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读读背背

2022-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15年读读背背

读读背背

1

苏教版1-12册语文教材“练习”中的“读读背背”(请老师们认真校对后才使用) 第一册 红日东升秋高气爽窗明几净书声琅琅

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 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第二册

1.欢声雷动欣喜若狂 载歌载舞 灯火辉煌 2.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3.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4. 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5.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6.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天长地久树大根深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8.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俗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第三册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2.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寒来暑往星移物换 3. 风吹草动 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5.滴水成冰 天寒地冻鹅毛大雪雪兆丰年

6.巧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 7. 宁折不弯义正辞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 8. 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名言:1.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2.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伊索 春联: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长歌行》(节选)汉乐府民歌

白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四册

1. 张灯结彩 欢聚一堂 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2. 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 3. 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水送山迎赏心悦目 4. 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 5. 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铜筋铁骨

6. 莘莘学子立雪求道春风化雨孺子可教

7. 感人肺腑可歌可泣艰苦卓绝惊天动地

8. 披星戴月流星赶月众星捧月烘云托月

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读书名言:读书万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第五册

1. 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草长莺飞连绵不断湖光山色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2. 高堂广厦 玉宇琼楼 错落有致 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3. 雏鹰展翅 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 4.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发奋图强

救亡图存 催人奋进 羽翼丰满报仇雪恨 卧薪尝胆

5. 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 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 6. 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 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 暴风骤雨

7. 戎马一身 身经百战刮骨疗伤 传为美谈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运筹帷幄 好谋善断 8.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俗语:身怕不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古今贤文(劝学篇)》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梅花》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六册

1. 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白云苍狗瞬息万变 2. 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 3. 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文思如泉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 4. 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梦笔生花浑然天成斗酒百篇鬼哭神惊 5. 沙漠之舟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始终如一飞沙走石志在千里义无反顾坚定不移

6. 坐观成败按兵不动操之过急轻举妄动兴风作浪蠢蠢欲动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7. 波涛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谈笑风生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 8. 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叶公好龙狐假虎威黔驴技穷揠苗助长狐假虎威

环保宣传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林,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行政区歌》辽吉黑蒙,冀晋陕宁,鲁皖苏浙,渝沪津京,川黔滇桂,甘新藏青,豫鄂湘赣,台闽粤琼,港澳回归,举国欢腾!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林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第七册

1.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 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

3. 湖光山色 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

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 鱼米之乡

4.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5.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6. 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5 志同道合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7. 春满人间欣欣向荣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读书名言: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诚信名言: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对联:

1.山河增秀色

大地沐春晖

2.神州有天皆丽日

祖国无处不春风

3.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光

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第八册

1.春深似海风月无边世外桃源 山外有山飞瀑流泉 古木参天 诗情画意蔚为壮观

2.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 浮光掠影

不甚了了天道酬勤熟能生巧寻根问底 无所不晓

3.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4.白衣天使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含辛茹苦舍生忘死

5. 倦鸟知还成群结队一唱一和呼朋引类欢呼雀跃如痴如醉 夜深人静 昏昏欲睡 6. 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闪烁其词支支吾吾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谈笑风生 眉飞色舞 7. 继往开来革故鼎新一衣带水

以德为邻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科教兴国与时俱进 《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古今贤文·合作篇(上)》: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

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 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 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今贤文·合作篇(下)》: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 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 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九册

1.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螳臂当车滥竽充数掩耳盗铃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2.哀鸿遍野妻离子散逆来顺受官逼民反忍无可忍逼上梁山劫富济贫 铤而走险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替天行道志存高远 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5.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观察的名言:

1.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2.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3.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 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跟戏曲有关的谚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幼时功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7 《题秋江独钓图》清代·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第十册

1.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高瞻远瞩睹物思人一览无余面面相觑虎视眈眈登高眺远 2.风流潇洒气宇轩昂温文尔雅仪态万方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风度翩翩

落落大方处之泰然习以为常 3.令出如山振臂一呼浩浩荡荡络绎于途惊涛骇浪水土不服讲和通好观风问俗奇珍异宝 互通有无五湖四海 心悦诚服

4.头头是道 娓娓而谈 信口开河 夸夸其谈

理直气壮 侃侃而谈 胡编乱造

无稽之谈 海阔天空 无所不谈 拾人牙慧 老生常谈

5.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桃红柳绿芳草如茵骄阳似火大雨倾盆金风送爽 万里无云风雪交加寒气袭人岁月如流一刻千金 对称的古都北京

音乐之都维也纳 花城—法国巴黎 雾城—英国首都伦敦 佛教之都—曼谷 沙漠古都—开罗 绿色首都—莫斯科

狮城—新加坡

水城—威尼斯

日光城—中国拉萨

春城—中国昆明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第十一册

1.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

粉墨登场吗 锣鼓喧天唱念做打有板有眼 余音缭绕字正腔圆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古今贤文(读书篇)》: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

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 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大风歌》——西汉·刘邦

大风 起 兮 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十二册

1. 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纷纷扬扬银装素裹雪照云光

狂风暴雪雪上加霜风卷残云神清气爽

2.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3. 水滴石穿一心一意感激涕零百感交集深思熟虑 匪夷所思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鉴往知来莫衷一是迷途知返恍如隔世 孔子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古今贤文(真理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第2篇:读读背背

学海无涯:学海:知识。指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语出明·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唐·韩愈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有路:指书像一座山,有路可以上去。出自:唐·韩愈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孜孜以求: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

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出自:清·越翼《廿二史札记·五·东汉尚名节》:“盖当时荐徵辟,必采名誉,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为苟难,遂成风俗。”百尺竿头: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出自: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更进一步:解释指做事要更加努力。更:更加。归类词语,成语近义词再接再厉反义词每况愈下、固步自封造句新学期伊始。

梅花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第3篇:“读读背背”教学

还“读读背背”一片天空

读读背背”是苏教版教材在“单元练习”中独具匠心安排的一个环节,它的选材新颖别致,它涵盖了词语积累,优美句段积累,古诗文积累,对对子积累,对联积累,名人名言积累等等。“读读背背”的出现,是新理念下新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原有教材为考试而教为升学而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比较单一枯燥的字、词、句的训练,转为多元的鲜活的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实践语言的能力。它能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

尽管如此,但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毫不隐讳地说,“读读背背”这部分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没有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我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

1、教师层面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既不研究读读背背的指导方法,也不思考教材的编写意图,有的教师忽视教材中读读背背的教学,不少教师则往往顾名思义,即先读后背,待达到熟读成诵时便结束训练,“会背”成了训练的终点。显然这种浮躁、草草的训练是不能完全收到预期效果的。

2、学生层面

苏教版小语“读读背背”内容多数是“熟记成语”和“古诗诵读”,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又太少,面太窄,因而学生往往因为一知半解经常出现记得快、忘得快的现象。

二、研究的意义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开始重新学习新课标,通过学习我逐步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对“读读背背”教学也有了新的感悟。

1、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读读背背”中安排的一些成语或有价值的词语,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古诗词、儿童诗、古今贤文(劝学篇)、名言等,则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说过:“读书就如同布云彩,布得云彩多,在你需要的时候,不知道哪块云就下雨了”,强调通过诵读,背诵帮助孩子们积累词汇的重要性。“读读背背”正集中体现教改中语文教学的积累运用的目的。

三、具体做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在“读读背背”教学上做了如下尝试。

1、读一读

书不读熟不开讲,“读读背背”的内容也一样,首先通过集体读、个人读、小组合作读、赛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出词与词之间的韵律,在读中自然地形成对词的感性认知。最终能够达到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说一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仅靠死记硬背的记忆遗忘最快,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识记则能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所以在学生熟读内容后能适时地理解它们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则能巩固学生的记忆。《语文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于是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借助不同的途径如:借助词典,联系课文,尤其是要结合已知经验来进行理解词语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所以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各种生活体验融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让他们说一说对识记内容得理解,这样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丰富了语感。如四年级下册练习二中对熟能生巧,寻根问底这一组词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具体而又牢固地掌握了他们。

3、用一用

教材把“读读背背”安排在“积累·运用”中,将积累与运用连在一起,实则在给教师一个提示:不能将积累与运用分割开来。积累与运用如孪生姐妹密不可分,既不存在单纯的积累,也不存在单纯的运用,而是积累中运用,运用中积累。它们在交互作用中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所以在学生理解词语之后,可以将词语串联即用“读读背背”中的好词,任选几个写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还可以采用主题拓展式,即以“读读背背”中的某个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为中心词或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更有难度的是引用增色式,即写一段话,适当地引用“读读背背”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等,使语段更具文采。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读读背背”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交流评议后,又可拓宽积累运用的视野。只有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才能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才能让读读背背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积极库存,进入学生头脑的周转站,把积累的东西运用到阅读写作中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去。才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学习第三单元白医天使,救死扶伤这一组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抢救伤员的医生,用上我们所学的词语为他们写一段话,学生写很自然流畅。我班彭一洋写到: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解放军叔叔在奋力救人,我们还看到了很多白医天使,他们和解放军叔叔一样处变不惊,他们面对危险舍死忘生,我想只要我们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所有的困难。

4、拓一拓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应再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拓宽教材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读背背就像一眼清泉,唯有不断的流动,才会永不停息的涌出。如果没有流动,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最终枯竭。如果我们的读读背背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那学生犹如一个知识的容器、仓库。教材中的“读读背背”只是抛砖引玉,我们要善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比如学习了练习四的《三字经》中的一段文字,可以让孩子们在多读一些《三字经》中的其他内容。学习练习五中的写鸟的成语,可以让学生们再多积累些其他写鸟的词语。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学生的积累只拘于课堂上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引到课外阅读和社会这个大课堂里边去,向生活拓展,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养料,在讲到对联时,我让学生广泛搜集民间谚语,抄录过年春联,学生翻资料,问家长,这样不但增大了学生的积累量,使知识真正化为能力并形成习惯,也拓宽了积累运用的渠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一些收获

1.孩子的背诵兴趣在不断增强,诵读速度在明显加快。识字量增加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

2.学生在说话写作中,能用上一些背过的好词佳句。而且,不少同学学习能力增强了,乐于课前预习,有些词语自己能主动查词典,并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不少学生还主动地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五、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特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既要抓“语”,又要抓“文”,“意”“文”兼得,不可偏废。在阅读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内在的灵魂深度,学生在捕捉和品析语言文字中能够调动情感的心弦,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读读背背则偏重于知识性,如何在相对独立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呢?

2、苏教版教材编者在读读背背的选材上可谓匠心独具,他们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特点,编排的读读背背,虽在单元练习中单独出现,但并没有游离于单元之外,而是与课文,与其他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将读读背背的内容与课文相得益彰,还需多实践优化整合方式。

总之,在鲜艳夺目的语文天地中,读读背背像一串串流光溢彩的珍珠,散落在五彩缤纷的语文大花园中。等待我们去拾取。我们语文教师应满怀豪情,用创新与智慧巧妙地带着学生去颉取这些珍珠,和学生一起去收获有助于他们生命成长的文化营养。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加强积累,读写结合,带着科研的意识、态度、方法走进课堂,把每节读背课都当作研究课来上。就一定能让读读背背在课堂上时刻闪烁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一起还“读读背背”一片广阔的天空。

第4篇:三年级下册读读背背

成语: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奇峰异岭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白云苍狗

瞬息万变 有利可图 有机可乘 有根有底 有始有终 有口难言 有恃无恐 有求必应 有志竟成 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 文思如泉

手不停挥 笔下生花 力透纸背 精妙绝伦 炉火纯青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梦笔生花 浑然天成 斗酒百篇 鬼斧神工 沙漠之舟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 始终如一 飞沙走石 志在千里 义无反顾 坚定不移 坐观成败 按兵不动

操之过急 轻举妄动 兴风作浪 蠢蠢欲动 雷厉风行 闻风而动 烟波浩渺

一碧如洗 游人如织 谈笑风生 一帆风顺 风平浪静 鸥水相依 海波不惊 揠苗助长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降至,潮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古今贤文·环保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荫,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简称歌》: 辽吉黑蒙 冀晋陕宁 鲁皖苏浙 渝沪津京 豫鄂湘赣

台闽滇琼 川黔粤桂 甘新藏青 港澳回归 举国欢庆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5篇:三下读读背背记记

三下重点

语文园地一 读读背背: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语文园地二 读读认认: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罪 正对偏 奖对罚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读读背背: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唐·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唐·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宋·晏殊)

语文园地三 读读记记:

*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读读背背:(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 *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3课课后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课本外的)

语文园地四 读读背背: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语文园地五 读读认认: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 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 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 橡树耐寒守边疆。 读读背背: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2课课后描写月亮的诗句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郑板桥题写的一幅楹联)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张祜(hù)《送杨秀才游蜀》)

语文园地六 读读认认:

草本蒜,木本椒,大葱生姜做佳肴。 食盐咸,米醋酸,豆瓣辣酱味道鲜。 读读背背: (关于气象的谚语) *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1.二八月乱穿衣。

2.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 3.日出热辣,中午雨淋头。 4.冬至无雨一冬晴。 5.夏有奇热,冬有奇寒。

语文园地七 我的发现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读读背背:(关于真挚友谊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宋 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宋 邢俊臣)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高适)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 张九龄) 人知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趣味语文 说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精炼著名的话叫格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语文园地八 读读记记: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 零零星星 结结实实 郁郁葱葱 异口同声 大惊小怪 南辕北辙 读读背背(歇后语)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6篇:读读背背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 学会诵读8个成语,读准字音了解成语的意思;通读《古今贤文劝学篇(上)》的内容,大体了解句意。

2、 能运用8个成语概括《卧薪尝胆》的主要内容;根据具体的语境,恰当使用的名言警句。

二、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语境下恰当使用名言警句。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练习了,练习中的成语你还记得多少呢?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生背诵。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8个成语,看谁记得快,记得准。

(二)教学成语

1、出示成语,自由练读,注意读准“辱、屈、存、薪、催”等字的字音。

2、指名读成语,正音。

3、读读这些成语,你发现什么了?

(预设:这些成语与《卧薪尝胆》课文有关系。)

4、那你能把这些成语带到课文中说说它们的意思吗?可以选择2——3个试着说一说,如果你能用得更多那就更好了。

5、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6、初步理解了成语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词语,相信你有不一样的感受。(学生齐读)(要读出韵脚)

7、那么你能用这些成语来讲一讲《卧薪尝胆》的故事吗?先自己练一练。

8、指名交流。

预设:开始,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回国后他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他的事迹催人奋进,最后他羽翼丰满,终于报仇雪恨。

9、出示填空,积累运用

会稽一战,越国兵败,越王勾践万般无奈,( )来到了吴国,勾践夫妇为吴王做牛做马,受尽了屈辱,只求( ),勾践回国后( )、( ),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最后,他终于( )了。

10、你们看,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生活中将到处都是学问。那么这些成语你能试着把它们背下来吗?

(三)、古今贤文

1、出示古今贤文内容,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原意:冰是水结成的,可是它比水还要凉。青色是从蓝色的染料里提取出来的,可是它比蓝色还要青。)

(引申意:青年人在学问上、事业上是可以超过前人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了解了这些名言警句的意思,不光可以激励自己,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现力呢?

5、训练。

名言警句积累:

长江后浪推前浪,( )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

( ),到老空留后悔心。

( ),事非经过不知难。

学以致用

出示题目:

①、哥哥没考上大学,十分悲观,妈妈会怎样劝说他呢?

②、明明说:“如果有一天,我能有王老师这样的口才就好了。”王老师听后,会怎样对他说?

③、看到小祥对待学习总是心不在焉的,妈妈会怎样说服他呢?

选择一条题目认真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预设:

①哥哥没考上大学,十分悲观,妈妈会怎样劝说他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②明明说:“如果有一天,我能有王老师这样的口才就好了。”王老师听后,会怎样对他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③看到小祥对待学习总是心不在焉的,妈妈会怎样说服他呢?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6、齐读背诵“古今贤文 劝学篇(上)”。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8个成语和一段古今贤文,我们知道了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查字典外,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而这些词语和句子又都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学好语文。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明白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学语文,把语文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 板书设计

练习

4处处留心

学以致用

六、 作业设计

基础题:

读一读,背一背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内容;

拓展题:

收集有关劝学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与同学交流。

上一篇:建设项目月报下一篇:新郎父亲婚礼上讲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