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公开查询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其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校际间的合并与调整、学校内部推行的后勤、财务、人事、分配等各项改革的深化,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房产公开查询资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房产公开查询资产管理论文 篇1:

地方高校公有房有效管理的探讨

摘要:地方高校公有房产资源是地方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是地方高校办学的主要物质资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公有房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曲阜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公有房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践,提出增强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制、实行有偿使用等有效措施,以提高地方高校的公有房投资效益。

关键词:地方高校;公有房;资产管理

作者简介:鞠宏伟(1974-),男,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资产管理处,实验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资产管理及实验教学管理。(山东 日照 276826)

进入21世纪,为适应形势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以应对国际竞争的需求,地方高校的招生、基建规模迅速扩张,公有房面积大大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地方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为地方财政拨款,但实际到位情况并不理想,甚至部分高校在负债运转。面对新形势,如果仍旧采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行政分配模式,公有房不仅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会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如何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地方高校公有房的投资效益,成为各地方高校房产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课题。笔者通过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有效管理地方高校公有房,提高公有房的投资效益进行探讨。

一、地方高校公有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公有房是指产权属于学校的各种用房,包括教学、科研、文体活动、行政办公、师生生活、生产经营以及商业服务等用房。[1]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的公有房产作为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没有得到重视,缺少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监督机制进行约束,存在多元管理、体制僵化等现象,降低了公有房产的投资效益。

1.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底数不清

地方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强调了很多年,但一些高校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职工对“国有资产”这个概念没有一个明确和完整的认识,对国有资产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公有房产问题,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公有房一直采用实物管理方式,不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缺乏政策研究和理论指导。一直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凭经验管理,没有相应的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学校一旦将房产分到各使用单位,各使用单位即将使用的公有房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有的部门无偿占用学校的房舍私自办班或出租创收,这不仅使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很容易滋生腐败。对于这些现象,普通教职工习以为常,甚至一些校领导也熟视无睹,缺乏应有的公有房管理意识。由于对公有房管理长期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对公有房使用进行专门的管理,很少对其进行动态跟踪,公有房的管理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使用情况不明,底数不清。

2.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地方高校公有房产管理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管理较为混乱,主管部门多。[2]以曲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教务处、后勤处、基建处、资产处都在管,但没有一个统一的归口单位。究竟由哪个部门集中管理没有明确,责任和权力都不到位,各部门之间也不协调,往往占用的面积超过应该使用的面积,造成资源浪费。

3.管理手段落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仍然采取台帐管理方式管理公有房,没有一种系统的管理,不能很清楚地显示现有房屋的使用情况,房间分配历史记录难以查询,导致房产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地掌握公有房信息,造成一方面房屋使用闲置,另一方面紧急需要房屋却无法抽调。同时很多房间被一些部门私自改造为多个房间,导致房屋门牌号与其他门牌冲突或有的房间无编号。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大大降低了公有房管理的工作效率,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数量急剧增加的地方高校公有房,对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引入信息化管理。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化,人员培训没有制度化,责任不清的现象还较普遍,管理人员素质亟需提高。

二、公有房有效管理的措施

1.增强意识,摸清底数

对公有房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公有房管理的领导,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公有房管理模式必须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传统方式下的多条块管理和无偿化使用,已无法解决地方高校快速发展中公有房整体供求紧张、局部效用不均衡的矛盾。要树立效益观念,强化成本意识,并赋予公有房价值化特性,通过提高公有房的使用效率,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公有房管理的关键一步就是摸清全校公有房底数,这也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我校在进行公有房清查时,提出了“五好”的工作理念:一要宣传好,做到人人皆知,深入人心;二要培训好,成立公有房产清查队伍,并进行培训,培训工作要做细、做实,保证清查准确率;三要结合好,要结合教务、后勤、基建等部门信息,科学地组织开展清查工作;四要协调好,要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争取得到最大支持;五要利用好,要对清查结果科学地进行分析,为长远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理顺关系,健全体制

从理顺关系、健全工作体制、规范规章制度入手,对地方高校公有房管理进行改革。以我校为例,学校首先成立公有房产管理委员会,领导推动公有房产使用和管理工作,并规定资产管理处为学校公有房产管理的职能部门,改变了公有房产多元领导的混乱局面,大大推动了公有房管理和改革工作进程。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包括《曲阜师范大学公有房管理暂行规定》、《曲阜师范大学出租房屋招租实施细则》、《曲阜师范大学公有房屋出租管理细则》等,使管理有章可循。最后,根据公有房使用性质,对其分类,按类指定归口管理部门。如党政办公用房及后勤保障服务用房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教学、实验、科研用房由教务处归口管理;校办产业用房由校办产业处归口管理;出租房屋由资产管理处归口管理。并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

3.有偿使用,动态管理

地方高校公有房管理必须打破无偿用房的陈规,全面推行公有房管理有偿使用制度。为此,我校首先制定各类用房标准,核定各单位用房配置面积。定额内用房免交房产资源调节费。经批准可超额占用学校房产的,学校收取房产资源调节费;达不到配额标准的,学校给予适当补贴。并对公有房产实行动态管理,定额面积随用房单位机构、教学科研任务量以及在册学生、在编教职工人数的变化,每年进行调整。[3]此外,学校加强了对经营性房产的管理,经营性房产由学校统一安排。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公有房原则上不得用于出租。在满足教学、科研、行政、服务、公共活动等各项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出租的,必须报经资产管理处审查、学校批准,纳入统一管理。我校于2009年排除重重阻力,关停了违规出租用房并对回收的原出租房产组织了清理维修。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三批次32户经营性用房的招租、签约和委托管理工作,共出租经营性房产7千余平方米,收取租金126万余元全额上交校财务。这是我校历年来经营用房承包费、租赁费第一次全额交由学校统筹支配。

4.强化手段,完善队伍

有效的管理手段是确保公有房得以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有力保障。当前,采用信息化管理应成为地方高校公有房管理方式的首选。我校依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公有房管理专用信息系统对我校公有房实行信息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公有房政务公开,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机制。目前,地方高校的公有房管理人员结构配备相当薄弱,计算机技术、经济知识都较薄弱,不少人参加公有房管理的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有房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对公有房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要将培训制度化。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公有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确保公有房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结束语

地方高校公有房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入探索,总结经验。跟其他许多地方高校一样,我校的公有房管理改革工作也才刚刚开始,虽初见成效,但尚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改进。譬如,有偿使用的核算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一些改革方案在具体实施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实施困难。但是进行公有房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改革政策效果上的探讨,对地方高校的公有房管理改革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地方高校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地方高校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新.高校公用房管理改革的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3):72-74.

[2]黄英锋.高校公用房管理改革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75-78.

[3]林敏莉.高校实验室用房有效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3):98-99.

(责任编辑:郝魁府)

作者:鞠宏伟

房产公开查询资产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其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校际间的合并与调整、学校内部推行的后勤、财务、人事、分配等各项改革的深化,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资产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完整,家底不清、账账、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很不适应。本文拟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求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对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应加深对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成因的认识和新形势对高校资产管理要求的认识,从而转变观念,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学校固定资产分为6类:

(1)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后勤用房、业务辅助用房、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及土地等资产;

(2)专用设备,包括电脑设备、打字复印机、电教设备及文体设备等;

(3)一般设备,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工具量具器具、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标本模型及车辆等设备;

(4)文物及陈列品;

(5)图书;

(6)其他固定资产。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使用国家资产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人们头脑中很难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这种思维定式是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不被重视、人们头脑中至今还被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困扰的根本原因。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资产管理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管理思想陈旧,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薄弱,管理手段落后,资产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在较低水平上徘徊,诸如资产利用率低、流失情况严重等许多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给高校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3)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模式缺乏完整性和有效联系。如归口管理的财务、设备、总务、基建等职能部门分别由不同的副校长分管,缺乏统一领导,同时,多数院校也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结果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归口管理部门与各占有使用部门工作相互脱节,最后形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

(4)高校资产管理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建设薄弱。有些高校因制度不健全而无章可循,也有些高校虽规章制度很多,却存在某些缺陷,或条款已经过时,不具备可操作性。制度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它使管理人员责任心逐渐削弱,学校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导致资产毁损、流失。

(5)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产权不清,从而造成资产被无偿占用或流失。

(6)近年出现“一校多区型”高校,校区多,且有的处于初创期间,由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校舍建设等基建项目和教学仪器、网络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配置工作上,而忽视了及时对现有固定资产物资的清理合并,账务上也没有做及时处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账物、账账的不符,造成了不少资产游离于账外,一方面各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广开财源,同时又利用取得的部分收入购置资产,这些资产有很大一部分在账外循环,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涉及合作办学、接受捐赠、无偿划拨、自制或改建等固定资产,由于没有价值或价值不确定或不准确,有相当部分没有验收入账,或入账价值不准确,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第三,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竣工验收、决算、移交、工程决算审核等各环节均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也导致了未能及时入账和账外资产的形成。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1)账实不符问题。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

(2)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的偏差问题。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计划作为进行管理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加的工具,是指令性指标,必须做到层层负责、不得突破。但一些部门在计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结果与执行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超计划执行、计划被挪用、擅自购建新项目、擅自换项目等。上述种种计划执行偏差现象使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与指令性,管理机构的管理意图未被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计划管理的失控,严重时还将影响到高校的正常经营。

(3)房地产未确权问题。高校要进行强强联合,要实现双赢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高校办公用地多采用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高校内部无论是正常入账还是账外并账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即未做好房地产的确权工作。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高校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这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

(4)基建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问题。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代表了基建资金循环的终结,决算造价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高校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利益的驱使及基建项目主管机构的干预下,一些独立审计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基建项目中存在的或有债务(如税务机构口头承诺的税费减免),将决算造价从表面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总投资内,以逃避监管,可一旦或有债务发生,高校必须面临付款问题;二是客观上的原因,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5)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高校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的权力集中在人事部门,而一些责任人往往是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高校监管不力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此外,责任人处罚不到位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基建项目决算、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等业务的审批。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及国家的三令五申,已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职位升迁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

(6)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高校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3种因素:一是高校内部流程整合产生的闲置,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过早淘汰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违规途径产生的闲置,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却未实际发生使用效益。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属于不需用资产,占用了高校大量资金,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严防资产流失。

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有效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树立起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高校财务部门必须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错误思想,把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目前各高校实行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模式必须予以完善,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领导、有效精干、能落实具体管理责任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有效管理。具体设想:一是加强统一领导,成立以校(院)长为首,各分管副校(院)长、职能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及有关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参加的校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全校固定资产管理统一领导,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二是精简归口管理部门,相对集中资产管理权限。目前归口管理部门较多,协调和管理比较困难,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特点,可按不动产、设备和图书三大块划分归口管理部门,这样既考虑到了专业对口,又缩减了归口管理部门,便于学校统一协调和管理。

(2)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高校应按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并注意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每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权可落实到人,做到责任和权利相统一。为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高校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便于实行和考核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和监督机制。责任制应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及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的行政及经济责任,重点落实岗位责任,解决因职责不清造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监督机制则重在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上,定期检查和考核各岗位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和资产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制度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调动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检查和考核应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创新意识,使其在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的同时,能注意资产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发挥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资产管理整体水平。

(3)加大财务监管力度,确保高校资产安全。在高校转轨期间,在做好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管力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当前,应侧重抓好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重要监管手段,通过清产核资可以摸清资产状况,核实资产占有,可界定产权界限,明确经济责任,极大地减少资产流失。清产核资的关键在于工作扎实不走过场。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应按高校财务制度规定,认真做好每年例行的资产盘点和对账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为定期开展的全面清产核资打好基础。

(4)应用网络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高校资产管理应尽快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相关部门监管,全校信息共享。应结合管理需要,开发适于校园网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使其能涵盖高校固定资产全部内容,具有完整的账务体系,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的审核功能,实现一项业务可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由此实现资产动态管理,有关部门可随时查询和获取有关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可及时组织资产流动,实现资产有效配置;各校区、各单位能方便地办理相关业务,从而极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5)完善人事约束机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事约束机制必须得到高校高层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对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发放个人绩效奖金的依据;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管理责任人的职位升迁挂钩,对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罚。

(6)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应形成“没有计划,不得执行;执行计划,不得突破;专项计划,不得挪用”的观念;跨年度使用计划,必须重新申请;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与批准的计划相配套。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对计划的执行实施认真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细化成本控制,科学、合理地申请、安排计划,减少超计划情况的发生。作为处罚措施,对于出现超计划等违规问题的部门,可在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违规部门下一年度计划。

(7)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引入资产评估程序,首选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同时,为了提高各部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可制订一些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的奖励办法,以努力压缩闲置固定资产存量。

(8)对于“一校多区型”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既要站得高,又要看得远,还要走在前头,真正起到先锋示范作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和核查,定期和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管好家产、用好家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使固定资产管理朝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认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是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各级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即负责人及经办人)的活动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爱玲.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事业财会,2002,(4).

[2] 胡中源. 深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实践[J].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2000,(1).

作者:石容新

房产公开查询资产管理论文 篇3: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几点思考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信息系统 实施

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背景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其作用是保证各项事业能顺利开展,保证整个社会正常运转,支持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营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只能以服务为根本目的。使用过程是一个非生产性消费过程,它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要依靠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和各种财政预算给以补偿。

多年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殊性,使其在管理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1.1 由于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没有有效结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苦乐不均现象严重。有的单位资产超编、超标现象严重。而有的单位办公资源严重不足,租房办公,增加财政负担,造成国有资产浪费。行政事业单位购建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上级部门调剂补助和相关收费来筹措。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使用单位很少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日常维护上的费用成本,甚至随意购置,用完不管。

1.2 个别单位(例如:市直单位)认自己使用的资产是省里拨款建设的,资产不归市里管,不接受管理监督,造成资产收益的体外循环,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斗”。

1.3 房产出租出借管理混乱,有些单位出租出借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大,出租由少数人负责,出租方式不公开,不按合同收缴导致贱租现象发生,出租收益自收自用,随意性强,甚至有舞弊现象发生。

1.4 资产基础工作失真,部分单位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混乱。甚至有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常年不对账,数据出现 “两张皮”,各干各的工作,大量残次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报废处理,有的资产去向不明,空挂账现象严重,资产数据严重不真实。

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及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和促进各项公共事业健康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为当务之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

2.1 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明确

2.1.1 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动态化。信息系统以2007年资产清查数据为基础,建立资产动态数据库,随时掌握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二是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分析,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资产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支持。

2.1.2 实现资产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一是财政及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形成、资产处置的申报审批业务,实现系统网络式流程控制与过程监督;二是全方位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日常工作需要。

2.1.3 为实现五个结合奠定基础。资产管理系统的建成,通过与外界系统数据交换,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及投资评审相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信息系统操作流程科学合理

2.2.1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久其软件为例),操作流程从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到资产处置,收益管理,恰恰体现了对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管理。各家单位把数据上传至财务主管版软件当中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可及时、全面掌握国有资产总体状况,避免前清后乱。与此同时也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对整合事业资源,实现事业资产共享、共用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①系统初始菜单里面,有使用(管理部门)、人员、存放地点三项需填信息,而这三项内容也是资产配置里卡片内容的其中项目,三个项目的完善,指明了资产的使用部门,使用人和存放地点,避免了资产用完四处存放、无人管理的现象,即明确了责任,也防止了资产的不明流失。

②在资产配置菜单里面,共有12类资产卡片,涵盖了行政事业资产的全部内容,在资产管理人员使用系统管理资产时,能够更加直接、灵活、全面,能够宏观的管理单位内的所有资产,除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和家具用具及其它类两种资产卡片里的内容可以合并录入在其所属卡片里外,其它资产必须是一件资产对应一张卡片,而不能合并录入,这种要求把资产分的更加详细、清楚明了,同时也给日后的资产处置也提供了方便。这部分内容是信息系统软件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是后面所有操作流程的前提。

③卡片的正确录入是卡片查询的前提条件,在卡片查询功能里,有18项可选择输入的内容,可谓是查询口径,查询方式灵活多样,可根据需要在查询时输入,能较迅速的找到要查找的资产的全部信息,便于评估、外部使用和处置。

④在会计业务处理中,记账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差错,比如在当时少计或是多计了某项资产的价值,这些差错在事后才发现,除了需要调整账簿外,在卡片中登记的资产也需要调整,内部使用功能恰恰解决了此问题,通过对该笔资产所属卡片的操作,使原来的卡片变成了修改后的正确卡片。虽然此时,资产汇总查询里得出的资产余额与会计固定资产明细账中的余额出现了不一致现象,但是在后面资产账表功能里的资产总账查询里,查询出来的金额与固定资产明细账中的余额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资产的批量变动,不能对资产的价值进行变动,变动项目只有7项内容。在盘点功能里,通过对资产的盘点,可以找出盘点的资产与入账的资产之间有哪些不一致,以便以后做盘亏、盘盈处理。卡片的拆分主要使用于可以合并录入的两类资产,如:家具用具及其它类、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合并录入的资产里面,如其中部分报废或是处置,就需要对卡片进行拆分,将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从里面拆分出来,在进行处理。资产领用针对已入库没有使用的资产。资产回收入库针对以前使用而现在不用的资产,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在内部使用过程中,资产的领用、盘点、计提折旧都有独立的业务单据支持。

⑤在外部使用功能里,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和土地房屋使用等5大项,每一种情况有一张表格,例如:出租表里的承租单位和合同协议金额,出借表里的借用单位和出借收益等都是必填项目,便于上级主管单位和本单位详细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维护自产的安全完整。同时,按照办法要求与资产评估业务紧密关联,从而实现资产有偿使用时,评估、上报、審批、登记、收益的整个业务流程的管理。

⑥在资产处置功能里,有资产报废(报损)、资产出售(出让、转让)、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登记单三种情况,这几种情况的操作流程相对有些复杂(以离线操作为例),通过导入离线审批参数、导出离线文件、导入审批结果文件等程序,完成对资产的处置。处置的资产卡片将是一个有红色标识的卡片,红色标记点明了该资产的处置形式。

⑦收益管理功能里,有收益登记和收益上缴等要填制的表格,体现了对收益管理的全过程,有助于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收益的监管,以及“收支两条线”的执行情况,避免了“小金库”的发生。

2.2.2 久其资产管理系统提供了3个预警功能(流程预警、时间预警、指标预警),帮助资产管理人员及时的掌握所辖部门或单位存在的资产管理违规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资产流失。自动预警系统提供了三大自动预警功能,指标预警、时间预警和流程预警。指标预警主要是通过审定指标范围,和实际资产情况进行对比,全面反映相关资产各类状况,系统内置了8大指标,包括房屋土地使用效率,专用设备使用效率,经营性资产所占比重,人均资产比重等;时间预警主要是针对收益的上缴情况和收益监管进行预警,包括应上缴时间,规定上缴时间,末上缴时间,超期时间。时间预警全面反应了收益获取和上缴情况;流程预警是通过对资产的类别、申报周期、申报总金额进行预警控制,从而避免各单位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对大额资产进行分批处理。

2.2.3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久其软件为例),该系统数据兼容性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资产卡片的系统初始上。能够无缝的导入清查数据库;对于其他系统的资产卡片数据,通过提供数据导入模板利用中间库导入功能,能都将任何系统的卡片数据初始到久其资产系统中。正是有这种功能,建立资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时导入了06的清查资产卡片,大大简化了输录资产的工作量,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避免了工作中错误的发生。

2.2.4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其业务内容围绕资产全生命周期,覆盖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评估和收益管理环节,通过对卡片管理和条码管理功能形成资产档案,通过对系统各项业务登记能实现日常业务管理,形成资产管理台账;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实现资产业务的申报和备案,严格按照有关科学管理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维护和保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有较高的财务知识水平和软件操作能力,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协调一致,更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和主管单位的大力监管,这样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实践证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加强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只有改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才能更加适应国家节约财政支出的要求,以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人民造福。

作者:王万成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教师节活动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