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旅游文化具有显著的大众性特征,大众文化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从大众文化的特点入手,解析消费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特征、审美情趣和接受方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篇1:

文化创意助力门头沟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进入新世纪国内外许多城市纷纷推进并得以迅速增长的新产业模式和新增长点。2009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12.6%。正确解读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深入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关系,从而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开发,对于有力推进作为门头沟区重点产业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在区域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休闲产业的解读

休闲,一般意义上主要包括消除身体疲劳、获得精神慰籍两个方面。我国首部休闲产业发展报告《休闲绿皮书》把休闲活动分为消遣旅游类休闲(包括长途旅、城郊游等)、文化娱乐类休闲(包括影视、歌舞、游戏等)、体育健身类休闲、怡情养性类休闲(包括花草宠物、琴棋书画等)、社会交流类休闲(包括公益、节庆、聚会等)、其他休闲类六种。

休闲消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而越来越多的是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因而休闲产业应运而生。休闲产业是为满足人们休闲需要而提供各种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系统。休闲产业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层休闲产业。主要包括旅游、娱乐、健身、兴趣等。二是为休闲产业服务的休闲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通信、金融、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制造休闲产品的休闲工业、休闲农林牧渔业。主要包括体育用品、旅游用品、娱乐用品,以及采摘园、观光园、体验园等。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公民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等各类休闲消费规模达到了17000亿,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6%、GDP的5.07%。休闲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是区域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就产业类别来说属于休闲产业,就产业层次来说属于核心层休闲产业,是以旅游休闲和文化休闲为核心内容的休闲产业。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是门头沟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休闲产业是绿色产业。因为不论旅游业、娱乐业、餐饮业还是体育产业,它们的发展不是以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为前提,也不是以加重环境和生态负担为代价,而是属于很少消耗物质资源、与环境友好亲和的绿色产业。门头沟区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处在城市功能调整、发展模式转型的历史新阶段,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可以有效地促进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型发展模式向生态保护、文化推动、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型发展模式转变,科学地解决生态与发展的矛盾冲突,从而推动地区落实城市功能。完成经济转型,实现科学发展。

休闲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该产业主要由服务性企业构成,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休闲产业在城市可以为分流失业人员提供大量新的岗位,在农村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就业机会。从国外经验看,休闲产业吸收了相当可观比例的就业人员,美国休闲产业就业人口已经占到全美就业人口的1/4,成为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领域。不论从土地资源特点看还是从功能定位要求看,门头沟区都不具备发展大型工业、实现规模就业的环境和条件。而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可以大量地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区内存量人口的充分就业;同时它还可以有效地吸引人口流量,形成人口增量,从而扩大地区社会消费总量,反过来又会促进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加快发展。

休闲产业是高关联度产业。休闲产业的整合牵动作用几乎涉及各类产业。以旅游休闲为例,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交通,出租、酒店、餐饮、纪念品,以及银行、保险、电信等相关产业同步发展。因此,门头沟区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有利于推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发展现代高端信息服务,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从而塑造门头沟宜居宜业宜游综合服务区的新形象。

从休闲市场看,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门头沟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一是休闲观念广泛普及。当今社会人们不再视消遣享受为特定阶层的奢侈和象征,已经把休闲看作是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一种生活内容,而且休闲消费不再是偶然性为之,而是进入市民百姓的寻常生活。二是闲暇时间空前充裕。公民双休日,法定节假日、职工带薪假等的全面实施,使得公民每年享有法定公休日已达到115天,一年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公民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三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4000美元,而北京已经突破10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看,我国公民社会消费结构和重心已经进入到重享受重发展的新阶段。四是老龄人口不断增长。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对休闲服务的期望和要求逐渐丰富和扩大,银发休闲也将成为一块重要的休闲产业市场。

北京拥有2000多万人口,如果再考虑北京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休闲消费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时尚化、主题化、体验化的高端高附加值特点,可以说门头沟区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守着一个潜力巨大的北京市民休闲市场。

从门头沟区的休闲环境看,门头沟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具有优越的内部条件:一是资源优势。与兄弟郊区县相比,门头沟休闲资源不仅非常丰富,包含了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户外基地、田园村寨等各方面可供休闲消费的资源;而且独具特点,不少资源在北京地区还具有唯一性。东胡林人遗址列入2005年全国十大新考古发现候选项目,填补了北京人类发展的一段空白;潭柘寺被誉为京都第一寺,是公认的历史上的皇家寺院;戒台寺被誉为神州第一坛,是佛门最高学府;金顶妙峰山是中国民俗学田野研究发祥地;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是北京仅有的三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它们为代表,在永定河流域散落着一个古村落群,以这些古村落为载体还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戏曲、太平鼓、花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北京市各区县中极具个性和代表性;灵山是首都屋脊,被誉称为北京的“小西藏”;京西地质极具典型性、代表性,中国现代地质学开山之作《北京西山地质志》,就是叶良辅先生详细考察永定河流域之后写成的,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斋堂川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现有马栏挺进军司令部旧址等,这些都是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资源条件和优势。

二是地缘优势。作为门头沟的核心,门城新城地处北京城东西轴线与西部生态发展带的交汇点,距天安门仅25公里。六环路连接北京9个区县7个规划新城,108国道、109国道穿越全境,莲石路、阜石路等多条城市快速路直通北京城中心,长安街西延线、磁悬浮s1线动工在即,

门头沟是交通最为便捷的北京新城,这为广大市民走进京西、体验文化、放松心情、享受休闲提供了绝佳的方便和快捷。

借力文化创意做强做大旅游文化休闲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产业形态。这种理念认为当代经济的真正财富是思想、知识、文化、技能和创造力所构成的创意,这种创意来自于人的头脑,它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财富、新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jE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文化创意产业作了这样的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把文化创意产业分成了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交易、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广告和会展、古玩和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八大重点门类。门头沟区确定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现代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体验和享受。旅游者通过对自然环境、建筑、歌舞、节庆、狂欢等创意形式的消费,获得内隐的文化所指,从中体验到文化提供的空间、感受和不同。现代旅游需要设计和提供吸引游客的文化消费符号。成功的旅游目的地的形成绝非一个自然过程,或者一个简单地把风景、古迹等围起来,提供门票、进来看看的过程,而一定是根据游客的文化预期和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创造符号、创意产品的过程,因此现代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本身应该是一种文化创意的过程。门头沟区旅游业实现增值扩张,需要引入创意理念,运用创意机制,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提供新热点新看点。

资源并不等于生产力,文化资源转化文化生产力,需要借力文化创意机制。门头沟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是历史的、静态的,我们将通过文化创意包装,进一步挖潜个性特色,引入现代元素,迎合时尚口味,把这些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激活、做大、做响、做成文化休闲品牌,给游客观众提供一种现代的、个性化的文化产品,让大家觉得“有意思”、“想看”、“喊值”,从而制造热点,丰富产品,聚集人气,推动旅游。

企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园区则是文化创意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高级经济模式。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主题园区,有利于吸引聚集关联文化创意企业,辐射拉动上下游相关企业,整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和产业群,从而产生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近几年,北京一些区县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方面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大兴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整合了创意体验、影视制作、人才培养、演播设备等五大产业。基地的星光影视园,全国70%演播室用的灯光设备由其提供,央视、北京电视台许多著名节目也在该园拍摄,一套整合影视设备、影视创意、影视制作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怀柔中影产业基地、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798艺术群落、奥运文化创意园区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主题园区也已经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品牌辐射效力。门头沟区具有开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主题园区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妙峰山民俗文化圈、斋堂古村落文化圈、潭戒宗教文化圈都是极具京西风情、富含人文内涵、适合现代休闲的特色文化创意资源。今年以来门头沟又先后达成与华谊传媒合作意向,签订中芬生态谷合作项目,举办京浪岛音乐节,即将申报斋堂古村落古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可以说门头沟区具有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主题园区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特别应予关注的是,京西古村落古道是门头沟区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有三大历史文化名村作品牌,在全市兄弟区县中具有显著的差别优势,并具有数量多、风情浓、保护好的特点。我们将集中力量建设打造以古村落古道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示范和带动门头沟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壮大。

作者:陈国才

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篇2:

红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摘 要:旅游文化具有显著的大众性特征,大众文化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从大众文化的特点入手,解析消费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特征、审美情趣和接受方式。在对红山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优势和瓶颈分析的基础上,以大众文化为视角探寻旅游开发的切入点,要遵循“坚持市场导向、体现大众情怀、突出文化创意、强化活态呈现”的旅游开发思路,并借助通俗化的解读和娱乐化的表达方式,使红山文化旅游产品具有时尚性、新奇性、技术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关键词:大众文化;红山文化;旅游开发;市场导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大众化旅游时代已悄然到来。而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层次和品位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青睐,如何做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也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但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却出现了与人们初衷相悖的状况,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史前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却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目的,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实践的疑惑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去研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以科学的理念和方式去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避免陷入误区。本文以大众文化认同为视角,对红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分析。

一、旅游文化的基础是大众文化

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作为最重要的大众休闲方式,是旅游者寻求异质文化的一种体验,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文化交流活动。无论是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还是旅游活动对象的文化属性,旅游及其旅游产业都无可争议地属于人类精神文化范畴。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一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概念,不同群体眼中文化的价值是不同的。专家学者侧重文化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一般旅游者更偏好文化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文化资源,并不一定必然成为具有较大旅游吸引价值的旅游资源。因此,不能站在文化研究的角度去开发文化资源,而是要站在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去研究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文化除了具有文化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显著的大众性特征。旅游文化的大众性特征是指旅游活动参与人数众多,是一种大众行为,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消费的是一种平民的、受众面广的文化。从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要出发,文化必须根植于民众,贴近百姓生活,服务和娱乐大众,满足大众文化需求,这既是大众文化的本质要求,也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方向。因此,大众文化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启示

(一)通俗化的解读方式

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社会上众多一般人的文化,具有平民性、生活性、娱乐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大众化、通俗化的解读方式。通俗,即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欣赏水平和精神需要。通俗性是指其文化内容、表现形式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且乐于接受。通俗易懂是大众文化的生命,要运用大众性语言,深入浅出,喜闻乐见,贴近群众需求,激发思想共鸣,才具有吸引力;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减少学究味,增强直观性、体验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才具有感染力。

(二)娱乐化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娱乐”的解释是娱怀取乐,欢乐。作为动词娱乐意为使人欢乐,作为名词意为欢乐有趣的活动。大多数百姓民众都是普通人,他们对文化的基本需求也很简单,希望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情感的愉悦。因此,感性层面上的娱乐化成为大众文化的显著特征。娱乐化就是突出文化的娱乐性,以吸引住观众眼球。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德怀特·麦克唐纳在《大众崇拜与中产崇拜》中说过:“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

(三)时尚化的趣味选择

时尚是一种风格,一种生活方式。古往今来,时尚一直流行于世,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并影响着每个人以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只有健康的、大众普遍认可的才能引领时尚,才具有影响力。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在创造出一种模式之后,往往迅速地通过批量化生产,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定公众群中风行开来,形成时尚的潮流。因此,大众文化应准确把握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引领全社会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时代风尚。

(四)情感化的体验方式

体验是以生命来验证的事实,是亲身经历的深层次感受。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和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文化体验更注重在精神或情感方面的收获,注重对某种文化的认知成果。文化消费的核心是体验生活方式,如文化体验游强调的是旅游者的切身体验,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强化参与性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感受。

(五)媒介化的传播方式

媒介化的传播方式是指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的方法和过程。大众文化需要进行广泛的传播,而大众传播由于有专业的媒体组织并采用现代化的设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地传播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人数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而备受青睐。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也把大众文化传播作为主要服务内容,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六)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是文化与资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从产生之初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大众文化活动就是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既然是文化商品,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商品化规则,牢牢把握文化市场的脉搏,紧跟大众的文化消费趋势,才能实现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以大众文化为视角探寻红山文化旅游开发的切入点

(一)红山文化资源优势分析

1.重要的史学地位。红山文化是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全面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内涵极为丰富,在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对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红山是红山文化的命名地,最早的立体龙形标志物——玉龙,就出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被称作“中华第一龙”,赤峰也因此被誉“玉龙的故乡”。研究表明,赤峰地区早在5000—6000年以前就已经跨入了人类文明的门槛,中华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现在赤峰大地上,从而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2.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红山文化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红山文化社会形态研究》《红山文化研究的理论探讨》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级重点项目立项,出版和发表了《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赤峰红山后》和“创建红山文化学”等专著、译著及论文。红山文化研究成果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在重要版面予以报道。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创新人才团队”获批“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辽宁省建立了“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协同创新中心”。

3.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红山文化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媒体的广泛报道,特别是红山文化节、红山文化高峰论坛等活动的持续举办,使红山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基于红山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丰硕成果,如何借助旅游产业的广阔平台,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大众传播,进而在普通民众中产生广泛影响,对于强化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市、提高赤峰市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旅游开发瓶颈分析

1.红山文化距今年代久远,遗址主要埋藏在地下,旅游开发的物质载体缺乏,可视性差。

2.红山文化作为史前文化,缺乏文字记载、人物、事件、故事等非物质文化的有序传承。在中国四大神话体系中,也没有发现与红山文化相关的神话流传。

3.在历史教科书中,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做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早有定论,西安的半坡遗址、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也为大家所熟知。但国内红山文化研究在近些年才受到重视,且未得到国民教育体系的广泛传播,红山文化的大众认知度不高。

因此,红山文化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甚至尚在研究探讨阶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遗址或博物馆的方式,以文物的静态展示为主。一些旅游景区或宾馆饭店虽然也有红山文化元素的融入,但也只是以文化符号来表现的,缺乏活力和吸引力。总体而言,目前红山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正如人们所形容的那样:很有说头,很少看头,没有玩头。

(三)“崇龙尚玉”——红山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切入点

要使红山文化走出学术的象牙之塔,由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到广泛的大众认知度,把专家学者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必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才能有效破解“文物资源到文化旅游产品”转换的难题。

1.“龙”是古代夏民族的图腾。龙在中华民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无比巨大的影响。中国是龙的故乡,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中华民族以及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不但是一种符号和表征,更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是一种民族凝聚力。龙的文化还被海外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龙的传人”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辞海》对于龙的解释是:“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龙是万能之神,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传说中龙能隐能显,能兴云致雨,又能腾云驾雾。相传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都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商周以后,龙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王权的象征和民间的雨神。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皇帝又称为真龙天子,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在普通百姓中,龙文化已渗透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深厚文化积淀。与龙字有关的成语有几百条,龙的神话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龙文化的普及面之广,可谓国人皆知。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中国国家队队员也经常身着龙图案的运动服,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

2.“玉”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玉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古人认为,玉具有沟通天地人的特殊功能,是人间美德的体现。玉不仅被用于装饰,成为财富和权力的标志,也是统治者祭祀天地、沟通神灵的法物,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玉文化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国人传统的“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等崇玉用玉观念。玉成为了美好和高尚的代名词,人们常用如金玉良言、玉树临风、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琼浆玉液等成语来形容美好的人或事。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意味着玉石是极其珍贵的,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黄金。中华民族对玉更是充满了敬意,把玉上升了道德的高度,称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指的是人最高等级的品格。

3.“玉龙”是龙与玉的完美结合。“崇龙尚玉”是中华文化中图腾崇拜的一个显著特征,龙文化和玉文化的具有广泛的大众认知度和民族认同感,号召力和吸引力大。在赤峰的兴隆洼文化遗址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将我国雕琢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推近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创中国玉器雕琢和使用的先河。而作为红山文化标志物的“中华第一龙”——玉龙,更是龙和玉的合体,是崇龙尚玉的完美体现,赤峰因而有了“中华龙的故乡”的美誉。

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把“崇龙尚玉”作为红山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切入点,突出打造以龙玉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旅游品牌。通过建设展示龙文化、玉文化的各种景观设施,开发设计丰富多彩的展示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红山文化旅游产品。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红山文化旅游资源

基于以上对大众文化特点的分析,开发红山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平民化的视角,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和娱乐化的表达,使文化旅游产品具有时尚性、新奇性、技术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一)摆脱“资源”依赖,坚持市场导向

资源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但资源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资源也不能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高度重视旅游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消费的特点,厚植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否则就会陷入盲目开发的境地。

旅游市场需求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文化旅游开发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走向,研究未来旅游消费发展趋势,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意化的思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特色和内涵,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突出能够引起旅游者兴趣和共鸣的亮点,实施选择性的重点开发。旅游产品不是开发者自己喜欢的创意和个性化服务,不能把专家学者、艺术家、文化人的理念强制消费者接受,而是要从消费者需求什么的角度出发,去替他们策划和生产出来。

(二)淡化“精英”意识,体现大众情怀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特别是广大群众所乐于和便于参与的文化形式和活动受到追捧。让文化走出研究者的书斋,走出象牙之塔,走入普通民众之中,成为专家学者和民众的共同愿望,文化旅游由此应运而生。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给文化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它使文化的服务范围空前扩大,它使精英文化走向平民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红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借鉴同类景区开发中专家津津乐道而普通游客不感兴趣的经验教训,以平民化的视角,按照知识性、可视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要求,打造旅游者所需要的文化旅游产品,并突出人性化、精细化、艺术化的管理和服务,让游客受到尊重,得到享受,获得满足。

(三)打破“硬件”思维,突出文化创意

文化旅游产业是内容产业,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是创造性生产,高度依赖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创造力是核心,是第一生产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是对历史文化的简单还原和再现,文化资源必须通过内容的创意和形式的创新,即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能成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要充分发掘文化资源特色,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用通俗的、现代的、时尚的形式予以展现,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发展文化旅游的新业态,在产品开发上突出科技导入、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打造新颖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全新的视听效果,满足游客新奇特的旅游需求。

(四)化解“文物”情结,强化活态呈现

文物作为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必须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前提。但文物保护也要避免静态僵化,不能把“遗产”变成“遗物”。对文化遗产的活态再现,赋予新的生命力,使之成为“活的遗产”,会发挥更大、更为积极的作用。打造体现一种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要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历史文化“活起来”,成为独具特色的活态文化。

总之,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创新表现形式,活化文化内容,把高雅文化通俗化、精英文化大众化、无形文化形象化,形成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娱乐性的旅游产品。只有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使静态的景区动起来,文化旅游才会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扬,王毅.大众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于凤先.中华龙文化丛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

〔3〕王忠武.论二十一世纪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其控制[J].东岳论丛,1999,(6):97-101.

〔4〕隋岩.大众文化观与大众传播观的并行应和[J].社会科学,2015,(9):161-174

〔5〕刘朝晖.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人类学参与”[J].旅游学刊,2012,(10):8-9.

〔6〕薛良帅,崔存明.大众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3):37-40.

〔7〕厉新建.文化旅游、旅游凝视及其他[J].旅游学刊,2013,(11):8-10.

(责任编辑 姜黎梅)

Key words: Mass culture; Hongshan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Market orientation

作者:孙国学

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篇3:

论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 要] 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方国民经济增加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和支撑点,其增加值测算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取决于多个部门产业经济效益发展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直接影响本地方本部门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发展前景的好坏、判断本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排位及在社会经济领域发展中是否处于主导地位等重要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 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与应用

一、现代旅游文化产业概念

随着21世纪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伟大蓝图构想的出台,旅游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文化产业对提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有着广泛的研究意义。所谓旅游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从广义上看,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以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都是旅游文化产业璀璨的一员。而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则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方国民经济增加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和支撑点,其增加值测算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取决于多个部门产业经济效益发展的集中体现。它主要包括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功能部门、建设部门、工商部门、文化旅游部门、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发展产业经济而形成的集合体。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本地方本部门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发展前景的好坏,同时也是影响本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排位和判断该产业在社会经济领域发展中是否处于主导地位等重要发展方式[1]。从地方上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增加值测算方面来说,现代旅游文化产业虽然只是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产业发展的多寡、强大与否,对地方国民经济增加值测算的增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测算部门与部门之间、县与县之间、省与省之间等经济指标增速与增比进位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对测算国民经济增加值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的迅速崛起和行业体系内容的细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内容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开放与提升。现代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综合发展中的一个分支体系也不例外,它对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在国民经济产业迅速崛起的今天它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旅游文化产业促进的经济增长同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增加值测算成正比关系,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越可观,其经济收入增加值越高,对提升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增加值也越高,反之则少。旅游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产业增加值发展测算起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2]。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产生的旅游文化产业由于受当地经济和旅游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旅游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同其他行业对比相对较低。旅游文化产业在经济领域发展中还不具备占主导地位的作用,加之当时对旅游文化产业概念与内容的定义与定位还未有清晰的认知,人们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内容模糊不清,政府并未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也未测算其在GDP中的比重。2000年以来,由于大众化旅游时代与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地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企业数目与日俱增,在社会经济各界领域发展中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思考与共鸣,把旅游文化产业经营收益列为研究测算国民经济综合增加值,对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三、如何破解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那么,如何提高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研究与应用,将对提升现代旅游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必须要对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界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3]。何为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呢?所谓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则是在传统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其概念内容,以旅游为主要核心元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商、果子采摘、观光体验、休闲娱乐、旅游垂钓”等数十个要素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紧密旅游产业链。其产业项目内容的延伸与发展,即是构成现代旅游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4]。因此,在传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上,提高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综合产业发展中的研究与应用,将对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补充作用。其次,提高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中的研究与应用,不要将目光局限于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乡村旅游点等项目的收费上,而是要将其内容扩展到更多更深层次方面的认识与范围内,尤其是扩展到与旅游业发展相关联的项目方面,将其认定为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例如,旅游景区管理服务、旅游休闲观光服务、旅游产品设计、生产、包装与销售、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基地建设、农旅一体化、茶旅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项目等方面将被认定为旅游文化产业项目。“纳雍县王大喜旅游休闲管理服务中心、纳雍县宏谷锦业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均可作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项目。再次,提高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的研究与应用,用以测算其在GNP、GDP中所占比重,必须明确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另外还要要求旅游产业项目办证内容必须满足“营业证照项目名称、主体项目经营范围、项目经营行为是否存在旅游经营活动”三大要素,方可认定该经营项目属于旅游文化产业的统筹范围,这样才能提高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客观重要性和可比性,三者缺一不可。最后,体现旅游文化产业项目是否对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关键就在于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地掌控,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和规范旅游文化产业办证名称与经营主体范围是判断该项目是否具备旅游文化产业最基本的属性,而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旅游经营接待活动则是判断该项目是否存在旅游经济行为的可行性和收益性。例如在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名称上冠有“旅游”两个关联词,才可将其产业项目列为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例如,纳雍红色枪杆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其项目名称加有“旅游”两字,明显体现了该项目是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项目[5]。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文化产业项目来说,仅仅凭借旅游项目名称冠有“旅游”两字,也并不能完全说明该项目就完全属于旅游文化產业项目,因此,旅游文化产业项目,除了名称上冠以“旅游”两个关键字以外,其经营主体内容必须涵盖与旅游经营行为为主要元素的题材,才能充分证明该项目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发展的整体项目。例如,纳雍红色枪杆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主体经营范围包装有“旅游资源及旅游景点开发及利用、旅游工艺品制造及销售、旅游观光服务”等经营范围,这些以旅游活动为目的的经营范围,充分体现了纳雍红色枪杆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是一个完整的以旅游经营活动为主导的现代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作出的贡献,则是真正测算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根本保证,如此类推,只要满足以上三个要素和办证经营范围等关键内容,实现困扰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十余年来在社会经济各行各业中“大发展、大繁荣”的难题将会得到迎刃而解。第二,除旅游文化产业项目规范办证要求之外,其项目建设在法人实施完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必须是以旅游经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旅游经营行为,才能被认定其经济收益对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有着真正的经济使用价值,从而提高旅游文化产业在各行各业发展中的比重和对测算国民经济产业增加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中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加强办证源头管控,明确旅游公司和旅游个体的名称和内容,提高办证人员的工作效率,用以引导和提升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应用。这就要求办证单位要高度重视办证效率,正确引导办证企业家或群众办证的动机,并在证照适用的基础上,按旅游文化产业证照规定的内容和范围界限内实施办证手续,从而提高旅游文化产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办证效率和实用性,最终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例如在办证名称上加“旅游”两字,如某某旅游公司、某某旅游独资企业、某某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某某旅游休闲管理服务中心等,同时在经营范围内容应用中,也必须标注有与旅游相关联的经营内容。如旅游产品生产与销售、乡村旅游、旅游住宿、旅游餐饮、休闲、观光、水果采摘等内容。第二,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应用中,其项目名称内容与经营内容必须是以“旅游”为主要核心部件,名称与经营内容要相互对应,二者缺一不可。例如,毕节市署仲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其名称内容有“旅游”两个关联词,其经营范围内容涉及有“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开发、漂流,旅游产品生产”等关联词,可界定其为旅游文化产业经营项目。第三,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在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以外,其项目经营范围内容主体实施必须有一定的旅游经营活动,并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收益,否则该旅游项目将不具备旅游文化产业的基本条件。因此,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只要具备以上三大要素,并在社会各产业中灵活应用,其所产生的旅游经营收益和价值,将是测算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重要经济指标,同时也是测算和提升国民经济产业增加值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悦含.政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J].中共吉林党校,2019(05):50.

[2]陈媛.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法制保障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8):175-176.

[3]郭伟.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山西师范大學,2019(05):71.

[4]曹小蓉.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教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评《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J].高教探索,2019(06):140.

[5]刘宁.浅谈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5):88-89.

作者:王燕

上一篇:县教育局工作计划范例下一篇:思想品德教研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