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

2022-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

民族团结好青年事迹材料(精选)

民族团结好青年事迹材料

范立敏,兴趣广泛,勤奋好学,擅长书法、绘画、写作。现在是科右前旗第一小学的一名优秀班主任、一名优秀语文教师。

从教十余年,当了十余年的班主任。自登上讲台那天起,她就真心诚意地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她不仅爱班里优秀的学生,更爱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暂时落后的学生。她常说:“一名称职的教师应当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转化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不嫌弃,不歧视,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训斥,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范立敏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4年至2009年,她在归流河中心校任教时,担任着随班就读的们蒙古族儿童张小彬的汉语学习指导教师,由于张小彬是牧民的孩子从小学习蒙语,由于搬家转到我校汉语授课班级学习所以不会讲汉语,学着说还时常跑调,刚开始同学们笑话他,不和他一起玩,于是我组织召开了《蒙汉民族一家亲》主题队会通过同学们一起讲故事、了解名族文化、一起歌唱、一起舞蹈等形式同学们知道了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兄弟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的道理,马上和张小彬成了要好的朋友。学习上我从最基础的a o e教起一教就是3年,最后张小彬以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升入初中。我的举动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和校领导的高度赞誉。2009年9月,范立敏以语文学科全旗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科右前旗第一小学后,又一个特殊孩子------视障儿童李志强出现在了她的班级里,凭着对特殊孩子深沉无私的爱,李志强在范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发生了巨变:由从前的极端厌学、任性无礼、无视课堂、搅扰得各科老师无法正常上课,变成了今天的乖顺、好学、懂礼貌。让孩子家长深受感动,也博得了同行们的无比信服和称赞。

范立敏老师热爱小学教育,更热爱小学语文教学。从教以来,她历经教育

教学改革的洗礼,从迷茫到坚定,从稚嫩到成熟,她勤学善思、反复专研,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有着她自己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激情语文、情智语文。她在教育随笔中写到:“激情,成就了我的语文课堂。当我们以自己的热情唤醒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就会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课堂,获得知识。激情可以使学生获得挑战的机会,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使教师获得成功。”情智语文是她的教学主张,她说:情智语文是情感语文,是智慧语文,是工具语文,是儿童语文,更是人文语文。她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成功的:2008年8月获得盟级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8年9月获得第十六届中小学奥林匹克全国作文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08年10月获得第十四届区级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0年12月在全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做典型示范课;2010年获得第八届旗级教学能手称号。

年轻的范立敏老师,正在用每天的教育教学实践诠释着她的育人理念,诠释着她的情智语文,同时也诠释着她对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的最好理解。

第二篇:乡村好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12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漳湖中学的发展历程中竖起了一面旗帜,并多次得到上级政府的各种奖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他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他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他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率先垂范,身教感染

在教育学生时,他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一年来,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在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他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学生热爱劳动时,他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他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当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是跟你学的”。这句话震撼着所有做老师的心灵,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四、创新方法,培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他常常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严格地对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路队常规,并设立“卫生星”、“守纪星”、“文明星”、“安全星”、“创新星”等方式激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同时结合不同的节日,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 “知荣明耻我能行”、“争创书香好班级”等主题班会,使学生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洗礼,不但再次矫正了他们的不良行为,而且使班级活动开展有序,学生个体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形成了“收放自如,张驰有度”的治班方略,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五、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教师,他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马玉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他的课,他有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因为我们都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通过十几年来的教学生涯,使他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他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愿为此奋斗一生。

第三篇:申报“江淮乡村好学科名师”事迹材料

程 爱

联系地址:长丰县 杜集中学

邮 编:231115 联系电话:13966728229

邮 箱:849637912@qq.com 程爱同志是长丰县杜集中学的一名骨干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14年的教学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的好评,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2011至2012年考核为优秀,2011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2004年被评为“杜集乡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县“骨干教师”,论文《浅谈中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获合肥市二等奖,论文《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入中的困惑与思考》获合肥市一等奖,论文《他山之三石可以攻玉》获省级课题研究一等奖,获“合肥市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二等奖。

第四篇:雷锋式好青年张力丹事迹材料

花季年华写风流

———记雷锋式好青年张力丹

近日,周口市淮阳中学高二(26)班的张力丹同学捡拾万元巨款不动心,完璧归赵交还失主的行为,受到社会很广泛赞誉。她用拾金不昧的高尚行为,诠释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新时期的高中生团员做出了榜样,张力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花季的风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3月11日,适逢星期天下午,淮阳中学高二(26)班学生张力丹从家中返回学校。在县城北关平交道南侧的马路上,她捡到一个黑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经清点,是1万元钱。张力丹想到失主一定很着急,就在原位置等待失主。但1个小时后,仍没有失主前来认领。见天色已晚,加之学校上晚自习的时间快到了,张力丹急忙赶往学校,把捡到的现金交到了班主任处。3月12日上午,校方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失主,失主是该县北关安居苑居民张小花,面对失而复得的万元现金,张小花激动不已。翌日,按捺不住感动之心的张小花立为张力丹所在的淮阳中学赠送了一块匾额,上书:“雷锋精神,淮中传扬,拾金不昧,品德高尚”16个大字,然后送到学校,感谢学校培养出了这样一名好学生。张力丹面对1万元的金钱诱惑不为所动,而是物还原主,她的做法在一些学生当中引起热议。面对一万元现款,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张力丹显得“很傻”!而张力丹认为,不是自己的钱财绝不能动心,这正印证了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许正是这种“傻劲”促使张力丹拾到巨款不动心,促使她首先想到的是失主。张力丹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青年的美好道德品质,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张力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在淮阳中学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全体师生一致好评。为表彰张力丹同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精神风貌。淮阳中学团委会决定对张力丹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予以通报表扬,并号召全校学生向她学习。同时张力丹同学还被团县委授予“雷锋式好青年”荣誉称号,淮阳县团委书记刘洋同志专程赶到学校把荣誉证书颁发给张力丹同学。 美好道德品质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同样,张力丹同学这种美好品行的产生是她长期严格要求自己,长期注重提高自身修养的结果。在平时生活中,她总是用实际行动尽到一个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义务。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孩子,放假回家,她总是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父母分忧。她注意节省,把零花钱积攒起来。为了资助别人她却毫不吝惜。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还是初中生的张力丹把自己存钱罐里仅有的107元硬币零钱毅然决然地捐了出来,体现了自己的一片爱心,并号召全班同学向灾区捐款;当她看到后来成为“感动中国人物”的李灵推着三轮车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去为学生收旧书的报道时。张力丹同学随即把家里的课外读物以及每月省下来的生活费毫不保留的全部捐献给该校。 张力丹所在的学校是寄宿式学校,看到同学因家距离学校过远而无法回家时,张力丹的家在县城住,她总是经常积极而又热情的将同学邀到家中,让同学在家中吃顿热饭,改善一下伙食。有的同学因不能及时回家拿生活费以及衣物,张力丹借给同学生活费、衣物等更是经常的事,同学们对张力丹这样美好的行为无不称赞。张力丹在寝室里总是被大家推选为寝室长,这源于她一贯的乐于助人,在淮阳中学读高一高二时,她的茶水瓶成了寝室共用的,大家可以无偿使用,茶水瓶碎了,她自己又买一个新的继续让大家使用。在寝室里,她成了勤务员,她们寝室经常被评为“优秀寝室”。有了空闲,她还会帮助生活老师整理杂物,每分到一个新寝室,生活老师总是第一个记住张力丹的名字。

张力丹同学在班内多年来一直担任团支书一职,她工作积极,讲究工作艺术,学习努力,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曾多次被评为学校“十佳之星”、优秀班干部。作为班干部的张力丹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无论课上课下,她总是积极带领同学认真学习。文科班里的学生不免活泼与调皮,张力丹同学总是在私下与思想出现偏差或是心理出现困扰的学生做力所能及的指导与鼓励。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她用自己的课下时间与那些平日里刻苦学习而成绩却并不显著的同学交流探讨学习方法。很多同学因此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她更是不会浪费时间的哪怕一秒,每次吃饭回来总是见她埋头学习,同学以为她没有吃饭,而实际上却是她快速的吃完饭已经回来了,同学们从没有见过她迟到。张力丹同学总是在背后默默付出。她不求回报,只希望同学们能心无杂念的全身心投入学习。而她也总在熄灯入静时,独自温习着一天讲过却没时间去复习的课。张力丹就是这样一个工作认真、学习踏实、待人温和的一位好班长好同学。 据了解,在小学、初中期间张力丹一贯表现优秀,年年得到学校表彰,先后获得:文明学生、百强生、“严谨守信”星、“诚实守信”好少年、奥数特长生、校园百星、优秀部长、优秀学生干部、十佳校园之星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第五篇:雷锋式好青年张力丹事迹材料

花季年华写风流

———记雷锋式好青年张力丹

近日,周口市淮阳中学高二(26)班的张力丹同学捡拾万元巨款不动心,完璧归赵交还失主的行为,受到社会很广泛赞誉。她用拾金不昧的高尚行为,诠释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新时期的高中生团员做出了榜样,张力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花季的风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3月11日,适逢星期天下午,淮阳中学高二(26)班学生张力丹从家中返回学校。在县城北关平交道南侧的马路上,她捡到一个黑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经清点,是1万元钱。张力丹想到失主一定很着急,就在原位置等待失主。但1个小时后,仍没有失主前来认领。见天色已晚,加之学校上晚自习的时间快到了,张力丹急忙赶往学校,把捡到的现金交到了班主任处。3月12日上午,校方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失主,失主是该县北关安居苑居民张小花,面对失而复得的万元现金,张小花激动不已。翌日,按捺不住感动之心的张小花立为张力丹所在的淮阳中学赠送了一块匾额,上书:“雷锋精神,淮中传扬,拾金不昧,品德高尚”16个大字,然后送到学校,感谢学校培养出了这样一名好学生。张力丹面对1万元的金钱诱惑不为所动,而是物还原主,她的做法在一些学生当中引起热议。面对一万元现款,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 1

有人认为张力丹显得“很傻”!而张力丹认为,不是自己的钱财绝不能动心,这正印证了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许正是这种“傻劲”促使张力丹拾到巨款不动心,促使她首先想到的是失主。张力丹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青年的美好道德品质,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张力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在淮阳中学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全体师生一致好评。为表彰张力丹同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精神风貌。淮阳中学团委会决定对张力丹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予以通报表扬,并号召全校学生向她学习。同时张力丹同学还被团县委授予“雷锋式好青年”荣誉称号,淮阳县团委书记刘洋同志专程赶到学校把荣誉证书颁发给张力丹同学。

美好道德品质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同样,张力丹同学这种美好品行的产生是她长期严格要求自己,长期注重提高自身修养的结果。在平时生活中,她总是用实际行动尽到一个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义务。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孩子,放假回家,她总是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父母分忧。她注意节省,把零花钱积攒起来。为了资助别人她却毫不吝惜。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还是初中生的张力丹把自己存钱罐里仅有的107元硬币零钱毅然决然地捐了出来,体现了自己的一片爱心,并号召全班同学向灾区捐款;当她看到后来成为“感动中国人物”的李灵推着三轮车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去为学生收旧书的报道时。张力丹同学随即把家里的课外读物以及每月省下来的生活费毫不保留的全部捐献给该校。

张力丹所在的学校是寄宿式学校,看到同学因家距离学校过远而无法回家时,张力丹的家在县城住,她总是经常积极而又热情的将同学邀到家中,让同学在家中吃顿热饭,改善一下伙食。有的同学因不能及时回家拿生活费以及衣物,张力丹借给同学生活费、衣物等更是经常的事,同学们对张力丹这样美好的行为无不称赞。张力丹在寝室里总是被大家推选为寝室长,这源于她一贯的乐于助人,在淮阳中学读高一高二时,她的茶水瓶成了寝室共用的,大家可以无偿使用,茶水瓶碎了,她自己又买一个新的继续让大家使用。在寝室里,她成了勤务员,她们寝室经常被评为“优秀寝室”。有了空闲,她还会帮助生活老师整理杂物,每分到一个新寝室,生活老师总是第一个记住张力丹的名字。

张力丹同学在班内多年来一直担任团支书一职,她工作积极,讲究工作艺术,学习努力,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曾多次被评为学校“十佳之星”、优秀班干部。作为班干部的张力丹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无论课上课下,她总是积极带领同学认真学习。文科班里的学生不免活泼与调皮,张力丹同学总是在私下与思想出现偏差或是心理出现困扰的学生做力所能及的指导与鼓励。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她用自己的课下时间与那些平日里刻苦学习而成绩却并不显著的同学交流探讨学习方法。很多同学因此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她更是不会浪费时间的哪怕一秒,每次吃饭回来总是见她埋头学习,同学以为她没有吃饭,而实际上却是她快速的吃完饭已经回来了,同学们从没有见过她迟到。张力丹同学总是在背后默默付出。她不求回报,只希

望同学们能心无杂念的全身心投入学习。而她也总在熄灯入静时,独自温习着一天讲过却没时间去复习的课。张力丹就是这样一个工作认真、学习踏实、待人温和的一位好班长好同学。

据了解,在小学、初中期间张力丹一贯表现优秀,年年得到学校表彰,先后获得:文明学生、百强生、“严谨守信”星、“诚实守信”好少年、奥数特长生、校园百星、优秀部长、优秀学生干部、十佳校园之星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张力丹将巨款归还失主的优秀事迹经《周口晚报》、《周口电视台》、《淮阳新闻》宣传报道后引起市民广泛关注,随后省级媒体《东方今报》头版刊发了张力丹事迹,中国新闻网、大河网、河南教育网、中华龙都网、周口青年网、中国淮阳网等网络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全国很多网友跟帖留言,称赞张力丹的行为“令人感动”,祝福张力丹“好人有好报”。

第六篇:2015年江淮乡村好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投身乡村教育 默默无闻贡献

丁西俊,女,汉族,1982年7月21日出生,2000年7月毕业于舒城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1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取得本科学历。2000年至今先后在干汊河镇复元小学、干汊河镇中心小学任教。

丁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5个春秋。她15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十几年来,丁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以德为本,注重思想教育的特色性

1、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她深知:教师担负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的重任。她主动进行业务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理论先进,觉悟鲜明,品德高尚的人,并时时、事事、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

1 锋模范作用。2011学年以来,她连续3年履职考核均为优秀。

2、以人为本,抓好学生品德教育。

乡村的孩子大多顽皮,首先她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利用《守则》和《规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班纪校规,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勤奋刻苦,按时完成作业,不旷课不早退;穿着大方、干净、得体,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按时佩戴红领巾,升旗时恭敬端庄;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其次,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她经常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鼓励学生争取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形成良好的讲文明班风。学生的巨大转变,也换来家长的啧啧称赞:“我们的孩子懂事了!”“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了!”“还是丁老师指导有方呀!”……

二、严谨治学,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在农村学校工作,教学设备、教学信息总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路子,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深刻,掌握扎实,运用熟练,能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树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她通过自身的人格

2 榜样,影响和鼓励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一起享受成绩进步的喜悦。

2、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她上课时力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读、说、写、演、唱,形式活泼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她常常因地制宜,动手制作相关教具,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前她精心准备,查找资料,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课后及时批改作业,鼓励学生认真订正,并对学生进行辅导,补缺补差,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生进步明显,成绩优异。

她多年从事高年级的教学工作,每接到一个班,她都要经过调查分析,加以有效措施,彻底改变学生贪玩任性的陋习。她所教的班级通过努力,进步很大,成绩总是在年级组前茅,经常受到学校的表彰。

三、辛勤耕耘,教学硕果累累

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她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积极运用教育局推广的“参与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另一方面积极

3 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科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注重总结,提升自己。她积极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付出终有回报,丁老师辛勤耕耘,一路收获着教学的累累硕果:2013——2014学在舒城县教学质量监测中荣获四年级语文综合评价一等奖;2011——2015年参加优质课评选获县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获六安市小学语文教学光碟比赛三等奖;2015年12月参加舒城县干汊河教研分会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2011——2015年辅导学生参加县、市书法、美术、歌唱、演讲等比赛获市三等奖两次,县一等奖四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多次;2011——2015年她先后获得第五届青少年书信大赛“优秀辅导教师”、镇教学视导“先进个人”、“爱心妈妈”、“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师”等光荣称号;我撰写的论文四篇荣获了县一等奖、两篇获县二等奖、一篇获市二等奖、一篇获市三等奖;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她被聘为舒城县小学教师集中培训授课教师。2014年10月她被授予舒城县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2015年11月被聘为六安市第二届中小学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的评委。

总之,在乡村学校任教15年来,丁老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工作成效明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

4 的职业书写得绚丽多彩。在我们眼中,她就是江淮好教师。我们相信,丁老师一定会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

干汊河镇中心小学

2016年元月26日

上一篇:乡镇河长制汇报材料下一篇:乡及村庄清洁开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