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安全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化学实验室安全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打造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诸方面着手,提出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常见又必需的安全教育策略以及安全管理路径,以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师生及相关专业师生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第一篇:化学实验室安全论文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摘 要: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时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入库、储存、使用等管理环节,如果不了解危险化学的性质、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室安全事故。文中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分类,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措施,有望为实验室管理和实验人员减少安全事故提供帮助。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通常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两大类,分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实验室开展各种实验的过程中,会储存和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其中不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若管理或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火灾、中毒、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为保证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

1.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學品是指各种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依据国务院令[2013] 第645号修订)第三条规定,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燃烧、爆炸、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

1.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05),按危险和化学品的性质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类[2]:

第1类爆炸品(如2,4,6-三硝基苯酚、硝酸铵等)。

第2类气体,标准根据气体在运输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分为易燃气体(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非易燃无毒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和毒性气体(如光气、液氯、二氧化硫等)。

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包括易燃液体和液态退敏爆炸品两种。其中易燃液体分为3个等级:低闪点液体,闪点小于-18℃(如丁烷、汽油、乙醚等,闪点分别为-60、-50、-45℃);中闪点液体,闪点在-18℃到23℃之间的液体(如苯、甲苯、甲醇、乙醇,闪点分别为-11、4.4、11.0、12℃);高闪点液体,闪点在23℃和61℃之间的液体(如对二甲苯、丁醇、煤油,闪点分别为25、29、43~72℃)。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然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燃烧物品)。其中易燃固体按燃点的高低、易燃性的大小和燃烧时的剧烈程度分为:一级易燃固体(如赤磷、硝化棉等)和二级易燃固体(如镁粉、铝粉、硝基芳烃、硫磺等);易于自燃的物质根据自燃的难易程度以及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如黄磷等)和二级自燃物品,此类物品都是含有油脂的物品;根据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危险性大小,遇湿易燃物品分为: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如活泼的碱金属、金属硫化物等)和二级遇湿易燃物品(如湿金属镁粉、锌粉等)。

第5类氧化性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物、过硫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和有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6类毒性物质(一般可按半数致死剂量LD50将毒性分为极毒、剧毒、中低度、低毒、微毒等五级)和感染性物质(如病毒蛋白等)。

第7类放射性物质(如硝酸钍和夜光粉等)。

第8类腐蚀性物质。腐蚀品可以根据其腐蚀性的强弱、酸碱性及有机物、无机物的特性分为八类,即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硝酸、硫酸)、一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甲酸、三氯化醛)、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盐酸、磷酸)、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冰乙酸、氯化酸)、无机碱性腐蚀物质(如氢氧化钠、硫化钠)、有机碱性腐蚀物质(如甲醇钠、二乙醇钠)、其他无机腐蚀物质(如次氯酸钠溶液)、其他有机腐蚀物质(如石炭、甲苯酚)。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如危害环境物质、高温物质、经过基因修改的微生物或组织)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1 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和入库

为确保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以及避免因危险化学品库存太大带来的繁重的管理负担,各实验技术人员应在清点危险化学品现有库存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验指导教师开具的实验教学计划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购买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请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到有相应危险化学品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危险化学品入库前,应根据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的采购计划认真核查登记,严格核对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和数量、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是否配有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当物品性质弄不清楚时不得入库[3]。

2.2 遵守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求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且在储存场所设置相应的检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容器类型、储存方式和消防要求。(1)根据《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4-1999)规定,储存易燃易爆品的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要求,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同时要求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库房,应冬暖夏凉、干燥、易于通风、密闭和避光,根据易燃易爆化学品不同性质、库房条件、灭火方法等进行严格的分区、分类、分库存放。(2)根据《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6-1999)的规定,要求储存毒害性化学品的库房结构完整、干燥、通风良好,机械通风排毒要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储存毒害性化学品的仓库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毒害性化学品要避免阳光直射、暴晒,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库内在固定方便的地方配备与毒害品性质相适应的消防器材、报警装置和急救药箱。不同种类毒害品要分开存放,危险程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要分开存放,性质相抵触的禁止同库混存。剧毒化学品应专库贮存或存放在彼此间隔的单间内,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要求库区温度不超过35℃为宜,易挥发的毒品控制在32℃以下;相对湿度应在85%以下,对于易潮解的毒品应控制在80%以下。(3)根据《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1999)的规定,储存腐蚀性化学品的库房应是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防火建筑,建筑材料最好经过防腐蚀处理,同时腐蚀性化学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暴晒,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库房建筑及各种设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规定,按不同类别、性质、危险程度、灭火方法等分区分类储藏,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储藏。

2.3 规范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危险化学品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并如实记录好危险化学的名称、数量、使用人、使用日期、实验名称、归还日期、归还数量、使用人签名等信息。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存储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安保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盜、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必须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严格遵守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安全技术说明的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直接接触会引起过敏和会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危险化学品;实验时精神要集中,严禁打闹嬉戏,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进食、饮水或喝饮料。

2.4 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

大部分实验室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实验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的[4]。因此各实验人员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教训,充分认清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松懈思想,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实验室安全。

2.5 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验室内的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具有较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为了减小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给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以及给国家财产带来的损害,保障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高校化学实验室应结合实验室特点制定一套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如化学试剂灼伤、热烫伤事故处理预案,化学品中毒事故预案,火灾事故处理预案,爆炸事故处理预案等。通过实际演练提高师生应急事故能力,防止事故危害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

3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的做好这项工作,探索出一条比较合理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需要广大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努力[5]。本文首先详述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分类,然后从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与入库、储存、使用,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和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的角度,阐述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对规划化管理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纪萍.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2):87-89.

[2]梁坤,汤一文,陈明红,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39-74.

[3]秦坤,付红,孟宪峰,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33):24-26.

[4]臧红霞.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2):191-192.

[5]何柳,赵西雄,陈艳,等.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规范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269-271.

作者:张甜甜

第二篇:强化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化学试剂是化学试验室使用和需要一定量储备的物品。在某些化学工作面宽量大的单位,需要有专人负责的化学试剂库。化学试剂品种繁多,其中大部分具有毒性、易腐蚀、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安全保管、安全使用是每个化学工作者的职责。近年随着恐怖份子的恐怖袭击、纵火、毁容、制毒等社会事件的上升,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和保管越发显得重要而迫切。这也是国际上的一种趋势。

作者:章海荣 刘新妍

第三篇: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浅析

【摘要】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打造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诸方面着手,提出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常见又必需的安全教育策略以及安全管理路径,以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师生及相关专业师生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参与师生人员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加之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较为危险的化学品以及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发生灼伤、中毒乃至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如何将安全教育与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出现,已成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举例

(一)灼伤、腐蚀、有毒有害物质事故

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时违规使用腐蚀性药品,例如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等物质时操作不当,会导致眼睛或皮肤被腐蚀、灼伤,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同时,高校化学实验室里还有一些有毒或剧毒的药品,若在操作实验时不慎吸入,则会导致人的机体组织出现某些障碍,严重时会致人残疾甚至死亡。另外,做化学实验有时会形成有毒有害的气体,一旦排放不当或不能及时排放,实验人员也会中毒,危害巨大。

(二)危化品泄漏污染环境

如果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有毒害的废弃物直接从下水道随意排放,会引发周边环境污染事故。同时,仪器设备如果常年没有维护或老化等也会出现危险化学品通过管道泄漏的事故,引发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不仅危及实验者生命安全,也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1]。

(三)火灾以及爆炸事故

高校化学实验室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的原料、仪器设备等,如果操作不规范,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如乙炔、氢气等易燃气体一旦受到严重撞击,受热,或泄露到特定比例,那么遇到火花就会燃烧,爆炸;石油醚、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液体则极易引起流动扩散,燃烧甚至爆炸等事故;白磷、硫黃、黄磷、硝基苯以及金属钠等易燃固体的燃点较低,或极易自燃,或遇水分解,遇空气潮湿产生可燃气体,造成火灾、爆炸等;化学实验室的其他仪器若因粗心忘记断电,就会导致加热时间过长,或因线路短路,过载及老化等,也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策略

(一)专门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目前,为了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应专门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一入校就分发学校根据需要编著的《安全手册》,让学生系统接受安全教育,并且在公共场合如教室、会议室、宿舍、食堂等地方循环播放学校自制的实验室安全视频及实验室安全规则,让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化学实验安全。并且,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通过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网络测试,这样能够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只有对安全意识进行长期性、连续性、多样性的培养,才能保证师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前就能充分意识到安全隐患,并掌握常见的安全事故处理方式方法,才能真正保证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

(二)加强化学实验规范培训

为保证高校(学校)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化培训。任何复杂的化学实验均由多个基本的、简单的操作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培训学生化学实验规范时重视过程培养,使其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2]。所以,在学生开始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首先由实验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培训,保证每个学生规范做化学实验,同时也保证实验者及其周围人员、环境等的安全。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知识,在任何实验中都不能忽视学生任何不规范的操作细节。实际上化学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数都是由于忽略某个细节而造成的,包括使用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时不规范,打翻装着易燃有机试剂而距离热源过近的器皿,为节省时间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加高温度而造成反应剧烈使容器爆裂等。所以,规范学生和实验人员的实验操作要从细节做起。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操作习惯,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实验室安全隐患。

(三)努力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的内容,它指的是由全体人员一起遵守的、用于指导并支配人员安全行为的观念与意识的总称。具体包括师生对于安全的认识、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心理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等,这也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较难实现的。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安全教育就成为建设安全精神文化的核心[3]。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促使高校师生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重视营造安全的实验环境,让师生主动参与建设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同时,还要通过定期讲座、网络课堂、视频课程以及安全技能竞赛等活动和形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要不断营造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在相关水电开关、急救箱以及消防设施等硬件上贴好警示标志,针对涉及危化品的实验或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实验操作,应张贴标准操作图示,方便师生随时学习,逐步形成安全意识与习惯。另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与安全行为文化也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它们是促使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物质文化朝着安全精神文化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也应得到重视和加强建设,如此才能形成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氛围。

三、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路径

(一)加强防护设施建设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重在预防。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避免学校遭受财产损失,必须在化学实验室内配备传统的灭火毯、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并在每一个通道设置灭火栓,由专业人员经常检查维护并及时更新。针对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还要准备其他必备的灭火物质,例如,金属钠着火时就不能用水灭,避免助燃;乙醚与汽油等有机溶剂燃烧时可选择用沙土将火扑灭,所以在化学实验室应配备消防沙桶。除了配齐常用消防设备以外,化学实验室还应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洗眼器、安全防护眼镜和冲淋装置等;同时,要配备满足一定风速要求的实验室通风系统,以确保学生的任何化学实验操作工作均在通风橱里进行,避免学生被腐蚀性的、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侵伤,以提高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系数。

(二)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不仅要形成安全制度保障,还要逐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将化学实验室作为基本工作单位,一定要将安全责任一一落实到人头。高校应尽快建立化学实验室安全保障的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学院和系分别成立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长和系主任担任,全面指导、落实学院和系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个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小组,由各个化学实验室的主任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安全建设等工作。当然,化学院不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还要购买和配齐安全设施、设备,明确安全具体责任人,形成操作方便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多级体制是保证实验室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等的组织保障。高校应本着重点防范、层层负责、全面覆盖的基本原则,将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等一一落到实处,明确各个层级安全责任人承担的责任与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与相关人员签订化学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切实保证落实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完善必要的安全应急机制

为做到有备无患,高校化学实验室务必要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化学实验室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必备应急设施、相应的处理方式、各层次人员的责任以及沟通信息的方法等。化学实验室有关人员必须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好应急处理。当发现危险品、剧毒品和被检测物品等丢失或损坏,以及实验室设施与仪器设备等损坏时,当事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把情况报告给部门负责人,并现场进行必要的补救,预防其他类似情况的出现;当发生人员伤亡时,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要按照伤亡程度及时进行救助,同时拨打120救助电话;当发生火灾、水灾、泄露燃油、化学品或污染环境等蔓延性的事故时,实验室人员必须及时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的蔓延,立即拨打119救助电话,并及时向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报告,处理好善后工作,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即刻向分管领导报告;当在检测时发生停水、停电、停气等故障时,检验人员则要优先保护被检测的物品以及检测所用仪器、设备,以防损坏物品和仪器设备,并做好现场记录。只有有了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及人员才能临危不乱,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四、小结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改进的重要工作,是确保学习、教学以及科研等正常运行和安全的关键,不但要投入大量硬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在实践中,高校务必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事项,落实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与行为规范培训工作,同时不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为确保高校建设平安校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鸯.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障实验室安全[J].广东化工,2015(03):152-153.

[2]罗群.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03):118-120.

[3]王富华,焦桂珍,许自成.高校化学实驗室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05):59.

作者:张小嫚

第四篇:如何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化学实验室潜在的危险,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介绍了常见危险的应急处理办法,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化学实验室 危险因素 安全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逐步推进,实验室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以试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本文就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谈一些看法。

1.化学实验室潜在的危险因素

1.1火灾、爆炸危险。

1.1.1化学实验室经常用到一些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如乙醚、硝基苯等,这些化学药品如果保管不善,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1.1.2高压容器、真空干燥装置、减压蒸馏装置等如果处理不当,操作失灵,再遇上高温、明火、撞击、容器破裂或没有遵守安全防范要求,往往会酿成爆炸事故。

1.1.3一些新进仪器进入老实验室,加重了实验室用电负荷,加之用电线路老化,乱接乱拉电线现象,造成实验室内火灾事故。

1.2中毒事故。

化学实验室中大多数化学试剂是有毒的,像汞及其化合物、苯、黄磷等I级毒物[1](根据毒物的危害程度,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把我国常见的毒物分为四级)在化学实验室使用非常频繁。如果摄入微量剧毒品,就会对人体机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引发生命危险。

1.3腐蚀品引起的伤害。

化学实验室常会用到浓硫酸,氢氧化物,重铬酸钾,钠、钾类的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及单质,这些物质都具有强腐蚀性,若对这些腐蚀品管理不善,不仅会造成实验室环境污染,而且会腐蚀仪器设备,更会危害实验人员的身心健康。

1.4放射事故。

实验室由于使用某些仪器设备或做某种实验,有可能接触射线或放射性物质。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这些放射性物质及射线有可能辐射到人体上,短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会导致人体机体的病变,长时间小剂量的射线照射有可能产生遗传效应,大量吸入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人体发生病变。

1.5高温烫伤及低温冻伤危险。

化学实验人员经常会接触到高温或低温环境,如做加热实验、加工玻璃仪器时,时常发生烫伤;在操作液氮等过冷物品时造成冻伤。

1.6机械伤害危险性。

实验室常有用压片机压片、切割玻璃棒或玻璃管、橡胶塞打孔等操作,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或思想不集中,都会造成皮肤创伤、割伤。

1.7漏水事故。

实验在进行过程中突然停水时,很容易忘记关掉水龙头,往往会“水漫金山”。很多化学品对下水管道有腐蚀作用,如果向水槽中倾倒未处理的腐蚀品,会造成下水道锈蚀、穿孔,出现跑、冒、漏水现象。

2.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的安全管理

2.1防火防爆。

(1)易燃易爆试剂应放在铁柜中,柜的顶部要有通风口,远离火源。严禁在实验室内存放总量20L的瓶装易燃液体[2];禁止将化学性质相抵触的药品混放[3],避免将氧化剂与有机物接触;钾、钠等遇潮易燃的药品要注意密封防潮、防水;搬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拿轻放,严禁碰撞、冲击和强烈震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建材必须用耐火材料,要求通风良好,远离热源,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和消防龙头,达到安全要求;使用易燃易爆药品的人员,要熟知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最小用量,若用后有剩余,应妥善处理。

(2)实验室使用的高压或真空装置如高压钢瓶、高压釜、固定床反应器等要由学校相关部门按规定统一购买。供货方要提供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气瓶充装许可证、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发票复印件,以及安全协议,等等[4],要定期对高压容器进行校检。同一室内危险气瓶的数量不得超过2只。存有氢气钢瓶的实验室门上必须贴有禁火标识。对于高压容器,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以免发生意外。

(3)电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线路要定期检查,避免乱拉乱扯电线现象,实验室增加用电器时,要对用电负荷进行核算,合理布置用电线路,防止线路超负荷而引起火灾。要对用电器及其线路定期检修,做好用电器的防潮、防高温和防腐蚀工作。

2.2剧毒物品的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必须加强剧毒品的安全管理,使用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双人使用、双人保管[5],使用时应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剧毒物品要有使用记录,使用过程中要带塑料或橡胶手套,避免皮肤直接与药品接触。如果是有毒气体、粉尘或蒸汽,要带口罩或防毒面具,防止吸入体内。使用挥发性溶剂时,要在通风橱中操作。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工作服要勤换洗,离开实验室要用肥皂洗手。如果发现中毒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送医院抢救。

2.3腐蚀品的安全管理及应急措施。

腐蚀性药品要放在防腐蚀材料的药品柜里,严禁酸、碱性物质混放。做到专人专管,领用登记,确保责任到人[6]。使用腐蚀性药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最好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并在通风橱内操作。

2.4放射源的安全使用。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带来的伤害,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7]。如果条件许可,可以使用远程监控,避免工作人员接触射线。

2.5防高温烫伤低温冻伤。

操作高温试验时,尽可能戴上保护眼镜、厚手套,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操作液氮等低温物品时,要戴厚手套,避免液体溅出冻坏皮肤。

2.6防机械伤害。

拆装玻璃仪器时,要用布片包裹,以免玻璃仪器破裂引起割伤、刺伤。

2.7水的安全使用。

试验结束后一定要关好水龙头,避免漏水事故。不要向水槽倾倒腐蚀性溶液,要定期检查下水道是否有锈蚀穿孔现象并及时维修。实验室水管、水龙头要经常检查、更换。

3.结语

化学实验室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带来了诸多潜在的危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严格遵循规章制度,采用科学的操作方法,认识和熟知实验室所做实验的危害性和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救、互救、应急处理和逃生的能力,才能正确有效地做好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将实验室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Z].国家标准局,1985-12-01.

[2]化学试剂手册编委会.化学试剂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07.

[3]陈必友,李启华.工厂分析化验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08.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气瓶安全监察规定[Z].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2003-06-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2005-08-17.

[6]李五一.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建设教学、科研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23.

[7]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Z].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12-01.

作者:杨月云 王小光

第五篇:化学检测实验室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摘要:通过对两起化学检测实验室消防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降低消防事故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化学检测;实验室;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化学检测实验室发生消防安全事故时有听闻,事故原因多与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不当、化学试剂或样品存放不合理、仪器设备操作不当或控制失灵、易燃易爆有害气体泄漏等有关。就在最近,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县陈家港镇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并波及周边企业,造成多人伤亡的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但教训非常深刻。同样,化学检测实验室内存有各类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各种水电气管路复杂,不仅人员密集,而且仪器设备价值昂贵,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前期消防设计和施工建设固然重要,而日常消防安全教育及良好内务管理则是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任务,任何一个小小的操作疏忽或设备隐患都可能酿成严重的事故。本文以身边实际发生的两起事故为例说明实验室管理应从小处着眼、加强日常管理的重要性。

一、消防案例

案例1:2017年6月,实验室搬迁新大楼还不到半年。部分实验人员周末加班,在通风橱内进行4%乙酸溶液保持微沸状态加热操作,因电炉靠通风橱壁太近,且连续加热时间过长,导致侧板烤焦并引燃通风橱顶部的部分可燃物。因室内烟感报警器安装于吊顶平面上,而通风橱顶部起火部位在吊顶上方,因此,电源未切断,通风系统风机一直未停,烟雾被通风管路吸排到了屋顶,实验室人员和烟感报警器均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经实验室其他同事发现情况并及时处理和消防人员迅速扑救,吊顶上的明火很快熄灭。事故造成两台通风柜上部通风管路损坏,通风柜顶部附近的室内空调、新风管道外层包裹材料烧焦受损,屋顶及内壁墙面熏黑。吊顶以下设施及实验室家具均无影响,人员无一受伤。

案例2:2018年,又是6月夏初的一天,部分楼层实验室突然跳闸停电。经查是由于位于六楼的空调室外机平台下水孔堵塞,30多厘米高的积水渗透墙壁并流入隔壁的强电阱,水沿着其中一组母线槽一路流到一层,引起母线铜排裸露部分与进线电缆接头处击穿短路。因铜排过水受潮,一时难以合闸恢复供电,实验室因恒温设备急需,只能临时从旁边拉线维持。母线铜排需拆卸后才能维修和维护测量,事故造成部分实验室近一周才恢复正常供电。

二、事故分析

案例1情况表明,如果现场操作人员有良好的防范意识,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现具体分析如下:

1.员工安全意识不够。操作人员擅离实验操作现场,没有及时发现事故前兆。如果操作人员在旁现场观察,即使等闻到通风橱壁烤焦的烟味,及时切断电源或降低电炉温度,也能及时排除火灾隐患。事后检查时发现,靠近电炉的通风橱壁面板有明显的烤焦痕迹,可以肯定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烤成如此严重。要是实验室现场操作人员有起码的安全意识,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2.实验室管理不够精细。现场操作人员化学检测基础相对较弱,可能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但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中也未能及时发现一台通风橱内同时放置三台大功率电炉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不能以实验室空间紧张为理由而盲目增加加热设备,导致局部区域温度过高。在供电主线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在同一条线路上盲目增加大功率设备同样可能造成消防事故风险,实验室已有类似情况发生。

3.通风设备有待改进。通风橱的适当部位最好能安装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过高便能自动报警提醒实验人员。由于实验室的消防烟感一般安装在吊顶扣板上,通风橱顶端出现意外火情时,烟雾报警器没能及时反应。当然,通风橱顶端绝不允许安装任何诸如橡塑皮电线、可燃传动胶带、尤其是木质框架等可燃材料。

4.防火区间必须完全隔断。化学检测实验室的每个房间均须有效隔离,本次事故证实,正是因为实验室装修中做到了完全隔断,才避免了事故的进一步扩散。大楼为框架结构,单层面积近2000平方米,吊顶以上如果未完全隔断,火势蔓延,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另外,吊顶以上空调、通风、强弱电、水气等管路过墙均应做好密封隔离措施,相应的包敷材料必須做到良好阻燃,确保即使在个别房间发生意外火情时也不致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5.充分认识消防安全的特殊性。常规化学检测实验室虽没有化工行业或化学仓储企业那样存在灾难性消防事故的危险,但实验室的前处理区域含有各类化学试剂和样品,随时存在各种意想不到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化学检测实验室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离不开各种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价值昂贵,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同样将会对国家和集体造成不可估量的生命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案例2事故告诉我们,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使是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事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次的停电事故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1.日常检查管理不到位。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六楼空调外机设备平台下水地漏堵塞,空调运行时排出的冷凝水因积累过多,渗透墙壁致强电阱母线槽进水,水流从六楼沿母线槽一路渗流下到一楼,幸好母线铜排间的绝缘层绝缘效果好,没有造成母线中间短路击穿,否则事故可能将更加严重。大楼一层铜排的最底端与电缆接头处短路击穿,拆卸和维修相对方便。

2.设备平台施工需得到重视。设备平台大多敞开在外立面墙内,易受雨水侵入,地面易积灰尘和垃圾,时间一长容易造成下水地漏堵塞。因此,空调室外机组的冷凝水最好直接通过管路接入落水管。同时,在建筑施工方面,应做好室外设备平台地面和墙面的防水措施,确保平台可能造成的积水不影响实验室其它区域的正常维护。

3.实验室设施的检查应覆盖至任何区域,作为化学检测实验室人员一般只关注通排风设备、空调机组的使用,但不太会去关心这些设备和装置的正常运行,其实这些设备或设施与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切切相关。平时应多加关注这些设备的管路是否泄漏、管壁是否冷凝积水,避免不必要的相关事故发生。

三、改正措施

综上所述,两起事故分别缘自过热的火和漫溢的水,原因其实很简单,关键是如何做到真正的改進和预防,保证不再重犯类似错误。

1.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位员工牢固树立消防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按照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时常关注身边可能影响消防安全的任何蛛丝马迹,小处着眼,不留死角,把消防隐患尽早消除。

2.制订实验室严密的日常检查制度,范围涉及所有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细节,如水电气管网日常检查、样品前处理和仪器设备操作、化学试剂和有毒有害物质保管、易燃易爆样品贮存、消防设施及装备的有效性检查等。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除常规的消防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相关要求建设外,化学检测实验室还应注意通风、空调、气路安装及实验室房间分隔时特殊的环境和建筑要求,尽可能减少发生消防事故的潜在隐患。有毒有害及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化学试剂和物品均应设置专门区域,实验废液及验余样品须妥善保管并有效处置。

4.落实主体责任,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将安全管理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真正实施各项安全检查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四、结语

化学检测实验室无论业绩如何,首先必须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实验室必须制订详尽的管理规范,实施严格的检查措施,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室员工真正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时刻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方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全玉香.关于化学实验室防火安全的探究[J].明日,2018,(10):17.

王燕,王月荣,熊焰,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8,(04):69-72.

刘浩文.无机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J].化工管理,2018,(10):14-15.

陈建国,叶家华,李亚萍,等.化学检测实验室消防设计与建设实践[J].消防界,2018,(24):54-55.

于璐,吴英.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分析以及环境保护规范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8,(34):215.

作者简介:

陈建国(1964—),男,浙江慈溪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痕量元素分析及分离富集技术。

作者:陈建国 叶家华 李亚萍 徐令

上一篇:化学英语论文下一篇: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