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实践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实践

高职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实践教学管理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及完善教学质量诊断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的管理现状及意义,并结合“互联网+”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全面梳理多角色业务需求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基于过程化管理模型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以搭建实习实训管理框架、整合基础数据、构建数据仓库为重点内容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

关键词:实践教学;过程化管理;信息化管理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G17EB151);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度科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研究”(LZY17633);辽宁水利职业学院院级课题(课题编号:lsyjkt201718)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相关规定,我国在未来的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应当“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提升学员技能素养及职业水平,不断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教学[1]。”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要,发展以“互联网+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研究核心。

本文将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有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的不足,并对此提出基于过程化管理的新式信息化教学模式,用实习实训项目作为基础数据单元,将管理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对实践教学过程化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

1 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现状及意义

与常规教学方式相比,实践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实践教学方式还具有种类多样、组织灵活等特点,尤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比例高达 60% 以上,且环节众多,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需在企业完成,如何监控管理整个实践过程、保障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深入思考。然而,由于通过传统手工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是一项十分复杂繁重的工作,无法适用于实践教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2]。将信息技术融入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取代传统人工记录、分析数据方式,使之形成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最终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 基于过程化管理的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模型设计

2.1 管理模型定位

在实际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及方式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评价开展,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管理要素,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当以教学任务及进程为主导,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规划,使其适应不同教学活动的需求,从整体上做到主次分明,层层递进,最终形成一套高效合理的管理体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做到信息管理环节与教学进程相适应,信息管理数据与教学信息数据相匹配,信息管理任务与教学活动进度紧密相连,做到管理与教学有机统一,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效能。

2.2 角色功能模块分析

由于信息管理平台涉及较多对象,因而,需要进行明确的模块化分工,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在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网络化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全面发展。信息实践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角色:学生、家长、教师、信息平台开发负责人、信息平台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

2.2.1 教学管理员角色模块 主要负责实践活动之前的相关文件审核工作,有实践指导书、方案、计划等。教学管理员为系统最高级管理员,匹配系统各项基础数据参数,如实习预警参数,实习参数设置以及实习考勤等。

在实训任务实施阶段,管理员参与各个实习活动的管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实习活动,导入学生信息,管理实习活动(包括学生实时考勤定位和提交周报情况,教师批阅学生周报情况,实习指导查询情况,实习巡查情况),进行实习预警。

在实训任务结束阶段,教学管理员对实习成绩的管理,查看考核内容和成绩。结束当前实习活动,备份实习数据平台等。2.2.2 教师角色模块 主要负责实践计划制定及实践指导书的准备工作,上传教学资料,划分小组,发布和查阅学生作业和报告,申请相关设备、场地及经费等;在实践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参与系统的管理,查看学生实习状态以及待做的一些事宜,审核学生请假,督促学生考勤,查看學生任务完成情况。在实训任务结束阶段,指导教师评阅学生实习任务,进行成绩录入和评价。

2.2.3 学生角色模块 主要任务为依照教师及实践指导书的指示完成实践活动,及时查看实践安排及任务信息,下载教学资料及岗位分配小组等信息。在实训实施阶段,学生账号登录,查看当前实习任务,签到考勤,与教师互动交流,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作业及周报。在实训任务结束阶段,参加网上考核并查看成绩。

2.2.4 企业负责人角色模块 在实训任务实施阶段,企业负责人可以对参加实习岗位的学生进行查看、请假审核。在实训任务结束阶段,企业负责人可以查看学生提交的实习周报、总结、任务、成绩等,并可以针对实习进行评价。

2.2.5 家长角色模块 在实训任务实施阶段,家长对孩子整个实习活动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孩子实习情况。在实训任务结束阶段,家长可以查看孩子提交的实习周报、总结、任务、成绩等,并可以针对实习进行评价。

通过对不同角色的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是紧密结合的,并按照实训准备、实训实施操作、实训结束总结三个阶段进行开展。

3 管理流程分析

3.1 依据教学任务所设定的实训内容建立相应的过程化管理方案

信息化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科学合理的制定时间表,使实训教学过程与过程化管理始终保持一致。随着实践教学进程的推进,实训管理框架为实践教学过程化管理诸多业务分配相应的时间窗口,使相应的管理业务以流程化方式逐步展开。

3.2 整合以教学过程为主线实训基础数据

在信息化实践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过程中,其首先审核提出实践申请活动所需相关文件是否齐全,接着将相关实训内容资料上传共享,然后,记录实训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源消耗、课程信息、教学资料等),且随着实训任务建立开始,实践信息管理平台便与教学进程同步,最后将本次实训活动的所有数据汇总分析并保存到数据库,供学院师生和教学管理相关部门在线检索和查阅。其过程化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3 构建以实训项目为主题的数据仓库

该数据仓库由基础数据和应用数据两部分构成,为系统提供数据查询和信息反馈。其中,基础数据包括:与实训活动相关的人员的信息,包括指导教师、学生及实践信息管理平台的负责人,与实训活动相关的设备、场地、资金消耗等信息,这些数据对后期查阅,审核起到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应用数据主要包括两大类别,即实训资源及相关应用信息的分配。具体的,在实际实训活动过程中,信息化实践管理平台会记录实训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主要包括文件资料、资源设备使用及消耗、学生实训完成情况及教师实训过程指导评价等,实践管理平台会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实训的实际效果,不仅方便学校对实训活动做出评价,同时还能反映出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学校在实践管理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为数据采集和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保障。

4 基于过程化管理的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实施效果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本文提出的基于过程化管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4.1 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信息化实践管理平台是围绕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所设计的,基于教学进程开展的,因此,可以实现高职院校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资料、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等数据的综合记录管理,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进而实现教学管理有的放矢、规范有序。

4.2 公共服务系统全面

基于过程化管理的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日常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储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便于教职工及学生进行查询。其主要记录两大类别的数据信息,即学校资源信息和相关教学要素,其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要素信息主要包括:实训活动、实训任务书、实训负责教师、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等,这些信息将以网络数据形式共享在学校网站平台,供相关人员查阅,为各级教学检查和监督提供依据。

4.3 教育教学决策科学客观

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学经验,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将众多信息进行归纳分类,进而形成多维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将为今后高职院校的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信息。例如,以学生实训活动为主题的数据库,其可以全方位记录学生在实训活动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包括实训内容、实训实施过程、实训场地、实训负责人、实训结果等。

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使学校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通过将传统实践教学方式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结合,改变了传统实践教学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已经初步构建出信息化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雏形,除此之外,本文还依据过程化管理理论将高职院校的实践活动纳入平台管理之中,所有管理环节应当围绕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研究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对教学活动的保障任务,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信息化的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颖,张满清,王晶,李桂伶.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初探[J].职业教育论坛,2018(10):255-259.

[2]段虎,庄培灿.高职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166-167.

[3]劉洋.基于信息技术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04):153-158.

[4]王慧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构建[J].无线互联科技,2015(08):52-53.

作者简介:周兴本,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

作者:周兴本 王瑶 郑立梅

第2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摘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培养一大批符合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需要且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挑战与义不容辞的使命。文章构建了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张培(1962-),男,云南红河人,红河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教授;何春莲(1984-),女,云南红河人,红河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助教。(云南 蒙自 66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云教高(2009)77号)的研究成果。

从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再到十七大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是我国的发展战略。

红河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主动适应了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2009年,建立了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多数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我校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如何构建创新试验区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培养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实践教学地位

在信息工业化融合模式下,人才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关键。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既掌握信息技术又具有本行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1],着力于采取多层次系列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特色。在实践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融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将实践教学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中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平行地位,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构建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次对红河州相关企业和部分兄弟院校的调研,了解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相关企业生产和技术应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教学计划修订中构建了电气工程的课程实验教学训练,校内实训、实践创新训练,校外实践平台拓展训练三大模块,从信息素养技能培养、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四个层面,形成由单一到综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可以用图1来表示。

1.课程实验教学训练

实践教学是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实验教学训练模块“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增加计算机类选修课程内容,依托学校信息化环境,开设网络课程,逐步对整个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线,以基础性试验、应用型试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实验教学训练体系。通过电子信息实验中心模块加强公共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通过计算机类实验中心加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设置VISIO、PROTEL、EDSA、MATLAB、AUTOCAD等电气工程专业软件练习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电路、电子线路、电气控制线路等电气工程领域的绘图及模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通过工程技术实验中心加强综合实验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使其具备科技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实验能力和基本素质。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用3~4周的时间独立完成一项综合性、创造性、设计型的课程作业。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计算机编程能力和运用仿真软件进行设计的能力。

毕业设计选题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设计完成,选题内容与生产、科研和实验紧密联系起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将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带到学校,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学校共同研究开发,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建模,转化成工业产品,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2.校内实训、实践创新实验训练

(1)建立了高级电工维修实训中心。围绕专业特点安排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内容,如:将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电气控制柜的制作、安装和调试,电路板的焊接,PLC系统的软硬件调试作为学生实习的重点,培养学生各种基本的操作技能,完成了作为电气自动化工程师的有关基本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工程设计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此外,为了配合实践教学,在生产实习中开发制作了物流自动化生产线工艺流程,使学生更充分了解实际生产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验区通过整合工学院各相关学科方向的资源,创建了符合现代工程训练要求且具有鲜明电力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共规划了9个主体实验室,目前已经按规划完成了过程自动化及虚拟实验室、电机及拖动技术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PLC控制技术实验室、电子信息中心(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示范中心)等6个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其余工控软件实验室、配网自动化实验室、工业运动控制、柔性制造、物流(中心)实验室等正在建设中。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在模拟的工程实践环境中,针对发、输、配、用电系统及相关基础技术对学生进行高度综合的工程技术训练,使学生在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3)跨专业综合开放性实验。跨专业的综合开放性实验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余的学习研究中。为了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4],我校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对实验模式进行改革,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际,将部分基础实验室列为开放实验室,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实验内容方向。开放实验室面向实验区的全体学生,只要学生本人有一定的想法和构思,都可以与实验室老师联系获得指导,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独立完成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方案和调试工作。这种实验模式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4)开展丰富的学科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专业资格认证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了解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3.校外实践平台拓展训练

立足红河州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发展的这一大环境,实验区加强与地方骨干企业联合培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实验区已经与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屯采选厂、红河钢铁有限公司、蒙自矿冶公司铟锌冶炼厂、个旧振兴冶炼厂等建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签订了协议。学校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全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专业见习1周、金工实习3周、专业实习6周、生产实习3周,每年实习前,把实习大纲发过去,与校外实践基地负责指导教师共同商定实习内容和安排。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安排好现场上课的教师(一般都是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熟练工程师),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一些热门技术的培训。无论是集中安排的校外实习还是根据一些课程的需要分散安排的专业见习,对本专业的指导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而对学生来说,能面对面地熟悉各种电气设备,增进对电气工程技术具体应用的了解,更深入接触工程实际,增强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5]。因此应尽可能地增强校外实习实训的效果,除做好安排外还要加强师生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

三、结论

在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要不断实践、反思,通过借鉴国内其他专业两化融合的人才培养经验,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吸纳和运用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构建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教学实践理念、课程实验教学训练、校外实践拓展平台训练、校内实训实践创新训练、产学研教育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应用,不断反思,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明,梁旭,董长宏,等.基于“两化融合”的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1).

[2]赵巧娥,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3]肖根福,肖冠云.欠发达地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1).

[4]皮红梅,李英顺,佟维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

[5]杜少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1).

(责任编辑:熊怡)

作者:张培 何春莲 胡元 高山

第3篇: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信息化对会计教学实践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基础下会计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活动进行实践,这样才能提升实践效果。文章主要对信息化下会计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会计教学活动开展的相关建议,加快会计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教学实践

会计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开展了会计电算化教学,但是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资源落后以及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实践,这些都影响到高校会计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信息化为高校会计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契机,信息化下会计教学活动开展时进行调整,利用信息化下的资源,提升会计教学的效果。

一、完善教学课程,规范教学评价体系

信息化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实训工作,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数据分析整合能力。高校会计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大投入,构建数据库,为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库建立后需要构建管理和维护制度,由专业的人员对数据库进行管理,避免数据库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泄露的情况。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通过更新数据库能够使教学活动紧跟时代的潮流。高校会计教学中还需要规范教学评价体系,在开展教学评价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评价指标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学习成绩了解教学质量,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只通过学习成绩开展教学评价这样就使得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偏颇,因此需要规范教学评价。评价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等,从多个角度了解教学效果,这样能够提升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及时发现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优化会计实践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开展的潮流,会计电算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会计电算化不仅涉及财务部门,还涉及到管理部门,同时涉及预算、决策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时代下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构建教学平台,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率。构建教学平台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完善和补充,通过互联网+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后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反思和总结,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广泛的利用互联网中的丰富资源,增加教学活动中的内涵,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以削弱这种局限性,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指导,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可行价值的建议应积极的采纳,这样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会计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为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能够培养出全能型的优秀人才。可以说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对于会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三、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会计实训工作

与企业进行合作成为会计教学活动开展中一种常见的做法,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因此会计教学实践中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会计实训工作。高校会计教学活动中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实习工作的开展对学校、企业以及学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学校方面实习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在企业方面,实习活动的开展可以将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在学生方面,实习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身才华的平台,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学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时需要对企业的资质进行考察,尽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起进行合作。合作活动开展中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监督,合理分配实习任务。实习过程中分配任务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保证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在分配实习任务需要确定任务量,如果任务量过大的话会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任务量过小的话会导致学生出现懈怠的心理,只有确定适中的工作量,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

四、結束语

会计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结合时代的需求,信息化为会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会计教学实践中需要完善教学课程,规范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优化会计实践教学、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会计实训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采用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提升会计教学实践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蔡晴.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实一体化财务会计教学实践研究[J].财会学习,2017,(24):220.

[2]陈诗.高校法务会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4):442.

[3]吴东秀.会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型教育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445.

[4]庄跃进.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经济,2016,(20):115-116.

作者简介:

林小力,郭菲菲,李丽丽,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作者:林小力 郭菲菲 李丽丽

第4篇:推动中职信息化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甘肃省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郭永才

王红玲

摘 要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信息素养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师资,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使之更能切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的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育

信息化教学

策略

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做出了规划。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信息素养高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师资,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时代下,面对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从容应对,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使之更能切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的需求呢?

笔者所在的甘肃省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126人,在校学生1614 人。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

1 育信息化建设,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初步完成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本建设,同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不断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及资金支持,结合学校专业特点进行学校个性化的信息化建设。在18年的职业教育生涯中,笔者目睹和体验着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新,并对全体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进行了调查,初步了解了我校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一、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现状

1、硬件环境现状

我校校园网络畅通,有 2 台服务器供信息资源存贮,所有教室、教师电脑都连入互联网,校园及楼道装有摄像头。目前共有班级授课教室40间,多媒体微机室6个,各类实训室22间,全部安装了台式电脑、实物展台、投影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各种多媒体设备,符合多媒体教学环境。

2、软件环境现状

学校建立了数字教学平台,供全体教师的教学使用。

(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

1、信息化教学设备掌握现状

绝大部分老师能够熟练掌握投影、实物展台的使用,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只占 25%,比较熟练的占 20%,其余 55%的老师掌握情况不理想,由此可见,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使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2、信息技术工具掌握现状

2 浏览器、PPT、word 等常用办公软件掌握情况较好,能够较为熟练掌握这三项的老师的比例在 60%-100%之间,较为复杂的制作、编辑类软件主要以中、青年老师使用为主,其中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掌握情况较动画、网页制作等软件略好一些。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现状

1、课堂使用资源现状

在授课过程中,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列的教学资源分别是:参考书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老师所使用的教学资源的渠道分别是:教辅教参自己制作的简单资源网络搜索日常积累。而有接近一半的老师表示,从网络上搜索的教学资源,需要进行再加工编辑才能使用,大部分资源与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可见目前能够使用的资源主力依旧是教辅教参,其他渠道获取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对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一个障碍。

2、信息化教学资源需求现状

除语文、外语、数学、德育等学科有现成的配套训练题外,其余学科及专业课老师需要随用随找,自己组织编写试题进行课堂训练、单元检测和评价考试,这说明目前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几乎为空白。

二、存在问题

1、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

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学都是由教师来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进行非自主的被动学习。而信息化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教学活动与过程的中心,

3 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水平与能力,通过资源与信息的搜集,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很多老师都简单的认为是在教学中使用图片、PPT 课件或者播放录像视频,虽然使用这些手段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形式变得多样,部分教学内容能够以图文等形式直观展现,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根本上仍是教学内容的顺序罗列,学生依然是根据教师的安排,非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对信息化教学没有正确的理念认识,就无法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这也是中职课堂教学信息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积极性不高

由于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教学任务的繁重、个人技术水平制约等,使得大部分教师不愿意主动参与到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来。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化,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PPT演示文稿,其本质是屏幕显示代替板书,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学生长时间面对电子白板,容易产生大脑疲劳和视觉疲劳,其结果是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反而起到副作用。教师作为实施信息化教学的主体,其意愿、行动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推进速度,也是制约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信息化应用层次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性内涵,从整体情况来看,诸如投影、电脑等硬件设备、office 系列的 Word、PPT等常用软件掌握情况较好。而对于较复杂的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设备、仿真实训软件、制作加工教学资源的网页设计、动画制作、视频处理等难度较大的软件,教师则基本不会使用。

4 除了操作上的难度外,也与教师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年纪较大的教师无论从学习意识还是接受能力以及精力上,都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的推广。

4、教学资源应用特色不明显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照搬普通教育的应用策略,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方面的独特作用,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教学资源建设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众多课程门类的需求,资源的数量虽多,但整体质量相对不高,对职业教育缺乏专业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改进策略及做法

要改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学校层面

1、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平台,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

从2010年起,教育部每年举办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在间隙举办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专家报告会,组织参观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在大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上展评优秀作品,赛后在网站发布获奖视频和专家报告会视频,并通过QQ群在线解答问题、交流经验、分享资源,这些举措可以有力地促进参赛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

我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硬件方面,建成了多媒体微机室6个,视频会议室1个,多媒体报告厅1个,全部接入校园网络,全校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办公电脑,接入100M光

5 纤。现有电脑总数近500台,并组建了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数字广播、视频监控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校园内40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系统、电子白板,极大方便了教师课堂教学。在软件建设方面,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内网信息化平台,提升了信息化条件下的学校管理手段,做到了新颖性、实效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2、开展师资培训,打造教师信息化水平

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先进省份的中职学校,课件和信息化教学普遍采用了三维动画、虚拟现实与仿真、教育游戏等新技术,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农村中职学校要想缩短差距,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借鉴先进省市和名校名师经验,主动到先进省、市学校学习取经;积极参加中职教育信息化研讨会、成果展示会和培训班;邀请中职信息化教学名师前来上示范课和说课、评课,介绍信息化教学经验和信息化专业发展心得。

我校在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方面,除了“走出去”和“请进来”之外,将教育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作为强师、强校的途径之一,除了参加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各种学习与培训之外,每学期全校性质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10个课时,先后组织老师开展课件制作培训、微课制作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通过培训,大大增强了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现代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

3、整合优质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涉及的专业多,可直接拿来使用的

6 网络资源十分匮乏。目前,大多数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际上多停留在低水平的自制上,成为一个一个的相对孤立资源,无法形成资源库。而教学资源建设整合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多层次、智能化的开放式教育平台,形成教育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可行的资源共享途径。

我校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课件制作竞赛,评选出优质课件;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选送一至两个优秀学科教案、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作为优质案例在学校办公网上共享,供全体老师教学参考、交流。每学期中期和期末,每位老师都根据自己所任学科命制技能和理论考试题,来充实更新题库,考试和考核便可以从题库中抽取试题,达到教考分离的目的,这样在丰富和充实了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的量的同时,也逐步提高了校园信息资源库的质。

4、以微课为载体,探索信息化教学与教研新模式

当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它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是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而开展基于微课的作息化教研,包括说课、上课、评课和分享交流,将成为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校在微课的培训和制作上,先后采取派骨干老师外出培训、参加了国培、省培老师技术引领、信息技术骨干老师培训、组织网络培训等校本培训的方式,同时采用先进的工具软件辅助微课制作,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比如使用简单易用的”微讲师微课制作工具”制作微课,满足了大批量、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微课的需求。通过这些方式以点带面,上学期我校将微课制作

7 作为每一名老师的必备教学能力进行了考查,50岁以下的全体教学人员已完全掌握并能很好地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12名老师参加省、市微课制作大赛,取得了

一、

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二)教师层面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笔者认为,除了要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可贵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还可以从下面几点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是要明确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目标不改变教育的本质,只是转变了学习方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联系,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强调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 ,最终培养出具备行业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是要对培养主体——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学生都是具有主体地位的,都蕴藏着巨量的财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开采这些财富,而教师在其中要起指导作用。通过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及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是要明确所有的学习及培养方式的改变,都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学会通过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从而不断累积知识财富。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8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网络教学变成现实,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开辟了新局面。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资源、获取资源、下载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不断地对教学资源进行选取和利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从教师主讲模式变成学生自主建构性、发现性学习模式,从学生被动学习模式变成为主动学习模式,完成知识建构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进行角色转变

信息化时代,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数字信息化时代势必对传统教学模式构成巨大挑战,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媒介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和学生有相同的条件共享相同的教学资源,这毫无疑问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学生往往表现出比教师更多的优越性,教师应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表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面对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重新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的侧重点。面对同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不但要对学科和课程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还要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做出自己的理解、评价和前瞻,并对前沿性问题进行介绍讲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知识性系统的延伸和引导,形成专业素质。

4、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9 信息时代,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强化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成为学生的“活水源”,不懈地努力学习,扩展视野,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一是自觉接受培训,积极参与社会或上级部门举办的一些高层次培训活动,可以通过在职或脱产的方式进行本专业深造或取得第二专业学历的学习,还可借助互联网接受远程教育的培训等;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收集、组织、整理和运用,做好与自己学科的最佳整合,注重互动式教学,启发和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培养学生在实习实验操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相互学习探讨、激励启发,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积极参与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活动,用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亲自实践创新,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软件,建立信息资源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结束语

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时间来一步一步推进与完善,各校可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教学效率,为实现学校整体的教育信息化打好基础,进一步优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出有益于教师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对策,更好地推动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与发展。

10 参考文献:

1. 郑小军,张霞 《教育评论》2014年第1期 2. 周晓玲 《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4期

3. 刘志伟 《广东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年第7期

4. 《电化教育研究》, 2005年第1期, “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 5.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姬如

《职业教育发展的近况及策略6篇》

11

第5篇: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反思

学习了这门课之后,让我实践体验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很开心有这么一门课。在充满信息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有益的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是我们即将成为老师应该具备的本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因为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以前的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辅助,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教学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也低。而现在可以上网进行电子阅览,还可以观看演示视频、Flash动画、图片等等。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多姿多彩让学生耳目一新。应用信息资源,课堂上信息为中心,教师的课本就变成了助手,就能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检查评价等等,不会再那么枯燥了。学习完了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的平台,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教师主要负责引导他们。就比如说,在以前我们通常认为课件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但是现在也告诉我们可以是用来辅助学生的,主体是学生了。一样的,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来达到目标,这门课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现在,我就从下面的两点来谈我的想法: A、选择一个适合学生的,有实践性的主题。在我们这门课上,首先就是确定一个活动的主题或者说是一个教学目标,然后设计一下活动的方案,平时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做课件,然后给同学们讲解一下,趣味性有一定的欠缺,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也不高。但是,通过这门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方式来开展这个活动。首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来参与这个活动(这个活动要具有实践性)。然后引导同学们一步步做下去,找资料,设计活动,实施活动,汇报成果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只是教师一味的去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完成,这个过程也要鼓励学生家长的参与。所以,我们这门课的webquest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这些方面的帮助,帮助我们完善我们的学案和提供一个平台可以给我们所有感兴趣的人一起讨论交流。

B、学习探讨各种可以用于教学的平台。让我觉得我们的教学要是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网站,那么将会对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促进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示。在这门课上,我们就接触了很多平台,比如:weebly、fanscio、问卷星、好看簿、百会、维基百科、360图书馆等,这些的介绍及运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同学们也在自己的活动中用到了这些,我觉得出来的效果真的很好,也提点我们要好好的去探索这些平台。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师的上课的方式。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很明确,课后的作业清晰明了。课上介绍完相应的内容后就留时间给同学们自己实践,不会的可以及时的向老师请教。之后的课上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活动,其他同学提一些建议,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整个氛围很好。老师每节课给我们介绍的知识我觉得很实用,内容我真的很喜欢。

我觉得遗憾的一点就是这门课的时间太少,只有六周课。我觉得很懂内容我们还要向老师多多的学习,也希望老师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建议。

第6篇:信息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理论与实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职业高中 周玉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围绕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信息化教学具有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等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优化了课堂结构,拓展了学习空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语文课堂更加鲜活、灵动。但在实践中,必须明确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和目标,课堂信息化,使信息技巧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中职语文

提高

教学实效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早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要有计算机有网络,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信息化教学从备课开始,借鉴优秀教案,优秀的课堂设计,备一堂好课,做一份自己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课件。这样吸取了优秀的经验,改进课堂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与普通中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肩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我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就读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上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以适应求职就业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信息化丰富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喜欢上这门课程,提高教学效率是信息化教学的目标。实际实施情况需不断探索。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课堂,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才能吸引住学生。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中职学生更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教学,而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备课资料:全新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习题资料等等。这些由文本、动画、视频、音频等构成的多媒体信息,经过教师的筛选与组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有机统一起来,制作成课件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一首动听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片,一段深情的吟诵,一番精彩的表演等,都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而流连忘返。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涵与外延,使其变得生动形象、立体多样,从而激

1

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在阅读教学中,与文本相关的作家介绍、文体常识、时代背景等内容大都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师在网络上搜集后制成多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比站在讲台上费尽口舌讲座的效果强上百倍,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其感知、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纸介质阅读的模式,使“看到书本就头痛”的中职生参与到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中,这种阅读可以配上音、插入画,还可以改变字体的大小、颜色,可以随意的复制粘贴喜欢的文句„„比起以前一成不变的“白纸黑字”,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燃起他们的阅读欲望。

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从业实用语文能力中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两方面的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效果尤为明显。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口语表达范例,如相声、小品、演讲、辩论、朗诵、讲故事、求职面试、脱口秀表演等。这些将声音、形体、动作综合记录在一起的音视频信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随意控制播放,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模仿对象,供学生研究、切磋,从中汲取经验。在学生口语表达实训的过程中,我还利用手中的DV录制下来,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资料库中,应用文写作的指导资料和范文更是不计其数。由于应用文文种多而杂,格式上清规戒律多,既难写又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照猫画虎”的写一两篇,然后再由老师费时一周圈点批改,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我在应用文教学中实践过程中,设计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感觉效果非常好。以求职自荐信写作为例:先用媒体播放(或讲述)一个求职应聘的故事,引出写好自荐信的重要性;然后讲解并投影展示自荐信的格式、要求、语言特点等;再展示一两篇自荐信范文,之后让学生仿写一篇自荐信,以上内容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写作未完成的延伸到课外)。课后,我选择三到五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输入到电脑(扫描或拍照),在第二课时的时间,投影到屏幕上让全体学生观看、评论,并和学生一起找问题、提修改意见,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或相互修改)。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与应用文写作整合的方案,大大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很多教师没有住在学校内,特别是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仅仅局限

2

在课堂上的45分钟之内,师生之间缺少课后的沟通与反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网络,将知识从书本延伸到生活,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连互通。这种互连互通,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教与学的互连互通,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进行问题探讨、作业审阅、交流心得等;二是师生情感的互连互通,师生之间可以将彼此想说但当面不便表达的思想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互信,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需要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作支撑,不然学生上网的机会都没有。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比较优越,建有国家级计算机实训基地,由中央财政直接采购的价值300万元的计算机设备,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极大的资源支持;加上职校学生大都有手机,也可以在课外时间进行网络交流。

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按使用频率大小排序,分别是QQ空间、校园网、网易邮箱和博客、手机短信。刚开始,学生并不愿与教师进行网络交流,为达到交流目的,我主动把自己的QQ号、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全部告知学生,并收集了学生的这些信息;之后,我把我拍摄的学校各种活动图片、视频资料上传到空间或博客中,还把大量名人名言、优秀作文、精品笑话、生活小常识之类的内容传上去,自己撰写的一些教学论文、人生故事、散文随笔等内容也作为日志发布出来,逐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我发布的内容后面写留言、写感受,学习上、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向我提问,我都一一作了回复。在QQ空间里,我可以看到学生写的日志,若有写得好的,大加赞扬,征得他们同意后,打印出来拿到课堂是去交流;若思想上、语言表达上有一些毛病或问题的,我会悉心予以指正。当然有时会有不客气的批评,比如一次我看到一篇日志,写道:“职中的门是雄伟的,走进去是糟糕的;学习是无奈的,睡觉是最爽的;刻苦的是穷得交不起补考费的,女朋友是可以一礼拜换几个的;原来在学校赚钱是需要和校领导有关系的„„”我便在他的日志后面回复道:“没有理想作支撑,没有情趣作装饰,没有进取作动力,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富而知礼,贫而善乐,勇而有义,常怀进取之心,常有感恩这德,才不枉人世一轮回。希望你有勇气和老师直接谈论这些问题!”

三、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当前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很多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是,这不等于说这种整合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3

一是网络资源庞杂,鱼目混珠,信息挑选量增大。教师不仅要备知识、备学生,还得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网络管理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等内容。很多老师花在电脑是的时间甚至比书本上的时间多得多,出现了主次颠倒的局面。再者,因为有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之间也不像过去那样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内容,有什么问题就去上网查找、下载,所以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一个可笑的规定:教学计划、总结和教案不准打印,非得是手写的,这样检查的时候可以确认是他“自己”的。

二是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本应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行者,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靠教师来设计、引导和造就,其主导地位是不能被代替的。而大量现代运用信息技术,使这种作用明显被弱化了,教师成了计算机操作者,只是不断点击鼠标,让学生如看电影般混过一堂课!大量的信息使学生思维处于疲惫状态,教学方式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这样的整合,不仅没有把课上好,就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

三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人格力量要足够。中职生年龄大多在16岁到18岁之间,已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和思想,他们虽然不喜欢书本知识,但懂得的课外知识并不少,在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水平”,写不出好作品,拍不到好照片,或者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不能让他满意,他遇到烦恼事儿说不好劝慰的话,他都会终止与教师的交流!多才多艺、不断进取、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学生心中永恒的榜样!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既是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知识、摸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工具;其目标是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避免产生“唯信息”的误区,使信息技巧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前进,当人们运用信息技术如同使用筷子一样自然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概念将不复存在,教师们利用电脑、网络,就会像现在用黑板、用粉笔一样,成为教学中最普通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力志,顾云峰.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源、发展及消亡.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6(4):87-89 [2]樊慧.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7(6):170-171

4

[3]朱雄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08( 7):58-59 [4]灰珊,曾俊伟.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成才之路[J] .2009( 33):19-20

5

第7篇: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当今的教育由原来的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发展。本文分析了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结合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即课前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课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等拓展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优化。最后,总结实践效果并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解决。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 中职英语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046-02

一、我校英语教学现状呼唤信息化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交接处,学校设有建筑、机械、化工和外贸四大专业,以机械和建筑为主,男生生源占了70%左右,他们英语基础薄弱。63%左右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但他们对社会新知、流行元素、网络等,却有着极大的好奇感。绝大部分学生被动学习英语,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与监控。

近几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使英语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借助信息化手段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运用信息化手段,达到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视眼与知识面,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实例,具体谈谈笔者是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的。

1.课前,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中职英语课程资源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倡导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手段,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应用。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如影音资源、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等,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如上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Unit9 What club would you like to join?前,精心设计,用DV、DC录制学校各个社团的招新广告及宣传片来贯穿课堂,营造了生活即英语,英语即生活的学习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课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2.1运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积极性

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的运用则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段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段小视频能将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如播放视频《Global Warming》(演绎全球变暖,动物濒临灭绝的场景)来导入Low-carbon living的学习,学生看后对全球变暖产生担忧,积极行动起来,倡导低碳生活。

2.2运用多媒体呈现,提高学生感知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中职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的愿望也不强。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运用讲授法“满堂灌”,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善于围绕“趣”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多媒体能赋予教学以鲜活的生命和无穷的趣味,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解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时,设计几组对比图片:a falling tree/ a fallen tree, the rising sun/ the risen sun, boiling water/ boiled water让学生观察理解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2.3运用多媒体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性

多媒体还可以动态地补充呈现课外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如学完基础模块Book1 Unit3 How much is it? 后,利用多媒体整合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标有价格的食物、衣服等百货图片以及一些促销的海报等组成的一个超市情境,让学生来扮演超市里的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角色对话。不仅巩固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4运用多媒体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

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教师评价时的表情、态度、语气构成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反馈。所以,对学生的良好表现,除了运用语言和体态对他们以真心实意的评价外,还常常运用现代多媒体对其进行表扬。如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全班一起欣赏、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

3.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等拓展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教材之外更为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可借助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上传微课、课件、配套练习、测试卷等教学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实施“自助餐式”的英语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探究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认知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学会上网搜索、查找资料,对信息整理加工,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和解决问题。对个别需要指导的学生通过QQ、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发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中职英语教学”的操作实践

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中职英语教学”为探讨目标,现以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三册Unit9 Health Lesson 34 Keeping Fit and Healthy(本设计获浙江省同课异构创新教案二等奖)为例,以期对“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中职英语教学”再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 教材处理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三册Unit9 Health,本单元中心话题是“健康”。具体涉及疾病、食品健康、饮食、锻炼等。第34课是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告诉学生要重视健康问题、平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进行定期的健身与运动。但是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也偏难。考虑到“健康”话题,贴近生活实际,可搜索利用的信息也很多,适合采用情境化方式教学。于是,笔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搜索、处理教学资源,并制作精美课件及动画视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手段的巧妙使用是本设计的最大亮点。阅读课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因而设计分两个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侧重的是阅读,重点是把握文章大意;第二课时侧重分析语言点、巩固课文内容并讲解习题。本课时是针对第一课时设计的。

2. 教学过程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简案)

教学准备:搜索并处理动画视频、下载音乐、图片,并根据课时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很多的创新之处,其中,信息化手段的巧妙运用是本课的最大亮点,现结合主要教学过程,具体谈谈:

Preparation of Class

Search for some words, expressions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opic “Keeping Fit and Healthy”.

课前布置“搜索相关词汇、信息”的预习作业,激发学生的元认知,为课堂做好铺垫。

(学生要完成预习作业,就要借助网络、电视等信息化手段来查询知识,这体现出了信息化手段在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背景知识方面的作用。)

Step1 Lead in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轻松导入 )

Watch a video about “Backkom” and answer questions.

用《倒霉熊健身》的动画片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生词,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生词,愉快地进入了该堂课的主题。

(老师上网搜索,下载并截取动画视频――《倒霉熊健身记》,激趣导入。)

Step2 New Words (借助图片,激发热情,学习生词)

包括Brainstorm,Words Learning以及Listening and underlining

(运用图片,结合学生们所喜爱的台湾明星小S的健身故事,教授生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接触生词,把握词汇,然后听录音划生词。小S的健身故事及图片、听录音等方式都体现出了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作用。)

Step3 Reading(精略结合,顺势利导,掌握技巧)

Three activities are for reading.

在阅读教学时,用幻灯片呈现阅读任务,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把握任务,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Step 4 Discussion(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商讨对策)

Discussion的设计最具特色,把信息化手段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师巧妙地将一段动画《健身记》分成两段来进行教学。首先,用一段动画视频(Jack减肥失败)来提出问题,使之贯穿于整个讨论环节,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最后,让学生扮演天使来给Jack提建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组员们争先恐后,群策群力,争当最美天使,也将课堂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Step5 Conclusion(梳理内容,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Step6 Homework(作业超市,自主选择,尊重个体)

1. Required Homework:

Search fo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ngevity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getting the reasons of their longevity.

2. Selected Homework: Choose what you are interested to do.

1) Please write down three reasons of longevity at least. 2) Please design your own Health plan.

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借助网络等学习媒介进行课外延伸学习,从而为其营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氛围。同时,与预习作业的“查找健身资料”形成了首尾呼应。

3. 教后反思 本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于教师将信息化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课前上网搜集资料,自主预习;课上动画导入、借助图片学生词、幻灯显示重难点、动画设置讨论情境等;课后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等等。信息化技术贯穿于课堂的各个环节,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学生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英语、掌握新知。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中职英语教学”引发的思考

1.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效果

第8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效果

【摘要】:

一、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复习和学习评价

四、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

【关键词】:信息,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其自然成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技术,这种技术本身不仅代表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也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

“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几分之一》一课时,我设计了“猪八戒吃桃子”动画。滑稽的人物,优美的音乐,诙谐的解说,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乐学氛围,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易接受,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比传统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第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第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信息技术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益的提高。

第四、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如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设计了这样的判断练习:若给出三角形形的三个角中的一个角,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①露出一个钝角;②露出一个直角;③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对此,故意让屏幕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却让屏幕显示一个“钝角三角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

例如:梯形的面积。发现客观的结论显然是一个难点。利用《几何画板》可以突破其教学难点。通过《几何画板》在剖析问题的实质时,就可以使学生清楚了解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比较传统教学,它能形象直观的反映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

《几何画板》具有易掌握性、易操作性和交互性,这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称手的学具。学生们都非常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几何画板》如何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最终将问题圆满解决。有些学生还不满足于此,往往能加入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复习和学习评价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或利用教育软件,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教师或学生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如科利华考试系统),进行在线考试。

四.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

如今的Internet,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万人正在通过Internet学习、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net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学生可以在世界范围服务器主页上浏览,可以利用E-mail双向异步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室双向同步通话,可以通过BBS进行双向同步讨论,可以使用同步多媒体环境的虚拟教室。这样,可以让远方的专家、教师替代计算机有针对性地来帮助,让学生集体通过交互讨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所以有了网络,合作式的学习(学习小组)就大大发展了,这会给个别化教学提供另一种解决方式,使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地址:恩施市龙凤镇武商小学 电话:18171562903 电子邮箱:459466652@qq.com

第9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

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展数学实验。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如教具演示、构造模型、特殊值验证等。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数学实验教学的更有利的条件和时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实验模式的束缚,为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模拟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之中。

1. 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

在小学数学中,诸如图形,位置与方向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内容重放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

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测量功能,构造动态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可以动态的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3、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真切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问题解决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多元联系表示”得到充分发挥,它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许多计算机软件不仅是一种多媒体的演示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的工具,它丰富和扩展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测量和计算,提出假设并予以证明或否定,从数学模型的建立到演示、从性能预测到规律的探求,从而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

二、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实例分析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与传统教学相比,他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而“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正是其于交互型整合方式所产生的,目的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变被动的听和练为主动的探索和运用。

1、课件制作设想

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量化和抽象化,就是说数学知识是从实践中起源的,同时,数学必须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以,在本堂课的引入和高潮部分都以实际问题的数学化为基础,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巨大魅力。课件以网页形式发布在互联网上,分为五个页面,学生可以自由切换。但是,在页面的排列上按照知识的科学性为序,从产生到运用,从易到难,方便学生自学。同时,例题以中考题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改编,增强了开放性,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最后,本课件强调了师生的互动性。

2、教学过程举例

(1)知识探索 请学生例举一个能用三角形特性解决的生活问题的实例。此过程安排学生提前完成。学生可以去上网查找有关例题,然后整理下来,交给老师,老师再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几题,拿到课上供大家交流。

学生在上网查找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许多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并自由建构的过程,体现知识产生于实践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理念

(2)应用举例

比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生活中,很多东西就是根据这一特性设计成的。

三、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1、教师始终要起到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灵活的应变能力,严谨的求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些都要靠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应,靠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融,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们不应让 “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个性。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不求时髦,但求实用。

课件的运用应整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针对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培养目的的数学教学,课件中存储内容要精练,画面要简洁,讲解和推导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为帮助解决数学中数形结合的难点,理解抽象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数学思想,我们认为,应根据数学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将课件设计成一些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让老师能按自己组织教材需要,针对各自不同教学思路,灵活调用各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3、微机教室应成为数学教育的理想场所。

在人手一机的微机教室,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研究问题,在网络中查找数学资料,形成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直接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更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四、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因此,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而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教学法改革的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接受挑战,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有机整合,以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三角板、模型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美,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做好新课程改革。这样数学乃至整个教育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上一篇:班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下一篇: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