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盆景艺术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伊朗、阿富汗等地,在长期传播和栽培过程中因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实生、嫁接、人为选择等因素形成了不同变异资源。石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树种,它可观花观果,它丰满晶莹的籽粒象征着多子多福、团圆和谐、喜庆吉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用它制作成盆景,更是别有姿韵。

第一篇:盆景艺术论文

盆景艺术也开始拍卖了

近年来,随着人们休闲文化需求的增长,盆景这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市场,也走进了收藏、拍卖领域,逐渐成为拍卖场上的新秀。

盆景艺术,可谓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了园林艺术、文学、绘画、雕塑、园艺栽培等多个学科知识。它需要艺术家以天然材料为基础,经过精心修饰布局和养护,以在方寸之间体现园林艺术或是名山大川之美,达到小中见大,缩龙成寸的艺术效果。故而,可看做是浓缩的小型立体的园林花木景观。

多家拍企推出盆景艺术

在2014 年的拍卖市场中,多家拍卖公司开始引入盆景艺术板块,拍品主要以树桩盆景为主。在各拍卖会的预展现场,一件件青葱翠绿、造型各异的盆景拍品就引起了诸多观展者的驻足欣赏,独特的美感也让人称赞有加。在拍卖会场,精品盆景作品更是受到藏家青睐,拍出高价。

在2014年秋季拍卖会中,北京保利"游艺--江南雅韵与尘外逸趣"专场共推出17件苏派盆景作品,最终有16件盆景成交。其中一件“山野情趣榆树盆景"”以11.5万元成为盆景作品的的最高价。

西泠拍卖在其十周年之际——2014秋拍中,也首次进军中国园艺盆景市场,共推出100件盆景拍品,囊括了浙、苏、岭南三地风格的大师精品之作。最终该专场总成交额为861.235万元,成交率84%,无疑成为其2014 年秋拍的一大亮点。诸多拍品中,一盆树龄约150年左右的黑松盆景拍出了184万元,成为专场最高价,另一件赤松盆景作品也以51.7万元成交,列居专场第二。

中贸圣佳2014 年青州艺术品拍卖会上也推出“奇石盆景专场”,共有58 件盆景艺术品上拍,最终有32件作品成交。

另外,香港苏富比在2014年春拍中也开始尝试盆景艺术拍卖。在“当代文人艺术”板块中也呈现6件盆景作品,不乏制作年代久远之作,最终有5 件成交。其中,创作于19世纪的黄槿木盆景拍出43.75万港元的高价,另一件创作年代约18世纪的博兰盆景也以31.25万港元成交。

既小众又可大众

在我国艺术品市场中,盆景艺术是独特的一类,它附有生命,源于自然,因此也有着不少盆景艺术家及盆景爱好者。然而,盆景艺术对于书画、古玩等艺术品类来说还属于小众艺术,很多人对其中的门道还不甚了解。如今,盆景艺术已逐渐走入拍场,盆景的未来市场发展会有着怎样的趋势,盆景收藏又有着哪些优势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盆景虽为小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和美会有更多的追求,因而对盆景的需求可能会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但受养护条件的限制,它并没有形成炒作的基本条件,目前只是中国园艺盆栽应有的恢复。

同时,盆景是人们生活艺术化的体现,对于一般的盆景,只要热爱盆景,有一定的时间、场地和简单的养护知识,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收藏,美化家庭,愉悦心情,从这个层面来说它可以是大众化的。

但是要成为盆景收藏家,还是有一定的门槛,需要懂行,还要有合适的场地和条件等。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盆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由原先的官家、皇家、文人欣赏为主,现在已经全民皆可欣赏。在人们经济基础打好之后,相信盆景这种耗时、耗金、寄情的精神享受会得到大家的广泛接受。

造型是盆景艺术的核心

统观树桩盆景作品在拍卖场上的价值表现,可见其价格有的为千元左右,有的却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这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首先,对于盆景价值的判断市场上有“一景二盆三几(架)”之说,盆景造型的塑造尤为重要。盆景是集合多学科的艺术形式,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品格和艺术修养密不可分。因此,出于大师之手的盆景更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在咫尺间营造无限的意境。因此,盆景的造型的精妙对其价值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盆景中植物品种的优劣。那些姿态优美、根干奇特、花果艳丽、寿命较长的植物更有助于盆景的塑造和养护。另外,生长速度缓慢的植物也是市场上价高、备受藏家青睐的盆景树种。因为生长慢、成型难,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培养成型,来之不易,价格不容易暴跌,有利于保值增值,主要有罗汉松、真柏、大阪松、黑松、九里香等都。

再者,盆景的树龄。盆景制作的年代越久,价值越大。培育一尊盆景需要漫长的时间,盆景作为活古董,将盆景植物修剪好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培养才能种出好盆景。期间,养护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如果养护不好的话植物很难成活。

最后,盆器价值的高低。盆景作品中盆器的价值也是盆景总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所用的盆器质地好、用材珍贵、年代久远,也会为盆景的价值增色不少。

作者:邵萍

第二篇:基于中国盆景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盆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盆景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盆景的传承重点在于挖掘中国盆景的文化内涵和古老技艺;盆景的创新应基于对中国传统盆景艺术的继承,在时代审美、结构和造型、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盆景领域的学院派和民间派应该互相学习;盆景艺术教育和普及的重点在于各类学校。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盆景课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围绕教学团队、教材和课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方式等5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盆景课程教学效果取决于高水平的教材、充足的学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且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必要的材料和设备等。本文旨在为各级农林院校的盆景课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盆景艺术;文化传承;创新;教学改革与实践

盆景起源于中国,它和中国园林、中国绘画、中国书法等艺术一样,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然而部分国人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漠视,导致了精神世界的贫乏和文化归属感的缺失。近年来,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人们逐渐有了新的认识,认为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世界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盆景传承与创新

盆景作为中国古老的艺术之一,蕴含着国人对自然和美的理解和认识。盆景传承的重点在于挖掘中国盆景的文化内涵和古老技艺;盆景的创新应基于对中国传统盆景艺术的继承,创新的重点在于时代审美、结构和造型、新材料新技术在盆景中的应用等方面。

(二)盆景艺术群体

盆景领域存在学院派和民间派,这两个群体应互相学习而不是互相看轻。盆景艺术教育和普及的重点还是在于各类学校。

1. 民间派

盆景艺术民间派群体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在我国江南一带,自古就有侍弄盆景的传统和习惯。近年来在我国北方也陆续形成了以盆景交流为主的协会组织和团体机构。随着国民物质水平的普遍提高,民间盆景业余爱好者群体愈发壮大,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商界、学界、政界、演艺界、自由职业者、平民等。中国的盆景大师基本上都来自这个群体,其共同特点就是对盆景有着非常浓郁的兴趣,虽然不一定有多高的学历,但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另外他们普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个群体是中国盆景传承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中国盆景艺术之所以能流传至今的基础。盆景民间爱好者虽然不是专职教师,但是他们对中国盆景在民间的教育普及以及盆景艺术对周围民众潜移默化地教化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2. 学院派

所谓学院派,主要是指专职盆景的教师和学生群体。盆景专职教师主要分布在全国农林类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院)以及农林类高等院校。盆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早期的盆景专职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盆景课程教育,后期的盆景专职教师一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大部分在大学期间学过盆景课。专职教师群体不一定像民间爱好者对盆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基于职业素养要求,他们对盆景课程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是很熟悉的,尤其在盆景理论方面的知识十分系统和扎实。至于学生,他们在接受盆景课程教育之前,对盆景的认知是模糊不清的。另外,学生对盆景的个人兴趣远远不及民间爱好者,大多为被动学习,这也注定他们很难成为盆景大师。当然,学校开设盆景课程的目的,也不是让学生都成为盆景大师,而是给学生普及盆景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各类学校开设的盆景课程担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使命,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盆景课(属于陕西省一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围绕盆景课程团队、教材选用、课时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方式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旨在为各级农林院校的盆景课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团队

(一)教师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在某个领域的综合水平,也决定着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水平。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早期(学校开设盆景课程之前)中国盆景在民间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相授的传统方式进行,其优点是双方自愿,师徒接触时间长,教授目标明确而且专一,师对徒了解较多,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是这种模式门派观念极强,传承的理念和自我的境界都偏狹隘,容易自我封闭,创新缓慢,某些绝活和优秀的技艺随着传承关系的脆弱而导致失传。也有学者认为盆景艺术应该采取传统师徒相授的方式而不是由学校批量培养,这显然不符合社会教育发展的主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盆景教学团队目前有5名专职盆景教师(其中57岁以上教授2名,50岁副教授1名,40岁以下讲师2名),教学团队会定期组织内部教学研讨,不定期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和培训学习。盆景师资力量各个学校差异较大,在某些学校尤其是中职和高职学校,确实存在专职盆景教师缺乏,盆景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等情况 [1]。要提高盆景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拥有一支具有2-5名专职盆景教师的稳定的教学团队,通过定期外派培训不断培养或引进人才。另外盆景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要合理,做到老中青衔接,在教师队伍中可采取师徒相授方式,老教师带青年教师,老教师在退休前要培养好接班人,实现不断传承。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是青年教师要自愿跟随老教师承接盆景课程教学,不宜采取行政分派方式。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程组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盆景教学研讨活动,由课程(或团队)负责人组织,就某个盆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某个环节进行内部交流和讨论,也可以组织团队成员外出去盆景园或者盆景相关企业开展学习和交流。

(二)外聘人员

关于教学团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外聘盆景企业人员或民间盆景艺人,有些学校要求盆景专职教师必须与当地盆景企业或民间盆景大师保持联系 [2]。盆景企业和民间盆景艺人的参与对学校盆景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院校需要处理好这几个问题:首先是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校专职教师,外聘人员可以以专题讲座或示范演示的形式作为补充;其次是要选择具备一定盆景知识基础的、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员;以及选择在盆景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方面有特长的人员。

三、教材和课时

(一)盆景书籍

盆景方面的书籍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专著类、科普类和教材类。专著类如李树华先生的《中国盆景文化史》、张庆泉先生的《文人树盆景》等;科普类数量最多,包括许多盆景图册;教材类不多,最经典的当属彭春生教授编写的《盆景学》,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哪本盆景教材能夠替代这本书。此教材也是国内开设盆景课的大专院校的首选教材,其专业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都很高,是国内第一部可以适用于教学的盆景教材,也是目前最好的教材。

1. 专著类

专著类书籍一般是盆景界知名学者或盆景大师所写,具有学术性和探索性,偏重于基础理论和实践创新,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逻辑严谨,学术性强,主要面向学者、研究生和高校盆景教师,这类书籍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教材。

2. 科普类

科普类书籍以现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用科学和辩证的视角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图像阐述科学理论,能被大多数人接受。这类书籍因为门槛低,没有严格的量化评价标准,所以数量比较多。盆景领域科普类书籍虽然很多,但是优秀的盆景科普类书籍非常少。优秀的科普书对作者的要求实际上比专著还要高(能写专著的大家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科普书)。科普类书籍主要针对普通大众,语言通俗易懂,是三类图书中读者群最庞大最广泛的一类。盆景科普类书籍也可以作为盆景教学辅助教材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但是由于这类书籍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一定要有所选择,避免不严谨导致错误比较多的科普书对学生造成误导。

3. 教材类

教材类书籍数量不多,主要面向开设盆景课的大专院校学生。教材类书籍的编写,其作者身份和水平以及书稿内容等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一系列审核,语言严谨、内容科学、形式规范,不会出现常识性错误,可以放心作为正式教材选用。

(二)盆景课课时

盆景课的总课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的比例各个学校不一致,但差异不大。有些学校把盆景和插花或其他花艺合在一起作为一门课 [3],有些学校把盆景作为单独的一门课。大部分学校给盆景课的总学时在30—36学时之间 [4-5],也有少数学校盆景课总学时不足25学时 [6],盆景课总学时超过40学时的很少。盆景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的比例,不同学校差异比较大,有的学校是2■1或者1■1,有些是3■2或者2■3,个别学校甚至没有配备实验课或者没有给盆景公共选修课配备实验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林学院从1989年开始面向园林专业本科生开设盆景课程,原西北农业大学从1990年开始给园艺系花卉专业开设盆景课程,所用的教材是彭春生编写的《盆景学》,从第一版(1992年)一直沿用到现在的第四版(2018年)。课程开始是和插花合并在一起,名为盆景与插花艺术,后来逐渐分开,单独开设盆景艺术课程。盆景课的总课时由刚开始的16学时,到20、25、36学时,再到目前的48学时。盆景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由原来的2■1、1■1调整到现在的1■2。

结合其他学校盆景课的名称、总课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历史变迁过程,可以发现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首先是课程名称,原来是和插花或其他课程合在一起,后面陆续把盆景课单独列出来开设,说明盆景课在各个学校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其次是盆景课总学时的变化,总课时在不断增加;最后是实验课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这3个趋势在各个学校都表现得比较明显,表明盆景课程得到了大部分学校的重视,盆景课实践环节也普遍受到重视。

四、理论教学

盆景理论教学的硬件是教材和课件,软件就是授课教师,高质量的理论教学来自软件和硬件的完美结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一般建有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7]。关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评估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多,学者们提出了许多量化评价体系 [8-12]。这些量化评价体系看似科学,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界认为,授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同一门课程,不同授课教师的水平确实存在高低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讲授同一门课程的老师教龄。教龄越长,授课水平越高,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和规律。其次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用心程度。这个和学生学习其实是一样的,有的学生很聪明,但是心思不在学习上,也是学不好的。第一个可以量化,但是第二个就很难量化,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在教学上,所有的评价指标都很难起作用,甚至出现教师把心思用在如何应付这些评价指标的情况,最后的结果可能和预期相反。因此,任何试图用简单的量化数字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措施注定都是失败的,甚至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年的盆景课教学实践表明,盆景理论课教学质量,主要依赖授课教师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授课教师的责任心,再加上学校给盆景教学团队外出学习交流和考察的机会,以及学校教学团队内部定期不定期举行的课程讨论会。

盆景理论教学选用的教材,大部分学校用的是彭春生的《盆景学》。此教材内容全面而丰富,如果全部讲完,估计需要60-80学时,但是大部分学校给盆景课的学时不超过50学时,因此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13],具体取哪部分舍哪部分,需要根据学校开设的其他课程进行讨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盆景教学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后认为,植物类课程是学院的优势,学生前期已经学过花卉学、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学、苗圃学等多门植物类课程,植物学基础很扎实,因此该院舍弃了《盆景学》教材第八章“盆景苗圃”、第六章“盆景植物学知识”、第十四、十五章“盆景养护管理”。另外,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也开设了诸如园林艺术、插花艺术(包含形式美法则内容)等课程,因此该院也舍弃了第五章“盆景美学”。这些内容也不是完全舍弃,会在其他章节简要介绍。因此,该院同时划定了课程重点内容,包括盆景的概念、中国盆景史、盆景的分类、盆景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盆景的创作;把盆景园、盆景欣赏和世界盆景作为次要的了解性内容;新增了盆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盆景行业新技术和新方法。

在上述讨论基础上,该院制定了“盆景艺术课程质量标准(理论部分)”,详细规定了盆景理论必须讲授的内容及各部分内容的课时分配,这样不管教学团队哪个老师上课,课程内容也不会变,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标准”规定的全部理论知识。盆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该院盆景课件是其盆景教学团队5名老师共同研究和制作的,课件内容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的约定,在课件形式方面引入多媒体制作方面的新技术,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部分动画及视频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盆景艺术魅力和制作过程。由于近年来盆景领域发展迅速,新的造型和理念不断出现,该院的盆景课件每年都要更新,加入盆景最新的发展趋势、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技巧。另外,该院在课件中大量使用了往届学生优秀的盆景作品图片和制作过程视频,这些资料每年都会保存积累用于课件更新。往届学生的盆景作品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老师知道了优秀的学生盆景作品照片,会用在之后的盆景教学课件中,给下届学生看,这样学生就会用心去做自己的盆景,争取自己的作品能让下届学生看到,借此提高学生用心制作盆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优秀的课件在盆景理论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该院的课件是盆景教学团队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不管哪个老师上课都用的是同一个课件,也从课件这个环节保证了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不会因为授课教师的不同而变化。

五、实践教学

实践环节是盆景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盆景教学的难点。盆景课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盆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盆景制作的技能和方法。许多学校通过增加盆景实验课比例强化盆景实践环节,尤其是中职和高职学校 [14-15]。盆景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的难度表现为2个方面,首先是盆景实践教学需要有专门的场地,大部分学校是在学校实验室进行,有些学校建有盆景工作室,或者校内盆景园,或者学校自己的教学基地(一般是和苗圃学、花卉学等其他课程共用基地),有的是借助当地盆景企业或公益性盆景园开展盆景实践教学。个别学校没有盆景实验室,无法开展操作性实验,只能采取带学生外出参观的方式,这种方式显然无法实现让学生掌握盆景制作的技能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建设盆景实验室或盆景教学基地需要一定的经费,在教学经费不足的学校,盆景的实践教学就很难保证。盆景实践教学环节的第二个难度是盆景授课老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大部分盆景专职教师不是职业盆景人,动手做盆景的实践机会比较少,在实践方面与民间的盆景艺人存在差距,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各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盆景基础理论方面差异不会很大,但是在制作盆景的技能和盆景作品水平方面会表现出很大差别。中职和高职院校普遍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企业,在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方面比高等学校更有优势,在盆景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于如何提高盆景实践教学水平,各个学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许多措施 [16],增加盆景实验课比例是普遍采用的方式 [1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新版教学大纲中把盆景课的实验与理论的课时比例增加到了2■1,建了专门的盆景实验室(工作室),购置了盆景制作所需要的設备、器具和材料。同时还有诸多校外实践基地(宝鸡植物园盆景园、陕西省苗木中心盆景园、西安唐苑、扬州扬派盆景园等),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盆景实验课内容主要包括以植物为主体的桩景制作和以山石为主体的山水盆景制作。在盆景制作实验之前一般安排2—4个诸如蟠扎练习的桩景造型进行基本功训练实验、山石加工和山石布局练习的山水盆景造型基本功训练实验。山水盆景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来,比较适合学生练习后在实验室创作。山水盆景难点在植物配植,一个是植物根系生长空间受限,另一个是植物体量破坏山水盆景的比例关系。建议从两个方面突破,一个是通过对石材的加工,巧妙设置、开凿植物根系空间,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山水盆景植物的筛选,山水盆景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培育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桩景制作比较复杂,周期也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来优秀的作品,只能让学生练习蟠扎、修剪、上盆等操作,桩景的创新也可以从植物材料入手,利用各个地方当地的特色植物、乡土植物和野生植物进行尝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桩景制作,第一次盆景课安排学生从苗圃自己选择一种植物(老师会提前讲解桩景植物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从实验室领取花盆和工具,自己采挖上盆带回宿舍自己养护,在上桩景创作实验课的时候(一般是在课程的最后)带到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桩景创作。这样桩景材料在学生手里大概会有两个月的养护时间,在桩景创作实验课上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把植物养好,个别学生没有把植物材料养活。在盆景理论课(盆景的概念)中有一句“桩景是以盆栽为基础……”,什么是以盆栽为基础,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参与养护,就能真正理解什么叫以盆栽为基础。如果没有给学生参与养护的这个过程,他们对“桩景是以盆栽为基础……”这样的理论始终不会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盆景实验(实践)课,该院认为首先必须从场地、材料、器具等各个方面逐一落实。其次需要适当加大实验课的比例,保证学生在盆景制作训练和创作环节有足够的时间。最后是盆景实验课程必须保证每个学生最终至少完成一件桩景作品和一件山水盆景作品,除此之外可分小组协作完成大中型山水盆景(在创作个人山水盆景之前)。盆景属于艺术,讲求个性,所以必须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创作盆景,建议老师只在技术和方法方面指导协助,整体风格和立意只能建议,否则出来的作品可能是老师的风格和个人偏好。

六、考核及评价方式

盆景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一般采取传统的考试(笔试)方式,比较客观和公正。实验部分大部分学校以学生盆景作品为依据进行打分,盆景作品打分细则各个学校不一样,一般是由授课老师打分,也有的学校采取学生互评打分形式。学生互评打分需要慎重,原因是很难保证学生打分过程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些学校把实验报告也作为学生成绩的构成部分,实验报告是学校对实验课教学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对盆景课来说不重要,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自己的盆景作品,实验报告与盆景作品之间完全没有相关性,把这个作为成绩构成部分,可能会分散学生对制作盆景作品的专注度。

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成绩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所讲知识的运用及掌握情况,也反映出老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别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评价目的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应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18]。课程成绩是学生最关注和最看重的,课程的成绩构成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多少、学习速度以及要达到何种学习效果等方面,不当的评价不仅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反而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

盆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评价内容必须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以理论考试分数为依据,这个比较客观,也不会有什么争议;实践部分以学生盆景作品为依据,这里面涉及问题比较多。理论课成绩和实验课成绩的比例为5■5或4■6是合理的。对学生盆景作品的打分,最好有授课教师、行业专家(含民间盆景艺人)和普通民众(如学校职工)三种不同身份的评委参与,尽可能消除由打分人个人偏好产生的偏颇,体现评价的综合性。盆景打分细则只是给评委在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参考,不可过分具体和死板,容许评委按照自己的感觉和印象只给出一个总分。在评委打分之前,让学生简单陈述和讲解自己的作品,学生作品里面有些细节处理的创意,如果不提及,评委也不一定能注意到,这个环节是必要的。在课程的最后,安排一次学生盆景作品展览和授课教师的点评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通过学生盆景作品展览,向全校师生甚至市民展示盆景课程的最终成果,接受群众的检验,也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盆景作品进行点评,使抽象的盆景理论再次具体化,是学生再次学习和感受盆景魅力的绝佳机会。因为盆景作品在盆景课总成绩中占有重要比例,学生会在盆景制作环节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学校也在这个环节付出了大笔资金。学生盆景作品的数量可能会达到上百件,由于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盆景作品是具有市场价值的,还有可能出现少量特别优秀的盆景作品,该院认为可以把学生盆景作品置于当地市场出售,一方面加深学生的成就感,体现知识和技术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学校在这个环节的经费支出。这个也可以算是盆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

七、总结和展望

盆景虽然小众,但也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各类开设盆景课程的学校是弘扬中国盆景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盆景课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主要围绕与盆景课程教学相关的教学团队、教材和课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研究认为,盆景课程教学需要有高水平的教材、充足的学时、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具有强烈责任心的教师团队、盆景制作过程所必需的材料和设备等,盆景教师是其最核心、最重要的。

盆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中国的盆景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传承盆景艺术的重点在于挖掘中国盆景的文化内涵和古老技艺。盆景艺术的创新需立足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充分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从盆景的材料、结构、造型、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开展创新。盆景领域学院派和民间派共同努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立足于传统,勇于创新,一定能夠让中国盆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季晓莲. 创新创业视角下的高职《盆景学》课程改革探索[J]. 现代园艺,2019(15):187-189.

[2] 兰海波,贾志国,尚爱琴,等. 《盆景学》教学改革探讨[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06):79-82.

[3] 柴慈江,刘峄,赵国防,等. 花卉艺术学课程特色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04):57-60.

[4] 周围. “盆景学”课程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2017,33(04):216-217.

[5] 王莹,陈启洁,滕祥金. 《盆景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146 -147.

[6] 徐小玉,曾长立,戴希刚. 《盆景学》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园艺,2020(04):232-233.

[7] 陈以藏,刘鑫.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问题的探讨[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1-5.

[8] 陈红梅,李春江,马晓君. 基于控制论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4):18-19.

[9] 俞燕,黄文胜.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改进[J]. 职业时空,2009,5(02):108-109.

[10] 陈航宇,陈素红. 构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06):154 -156.

[11] 丁雪儿,周毕芬,刘小果.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以福建省F大学为例[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04):102 -108.

[12] 林天飞. 基于控制论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02):80 - 83.

[13] 肖开学. 高职盆景教学改革[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95(08):110+119.

[14] 解检清,张宏志. “盆景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园艺文摘,2014,30(01):208 - 209.

[15] 陈秀中. 园林专业盆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北京园林,2005(03):29 - 35.

[16] 刘艳. 园林专业盆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中国花卉盆景,2006(12):47.

[17] 陈丽媛.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盆景制作》课程改革探析[J]. 现代园艺,2016(10):224.

[18] 王小鹤.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评价的理性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7(20):95 - 97.

(责任编辑:刘宇凡)

作者:宋军阳 张庆雨 弓弼

第三篇:适于盆景盆栽的石榴品种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伊朗、阿富汗等地,在长期传播和栽培过程中因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实生、嫁接、人为选择等因素形成了不同变异资源。石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树种,它可观花观果,它丰满晶莹的籽粒象征着多子多福、团圆和谐、喜庆吉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用它制作成盆景,更是别有姿韵。而适于盆景盆栽的石榴花朵艳丽,果实玲珑美观,籽粒晶莹饱满,其花有红、白、粉、黄、玛瑙等色,且有单、复瓣之分;其果有青、白、红、紫、粉、褐、黄等色;其籽有甜、酸、甜酸等3种类型。石榴盆景春可观其鲜艳美丽的花,夏可观其碧树成荫的景,秋可观其晶莹剔透的果,冬可观其骨感寒枝的韵,一年四季均可观可赏。现在的盆景盆栽制作者为了增加其观赏性,在一个树桩嫁接不同花色、不同果色、不同嫩叶的品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适于盆景盆栽的石榴品种。

1 紫皮甜

紫皮石榴,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酸与特酸的很多,甜的很少见。该品种,顶端生长优势较弱,树体中等大小,非常丰产。果个不是很大,平均单果质量255克左右,最大800克,为中型果,果实近圆形,果个均匀,果面光洁有光泽,果皮紫黑色,果实棱肋明显,果形指数0.96,果皮平均厚度0.4厘米,萼筒直立;平均百粒籽质量37克,籽粒淡粉色,马牙形,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7%(质量分数,后同);果实抗病虫能力较强,较耐瘠薄干旱;果实抗裂性强,正常管理不套袋情況下,平均裂果率1%以下;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观赏和鲜食两用品种,鲜食品质一般。但是观赏价值极高,尤其适宜做微型、小型石榴盆景、盆栽和园林绿化(图1、图2)。

2 墨石榴

为石榴的矮生变种,丛生小灌木,植株矮小,一般树高60~100厘米。枝干紫色,有枝刺,嫩梢和幼叶紫红色,成叶深绿色,花红色单瓣。小型果,果实近圆形,果面光洁有4~5个棱面,果皮紫红色,尾部略尖,平均单果质量50克,果皮平均厚度0.3厘米,萼筒开张。平均百粒籽质量17.5克,籽粒粉红色,三角锥形,味极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应性强,花期长,花色艳丽,果实玲珑,易于整形,树体矮小,是著名的观花、观果微型观赏石榴品种,适宜盆景盆栽(图3)。

3 峄城大青皮甜

系枣庄市峄城区地方农家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之一。树体较大,一般树高4~5米,树姿半张开,萌芽力中等,成枝力较强,花红色、单瓣。大型果,果实扁圆形,果皮黄绿色,向阳面着红晕,果肩较平,果形指数0.91;一般单果质量500克,最大单果质量1 520克,果皮厚0.35厘米,百粒籽质量35克,籽粒粉红或鲜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甜味浓,汁多。晚熟品种,丰产性好,抗病虫能力较强,耐干旱、贫瘠,但易裂果。果大、皮艳、外观美,树骨干扭曲较重,资源丰富,极适宜制作盆景盆栽,系石榴盆景盆栽的主栽品种之一(图4)。

4 峄城大红袍

系枣庄市峄城区地方农家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之一。树体中等大小,一般树高4~5米,冠幅5米,干性强,枝干较顺直,萌芽力、成枝力均较强,花红色单瓣。大型果,果实扁圆球形,果肩齐,表面光亮,果皮呈鲜红色,向阳面棕红色,有纵向红线,明显条纹;果形指数0.95;一般单果质量550克,最大者1 250克,果皮厚0.45厘米、较软,百粒籽质量32克,籽粒粉红色、透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甜味浓、汁多。早熟品种,耐干旱,果实成熟时遇雨易裂果,不耐贮运。果大、皮艳、外观美,树骨干扭曲较重,资源丰富,极适宜制作盆景盆栽,系石榴盆景盆栽的主栽品种之一(图5)。

5 峄城重瓣玛瑙

系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地方品种,树势中庸,生长势中等,树形自然圆头形;小乔木,树体较小,一年生枝浅灰色,多年生枝灰白色;叶为长椭圆形,叶色浓绿,叶尖钝尖;花红色带黄白色条纹(玛瑙色),雌蕊退化或稍留痕迹,雄蕊瓣化,花瓣基数40~60枚,复叠,多者高达220枚,花大且量多,花萼肥厚,萼片6个,萼片开张或不开张,萼筒平均长3厘米、粗1.5厘米;5—9月为花期,极为罕见,是著名的园林观赏绿化品种;花朵红底白边,花朵较大,观赏价值很高,抗病虫能力强,耐瘠薄、干旱,耐盐碱,适应性强,极适宜盆景盆栽(图6)。

6 峄城红牡丹

该品种树势和生长势均较强,树形自然圆头形;小乔木,树体较小,枝条直立,干性强;新梢为浅灰色,多年生枝较顺直光滑为灰色;叶片窄长,叶为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平均长宽分别为7.2厘米、1.8厘米;花大(直径6~10厘米),花萼肥厚,鲜红色,雌蕊退化消失或稍留痕迹,雄蕊退化成花瓣,花瓣量大且重叠,花瓣基数 40~50枚,多者高达220枚;部分雌蕊发育完全,可受精 坐果。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32.5克,最大单果455克;果面呈鲜红色,底色呈淡黄色,其余呈红色;籽粒红色,百粒重22.1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抗根结线虫病能力较强,是著名的观花、观果品种,极适宜盆景盆栽(图7)。

作者:王庆军 朱薇 韩腾

第四篇:盆景与插花课程的虚拟实验室建设探讨

摘 要:通过对虚拟实验室概念和发展现状的概述,与风景园林专业中必修课程盆景与插花相结合,探讨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对其中课程与实践比例、实践教学环节中虚拟实验室的应用优势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为后续风景园林专业中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 盆景与插花 实验教学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知识性强、重视理论联系实践的跨专业学科。风景园林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随着中国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境的规划和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也因此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也为自身的就业提供了新的砝码。新形势新需求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基础学科的实践技能就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所有现金教学方法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就是实验环节和实践实习环节,而风景园林专业基础学科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更能提高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年一线实验教学经历,从实验指导教师的角度谈几点体会。

1 虚拟实验室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1.1 虚拟实验室概念

虚拟实验室是指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室环境,目的在于使研究人员和教育者可以有效利用地理上分布的数据、信息、设备、人力等资源从事科研与教育活动[1]。最早是由美国William Wolf教授于1989年提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演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虚拟实验室定义为:为了实现远程协作、实验研究和其他创新活动,通过分布式信息通讯技术产生并发布结果的电子工作室[2]。

1.2 虚拟实验室的研究现状

教育部对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宏观指导进行了加强,并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相融合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提出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整合信息资源、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目标[3]。提出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实验教学完美融合的新的教学方式,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在教育部发表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宗旨和重点,持续推进实验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改革和创新工作[4-5]。现阶段各大高校结合其自身特点,已经建立、完善、发展虚拟实验室。盆景与插花作为风景园林学科中园林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更加适用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 盆景与插花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2.1 盆景与插花课程特点

盆景与插花课程是园林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盆景艺术、插花艺术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盆景创作和插花创作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基础理论进行简单盆景与插花作品的创作。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园林植物识别、繁育及应用能力,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技术方法,了解东西方插花的特点和制作要点。期望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效传导正确的价值觀、追求和理想信念。

2.2 盆景与插花课程实验课时安排

由于盆景与插花课程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所以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对其理论部分采取精讲,对其动手部分采取多练的结合教学方式[6]。长春大学的盆景与插花课程,理论部分占16学时,实验部分占14学时,实验教学部分占了47%。足见实验教学部分的重要性。

3 盆景与插花课程实验教学中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盆景与插花课程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主要针对其实验教学部分,由于客观条件影响,从2015年起盆景与插花课程实验中盆景实验内容逐渐减少,至2018年盆景实验内容已经全部取消,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程的不完整性。虚拟实验室的建立使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为课程服务,恢复并优化这部分内容,使课程完整。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提高预习率

由于实验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实验教师在进行该项目实验的讲授与操作之前,都要求学生对实验相关的理论和流程做好预习。同时这也是最不好复查和考核的部分。而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部分内容,在每个实验项目进行之前要求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模拟的预习实验,熟悉各种花材的东、西方分类,花期,花语,各种花型插作的高度、宽度、角度,各种实验辅助材料,实验工具的使用以及造型手法等。掌握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的材料、工具、造型技艺等。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提高操作技法和美感。

3.2 降低成本

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大大缓解盆景与插花课程耗材费用高、损耗大、循环利用率低的缺点。尽管现阶段实验材料采用仿真花卉,但造价仍然很高,且盆景创作所需要的植物材料、配植、浮石、盆体等也较难满足。现只能保持插花部分实验内容的正常进行,盆景创作多以资料和演示为主。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经费紧张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完成设计并在探讨后再进行成品插作。

3.3 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

盆景与插花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大量有关植物和花卉的相关知识,而这些内容完全依赖课堂教学时间很难完成。虚拟实验室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碎片时间熟悉背景资料并完成初步的实验设计。

3.4 调动学生积极性

虚拟实验室属于新生事物,对追求技术和创新的当代大学生,其吸引力要远大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虚拟实验室中设置不同程度的完成目标,使处于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实验和创作的乐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枯燥的实验为有趣的创作探索,通过实验加深相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5 优化教学一体化过程

虚拟实验室可以记录学生各个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通过数据对学生个体和整体都有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虚拟实验室可通过相关系统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及时对学生做出指导和评价,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提出修改意见,随时要求学生进行改正。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相应实验内容后再在真实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学生会更有信心,实验成功率更高。学生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对实验课程内容、方式、考核标准等提出意见,方便教师和学生良好沟通,进一步优化该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

4 结语

盆景与插花课程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缓解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很多尖锐问题,弥补真实实验室的很多不足,可以更好地为课程和学生服务。虚拟实验室作为新生教学手段,在建立和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待解决问题,应积极寻找有效的改革策略,以便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洁,关国元,许云华.植物组织培养虚拟实验室的构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3):96-97.

[2] James R.Vary. Repor of the Expet Meeting on Virtual Laboratories[M].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Paris:UNESCO,2000:3-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5] 田婧,罗通,罗华锋,等.新建本科院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及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2):219-222.

作者:刘玉伟 马艳丽 高巍

第五篇:川派盆景点亮温江

9月28日,由四川省盆景协会、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四川省第七届盆景精品展在成都市温江区盛大开幕。展会为期10天,一直持续到10月7日。本届盆景精品展包含盆景精品展、奇石珠宝观赏和展销、花卉苗木展示交易、盆景金银铜奖评选等活动,共计展位200余个,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县盆景艺术社团、盆景园林社团以及广大盆景爱好者参会,展示川派盆景、奇花异草、珍木秀树、奇根异石等作品300余件,由专家团评选出特等奖1名,金奖30名、银奖30名、铜奖60名,展会期间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花卉盆景爱好者、专业人士以及游客5万余人。开幕式上还为盆景展特金、金奖代表颁奖。

本次活动以“相约美丽生态金温江,品味悠久川派盆景”为主题,塑造温江区花木盆景产业多元化发展新形象,提高温江区花木盆景产业知名度,加快金温江盆景及花木产业知名度宣传,吸引人气、聚集商气,为西部盆景市场、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更多游客,创造更多商机,使“川派盆景”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及全世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资源,四川温江坚持“以亮点带动重点、以重点推动全局”的理念,全力以赴推进盆景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并以盆景产业带动升级花木产业、园林景观、绿化园艺、石材雕刻等连锁产业,逐步完善盆景花木市场功能及配套设施,使温江盆景花木项目集盆景花木展销、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观光五位一体,引领川派盆景及花木产业紧跟市场步伐,让川派盆景及“温江花木”享誉国内外。

作者:国语

上一篇:农业论文下一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