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安全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焊接安全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焊接是汽车制造业中的关键工序,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外观和质量。因而焊接质量管理也是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各公司都会配置相应的焊接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焊接质量管理。论文从管理控制、现场质量控制、检查控制三个方面出发,叙述了焊接质量管理的重点控制因素,给出了质量管理的控制要求。

第一篇:焊接安全论文

焊接安全培训存在问题与应对探讨

摘 要: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结合焊接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管理不严、内容老化、方法落后,针对提高安全培训实效,从加强管理、丰富内涵、创新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焊接与切割 安全 培训 实效

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它属特种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生产事故,对人身和设备造成伤害,如2010年11·15上海火灾,由于无证焊工操作不當和管理不严,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培训教育,把安全生产纳入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提高重点行业职工队伍的安全生产素质”。 所以,加强焊接与切割作业安全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现结合本人安全培训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以下浅见,以求抛砖引玉。

一、加强培训管理 宽进严出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是国家为加强危险岗位的有效管理而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就要体现其严肃性,不能随意缩短培训时间,随意删减培训课程,降低培训标准。在培训模式上也可以参照汽车驾驶执照培训、考核、发证的模式,做到宽进严出,不进行培训,考试不过关绝不能发证。在培训的管理上,为防止一些学员只交培训费而不参加上课学习,不参加实际操作的现象,培训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确保参训人员全额全过程参加,切实把“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作为抓好培训质量的关键点。

二、丰富培训内涵 突出实用

1、尊重成人心理

目前,接受安全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但是同一批学员的生活经历不同,加之所从事的具体岗位不同,知识和技能水平不一,所以学习需求也大不相同,在选择培训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都要适应成人的学习心理,满足学员的需求,提高受训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

2、强化法制意识

为保证安全生产,防止劳动者在作业中受到意外伤害,保障作业人员合法权利,我国出台了《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培训中要加强对培训人员的法制教育,宣传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以及对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等,提高培训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自觉遵章作业。培训教师要引导培训人员正确对待和理解培训证书的作用,纠正应付心理、逃避心理和想当然心理等,使之充分认识到加强和规范安全培训工作,旨在提高受训人员的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

3、更新培训内容

培训教材严重“老化”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更新教材老化、陈旧、重复的内容,编选符合培训要求的实用教材势在必行,应提到日程上来。教材的选择和编排应遵循焊接专业的“四新”要求,形成系统,及时更新安全知识,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材和试题库要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培训教学大纲和考核的新要求。初审教学侧重常用材料的焊接工艺、焊接识图知识、设备的安全使用、焊接质量检验以及个人防护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复审教学强化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和推广,使学员的安全技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4、突出技能提高

在安全培训中将焊接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安全技能提高,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充分调动学员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创新培训方法 追求实效

安全培训学员是有职业经历的成人,是培训课程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学习资源的摄取者,更是学习资源的贡献者;他们是实践经验的携带者,也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他们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喜欢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培训教师要打破过去“满堂灌”和“作报告”式的会使培训学员产生逆反心理做法,少讲、精讲,培训方法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做好“导”“演”。只有创新培训方法,才能提高培训效果。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把典型事故进行分类整理,对焊补作业中发生的触电、火灾、伤害等事故发生的原因,防范,处理,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知识培训。从绝大多数事故教训来看,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三违”现象久禁不绝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安全培训中,利用案例教学,以案释法,既消除了学员对学习安全理论知识的畏难情绪,又可以尽快使其从单纯工作角色进入学习型角色转变,把已有的对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理解“条条规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的含义,提高培训学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在引用案例时,应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发动学员一起积极主动参与,对案例进行分析诊断,找出病因,联系所学的理论,再结合单位安全现状做出正确分析。通过案例使学员深刻掌握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使理论不晦涩难懂,并能引用到安全操作当中。

2、互动研讨式教学

互动研讨式教学,实质是对“讨论式”教学的深化,同时它又接纳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因素,通过增进互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学员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和实现。采用互动研讨式教学,能置“教和学”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之中,让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聚集在这里,用开放、互动的方式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大家一起探讨,听取别人的经验和体会,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使学员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东西,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安全培训中采用研讨式教学,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对话、互动交流,通过参与、合作、分享、体验,形成新的安全生产理念,充分体现安全培训“以人为本,创新培训”的新理念。

3、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培训设施和多媒体等手段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影像等相结合,各种焊接设备的结构、原理更易于展示,方便学员理解吸收,大大提高培训质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强刺激性效果把事故案例再现和安全隐患事故演示,使学员在视觉上受到冲击,思想上受到强烈的震撼,让学员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三违”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高遵守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强化安全防范事故的潜意识。

4、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是在实验室或实习场所对学员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使学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学员动手实践,在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学习理解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讲授理论,结合现场操作讲解分析操作中易犯的问题,结合教师现场示范操作规范本专业的操作流程,如观察演示,按步骤模仿。在实操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分析或讨论交流,请老师给予提示、指导,学员的知识和技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成。学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等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焊接质量、接头性能及生产效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采用传统的熔焊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要求。特种焊如电子束焊、激光焊等先进的高能束流方法及扩散焊、摩擦焊、高频焊等固相焊接方法得到了应用和快速发展,推动了焊接技术向着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组织学员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并结合实际生产掌握新型设备的使用和工艺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方法,以拓展学员的视野,适应焊接技术的新发展。

四、对培训教师的新要求

1、焊接安全培训的教师应持证上岗,具备焊接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2、培训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组织教学

3、培训教师要掌握焊接生产工艺,能指导焊接生产,会讲、会教、会示范

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培训部门要重视教师培养和再培训,不断充实教师的安全知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建立优化培训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要加强教师培训效果评估,以提高求学质量,保证安全培训效果。

五、结束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做好焊接安全培训更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采用灵活的方式,追求最佳的培训效果,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08.

[2]闫成新.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安全技术[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04-01.

[3]曹朝霞.特种焊接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7.

[4]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机械工业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电焊工技能实践训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张应立.电焊工基本技能[M].金盾出版社,2008-09-01.□

作者:曹发伟 李德彦

第二篇:焊接安全防护探讨

摘 要:焊接技术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和普遍,电焊操作人员占全厂职工的很大比例,与此同时,伴随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严重地威胁着焊工及其它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由于焊接过程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为此应对从事该作业人员应严格要求,其进行相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此类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通过培训使焊工了解焊接生产特点、焊接操作基本原理及焊接工艺、工具的安全使用;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实施防护措施,保证安全生产,避免发生施工事故。

关键词:焊接过程;安全;防护

焊工作业时在电弧高温作用下,电焊条产生的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等烟尘,来自钢板表面涂层的氧化锌、氧化铜、丙烯醛、甲醛等有毒气体和各种金属粉尘,以及由于焊接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使空气中氧、氮转化成的臭氧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气体,都对人极为不利,易使人造成伤害如:①呼吸、神经系统损伤:可使人胸闷无力、喉咙嘶哑、咳嗽、厌食、头晕、头痛或有发烧感冒之感。②尘肺,通常叫吸肺:肺叶丧失弹性,纤维化,使人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并咳嗽多痰、心痛等。③氟中毒:使人嗓痛、午夜发烧,第二天早晨烧退,但身感疲倦、无力,严重者可影响到骨胳。④锰中毒:少量锰对人无寄存器,但可使人神经系统遭受损伤,易失眠、性机能下降、月经失调、手易颤抖、失去平衡。⑤不锈钢烟尘中的铬、镍等元素有致癌倾向等伤害。那么焊工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对头、面、眼睛、耳、呼吸道、手、身躯等方面的人身防护。焊接作业人员可佩载一般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眼镜、口罩等)外,针对特殊作业场合,还可以佩戴空气呼吸器(用于密闭容器和不易解决通风的特殊作业场所的焊接作业),防止烟尘危害。

焊接作业时,切忌身体依靠被焊件(尤其夏季易出汗使衣服潮湿的情况下)。在金属容器内或狭窄工作场所施焊时,应采用橡胶或其他绝缘衬垫,以保证人体与焊件间良好绝缘,并要求两人轮换作业,以使相互照顾。 在相对密闭的井架箱体构件内施焊时,要注意保持通风、换气。多数工厂多采用强化局部的机械通风,配以厂房自然整体通风或适量机械通风,局部机械通风,一般有送风与排风两种方式。送风,是采用电风扇直接吹散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的通风方法。 如图1-1所示,一般采用巨扇从箱体一端的人孔处往箱体内吹风,使施焊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电弧周围空气在弧光强烈辐射作用下,会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从另一端口排出,保证箱体焊工不受毒气的危害。

此外焊接电弧是一种强烈的辐射源,其弧光组成为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弧光辐射作用在人体上,被体内组织吸收,通过热作用、光化学作用或电离作用后,可使人体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损伤。为保护焊工眼睛不受弧光伤害,焊接时可以使用镶有特别防护镜片的面罩,并按照焊接电流的强度不同来选用不同型号的滤光镜片。同时,也要考虑焊工视力情况和焊接作业环境的亮度。为防止焊工皮肤受电弧的伤害,焊工宜浅色或白色帆布工作服。同时,工作服袖口应扎紧,扣好领口,皮肤不外露。

电源对人体的危害。当人体与带电导体、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物体接触时,电流会流过人体导致对人体的伤害。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当电流强度超过0.05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0.1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图1-2为电弧焊时电流流经人体部位示意图。根据欧姆定律I=U/R,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袜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多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

综上所述,由于焊接过程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为此应对从事该作业人员应严格要求,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此类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技术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同时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焊接生产特点、焊接操作基本原理及焊接工艺、工具的安全使用;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实施防护措施,保证安全生产,避免发生施工事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张鲁鲁

第三篇:环卫车焊接件焊接质量管理

【摘 要】焊接是汽车制造业中的关键工序,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外观和质量。因而焊接质量管理也是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各公司都会配置相应的焊接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焊接质量管理。论文从管理控制、现场质量控制、检查控制三个方面出发,叙述了焊接质量管理的重点控制因素,给出了质量管理的控制要求。

【关键词】焊接;焊接件;质量管理;环卫车

1 引言

汽车制造中钢板、型材与相关结构件的连接采用了大量的焊接,而焊接质量也是焊接件的关键控制点之一,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我公司重点生产制作环卫车辆,其焊接件的制作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加强焊接质量管理,本文主要从焊接控制入手,进行焊接质量管理。

2 管理控制

2.1 人员管理

人的因素是焊接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抓焊接首先要抓焊工管理,因为焊工是特殊工种,要求所有施焊的焊工都要取得相应的焊工证书。对焊工的管理可以从两部分入手,一个是焊接培训,另一个是焊接检查。

公司内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焊接培训,可以请专业培训老师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也可以让厂里有经验的焊工老师傅进行焊接操作讲解和实操,还可以由焊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焊接工艺文件、操作规程等的宣贯。焊接检查则是对焊工资质、焊接参数、焊接操作、焊缝质量等进行检查。焊工管理既要提升焊工的技能水平,也要增强焊工的责任心,让焊工明白焊接质量的重要性,自觉在焊接中认真控制质量。在班组会和培训上可以将平时出现的焊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目的是使每个焊工在以后的焊接中注意避免相同问题的出现。

2.2 设备管理

焊机是焊接的核心设备,要納入重点设备管理[1]。对焊机要定人定责,明确焊工和维修人员各自的责任进行双重管理,防止互相推诿,影响焊机使用性能。每天焊前,焊工要认真检查焊机状态,在使用中若有异常状态,要及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再焊接,禁止焊机带病焊接。下班前将焊把、送丝机等按要求摆放好,并做好清洁除尘。对每个车间要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每天进行焊机检查和保养,确保焊接时有稳定的焊接参数输出。

2.3 材料管理

材料是焊缝质量的关键因素,钢板和型材需要配相应的焊丝和焊材,若材料用错将严重影响焊缝质量,重者造成焊缝开裂。其管理核心在制作班组,重点是要严格按照制作工艺进行,特别是班组长要认真负责,在材料更换后要及时要求焊工更换相应的焊材。同时管理人员和质检员都要加强检查,防止焊材用错,造成焊接质量问题。

2.4 焊接工艺管理

本厂常用的焊接方法有CO2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氩弧焊主要用于薄板和不锈钢焊接,厂里的焊接件绝大部分焊接都采用了CO2气体保护焊。采用的都是成熟的焊接工艺,管理重点是焊接管理人员要将每种焊接工艺对焊工讲解透彻,以便焊工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焊接件壁厚、结构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特别是薄板焊接要按最佳的焊接顺序、焊接参数、焊接方法进行施焊,以减小焊接变形。

2.5焊接环境管理

环境对焊接质量影响也很大,在工厂中焊接环境相对较好,只需在风速、湿度、温度超过要求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2]。在夏天开风扇时,不得让风扇对着正在焊接的位置吹,保证风速符合焊接要求。冬天厂区内温度低于-10℃时,焊接前要进行表面预热,以减小焊接应力防止焊接裂纹。

3 现场焊接质量控制

3.1焊接件焊接质量关键控制点

①点焊及点焊缝控制,点焊的焊接工艺与正常焊缝的焊接工艺一样,因点焊时起弧接着就断弧,容易出现未熔合、未焊透、焊瘤、气孔等焊接缺陷,是焊接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一定要挑选有能力的焊工认真进行点焊,保证点焊焊透和熔合,不得出现焊瘤和敷焊,每个点焊长度和间距要均匀。

②隐蔽焊缝控制,隐蔽焊缝是较容易出现焊接缺陷的地方。因封盖后焊缝被遮蔽,使得部分焊工在焊接时往往不注重焊接质量[3],造成漏焊或者焊缝存在焊接缺陷等。控制重点是加强焊工责任心,把隐蔽焊缝提升为重要焊缝,必须严格控制焊缝质量,同时对隐蔽焊缝要加强检查。在封盖前质检员要对隐蔽焊缝进行检查,确保焊缝质量符合要求,关键焊接件还需要签字确认。

③密封焊缝控制,因本厂的焊缝大部分不进行无损检测,只进行外观检查,无法发现焊缝内部缺陷。客户反映在使用过程中,个别密封焊缝出现漏水,锈蚀等情况。因而对于密封焊缝也要提升为重要焊缝,并对焊接质量进行多重保证,将焊缝设计为内外双侧焊接,由责任心较强的焊工进行焊接,焊后内外侧焊缝都要外观检查,并且合格。

④限位板质量控制,对有强度要求或者承受载荷的限位板,要加强焊接质量控制。首先是在拼装时限位板的位置和间隙要符合图纸要求,其次是焊缝焊脚高度要符合要求,并且焊缝饱满无焊接缺陷。限位板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焊工不重视该处的焊接质量,而造成漏焊或焊接缺陷。控制要求是将限位板的焊接列为重要件,并按照焊缝的标准去检查焊缝。

⑤塞焊质量控制,塞焊多用于有强度要求或大面积板材的固定。控制关键是要设计合理的塞焊孔,塞焊孔直径要便于焊枪操作,对于厚板建议开成U型槽。焊接时注意塞焊孔的焊缝要熔合,不得出现塞焊孔敷焊。

⑥焊缝质量控制,焊接时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并按作业指导书中的工艺进行操作。控制重点是焊接工艺控制和检查控制[5],并要加强培训,将焊接工艺深入到每一位焊工,使每位焊工在焊接时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控制焊缝质量,同时加强质量专检,防止违规发生。

3.2 焊接件焊接变形控制

焊接变形是焊接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有的焊接都存在变形,因而焊接变形也成了影响焊接将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4]。控制好焊接变形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焊接变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2.1 焊接設计控制

①合理地选择焊缝的尺寸和形状,在保证结构承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焊缝尺寸,减少热输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6]。关键焊接部位应采用焊接坡口结构,以减小焊接变形。② 合理选择焊缝长度和数量,多采用型材、冲压件、铸—焊联合件等,适当增加壁板厚度并减少肋板数量,可以减少焊缝数量,以减小焊接变形。

③合理设计结构形式及焊缝位置,由于焊缝的横向收缩通常比纵向收缩显著,焊缝尽可能对称于中性轴,并接近中性轴,以减小焊接变形。

3.2.2 工艺控制

① 反变形法,该方法应用的比较多,焊前将焊接件装配成具有与焊接变形相反方向的预先反变形。重点是控制反变形的量,要多次试验后以刚好能抵消焊后变形的量为准。

② 刚性固定法,是常用的控制方法,将焊接件加以固定来限制焊接变形。可以采用工装夹具或临时支承等措施,增加焊接件的刚度,以减小焊接变形。

③ 留余量法,在有明显焊后收缩变形的地方,适当加大下料尺寸,以补偿焊件的收缩。

④ 选择合理的装配和焊接顺序,装配焊接顺序对焊接变形影响很大,是焊接中控制的重点。控制原则就是先短后长,先少后多,对称施焊,长缝跳焊。要先焊短焊缝再焊长焊缝,先焊焊缝少的一侧再焊焊缝多的一侧,焊缝对称布置的结构由偶数焊工对称地施焊,1m以上的长焊缝,采用跳焊、逐步退焊等措施,可以减小焊接变形。

⑤ 合理地选择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很重要。焊接热输入较小时,可以减小焊接变形。选用不同的焊接参数,也可以控制及调节焊接变形。例如选用较小的焊接参数焊接离中心轴较远的焊缝,选用较大的焊接参数焊接离中心轴较近的焊缝,使得焊接变形相互抵消。

3.3 焊后质量控制

3.3.1 焊接缺陷返修

焊后检查出的焊接缺陷要及时组织焊工进行返修。返修时用砂轮机将焊接缺陷全部去除,打磨区域应大于缺陷体积,之后采用相同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要严格执行返修程序,禁止在缺陷表面敷焊一层,覆盖原有缺陷。

3.3.2 变形矫正

① 机械矫正就是采用压、顶、拉等机械手段进行收缩、弯曲等变形矫正,从而恢复到原来的尺寸,或达到技术和图纸要求的条件。机械矫正法会使金属材料因冷作硬化而变脆,并产生附加应力,因此要控制机械力和矫正量。

② 火焰加热矫正,采用局部加热并随之快冷,使焊接件伸长的部位缩短,达到矫正变形的目的。采用火焰矫正时,严禁在同一部位重复加热,防止钢材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重要焊接件和脆性材料件,严禁使用水冷、风冷等急速冷却的方式,也不允许在同一部位进行造成拉、压应力的反复矫正。矫正后的焊接件表面不得有裂纹、溶坑及其他影响焊接件强度和外观的缺陷。

4 检查控制

4.1 过程检查

要把过程检查列为工作的重点,焊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若能及时改正,将能有效减少焊接质量问题,避免焊接问题流向下道工序。现场过程检查分三类,自检、互检、专检。焊接检查的重点主要有:焊接缺陷、装配顺序、焊接参数、焊接顺序、焊接件尺寸、位置度要求等。每个检查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焊工主要是焊缝质量自检,班组其他成员对焊缝和焊接件尺寸等进行互检,班组长则是对整个焊接件制作质量进行自检,并在制作中进行装配顺序、焊接参数等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专职质检员要参与过程检查,不能只在最终进行产品质量检查,要在制作中把控质量。过程检查的关键点在于焊工和班组长的自检自查,在操作现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防止焊接质量问题出现。因而对于制作班组的自检要求,要写入工艺文件中,明确其检查职责。并由工艺管理人员对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现多重检查,控制焊接质量。

4.2 焊后检查

焊后检查主要是由质检员进行专业的检查,包括焊缝外观质量、焊接变形、结构件尺寸等检查。焊接件要有对应的检验文件,明确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尺寸,在检查中要根据图纸和文件的要求对关键点逐一检查,对不符合项严格进行返修返工处理,确保关键控制点100%合格。

5 结语

焊接质量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焊接质量,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在制作过程中自主地去控制焊接质量。要体现出人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公司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焊接质量考核,各部门相互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落实到个人,将考核作为提升焊接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推动大家一起进行焊接质量管理。再从人的管理扩散到其他管理,使公司能源源不断生产出合格的焊接制品。

【参考文献】

【1】姜明海.船舶焊接的缺陷及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31):41-42.

【2】武晋辉.钢结构焊接技术与质量管理[J]. 建材发展导向, 2015(1):67-68.

【3】帅歌旺,肖嵩.焊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5(6):90-94.

【4】胡友朝.焊接质量管理措施论述[J].工业B,2015(18):312-312,314.

【5】庄明惠,陈莉.汽车结构件焊接的质量控制[J].汽车与配件,2002(26):14-15.

【6】 于淼.机械制造生产中焊接质量控制和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33-33.

作者:叶双春

第四篇: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控制

摘要:传输管道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到了管道的传输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管道的传输质量,使得传输更加安全高效,本文对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和管道焊接质量进行了分析,从常见的管道焊接缺陷入手,使相关部门能够做好防护措施,从根本上避免焊接质量问题和管道运输安全问题。

关键词:石油化工 管道焊接工艺 焊接质量控制

石油化工管道运输的大多数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介质,且管道的长度较长,跨越多个地区,因此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焊接工程量大、焊口多,为了防止介质泄露,威胁人们的安全,对焊接质量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管道出现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使管道更好的发挥运输功能。

一、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与方法研究

首先,石油化工管道在焊接前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由于管道焊接过程中焊接人员是主要工作者,焊接人员的焊接技术直接关系到管道焊接质量,因此,在焊接前焊接人员应该培训,在培训后进行成绩测评,经考核合格后的人员才能从事焊接工作。此外,焊接人员在从事焊接工作要不断积累和丰富焊接经验,从而优化焊接质量。焊接人员在进行焊接工作前应该选择正确的焊接技术,时刻注意焊接质量,这样才能保证管道的质量。其次,焊接人员对石油化工管道焊接方法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常用的焊接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手工电弧焊、药芯焊丝半自动焊以及全自动焊这三种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点,其中第一種方法操作起来更加简便,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设备要求较低,它适用的工作范围广,对施工条件要求也不高。全自动焊的焊接方法适用于工作条件较为恶劣的沙漠以及戈壁地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焊接质量,保证焊接效率,从而促进管道焊接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二、焊接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2.1焊缝未焊透

在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木材与金属之间局部未融合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焊缝未焊透导致的。焊缝未焊透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根部未焊透、边缘没融合、层间没融合等原因。如果出现了上述现象后,管道在长期使用后就会出现裂缝,影响管道的正常运作。导致焊缝未焊透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有电流强度不足以及运条速度过快。

2.2焊瘤

焊瘤是指没有熔化的金属流淌到焊缝以外形成的块状物,出现焊瘤后,焊瘤处就会形成应力集中、裂缝等问题,影响石油化工管道的正常工作,如果焊瘤出现在管道内部,管道内的流体流动则会受到阻碍,如果运输的物体浓稠度过高,就会出现物料堵塞的问题,导致焊瘤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焊缝坡口边缘脏污过多,也有可能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大,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焊接过程中出现焊瘤。

2.3咬边

石油化工管道种类较多,运输不同介质的管道对焊接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对于高压管道来说不能出现咬边的问题,如果出现咬边的问题,就会影响管道的安全性,造成咬边的原因有可能是熔接电流过大、焊接角度存在误差。

三、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控制措施

3.1完善管道焊接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管道焊接质量保证体系,对提高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相关人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在进行焊接前,要对焊接材料、技术工艺,以及焊接设备等进行检查,监督人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及时发现施工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出现问题后要做好后期工作。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焊接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向他们传输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焊接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管道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于问题的解决,提高焊接质量。

3.2施工准备以及体系审查

焊接人员在焊接前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焊接前要设计文件,了解相关的管道焊接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焊接质量检验计划。在施工前要对材料进行验收,特别是管道焊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材料的材质和尺寸都要符合规则。此外,还要落实项目质保体系,准确了解每个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不能胜任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换,以保证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

3.3重视焊接后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在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外观进行检验,需要注意的是,焊缝外观检验应在污损检测之前进行,在检验过程中应做好焊接检查记录,检查人员要熟悉检查标准,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对焊缝余高、宽度以及接头错边量和零角度进行测量,将所有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对于不能通过眼部直观观察的管道部位来说,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判别,无损检测方法和检测比例要满足设计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检测完成后,针对需要返修的焊缝,相关人员要严格执行返修工艺,在返修过程中做好返修记录,从而保证,接下来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4重视焊接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对于石油化工管道焊接施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要引起重视,做好压力管道焊缝的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派专门人员进行记录,熟悉管道焊接合格判定标准,按照标准工作。焊接完成后,要对管道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对于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应该做好防范措施,保证焊接质量,如果焊接环境达不到施工要求,必须立刻停止施工。另外要做好焊接机具热处理工作,保证焊接机具的整体性,使焊接工作顺利进行。

结束语:为了使得管道运输的安全得到保障,相关部门对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要求较高,因此,施工部门在施工时,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在焊接过程中积累焊接经验,找到焊接质量控制要点,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促进管道运输工程的发展,保证石油化工管道运输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朱增玉.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02):15-16.

[2]罗刚.石油化工管道焊接质量控制研究[J].化工管理,2020(17):30-31.

[3]周尚青.论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05):30-31.

作者:卫增良 许彦雷 王柏华 白瑞兆

第五篇:焊接生产现状及焊接技术发展探析

【摘 要】目前焊接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连接,并采用了诸如激光、电子束焊等先进技术,无论是在石油化工、电力、建筑、桥梁行业,还是在车辆、计算机及医疗机械行业,绝大多数产品离开焊接技术就根本无法制造。特别是有了异种材料和非金属构料的连接技术和在产品形状与设计方面的创新制造方法,焊接技术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关键词】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前景

焊接作为一门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一种技术能像焊接技术那样被制造商如此普遍地用于金属及合金的高效连接,并在其产品中产生如此多的附加值。

1.焊接技术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提高焊接生产的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焊接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受到焊接生产企业的重视。现代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处理及传感器技术、高性能CPU芯片等现代高新技术的融入,使现代焊接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1.1焊接生产自动化及智能化技术水平

焊接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主要体现在焊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目前应用广泛的焊接机器人大多属于示教再现型。操作者通过示教盒在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叶,移动机器人的各个关节,使焊矩沿焊接轨迹运动,在焊矩路径上记录示教的位置、焊矩姿态、运动参数和工艺参数,并生成连续执行全部操作的示教程序。此类机器人不具备对工件装配误差、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等环境变化,以及对工作对象变化的自适应能力,因此,研制新一代具有多种传感功能的、能够自动制订运动轨迹、焊矩姿态和焊接参数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国外有公司开发了一套基于双日立体视觉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系统。该系统以自然光作为视觉系统的光源,将双目摄像机安装在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使其能跟随焊枪沿焊缝走向一起移动。由于经典的计算机三维视觉重构是通过2个图像平面上的特征点的匹配来确定对象的三维坐标的,而对于焊缝来说,坡口边缘内外不存在明确的特征点,所以无法使用特征点匹配法。系统针对在局部图像窗口中,焊缝可以近似为直线段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简化的特征匹配算法来计算焊缝的三维坐标,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提高了精度和速度。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直线和曲线焊缝的路径规划。

1.2焊接工艺高速高效化

以实现高速度、高熔敷率、高质量的焊接工艺为目标,国内外在多牡多弧焊接工艺、多元气体保护焊接工艺、活性化焊接新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多丝多弧焊接新工艺方面,日本、瑞士、德国等国公司在多根焊丝配以单个或多个电源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焊接研究丁作,在提高焊接生产速度和金属熔敷率方面取得了一些实用化的成果。例如日本的藤村告史开发的多丝焊接系统,可用于角焊缝的高速焊接,焊速可以达到1.8m/min。

基于上述思想,伴随着新型的功能强大的数字信息处理DSP的出现,Fronius公司推出了全数字化焊接电源,随后Panosonic等公司也推出了各自的数宁化焊接电源产品,并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数字化焊接电源实现了柔性化控制和多功能集成,具有控制精度高、系统稳定性好、产品一致性好、功能升级方便等优点。

1.3焊接质量控制智能化技术

焊缝跟踪是保证自动焊接质量的关键。在焊缝自动跟踪方面,采用的技术及获得的成果比较多。在熔滴过渡控制方面,由于焊接电源控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先进电子元件在焊接领域的应用,使得对熔淌控制的研究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1.4以激光焊为代表的先进焊接技术的新进展

激光束所具有的微焦点与散焦加热、高能量密度、高速加热、深穿透、高速冷却、可精密控制、高速扫描、全方位加工等技术特点,目前在材料加工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激光除了已应用于焊接、打孔、切割、表面改性、涂覆和精细加工外,在新材料的削备(如功能材料、纳米材料、非晶材料)与快速成形和超精细加工技术方面的应用,也大有可为;尤其当大功率的YAG激光、二极管激光和准分子激光:工程化应用后,对材料与激光束流交互作用机理的深入科学研究,将会引导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2.现代焊接技术的任务和展望

展望未来,现代焊接技术面临的主要任务有:

2.1全面改善焊接生产环境,提升焊接行业的整体形象,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

新材料的研制、先进焊接工艺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材料与能源的消耗,而且将焊接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消除烟尘、噪音和辐射,使焊接工作环境更具吸引力;新型焊接技术的应用、焊接自动化及机器人的发展和多种高新技术在焊接领域中的应用,必将改变焊接行业的负面印象,吸引更多的年轻科技工作者,保证焊接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

2.2提高焊接产品质量,使焊接不再成为制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要提高焊接产品质量,必须消除焊接必然是制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的思想,为此,焊接界将进行长期的研究工作,开发新的焊接工艺,进―‘步提高焊接质量控制的智能化技术水平,使焊缝达到“零缺陷”,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方法,已改善焊接能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焊接成本。

2.3焊工资格认证制度建立

由于现代钢结构工程复杂,施工环境多样,焊接对象不确定,市场竞争严酷,工程过程中始终是焊接方案编写、工艺评定、检修等许多工作交叉进行的情况,且钢结构的安装及焊接过程战线长、点多面广的特点和因素的影响,使准确科学的安排使用焊接人员,充分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和能动性成为了极具挑战的管理学要求。焊接管理对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要求造成了其独特的管理困难。此外,培养造就大量熟练掌握钢结构焊接应用技术的专业性极强的从业人员的满足行业的巨大需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基于各方面的需要创立焊工资格认证机制是钢结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焊工资格认证机制的建立也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国钢结构焊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新材料的研制将向着高效能、高性能(包括良好的可焊性)和益于环境的方向发展。焊接界将研究出更佳的焊接工艺,研制出更优良的焊接电源并开发出相应的控制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与扩大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减少废品率和返修率,降低焊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如:减少预热、后热、避免焊接过热等),彻底消除“焊接是制造工序障碍”的观念。

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的年钢铁产量、配套焊接材料产量及建筑结构的钢材使用量均实现逐年递增式上涨。本文总结了钢结构的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钢结构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参考文献:

[1]贾宝华,张建芳.我国钢结构焊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焊接,2008(6)

[2]段斌,孙少忠.我国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焊接技术,2012,5(41)

[3]曾乐.现代焊接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

作者:杜鸿 王红庆 孟昭兴

上一篇:服务营销策略论文下一篇: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