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在旅途

学习鲁迅哲学 迈向人生旅途

摘 要:《野草》包含着鲁迅先生的人生哲学,“90后”青年通过阅读《野草》来学习鲁迅哲学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告诉了我们永怀希望,反抗绝望;《死火》阐释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烧完,要让生命发出光辉,没有白活白死,生死都要有价值;《过客》则讲述了过客明知前面是坟,都要坚持向前的那种向死而生的精神。

关键词:《野草》;“90后”青年;鲁迅哲学;反抗绝望

一、《野草》中鲁迅的生命哲学对“90后”青年的意义

《野草》是一部鲁迅的散文诗集,也是大家公认的鲁迅最难读懂的作品之一,阅读鲁迅,学习品味鲁迅的人生哲学,从《野草》入手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鲁迅的老友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里说:“至于《野草》,可以说是鲁迅的哲学。”[1]哲学是抽象的、难以定义的,胡适曾对什么是哲学下了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2] 那么鲁迅用整个人生来经营的哲学便是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胡适先生还对哲学进行了分类:“因为人生切要问题不止一个,所以哲学的门类也有许多种。例如: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二、只是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2]显而易见鲁迅先生《野草》所表达的正是第三类,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如何行为的人生哲学,是“90后”青年值得学习、值得倾听的人生指导。

胡适先生说过:“儒学久已消失,我确信中国哲学的将来有赖于从儒学的道德伦理和理性的枷锁中得到解放。”[3]其实这一观点早已和鲁迅先生改革国民性的本质思想不谋而合。鲁迅先生有很多的作品都是对国民劣根性、对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批驳。而《野草》就通过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写下了鲁迅对人生的深刻探讨,对自我生命的解剖,对改造国民性的深刻思索。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诙谐睿智、反抗绝望的文章,还有他对青年们痛心疾首的告诫。“我想,我们总得将青年从牢狱中引出来。路上的危险,当然是有的,但这是求生的偶然的危险,无从逃避。”[4]他愿为青年们引路,但路上却险阻重重。他不放弃抗争,也不轻言牺牲。他曾对青年满怀期待,给了青年很多宽容和指导。“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5] 即使在他目睹了广东青年分属两大阵营并且进行了血腥的明争暗斗后,他开始失望了,对青年产生怀疑,“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然而此后也还为初初上阵的青年们呐喊几声,不过也没有什么大帮助。”[5] 他从没有放弃过青年,他还是一直为青年指路,给青年以鼓励。

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反抗绝望,热爱生命。不放弃抗争,也不轻言牺牲,是鲁迅的壕堑战术,也是他“生”的哲学。在《生命的路》中鲁迅写道:“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永远有路。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6]鲁迅先生在给青年指路的同时也不忘给予青年一些实际的建议:“一要温饱,二要生存,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要反抗他,扑灭他。”“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4]在《忽然想到〈五〉》中写道:“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7]这些都是他对我们最真诚的嘱咐与告诫。让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还要勇于反抗,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不畏阻挠,但也不苟活,不奢侈,不放纵。我觉得这就够了,这就是我所看到的“路”,也是鲁迅先生希望我们青年当走的“路”。有着独立人格,勇于反抗,追求自由,坚持原则。这是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期望,也是我们“90后”青年阅读鲁迅的作品,学习鲁迅人生哲学的意义所在。

《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为难懂、也是最璀璨的篇目,所以在这里就从我们“90后”大学生的角度来重读《野草》,感悟其中的哲学智慧。

二、活在当下:永怀希望,反抗绝望

《野草》中包含着鲁迅先生的人生哲学,其中“希望”与“绝望”是《野草》中一对既对立又并存的词语。而“永怀希望,反抗绝望”是贯穿《野草》的永恒主题,也是鲁迅用整个人生来诠释的人生哲学。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8]这是《希望》中鲁迅借裴多菲的话语对希望与绝望的阐释,这句话在《希望》中出现了两次,但是不难发现这同样的两句话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ǒ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着茫茫的东方了。他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他描述了桀骜英勇的裴多菲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东方后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所以这句更像是有着一种消极的感觉,认为人生的希望就是一种不知自己身处绝望中的虚妄,所有的希望都是徒劳,都只不过是一个虚妄。而相反的是第二次引用这句话时,出现于文章结尾,并以“!”收尾。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这恰恰相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的心情。这里是鲁迅先生一种反抗绝望,与暗夜相搏后的高呼,所以这里的表述更像是一种明知自己身处绝望之中,身处于没有星和月光的暗夜之中,但是也要在这绝望之中心怀希望、哪怕是虚妄。因为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就是鲁迅的反抗绝望的精神所在,明知身处绝望,却还是永怀希望,这样的意思也常常出现于鲁迅先生后来创作的很多作品之中。

《希望》所包含的思想是很复杂的,鲁迅先生说过:“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9]有了这样的经历后,他已经不是那个刚开始弃医从文、创办《新生》时满腔热情的青年了。他在《希望》里写道:“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曾经的努力只是曾经,青春耗尽但是希望的盾后面还是空虚的暗夜,于是他开始失望,开始疑虑,所以对青年对自己发出了疑问:“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对于《希望》,鲁迅先生曾说过:“又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10]所以《希望》写出的不只是那种反抗绝望,永怀希望的精神,还写出了鲁迅先生对青春的感慨,对青年的疑虑,还有对未来的担忧,这才会发出那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反抗绝望的呼声。然而不只是从前,现在的青年也正需要这样的呼唤,很多“90后”青年都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奋斗精神,想要有所作为却总是一事无成,对生活多是消沉又迷茫的。鲁迅先生一直对青年很友善,满怀期待,也一直在努力唤醒更多的国人,一生致力于改造国民性,所以在经历了这些变化后不得不产生怀疑,但最后还是回归自我内心:“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鲁迅对于永怀希望、反抗绝望的诠释,还有很多,如《秋夜》里的那两棵枣树,它们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明知生命、四季的轮回但还是坚韧的站在那里。历经风霜,落尽了叶子,被打枣的杆子打去了所有的果子,只有打枣杆子留下的皮伤,但却正因为这样原本被压弯的弧形却伸得更直了,直刺向凛冽的高空。这不正是对生命的敬畏,反抗绝望的精神吗?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道:“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11]《野草》中有不少篇章包含了这种思想,《秋夜》就是其中之一,鲁迅先生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反抗绝望的精神,一方面在呼吁青年们对黑暗势力要进行韧的战斗。

《秋夜》中小花有梦,叶子有梦,枣树也有梦。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12]。

那笑声是花儿的笑,是枣树的笑,是生命的笑。鲁迅先生曾说过:“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灭亡的人们向前进。”所以这忽而传来的笑声是生命的笑声,在生命面前我们不怕死,怀着希望向前走,即使面对绝望也要乐观向上,就像《野草·题辞》中所写的:“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13]鲁迅的人生哲学在这里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反抗绝望,韧的战斗的意义了,还通过他对生与死的看法,给我们传达了一个对于现在的我们比较实际的人生哲理:“要活在当下”,人生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昨天”和“明天”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在。要像枣树一样虽然也有小粉红花一样的梦,梦着青葱的弯成弧形,但是现在哪怕是寒冬,哪怕掉光了枝叶也要站得直直的,直插苍穹,发出生命的欢笑。

三、冻灭与烧完:明知前面是坟仍然向前走

《过客》是鲁迅人生哲学最好的诠释,是对“生命”最清晰的表白,生命的过程中,在人生的路上像过客一样,即使未知,哪怕前方是坟,都毅然向前。鲁迅在给读者赵其文的信中也谈道:“《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那样,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但这种反抗,每容易蹉跌在‘爱’——感激也在内——里,所以那过客得了小女孩的一片破布的布施也几乎不能前进了。”[14]

《过客》是《野草》中被研究讨论得最多的作品之一了,它反抗绝望的主题不只是《野草》这本散文诗集的思想主旨,更是鲁迅先生整个人生的精神写照。《过客》以独幕剧的形式出现,人物设置简洁,只有三个人:小孩、老人和过客,实则代表了三种人,不谙世事、天真幼稚的青年,历尽沧桑随波逐流的老人,而过客,像是鲁迅自己,一个经历世事黑暗但还是坚持自我独立,清醒的孤独向前的反抗绝望的战士。

《过客》中老翁向过客提出了:“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三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过客给出的答案都是“不知道”。在常人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但是在《过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就包含了鲁迅的人生哲学。过客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但是他很明确自己要去向何处,即使不知道自己要去往的地方会遇到什么,哪怕是坟也要向前。

过客与老翁有这样一段对话:

翁——那也未必。太阳下去了,我想,还不如休息一会的好罢,像我似的。

客——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翁——我知道。

客——你知道?你知道那声音么?

翁——是的。他似乎曾经也叫过我[15]。

过客拒绝停下休息,拒绝了布施,但是拒绝不了那个在前面叫他,让他向前的声音,而这个声音是老翁也曾听到过的声音。其实很多人都可以听到反抗绝望的叫喊,但却渐渐都麻木了,不愿也不敢坚持地跨出那一步,向前走去,因为前面是坟,是未知,所以就退缩了,最终像老翁一样在路途中老去,并一直绝望地相信前面是坟,却从不知不想坟的后面会是什么?而生活于现在的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因为我们很多人都过着别人所期盼的人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没有向前走的动力,安于现状,这也是“90后”很多大学生的弊病。来到大学只是想着可以毕业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却没有想过该如何提升自我。《过客》中的人生哲学就是鲁迅先生给我们很好的指导。

有人说鲁迅是一个孤独者,孤独地反抗绝望,孤独地走着。但我觉得不够恰当,他既不是麻木庸俗的凡人,也非积极乐观不谙世事的青年。他不像那些没有出过象牙塔的青年不谙世事,随波逐流,冲动盲从,他是经历了世事黑暗后仍旧坚持自我,明知前面是坟也要向前走的行者。这样的精神是很可贵的,也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有的人成长于温室,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还没有出发就迷失方向。也有的人走得太久了,忘记了自己的本心,庸庸碌碌地度过生命。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鲁迅的人生哲学,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而当读到《死火》,我们对于生命的选择又会有一个全新的感悟。《死火》以“我”的口吻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奇幻的梦境,而“我”是“奔驰”而来,坠于冰谷,然后遇到了“死火”。“火”这种元素我们是都见到过的,要么烧成灰烬要么被人为地扑灭,这也是我们平日间可以体会到的常识。而鲁迅就用这每个人都见识过的“火”作为主角描画出了我们没见识过的“死火”:“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动摇,全体结冰,像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疑这才从火宅中出,所以枯焦。”[15]而后“死火”被“我”唤醒,被唤醒的“死火”由全体冰洁的珊瑚枝变成了流动的红焰并与“我”对话:

“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冰结,永得燃烧。”

“唉唉!那么,我将烧完!”

“你的烧完,使我惋惜。我便将你留下,仍在这里罢。”

“唉唉!那么,我将冻灭了!”

“那么,怎么办呢?”

“但你自己,又怎么办呢?”他反而问。

“我说过了:我要出这冰谷……。”

“那我就不如烧完!” [16]

这样的“死火”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些曾经麻木的、被蒙蔽了内心的人,被唤醒后决心度过一个“烧完”而非“冻灭”的人生。“死火”与“我”的对话是鲁迅的心理活动,是他作出的人生选择,也是他的人生哲学。有的人说死火代表的是鲁迅自己,有人说代表的是革命者,也有人认为这里说的是青年。然而我认为“死火”象征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当阅读《死火》时我们其实都像死火一般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冻灭”还是“烧完”,并不是像“To be or not to be.”[17]这样一个生与死的是非题。在《死火》中可以看到生与死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所有的生必将走向死亡,那么我们不可以选择生与死,但是可以选择如何度过由生到死之间的这个过程。鲁迅先生的作品高超之处就在于,他并不直接与我们讨论这个生死的大命题,而是用“死火”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自己,看到我们应该选择的生命的形式。

《死火》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鲁迅对“生”与“死”的哲思,提出了是平静无为的“冻灭”还是奋起一搏的“烧完”的选择题,最后毅然说出“那我就不如烧完”。从“生”到“死”的道路上,我们的生命没有选择的余地。生的尽头便是死,这谁又能摆脱呢,但是就算不能摆脱,那我们也有选择如何死去的权利——冻灭亦或是烧完。而鲁迅便是那一团死火,选择了以烧完的方式与黑暗同归于尽,用他向死而生的精神给与我们方向。“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18]鲁迅便是那位活在我们心中,永存的人。这正是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烧完,要让生命发出光辉,没有白活白死的,生死都要有价值。

四、孤独的战士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叔本华说过,“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19]而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的战士。没有人可以站到他的那个思想高度,所以他是孤独的,但是也是坚强的。反抗绝望可算是鲁迅先生的人生哲学,而他所反抗的“绝望”很大程度上是他对国民性的绝望,鲁迅尽其所能的为改造国民性奋斗着,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实从鲁迅作品中所表现的对青年的期望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态度,从满怀希望到失望怀疑。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痛彻,越来越无奈。最后改造国民性的工作还是没有在鲁迅先生生前得以完成。

在《野草》中也不乏表现鲁迅对中国国民性批判的作品,《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幽默诙谐却很巧妙地反映了中国国民性的一大特点“瞒和骗”,而瞒和骗的背后就是根深蒂固的奴性。《立论》简洁精辟,却用简单的故事情节道出了中国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互相恭维,互相说假话奉承,说真话的反而被人责备,最后鲁迅还教了大家一个巧妙又讽刺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说,只要附和着“呵呵”带过。而《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道出了根深蒂固的奴性,真正帮忙的“傻子”却得到了奴才的背叛,而在一旁说空话的却被视为“聪明人”。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人缺少的便是“诚”与“爱”,中国人与人之间弥漫着“瞒和骗”、“自欺欺人”,并逐渐变成“怯弱”、“贪婪”,这离不开中国由古至今的等级制度下的“愚民政策”。《论皇帝》中就提到过,皇帝对人民用的是“愚民政策”,但是人民也不傻,也对皇帝用“愚君政策”来应付皇帝,那么国家就“太平”了。中国人就是这样自欺欺人,互相欺瞒。最后对于不好的方面谁都避而不谈,就像《立论》里说的:“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是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10]每个人都明知道是空话谎话,却也偏偏爱听,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狗的驳洁》又以一个梦境开头,用简单而寓意深刻的故事道出中国国民性“势利”的一面,“我”与狗的对话,看似荒诞实则很现实,势利的人以自己高“狗”一等的姿态来指责、呵斥狗势利,反被狗嘲笑最终落荒而逃,归根结底反映的也是“奴性”的一面。鲁迅先生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20]。抨击中国人的“看客”心理是鲁迅先生笔下常常出现的题材,有名的作品还有小说《示众》、《药》等,在这些作品中都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看客形象。不过《复仇》又有所不同,因为其他的作品多是写看客“看成”的状态,而在《复仇》中写的就是看客“看而不成”的状态。路人们从四面奔来,“拼命地伸长脖子,想要鉴赏这场拥抱或杀戮”[21],但是“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最后路人无聊散去,“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这也许就是文中对“旁观者”的复仇吧。而《死后》又从一个死在路边的人的视角出发,极强烈地表现了对“看客”、“文人论客”的批判,并且从另一个方面也表现了鲁迅刚烈的性情,“就连仇敌也不使知道,不肯赠给他们一点惠而不费的欢欣”。即使死去也不愿给敌人哪怕一点快意,要作最彻底的斗争。

《墓碣文》里有一句“抉心自食,欲知本味”[22]。鲁迅自我解剖的精神让人钦佩,他用不断追求探索,跳出牢笼寻求真实自我的精神,告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直面人生。无论生活如何困顿,前路如何绝望,但也要敢于面对坚持下去。就像鲁迅改造国民性一样,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也为其倾尽一生精力。所以我们要认识中国国民性的优缺点,为改革国民性继续努力。然而要改革国民性就要先看清楚什么是国民性,从自身做起,先做到清楚地认识自己。鲁迅的改革中国国民性思想是失败了,甚至在20世纪中国国民性可算是倒退的,但是我认为鲁迅精神还在,他的文章、思想仍在指引着我们。即使不能改变所有或很多,但是我们仍在一点一滴地改变,这也是当今我们学习鲁迅的意义所在。

五、对《野草》的误读:以“爱情说”为例

《野草》写于鲁迅人生中最为动荡的几年里,在这段时间里鲁迅经历了很多事情,有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从北京到了厦门大学任教后来又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而在广东任教时又目睹了革命阵营分裂的血腥,这让他为之震动。这些动荡、这些变迁也让鲁迅的内心有了更多的想法,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对于这段时期不可忽略的就是他与许广平的爱情,在这段时间里萌芽并成长成为可以支撑之后在一起长长久久的情感。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这种情感可能会流露于《野草》中,如《腊叶》。有的人就此做文章,并举出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例子将《野草》曲解成为一个爱情散文诗集,这是很不合适的。

《野草》是含蓄隐晦的散文诗,是用象征主义艺术方法表现鲁迅的人生哲学。所以对于《野草》的解读就众说纷纭,对其象征的意义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现在有些研究鲁迅作品的学者、专家在研究鲁迅大流中开始走猎奇路线,有人去挖掘鲁迅的私人生活情感,甚至有人从情爱的角度来解读鲁迅的《野草》,将《野草》定义为爱情诗集。一篇学术论文还就《风筝》所表述的是兄弟情还是爱情提出了讨论,认为文中的“小兄弟”其实代表的是许广平,而围绕风筝发生的故事说的则是他们之间在讨论公布恋情的事情。这是很荒谬的说法,时间节点也是不符合的。《风筝》写于1925年1月25日,而许广平给鲁迅的第一封信写于1925年3月11日[23],也就是说在作《风筝》时,鲁迅与许广平根本没有开始通信,更别说两人需要讨论是否公布恋情[24]。

加拿大华人李天明博士的《难以直说的苦衷——鲁迅〈野草〉探秘》[25]一书,甚至将《秋夜》、《影的告别》、《死火》等篇目都归入爱情诗,将其解释为鲁迅在婚姻道德与自由爱情之间的纠结。这都是过于主观的、不切实际没有证据的解读。许广平给鲁迅的第一封信写于1925年3月11日[23],而《野草》中很多篇目都是写于鲁迅与许广平开始通信之前的。比如《秋夜》中对两颗枣树并没有分别描写,都是落尽了叶直刺高空的样子,并且全文都是积极乐观反抗绝望的,枣树直刺奇怪而高的夜空,小粉红花还在开着,瑟缩地做着梦,并没有一点表现鲁迅对婚姻不满的形象。李天明则认为:“这两株分别描绘的枣树,不但是鲁迅寂寞孤独感的形象体现,也是他对自己婚姻形态不满、沮丧和无奈复杂心情的形象体现,他们可以被视为鲁迅窘困夫妻生活的象征。”[26]这样片面、主观的看法是毫无依据的,明明文章中枣树直刺夜空,而花也在冷气中开放,满怀梦想,却被解读为寂寞孤独的体现、对婚姻的不满无奈,曲解了鲁迅的本意。鲁迅在《秋夜》最后写道:“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12]把小青虫看作是“苍翠精致的英雄”,说明文中的这些形象是正面的,态度是乐观的。我们研究鲁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鲁迅,让更多的人读懂鲁迅,但是为了所谓的“创新”从而曲解鲁迅的思想精神的做法是必须反对的。

对于这种荒谬的见解,论者褒贬不一,表面上出现了鲁迅研究的一种创新,满足了世俗对于名人爱情的八卦、好奇心理,但却掩饰不了过于世俗化的肤浅走向。从爱情的角度来解读《野草》虽然打破了常规的思考,但却不知不觉走上一条超出学术范畴的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特别是《野草》这样比较难读懂的作品,更需要好的导师的正确引导,而不可被这种猎奇作伪以求文章新颖的学者误导。

参考文献:

[1] 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鲁迅的精神[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6.

[2] 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导言·胡适文集(第6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63.

[3] 胡适.先秦名学史导论逻辑与哲学·胡适文集(第6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0.

[4] 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4.

[5] 鲁迅.三闲集·序言·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5.

[6] 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86.

[7]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五·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4.

[8] 鲁迅.野草·希望·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81.

[9] 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68.

[10] 鲁迅.《野草》英文译本序·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1] 鲁迅.坟 娜拉出走后怎么样·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6.

[12] 鲁迅.野草·秋夜·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6.

[13] 鲁迅.野草·野草题辞·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3.

[14] 鲁迅.至赵其文·鲁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5] 鲁迅.野草·过客·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93.

[16] 鲁迅.野草·死火·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00.

[17]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84.

[18] 鲁迅.华盖集续编·空谈·二·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96.

[19]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建议与格言(第五章)[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3.

[20] 鲁迅.野草·立论·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12.

[21] 鲁迅.野草·复仇·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76.

[22] 鲁迅.野草·墓碣文·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07.

[23] 鲁迅.两地书·鲁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9.

[24] 余放成.《风筝》是兄弟之情,还是爱情——兼与胡尹强先生商榷[J].淮北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5] 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3.

[26] 李天明.《野草》情爱道德主题辨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研究丛刊,2000,(9).[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朱昱瑾

第2篇: 旅途不仅是物理的移动

2019年米兰家具展-路易威登Objets Nomades展厅 ? Tommaso Sartori

以一种灵巧感、渴望感与愉悦感为特色,路易威登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延续了路易威登的品牌传统,以别出心裁的创意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优质材料、造型 可塑、比例和谐、复杂的制作工艺、对细节的专注,这一切在融合了知名设计师创意与路易威登精湛工艺的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Objets Nomades系列的灵感取自路易威登的特别定制部门,这是一个曾诞生无数经典佳作的设计实验室,包括1880年探险家Pierrede Brazza委托设计的卧床旅行箱,1923年的书箱以及1875年的衣柜旅行箱等。斗转星移,今天,每款新产品仍和当初一样追求特色,只是在其中融入现代化的“灵魂”。每款产品均在向该品牌过往的经典创作和标志性产品致敬。

今年,路易威登为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请来两家新的合作伙伴:AtelierBiagetti与Zanellato/Bortotto设计工作室。位于米兰的AtelierBiagetti曾创造出一款名为Anemona的餐桌,玻璃桌板下设有曲面基座,外层裹有柔软的米黄色皮革,与内侧深蓝色路易威登大漆形成醒目对比,格调不凡。同样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师双人组Zanellato/Bortotto则奉献了一款惊艳十足的处女作:Mandala三联式屏风,编织皮革构造凸显游牧民族特有的粗犷与细腻,柔和的渐变色调宛如威尼斯湖面上微微荡漾的残阳斜影。

那些一直与路易威登合作的设计师们也悉数回归,为不断壮大的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增添兼具创意与诗意的新作。Campana兄弟推出Bulbo皮革软布茧形座椅,如一株热带花卉,温柔地托裹躯体。AtelierO?设计的Serpentine餐桌展现了力与美的周旋与交融,质地光滑的美国黑胡桃木桌腿纵横交错,并配有精美的路易威登蓝色皮革带,兼做固定与装饰之用,桌腿可轻松折叠,便于存放。出自RawEdges之手的Dolls为一套风格谐趣的座椅,融入传统路易威登旅行箱的特色,可进行个性化手绘装饰。

MarcelWanders一连推出三件作品:Diamond沙发与扶手椅的奇妙组合,交缠的灰木底座裹有质感饱满的皮革饰面;摹仿威尼斯特色灯笼设计而成的Venezia提灯;以及Diamond花瓶,由Murano手工吹制玻璃制成的晶红瓶身绑有皮革带,呈悬吊状。IndiaMahdavi的Talisman漆盘表面绘有醒目的“慈爱之眼”,而吉冈德仁的Blossom花瓶则以厚片Murano手工玻璃再现Monogram花纹的经典美感。

2019年米兰家具展-路易威登Objets Nomades展厅? Tommaso Sartori

Atelier Biagetti

2019年米兰家具展-路易威登Objets Nomades展厅 ? Tommaso Sartori

LouisVuittonXAtelierBiagetti

Q:这件家居作品的设计灵感是什么?

A:我们想要创造一款“体验性作品”,传达“旅途不仅仅是物理的移动,更是精神的漫游”这一理念。我们并不打算设计一款便携式物品;相反,我们希望这件作品能够将人们吸引过来。所以,我们就想到了一款绝妙的家居物品——桌子——因为它能够将人们聚集起来;并带有一种欢乐的意象,能够鼓励人们分享故事和经历。然后我们就想到了大海。大海象征着自由,同时也是当代一大旅行地点。这款桌子仿佛从海浪中涌现而出,象征着友好、庇护与和平。

Q:这款家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一名称?

A:Anemona。我们希望作品名称与大海及其深幽的神秘感之间能够存在一种直接联系。在我们的想象中,这款桌子来自异域世界,那里是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的天堂,散发着全然不同的光晕和声音,令人目眩神迷。

Louis Vuitton X Zanellato/Bortotto工作室

Q:为什么会想到为路易威登设计一款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作品?

A:对我们而言,为路易威登这样一个拥有悠远历史传承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品牌进行创作,本身就十分吸引人。此外,打造一款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作品也意味着可以将我们的创造力与路易威登的精湛工艺和价值理念相结合。例如,我们能够探索不同皮革的潜力及其特征。

Q:你的创作灵感是什么?

A:我们的灵感来自一些游牧民族的编织手艺、花纹和特色图案,他们使用织物和皮革来制作篮子、地毯和其他日用品。屏风造型 取鉴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游牧居所——蒙古包的圆形结构。此外,我們采用了路易威登和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的标志性材质——皮革;最终成品的细致精美也得益于路易威登的创新技术和非凡工艺。

Q:可以用一句话描述你的旅行家居作品吗?

A:我的旅行家居作品是一件能够重新定义其周围空间的奇妙之作。

作者:陈胤萱

第3篇:龙在江湖 人在路上

入刊理由

在云南市场营销咨询领域,有一位平实而低调的知识分子,他就是风之铃市场咨询公司董事长、首席咨询师宋火根。自95年创业开始,他始终致力于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探索市场原生动力机制,从消费者理性与感性决策思维横式出发探索消费者购物逻辑过程,从通路设计、管理、组织角度探索销售团队的执行力。如今已有20年市场营销咨询经验,15 年房地产行业策划经验,8年教练技术首周末导师。其所做的成功案例有:重庆万盛旅游规划、莲花池公园、五华区城乡一体化规划、世博生态城、野鸭湖度假区、普洱人家、云南映象、欣都龙城、同德极少墅 、北辰财富中心等,不一而足。

“我们坚守的是心灵中最崇高与干净的那部分;在多变与争锋相对的商海,我们一路叩拜内心的那个念头;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不断积累那一份纯真,那一份爱。所有这些就叫理想。

市场营销是我们魂牵梦绕的一个战场,是可以盛开生命之花的理想;风之铃,可以是我们人生事业的起点,可以是我们用时光浇灌的灿烂绚丽的花朵;是一代又一代风之铃人难舍的高傲与美丽。

我们天天诠释风之铃,我们天天创造风之铃,我就是风之铃。”

这就是宋火根心目中的风之铃,这就是宋火根理想中的风之铃,这就是宋火根一手缔造、高傲并美丽绽放着的风之铃。

一副黑边眼镜,镜片下是一双深邃而睿智的眼睛,茂密而微卷的花白头发,古铜色宽阔的脸上写满了真诚的笑意。刚一落座,宋火根便双手奉上了他简洁而美观的名片,他的平易近人一下子便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全然没有头一次见面的生疏之感。风光杂志社《时代名流》杂志的书记蔡金华在一旁为记者隆重地介绍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风之铃市场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宋火根,他是首席咨询师,知名大学教授,中国启源首周末导师,云南省市场学会副会长,云南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广告与中介委员会主任,《企业与市场》《商界名家》等杂志专栏作者,还是著名的诗人。”蔡书记的一席介绍让在座者听得目瞪口呆,没有想到这位随和且带有几分知识分子儒雅气质的中年男人竟然聚这么多头衔于一身,更没有想到他如此的低调谦和,不禁肃然起敬起来!

席间宋总很是健谈,特别是谈到文学时他更是一脸的兴奋,满怀深情地讲着诗歌,讲着云南红土地上产生的那些有名的诗人和作家。通过这次短暂的见面,记者对宋总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对他众多头衔背后那些神秘而别样的传奇經历,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创业故事更是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为记者随后的专访作了必要的铺垫。

专访宋总那天是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他的办公室满屋如海洋般的书籍,阳光照射进来刚好落在他的书桌前。那时的宋总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撒了大家一身,还有那弥漫的浓浓的书卷气与油墨香,仿佛把大家带到了大学那些美好如诗的岁月。坐在面前的宋总,仿佛不是一位董事长,而是一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学者。就这样,记者顺着这位“学者”的侃侃而谈开始了专访。宋总用浑厚而略带沙哑的男中音向记者娓娓道来,让记者逐渐走进他人生的开始之路、奋斗之路、心灵之路和未来之路。

开始之路

男儿立志出乡关

“男儿不遂平生志,空负堂堂七尺躯。”表面风光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反反复复、艰难曲折的探索之路。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条路,那么聚众多头衔于一身的宋火根就是一直在路上的永不停息的跋涉者与求索者。

其实宋火根干上咨询师这个行当,还得感谢他的爷爷。宋火根给记者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平静地叙述道:“我爷爷是个大地主,后来还坐了牢。我出生的时候,我爷爷就已经坐了牢。我家那时在乡下有一大片产业,在那一带还是挺富裕的。传说我爷爷当时小气的要命,一个田螺下一顿饭,我怎么都想不清楚。我爷爷放出来的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我就跑到爷爷跟前问他:‘爷爷,爷爷,一个田螺怎么下一顿饭?’我爷爷二话不说抽手就给了我一个耳光,打得我眼冒金星。当时我没弄明白,爷爷为什么无缘无故就给我一巴掌,后面才想明白了。他的意思是他做都做了,我还想不清楚,我老宋家这辈子算是完了。这件事也影响了我一辈子。所以,我很感谢我爷爷,是他让我做了咨询师,首先要想清楚,再把它做清楚。”

这听起来好像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但从中可以看到家庭的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关键的,也是铭心刻骨一辈子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已在你的人格中注入成长的基因,在你的灵魂里打上难以磨灭的深深烙印。

宋火根还记得母亲跟他说过的一句话,这也让宋火根一生受益匪浅,成了推动他人生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成了他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他的母亲说,做人一辈子呀,脸这个东西是最大的!开始时,宋火根也没能理解好这句话,只知道这说的就是要面子,直到宋火根上了大学学了经济学之后,他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脸就是信用,做人做事必须讲诚信。人无信不立,孔子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宋火根事业能做大做强,形成今天如日中天的华丽格局,这与母亲对他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宋火根认为,在云南一些落后地区,一些思维落后的人,只看到眼前这点利益,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脸,把诚信丢了,结果最后什么都失去了。而一些发达地区有着理性思维的人就只要脸,以诚信为本,其他东西少一点没关系,他所做的事就能做成。宋火根说,这就是商业科学。

家庭对宋火根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时他的家庭环境颇为恶劣。宋火根出生在文革那个动荡的年代,亲人被批斗的被批斗、被枪毙的被枪毙,一个家庭风雨飘摇、破碎不堪,七岁的宋火根就要独立支撑起这个家。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柏,磨难催人进。十四岁时宋火根便离乡外出求学,一路上他不知吃了多少苦,期间的酸甜苦辣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或许正因为如此,宋火根养成了一副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的性格:人得靠自己,人生需要奋斗,人生需要拼搏,人生需要像一名战士那样去冲锋去战斗,一往无前,义无返顾。他持续的奋斗与拼搏换来了如期的回报,他成功考取了安徽财经大学,这也成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成了他开始追逐梦想的出发地,成了他成为一代咨询师成长的摇篮。在大学他开始崭露头角,成绩科科优秀,还成了安徽财经大学龙湖诗社第二任社长,写的诗歌在学校拿了几次大奖。18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5岁成为昆明市人大代表,三十几岁就赚够了一辈子要的钱。

宋火根踏入市场营销咨询这个行当,最早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教好书。他说:“当我发现我讲的没用,我自己都不会,所以我去讲给学生听就不能理直气壮。我先去做推銷员,把东西卖出去再回来给学生讲市场营销。”当时,宋火根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天跑地去搞推销,和他住一个宿舍的同事们私下都打趣他,说他是一个能把自行车链条蹬红的男人。这在当时也成为了学校的一段佳话。宋火根就是这样一个十分拼命,也十分要强的一个人,从来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这或许也是他的事业能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奋斗之路

吾将上下而求索

梦想指引方向,奋斗粲然人生。宋火根真正走上市场营销咨询这条路是从99年开始的。其实早在95年他就创办了“国际工商管理策划中心”,按他的话说:“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光蛋,就是想做一点事,刚开始是想赚点钱,但后来发现赚钱意思也不是太大,就想带出一帮人来才有社会价值。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这也就是他创业的初心,或者说是他奋斗之路的开始。

创业是一个艰难且充满曲折的过程。也就在他创业之初,或许是机缘巧合,他经过反反复复还是进入了启源LP(非权力领导力)培训,也就是提升非凡领导力造就企业精英优秀领导的培训。刚开始他还有些抵触情绪,后来慢慢地竟投入其中,通过自我的感召感悟,最终成为了LP首周末导师。

谈起导师生涯,宋火根满怀感慨地说:“在LP当导师很辛苦,经常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是通宵。一个人是怎么改变的?就是通过硬碰硬,然后爱他、解开他!快乐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通过课程让很多人有提升,最高兴的是首周末看到的和毕业的时候看到的完全是两个人,那种生命的自然和绽放!导师所获得的最好的回报就是与这些生命完全融合的过程……!”

LP给宋火根的收获还是颇丰的,按他的话说:“LP给了我高度的勇气。有勇气去把事业做到更大,不是简单的为自己,而是为了人生更大的灿烂,为了创建更大的平台,让风之铃的兄弟们的人生收获最美的体验!LP给我带来了财富。LP给了我快乐。不生气、不焦虑,该干嘛干嘛,我是一切的根源。LP给了我一种修身的方式。”

99年宋火根开启了他人生的奋斗之路。但靠什么赚钱呢?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然而他没有好高骛远,而是依靠自己所学的专业,成立了一家“帮别人把市场搞清楚的公司”。宋火根的昆明风之铃市场调查公司开始全面正式运作。在那个时候,在云南还没有一家像这样的公司,甚至在中国也没有,这是中国最早的调查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公司没有什么生意,因为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宋火根主动找上门去问,你们搞不搞市场调查?对方的回答则是,我们天天都在搞市场调查。宋火根明白了他们这些企业市场做不好的前提,搞不好的原因,他们没有对市场做科学的了解。这时,宋火根就找到了他赢得商机的切入点。

宋火根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诠释了整个找到商机的过程:“要做科学的市场调查,这过程之中你就在一直不断教育他,什么是科学的市场调查。客观上看,实际我每天都在讲,不断地讲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学校里讲,在社会上帮客户讲,讲给那些企业家听,听着听着,有人觉得有道理了就委托我了。我就把他的市场搞清楚,搞清楚后,他觉得跟他了解的市场不一样,他认为他的市场是这样的,但还真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时候他自然而然就成了我的客户。我不挣他的钱,我赚的是市场调查的钱,这个时候,他就愿意跟我合作。通过我不断地教育、尝试,甚至帮他做市场调查,帮他培训团队,他赚了钱,他认为这条路是可行的,就会继续委托我,我就是这样活下来的。从最早的七个人到现在的一百多人,就是这样干起来的。市场营销是一个实践活动,它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只有让你的客户赚钱,他才会心甘情愿地掏钱。”

从宋火根的讲述中可以看到他通过教育感召的潜移默化作用寻找到商机的艰难过程,不断地反复,不断地尝试,所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宋火根做的第一个项目是房地产项目——博园世家。老板是一个南开大学的硕士,他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项目,盖什么样的房,卖给什么样的客户。宋火根和他谈的时候,他只给八千块钱。宋火根花了三万九千块钱把前期市场调查做了,给了他如下建议:尽管地小,也没有多少户人家,但要做成最有价值的,就不能做多层,只能做别墅。同时,带领团队开始做市场抽样调查,一百人中有几个要买,一千人当中有几个要买,这帮人的特征是什么,接着开始做顾客分析,然后做产品定位,什么样的房子他们会买,卫生间多大,客厅多大。最后委托设计师设计,打宣传广告。通过努力项目一做出来,宋火根团队做市场调查的这群人一看这是想要的,都前来购买。这样,宋火根就成就了他的第一个项目。和他做第一个项目的老板,现在还是他的稳定客户。

接下来,宋火根发现房地产能带来大好的商业效益,就开始大规模地做房地产。迄今为止,他做过的楼盘已有三百多个,如保山五洲国际广场五星酒店、百大国际花园、湖畔之梦、万辉新城、怡泰领域时代、昭通市昭阳区北部新城,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风之铃业务走出云南,服务延伸到西南地区。他在旅游地产上也有不少的建树,所建设的项目有大理洱海天城、重庆万盛黑山谷景区开发,贵州马岭河民族风情一条街,建水朝阳楼外小桂湖等,现在他的团队正在做贵州册亨县城的总体策划。按宋火根的话说,这叫城市总体策划与运营。后来,宋火根发现,云南最重要一个资源是烟草,就开始做起了烟草行业的营销咨询。在2009年,成立了“风之铃烟草咨询事业部”,成为中国第一家有影响力的烟草咨询公司,主要负责烟草新品的研发、品牌的维护、渠道的拓展。对于大型的烟草公司提供咨询报告,对于小型烟草公司则帮他们培训策划人,培训人才,做专业化分工,抓团队建设。其中,红河品牌就是风之铃一手打造的。

特别值得重点讲一讲的是,宋火根所策划的重庆万盛黑山谷景区开发项目。2009年,受重庆市万盛区旅游局之邀,由宋火根领衔担当总策划一职,率风之铃团队开始参与重庆万盛区旅游总体策划工作。项目策划前万盛的旅游资源散乱,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与重庆其他区县相比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万盛旅游可谓百废待兴,这次的旅游策划也兼具着城市经济能否成功转型的重任。

风之铃参与项目后,本着科学、严谨、全面、细致的态度严格按“目标问题梳理-市场调查-假设验证-定位策划-运营策划”的工作原则,历时半年多,不但对全区每一处旅游资源品质进行了系统的调研与梳理,还以不同的客群旅游消费者及参与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需求研究。

依托于大量市场信息的数据挖掘,策划团体最终指出了万盛旅游必须放弃全面开花的观念,依托于黑山谷、小石林两个核心景区的避暑观光、水游体验、四时养生及苗族传统节庆为主题打造为核心引擎,八角山地度假特色旅游小镇发展度假地产、旅游服务配套、休憩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城镇综合体的准确定位。

通过前期的旅游策划定位,后期在宋火根为总策划的团队指引下对规划设计、旅游小镇产品研发策划、景区形象宣传等工作进行了细化研究和分步落实,实现了万盛旅游质的突破:黑山谷景区成功获得AAAAA级景区称号,被先后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名山,中国最佳绿色低碳旅游休闲胜地,亚洲大中华区最具魅力风景名胜区,重庆市“巴渝新十二景”,重庆市首家环保示范景区。

2012年,为了表彰和奖励在此项目上作出的专业贡献,重庆市人民政府特授予宋火根“杰出贡献奖”的荣誉。

心灵之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弹指一挥间,风之铃已走过二十载的风雨历程。风之铃一路走来,演绎出了一曲前无古人、后有追者的激越而瑰丽的交响乐。风之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饱含着宋火根的智慧与思索,倾注着宋火根的心血与汗水,寄托着宋火根的梦想与情感,凝聚着全体风之铃人的奋斗与拼搏,理想与追求,一路走来,刻下了他们脚踏实地的平凡足迹,彰显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心路历程。

据说,风之铃市场营销咨询机构号称市场营销界的“黄埔军校”。对此,宋火根不置可否,一笑而过。但回顾这二十年来所走过的奋斗之路,他也不禁心生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他认为这里面寄托着他的情感指向与价值追求,这里面存在着喜忧参半的因素。

令宋火根担忧,或者说是,让他感到“难”的是,如何让顾客相信咨询策划是个科学体系,如何让员工相信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宋火根说:“好多人认为营销策划是一个模式问题,就是不断克隆复制。我不认为世界上有商业模式,为什么没有,因为所有的模式都跟成功者的资源有关系,这些资源是从哪里来的,是他在市场不断经营而获取的,是他在这个行业的资本。如果讲一个模式,别人就能克隆复制了,这是一个非常工业化的思维。用克隆复制这种工业化的思维来做商业,是不会成功的,我克隆师父的,然后相互叠加。”

宋火根认为,第二种情况是,用农业化的思维做企业,叫做我有一种竞争力。“‘我家种出来的苞谷跟你家地里的不一样。’因为企业机密不泄露,我们帮他做他说没必要,因为好多机密他都不想让你知道。而商业就是把自己的机密讲给别人听,用这种农业化的思维做商业是不会成功的,我们难就难在,要教育这些企业家回到商业的思维,商业思维就是创造价值,交换价值。”宋火根侃侃而谈,“农业思维最大特点就是博弈,但竞争永远都不是跟竞争对手竞争,而是在跟自己竞争。”

接下来,宋火根谈到了让他感到“难”的第三种情况。他认为,第三种情况是用商业的思维解决每家企业的商业问题。商业是什么呢,是分工,分工完了交换,交换以后改善自己的产品,让客户更满意后就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就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就有了影响力。“现在,我感到云南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家没有商业意识,而改变一个人的意识太难了。意识来源于从小的家庭教育。每个家庭都不一样,父母的教育一定会影响到你将来的生活,后面才是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云南是边远山区,是农民生长的地方,不像广东江浙等沿海地区,天生就有商业思维。所以,可以想像我们做一家咨询公司有多难,必须身兼三职:一是教育他们转变观念;二是做研发者,研究什么样的话他们听得懂;三才是服务。作为像我这样的企业管理者,还要去管理员工,感召员工,让他们坚信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是一个有前途充满光明的职业。”宋火根如是说。

事物总是辩证的,两面的。办企業肯定有担忧困难之处,也有高兴成功之处。谈到高兴成功之处,宋火根额头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眼角也有了淡淡的笑意。令宋火根高兴的事,他认为主要有两件。他不疾不徐、饱含感情地向我们娓娓道来:“切切实实通过这二十年的打拼创办了这家公司,二十年的积累与丰厚,我发现,商业科学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问,不是学经济学的都能做经济,商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地区都需要不同的知识的运用。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经济学怎么运用才是我们这个行当的关键,二十年,我建立了一套比较简洁有效的理论及工具与方法运用的一种实践性运用学科,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叫它“营销刀锋”体系,我们向全社会招聘企业家,这也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之一。第二件让我高兴也让我感到自豪的事是我创造了一套令一个学数学、中文、历史的人,通过培训实操和八到十年耐得住寂寞的时间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咨询师的培训体系。我的团队有了,好多大学生一毕业就过来加入了我的团队,包括现在的钱总,八年时间就成了副总。我的企业成为百年企业是有可能的,只要我服务的客户都会再与我合作,到现在我的第一个客户还是我的客户,现在政府也相信我们。我在云南创造了一个行业,培养了一群人才,只要是风之铃出去的人都是比较强的,我创造的企业、培养的人才,为社会避免了多少损失,创造了多少效益,诞生了多少知名品牌,比如红河品牌,排毒养颜胶囊,普洱的民营企业大地投资,等等。我这辈子已感到很骄傲了!”

至此,记者对宋火根的心路历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得知了让他这一生感到最骄傲的两件事,一是他成功创建了“营销刀锋”体系,二是他培养塑造了一大批有用之才,打造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而宋总在谈到这些成就的时候,丝毫没有张扬之感,始终保持着谦虚而低调的口吻,他说他不是一个英雄,更不是什么风云人物,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一个想为社会做点贡献的策划人。他的一番表白,让我们不禁对他更加肃然起敬起来。虽不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却也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回首过去二十年的峥嵘岁月,或者说是总结一下现在的自己,宋火根动情地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一个教书匠,利用业余时间,建成了一个‘实验室’,出产了不少产品,做成了一个企业,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为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男人。我们读书是为什么,是为了服务社会,先为小家后为大家,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国家。我一直主张:上要对得起老,下要对得起小,关键要对得起自己。我们云南特别缺乏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就是在你从事的这个行业里,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多做一些事,而不是向社会多要一些东西,只要你为社会做了足够多的事,社会自然会给你回馈,只怕你做的不够。像我学了什么就一点点做起,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大势我做了房地产,发现烟草的价值效应,我做了烟草。仅此而已。”

宋火根谈到了经济危机的问题。他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是必然要到来的,用工业化的思维做商业,用农业化的思维做商业,是不成立的,也是不存在的。没有企业家情怀,全是买卖人,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必然不能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的。这次经济危机,云南有50%的企业发不出工资。这也逼着做企业的人要转变观念,要研发要创新,要学习要改变思维。互联网时代,信息变化更快,全球经济变化很快,中国的企业家不缺乏吃苦精神,但吃苦耐劳不是胜利的惟一条件,学习创新、知识引领才是关键,尤其像云南,现在已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云南的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用知识去改变,去创新、去创造。

其实,宋火根除了经营公司之外,平时还经常写一些非常有见地有学术价值的评论性文章、散文随笔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在此,撷取其中的一些片断以飨读者。

在《点燃消费者需求的发动机》一文中,他有过这样精彩而生动的论述:“世界每一种产品都是和人的某一个欲望联系起来的,产品研发者要研究的是这个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感觉;对营销人员来说,就是快速触摸到消费者心里的按钮,然后按下去,点燃消费者心中需求的发动机。”“事实上专家研究发现,70%的人购买东西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更享受的是当时的体验情感,享受购物时的快乐。”“首先要让消费者去体验,使其找到心甘情愿消费的理由。了解消费者的需要,是经销人员的首要任务。要了解人们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从而提供各种体验来促成他们的购买欲望。”宋火根的论述总是简洁而紧凑,生动而贴切,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在《策划人的修养》一文中,宋火根有着这样精辟的评述:“一个点子,一个主意,哪怕再好的主意,可以值万金,也可以分文不值,因为策划不简单是一个主意和点子,是必须现实化的一种贯彻,需现实进行检验。”“策划人是风筝,所策划的事业是天空,而提供经费的老板是风,这三者的关系,是每一个从业者要深思的。”

在《城市里生长着诗歌》一文中,宋火根有着这样诗意的表述:“每一个人,都因其父母的遗传、出生地的水土、成长的氛围、感官所触的环境等形成了他先天的禀赋,经过其大脑的过滤、洗涤、沉淀,家庭的熏陶,学校群体生活和社会纷杂的碰撞,逐步构成了其情感、信念、思想和人生的生存法则与价值观。”“城市,一个人生活的载体。它就这样影响与催生着生灵倔强的诗歌在时间与空间的不经意中生长与繁衍。”“城市,无论是空间上的几何形态,还是时间上的历史文脉,她总是承载着许许多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已知物质和历史事件。同样她也因气候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大格局的动荡,观念的转化等影响与左右着形形色色人的思维与情感。她总是每天盛装出发与我们共舞人生,她也总是默默陪伴我们情性缠绵光阴荏苒。”这些诗意化、散文化、文学化、哲理化的评论、随笔不胜枚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宋火根的文人情怀与学者风度,这也是他感情的流露,思想的结晶,心路的历程。

未来之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面对未来的灿烂前景,宋火根眼里流露出深情与专注,期许与热望,仿佛他眼前已出现一幅宏伟壮观而绚丽多姿的蓝图,就像那刚刚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的鲜红壮美的旭日。宋火根的战略构想是五年内把风之铃打造成中国最有價值的咨询公司,等到退休后他就重新拾起在心中沉睡多年的文学梦想。作为风之铃当下的掌门人,作为龙湖诗社曾经的一份子,作为行走在江湖中的资深策划人,宋火根始终满怀着理想与激情,满怀着赤诚与坚守,满怀着热爱与追求,他始终停不下来,他就是一位行走在市场营销咨询大路上永不信息的跋涉者与探索者,面对未来,他将永远在路上。

最后用宋火根饱含激情与文采、诗意与哲理的精致散文来结束今天的行文,或许这正是他未来之梦、未来之路。

面对未来,他始终在路上……

“我们坚守的是心灵中最崇高与干净的那部分;在多变与针锋相对的商海,我们一路叩拜内心的那个念头;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不断积累那一份纯真,那一份爱。所有的这些就叫理想。

许多时候我也在金钱与名誉面前动摇;

许多时候我也在误解与冲突面前停顿;

许多时候我也在艰难与无助面前徘徊……

但不管怎样,多少次动摇、停顿、徘徊以后,总是一次又一次开始坚强,总是一次又一次在暴风骤雨以后让自己云开雾散。

我们已经创造了一种竞争规则:那就是看谁能以最快的方式从现实回归理想,看谁能在理想的高地站得最长!

因为,市场营销是我们魂牵梦绕的一个战场,是可以盛开生命之花的理想;风之铃,是我们生命的起点,是我们用时光浇灌的灿烂绚丽的花朵;是一代又一代风之铃人难舍的高傲与美丽!

是啊!梦想与现实多么遥远,彼此的落差总是让我们望而生畏,但其实也就差一米七六,也就是我的身高,只要把我们身、心、灵整个放进去,梦想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把同情与嘉许留给阵地上的人

把幸运与快乐降落在奋斗者的肩上

把掌声与泪水送给成功的突破者

把鲜花与美丽留给风之铃

把成功与收获交给风之铃的客户与同仁

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杨春艳

作者:王顺江

第4篇:人在旅途

曾经试图以旅途写一组诗,或者说是一个系列,也写了,大概二三十首,回头看看,这个帽子很大,但琐琐碎碎的过程,就像途经的一个个站点,不同的风景,不同变换的遇见与心情。或者是一个在眼前恍然而过的印象,被了无理性的放大。但这个过程真实的从笔下走过,许多瞬间的感动和陌生的对视,在心底留下的不仅是光影的飞逝,而是美丽生动的图片。

在我的记忆里,一直盘亘着几件旅途中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感动,这种感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积淀于内心,在一次次回首中促使我慢下脚步,细细品味,又赠与我快乐。

那一年,秋已很深了,天气也似乎比往年多了一份冷酷,梧桐树也在冰雨中瑟缩着,无声地坠落于脚边。一个背包,一个急于回家的女孩,晚点的公共汽车。就在她在陆续亮起的路灯中收回翘望的目光,欲转身之时,一辆开往老家方向的大卡车哐当一声停了下来,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从窗口探出头来问:“女子,你是去某某地吗?”她有些惊恐地用眼睛盯着那个人,没有看见传说中的邪恶,是一种慈父般善意的注视。但她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然回家的欲望让她无法止住她的脚步,懵懂中她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法改变的方向的路。

也许是那人看出了她的胆怯,不停地问这问那,她紧张的心情才慢慢放松下来。他告诉她,人在旅途,在方便帮扶别人时尽量搭一把手,这样方便别人快乐自己。他还告诉她旅途中遇见的未必都是好人,一定要强大自己,当一个人具备了足够的智慧,旅途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车走了不及二十里,她的肚子就不争气地乱叫。她摸摸口袋,才发现口袋里仅有的十元路费已经不知去向。她记得等车时钱一直攥在自己手里,现在没有了。她沮丧地低下头。这时他微笑着问她:“女子,是不是饿了?”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我不饿。”刚好车到途经的一个小镇,他下了车,黑暗中走向了一个小店。她内心又莫名紧张起来,然过了没几分钟,他就上车了,手里拿着几个热腾腾的烧饼,一把丢过来说:“女子,吃吧!”她感觉自己的眼眶倏然涌起一股热浪……

也有那么一年,初夏,记忆中的她已经工作了,她乘坐一辆途经当地的汽车去四百公里以外的城市去看望正在读大学的姐姐。汽车走了不到一半路程时汽车出现了故障,而这趟车上,只有一个和她一起从y城上车的人。在那个少有旅馆和传说很乱的滞留地,她即恐慌又绝望,她求助于乘务帮她联系个旅馆,那些人一边忙自己的事情,一边不耐烦地挥着手。正在这时,那个和她一起上车的人走过来说:“我也是Y城人,这个地方确实乱,你要是信得过我,跟我去住吧!”出于本能,她说了自己的大概情况,也问了他的大概情况后,知道他和她的伯父正是战友,她于是问他:“你知道哪儿有安全的旅馆吗?”他摇摇头说:“你一个女娃娃,住哪儿都不太安全,我丈母娘家就在这个城市,要不,你跟我去吧!”她说:“这怎么行呢?万一……”他摆摆手笑着说:“没事,你正好给我小姨子作伴!”后面的细节我就不一一讲述了,但我知道你一定会想到,他带着一个陌生的女孩投宿丈母娘家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这期间又需要他多大的勇气!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是的,人从坠地开始,同其他物种别无二致地存在于同一个世界,从此开始漫长或者短暂的行走,最后别无二致地回归于泥土,雨水,空气……所不同之处,就是在这相似的行走中,每个人拥有独一无二的自我。即使在相似的曲线行走,每个人内心所释放的星辰和搭建的天空是不同的。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天空,也有闪烁的星光——一个内心黑暗到彻底的人肯定不在旅途上。

内心明灭的星辰呵,它照耀我们在路途不至于失去方向,不至于走向黑暗。 这星光是什么?它就是伴随着我们的爱和希望。人对于爱的感觉,一部分来自于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譬如亲人,朋友,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素不相识的人,前者,让人感觉到踏实,后者,却让你感觉世界充满希望。

人在旅途,若是真实的旅途,尤其是独自一人,谁不希望在遇到困境时有一双手扶一把呢?也许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但被扶助者内心那种孤独无助之感瞬间消散。这种瞬间传递的温度却带着忘我的崇高之感蔓延于无尽之旅。

也有一种来自于精神的抚慰和帮助,它可以释放出更大的力量使一个绝望的人走向新生。2007年,我遭遇了有生之年最大的低谷。事业受挫,家庭遇到来自于经济与诸多方面的压力于挑战,而恰恰在那时,家里又增加了一个孩子。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接近于崩溃,事业的失败让我对不公平的人世充满愤恨,经济的压力和步入中年泥沙俱下的家庭问题让我几近绝望,而小小的孩子又耗费着我本已疲惫的身心……

越在低谷,越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任凭那份心痛与绝望漫延。庆幸,当我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文字时,一个陌生的博友经常留言给予我安慰与鼓励;一个忠实的听众在网络的那一端陪着我走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

一个在你口渴时递一杯水的人,一个在你摔倒时扶一把的人,一个在你绝望时给予鼓励的人,哪怕一个温暖的注视。也许,你早已忘记了他们的姓名,甚至淡忘了他们的模样,也许那个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曾经在那段旅途中给予你的帮助,他们传递给你的快乐,积淀于心的温暖之流在漫长的人生路上,缓缓释放,是他们,让你深信人在旅途,不仅仅是无尽的煎熬和找寻,也有无尽的快乐和惬意。

第5篇:人在旅途

因为旁听道说过跟团旅行种种不是,苦累饿是随行们的最大感受,因而我从不跟团旅行,要不是对到海南旅行的期望不高,再加上是学校组团,抱着反正有一天要走一遭的念头,就没有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事实上,还没出发,就有人抱怨了,担忧旅途的劳累和辛苦了。其实,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对旅行还是充满了向往和期盼,可能因为有些人的抱怨,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周围的人,又因外出环境的改变 ,很多人一时不能适应那个嘈杂,不安稳的环境,彻夜的难眠,定会改变人的味口,影响人的情绪和精力,随之带来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我想去玩,而且是跟团旅行,我想好好地玩,有所收获,不白走一遭,至少不是收获满腹的怨恨。于是,我得在家好好地为自己做好准备,心理和物质上都保证自己在出发前是愉悦的,因而在闷心,压抑的车内,头昏,恶心依然没能挡住时,我至少会努力地积极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最小限度地减少身体上的伤害,不会拒绝食物,尽管没有味口,但没有它,在这没有爱人陪伴的时候,我会寸步难行的,我得吃,挑自己有欲望的东西吃,因而大伙们都羡慕我吃得开心,我得休息,不管车船怎么颠簸,胸口在闷慌,可毕竟不知道下一站是何时才能有这样坐着的机会,没想到地是这一次竟破天荒地在大巴上,在轮船上睡得香香的。忽然觉得这样的旅行也不差啊!不用寻找旅馆,不用担心找不到吃的,也不用读地图,为下一站该到哪犹豫,只要吃饭睡觉,上车睡觉,下车看风景,落个清闲,偶尔一大伙地出来,也别有意味!

人在旅途,若是有相爱相亲的陪伴,若是心情愉快,若是把途中的一切都当作亨受,处处都是美景。假若只奔一个目标而去,只对那一目的地满怀期盼,就会忽略沿途的美景,或多或少地就会有些许失望,甚至抱怨,就会影响看美景时的心情。

快乐不是在路的目的地,而是在我们走着的路上,愿各位旅途愉快!

第6篇: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爱在心中,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用真情去书写人生。

——题记。

人在旅途,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可每次写出来,总有一种很沉重很沧桑的感觉,从蹒跚学步到人到中年,走过了多少路,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事,似乎也已经想不起,日子就在波澜不惊中风轻云淡地成为了过去,能够留存的,寥寥无几。时光终究不会为谁而停留,而我们艰涩的脚步,依然得顺着生命的足迹前行,一天又一天。

一个人的一生,从起点到终点,这中间的距离,无从丈量,也无法预知,每个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行走,一路探索。幸运的人可能会很顺利,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但命运不会眷顾每一个人,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行走,一路跌跌撞撞,伤痕累累,受过的苦,心知道,流过的泪,你知道。

有时候想想,这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车站,走到一个站点,累了,歇一歇,明天还得继续出发,而一路上,也会遇到不同的人来陪我们一起走,大家或陌生,或熟悉,总会给我们孤独的心里一种温暖的陪伴。一个人的路,走的再坚强,再执着,,也会感到寂寞,疲惫,无助。同行的人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热情的问候,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都会让我们心中泛起阵阵暖意,心存感激。

人的一生,要走好多条路,有笔直平坦,有羊肠阡陌,有繁花似锦,也有荒凉暗淡,不管走在哪一条路上,都得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去丈量,不能逃避,也不能依赖,更不能退缩,也无法回头。滚滚的年轮推着我们前行,从牵着父母的手到独立行走,然后选择自己的路,每一步,都有一段回忆;每一程,都有一些故事。带着希望和梦想上路,经历着磨难和挫折,慢慢地长大,渐渐地成熟,脚下的路也一天天宽广,行走的步履也一天天稳健。生活让我们品尝着艰辛,也收获着快乐;承受着痛苦,也享受着幸福。

或许有时候我们会心存抱怨,总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总比自己优越,而自己一开始就没有好的环境,好的选择,尽管努力了,拼搏了,前途依然一片渺茫,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信心,随波逐流,没有了方向,开始悲观,沉沦,自怨自哀。

当你感到迷茫时,看看天上的太阳,看它是怎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沿着不变的轨迹升升落落;当你感到委屈时,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思绪,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的点缀,无所谓好坏,全凭自己去体会;但你感到彷徨时,认真阅读别人成功的故事,想想人家是怎么一步步把人生演绎成了完美。每个人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只是看到了别人的成功,而不知道他们也曾经历过心酸。眼里看到的,永远只是表面,用心去体会的,才会成为对你有用的感悟。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走的很累,很疲惫,其实或许是你的脚步太匆匆,忘了在适当的时候要放松自己,也可能是你背上的包袱太重,累垮了自己,该放下的,一定要学会放下,背负的太多,只是一种负担,情感也好,生活也罢,过去的只能留着回忆,无法重新再来。看淡得失,看淡荣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要把什么都想抓在手里。曾经的拥有,感恩就好;错过的美丽,回味就好;爱过的人,记得就好,无须苦苦纠结,无须时时懊恼,轻装上阵,才能有一个轻松快乐的旅程。

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赛,更像一场马拉松,能不能到达终点,会不会取得胜利,并不取决于你起跑时的速度,而在于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有时候,我们觉得没有精力走下去,想要放弃,可是,我们身边的同伴们也在一步步努力前行,一样的路程,一样的道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其实,我们大可以不把它当作一场比赛,我们只做一个散步的人,一路上赏赏景,观观风,边看边走,心情放松了,道路也就不觉得远了。就像钟表的发条,上得太紧反而会断裂,只要不停止转动,日子一样会过的惬意。希望总在不经意中就出现在你面前,而刻意追求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能够让我们选择的只有一条,你不可能同时在两条路上行走,选择合适自己走的就好,别人走的不一定永远平坦,而你走的也不会永远曲折。生活要靠自己经营的;工作要靠自己努力的;伴侣是要用心呵护的;家庭是要彼此珍惜的。活在世上,谁都不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过失落和伤痛,每个人的梦里,都有过期待和向往。光阴匆匆,韶华易逝,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浪费,没有多少路程让我们等待。不必太看重名利,浮华皆是云烟,荣辱不过一念之间,在适合自己的路上,淡淡地行走,浅浅地回味,失落中找寻慰籍,伤感中寻求美好。赏一场春花,看一季落红,盈一份感悟,握一份懂得,行也从容,笑也洒脱。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悲欢离合;生活是一条河,流淌着起起落落;生活是一出戏,演绎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条路,经历着坎坎坷坷。人在旅途,爱在心中,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用真情去书写人生。愿每个人的人生都幸福快乐,愿每个人的生活都美满如意,愿每个人的脸上都阳光明媚,愿每个人的道路都铺满鲜花,风雨人生,且行且珍重。

第7篇:人在旅途现代散文

(一)天晴波罗峪波罗峪,据说是城区外距离省城最近的景区之一,栖守在从省城南大门到卧虎山水库的群岭之中。望文生义,我想所谓“峪”,意在“山谷之中”,乃山岭夹持的谷地。它的景色,一定是山势逶迤,苍翠环绕。顾名思义,我想象中的波罗峪,到处弥漫着菠萝的甜香——可是,我们北方的山,哪里来的菠萝呢?新年伊始,随森林巴士的团队来到波罗峪,才发现原来是在“波罗”之上,谬加了一顶“草帽”——看来最好将文字先看准了,再放飞想象的翅膀。

齐鲁故国,文物之邦。南部山区不仅仅是开辟未久的省城后花园,自有其独特的人文记忆。历史上,它曾孕育了终军这样的西汉俊杰,秦琼这样的大唐猛将,山环水绕之中,收藏着丰富的历史印记。波罗峪,也曾梵宇佛堂,香火旺盛,在唐末的战乱中,一度成为黄巢军的驻地。而今历尽兴废,早已在荒草顽石中,成为遥远的往事。

深山之中,较市区更觉寒冷。隆冬时节,园内枯草萧索,而柏木尤绿;山路之旁,几方寒塘,次第相望。碧绿的池水,冻的翡翠般晶莹可喜;一泓金泉之水,从石壁上流淌下来,将岩石冲刷成一坨土豪金。我想,当一座山有了累累之石,才有了风骨;当有了潺潺之水,便有了灵气。这碧绿的潭水,岂非波罗峪的眼睛呢?水波之横,翠柏罗列,让一方山峪活波起来:也算对“波罗峪”的一种新解吧。

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座知青村——几座破败的瓦房,毫无生机的在寒风中兀立。曾几何时,这里演绎着主人们青春的火热,和身心的创痛。而今,他们早已各奔东西,追赶着人生的归宿。古人云:“三十年为一世”。这些幼时还颇觉熟悉的瓦房,恍然之间,似已变成另一个时代的文物。屋内张贴着上山下乡时代的资料和照片,让我们在灰暗的色调中,看到一个举国若狂的年代。所谓城市,乃百工之所聚,商贸之所通,自古是财富、权力与文化的汇聚地。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天地自有生生之德,万物自有向荣之心,此谓天道无为。一座城市和它的人民,本来有着蓬勃的生机,发展的动力。为什么,非要给它的孩子们扣上“知识青年”的高帽,一路敲锣打鼓,送到饿殍之余的乡野?是为了寓兵于农,垦荒戍边,还是为了疏散人口,转移矛盾?在一个号称进入了现代的社会,让那时还是孩子的父辈们,失去学业、离开家庭、没有工作,穷的只剩下懵懂和信仰!近代中国,百年大乱。沧海横流,让强者倒旋乾坤,让民命微若草芥。于是一时之强权,将举国之生计,操持于铁腕之中。倒用人性之至情,假借世间之令名,朝三暮四,翻云覆雨,愚天下之人而弄之。就使劲折腾吧,高烧之余,是一片诞妄的乱语。这场据说空前绝后的运动,扭曲了一代国人命运的轨迹。而我们,正是这些知青的后人。历史,从未走远。

枯枝萧萧,荒草凄凄,但这个世界,从未失去勃勃的生机。等寒冬过去,依然会有,芳菲的原野。

(二)青山寺小记

青山在嘉祥县南,山不甚高,多地质遗迹,类型各异,而年代相去久远,交错一岭之间。山麓有古庙,乡民谓之青山寺,余初闻其名,以为山中一佛寺尔,未甚奇之。比至山中,方知实为惠济公庙,奉西周时焦国之君世称“焦王”者。古时每遇亢旱,则官民相率祷之,辄为灵验,故千百年来香火甚盛,为县域名胜。县志云:“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焦,小国也,始封之地在今河南境,后移至嘉祥青山下。今山下尤有东、西焦城村,是其明证也。然则县民奉祀先君于千百年间,其忠厚之意,不亦宜乎!

甫入山中,有泰山行宫石坊,明崇祯间遗物也,虽不甚大,然古朴之风,望之俨然。寺多古树,树龄辄千数百年,虽寺之始建年代无考,然其久远可知。寺内古碑甚多,余所见者自元代以来,以明代为众。览其文,虽历五六百年风雨,尚清晰可读。其中多因祈雨灵验,为官民所立,则自古之盛可知也。北宋崇宁间,封焦王为宁应侯,自宣和三年改封惠济公,岂不谓其惠施于民,而济人于厄欤?是协和人神,亦神明之大者。

寺中正殿曰惠济公庙,其后形制略小者为寝殿,奉惠济公及两夫人像。惠济公须眉皓然,衮服而危坐,然满面慈和,亲切若邻家翁;上手夫人发髻尽白,亦慈眉善目,和煦若邻家母;下手夫人发髻尚黑,然容貌端庄,似以礼自持,不苟言笑,非若今人,妖冶作态。寺中又有泰山行宫等,然则泰山奶奶之踪遍及齐鲁,真吾人之女神也。

(三)尧天舜日,历山之巅

——春雪寻踪千佛山

千佛山,古称历山。历山的名字,也许它的子民早已陌生,而真正让这座小山扬名天下、铭记史册的,则是历山——舜耕历山。在这座名城诞生的前夜,华夏先君曾亲自经营这片土地,留下了中华文明开基的坚实足迹。如果说趵突乃泺水之源,明湖乃众泉之聚,我想历山,应是泉城的文脉之根。历城,历山之城;历下,历山之下——莫非追寻古帝之遗踪。至于千佛山,只是隋唐已降佛教勃兴以来的名称,千百年来寄托着历山之民心中的神佛,承载着祈福的愿景。但先君奠基之功必将与世无极,舜与娥英二妃的神像,被后世子民永远敬奉在历山院中。

而今站在历山之巅,向北眺望,一座现代都市横亘汤汤黄河、岱北余峰之间。瑞雪满山,岭栖白云。鹊华突兀,历历可数。遥想百年之前,黄河如金丝之带,明湖如澄碧之镜,煌煌大明府城,雄踞苍莽之野;千载之上,湖波浩渺,浮荡华山,齐烟九点,次第相望,自一片图画天成。四千年前的尧舜时代,泺水发源,济水清明,山环水绕,草木丰饶,无怪乎文明的种子在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虽几经兴废,终将这座名城定位于诸夏之奥区。前世今生,一脉相承。

其辞曰:

历山寻踪古帝微,瑞雪照野白云飞。

三载耕耘都邑成,万古开辟功德巍。

思絮悠悠春风里,望尽河山相绕回。

奠基华夏垂一统,尧天舜日生光辉!

第8篇:人在旅途 意义何在

有一天,蓝说:“你说人活着这一辈子的意义是什么?有时觉得这一辈子活着一切都是空的?有些事缠绕在心头,总也想不通,努力的工作还有何意义?我不知道,当我看着亲人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却只能在一边无能为力,甚至不敢去面对,只能忙碌在在自己的事情里,人活着就是一场游戏,一场空,这样的话,意义何在?成功了又能怎样?我不知道,我甚至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累啊!„„”诺大的疑问加上诺大的的问号,以及这个深刻而又严肃的话题让我心里沉沉的。他之所以提出如此疑问,原来是他亲爱的姑姑得了重病,也许将不久于人世,面对亲人的病痛他觉得无能为力的无奈和失望,更何况要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撒手而去,这种无奈,这种心痛真的让人无言,此刻,也许我们都会落寞的问自己、问别人:“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又在为什么活着?”

是啊,当你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当你为了养家糊口而卖命,当你为了能有钱而不辞辛苦,当你千辛万苦万苦千辛的努力奋斗,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的亲人生活的更好,让自己的亲人能够幸福的生活,然而,当你在不断的奋斗的时候,当你在为了你的目标,你的理想而努力的时候,你的亲人也许会因为某种原因离你而去,这是谁也不想发生的,这是谁也不能预料的,但,事实就是事实,此刻,他或者她的永远离开犹如自己的心被掏空了,思想一片空白,全身会无力于去支撑自己的躯体,生活的天空因此会变得黑暗而迷蒙,唯有两行清泪诉说着心中的不舍和无奈,任你怎样的奋力想挽留和拯救,但你的重拳击在空中是那样的无力,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特别是当你手足无措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经受着痛苦的折磨而无能为力,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她(他)的生命从你的手心滑落,你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从生到死生命竟然如此脆弱。更让人灰心的是,眨眼间活生生的生命就消失了,这是谁也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生活就是这样的残酷,对生者的残酷。这时,我们都会疑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奔波着、奋斗着、努力着,最终仍无法改变和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挽回和拯救别人的命运,既然无法决定自己,也无力改变别人,生者还有什么意义呢?然而,人生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和命运抗争,和自己角斗,有些事情你不得不接受,又不得不面对。

我理解蓝的痛苦和无奈,甚或哪种欲哭无泪以及无助的感觉,我告诉蓝:“面对事实吧!有些事情可以力挽,可有些事情无力回天,这不是你的错,你只有面对,让你的感情释放出来,想哭就哭,因为是事实,所以,不要逃避,人生是残酷的,但只有勇于面对,我们没有办法。虽然你知道人生就是一场空,但,该走的路还是要走,再怎么难都要抗着走下去,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笑对人生,勇敢的面对人生的残酷,即使哭也要哭的坚强。人活着就是为了能好好的生活,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自己正确的目标而不断的奋斗,在不断的奋斗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不断的奉献,不断的付出,再回首时无怨无悔。”

蓝反问:“为了目标奋斗,即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然而面对失去亲人的痛,没有亲人来和你分享那份快乐,你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无言,因为此刻他的心灵是最脆弱的,说什么都是多余,说什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然,人生岂能从头来过,人生又怎能尽善尽美,面对生活,我们只能善待,面对人生我们只能一步一步走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没有荒废生活,就在于你努力过、奋斗过。我们既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就让我们无怨无悔的过好每一天,要知道:人生不能从头来过。如果有来生,你也许会弥补许多的不足,如果有来生,你也许会知道什么该珍惜,但,没有来生,只有今世,所以,珍惜,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你的幸福,你的痛苦,你的眼泪。

第9篇:人在旅途(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人在旅途(600字)作文

生命是旅程。在旅程中,我们走过的不可能永远是宽阔的柏油马路,看到的不可能永远是鲜花,也会有荆棘划破你的皮肤,也会有废墟埋没你的身躯。但是,只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即使是废墟也会开出娇艳的花朵。

现实往往与理想矛盾,有矛盾就会有压力。也许你心中有一盏理想的明灯,可它似乎可望而不可及;也许你想做好事,可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也许你憎恨卑俗,可又枕于世俗中的一切琐事;也许你播了种,可由于不善耕耘,费尽心机后却结不出果实;也许你内心超出自我,可在现实中又被逐一否定。压力不断地袭来,我们要想做一个充实、潇洒、乐观的人,就要从学会承受压力开始。

在史铁生正直生命顶峰的时候,命运并没有垂青他,也没有让他和别人一样的完整,只是让他停留在命运的角落里。然而,不管生存的条件有多恶劣,史铁生并没有放弃。

有记者问史铁生对于疾病的折磨有什么感想,史铁生只说了两个字:敬重。面对大惑不解的记者,他解释道,:敬重疾病并不代表我有多喜欢它,可是不敬重,我又能如何呢?讨厌它、憎恨它,让它滚蛋吗?这就像一个九段的高手指定要你和他下一次棋。有点儿无可奈何的意味,你只能接受,从中获益,从中学习。面对生命中的废墟,史铁生无疑是个智者,他用坚强和从容在废墟中播种,终于看到花儿在废墟中绽放。也收获了生命的芳香。

在为史铁生惊叹的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人,他们与史铁生一样,没有什么优势,甚至经历着磨难,可是他们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济,造物弄人;而是像史铁生一样拥有坚韧的意志,把一些在别人眼里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功了,而且做得非常精彩。初一:高倩 篇一: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

以前听过一个传说,世上有一种荆棘鸟,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荆棘,最后将胸膛刺向荆棘,发出那最美丽的歌声,我一直觉得这个故事很神奇,但又让我向往。而我一直相信当人发出篇二: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

这篇文章发表时,我已经坐在南下的火车上,心中一阵阵酸楚,这次旅行虽然有不少旅伴,但我却是很孤单,也只有我才会到终点站。生活阿!我的上半生不知不觉哼起了朴树的《旅途》

这是个旅途,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我们路过高山,我们路过湖泊,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沙漠,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路过幸福我们路过痛苦,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尽的寒冷和孤独

朴树的收张专集我印象很深,喜欢《那些花儿》、喜欢《白桦林》、更喜欢《旅途》,这才是校园歌曲,是我在ktv的最爱,上车前去联合书城买了本高中版的《创新作文》,尽管我已不在是高中部的孩子了。想起小雨的真诚;想起晨星的幽默;想起西城岛的睿智;想起烟雨霏的缠绵;再就是licevid的幼稚了。人总是要张大的,从我们踏上人生旅途的那一天起。耳边又响起《无间道》,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逐偶尔的满足从这首歌的旋律中可以听出刘德华的得志、梁朝伟的失意,歌曲中又浮现出剧情,一幕幕的。

感谢创网,让我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感谢创网,让我打发了一个原本无聊的暑假。感谢创新作文,让我这个原本不擅长作文的小p孩在高3最后几次模拟考试中考了几次语文年部篇三: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

最近,因为学习或别的事情,总有机会出门旅行,行程不长,但也别有一番感受。

有时,车很拥挤,车厢内杂味俱全,形形色色的人群,置身其中的焦躁、困乏,让人难以忍受;有时,车很宽松,车厢内放着音乐广播,临窗而坐,清新宁静,顺着自己的心情,怡然自得。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旅行,只是这旅行漫长而又悠远,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你会遇见你喜欢的你不喜欢的人,你接受你不接受的事情,好的、坏的,悲伤的,喜悦的,所有的所有,都在于你的心态。你要接受这个世界就是不完美的,一切都是上天赋于我们的礼物,你要臣服于这个世界已经发生的,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已然不能改变,莫不过臣服。

心态不同,旅途的风景亦会不同,雨中的风景也有它的别样美丽。

让我们的旅途风景更美好一些吧,放飞自己的心情,人生,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篇四: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

这篇文章发表时,我已经坐在南下的火车上,心中一阵阵酸楚,这次旅行虽然有不少旅伴,但我却是很孤单,也只有我才会到终点站。生活阿!我的上半生??不知不觉哼起了朴树的《旅途》

这是个旅途,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我们路过高山,我们路过湖泊,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沙漠,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路过幸福我们路过痛苦,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尽的寒冷和孤独?? 朴树的收张专集我印象很深,喜欢《那些花儿》、喜欢《白桦林》、更喜欢《旅途》,这才是校园歌曲,是我在ktv的最爱,上车前去联合书城买了本高中版的《创新作文》,尽管我已不在是高中部的孩子了。想起“小雨”的真诚;想起“晨星”的幽默;想起西城岛的睿智;想起烟雨霏的缠绵;再就是licevid的幼稚了。人总是要张大的,从我们踏上人生旅途的那一天起。耳边又响起《无间道》,“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逐偶尔的满足??”从这首歌的旋律中可以听出刘德华的得志、梁朝伟的失意,歌曲中又浮现出剧情,一幕幕的。

感谢创网,让我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感谢创网,让我打发了一个原本无聊的暑假。感谢创新作文,让我这个原本不擅长作文的小p孩在高3最后几次模拟考试中考了几次语文年部

上一篇: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下一篇:物理教学计划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