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加强护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护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护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论文 篇1:

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从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着手,研究护理实训基地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制定,为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养护理人才,深化护理专业职教和课改,推进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建设,创新办学模式,提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体系

2004~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分别资助各地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以下针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评价体系谈几点认识。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问题

装备更新迅速,管理理念滞后 依赖政府投入,短期内实验实训设施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装备规模扩增后的管理矛盾突出。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全,人员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措施方法陈旧。

招生规模扩大,实训工位不足 职业院校连续几年的扩增招生,部分已建成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结构布局与功能已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

依赖国家支持,缺乏后续增资 上级财政支持的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实训装备。其特征是导向性、一次性,而非经常性的资助。各校应该根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就业需要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追加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部分资源冗余,设备利用率低 过分豪华、不切实际的高档装备,至今作为实训陈列展示,没有发挥应有的实训功能。平时闲置并不参与实训,成为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的摆设,时间久了又要面临淘汰或更新,造成资源浪费。

开放时间不足,实训服务不够 实训过程缺乏开放性、综合性,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实训室。由于管理协调、信息反馈、服务准备、实训耗材等因素,实训过程不能向全体护生全天候(包括双休日、节假日等)开放;学生不能自选实训项目;影响护生实训时间的自我掌控,不利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法陈旧,实训项目欠新 实践教学仍采用教师原本熟悉的教法,没有紧跟临床护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教材依旧,教法照旧,项目陈旧,有的脱离临床实际,有的临近淘汰;新的临床路径和护理程序没有进入实训基地,尤其是专科护理技能实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深度不够。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构建

(一)评价目的作用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取决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财政部门是教育投资方,依据投资目标的实现与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教育部门是职教的监管方,依据基地的社会性质,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学校是经营方,依据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评价其执行及完成任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率;教师与学生是实训基地的使用方,评价其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目的归纳为如下几点:(1)总结成绩,发现问题。(2)判断质量和运行成效。(3更新理念和调整思路。(4)争取达标,赢得信誉。(5)以评促建、促改、促管。(6)吸取经验,以利再建。不同的评价目的,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产生不同的评价结论。但无论何种结论,越是客观公正和切合实际,越能产生积极影响和预期效应。

(二)评价理论依据

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掌握科学的评价理论是基本要求。它是统一评价认识,制定适宜标准,作出公正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结论发挥积极作用的内在力量。各地抽调的评估专家,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所以各有所长。分组时,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常用的评价理论如下:

实证主义理论 认为凡事物总有数量,有数量就可测量;经测量可知量变,有量变就有质变。以测量数据作为分析判断依据,以数据说明问题,做出基本评价。不可测量的部分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部分,再进行论证评价。

目标分类理论 依据评价目标,将评价对象先行分类。分类后由于性质相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易于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避免一概而论的模糊评价,使评价更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便于依据评价结论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整改与完善。

知识构建理论 凡评价,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一进程,进行时间横断面的随机抽检分析,不必等待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备以后进行。投巨资建设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近五年内的事情,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既需要时日,又分成阶段。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评价中的分等分级更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论。

社会需求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需要。社会需求常可用作评价标准,用来评价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服务功能越好,符合社会需求程度就越高。

科学发展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科学发展,指在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普通护理与特别护理、疾病护理与康复护理等实训领域,实训项目的衔接、融合和配套;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价重点在于人的作为而非实物装备。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

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总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三)评价原则要素

理论与实践一体原则评价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即“理念要新,实践要行”,说到做到,做到写到,写到看到,看到评到。

软硬兼顾原则软件指管理、效益和效应,硬件指装备、设施和设备。软件是质量价值所在,硬件是数量实物基础。基础扎实,管理到位,则能产生效率和效益。评价时要更看重质量和效价。

内外结合原则评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眼光要关注校内校外两方面。加强内涵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并服务于校外需求。评估专家不应仅按照主观认识评价,更应依据其他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不仅横向评出高低,更要纵向评出服务满意度。

量效转换原则等级对应评分,评分对应等级。教学评价应以数据测量为据,难以量化的绩效考核,可通过量效转化公式或量表,折算成统计数据,再进行分析评估,做出定级评价。

(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方案制定

(一)评价标准等级

评价标准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由评价主体确定,依据评价目的而变。(2)评价标准应需而生,因时而异。(3)现代评价标准正向“由刚转柔、由量转质,由物转效”演变。所谓标准,只是变动的量标,而非固定的钢尺。可在上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参考标准。根据上述评价体系制定的评价标准,较适宜校内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尚不适宜校外医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价。

评价等级有的地区将评价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与优秀三级;有的采用星级法分为五级(一星至五星)。前一种方法有明显的定性态度,后一种方法分级排序而不定性表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易为大家接受,利于继续努力晋级。星级标准应预先制定,评价结果对号入座。即使自评,也能预测自己所在等级,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评价策略方式

评价策略客观公正的评价应采取相应策略。(1)明确评价主体。评级主体可由出资方、承办方、用人方三方组成的专家群体担当,也可聘请专业中介评估机构主持。(2)预先公布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时间、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量表、评价程序、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评价用语等,形成完整的评价执行方案。(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宜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硬到软、由量到质的递进策略。先从硬件环境切入,转入实训项目,再看管理效益,细审创新规划。(4)集中评价结果排序分级。做到全面掌握信息,总结特色亮点,理出成功经验,写出评价报告。

评价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内审自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根据评价标准,先期内审自评自纠。内审自评应严格把握评测积分要点,从严入手,账物对应,数据准确,计算正确。(2)外援参评。聘请兄弟院校护理专业负责人组成外援同行评审组,对本校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评价。外援参评借助外脑智力和经验,较能发现问题和缺陷。因是专业同行,评价更为中肯求实。(3)专家点评。由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点评。他们平时参与护理实践教学,熟知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内部情况,能够抓住要害、缺陷、问题进行分析点评。(4)上级抽评。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现场评价。上级抽评程序严谨、科学规范,评价权威,效应明显。尤其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可作为指令,贯穿于后续整改实施之中。

(三)评价过程报告

评价过程 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过程文件资料、测量核查硬件数量、调查取证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授课、座谈创新发展理念、交流各方评价观点、撰写初步评价意见、集中反馈建议信息。每一过程均有材料纪要,以便综合分析评价。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也称即时报告,一般于评价结束时,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书面报告也称事后报告,一般于评估结束后,各路专家集中比较分析,广泛听证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书面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评价组织过程描述。(2)评价意见汇总(包括分类评价意见和总体评价意见)。(3)成绩亮点归纳。(4)缺陷问题指点。(5)整改意见建议。(6)重点努力方向。(7)评估专家签名盖章。评价报告应注意读者一般为专业负责人以上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报告的语言应言简意赅(1000~1200字为宜)、规范流畅,意见应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坦率,亦应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9-170.

[2]陆秀华.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3):26-27.

[3]华危持.护理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09,(3):136-139.

[4]吴丽荣.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研究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4):1596-1597.

[5]张龙禄,冯小君,葛炜,等.护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标准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55-57.

作者简介:

华危持(1951—),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与卫生信息管理。

作者:华危持

护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论文 篇2:

护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加强护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本文就我院护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作一探讨,从而提出完善护理校外实训基地的对策。

关键词: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高职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和提高综合素质平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习基地建设计划。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高职教育的护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技能型、应用型,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一、护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校外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重要场所,有利于学生在医院这个真实环境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一方面帮助其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促使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奉献、爱岗、敬业精神;了解临床护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依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走“工学结合”的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的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进程安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奠定基础,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此外,学院教师与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发科研、教改项目,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可聘请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院任教,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传授给学生。

2.建设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护理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目前学院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72家,其中建立紧密性校外实训基地1家、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2家。学院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省级医院有10家、地市级医院32家、部队医院7家,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2家、国家三级乙等医院2家、国家二级甲等医院8家,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四川、乐山等全国各地,基本能满足1600名学生实习。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校外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我院采用临床实习医院提供基地、医疗设备和技术,系部联系使用,安排学生到医院参加临床实习,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为学生临床实习所用。为进一步加强院校与医院的合作,学院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

4.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造成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临床实习不单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场所,也是展示实习生自身综合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的平台,为实习基地医院选拔人才和实习生就业提供了机会。医院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选拔优秀学生,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学校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一举两得。几年来,我校始终抓住实习促进就业这项工作,大部分毕业生通过此途径实现了就业,形成了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基地建设一体化的新就业模式,同时巩固了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率达到95%。

5.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聘请行业有实践能力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选派学校教师到医院参加顶岗实习,使理论教学更贴近行业的要求和发展。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如医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营养师资格证等。

6.护理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为了规范实训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我院办学优势,学院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加强管理,建立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增强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建立健全和实施《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实习学生教学、教育等管理工作的规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内涵要求》、《毕业实习综合考核及管理办法》、《毕业实习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校内外指导老师的职责》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成立实习管理部门,保证临床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通过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习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每月系部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巡回检查,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制定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技能指导、实训教材,使学生在专业实训技术方面有所依据。制定科学的实训考核办法,学校和医院共同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对于学生成绩,学校评价和医院评价各占一定的比例,包括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顶岗实习总结报告、护理病案报告、顶岗实习周记及实训期间的劳动纪律、爱岗敬业精神、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习生管理,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学院设置专门的学生管理部门,由学院领导牵头,系部落实到位。由辅导员、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组成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对辅导员、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提出了工作要求,对实习学生提出了要求,共同完成实习。在学生临床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组织学生学习实习的相关规定、布置相关任务,强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保证安全,真正学到知识。在临床实习的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双重角色,既是学校派出去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邀请行业专家介绍医院情况,了解医院工作的环境、性质;实习期间的纪律与安全;医疗事故与纠纷;职业道德等,让学生心中有数,更好地完成临床实习。通过辅导员、校内实训指导老师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实习情况,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作为实习的一个考核标准。

二、护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高职院校护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护理队伍不断壮大,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质量和数量需不断提升,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必备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我院护理专业办学规模大,对实习基地的管理和考核评价的难度增大。所以搞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护理专业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认识,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以规模出效益的办学方向。有的医院不重视临床实习带教,要把带教任务当成负担,造成科室不配合,带教人员不认真,削弱了实习教学工作的地位和实习质量。提高学校和基地双方领导对临床实习的认识,明确临床实习基地是实现护生培养目标的最后一道关口。医院真正把临床实习工作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把临床实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医院应为培养护理人才承担临床教学任务,学校应为基地医院提供智力服务,双方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临床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现阶段我院的护理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应建设自己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学校还要注意与医院保持密切的联系,以达到与校外实训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目的。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请医院的专家参加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二是通过横向的科研、教改项目,密切联系;三是以服务求发展,主动为医院提供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等,赢得医院的信任和支持;四是定期召开行业人员会议及每年一次实习基地联谊会,请各实习基地领导、代表来校交流共建实习基地和产学的经验,共商基地建设事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检查、评估和优秀实训基地的评选。为促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系部领导及工作人员应不定期的到实训基地抽查、评估实习教学情况。按照实训环境、管理体制、培养目标等方面制定评估。试行优秀实训基地的评选,对那些热情支持我院学生实训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以促进我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结语

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思想与业务水平的重要阶段。抓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和条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零距离接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11-12.

[2]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3]裴有为.对高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4]吴兴伟.高职院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

[5]李利.对我省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7]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

[8]陈长香,温颖娜,董胜莲,等.加强护理本科生实习基地建设与改革[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3).

作者:杨华,陈晓露

护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论文 篇3:

医教协同背景下

摘要:医教协同改革从根本上能够解决,高等医学院校所培养的医学人才的质量与实习单位的实际能力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医学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不能自如转化。医教协同是医学院校培养有质量的医学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在医教协同改革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关键字:医教协同;临床教学基地;医学人才培养

前言

临床教学阶段是培养医学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临床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临床应变动手能力的养成都在这样重要的时期。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临床基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国家教育部以及卫生主管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医教协同改革的意见的重要文件,以此来推动医教协同的改革工作,以此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

1.医教协同的涵义

医教协同,就是我国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及医学院校等共同参与,共同培养医学人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涉及到办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两种模式。首先,医教协同改革是健康中国规划战略的内在要求[2]。培养医学人才能够快速推进健康中国规划建设的重点部分。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以社会需求为主导,培养医学人才需要医学院校以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统一培养目标,共同规划,双方通力协作将医教协同改革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其次,医教协同的改革是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的主要途径。“5+3”和“3+2”的医学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夯实医学人才的理论基础知识,更加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医学人才的临床综合能力。医教协同是多方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了医学院校的理论知识教学优势以及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教学的优势,并将双方有机的结合,将医学人才培养成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最后,医教协同能够推动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发展。医教协同改革的文件实施,其中重点指出了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2.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临床教学基地对教学工作重视不足

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大部分都是非盈利性单位,但是随着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大,政府部门的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近些年来,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都是自助经营的发展模式,自负盈亏的同时还要担负医院职工的薪资保障,同时还要加大医院的建设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在此形势下,医院领导的关注重点是医院的发展建设,临床教学工作往往不被重视[1]。临床教学的工作主要由医院科室的主任和骨干人员构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展临床教学工作,身兼数职导致精力不够。

2.2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残次不齐

经过多年的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虽然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医院教学和医院实习中往往都以临床为主。但是许多临床教师无法长期坚持教学工作,教学任务通常都是科室指派轮流教学,因此导致教学水平不一而足,限制了医学人才的发展。

2.3临床教学管理职责不明确

临床教学基地基本可以分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三种类型。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职责不明确问题突出。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临床教学通常由教学医院来负责管理,临床实习任务通常由实习医院来负责,在医学生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学责任不明確,教学资源无法整合,难以形成通力合作,临床教学的效果收效甚微。

3.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

3.1强化医教协同的意识

医教协同要求多方合作,共同参与到医学人才的培养建设体系中,提高医学人才的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政府以及医疗机构主动参与,强化培养政策引导,以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为主导,医疗机构和政府协同统筹,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为导向,切实落实医教协同的改革。医学院校要加强与实习医院、附属医院的合作,共同发展提高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医教协同的参与方,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能,共同推动医教协同的改革,积极落实医学人才建设的工作。

3.2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指导

政府部门和医学院校必须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指导,促进医学院校全方面的协调发展。师资团队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医学院校必须加强临床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临床教学师资培训[3]。通过临床教学师资的规范培训,大力推进临床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规范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医学院校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为青年临床教师的成长提供保障制度和有效的平台机制,促进临床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由于临床医生承担的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师准入制度,设立相应的临床教师的准入门槛,并且制定相应的规范目标,挑选出既有热情又有教学能力的临床教师,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3完善临床教学测评系统

将临床教师的教学测评吸收纳入医学院校的教学测评系统,制定科学有效的测评系统,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测评结果及时进行整理,反馈到医学院校,切实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临床教师开展绩效考评制度,以此来保障和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将教师的绩效考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并且落实临床教学的奖励制度,以此来提高教学工作在医学院校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创造良好的临床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结论

总体而言,目前在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大问题,制约了医教协同的改革,进而影响了培养医学人才的质量。只有学校、政府、医疗机构通力合作,协同发展,才能培养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伟,杨静,李炜弘,王世宇,邝婷婷,胡一梅,尹恒.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医教同质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3):8-10.

[2]林蓉金,戴晓凤,张梦玲,万超,孙欣悦.临床护理教学基地建设的优化及成效[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02):129-132.

[3]汪海峰,茅建华.医学类独立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247-250.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651700)

作者:王世波 王琴 包娜 王嫦 李如 王晓敏 李盛娟

上一篇:年度区武术协会工作总结下一篇:党支部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