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班级管理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作为班级的一份子,每个学生都具有参与管理和被管理的权利。在教育工作开展中,用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可以实现班级团队的有效管理。而文化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帮助。要想让班级实现良好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就尤为关键。

第一篇:班级管理论文

如何运用自主性班级管理来管理班级

所谓自主性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通过有效组织,充分调动与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其基本原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尝试各种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班级管理。

(1)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尚有局限,思维比较具体、形象,可塑性强,因而特别需要正面引导。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树立班干部的榜样。榜样的树立,对于初中生十分重要。同伴的榜样示范,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努力方向。为使学生自我管理得以持久下去和上升到群体自我管理的高度,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示范性强的班干部队伍必不可少。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给班干部进行细致的分工,指导引领他们具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比如,指导劳动委员如何管理班级卫生,指导学习委员怎样组织早读等等。二是多提供锻炼的机会。班主任应注重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参与、锻炼展示的机会。比如对于班内的一些常规工作,如值日、收发作业、领队、领读等等,可采用轮流方式让所有学生去锻炼实践,让他们展示各自的才能,体验主体参与的收获。

(2)建立制度:培养孩子的主体参与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由学生共同参与制订的计划,不仅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目标的达成率更高,而且班级管理成效也更为显著。一是制订管理制度。无论是班级工作制度,还是专题活动计划,班主任应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制订。这样不但能集思广益,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开学初,班主任可带领学生学习学校有关文件和规章,认真分析班级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班级制度或阶段活动目标的制定,如小组目标管理、班干部竞选制度、班务工作评价机制等。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在制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吸纳学生的意见,营造民主管理的气氛。为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配岗位。在分工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优势进行恰当的岗位分配。班干部任命可以采取轮流制,班干部队伍应该好中差生都有,以免某一组班干整体素质不强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转。选好班干部后,还要进行任职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职责,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样做。另一方面,发现问题要及时指正。班干部轮流制将学生引领到管理者的地位,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天地里自由表演、自主发挥,但班主任依然要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处处留心。如果发现班干部工作不到位、工作方法失当,要及时纠正引导或及时轮换。

(3)注重评价:培养孩子的自我反思能力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注重评价,明确评价对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的意义。比如学生在“当差”中,如长时间达不到要求,或者责任心缺乏,可以解聘;如学生自认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也可以申请辞职;每个周期各部门负责人可根据解聘和自动辞职的情况,重新推出岗位进行新一轮的竞聘。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明确责任,重视自身评价。首先让学生通过写管理周记或日记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剖析,然后在定期召开的民主班会上,由班长主持,小组讨论,每位学生发表看法,由此,在群体中正确认识自我并且公开、公正评价自己,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管理与主体成长的目的。二是实行评选,给予奖励。班主任可在期末组织全班进行综合评议,设置一些奖项对优秀班干部予以獎励。由此引导学生明白,诚心奉献班级、乐于为大家服务、维护集体利益,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受到奖励。

作者:孙继旺

第二篇: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摘 要: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管理模式、方法的科学性,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班级管理的构建与发展应发挥好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进新课改下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与调整。本文立足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从指定班训、树立班风;丰富班级管理形式;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阐述如何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的大背景,推进班级管理建设。

关键词: 初中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 班级管理

班级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初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班级管理的稳步开展,对新课改下推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自尊心强,追求个性自由的个性属性,强调初中班a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契合初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依托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班级文化建设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导向,以“班级精神”为核心,以“行为规范”为基础,实现多元化、开放式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塑造班级凝聚力、向心力,进而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涉及面广,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班风、班规,都可以规范并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对班级各项事务的运行,形成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作用的软性力量。因此,在笔者看来,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增效班级管理,是新课改下初中班级管理建设及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班训、树立班风,形成班级向心力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家庭背景、个性气质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实现一个班级四五十人的管理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以往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之下,班级管理以硬性管理为主,不仅难以实现长期有效的管理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产生抵触行为。于是乎,班主任与学生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学生学习生活不安、班主任管理处处不放心,双方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疲惫状态。班规缺失、班风不纯,必然导致班级一盘散沙。因此,优化班级管理,关键在于针对初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强化班训制定、班风树立,在明确的管理目标的导向下,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形成以班风为引导、班训为激励的班级管理型形态。班级是一个集体,一盘散沙的管理现状,无法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效果,如何形成班级向心力,是依托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是凝聚班级向心力的过程,也是塑造集体形象、集聚精神激励的过程。班级管理不仅是教师一方的行为参与,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班训的制定,增进了班集体的精神激励,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乐学善思、好问求学”、“厚德博爱砥行感恩”等班训的制定,对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个人思想品质的塑造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班风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班风的树立为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因子。整体风貌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塑造班级成员的良好形象,从而推动个人品德素养的发展,促进班集体良好作风的形式。“相互团结、自律进取”、“严纪守规,学风积极向上,争做优秀班级,争做文明班级”等班风的树立,能有效带动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二、丰富班级管理形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形式,优化管理内容,是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改下构建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内在要求。在传统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形式单一,管理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其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并在相互渗透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落实。在现有学校管理制度之下,学校班级管理多以“量化考核”为主,进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控制的状态,班级成为个性自由发展的牢笼,这样的管理形态显然无法满足新课改下班级管理建设的需求。为此,在现有班级管理机制基础之上,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丰富班级管理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学校“量化考核”制度的基础之上,班级可以通过民主讨论方式,制定相配套的班级公约,进而发挥量化考核制度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民主讨论形成的公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班级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应靠学校、教师的“他律”,而应该做到“自律”。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为更好地丰富并配合班级管理的开展,班级可以成立诸如“青年文明先锋队”等班级组织,让学生自我制定组织纪律、组织章程。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转变为班级管理行为,增进学生感知并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产生自觉性;再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依托,盘活班级管理活动,开展“我是班级主人翁,我为班级献计策”、“值周班长制”等管理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为班级管理创设“人人管班、人人爱班”的管理局面。班级管理不再是管学生是不是遵守纪律、是不是认真听讲、认真学习,而是将管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培养过程中,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在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自尊的满足。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班级文化建设不拘囿教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初中生个性好动、实践探究能力强,如何迎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课外活动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为导向,做到贴近学生,将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求知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利用课外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娱乐的成长空间,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的意思。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契合班级管理建设的要求,迎合初中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让活动比赛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精神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爱好小组,如成立篮球(乒乓球)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外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比赛中体会兴趣的快乐,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以学习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形态,一直是班级管理优化与调整的重要方面。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班级管理形成了一定的改革,但如何在“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班级管理建设的重点。教师抓学生学习的同时,要让学生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对课堂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文化活动氛围之中,得到有效学习、获取健康教育,消除社会不良社会文化、风气对学生课余生活的影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通过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多时间放在课堂学习和有益的课余活动之中,有效提高学生不良社会思想、行为的免疫能力。

四、推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推进,强调“文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实现班级管理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对于班主任而言,班级管理涉及面广,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基础上,优化班级管理效率,规范并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首先,坚持“民主”原则,师生共同讨论,制定符合本班实际、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规,进而为班级管理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如通过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从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制定班级制度;其次,以创新为导向,构建新的班级管理体制。传统单一的管理制度,不仅难以适应并满足班级管理的需求,而且管理效率低,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有效的管理。因此,班主任可以建立“小组负责制度”,通过对小组的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各项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综合考评的有效性;再次,强化细节管理技术的运用,转变工作模式,强化主体班会的组织和实施。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主题班会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班级可以建立主题班会制度,周一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形式可以多样化,能够针对每个星期学生的学习等情况,开展针对性强、教育意义突出的主题班会,进而更好地强化班级管理的艺术性。当然,主题班会还可以围绕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民主、法律等相关的主题班会,将社会热点与主题班会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等的认识与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推进教与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个性强、自尊心强、探究实践能力强,因此,强调班级管理应践行“生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班级管理的优化与创新,关键在于如何以创新为驱动,坚持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为班级管理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内容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通过制定班训、树立班风;优化管理形式,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开展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是依托文化建设这个大环境,推进班级管理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温亮宝.班级文化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才智,2015(04).

[2]李丽华.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上旬),2015(07).

[3]王淑兰.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班级管理的亮点[J].教育革新,2016(11).

[4]赵旭.下好“一盘棋”,共建一个家——班级管理案例之班级文化建设[J].青年时代,2015(13).

[5]张伟萍.浅谈班级文化建设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J].课外阅读,2013(06).

[6]谭英海,王宗光.略论班级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

作者:冉茂才 王静

第三篇: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

摘 要:作为班级的一份子,每个学生都具有参与管理和被管理的权利。在教育工作开展中,用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可以实现班级团队的有效管理。而文化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帮助。要想让班级实现良好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就尤为关键。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怎样对班级进行自主化管理?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尤为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的建设对班级整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这项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引起关注。因为班级管理工作和程序化管理有着明显差异,所以班级管理需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的完成自身行为管理。为此本文就将对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对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1.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

(1)构建完善人格的作用。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引导和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有着重要影响。

(2)提升公民素质。班级文化可以将师生之间的利益、理想、目标进行紧密结合,有助于师生共同意志的形成。在班级组织发展中,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这样学生在实际发展中就会受到有效制约,合理控制和管束自身行为。因此,班级文化就可以实现对学生行为的优化,能对学生行为偏离问题进行控制。通过对各项班级制度的构建与认真贯彻,规范学生行为,做到班级环境的有效构建,这对于公民素质的发展和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3)激励作用。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激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让班级成员认识到自我激励的优势作用。通过对班级文化的构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将得到大大提升,比如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学校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比如到敬老院慰问或是组织学生种树,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责任意识。

(4)引导作用。班级文化的有效构建可以构建学生的共同价值与奋斗目标,在进行目标发展和努力的过程中,班级文化可以帮助班级成员之间实现参考或是对比,通过对自身言行思想的优化,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目标。

2.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的对策

(1)在多元化活动中实现学生精神的构建。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发展情况制定一个特殊的班级口号,制定班级口号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信心进行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一些富有时代特点和满足学生喜好的青春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青春没有终点》等,用每周一歌的方式,轮流进行歌曲演唱,鼓励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在制定班级口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将语文功底好的同学和语文基础欠佳的同学进行小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互补,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精神水平的有效提升。

(2)发挥班级管理的民主精神。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进行放权管理,让学生独立进行管理方案的策划,在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班干部要发挥主持作用,通过学生对班级事务的民主协商,选择更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案。在这项工作中,班主任只是参与者,所以主要对班级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在班会开展过程中及时指出工作中的问题。

(3)强化组织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和班级发展的规章制度,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充分降低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这样学生才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养成更显著的规则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让班干部积极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在调动学生参与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功能,帮助学生养成更为合理的民主觀念。

(4)利用多种载体构建班级文化,发挥育人环境的优势作用。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应该发挥教室每一寸墙壁的教育作用。在此种基础上,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在班级中监理读书角,让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还应该充分鼓励和发挥“比学赶帮超”的理念,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也可以定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日志的记录,示范与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成长日记的写作,这种方式不仅能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在教育契机作用下,学生接受教育的有效性也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有效激发和锻炼学生的胆识,优化学生的交往和表达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各种激励性班级文化的构建,不仅能实现对学生自我管理需求的激发,同时对于学生自我管控和教育也有着重要影响,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行为态度健康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更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班级管理方案,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实现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综合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149-150

[2]建晖,孙文婧.班级文化——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2):77-78

[3]李怀存.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增强班集体凝聚力[J].辽宁教育,2013(6):82

[4]卢妍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5]边妮佳.论班级文化意义的解读和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魏孔江

第四篇:用好《班级日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在20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探索过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也尝试过采用多种方法管理班级,但笔者认为最能持之以恒、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好《班级日记》。笔者如今已经积累了20多本《班级日记》,对笔者多年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很大。

用《班级日记》管理班级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班级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一段时间后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写作,文笔好的学生也可自告奋勇主动写《班级日记》。其次,《班级日记》的内容主要涉及班级学生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等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班级日记》一篇篇增多,内容也由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的记录逐渐转向对班级违纪事件的评述、对好人好事的赞扬、对良好班风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班级日记》也成了笔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得力助手。

一、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

主題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班级正气、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的主要阵地。根据《班级日记》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班会主题和内容,这样既有针对性,学生也听得进去,而且他们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也高,容易接受教育。比如,针对班级学生的手机有时会在课堂、自习课响起的违纪行为,我们不仅在班会课上集体讨论,而且还鼓励学生在《班级日记》上留言交流,主动谏言,献计献策。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承认手机的诱惑性极大,有时上课、上自习会忍不住玩手机而影响学习,因玩手机睡觉晚影响休息,导致第二天没有精神上好课的学生大有人在。因此,学生建议,从周一至周五在校期间,手机交给班主任管理,周五晚上下晚自习后再发还给他们。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手机的干扰,学生能够专心学习了。

二、通过《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动态

学生上班主任的课,很少违纪,但上其他老师的课,违纪的学生就相对较多。有的科任老师仅仅在课上批评学生几句,并没有把违纪情况反映给班主任,许多学生尽管对违纪同学不满,但碍于情面也不讲什么,可是有责任感的学生还是会将违纪学生的表现记录在《班级日记》里。班主任通过阅读《班级日记》,能够了解班级违纪情况,了解部分有正义感的学生的心声。之后,再找违纪学生谈话,指向性强,有针对性,容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除了解违纪学生,还可以通过《班级日记》知道学生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记得有一次,笔者读《班级日记》时,班上一位很内向的女生,写下这样两句话:“自己在上街时,不小心丢失50元钱。因家里困难,10天的生活费没了着落,不知该怎么办?”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找来这位学生,拿给她50元钱,告诉她:“不必担心,有什么困难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你。”同学们知道她面临的困难,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渡过难关。

三、用好《班级日记》,促使学生自省

有些经常违反纪律或读书不勤奋的学生,在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和同学们的劝导下,有所悔悟,也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在《班级日记》上。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及时在班上肯定敢于剖析自己的学生,并倡导全班同学学习这种精神。其实,能够说出或写出自己的不足,就有一种希望别人监督的愿望,表明学生改正的决心很大,班主任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如,笔者班上一个调皮的学生孟桐(化名),很贪玩,总是忘记完成作业。一次,孟桐因没交作业被英语老师训斥了一顿,后来他在《班级日记》中写道:“自己真是忘记有作业了,如果有同学能经常提醒我就好了。”看到他的留言后,笔者让班级一位成绩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每天提醒、检查他当天的作业记录情况,及时督促、检查他的作业完成情况,此后他再也没有缺交过作业,成绩提升十分明显。

四、利用《班级日记》,激发写作兴趣

对于既真实又生动地撰写《班级日记》的学生,班主任要认真表扬,并在开班会时朗读,或抄在黑板报上,有写得好的《班级日记》,就向校刊《语文园地》、县文联季刊《龙川江》等报刊推荐。笔者带过的班级,有《我们班勤俭节约的山区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争当好市民》、《我们班的好后勤》、《一次班会的感动》等30余篇作文先后在州县和学校报刊上发表,或在征文中获奖,《班级日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学生能深入思考身边的人和事了,使班级管理工作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也更加有效。

五、思考《班级日记》,提升管理水平

即使是年年担任班主任,如果不善于积累班级管理经验,上升为班级管理理论,也不可能成为好的班主任。笔者时时翻看20多本《班级日记》,思考很多班级管理问题,比如带每个班级都会遇到迷恋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学生,有顶撞任课教师、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效果不佳的调皮学生等,笔者在积累教育管理经验时,不断反思总结教育方法,写出《总有一种教育是有效的》、《榜样的力量》、《网络游戏的危害等同于毒品成瘾》、《同学恶语早刹车》等文章,先后发表在《人民教育》、《中国民族教育》、《云南教育》、《云南教工》、《楚雄日报》等报刊杂志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

依据《班级日记》管理班级,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培养了学生优良品质、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笔者当好班主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成功带出更多的优秀班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

作者:卞育能

第五篇: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之魂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居灵魂地位。浓郁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良的品质,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本文首先确定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论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班级文化 灵魂 制度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反映了这个班级在社会组织中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班级成长的标杆。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班级的风向标,影响着班级同学的行为方式,慢慢融入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班级文化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也有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 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属于班级管理中的“软件”,处于班级管理的核心地位,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导向作用

导向就像路标一样,为人们引导正确的方向。班级文化是全班学生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的与反对的、鼓励的与限制的、喜欢的与讨厌的都应方向正确并且明确,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2.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凝聚作用

凝聚就是积聚、聚合,将东西聚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级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能使同学们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就如这次运动会中的拔河项目,有的同学手已经红肿,但是从不喊苦、喊疼,坚持到比赛结束,这就是班级文化中的凝聚作用,这都得益于班级文化的魅力。有了班级文化,一个班级就不再是一盘散沙;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就有了归属感和“主人翁”感。班级内部的凝聚力是由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的,当学生高兴时,班级为他分享快乐;当学生不开心时,班级为他分担痛苦,及时为他送上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规范作用

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就是约束作用,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我们知道,约束功能是通过制度和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尽管制度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但它的约束作用是硬性的且不全面的,而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能赢得学生人心的约束。

4.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激励作用

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班级及自己的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这往往比金钱物质激励更有效果,如理想激励,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样艰苦的岁月,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好,觉都睡不了,但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他们的干劲和激情是空前的。这就是文化激励,一个班级文化形成了,同样也能起到这么大的激励作用。

二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1.建設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纽带,最具有持久力。一个班级要有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班级精神文化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形成,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了学生的才能,提高了交往的品质和活动的能力,培养了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班级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风向标,班主任需要挖掘典型和榜样并加以推广,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建设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教室布置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班级文化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环境,电视、投影等教学设施,张贴在四周墙壁上的标语,学习园地、用于评比竞赛的各种图表、班级公约和班务栏等,以及班级集体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等。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

3.建设班级目标文化

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可以让学生充满活力,有正确的方向,在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行为科学的激励理念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学生在心理上有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的要求,他们的这种需要若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由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在行动上采取合作的态度,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和不合作的态度。所以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判定,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制订班级其他规章制度,同样也要有学生参与,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4.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当代教育强调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与培养。但是,教育者如何利用、营造、调控、强化某种环境,以促使学生逐步自觉地追求自我人格的完满,这并没有一条人人皆走得通的大道。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发展情况,构建适合自己操作样式并形成某种类型的班级建设模式。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实施者和组织者。

5.建设具有爱心的班级文化

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而“爱心”的培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

6.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种规矩,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和要求。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一般来讲,正规制度是由学校制定的,是一种“预设性”的制度,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基本方面进行规范和制约,如作息制度、考试制度、一日常规等。非正规制度根据正规制度来制定,经过师生共同针对实际思考并創造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协商性、约定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往往比学校正规制度更具有约束力和教育功能,内容也比正规制度更广泛、更丰富。这种非正规的制度,更能渗透出文化的育人功能,折射出学校文化育人的理念。各班可根据学校制度民主制定本班“班级公约”,逐步创设有自己班级特色的班训、班风、学风、评比激励、学习制度、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非正规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会使班级在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等方面都能有章可循,久而久之,就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刘仲康、司岩.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晓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范可〕

作者:丁怡

上一篇:班主任教育论文下一篇:本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