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维修业维修管理不善和维修质量不佳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汽车维修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措施,旨在为广大汽车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第一篇: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发展

摘要:在我国,汽车的检测和维修业基础很薄弱,起步比较晚而且修理的手段比较落后。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口的汽车检测和维修设备大批的涌现,比如扫描仪、四轮定位仪、尾气测试仪、发动机分析仪等等,这些在以前从未听过的检测设备目前已经发展成了现在的维修企业必备的工具,而企业同时也需要更多专业素质比较高的人才来操作这些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它能在第一时间全面、快速地将资信准确、迅速地传到全球互联网络,在我国现代汽车的维修行业当中,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为了满足维修行业的工作需要,要求从事维修服务的一些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熟练的互联网的技术,能够从汽修的专业网站查询一些汽车维修方面的专业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状况能够准确的分析和判断,高效的排除和解决各种故障。

关键词:汽车检测信息化管理汽车维护

互联网的管理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了很多国家的汽车维修的行业当中,我国才刚刚起用信息化的管理。在2010年10月20日召开的蚌埠市交通运输维修检测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行业领导强调了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要求各维修检测单位尽快完成信息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使各单位相关工作信息和政府主管部门联网,实现远程网络查询;各个维修和检测的单位还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如果管理的方法先进、制度完善、数据分析的精确、再配合完备的服务,具备这些特征的汽车修理厂就能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发展,微机控制的调节装置已经更加广泛地应用在了汽车上,汽车的电脑化逐渐成为今后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随着汽车各个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汽车的检测和维修设备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电脑化是汽车行业总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的表现分为以下几方面。

1新的标准、新的方法和新的系统必然需要有新的检测设备来与之配合

例如:在当前的低速制动台上,ABS防抱死制动装备已经无法检测出最大制动力。因此,现在的新要求滚筒线速度必须能够达到5~20km/h。与此类似的是发动机的电喷系统,由于滤纸式的烟度计是无法进行连续的检测工作的,而且也无法检测蓝烟和白烟情况,所以,其必然会被透光式的烟度计所替代。此外,随着对汽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分析仪便必须具有更加高的灵敏度,同时加强小量程的功能。

2具有自检以及自动运行功能的单机智能化将成为以后的发展趋势

这方面的例子,比如:意大利的BST-25000型制动检测台,能在40s内对显示仪表、传感器、电缆通路完成全面的自检,如果检测出了故障,能够立即用代码来显示出现故障的相关的部位和故障的性质。开机以后可以自动的按照操作的程序来运行,并自动的进行零点以及温度的修正工作。检测仪表中如果含有单片机,则大都能够自动对测试的数据、图形、曲线进行零点的修正和线性的拟合,能够实现控制的智能化并直接的得出正确的检测结果。

3高精度的传感技术以及显示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

制动台已经用线性精度非常高的应变计来取代测力弹簧焦机的测力显示方式。这种新型的指针仪表采用了具有超高精度的传感器来作为其测感元件。有着标准化、清晰化以及通用化的显著优势。该技术以及成为了检测设备的显示方式发展的新趋势。日本的D2000型四车轮定位系统的特点有点像一个地面的平台,它把汽车支承在四组滚轮的上面,同时,传感器将轮胎的侧面作为其进行定位的基准,而汽车的四个车轮的XE位是在车轮被滚筒的驱动下进行的。这样以来,即使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也是在行驶的状态下,因此,进行调整的参数是比较稳定的,可重复性也比较好。由此可见,在动态的条件下调整和测定定位的参数也成为运动部件定位检测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4不断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弥荣守820行计算机控制车检系统,该系统能够把制动、轴重、前照灯、速度表、测滑、噪声等13个不同的检测功能都综合在同一个检测线上。这样的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不断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且以及在日本被广泛的加以应用了,这当然也成为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以后必然的发展方向。

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维护、修理、测试和诊断。其中,每个部分的比重是不同的,其比重取决于维修制度以及作业内容的变化。当前,大多数在工业方面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及不再对汽车进行整车的大修工作了,而只是通过运用汽车的检测诊断设备,得到检测报告,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作业,消除安全的隐患,恢复性能,确保汽车能够良好的运行。在交通部颁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对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做出了相关的要求:“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是汽车行业的管理规范,按照这个规定,我国的汽车维修和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下:(1)在汽车的检测诊断方面,设备所占的比重增长的幅度会比较大,用来满足贯彻视情修理的可能性。(2)在汽车维护中所需要的机具占的比重会呈现增大的趋势,同时,进行汽车修理的加工设备所占的比重则会逐渐的变小。(3)在我国,当前的汽车诊断设备尚处于起步的阶段,需要进行大力的投入和开发。

在交通运输事业迅速的发展趋势下,汽车维修业也迎来了春天,高科技的诊断产品也不断的涌现,比如掌上电脑、气体废气分析仪、解码器等,大多数的维修厂家和汽车用户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上面。截止到目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99亿辆,其中有8500多万辆汽车,而每年会新增2000多万辆的机动车,这个8500万辆的数据预示着,相对于日本的7500万辆,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日本,而仅次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拥有的约为2.5亿辆汽车数量,顺利成为第二大全球汽车保有量大国。但是,目前我国仅有约为90万的各种维修的企业,再加上到2012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预计会有9000万辆,这就决定了专业、高科技的维修检测人才以及检测和维修的设备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蔡鑫

第二篇: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购买数量逐年上升,为了保证人民出行质量,必须要提高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组成,然后从行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如何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水平,最后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车辆故障检修的过程与方法,希望能给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现代汽车检测技术;维修方式;提高技术水平

Key words: modern automobile detection technology;maintenance mode;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0 引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主要研究汽车故障的处理,对现代汽车进行全方面管理,提高汽车综合质量。由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汽车的职能已经从彰显地位转变成了日常出行方式,正因如此,汽车故障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因此,对于相关汽车检测与维修单位来说,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工作质量,促进行业发展。

1 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特点

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实际检测与维修工作中,获得极为显著的检修效果,从根本上降低现代汽车故障发生概率,实现汽车安全、不间断行驶,而这一技术也体现出三个基本特点:

1.1 检修先进性

技术运用期间,检修先进性是最为显著的技术特点,也是传统检修手段不具备的优势,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故障类型合理选择检修方法,同时,还可以将检修技术与设备系统转换为传统检修形式进行,以保证故障有效解决。当前,技術人员着手于国外发达国家汽车检修成功经验的学习与积累,再根据我国现代汽车性质,对所掌握技术内容加以优化,确保各方面检修工作有序、有效落实,实现汽车故障的全方位检测与排除,为汽车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1.2 诊断效果好

检测维修技术的科学使用可优化传统单一机械产品形式,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大幅提高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科技化程度。这一特点在汽车故障诊断方面体现的最为明显,具体操作如下:利用电控单元检测现代汽车是否存在故障,若存在,便可将故障问题反馈到电控单元中,体现出自动化、实时化的特点,而技术人员则可根据反馈结果,对故障代码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并掌握故障发生特点与实际情况,并在检修技术的帮助下,探寻故障出现原因以及故障发生后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最终确定故障具体位置,采取可行且有效的处理方法实现故障的排除。

1.3 弥补人工检修缺陷

以往所使用的检修方式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检修人员不具备专业素质,致使检修效果大打折扣,还极大程度延长故障检修时间,不利于检修工作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尽管我国已针对现代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工作组织作业人员开展教育培训,但也仅仅讲解基础知识如检修内容、方式方法等,无法起到提升人员素质的作用,增大故障检修难度。对此,需重视现代汽车检修技术的讲解,并告知作业人员智能化检测、诊断系统的操作流程,以缩短故障检测、定位时长,还能大幅增强故障检测精准程度,弥补检修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的不足。

2 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1 检测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是指为了确保汽车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检查汽车外部情况与内部性能的一种技术,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汽车各部件的性能、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能独立对汽车完成故障检测与分析工作。检测技术包含两种类型,第一,环保运行检测,是指检测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测汽车各部分零件运行情况,保证汽车运行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大影响。第二,综合性能检测,就是指在保证汽车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车辆运行能力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故障并清除。

2.2 维修技术

汽车维修技术由维护与修理组成,是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出现故障的汽车进行检查,寻找故障发生原因,并使用一系列针对手段进行修复处理,使汽车恢复正常运行状态,达到安全运行标准的技术。汽车维修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汽车大修,当汽车出现重大交通事故时,不仅外观会发生改变,内部零件也会受到影响,为了恢复汽车的使用功能,延长汽车寿命,就需要更换汽车大部分零件[1]。另一种为汽车小修,就是指汽车能够顺利运行,但其运行质量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更换或维修个别零件。

3 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资金投入

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检测与维修工作逐渐向科技化发展。新型设备的使用,为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工作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先进设备的使用导致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难度增高,如果配套设施不完善,那么很难高质量完成工作。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作能顺利开展。资金是单位能够顺利运转的基础条件之一,为了确保检测与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第一,要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也就是在加大投资的同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引导大众消费。管理人员要将行业现状与单位发展方向相结合,分析投资与消费的关联点,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展有效投资工作,避免无效投资情况出现,了解行业消费增高点,正确使用资金。第二,要处理好目前与未来的关系,要树立危机意识,为单位发展做出长远打算。从分析目前资金使用状况开始,加强资金流向控制力度,建立投资风险预算系统,从根源解决问题。

3.2 使用智能化设备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发展逐步向智能化迈进,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大众,汽车检修行业也应该大力引进智能设备。通过使用智能检测仪器,能快速检测汽车内部情况,包括電路、发动机、空调等方面内容,不仅能为维修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能提高检测效率与质量[2]。一方面,可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智能化设备。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工厂、实验室,我国部分酒店、商场等公共服务场所也都应用机器人管理,智能机器人可通过固定指令,为用户解决日常问题,例如,车辆报修以及开具发票等基础检测业务。而且智能机器人大众接受度普遍较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机器人,不仅能更快的为用户办理业务,增强用户满意度,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提高业务办理秩序度,为单位节省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可在维修工作中应用智能技术。以喷漆为例,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下达相应指令,随后将油漆放在任务栏中,机器人便可开始自动工作。使用机器人进行车身喷漆,能有效减少化学物品给维修人员造成的危害,在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增强工作人员归属感。

3.3 加强事故汽车管理

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为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提供了较大进步空间,同时也带动了保险行业发展。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车都会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单位要加强对事故汽车维修的管理,构建相应管理体系。第一,要加强事故车服务流程管理,当用户与保险公司提出维修要求后,汽车检测与维修单位要派遣专业维修人员对事故车情况进行查看,将所需要维修的零部件进行记录,并制成维修表,双方确保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共同签订维修合同,单位管理人员应按照维修表格选择合适维修人员,合理分配任务。维修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应该进行自我检查,随后,应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再次检查,确保维修质量合格后,通知用户进行三次检查。第二,严格管理维修质量。维修工作开展前,要仔细填写各项维修档案,将事故汽车真实情况准确记录,认真检查各部位零件运行情况,避免出现遗漏。在维修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落实检查工作,不可私自改变维修方案,若对方案有异议,应及时与其他维修人员展开探讨,并通知管理人员。更换配件时,要加强配件质量检测,禁止使用假冒伪劣的低质量配件,提高工作质量,避免影响单位行业口碑。维修工作结束后,要按照相关规定签发合格证明,同时,要根据汽车出厂之日开始计算,实行质量保障制度。

3.4 提高人工诊断水平

汽车人工诊断法是最为传统的故障诊断方式,主要是依靠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与实际操作经验,在保证汽车整体结构的同时,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以及视觉、听觉、嗅觉与触觉,对汽车进行整体状况检测,准确找出故障所在位置,为更深一步地检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人工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是汽车检修技术的基础方式,就算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这种方法仍然具有一定地位,不可被任何方式所取代。但是,人工诊断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缺陷,检测人员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准确发现故障,甚至遗漏,因此,在实际检修过程中,单位管理人员要为检测人员提供场地以及技术支持,提高人工诊断水平[3]。一方面,在人工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检测人员能全方面的发现汽车故障,单位要为其建设独立的检测空间。检测空间应具备隔音能力强,以及通风效果好的特点,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检测质量。另一方面,在招聘专业检测人员时,单位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技能以及知识考核,为提高人工诊断水平打好基础。

3.5 注重维修质量管理

维修质量决定着汽车检测与维修单位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单位内部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开展维修工作,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促进本单位不停进步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汽车维修质量的高低,就是指汽车更换零部件后的运行效率与大众满意程度,如果维修质量较差,那么不仅会影响到汽车与驾驶人员的出行安全,也会影响到汽车检测与维修单位的经济效益。维修质量受维修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与管理人员思维意识共同影响,它是单位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方式,所以,为了提高维修工作质量,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做好维修质量管理工作。在制定质量管理方案过程中,要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在确保汽车能够正常运行,各部件达到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维修过程包含计划制定、工作开展、质量检查与最终处理四个阶段,维修工作结束后,要注重质量检查与最终处理工作,使用专业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一旦发现维修质量低下的情况,管理人员与维修人员应共同分析原因,并科学制定出改善计划,随后,开展二次维修工作。要按照行业相关规范开展工作,将出厂车质量检查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6 应用电子化检测技术

相对于传统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使用电力作为动力系统,其中的电池管理与发动机控制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加之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控制系统较为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电路故障[4]。为了给全体汽车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单位就要开展新型服务方式,将高科技技术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可选择质量好、效率高的电子仪器,对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控制系统、操作系统以及行车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测,再结合检测人员的专业经验,制定出科学的维修与保养计划。目前,我国大部分维修技术都适用于传统燃油汽车,无法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检测,电子检测仪器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拓宽了维修单位的服务范畴,有助于维修行业进一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电子化技术开展检测工作时,检测人员必须要穿戴绝缘防护设备,清理汽车附近导电物体,建设安全的检测环境。

3.7 增强维修质量检查力度

在质量检查过程中,要按照行业评定规则开展,将维修质量分成不合格、合格与优良三个层次。评定时,要将维修合同与汽车故障记录表相结合,将故障分成关键与一般两方面,若关键项质量检测不合格,则整体维修质量均不合格。首先,要保证质量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文凭与相关证书严格要求,单位还要不定期对检查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可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两方面入手,确保检查人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同时,可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5]。汽车检测与维修单位应为质量检查人员争取外出学习机会,为其建立知识交流平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其次,单位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关检查规范。检查规范的制定,不仅能够提高检查质量,对于维修人员来说,也具有一定约束力,能規范维修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质量。最后,还应重视汽车综合质量检测。包括外部轮廓以及内部配件,能够及时发现故障所在,提高汽车运行质量。一般情况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评定指标包括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制动性、稳定性等多方面内容。为了开展全方面、高质量的汽车综合检测工作,在检测开展过程中,检测单位不仅要提供技术人员支持,也要提供检测场地支持。

4 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应用案例

4.1 故障现象

一辆奥迪A61.8T手动挡轿车行驶里程为15万km,车主反映前端时间车辆出现加速无力、排气管冒黑烟的情况。在服务站维修后,清洗了空气流量计,并安装了新的发动机控制单元,症状消除。但过段时间后,再次出现冒黑烟、加速无力等情况,且黑烟更浓。

4.2 故障诊断与排除

在该车辆检修中,需要对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先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在关闭空调情况下用VAG1552检测,无故障码存储,进01-08-002读取数据块,第二、四区分别为平均喷油时间和进气量,数据分别为3.4ms与3.7g/s,两个数据均处于正常范围;然后进01-08-030,其一、二区分别为111与110,说明氧传感器自适应值为21%,正常值应在-10~10%之间,氧传感器G39的电压值为0.120V,正常应在0.130~1.800V之间。这说明预先设定的基本喷油时间过短,为使混合气的空燃比达到最佳状态,实际喷油时间延长了21%,如自适应值过高,可能由以下原因所致:一是进气系统漏气;二是空气流量计受损;三是进气系统漏气。喷油嘴氧传感器电压值为0.120V左右,意味着混合气过稀,可能因氧传感器受损所致。

4.3 维修措施

车辆排气冒黑烟,但氧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却是混合气过稀,二者相互矛盾。对此,维修人员利用VAG1318检测怠速时燃油压力,压力值为3.5bar,处于正常范围,排气歧管也没有漏气点,喷油嘴已经清洗过。经过一番思考,维修人员对G39进行更换,在拆卸G39时发现其没有拧紧,将其拆下后清理上面的积碳,再按照正确力矩将其拧紧,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利用VAG1552进行检测,发现一、二区的数值均恢复正常,且排气管的黑烟明显变淡,但仍然加速无力。对此,维修人员替换空气流量计后再次试车,一切正常。发动机控制单元后也没有黑烟出现,且加速有力,维修成功。

5 结论

总而言之,汽车制造行业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单位管理人员应意识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加大智能设备与电子检测设备的使用力度,使维修工作逐渐向自动化方向转变,这样做能为单位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在行业内建立良好口碑,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世龙.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及维修技术分析[J].汽车博览,2020(002):51.

[2]陈媛媛.现代汽车维修的特点及数据流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001):115-116.

[3]袁海滨.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004):141-142.

[4]华卫凯.现代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中电子诊断的运用分析[J].冶金管理,2019(21):77.

[5]张永伦.电子诊断在现代化汽车维修技术中的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001):129-130.

[6]刘星.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J].河北农机,2021(03):115-116.

[7]肖永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汽车与社会,2003(Z3):14-18.

作者:赵亮

第三篇:浅谈汽车维修管理与维修质量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维修业维修管理不善和维修质量不佳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汽车维修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措施,旨在为广大汽车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汽车维修;维修管理;维修质量

1.我国现阶段汽车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数量多而不精、质量参差不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12年,全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增速稳中有进。汽车消费市场的扩大迅速刺激了汽车维修业的兴起,各种规模性质的汽车维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由于汽车维修业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全社会形成了包括机关、个人、团体以及学校兴办汽车维修业的局面。

国有骨干企业兴办的汽车维修业,受到原来计划经济遗留问题的影响,不能完全自主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其利润留用太少,应用科技成果和更新改造设备提高质量的能力差,不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而个体汽车维修业则处于各自为政的无组织状态,缺乏正规培训,没有统一领导,技术落后,设备不齐,修理工艺多停留在手工作业的基础上,无法保证汽车的维修质量。我国的许多汽车维修企业与国外相比,不管是在维修技术、维修设备、维修人才还是技术管理上都存在显著差距。随着世界博世等汽车修理巨头进入中国市场,这些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1.2.质量规范体系不完善

汽车维修管理需要规范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国内的汽车维修行业虽然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规范,但是较少涉及维修质量的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从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多数企业没有设置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也严重不足,直接导致质量管理工作体系的脆弱。多数企业仅是将质量管理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项必须制定的制度,甚至部分企业还存在部件上偷梁换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

1.3.维修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在日本的维修企业中,其技术工人的合格率占70%以上;在美国,诊断工人比例占80%,而我国维修厂一般技术工人不超过30%。2011年全国性调研结果表明,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接近于39%,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不足 10%。农民工、普通中学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成为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主体,普遍表现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

维修人员作为维修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桥梁,他们的专业水素养直接决定了维修质量的高低。而且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尾气测试仪、发动机分析仪等高科技产品,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的必备工具,这些都要求维修人员不仅要有经验,而且必须具备相关电、液的专业知识,才能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电脑技术,才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仪和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来查询资料,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准确判断。

2. 提高我国汽车维修管理与维修质量的措施

2.1.实行规模化经营、构建快修网络

规模化经营是指扩大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渠道和分支机构、提高技术和扩大市场份额等,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发达国家汽车维修市场的完善过程值得我国借鉴。以德国为例,2009 年德国汽车维修站的数量为39100家,2011 年减少到3300家,每年约以 4.2%的幅度递减。从德国相对成熟的维修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汽车维修站的数量是呈减少之势。由于维修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汽车维修站向规模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独立汽车维修站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或被实力雄厚的汽车维修企业所吞并。维修能力强、配件供应充足、市场信誉度好的维修企业将成为维修市场的主导。而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为 2000 万辆,维修企业的数量据全国维修协会公布的数字为 22 万家。粗略计算,德国每家维修站的平均维修量为 1200 辆,而中国每家维修企业的维修量仅为 70~90 辆。我国维修企业数量过饱和已是事实,大量不规范且维修能力差的小型维修企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维修行业的发展。

2.2.构建质量规范体系、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产品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更是对维修的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国内汽车维修企业要想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认可,就必须以可靠的维修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良好的市场运作方式作支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也有责任和义务督促维修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三检制度。

2.3.全面更新汽车维修理念

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主要是以机械修理为主,简单的电路检修为辅,主要的技术支持是“拆拼接改”,如图所示:

这种模式一直统治着我国修车行业,这种修车流程关键在于判断汽车故障点。这种凭经验修车在过去修车实践中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只因为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我国汽车产品比较少,常见车型也就是东风、解放之类的大众型车,一个修理工需要学习的车型很少,于是就形成了所谓 “经验修车”的传统修车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产车、进口车大量涌现,种类繁多,汽车上高科技产品的配置也越来越多,这种局面要求我们每位汽修人员必须从“经验修车”转为“科学修车”。“科学修车”的模式为接手故障车,用各种仪器与设备对汽车整体分析,得出最科学的诊断,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对其解体检修,接着装配试车,一切凭数据说话。

2.4.全面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我国目前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师傅带徒弟的手把手教学,这同样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维修对大量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外维修企业也曾经采用落后的“师傅带徒弟”培养模式,但随着生产方式的改革,国外维修企业开始加强对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及素质的要求,大力吸纳经过正规训练的专门技术人员和技工。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均要求技工首先需要进入技术学院(TechnicalCollege),经 2 年专业学习及实习后,方可进入汽车维修业独立工作。即便如此,各国也都普遍重视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使其能应付汽车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2.5.建立培训考核体系

汽车维修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从业人员的竞争,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汽车维修技术进步与否,维修企业能否生存的先决性因素,也直接决定了维修质量的高低。

笔者认为,要使汽车维修行业顺利发展,解决人才奇缺这个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要加强培训人才学校的建立和完善,其次是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想构建专业化的维修技术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1.国家增资教育,大力兴办汽车维修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保证人才的培养和供给;2. 从源头上保证维修人员具有高技术水平,即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工作,以提高汽车维修工作的实际效率和质量;3. 注重维修技术人员的日常培训,在提高他们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汽车维修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让汽车维修工作从体力时代转向脑力时代,提高汽车维修的质量。

2.6.加快汽车维修信息化建设

美国的汽车维修业非常注重信息工作,72%以上的维修企业和 92%以上的检测站拥有最新发表的维修资料。而且,维修资料正由传统的印制品转为电子读物。维修资料的内容涵盖各种新车型的资料,小到螺栓扭紧力矩,大到整车电路图,用户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得到总成及零部件图形、拆装程序、维修建议、注意事项、配件价格等信息。利用信息系统,维修技工还可按图索骥般地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在美国,甚至已经出现了借助检测诊断设备和信息系统等进行汽车故障远距离诊断的“诊断热线”。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利用互联网构建汽车维修资料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国家总办信息系统和企业固有信息系统两块,二者互相联系、共享资源。这一信息系统的实施将会极大的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效率和质量,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进口汽车维修资料,迅速排除故障,减少车辆维修时间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仅此一项就可为企业节约可观的经济收人。另外,对于各种疑难杂症,维修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查找相应的维修资料,准确快速的判断问题、解决问题。

2.7.加强汽车综合检测站的建设

在汽车维修中,还应加强汽车综合检测站的建设。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综合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和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汽车实施不解体检测,为全面准确评价汽车的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提供可靠依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同时兼顾深度和广度,它既能担负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环保管理等方面的检测,也能为汽车使用维修、科研教学、设计制造等部门提供可靠技术支持。它可以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提高运输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综合检测站的建设是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加强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应烈.浅谈汽车维修与诊断技术的更新[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9,118(07):42-43.

[2]孙晓飞.现代汽车维修现状、技术设备与质量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9,179(18):67-68.

作者:张仙尧

第四篇: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摘要: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与相关行业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从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课堂教学评估和顶岗实习五个方面,论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改革

自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意见》体现了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是对传统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重大改革。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课程资源开发、组织实施的艰巨性,教学评价的模糊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进展较缓慢,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使该专业毕业生分配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是职业教育的主渠道,职教课程改革应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架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它不仅反映职业教育的育人思想、育人规格、育人标准,而且囊括了职教教材与教法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教学管理、学制、学分制、考试考核、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都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而往往又以课程改革为基点。我国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课程理念、课程架构、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与时代不相适应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

一、教材方面

(一)主要的问题

近年来,仍有许多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已经陈旧和老化,有些内容基本上已经淘汰,即使是“十一五”规划教材,虽有所改进,但还是“新瓶装旧酒”。如东风EQl092汽油货车和解放CAl092的汽油货车基本上被柴油车所代替,化油器式汽油发动机已完全被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所代替,化油器式汽车早已禁止上牌销售等,但是大部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高职教材仍用相当的篇幅介绍化油器的构造和检修。教材的内容与现实教学设备相距较大,甚至已经脱节,无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

(二)采取的措施

应在提取旧教材精华的基础上,编写与我国现代汽车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教材,按照项目化、模块化及任务驱动的思路开发与实施,并让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模块以及每一个任务都包含相应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而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来参与课程教材的开发与编写是保持教材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也可参照、引进国外有重要参考价值并符合我国汽车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并整合为自己的东西。与此同时,选用教材也应考虑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所采用的案例除了全国主流车型外,还要与当地的汽车保有量车型情况相适应,为当地汽车产业服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在编写内容方面应有所侧重,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以“机电液一体化”为主,所编写教材应具有代表性。在焕发教材旺盛生命力的同时,改善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使之用得上、能拓展。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与时间分配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大致包括:专业基本素质课、专业主干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顶岗实习,课时的分配不尽合理,专业基础课所占的课时仍然偏多;专业核心课程还没有进行系统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还是分开进行,课时所占比例偏小;专业拓展课所开的课程偏少,比如有些拓展课开设四门,要求选三门,这种情况在许多高职院校汽修专业都存在,并没有达到拓展的目的。

(二)采取的措施

应在整合专业基本素质课的基础上,减少一些课时;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量,把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在进行课程重组的同时,打造教学团队,在保证课时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在专业拓展课中,加大拓展课的课程数量,同时保证拓展方向课程的一致性,如营销方向、改装方向、美容方向、装潢方向等。以往的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未来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笔者认为,对那些与主干课程教学影响不大的基础课或专业课可以适当减少教学学时,精讲或少讲,而对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开发他们的后续发展潜能的知识的核心课程则应多讲多做。这符合国家提倡培养既懂得熟练的操作技能又熟知现代新技术发展动向和有一定管理水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

三、教学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意见》提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当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理论课与整周实训课仍然是分开进行的,而且理论课与整周实训课分别由不同的教师独立完成,造成理论课与整周实训课互相独立、自成一体,不利于课程的优化整合,也浪费了教学时间,学生从中学到的其实是一个个孤立的专业知识点,而不能融会贯通地把它们综合起来,更不能进一步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教改措施,以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在高等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中,所有核心专业课都应按照知识系统化与连贯性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再分成子模块,如果子模块太大,还可以再分,但是要保证子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每个子模块都应包含相应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同时,实施理论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较好,它可以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实质性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管是“一体化”、任务驱动还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同一门课程应由同一个教师或同一个教学团队来完成。

四、课堂教学评估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除了少数国家级示范院校外),不少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而多数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估基本上是采用分数考核法,100分为满分,60分为及格。文化基础课是这样,多数专业核心课仍然是这样,而且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又是分开进行的,理论教师把理论课程上完之后,往往以布置作业、小测验、段考和期考的形式评估。这种方法,对那些基础本来就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会产生放弃专业课程学习的思想,于是上课开小差、不听课、不做笔记甚至睡觉

的现象就容易出现。受不良现象的影响,一些成绩原本较好的学生成绩可能出现滑坡。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汽修专业核心课应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习课有机地结合起来,组建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改革与整合。开展汽修专业核心课程按模块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做法是把专业核心课程按知识、能力和素质系统性分成许多大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分成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有若干个实训项目(每个项目中包括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团队则以项目为中心备课和组织教学,把理论知识融汇于实习操作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学到理论知识。然后,在实习现场(课堂)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在测试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每个学生有三次机会。如果一个学生第一次测试时,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原因不及格,老师马上在现场讲评,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分析失误的原因,并给他第二次测试的机会。学生只要在三次测试中有一次及格,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这种方法对于“差生”来说是一个促进,因为通过老师的讲评,他除了强化记忆外,还能在旁边观察其他同学的操作和倾听老师对其他同学的点评,在下一次测试时,成绩往往要比那些一次性通过考核的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还要好。这就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在对学生检测的过程中,注重过程考核,把以理论考核为主转变为以技能的应用考核为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以后的教学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可见,一次评分法的课堂教学评估效果与多次机会课堂现场教学评估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与学校的硬件与软件的支撑是分不开的。

五、顶岗实习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

《意见》提到,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在某些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常有学生提前(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或在二年级第一个学期)下到汽车生产企业、发动机生产厂或汽车维修厂进行为期半个月至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其目的,是想先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以便上专业课时围绕课程讲授,做到有的放矢。但这种做法是否妥当,还有待商榷。笔者认为,由于学生在校内只是简单地学习过一些基本的专业常识,进到陌生的、采取流水线生产作业的汽车总装厂或发动机厂,在一些固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简单机械操作,在刚刚熟悉该岗位后,时间已经消耗了一大半,转岗之后,对其他岗位还来不及认识,就已经到了结束下厂实习任务的时间。当这些学生实习完毕之后,对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知识仍然一知半解,而那些被动学习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少。因此,学生在一年级提前下厂实习,收效甚微。而有些企业并不欢迎一年级的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因为怕他们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

如果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说,引企入校,与汽车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做到前厂后店,实验、实训、实习全部在学校进行,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就能保持一致。学生顶岗实习,应在完成大部分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在时间的安排上,下厂实习拟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或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初为宜,因为这个时候也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考察期,可以为就业作准备。因此,学生在下厂实习前,应把各个模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转化为整体系统,对所有的专业核心课进行梳理。在教学团队组织下根据不同企业岗位要求再用一至两周的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实习。为顶岗实习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顶岗实习创造比较充分的条件,他们才会获得更大的收获,而不是盲目地进行顶岗实习。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师资是关键,教学条件是支撑,机制与制度是保障。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应从适应两个方面需要出发:一方面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应适应受教育者自我生存发展的主观需要。这两方面既互相包容又相互制约。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汽车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汽车工业的分散与重组,都标志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同样在大发展时期,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既应渗透在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中,又应贯穿于实践课程与职业技能训练中,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良好的个性品质与力求完善的人格背景下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实现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洪军,取教课程改革探微[J],教育与职业,2002(11)

作者:谭克诚

第五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

摘要: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首先进行市场调研,然后进行专业定位,再就是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如何改革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最后是如何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何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教育部16号文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谈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青岛地区汽车制造行业做了调查分析

本地区行业发展较快,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青岛一汽、青特集团、上海通用五菱等汽车制造业。在汽车制造、汽车销售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服务几大行业中,以汽车制造业为龙头带动了相关行业,各相关行业社会人才需求量均较大,说明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可持续性、可发展性,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发展本专业信心和决心,随之确定了本专业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的服务面向是汽车检测与汽车维修行业。具体的就业面向是汽车快修店、汽车4S店、汽车售后、汽车制造部门。具体的就业岗位是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销售管理、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明确了本专业定位,就明确了方向,找到了目标,再下一步是如何开展好教学,我们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确立了人才培养方案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技能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必须占50%以上。参照相关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具有自己个性的课程体系,我们的基本思路按课程性质、功能以及内容和它们相互间的相互联系,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开设综合化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在专业能力课程中,通过市场调研,对企业中汽车检测、汽车维修及岗位群职责分析,筛选出多个行动领域,即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提炼成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为五大核心课程的专业学习领域。对曾经开设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公差配合》四门课整合为一门综合的《汽车机械基础》。对《电子电工学》改为《电子电工基础》。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及专业基础课的整合,最后确定了12门平台课作为专业学习领域。然后根据教育部要求及教育教学规律保留了文化素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四门课程。又根据企业、社会、经济、企业发展需要及个人发展要求,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及拓展课程。对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以及知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开发完课程,我们组织教师建立每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对五大核心课程规定了学习内容及培养的能力,每一部分能力及学习内容应该由多少个典型任务来完成,这样发动机、地盘、电器、故障诊断、电控技术分别由43个、47个、40个、39个、51个典型任务来支持,每个任务又承载哪些技能点和知识点,也就是明确了每个任务具体的理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及具体每节课具体实施过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来说明课程建设内容:八大项目及包含的任务:项目一:汽车发动机总论。任务一:发动机总体构造与原理分析;任务二:发动机总体认识。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任务一: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分析;任务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任务三:曲轴飞轮组的检查和维修;任务四:气缸体、气缸盖的检查与维修;任务五:连杆的检验与校正;任务六:活塞组的检查与维修;任务七:气缸压力的测量。项目三: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任务一:配气机构的结构与原理;任务二:配气机构的拆装与检修;任务三: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任务四: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四:汽油机燃油系构造与维修。任务一:直接喷射式供给系构造与维修认知;任务二: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零部件拆装与检测;任务三:燃油喷射系常用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任务四: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项目五:柴油机燃油系构造与维修。任务一:柴油机供给系构造与维修分析;任务二:喷油器、喷油泵的拆装;任务三:喷油泵的检查与调试;任务四:喷油器的检查与调试;任务五:柴油机供给系的维护。项目六:冷却系构造与维修。任务一:冷却系的结构与原理;任务二:冷却系零部件的拆装与检测;任务三:冷却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七:润滑系的构造与维修。任务一:润滑系的结构与原理;任务二:润滑系零部件的拆装与检测;任务三:润滑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八:发动机装配、调整与磨合。任务一:发动机总成的拆卸与装复;任务二:发动机的磨合与测试;任务三:汽油发动机常见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任务四:柴油发动机常见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合计256课时。所有课程均以工作過程、典型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根据典型任务下的“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过程为主要选取教学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完整个工作过程为原则,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即“教学做”一体化情景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解决我校师资短缺的难题,采取同级学生不同学期实习。为解决不同学科教师教学任务松紧不一的问题,我们把同级甚至同专业学生同学期开设了互不干涉的不同课程,为解决实验室紧张的问题,一是加大利用率,而是进行模块化教学。

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多渠道引进资金,通过努力引进了世界银行贷款400万人民币,兴建了3个汽车发动机一体化教室;3个汽车底盘一体化教室;2个汽车电气一体化教室;2个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一体化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汽车修理厂;2个教具制作室;2个整车实训场地。

2.校外实训场地建设。专人负责,强强联合,与青岛当地36家集团公司及大型修理厂签订了实习协议书,保证了本专业的对口实习。

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采取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措施,利用假期把年轻教师派到一线锻炼,利用业余时间请一线资深师傅来我校对教师进行培训。

2.高薪聘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

3.加大对年轻教师培训力度,让他们尽快成为骨干。

4.出台了优惠政策,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5.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本专业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

6.积极做好“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工作,切实保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和难点就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重点则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我们已把握了核心、难点以及重点,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较高[2006]16号)[Z].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

作者:冯寿亮,梅兴国

上一篇: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如何写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