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农村学生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加大信息教育的开展,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旋律。于是,农村学校作为教育中的一大阵地,也在为培养信息基础人才努力着。可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总是处于弱势,普及科技的能力相对较低。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教育者,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工程。

第一篇:农村学生论文

关注农村家庭教育 提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

家庭是儿童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多数强劳力到城里务工。留守孩子在农村非常普遍,在农村小学生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看护。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人普遍年龄较大、身体差、文化程度不高,从而使得现在的农村教育在家庭这个环节上出现了很大的失误或者可以说是空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出于对这个社会现象的强烈关注,我进行了以下调查。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农村学生父母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家庭中有56%的学生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这部分学生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为照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缺位及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自身素质太低,造成农村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部分留守孩子沾染上了逃学厌学、网络、电子游戏、暴力等。

2. 漠视家庭教育,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

农村隔代抚养孩子的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只管供给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而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娇宠至极。

在被调查的100个家庭中,有些家长闲暇之余不是教育孩子,而是不避孩子忙于看电视肥皂剧、上网聊天、赌博、发微信等,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直接影响。有些孩子学习不好,聊电视剧情却是“活字典”“全剧通”。在访谈中一位妇女说:“我看电视,她(这个孩子只有11岁,上四年级)作业不做也跟着看,我也没办法……”像此等家庭,教育从何而谈起?

3. 农村家长没有阅读习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因为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买书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家长闲暇时,不是上网,就是打麻将、看电视。

二、提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 加强家长教育,让孩子有人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针对许多农村家长对教育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学校(包括幼儿园)承担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组织工作是最为合适的。国家对此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国务院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因而,学校利用学习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等有利条件,通过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及开放日、家教咨询等面对面地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还可通过家校联系册、家长学校网站、QQ群、微信、组织看家教录像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2. 拓宽书源渠道,让孩子有书看

(1)宣传发动,争取家长配合。“少喝一杯酒,让孩子拥有知识的海洋。”“少抽一包烟,给孩子一本好书。”“今天给孩子一本好书,明天还你美好人生。”“学好语文——三分师教好,七分靠看书。”“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宣传入心、入脑,很多家长心甘情愿到书店为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到邮局为他们订阅优秀报刊,使孩子有好书、好报看。

(2)图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我不但发动学生买书,而且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带一本好书到校与其他同学交流。图书交流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生与生的协作、交往等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此外,每隔一段时间,由教师牵头,孩子参与,我们班主动跟学校其他班联合举办“换书看”活动。

(3)网上浏览,捡漏废弃旧书。农村家庭储书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阅读量。针对各个孩子的不同,我向已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同学介绍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如:创新作文网、读写天地、童话网、佳佳图书网、红泥巴村、书香缘……鼓励他们课外上网阅读,广采博闻,扩大阅读量。同时,我带领有兴趣上废品站淘旧书的同学去捡漏。废品站的书往往是按斤论价的,价格比书店新出的书便宜好多倍,里面内容却照样丰富多彩,不亚于新书。如《三字经》《呐喊》《日本沉没》《吹小号的天鹅》《格列佛游记》《冰心全集》以及各种早期出版的作文书,它们带给我们的惊喜不亚于新书。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啊,只要是好的文章,别人读过的书旧点何妨;只要是好的书,偶尔充充破烂王,倒也其乐融融。

3. 立足农村生活,让孩子有话说

语文,源自生活。口语交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由于农村人际关系良好,相互间不太设防,家里的鸡鸭、猫狗自由出入。小孩子也常串东家走西家,自由自在。所以农村孩子虽然见大世面不多,但与人交往却不少,农村生活为孩子搭设了良好的口语实践的平台。结合农村孩子词汇量贫乏(限指方言外的语言),我们除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要求孩子用普通话交流,而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用学过的词语表达农村生活,甚至创设情境让孩子乐说、想说、会说。网络中贴近农村好的口语片断、视频甚至远在他方的网友,都可供农村孩子揣摩、模仿、学习……我常常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角色。如教《找春天》一课,上课伊始,我先利用网络找到具有鲜明图画、生动活泼的课文情境朗读软件,让孩子闭着眼睛美美倾听课文朗读N遍(以孩子要求为准),再把软件中的声音隐去,让孩子观看播过的无声视频,并衬上流水潺潺、百鸟欢歌、花红柳绿、绿草如茵的背景……课堂上将农村生活情境再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教师适时地要求学生复述刚才的画面,活学活用课文朗读中的优美词语。这样的“揣一揣,模一模,学一学”的教法,既减缓了农村孩子口语表达的难度,也使口语交际任务更有实际意义。

4. 亲近乡土文化,让孩子有料写

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既有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又有恬静闲适的农家生活情趣。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间传说……这些都可以作为孩子习作的素材。如孩子从小就目睹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如播种、插秧、耕耘、收割、种菜、施肥、浇水、治虫;采摘蔬菜、水果……养猪、喂鸡、放羊……孩子稍大就跟着父母学着做,再大点的孩子理所当然成了父母的帮手。农村孩子的劳动实践,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收集、分析、利用,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感悟淳朴的乡情,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平时,我们通过访农户、读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艺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浓浓的“农”字氛围中,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从农村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写出的文章“接地气”、动人。如“中午,几只小螃蟹在热得发烫的沙滩上比赛吹泡泡。噗噜噗噜,噗噜噗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学生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农村家庭教育的特征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全面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沙堤中心小学)

作者:张凤兰

第二篇:关注农村学生成长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娃娃在农村,在农村学习、在农村成长。但是,就目前而言,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师资水平,农村还远不及城市。因此,如何让这些一样聪明可爱的农村娃娃在成长道路上、在学习生涯中不输在起跑线上,与城市娃娃有真正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待于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研究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农村;教育;成长;孩子;教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深感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及城市孩子,农村孩子的教育氛围与城市孩子更是有一定差距。

一、农村教育现状

中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有约四万二千个乡镇,近七十万个行政村。东南部农村教育师资环境要好于中西部,模范示范村教育水平要优于普通村。国家农村希望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师资水平逐年提高。但仍然存在农村教育资金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

二、农村教育存在问题

1.教育缺“钱”

城市小学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体教器材配备相当齐全,立刻使得农村小学的二层“独楼”甚至是破旧瓦房黯然失色。城市学生每天接受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相当部分农村学生则每节下课擦完黑板“笔”及“板”。“互联网+”时代对于农村学生仍然是模糊而又不清的概念。城市孩子每逢“六一”、运动会都过得有声有色、收获颇丰。而农村孩子却因体教器材等原因错失这些活动。

2.教育缺“人”

教师是“铺路石”,是“引路人”,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教育战线不能缺人,更不能缺有责任心、有才华、有爱心的教书人。师德失灵或缺失,就会误人子弟。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一桶水甚至一汪海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就被提上教师行业日程。但就是这样一批在高校、在基层培养出来的“人才”因各种原因来一批,走一批,不断招,不断走。结果,就造成了农村学生每学年甚至每学期都要适应新老师、新教法的困扰,几门课都由一位老师而不是专人专教的学科专业与严谨。部分教师缺乏的农村小学更是出现了一堂课几个年级同时上或学生整天上语文、整天上数学的“古老”现象。试问:在21世纪的今天,在我们享受高楼林立,互联网便捷的时代,怎能让农村孩子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3.教育缺“氛围”

据悉,中国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与文化在一线、二线城市传播迅速,而到农村,则缓慢甚至停滞。原因何在,文化设施、受众群体不同。再者,农村孩子家长存在“干着急”现象,自己再辛苦,也要节衣缩食给孩子买各种需要的东西。但由于小学知识难度的提升及自身所学的限制,对于孩子的辅导也是“爱莫能助”。而且,相当部分家长外出打工,想亲自辅导也“鞭长莫及”。久而久之,家长们也就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就行了,至于“混”成什么样全靠孩子自己。敢问:这样的教育氛围我们能怨孩子吗?

三、农村教育问题之对策

1.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充分有效利用资金

中国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其它建设的钱可以挤,教育用钱为什么不可以挤?农村教育仍是薄弱环节,我国可采取财政直接拨款、继续减免学杂费、慈善义捐等措施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并且资金要层层把关、落实到位,制定并切实执行问责机制。

2.出台落实实质性政策,大力推进人才进留农村

政府需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建设,切实出台关键政策措施,以确保能够引入人才、留住人才。现期的“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城乡教师交流计划”就很好地引进了人才,但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就值得我们深思。在教师工作当地建经济适用房,这样既解决了外来教师的住,又可以自己买菜做“丰盛佳肴”。有了自己的家,这些人才也会愈发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3.营造良好教育氛围,设施文化双管齐下

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如何使农村娃娃在这三者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增长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在此环境里的关键人物—教师来牵线搭桥、引领氛围。定期召开家长会,父母外出务工者,孩子由谁带者,谁来参加。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具体家庭情况,也让家长知晓孩子在校表现,共同交流,解决问题。此外,校方还应和当地村委沟通商讨举办一些如文化周、我是“小记者”等学生活动,全村、全民共同为孩子成长开辟“绿色通道”,创造良好条件。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真正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学习,良好的教育氛围才会被营造。

因此,只有农村孩子真正意义上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国亿万农民才有了新希望,亿万家庭才会有更加崭新的面貌、更加幸福的生活跃之呈现。届时,中国人民将乘上“华龙”的翅膀,厚积薄发、展翅翱翔,实现伟大而又自豪的中国梦!

作者:钟雪

第三篇: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加大信息教育的开展,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旋律。于是,农村学校作为教育中的一大阵地,也在为培养信息基础人才努力着。可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总是处于弱势,普及科技的能力相对较低。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教育者,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工程。

加大信息教育力度,努力创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目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无论在设备上还是在师资配置上,无论是在课程课时设置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主体性质上,都是处于限制性状态,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加大力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在当代的社会形态的大背景下,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科学技术要从娃娃抓起,科学技术要从学校抓起,这是一条不可抹杀的真理。作为育树成木,育人成才的社会主义新型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多增加信息课时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寻求机会让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与技能、知识与素质、知识与道德的重要性,让认知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在学校这种教育格局中完善和组合知识结构框架,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带来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大信息教育力度,努力创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是有效的完善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育手段的一种挑战。在现代技术教育中,学生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解决问题,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新的过程。同时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用信息技术与多种学科进行优势互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形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可使学生将学科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由形象到抽象,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永远停滞不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也要加强与多种学科的有机整合。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用以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农村是一块滞后的土地,无论是教育、文化等都处于滞后状态,信息技术更是一片空白。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中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就要努力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技术提高自己。并在学习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能通过有效的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达到使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综合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的第一责任。

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城县杨梅乡中学

作者:谢周龙

第四篇:重视农村家庭教育 促进农村小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农村小学生,大多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成才。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责任心、传统观念、对策

农村小学生要成长成才,良好的启蒙家庭教育是其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关键第一步。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是非常重要的。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1.农村家长一般都心思扑在生产生活上,无心照顾和教育孩子

农村家长大多每天都起早贪黑,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和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子上学,由学校负责教育,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还有,大多数农村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农村家长传统观念影响孩子的成长成才

多数农村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这种旧思想观念影响孩子的成长成才。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对策及建议

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容乐观,应当引起我们新时代家长们高度重视。为此,我作为农村小学生教师家长,提出以下七点建议:

一是开展农村家长教育培训,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学校及社会工作者向农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农村家长树立为国而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从而,提高农村父母在子女成长成才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

二是提出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的建议,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价,由此,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等。

三是建立学校与农村家庭互相沟通制度,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四是学校要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档案,掌握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班主任及学科教师都要掌握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及家庭教育信息情况。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監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向学生家长,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情况。

五是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家访是农村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登门家访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及活动情况,给家长反映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同时,教师家访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还有,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利于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六是因智利导,正确引导农村小学生文明、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要具有针对性,要因智利导,尤其对解决学生的特殊问题要有特殊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成长。

七是提高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总之,要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只有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此项工作不能忽视。只有这样,我们的国民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作者:苏玉兰

第五篇:加强农村美术教育 提高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美术教育,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努力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师资紧缺的状况得到缓解,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在充分肯定基础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在农村。

笔者在农村从事美术教育多年,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从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学生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这一比例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到如此地步呢?

1 主要困扰因素

1.1 学校外部因素,家庭的误导

在上学之前,很多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上学后则以成绩来衡量孩子。这样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形成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这就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

1.2 学校内部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初三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这是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2 培养兴趣

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很难改变。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兴趣。

2.1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兴趣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他们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针对乡村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增强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同时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可以多设计以活动为载体,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模式,淡化说教痕迹,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和感受。

2.2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农村的美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学生玩。其实学生对自己眼中世界的描绘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

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的、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同时,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不能有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2.3 突破教材框架,改革教学方法

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了教改的需要,教师应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或有特别兴趣的、教师擅长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野外写生、萝卜雕刻、家乡建筑、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任课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为死板地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充满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 小结

总之,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作者单位:1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二中;2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三梅中学)

作者:林 云 叶会增

上一篇:农村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评经济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