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糖尿病研究进展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糖尿病前期是指人体血糖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血糖水平之间,通过干预可以逆转为正常血糖水平的一种状态。糖尿病前期具有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临床能借助准确的客观指标来评价疗效和预后情况。中医干预糖尿病前期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亦可取得良效。该文综述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及干预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危险因素;干预方法

糖尿病前期是指人体血糖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血糖水平之间,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通过干预可以逆转为正常血糖水平的一种状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糖尿病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炼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诊疗工作。

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1.1糖尿病前期的定义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将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称为正常血糖;6.1mmol/L≤空腹血糖<平均持续时间为10.3年[5-6]。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前期更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7]。存在IFG的患者进展到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的7倍;存在IGT的患者进展到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的5倍;合并IGT和IFG的患者进展到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的12倍[8]。研究表明,每年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由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9]。糖尿病前期症状不明显,仅有部分患者可出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等微血管疾病[10]。早期干预治疗可以使血糖水平恢复到7.0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称为空正常范围[11],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或延缓糖尿病前期向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7.0mmol/L,7.8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7.0mmol/L,糖负荷糖尿病演变进程。

1.5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方法现代医学主要采取饮食、运动、药物、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PANXR

后2h血糖≥11.1mmol/L称为糖尿病;IFG和IGT等[12]评估饮食、运动和联合干预疗法(饮食+运动)在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也称糖尿病前期[1]。

1.2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为,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年龄45岁或以上、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每周运动少于3次、曾有妊娠期糖尿病或生下体质量超过9磅(4kg)的婴儿、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2]。

1.3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情况在美国,约1/3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3]。在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高达50.1%(男性52.1%,女性48.1%)[4]。1.4糖尿病前期的演变糖尿病前期持续时间较长,30岁以上男性平均持续时间为8.5年,30岁以上女性中国大庆市11万余名IGT患者中的作用,在6年的随访中,饮食、运动和联合干预疗法的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率分别为31%、46%和42%。TUOMILEHTOJ等[13]研究发现,给予肥胖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轻体质量和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和增加体育活动,可明显减轻体质量,降低糖尿病发病率。WILLIAMCK等[14]研究发现,给予IFG、IGT患者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提高减肥效果,降低糖尿病发生率。KHETANAK等[15]研究指出,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为2型糖尿病。

2中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2.1糖尿病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消瘅”“消渴”等范畴。该病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先天因素。《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②情志因素。《灵枢·五变》云:“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③饮食因素。《素问·奇病论》言:“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④外感六淫。《灵枢·五变》曰:“余闻百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外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

2.2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临床分型周多强[16]、宋金岭等[17]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分析,认为糖尿病前期患者多见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等。邱晓堂等[18]对海南地区300例IGT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神疲乏力症状频次最多,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气滞证是主要证型,其中以脾虚痰湿证最常见。苟筱雯等[19]通过对糖尿病全过程的研究,将糖尿病由实转虚的病理特点概括为郁、热、虚、损4个分期,其中郁对应糖尿病早期,较为接近糖尿病前期状态。

2.3糖尿病前期的中医治则李祎楠等[20]认为,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可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3个方面着手,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素问·奇病论》中提出“脾瘅”的治法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采用醒脾化浊及散瘀之剂以防热毒化生,达到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目的[21]。李蔚然等[22]、王艺飞等[23]认为,脾瘅主要由脾虚湿热内生所致,故治疗应以恢复脾运化功能为基础。邓宇等[24]认为,消渴病变涉及肝、心、脾、肺、肾五脏,可从五脏辨证论治。《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指出,糖尿病前期形体肥胖或超重,其他体征不明显者多属痰浊,治以消膏转浊;气滞痰阻者治以理气化痰;脾虚痰湿者治以健脾化痰;中等体型或消瘦者多属阴虚,阴虚气滞者治以养阴理气[25]。范冠杰教授主张运用“动-定序贯”理论,把握疾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病变的转折点,动态把握病证反映的核心病机,并结合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环境、心理等情况,灵活辨证治疗糖尿病前期病证,以改善临床症状,使血糖恢复正常[26]。

2.4糖尿病前期的中医干预方法梅超红等[27]发现,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相比,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后的生活方式干预能进一步调整患者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刘蒙蒙等[28]认为,中医辨证施食、因人而异的理论特色在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中医食疗是具有前景的糖尿病饮食疗法。龚光明等[29]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药膳馒头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提高生活质量。伍艳明等[30]认为,八段锦养生法可预防或延缓糖调节受损发展为糖尿病。杨晓燕等[31]采用黄连越鞠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疗效显著。陈文才[32]采用加味六君子汤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张海生等[33]发现,在饮食、运动及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调糖方调节痰湿体质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控制血糖水平。此外,气滞痰阻证可采用越鞠丸以调理气机;脾虚痰湿证可采用六君子汤以补益脾气、祛湿化痰;阴虚气滞证可采用二至丸和四逆散以滋阴行气[34]。张利民等[35]认为,小陷胸汤能纠正或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痰湿蕴热偏颇的体质,进而有效降低血糖,达到逆转和阻止疾病发展的作用。李楠杨[36]发现,用大柴胡汤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和稳定其血糖水平,预防和减少其发生糖尿病。王莹等[37]认为,中医非药物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疗效确定,干预方式包括针刺、艾灸、功法、走罐等,远期随访发现可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纯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盐酸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赵志华等[38]认为,中医外治法(针灸、耳穴、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推拿按摩、中药浴足等)能够有效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对改善糖尿病前期病证有显著效果。

2.5中医干预糖尿病前期存在的不足赵洪彪等[39]认为中医药预防糖尿病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一是对干预对象的中医临床特征研究不够,如中医体质、证型差异较大,其中的规律性有待深入研究;二是适合社区推广的中医综合干预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三是在糖尿病预防研究、干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模式获得疗效,仍缺乏相关研究。徐桂琴等[40]对2005—2014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随机对照试验、理论探讨或临床体会类上,而随机对照类文献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理论研究有待继续深入,中医在该病的诊治上仍有待更多的发展。

3小结

综上所述,关于糖尿病前期,现代医学具有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能借助准确的客观指标评价疗效和预后,干预手段有饮食、运动、药物、调整生活方式等。中医关于糖尿病前期的理论仍有待深入,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干预手段较多,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在糖尿病前期的诊疗中,应以恢复患者正常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中心,中西医并重,更好地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11]王晓波,施翔,邓红英.浅谈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5):378-380.

[16]周多强.糖尿病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449-2451.

[17]宋金岭,黄玲,秦红静,等.12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指标及症状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0):104-105.

[18]邱晓堂,戴小蓉,王勉,等.海南地区糖耐量减低人群中医症候特点[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7):834-836.

[19]苟筱雯,刘文科,王佳,等.糖尿病中医标准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J].北京中医药,2018,37(8):733-735.

[20]李祎楠,张兰.从治未病理论浅谈糖尿病前期防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7):929-932.

上一篇: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中期和长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下一篇:护士临床应用解剖慕课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