终护理需求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如何引导患者用正确健康的态度面对临终阶段仍是工作难点重点。

1.2叙事护理的概述

叙事护理是指护理实践时, 护士能够充分理解和感知患者所呈现出的痛苦体验与疾病遭遇,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其本质是一种实践活动[2]。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死亡,内心情绪常常较复杂,如对死亡的恐惧、对拖累家人的愧疚等。此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而非单纯的临床治疗,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运用叙事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倾诉对象,使其情绪得以适当宣泄。另外,通过适当干预,也可以帮助患者重塑故事情节,并提取其中有积极意义的部分,解决患者的隐性需求,使得临终护理研究得到了新的突破。故本文针对叙事护理在临终护理中的运用进行以下总结。

2.临终护理领域中叙事护理的作用

2.1患者方面

白文辉等[3]研究表明临终患者渴求躯体舒适感、存在各种负性心理问题,渴求家庭及外界支持。当患者叙事,一方面是在宣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满足隐性心理需求,得到积极性支持。叙事是良好的宣泄情绪的途径。在进行叙事护理时,当患者表达负性情绪,与其共情,听其诉说,予以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患者将故事情节重构,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2.2护士方面

Ekman等[4]指出,在系统、持续地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实践中,倾听患者叙事是唯一有效且十分便捷的途径,它在构建护患关系、分享护理决策、巩固护患关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Clever[5]等对3123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医护人员支持患者叙事程度、医护人员回应方式及态度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这种深层次的感情交流,情感共鸣,同时也让护士获得了更高的职业成就感。

3.叙事护理的开展形式

3.1进行反思写作

美国学者Kerr[6]指出,醫学教育领域中的反思性写作是“以自我意识和(或)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对自身经历进行反思的写作”,并认为反思性写作具有改变行为的潜力。护士对叙事过程的反思,有益于增强叙事能力。

3.2在健康宣教中开展叙事护理

健康教育是针对健康或非健康人群开展的医疗教育活动,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是体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它目前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7]。在患者入院时,主动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任何合理的心理需求、倾诉欲望都是可以尽力满足的。布置轻松的,温馨的病区环境,在病区环境中摆放关于叙事护理的科普内容、书籍或者历往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有倾诉需求时可以“有路可寻,有人可找”。

4.关于开展叙事护理的展望

4.1侧重发展叙事护理理论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目前,叙事医学教学资源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大部分研究主要聚焦于叙事素材的整理和开发[8]。个人认为,叙事护理的理论研究应对临床上的叙事现象记录归纳或进行实验观察、定性研究,总结叙事护理相关实践理论[9]。

4.2培养护士的叙事能力

可开设叙事护理培训班,聘请专家进行课题讲座,系统的进行叙事护理教育。有研究表明,临床护士对于叙事护理的学习需求是积极的。112人(59.9%)表示非常有必要开展叙事医学知识培训[10]。在临床工作中,可适当增加护理人力,弹性排班,使护士有时间、有精力进行叙事护理。建议经常组织反思性写作。将自己与患者相处的点滴进行回忆、反思,更能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共情的能力。

5.小结

虽然现下关于叙事护理在临终护理领域的研究尚未达到成熟,但是在临终护理领域中运用叙事护理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增多。这是一个良好的趋势。护理人员一直不断地在为更好的服务患者而努力。叙事护理定能成为护理临终患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4(04):44-46.

[2]姜安丽.叙事护理的发轫与探究[J].上海护理,2018,18(01):5-7.

[3]白文辉,丁金锋,孙玫,唐四元.临终患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6):665-671.

[4]黄辉,刘义兰.叙事护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2):196-200.

[5]SL, C., et al., Doe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ffect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hospital care? Results of an analysis with a novel instrumental variable.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08. 43: p. 1505-19.

[6]L, K., More than words: applying the discipline of literary creative writing to the practice of reflective writing in health care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 2010. 31(4): p. 295-301.

作者简介:李莉,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4年11月13日,学历:大专,职称:叙事护理。研究方向:护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 200001)

作者:李莉

第四篇:临终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原则

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虽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生机,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大为延长,但从根本上改变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当今医学上严酷现实也表明象艾滋病、恶性肿瘤和某些危重疑难患者仍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本文拟就医务人员如何尽最大努力减轻临终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其尚存的生命质量,使其安宁地渡过人生最后旅程谈几点粗浅认识。

临终患者的常见心理特征

临终就是接近死亡。临终患者是指各种疾病末期治疗不再生效,估计只能存活2~6个月者。往往这些人的心理反应较一般人强烈而复杂。且因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家庭、经济等因素不同有所差别。美国医学博士Kiibler Ross曾提出临终心理有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协议、忧郁、接受。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各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大多数人常表现为下列特征:①回避:不愿伤及自己或家属,佯装不知。或掩饰痛苦,心照不宣。②否认:不承认客观事实,唯恐诊断有误,到处求医会诊,直至权威医院和专家做出结论为止。③过敏:喜欢联想,对机体每一细微变化都体会很深刻。痛阈降低,失眠不安。④焦虑:当积极治疗无明显疗效时,精神紧张,出现多种功能失调。埋怨医生水平太低。⑤恐惧:有末日感。尤其在同类患者先故时,悲观、绝望、惶惶不安。甚至出现对治疗、护理的抵制行为。⑥忧郁:话少、孤独、消沉,常自愧、自责、丧失生活勇气,有轻生念头。⑦失落感:认为自己再无价值可言,对都没兴趣。⑧若即若离:害怕孤独,希望探视和陪伴。有时又无端对陪人发脾气,指责别人不关心、不理解、不同情。事事不顺心。⑨后顾之忧:为其今后家庭的生存、发展、子女抚养、上学、就业、经济负担、个人后事安排担忧,总不能放心而去。⑩渴望生存:希望找最高明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千方百计治治。沉默:当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冷漠的等待结局。

临终患者心理症状的起因

环境因素:从一个健康的人、社会的人一下变成频死的人,不能再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不再承担家庭角色,事事需人照料,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住院也整日被病困扰。不像在家处处方便、舒适、自由。

生理因素:饱受疾病的折磨,机能衰竭,躯体和精神痛苦日渐突出。治疗效果差,不良反应出现,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诱发和加重了心理症状。

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减轻患者心理症状。反之如果医护人员表情严肃、言词生硬、举止慌张、缺乏保护性知识,或者业务水平低,医德医风差,使患者丧失信任感和安全感,甚至产生反感。

人际关系:如果单位领导和同事漠不关心,亲友有厌烦情绪,对患者疏远,嫌弃,将使患者丧失支持力量。

临终患者的护理原则

着重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临终关怀中占有重要地位。医护人员要以高尚的情操,和善的态度,温柔的表情,自然的神态、稳重的举止,良好的医德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要和别人亲切交谈,了解其心理症状的起因,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尽可能解除精神负担,满足其心理需求。

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和生命价值:要尊重患者,爱护患者保证其基本权利。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他们诚挚的安慰和鼓励。加深对患者的了解,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个性,帮助他们树立开朗、豁达的生死观。激发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重视家属的安抚工作,取得配合:患者病情恶化、垂危给家属的心理造成严重打击。而家属的言谈举止反过来又影响患者情绪。因此医护人员与家属默契配合是实施心理调整的基础。应尽可能的让家属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醒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以良好的情绪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对患者的一些情感渲泄行为给予同情和理解。指导家属做好一些生活护理,并宣传正确的生死观,本着节约、合理、有效的原则,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消耗。

控制疼痛:早期、充分的解除疼痛很重要。疼痛的时间越长,心理反应就越大。疼痛可以改变人格,剧痛甚至可以引起休克和绝望,以致出现各种意外。用同情、安慰、分散的方法对待患者,并可采用联合、多种止痛药交替应用,提高止痛效果,提高成瘾性。

做好基础护理:衰竭患者进食很困难,要选择合口、营养、易消化的食品,鼓励患者进食。对卧床的患者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完好无损。对于身上有多种管道的患者,还要保证管道的清洁、固定和引流通畅。对排泄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理解,以排除羞愧自责心理。

协助家庭、社会尽量满足临终需要:要安排合理的探视陪伴制度,尽可能提供方便,鼓励组织、同事亲友探视,积极协作解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当患者弥留之际,要及时通告单位和亲友,并配合做好各种善后工作。

目前,临终关怀在国内外已受到广泛的注意和高度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医院渡过临终阶段。开展临终关怀,医院是主体,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的知识学习,把临终关怀当作医护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为社会、为伤病员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化宜香

第五篇:浅谈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是锡盟蒙医医院的一名外科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中,见过无数临终患者,从中了解和掌握其心理变化特征及需求。下面我把自己一点心得体会写一下。

作者:荣凤英

上一篇:就业成本核算论文下一篇:酒店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