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培训总结

2022-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宏观调控培训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

宏观经济学总结

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

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产出的增长率,尤其

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2、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通

常由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部分组成。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指标有实际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及通货膨胀。

3、 失业: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失业可分为摩擦性

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4、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通常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

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5、 开放经济: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

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经济体,或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宏观经济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6、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包括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最终要达到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减少失业、控制物价、对外平衡的目标。

二、 国民收入衡量的方法。

1、 总支出法中,GDP可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则

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NX.其中,消费支出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是由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和存储投资三部分组成。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

2、 总收入的方法中,国民收入主要由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收

入和净利息收入五部分组成。其中,劳动收入包括工人的工资、补贴以及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的社会保障金。业主收入指非公司制小企业的收入,以及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既包含企业利润又含有劳动收入。租金收入指个人在出租土地、房屋等资产时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指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扣除工资、租金及其他成本项目的利润。净利息指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净利息。

三、 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区别。

1、 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即GDP消胀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100%。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本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

2、 二者区别:1.GDP消胀指数衡量价格时涉及商品范围更广泛,它包括所有商品和服

务的价格信息,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代表性产品与服务的总和。2.GDP消胀指数仅仅包含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不包含进口产品,而CPI中往往包含进口品的价格。3.GDP消胀指数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变动的;而CPI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固定的。

四、 宏观经济中财政政策的作用。

1政府购买的变动:1.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政府购买,国民储蓄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此时政府购买“挤出”了私人投资。2.紧缩的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减少,国民

储蓄上升,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2.税收变动:1.减税与增加政府购买相同,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2.增税与减少政府购买相同,使利率下降,投资上升。

五、失业的治理政策。

1、主动性失业治理政策,是在劳动供给上做文章,使劳动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市场上对劳动的需求,主要方法有: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加强职业培训或提供就业服务信息,提高工资变动灵活性等。

2、被动性失业治理政策,因为无法在根本上彻底消除失业现象,因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来对失业进行救济,但这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增加失业。

3、主动性治理政策与被动性治理政策在实际生活中是互补的。

六、货币的三种职能。

货币指那些流动性高的、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资产,其职能主要有:

1、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高品的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

2、交易媒介: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此时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法定等介物。

3、价值贮藏: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时期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福利的最大化。

七、数量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反映的问题。

1、数量方程式是反映货币数量与交易额之间关系的式子,货币数量乘以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价格乘以交易数量。

2、数量方程式的右边反映了交易的情况,左边反映了用于交易的货币的情况。数量方程式是一个会计恒等式。

八、决定经济中通货膨胀率的因素。

1、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

2、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

3、实际GDP的增长率。

4、中央银行的供给行为最终决定着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

九、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使得经济极大混乱,税收扭曲。

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借款者与贷款者:若实际中的通货膨胀高于签约时的通货膨胀,则借款者得益,贷款者受损;反之,若实际通用小于签约时通胀,则借款者受损,贷款者受益。2.工人与雇主:当通货膨胀率超过人们预期,工资便低了,雇主利润相对原先预期要高;相反,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水平时,原定工资相对较高,雇主利润被挤占。

3、恶性通货膨胀:通常指通货膨胀率超过50%的通货膨胀,此时交易成本非常高,并且会出现物物交换。

十、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相等的原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S-I=NX,此式反映了用于资本积累的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产品和服务在国际间流动之间的关系。等式左边是本国的对外净投资,是国民储蓄超出国内私人部门投资的部分,它等于本国出借给外国的资金数量减去外国出借给本国的资金数量。等式右边净出口即贸易余额,等于本国的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后的余额。此式子本身是一个会计恒等式,对各变量的定义保证等式自然成立,它反映了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的对等交换的关系。

十一、小国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与贸易。

1、 本国的财政政策:1.持续的财政扩张会使经济陷入贸易、财政双赤字。由于本国政

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此时财政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或同时发生,这样会导致储

蓄下降,引发净出口下降,直接导致本国贸易收支出现赤字。2.持续的财政紧缩会使贸易余额向顺差方向变动。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政府减少开支,增加税收,从而使储蓄上升,净出口上升。

2、 外国的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带来本国贸易顺差。由于外国政府采取财政

扩张会使各国储蓄相应下降,世界资金供给也会下降,导致世界均衡利率上升,本国投资下降,净出口上升。2.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世界市场利率下降,导致本国贸易逆差。

十二、大国开放经济下经济政策对贸易影响。

1、 本国财政政策会影响净出口和汇率。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储蓄减少,利率上升,

对外净投资也减少,从而使汇率上升和净出口下降。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

2、 本国货币政策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3、 限制进口贸易保护政策作用与小国开放经济下作用相同。

十三、经济政策对实际汇率和净出口的影响。

1、 财政政策:1.本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本国储蓄下降,导致实际汇率上升,

净出口减少。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2.外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实际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外国政府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与之相反。

2、 贸易政策: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并不能增加净出口产品数量。由于限制进口导

致了实际汇率的增加,从而提高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减少了本国产品的出口数量,从而抵消了进口的减少。但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会影响一国贸易总额。

十四、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因素。

1、 财富效应:即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名义资产数

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相反。财富效应的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方倾斜。

2、 利率效应: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

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消减原有计划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而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增加。

3、 开放效应: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

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

十五、影响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

1、 预期:1.人们预期未来收入的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的个人消费需求,从而使总需

求曲线右移。2.预期利润率的提高会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右移。3.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价格水平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水平相对高,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右移。

2、 政府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增加货币供给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3、 世界经济:1.汇率上升,本国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使本国

净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2.外国收入的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十六、宏观经济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

1、 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说明整个社会的资源未

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存在闲置,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因此,现实的均衡

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

2、 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恰好长期地、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此时在长期均

衡下生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3、 超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这时社会生产资

源得到了超充分水平的利用,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

十七、流动性偏好产生的原因。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便利性的倾向。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原因为:

1、 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

2、 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 投资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机,它的存在使对货币的需

求与利率水平成反向变动。

十八、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1、 财政政策的影响:1.财政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IS曲线的移动上。凡是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和减税,都会使IS曲线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左移。2.财政政策的效果与LM曲线的斜率的关系: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小,收入变动引起较小的货币需求变动就能造成较大的利率变动;LM曲线越平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大。收入变动引起较大的货币需求变动只能导致较小 的利率变动。3.LM是一条垂直线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完全不敏感,此时财政政策无效;LM是一条水平直线时,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具备充分的敏感性,此时财政政策发挥了最大效果。

2、 货币政策的影响:1.货币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LM曲线的移动上。凡是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右移;凡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LM曲线左移。

2.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的斜率的关系:垂直的IS曲线则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完全不敏感,货币政策无效;水平的IS曲线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完全敏感,货币政策达到了最大效果。

十九、工资黏性、价格黏性与工人错觉理论的共同点: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脱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或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高于人们预期的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

十、小国开放经济。

1、 汇率制度:1固定汇率制度上,名义汇率被固定在某个政府或中央银行选择的水平

上。2.浮动汇率制度下,允许名义汇率按照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

2、 浮动汇率的政策效果: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3、 固定汇率的政策效果: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二十一、宏观经济政策。

1、 主动性政策:宏观经济的运行从来都是不稳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经常性地发生显

著变化,从而引起产出、就为和价格水平的波动,因此经济政策必须“见风使舵”,平抑这种变化和波动,维持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2、 被动性政策: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的运行具有内在的和本质上的稳定性,倒是

一些不恰当的和自以为是的经济政策常常成为破坏这些稳定性的罪魁,因而他们在经济政策取向上信奉“无为而治”和不干预的原则。

二十二、三种时滞。

1、 识别时滞:当一国经济运行中出现问题时,这种问题并不一定总能被及时地发现和

识别。

2、 行动时滞:在认清了问题的性质之后,就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会产生行动

时滞,即从认清问题到实施政策之间需的时间。

3、 生效时滞:指一项政策从形成之后到其正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间所用的时间。

名词解释

1、 宏观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指一国的国民经济。包括经济增

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

2、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3、 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4、 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

率。

5、 通货膨胀: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6、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7、 货币政策: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8、 流量:特定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9、 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10、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价值总和。

11、 实际工资刚性:实际工资无法充分调整到劳动力供需平衡的水平。

12、 利率传导机制: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至投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上

升。

13、 滞胀: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的现象。

14、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15、 被动性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内在的本质上的稳定性,政府的干预常常会造成加

剧经济波动,所以应尽可能的少干预,无为而治。

16、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17、 流动性偏好: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货币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

18、 黄金律水平: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簷资本存量。

19、 货币:指那些流动性高,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资产。

20、 流动性: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变换媒介的容量程度。

21、 货币供给:一个经济中能够获得的货币数量。

22、 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23、 古典两分法: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分割开,互不影响的方法。

24、 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5、 汇率: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

26、 名义汇率: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

27、 实际汇率:指两国间商品的相对价格。

28、 总需求: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29、 总供给: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30、 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

31、 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量等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

32、 超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

33、 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

34、 IS曲线:价格不变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的关系。

35、 挤出效应:政府购买增加,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36、 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充分敏感性。

37、 LM曲线:价格不变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的关系。

38、 名义价值:以现时货币价值作为衡量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标准。

39、 实际价值:反映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购买力,取决因素是人们的货币收入与产品

服务的价格。

40、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一种批发物价指数,衡量批发或生产阶段时的价格水平

的变动。

41、 边际产量: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一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42、 自生消费:指不随收入变化的那部分消费。

43、 派生消费:指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的消费。

44、 内生增长:1.要素投入的内生增长(资本、劳动)2.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创新、

人力资本投资)。

45、 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第二篇:银行 培训 帆宇达《最新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课程背景: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投资房产是否面临悬崖风险?投资股票是否合适时期?低风险工具无法追及通胀,高风险工具又难以掌控……如何有效地管理与控制金钱财富?是放在众多投资者与金融从业者面前的一道难关。

本课程,即从解读经济走势为起点,分析判1断最新的形势,探究当前重要的投资渠道现状,拓宽学员视界,并结合理财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方法,合理选择投资形式,引导学员认识经济现状,高效解读经济数据,为客户指引合适的金融工具,实现客户财富增长与目标达成的追求,并实现金融从业者与客户的共赢!

课程目标:

1.引领学员从三个维度、四个经济指标数据解读最新经济形势,认识最新经济下对投资工具的营销

2.从“需求、频率、现金流”三大方面解读投资行业板块,并对八大行业板块进行分析解读; 3.从六个方向解读企业,分析企业状况;切实让学员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商业模式运作更好把控! 4.投资流程“五步曲”、“孙子兵法”式时势分析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客户的高效理财工具

授课形式及特色: 1.室内授课+理论精讲 2.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 3.课程讨论+案例视频互动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理财经理

课程大纲

第一讲:最新经济数据意义与解读分析

一、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意义 1.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1/4

2.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分析 3.宏观经济政策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5.财政政策 1)政府支出 2)政府收入

6.货币政策(三大货币工具. 1)存款准备金 2)公开市场操作 3)再贴现率 7.经济周期理论 8.产业政策与行业分析

二、宏观经济政策 1.新常态分析 2.供给侧改革 3.新三板融资 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制造业2025

三、经济数据天天读 1.最新经济形势研判 2.核心经济指标研判 3.数读中国经济

1)中国74P/3P9/PP9/景气调查

2)中国利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存贷款 3)中国汇率/外汇管理/对外贸易 4)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工业 5)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零售销售 4.最新经济数据解读及对投资市场影响 5.“克强”经济学解读最新财政政策解读 6.最新货币政策解读 7.最新财政政策解读

2/4

团队演练:经济数据有报天天读

第二讲:行业趋势分析

一、行业产品服务需求性分析

二、行业产品服务频率分析

三、行业现金流分析

四、热点行业解读 1.工业4.0板块 2.军工板块 3.医药板块 4.环保板块 5.国企改革板块 6.互联网+板块 7.保险板块 8.新能源板块

第三讲:企业状况分析 1.P5法 2.P2法 3.RO5法 4.RO1法 5.现金流法选择 6.商业模式解读

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画布使用与解读

第四讲:结合客户需求的投资板块、工具选择 1.了解客户 2.了解风险

视频分享:风险承受与风险偏好认知 工具分享:风险承受与风险偏好评测 3.了解目标

3/4

4.了解工具 5.了解时势

4/4

第三篇:宏观经济学考试总结

第一章

1、宏观经济核心理论

2、奥肯定律

3、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4、通货膨胀

第二章

1、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主要有3种)

2、IS曲线(结合后面的考)

第三章

1、均衡条件

2、乘数原理

3、计算题(PPT正数第2题或倒数第2题)

第四章

1、投资函数

2、IS曲线产品曲线市场

LM曲线货币市场曲线

3、以第4章课件最后一道题为根据推倒ISM曲线

4、关于曲线与财政货币的关系

5、价格增加时,曲线的移动状况

第五章

1、总需求模型

2、财政、货币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六章

1、哈罗德—多马模型以及影响因素

2、经济短期和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

3、新古典模型的方程式并对之进行解释

4、新古典影响济增长的因素

第七章

1、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

2、周期概念、类型、原因

3、通货膨胀原因

4、失业

第十章

1、财政政策具有什么功能

2、财政政策包括那些内容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考试前总结

收入乘数: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收入乘数是由这些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假定最初的总支出AE构成如下:C=200+4/5 ×NI,I=100均衡的国民收入为:NI=AE= 200+4/5×NI+100=1500假定:I增加了10,即I=110,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NI= 200+4/5×NI+110 NI=1550

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利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劳动、土地、资本)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GDP*=J*×(L*×H*)L*---充分就业时被使用的劳动力人数H*---充分就业时每人每年正常工作的小时数J*---每小时平均生产的产出的价值 GDP*>GDP时,L*>L,存在失业,经济萧条;

GDP*=GDP时,L*=L,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GDP*

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出售的角度看,从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收入法(成本法):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角度看,也就是从生产成本(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时支付的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就构成生产成本)的角度,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收入。部门通常分为: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四部门。市场通常分为:最终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如果家庭部门将其总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支出,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

只有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全部产品才会出清,总供给代表企业部门的全部最终产品价值,总需求代表社会的总消费额。

在模型中:消费者的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企业除了生产消费品还生产资本品用于投资,所以总需求包括家庭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要使最终产品市场出清,必然要求:总供给=总需求C+S=C+I(消费品供给)+(储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总消费C:本国消费者购买本国最终产品的支出;投资I:本国为扩大再生产对新增资本的购买支出(最终产品市场包括当年新增的资本物)政府购买G:政府对本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出口X:国外对本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总支出的构成公式:

AE=C+I+G+X消费函数: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C=f(Yd) C:消费函数

Yd :可支配收入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则:C=C0+cYdC:自发消费

影响最终产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1.一般价格水平2.人们的货币收入3.人们的时间偏好

商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IS表示投资=储蓄,它代表商品市场均衡的轨迹

把投资看成是部分依赖于利息率的一个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复合体。投资是r的减函数:

b:参数,衡量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程度自主投资IS曲线以外的点,漏出量与注入量不相等,表示商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如:C’点,是r=10%与实际收入为QA的组合,此时,注入量为80,漏出量为200。漏出量>注入量,表示市场处于总供给>总需求的状态。这时商品市场自动调节机制会使总供给下降,Q减少,点向左平移。

IS曲线左边或下边的点:总需求>总供给,点右移IS曲线右边或上边的点:总供给>总需求,点左移直到实现商品市场的均衡,在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机制的作用时,这些点是作水平运动的。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L:货币的需求(Liquidity灵活性,流动性)

M:货币的供给(Money)L=M:货币市场的供求相等 MD/P= MS/P

这所研究的利息率都是实际利息率。在价格不变的假设下,对货币的需求是指除去通胀因素影响的对货币的需求,称作对货币的实际需求(MD/P),对货币的供给相同,MS/P。

在LM曲线左上方的点, MD

政府财政基本上可以分为:

1.财政支出

2.政府税收

3.公债制度

消除通胀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为消除通胀需要减少社会总支出。运用财政手段减少总支出的方法:

⑴直接减少政府的开支

⑵增税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模拟考试总结

宏观模拟考试总结

本次模拟考试从11月底开始准备,至12月8日试卷分发,整个考试正式结束。共印刷试卷160余份,参加考试59人。总体而言整个摸底考试还是圆满结束了。

试卷准备:在这个阶段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老师拒绝出卷,由于经济学院负责全校经济学的授课,整个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严禁经济学院老师向同学们提供试题,以避免题库外泄与保障全校学生经济知识的高水准。最后的试卷是在往年学长学姐的给的宏观经济学资料中整理拼凑而成的,在试题质量可能就要差一点了。

考试准备和实施:前期的申教室、印刷试卷等工作都比较顺利。主要的问题可能是到场的同学比预期少挺多,而且由于部分刚刚开始宏观经济学复习,很多知识点还有遗漏,导致试卷的完成质量值得商榷。在考试过程中,学长学姐严格的监考过程保证了整场考试的顺利进行。

评卷:由于宏观考试主观性比较强,试卷整理过程中并没有附带标准答案,所以本次宏观考试并没有进行评卷过程。

总之,整个考试基本按计划进行。由于多数同学对此次考试并不太重视与复习情况不是很好,所以本次考试的效果十分有限。

第六篇: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采用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以前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上一篇:化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下一篇:互联网销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