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专毕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农业大专毕业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十二五”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一篇:农业大专毕业论文

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是为了把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数字统计中解脱出来,高效的完成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提高就业率和服务质量。系统开发从需求分析设计到最终系统完成并成功运行,运用了软件开发相关技术理论。系统建立了良好的平台架构,减少了各模块间的耦合性,着重解决了面向招聘单位、毕业生以及各级管理员部署该系统时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深入研究了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协调技术。

关键词:就业;UML建模;B/S模式;.NET框架

大专院校的招生就业处主要负责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毕业生就业数据以及就业信息统计的采集管理,数据量非常大,程序繁琐。因此,就业管理工作存在信息交流不够畅通,政策发布不够及时,数据处理效率较低,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要。该文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达到对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各类信息数据的搜集、处理、统计、报送、管理的目的。一方面拓宽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途径,另一方面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学院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已有学院就业网站的特点,突出了实用的模块,更加实用、方便,提高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服务质量。

现在大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面对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今年有6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大专院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均面临在夹缝中生存的严峻考验。就业处也面临在就业数据处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测评工作中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层次,续写学院品牌特色。大专院校的招生就业处都在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首先出台文件制度、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就业帮扶、职业评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和生源地人社局,提前做好就业工作部署安排,及时处理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做好就业前指导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其次,创新现有就业工作常规模式,升级就业网站系统,充分考虑用人单位招聘需求,通过网络技术获取应聘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并且实现对录用学生的信息筛选、联系、管理。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招聘岗位,还能最大限度简化单位到校选录毕业生的繁琐程序和接待工作。因此,招就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了对繁杂就业信息数据的处理工作。实现了大专院校就业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增强了为学生、招聘单位服务的能力,这也是大专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分析了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工作的需求,就业管理系统既要在物理层面上具有分散性,采用Web访问模式,又要在逻辑上具有集中的特点,能利用已有资源独立工作。本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对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既能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又能体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推出了适合本国的就业管理政策和措施,部署了相关信息系统。2002年6月俄罗斯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在教育部下属高职院校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安置和就业信息系统的法令》,由此开发了支持青年专家就业的信息分配系统由文献[1]可知,经过几年的发展,俄罗斯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立了支持青年专家就业的信息分配系统,毕业生的就业都比较顺利。在日本,政府对就业问题格外重视,在《文部省设置法》和《劳动省设置法》中专门规定了文部省在就业方面的职责,实现全国统一的就业制度。西方国家有着优良的教育体制,所以在就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很有特色,作用也很明显,像欧美的就业率比较高,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就业信息网,在就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起主导作用。其他如法国、德国、印度等各国也都有自己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颁布了促进就业的法律政策如《就业促进法》、《平等就业法》、《反歧视就业法》等,也规定了毕业生就业的责任,这些制度和措施对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前国内关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还缺乏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规范,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的就业信息网,没有统一的标准依据,因此各自为政,适应性不强。尽管2002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条例,作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行业标准。但是,该条例缺乏就业网站各本体的设计的标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高校都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许多数据信息量大的部门都使用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费紧缺,理论不完备,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理论指导问题,而且各个部门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更新速度慢,使得整体信息化使用程度不高。有些高校只有招生就业宣传网,在就业工作使用方面作用很小,即使有了专门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的更新和使用上效率不高,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这就出现了信息传递缓慢、组织乏力、信息采集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本系统的开发除了解决这些问题之外,也将研究系统的使用状况,以促进高校正确使用信息化技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 相关技术理论概述

2.1基于Web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分析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会涉及的技术有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图1)、ASP.Net技术、数据库技术、UML建模技术等。建立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平台,ASP3.0的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以Windows XP为主,选择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方便管理和使用。客户端只要支持Windows系统,IE5.0以上即可,扩大使用的范围。

2.1.1 ASP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活动服务器网页工具,可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操作简单、轻松,是目前网站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ASP是一项位于服务器端的脚本编写环境,通过回应用户端的需要来建立动态网页或web使用程序。ASP网页中允许包括HTML标示、普通文档、脚本操作命令以及COM组件等。ASP技术应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页面中设计交互信息,又可以创建以HTML页面作为客户界面的web程序。因此,ASP有如下特点:

1)展现动态页面技术,实现与客户交互的目的;

2)ASP代码和HTML代码可以出现在同一个文件中,方便修改和调试;

3)ASP程序产生的内容可以用HTML格式或XML格式传送到客户端,保持了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各种浏览器;

4)ASP通过一些内置对象可以从web浏览器中获取用户请求,并以脚本的形式对这些请求进行处理并响应,然后把结果反馈给用户;

5)ActiveX控件具有很强的功能,可以完成如存取数据库等各种各样的交互任务;

6)ASP代码在服务器上运行,只是将结果传送给用户,因此程序保密性很高,防止一些机密算法被窃取。

2.1.2 JSP技术

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JSP1.0标准是1999年9月公布的,同年12月又推出了1.1规范,目前较新的是JSP1.2规范和JSP2.0规范。JSP技术推出后,受到众多大公司的支持,纷纷开发使用JSP技术的服务器,如IBM、Oracle、Bea公司等,由此迅速推动JSP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标准技术。

JSP工作原理是通过Java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事件。同时网页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服务端资源。JSP技术分开处理网页逻辑、网页设计和网页显示,加上可重用的组件技术,使得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快捷、安全。JSP与JavaServlet一样,Web服务器在收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在服务器端执行相应代码,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对客户端的软硬件配置要求很低,只要有浏览器就即可。Java程序段可以实现动态网页的功能,进行诸如存取数据库、重定向网页等操作。而Java Servlet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的配合。

JSP具备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多平台支持、强大的可伸缩性、多样化的开发工具支持、服务器端组件支持且安全可靠等特点,是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首先技术工具。

2.1.3 数据库访问技术

数据库访问技术日新月异,也日趋成熟,目前有ODBC、DAO、RDO、OLE DB、ADO、RDS和ADO.NET。本系统开发使用Sqlserver数据库,因此主要介绍Sqlserver数据库的访问技术。

ODBC技术为访问各种SQL 数据库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共同的代码访问不同的 SQL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ODBC的结构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应用程序接口、驱动器管理器、数据库驱动器和数据源。

OLE DB仍然以ODBC为基础,并提供更高级数据访问接口的组件。OLE DB由三个组件构成:数据使用者、数据提供程序及数据服务组件,可以说是一个针对 SQL 数据源和非SQL数据源进行操作的 API。

ADO.NET是一组面向对象类库,是一种与多种数据源进行交互的.NET技术,数据源既可以是数据库,也可以是文本文件、Excel表格或者XML文件。ADO.NET包含五个对象:SqlConnection对象、SqlDataReader对象、SqlDataSet对象、SqlDataAdapter对象和SqlData Command对象。在ASP.NET中连接数据库的就是ADO.NET。

2.2 基于面向对象和UML建模的需求分析

通过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和UML建模,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如下:系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分院管理员, 那么系统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有四项。首先学生用户可以登录、查询、浏览信息,查看、修改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其次用人单位用户能够管理本单位基本信息以及发布公司简介、招聘简章,可检索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然后二级管理员(如分院管理员)可以对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修改、添加、维护和审核,生成数据表;最后一级系统管理员可以实现对所有用户功能权限的设置和最终审核,对系统及数据库的整体维护。

本系统中一级管理员的需求是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发布、修改招聘信息、删除、更新招聘信息。功能需求是生成就业数据库、各类就业报表、生成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校对表、生成毕业生派遣审批表、生成招聘单位用工信息表等。审核招聘单位资质、添加、删除、更新招聘信息;审核毕业生资质、添加、删除、更新学生基础信息、汇总、整理、上报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更新校园公告。

毕业生的需求是个人账号、毕业生生源地基础信息、求职简历和就业协议书,搜索招聘信息、查看用工信息、投递简历、填写就业协议书、查看单位回复录用情况、处理招聘单位录用情况。系统实现毕业生在就业网站填写生源地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生源地、身份证号、学历、专业、主修外语、学制、培养方式;实现毕业生在网站制作个人求职简历,发布求职意向、实习经历、获奖情况、联系方式等。

招聘单位的需求是单位帐号、企业资质和招聘信息。角色功能是管理用人单位个人资料、管理招聘信息、搜索学生求职信息、查看学生就业信息、处理投递学生简历、选录毕业生。

2.3 基于B/S模式的系统总体与详细设计

采用B/S模式是考虑它的诸多优点,总体设计分基础数据设置模块、两级管理员管理模块、招聘单位信息管理模块、毕业生信息管理模块、综合查询系统模块。系统的功能由四类用户 (毕业生、招聘单位、学院就业处管理人员、分院就业管理人员)组成,各自能相对独立地使用系统。角色有五个分别是毕业生、招聘单位、学院就业管理员、分院就业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如图2所示。

2.4 基于软件可移植性的系统实现与测试

测试是对软件整体功能和性能的总体评估,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伴有阶段性测试,使软件隐藏的错误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并纠正,通过设计测试用例,分别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数据库测试、可用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保证系统顺利部署使用。

考虑到系统的可移植性以及用户使用的特点,本系统采用了多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主要测试系统能否满足功能要求,用户输入能否被正确地接收并输出正确结果,以及能否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文件)的完整性等。该方法侧重于软件的外部特性,而忽略软件的内部逻辑结构。单元测试考查模块功能,用于详细设计。集成测试考查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联系。回归测试防止之前的测试不准而进行的重复测试。验收测试看软件最后能否满足需求,跟当初软件设计的要求是否一致。

3 结论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探索、测试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结合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分析了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工作的需求,学院就业管理系统既要在物理层面上具有分散性,采用Web访问模式,又要在逻辑上具有集中的特点,能利用已有资源独立工作。本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对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既能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又能体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学院已有就业网的特点,突出了本校实用的模块,更加实用、方便,提高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维佳.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分析[J].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1(7):125.

[2] 李景怡.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完善[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12):102-103.

[3] 刘广明.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的新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 朱义清,韩尚峰.香港大学生就业工作对内地高校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5] 吴冰,段锦云.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理论研讨,2010(22):138-140.

[6] 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9(8):38-43.

[7] 金哲.高校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

[8] 肖甦.浅谈俄罗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系统[J].外国教育研究,2007 (7): 69-70.

[9] 任青云.日本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日本政府就业促进政策分析[C].Beijing: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0:254.

[10] 王占仁,董超.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运行机制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39(261):75-79.

[11] 刘亚彬,朱亚莉.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的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2010(5): 82-85.

[12] 赵燕燕.ASP技术在Web数据库开发中的使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

[13] 回健永.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开发[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25(5):68-70.

[14] 邹治,陈万明.关于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系统理论模型的探讨[J].高教探索:教师与学生,2010(2):117-122.

作者:王海军

第二篇:护理专业大专中毕业生择业观念调查分析与对策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截至2011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24.4万人,卫生部表示,争取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数量要达到286万,大专以上护士比例超过60%。河南卫生系统提出了医疗资源倍增计划,《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全省注册护士总数要达到24万,而截至“十一五”末,河南省注册护士总数为14万人,亦即,到2015年,河南省各级医院护士还有10万人缺口。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护理专业人员就业本该不存在难题,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一部分用人单位却没有招到合适的护理人员。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对大专、中专即将毕业的护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对象和方法

对象。某学院10级、11级两个年级、两个学历层次、两个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300人。其中10级为正在参加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11级是即将进入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和100名大专护生。其中,中专护生中有男生10人,大专护生全部为女生。学生中有19%为城镇户口,81%为农村户口。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按照基本情况、择业标准、影响因素、择业过程、择业态度等五个方面共计27项内容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率达100%。问卷回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与讨论

择业标准

表1显示,学生普遍将中小城市作为首选,综合起来占到54%;其次是大城市占到38%,均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就业,仅仅占到8%。

表2显示,毕业生薪酬期望标准2000元以上的占到62.7%,大专生对薪酬的要求在2500以上的都占到该人群的40%,要求相对较高。

表3显示,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优势,占到71.3%,私立医院仅占3%,大专生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到私立医院就业,并且,统计数据表明,社区服务中心的就业意向太少,仅占总就业意向的4.3%,反映出就业方向选择相对不合理。

究其原因,大城市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半数以上毕业生打算到中小城市就业,显示出就业比较理性;超过80%的学生是从农村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并且,城市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基层就业。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薪酬期望标准提高,大专生因为付出的更多,因此要求较高。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由于传统的找单位要稳定、有编制、有依靠思想的影响,致使不愿到私立医院就业;社区服务中心多是基层医疗单位,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发展空间受限,因此不愿到社区卫生单位就业,表现出就业选择的不理性。

择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4显示,毕业生普遍认为专业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占到51%;而人际交往、思想品质分别为24.7%、24.3%。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阶段的中专生认为思想品德应该与专业能力相当,均达到了该人群的36%,说明该阶段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表5显示,大专生与中专生有一个明显的分歧,即大专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历,占到35%,而中专生认为是学历因素,但是,两者均把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参考。

表6显示,有近40%的学生认为就业市场不规范,存在不公平竞争,是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6.7%的学生认为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了。19.3%的学生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也是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导致高学历的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多,给中专生带来了很大压力,他们在就业时受到学历的困扰,而大专生就业时,在学历层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他们认为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实践经历。在就业市场中,存在着依靠熟人关系就业的现象,尽管是极少部分,但是不公平竞争对就业者情感影响较大,这是社会现实。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能顺利就业,或者出现就业难题,就把原因归结为培养人才太多,供大于求了,这是误解。

择业过程调查

表7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计划很明确,毕业后即就业;中专生中有73%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在实习学生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3%,说明中专生有强烈的提升学历的愿望;总体而言,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仅为5.3%,大专生没有一名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这表明自主创业教育严重缺失。

表8显示,大专生认为是由学校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是求职的首选,占该人群的46%,而中专生认为通过家庭、托熟人关系是首选,占该人群的60%;但不管如何,均把参加招聘会作为第三考虑方案。此种情况表明,被动性选择工作,靠别人安排仍是学生的一种就业习惯。

表9显示,择业时学生最希望的得到的求职信息是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以及职场的礼仪,占到了40%;其次,是医院的介绍和招聘信息,再次是相关医院护士的现身说法,占到11.7%。

中专生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特别是参加实习后,更是发现,医疗单位中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理人员也比较常见,增加了其继续深造的紧迫感;护理专业有行业的特殊性,毕业后依靠本专业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较小,学校自主创业教育的缺失也导致其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中专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工作安排上多听从父母,造成依靠家庭关系或者托熟人安排工作作为首选项的局面;而大专生多是由于信任度的问题,更加愿意相信来到学校招聘的单位,或者是听从学校推荐的工作。

择业心态调查

表10显示,大专生中有40%的学生对未来能否顺利就业心里没底;中专生依赖家人找工作的相对较多,比例占到29%;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过程中的中专生,明显地表现出自卑恐惧心理,害怕畢业即失业,此类人员占到14%。

表11显示,当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时,大专生有超过76%的人愿意降低标准,接受与专业有关联的工作,显示出就业比较务实。但是中专生相比显得理性不足。

总体上看,超过30%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感到盲目、恐慌,表面上看是由于学历层次和就业形势的压力,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就业观念的误区,高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确实是大量存在的,但并不是没有工作岗位给大专生和中专生,主要是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造成的。正在实习的中专形成较大的就业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较多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因此感到就业压力较大。

对策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鼓励到基层就业

河南卫生系统实施的医疗资源倍增计划,要大力提升县级医院的病床数,大力发展民营医院,進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到2015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1.5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

由此可以看出,以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意味着,护理专业目前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引起的。

鉴于此,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基层护理人员需求情况,制定出台基层就业的鼓励办法,将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继续深造、个人发展等考虑进去,以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在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时,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提倡艰苦奋斗作风,提倡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社会最需要的县级城市、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农村乡(镇)卫生院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毕业生应调整择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摆正位置、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择业原则符合社会的需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1],促使就业更加顺利,更加有效。

开设低学历护生专业特定方向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帮助树立自信心

由于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生的批量培养,使得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招聘的同等条件下,大量选聘高学历人才,导致低学历护生,尤其是中专护生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有鉴于此,教育培训机构要结合社会、医疗单位、基层单位实际需求情况,开辟护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培养职业针对性较强的护生,让低学历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增强低学历护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就业的信心。比如,根据中专生踏实肯干、对待遇要求相对不高、愿意去基层工作的特点,开设适合农村、城镇居民的社区护理、家庭型护理、婴幼儿护理、特殊老人护理,甚至以此可以开展类似于钟点工、家政护理的自主创业教育,从而帮助就业、创业。

分层对待,为中职生提升学历创造条件,为大专生开展实践培训

《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省护士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60%;二级医院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50%,并有一定比例的硕士、本科人才。

调查显示,因感受到低学历带来的压力,中专生要求提升学历的愿望比较迫切。为此,在逐步缩减中职生护理教育的同时,政府、高校要重视现有中职护生提升学历的诉求,创造条件,给该层次学生的学历提升搭建平台。

针对大专生,根据就业特点,要加强实践培训,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开展“1+1+1”培训模式,一年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训课训练,一年医院顶岗实习[2];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理解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规范就业市场行为,引导学生通过招聘会,自我推荐促进就业

调查显示,就业中确实存在着极个别招聘不规范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单位还是按照人才引进的标准进行招聘。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医疗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时,要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制定合理条件,进行阳光操作;医院等用人单位到学校组织自主招聘时,要面向学生公开选拔,并及时通报结果;学生在参加竞聘时,要敢于展示自我,竞聘失败时,要善于总结不足,避免下次失误,而不是一味的归结为招聘不公平。

同时,学校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甚至同类学校联合起来,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招聘会,让学生自主与用人单位面谈,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就业。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

调查显示,许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政策及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缺乏了解。许多学生比较关心有关面试额演示的技巧以及职称礼仪。针对此种情况,首先,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全面了解就业形势,及时获取各种就业资讯,动态把握就业政策,多渠道拓展就业门路,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在平时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开办就业技巧、简历制作方面的培训或讲座,邀请用人单位作医院录用标准等实用知识讲座;其次,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关于指导学生合理就业的培训力度,形成全员抓就业的良好局面[3];再次,政府部门、学校可以联合医院举办不同层次的、不同范围的护理技能竞赛,提高护生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竞争导向,以赛促练,以此提升护生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作者:金志利

第三篇: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十二五”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准确掌握毕业生的思想状况,本文以山东省某农业院校2011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毕业生就业意向、择业期望、心理状态,影响就业因素和学校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就业工作应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十二五”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500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准确掌握毕业生思想状况及就业择业的准备情况,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客观依据,2010年9月我们对山东省某农业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山东省某农业院校2011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问题涉及毕业生就业意向、择业的期望、心理状态,影响就业因素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回收率93.63%。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1.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

对于毕业后是否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49.75%的毕业生选择愿意,25.76%的选择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12.37%的毕业生毕业后要跨专业就业。虽然毕业生就业时首先考虑的仍然是学有所用、专业对口,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毕业生的专业意识在逐渐淡化,“先就业,再择业”成为部分学生不得已的选择。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培养体制改革,加强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衔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择业观念无疑是影响毕业生择业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调查显示,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重视发展前景的占35.86%,个人价值发挥占27.53%,经济收入占20.79%,单位所在地占7.58%,社会评价占5.47%,其它占2.78%。由此可见,毕业生着重考虑的是发展前景和个人价值的发挥,其次考虑经济收入,单位所在地和社会评价,择业观念已趋于理性,不盲目追求工作地域和经济收入。

2.毕业生对首次就业期望的月薪

毕业生对首次就业期望月薪值的调查数据显示,57.49%的毕业生期望月薪为1000-2000元的,33.59%的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为2000-3000元。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能较为客观的评价当前就业形势,并做出较为正确的估计,大多数学生对待月薪要求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仍有3.45%的毕业生期望值在4000以上,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期望的收入水平高于实际市场价位,必然会导致求职困难的加大。

3.毕业生希望工作的单位和地区

毕业生对希望工作单位选择排名前五位的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占35.86%,党政机关占32.74%,科研单位占24.07%,高校占22.05%,三资企业占21.8%。单位的选择与工作定位有直接的联系,调查显示,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到收入较高、工作稳定、社会声望较高的单位去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理性选择的就业方向。

在对毕业生希望工作地区的调查中,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排名前四位:青岛占47.90%,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占36.45%,家庭所在地35.0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占28.8%,可见,青岛等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仍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主要原因是就业机会多、薪酬待遇较高、生活条件较好,但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密集,就业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择业难度。数据显示,选择到中小城市的占13.13%,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的只有6.06%,由此可见,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引导,鼓励更多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到中小城市,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去就业。

4.影响毕业生择业的自身因素

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在择业过程中自身决定性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占72.47%,专业知识占40.24%,综合素质占34.76%。而心理素质、社会关系、品德、获奖证书等也是择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尽早明确职业意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求职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5.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由于网络求职快速、便捷、节约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就业信息。调查显示,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的占46.38%,学校、学院占37.85%,导师、朋友占8.33%,这三种是毕业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另外还有7.83%的毕业生通过各地各类“双选会”,7.07%的毕业生通过报刊杂志获取就业信息,毕业生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是,学校还应加强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及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尽早确定意向单位,并保证学生的择业安全。

6.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需求

在学校举办的哪些活动对毕业生求职择业帮助更大的调查中,选择社会实践的占70.37%,就业教育与指导占70.37%,就业面试训练占56.65%,毕业生认为这三种活动对他们求职择业的帮助最大。其次是科研活动占22.22%、人文自然科学讲座占18.18%,文艺表演占16.08%,演讲比赛占11.28%,这些活动也能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择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调查显示,有47.48%的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48.23%不太了解,还有4.29%不了解,有接近50%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能局限于就业指导课和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教育,还应该将就业教育全程话,不断加强对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宣传讲解,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掌握就业政策和程序,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就业。

对毕业生希望得到的就业信息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希望得到更多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的占41.92%,更多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的占24.66%,更多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的占21.38%,更多有关薪资及福利信息的占12.04%,由此可见,毕业生对各种就业信息的需求量增多,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在今后就业工作中,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的收集整理,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为毕业生提供更加详细的单位介绍和招聘信息,同时还要组织公司员工来校进行现身说法,举办面试技巧讲座,帮助学生更好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升毕业生的求职择业能力,提高求职成功率。

目前学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多以中小型和专场招聘活动为主、兼顾大型招聘会和网上招聘等形式,受到毕业生的广泛欢迎。调查显示,有52.02%的毕业生认为应经常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不一定集中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学校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丰富招聘活动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参会单位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农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做出较为理性的判断,择业观念比较务实。但是仍然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选择理想化的问题。

三、学校开展就业工作的建议

1.加强就业教育指导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高校的要加大就业教育力度,采取更加得力措施,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调整就业心态,合理定位目标,强化就业意识,促使毕业生提早完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思想转变,促进学生就业观念和学校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就业工作实效。

高校要针对学科特点,着重在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技巧掌握和树立自信心等方面下功夫,将专题报告、专家讲座、就业实训、模拟招聘等活动融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鼓励在校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引导学生提前做好择业准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择业技巧与就业能力。

2.加强就业宣传,开拓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市场的建设力度

高校要加强对外联络与沟通,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对学校的宣传,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学校就业信息网,多渠道发布毕业生信息和校园招聘信息,促进就业宣传工作更加多渠道化、多形式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毕业生就业。

高校要加大就业市场的开辟与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广泛收集用人单位信息,了解就业市场的整体情况,为专业结构的调整和课程建设提供依据,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校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求职岗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3.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调查毕业后创业的问题时,有27.61%的毕业生赞成并敢于去做,68.6%的毕业生赞成但感觉能力不足,另有3.79%的毕业生不赞成毕业后创业。而毕业生在希望从事的职业选择上有22.81%选择自主创业当老板。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学校应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改革培养模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开设相应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提高综合创业能力;通过宣传、讲座、讨论、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使学生在创业氛围笼罩下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培养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经费的投入,更新教学实验设备、创建创业实验基地、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为帮助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通过建立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与创业意识,为他们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玉瑷,李强,贾一波.农林高等院校毕业生择业观调查及特点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3-137.

[2]张志平.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5808-5809.

[3]“山东省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预测”课题组.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J].山东经济,2008(1):55-60.

作者:于宁

第四篇: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凸显出诸多思想方面的问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毕业生对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意识等方面的缺失。要改善这一情况,就必须要将就业指导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重视诚信教育和强化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实习期间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

诚信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更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中均以礼仪之帮素称。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瓶颈却是造假,最严重的群体是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的简历和推荐信的造假。在《宪法》中首次将“明礼诚信”列入基本道德规范,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讲实话办实事守诺言。诚实守信更是学生在进去社会前所必需具备的品质,这也要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将诚信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都具备守信用和重良知的品质。

一、农业院校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现象、原因和危害

(一)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

用人单位面向学校的招聘中往往有许多学生为了博得面试官的关注,在自己的简历和推荐信上面造假。光明日报曾报道过关于某用人单位在大学生面试简历上面注水的统计,有20%的学生在简历上面造假严重,50%的学生在简历上面有些许的造假,10%的学生在简历上面有轻微的造假。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上存在着普遍的造假,使自己的简历更加的漂亮。更有学生承认在毕业论文上面存在着50-70%的抄袭,这已经屡见不鲜了。许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履行签约的义务后毁约再与其他的用人单位签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迫使用人单位不得不提出硬性要求来约束违约的出现。这更体现了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在单方面不遵守协议的劳动争议案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当前,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存在着不诚信的现象由以下两个方面:一、关于招聘农业方面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二、大学生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主要体现在为了博毕业生的眼球让招聘单位更加出彩,不切实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虚高的工作待遇,这让更多的毕业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与大学生签订第三方协议的时候不按照规定的时间;更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骗取农业院校毕业生的的研究成果、信息和财产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更可恶的是用虚假的招聘信息来欺骗毕业生。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主要体现在为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和为数不多的招聘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在自己的自荐信或者简历上面添加不真实的成分来吸引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关注。为了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更有同学涂改自己的成绩单,伪造获奖证书。

(二)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诚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

如上诉的情况之所以普变存在于社会,这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息息相关。据某财经报道:中国的各个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都与企业或个人都存在着坏账和呆账。这也表明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社会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社会上面的造假机构如今已是不计其数,大学生造假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假学历和假文凭的造假给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今各个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使得高校的毕业生处于劣势,造成用人机构挑人而不是毕业生选单位这尴尬场面。这迫使毕业生不得不通过造假来获取更好的工作岗位。社会的大势所趋,这也纵容了学校在德育方面教学的缺失,更加的重视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教育。随着大学生的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尤其农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更加重视实用性的教育,尤为体现在农业院校,以解决就业放在第一位这使得对诚信的教育也越来越少。一些学校甚至在无意识中纵容毕业生造假,在毕业生的推荐信上面毫无原则的使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等等赞美的之词。

更有的高校为了能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不得不在学生的推荐信上面下功夫。主要表现在推荐表仅由辅导员盖章后交给学生自己本人填写的现象,而这现象会让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丧失掉信誉,也体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已经大打折扣。用人单位的不切实际的招聘要求,普遍是以高要求来筛选毕业生。这让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境地,想符合这招聘要求只有在简历上面造假。不过大学生深知到在简历上面加以包装是错误的,但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按照實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是不会受到面试官的青睐,这也使得在简历上面造假的学生能够找到用人单位让人客观的认为实事求是不如造假。

二、提高就业诚信水平的对策

(一)学校应重视德育教育,增强大学生守信的意识

守信是每个人所必备的品质,诚实守信更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圣人当时就认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何况我们当代人呢?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应始终贯穿整个基础培养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八荣八耻中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可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因此,高等学校是作为育人的学府,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开展以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促成大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并重。

(二)学校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知识过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工作中,这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农业院校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在适应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这能避免求职造假的发生。大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综合能力能做出判断,不好高骛远。人社局、人才中心和学校的就业办应积极的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学生的就业率能达到要求。

(三)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认证,建立学生的个人征信

要根本的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应构建大学生个人征信系统这是解决失信的好措施。学生个人征信系统由学校的某一组织将学生的各个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加工储存,形成个人征信数据库,这可以遏制大学生的造假现象。要更深入扩大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拓展计划,并对在校期间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进行记录和认证,在毕业的时候由学校提供证明作为大学期间的第二份成绩单。

(三)注重学生守法意识的灌输,规范就业管理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守法意识的灌输,有关执法机构应规范就业的管理体质。农业院校毕业生在毕业时大多是和用人单位签订第三方协议,这需要学生有法的意思,认清协议中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在毕业生就业动员的时候注重帮大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认识。学校要严格就业管理的流程,给所有的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公正的、科学的就业环境。要充分发挥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稽核。

(五)相关部门应约束用人单位,完善专业人才的选拔机制

由于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迈入了买方市场,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要推动就业诚信的的作用在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摒弃“高、大、全”的观念树立“按需设岗,按需招聘,人尽其才”的用人关。用人单位也需转变观念,形成“重能力、重素质”的考察方式,还应本着对本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负责的态度,维护本单位和毕业生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潘轶民.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研究[J]. 農业与技术, 2016, 36(3):170-171.

[2]杨飞.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北方10所院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D]. 河北农业大学, 2016.

[3]江喆, 唐志博.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 南方农业, 2016, 10(28):35-37.

[4]刘艳. 高等农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5):115-120.

项目名称: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研究” 编号:JJKH20170337JY

作者简介:

王朝,男,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

王军政,男,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王朝

第五篇:农业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 要] 为了掌握农业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及择业意向,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与用人单位接轨情况,推行国家以及学校的就业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从毕业生就业思想、择业倾向以及就业态度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大范围地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分析。

[关 键 词] 农业院校;外语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中国的开放,外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外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外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对纯学习外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减少。本研究重在了解农业院校外语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现状,重点分析该部分人群的就业思想、择业意向现状及就业态度。主要包括学生的就业预期、专业对口、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就业方面知识技能、就业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几个方面。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届应届毕业生。其中男生占31人,女生占169人。

用人单位方采用访谈形式,访谈企业为广州世冠集团、PEAK南昌运营中心、深圳高级英才国际教育学校、浙江宁波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10家用人单位。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回收问卷175份,有效问卷175份,回收率为87.5%,有效率为100%。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态度、就业预期、专业对口、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就业原则、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及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态度

面对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这一问题时,有20.3%的同学持乐观态度,57.1%的同学持一般态度,17.6%持不乐观态度,另有5%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在被问及外语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是否存在优势的问题时,73.7%的同学认为外语专业相对与其他专业来说没有优势,他们认为现在英语专业毕业生太多了,而且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英语只是一门交流工具,只掌握英语一门技能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另外的26.3%的同学认为外语相对与其他专业存在优势,他们认为现在对外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依然很大,而且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的掌握运用能力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强很多。

2.就业预期

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刚就业时期望的月薪这一问题时,有7.4%的同学选择1000元以下,37.7%的同学选择1000~2000元,37.7%的同学选择2000~3000元,12%的同学选择3000~4000元,另有5.2%的同学选择了4000元以上。

这一数据结果比较符合目前市场对外语毕业生的基本待遇,表明以往应届毕业生对招聘单位所提的要求过高即所谓的“眼高手低”现象有所减少,大部分同学的就业期望趋于合理化。同时,这也表明了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市场行情会主动地去了解,及时掌握就业信息。

3.专业对口

在回答“据您所知,往届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相不相符”的问题时,1.8%的同学认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完全相符,43.1%的同学认为基本相符,50.1%的同学认为不太相符,另有5%的同学认为是毫不相符。在涉及以后期望参加哪方面工作时,34.4%的同学以后期望从事的职业是经贸商务业务工作,16.7%的同学选择人事公关部门工作,14%的同学选择翻译工作,20.4%的同学选择教育工作,9.3%的同学选择自由职业者,另有5.2%的同学选择其他职业,例如导游等。

这两项调查显示的结果反映出外语专业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能够接受专业不对口现象,从他们所预期的职业结果来看,占比较大比例的职业是经贸商务方向和教育方向,只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了完全与英语挂钩的翻译工作,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样性,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业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去竞争教师的岗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非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压力越来越大。

4.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当今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的激烈。在应聘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诚信、正直等素质之外,作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对此,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选择专业水平的同学19.9%,心理素质占18.3%,交际能力占22.8%,组织能力占3.7%,适应能力占8.7%,团队合作占15%,预见性占1.2%,应急处理能力占9.4%,挑战极限能力占1%。交际能力、心理素质、专业水平和团队合作是大部分同学认为最重要的几项素质。此外,在对外语专业专业技能的调查中,选择语言技能的同学占25.4%,专业知识占20%,跨文化交际知识占4.5%,思辨能力占13.7%,人际沟通能力占30.5%,创新能力占5.9%。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素质内容调查结果如下:

以上三项调查结果可看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在毕业生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正是包括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几项能力。

5.择业原则

关于“您的择业原则是什么?”问题时,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选择薪酬待遇的同学占36.1%,兴趣爱好占52.4%,社会需求占8.8%,大众趋势占2.7%。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必须考虑诸多因素。为了了解哪些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我们也设置了相关问题。调查结果为选择专业对口的同学占7%,工作地点占15.7%,福利待遇的占22.3%,企业知名度的占4.5%,单位发展前景的占20.2%,个人兴趣和施展才干的机会的占30.3%。

从以上结果看,大部分毕业生最关注的因素是个人兴趣及施展才干的机会,关注在企业的长远发展及是否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总的来说现在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都是用长远的眼光去选择一份职业,不会单纯地只看重薪酬待遇并把它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6.就业方面的知识技能

当被问及“您的就业方面的知识、技能的获得主要来自于哪条途径”的问题时,选择学校的就业指导的占26.2%,选择网络的占57.4%,选择报纸杂志的占9.4%,选择培训机构的占1%,另外有6%的人的就业知识技能是通过父母、好友等其他途径获得的。在就业过程中,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什么呢?针对外语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认识,我们调查得知6.5%的人认为是学校提供的信息和推荐,有39%的人认为是人才市场和招聘会,有16.2%的人认为是人才招聘网络,另外还有38.3%的人认为是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走关系。

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楚的得知,超过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都是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去获得就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即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获得就业知识技能的比例仅占26.2%,这个结果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指导人员来说是值得深思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这方面的的作用还需要更充分地发挥,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7.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学校就业工作指导的意见和建议

在调查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方面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当被问及“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时,14.5%的毕业生选择了学校就业指导不够,33.3%的毕业生选择了信息量少,35.7%的人选择了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5.6%的人选择了能力不足,另外有0.9%的人选择了其他因素。

在求职过程中,就业信息的掌握至关重要。然而众多信息中毕业生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信息呢?通过调查我们得知29%的毕业生选择了各企业及其招聘信息的介绍,31%的毕业生选择了企业对录用员工的标准,26%的毕业生选择了面试技巧,另外有14%的毕业生选择了更多企业员工的现身说法。

四、调研给我们的启示

(一)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最后,要加强实践教学。

(二)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大力举办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节、学术征文比赛、组织学生科研课题研讨等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和环境;邀请、聘任专家学者、特别是学术大师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讲学,开展“企业家进课堂”活动,指导学校开展学术活动;还可聘请当今知识经济实业界的著名人士来校作报告,介绍经济创新和发展的特点,以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实习能力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年级、分专业做好就业指导。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大二、大三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四为“就业实践期”,学生应将目标确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索公司信息等方面。要准备参加各类招聘会,通过预习或模拟面试强化求职技巧。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定位教育,引导学生向基层就业。

五、结语

此次调研,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就业单位对应届毕业

生的要求,就业单位相对层次在下移,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及时转变就业观念,科学地进行自我定位。学院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教育,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从基层做起。

参考文献:

[1]周琳.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模式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1).

[2]张云仙.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工作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4).

[3]王浩.浅谈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 2008(10).

作者:曹人龙 黄新志

上一篇:评副高级职称论文下一篇:农村文化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