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或班训是班级全体师生认同的文化表达,它凝缩了班级文化的精髓,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为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和学生的成长助力。基于核心价值观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要确立适宜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并全面深入地宣传班级核心价值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论文 篇1: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融合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摘要】在新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强有力的凸显。在此二者影响下,班主仟势必会引导小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小学班主任如何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呢?在此,作者仅从以下四方面来谈谈自身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理念不谋而合。倘若能将两者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班主任势必能够使学生在德育、智育兼具的文化氛围中更好地提升其综合能力。

一、以爱国、奋斗塑造积极氛围

在少年时代,周恩来就已经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在此愿望的驱策下,周总理将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国家,成为最受人民尊敬的好总理。如今,想要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我们既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爱国人物的引导作用,也要用名人的成功事例引导学生更加勇敢地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境。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以学生生活为起点,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研发“民族风俗”课程,借助“端午习俗大体验”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屈原等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

我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一系列以爱国、奋斗为主题的精彩影片。在观赏影片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对“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在多重感官体验的影响下对那些救亡图存的英雄人物产生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进而在英雄人物的感染下萌生一股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为国争光的意愿。比如,我曾组织学生观看过《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等精彩影片。在观影过程中,我们不仅使学生通过影片对侵略者的无耻、贪婪的嘴脸有了更加具体、形象的感知,深入了解到了侵略者给我国人民以及我国优秀文化带来的毁灭性灾害,还使他们在声、电、光、影等的带动下深刻领悟了爱国英雄的道德品质,在激发其爱国热情的同时使之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

二、以公平、公正塑造文化环境

《战国策·秦一·卫鞅亡魏入秦》有云:“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近亲……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见,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其实,班级管理亦是如此。公平、公正的文化环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还能使之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贡献其聪明才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要求,学生要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崇尚自由平等,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新时期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创设公平、公正的文化环境呢?

在我看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以统一的标准来约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不能因为学生文化成绩的优劣而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在此基础上,学生方能在公平、公正的班级环境更好地表达自身意愿以及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大家群策群力,良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势必会水到渠成。比如,就学生的日常行为而言,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言谈举止,使之能够做到讲文明、遵法纪、守礼仪、循规则,从而与身边人更加和谐地相处;就班级活动主题以及活动内容的选择来说,笔者亦秉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让他们为班级的发展献策献力。如此一来,他们势必会以主人翁的姿态不自觉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股最坚实力量。

三、以民主、平等塑造和谐周边

在远去的战争年代,民主、平等曾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精神信仰与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教育时代,民主、和谐仍然是学生、班主任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保障与沟通方式。然而,而长期以来,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与他人平等、合作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匮乏低下。因此,想要在班级中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就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热爱和智慧。这种热爱不仅能使班主任更加理解、尊重、引导、宽容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获得进步,还能使学生更加理解、尊重、感激、愛戴班主任,使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除上述内容之外,以诚信、友善塑造愉悦体验亦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还能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氛围中获得更加愉快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的意识,我将课程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开发和实施“诚信”班级阅读课程。开展“诚信读书漂流行动”“诚信故事创编活动”,激发学生了解诚信故事、学习诚信名人的热情。在精彩、有趣的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使学生养成了诚信、宽容、与人为善等优秀品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不仅能使班级文化建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能使师生在彼此的尊重、理解中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作为班主任,我们务必要在深入了解自身教育价值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孟瑞萍.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4(8).

(责任编辑 袁霜)

作者:曹玉萍

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论文 篇2:

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探索

摘 要: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或班训是班级全体师生认同的文化表达,它凝缩了班级文化的精髓,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为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和学生的成长助力。基于核心价值观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要确立适宜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并全面深入地宣传班级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结合核心价值观,打造班级特色文化;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文化活动;让核心价值观活起来,深入内化班级文化。

关键词:班级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发展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管理和学生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班主任应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充分发挥其良好的育人功能。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也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表达,可称之为班级核心价值观或班训,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凝聚力。

一、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班级作为一个完整有序的集体,共同的价值认同是班集体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础。核心价值观是班集体共同价值认同的浓缩,它凝练了班集体的文化表达和发展诉求,是师生都认同的班级发展的目标。班级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南,它不仅要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同,还要兼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要关照学生的个性,既得投学生所“好”,尊重学生差異打造班级文化特色,促进学生成长;又要补学生之“短”,以适切的文化拨动学生情感发展之弦,为他们的心灵注入营养。因此,确立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确立班级核心价值观可参考校训,其要与校训的思想内涵相一致,还需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并容易理解、容易记忆。

首先,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议,通过民主发言、开会讨论、修改等环节最终形成能展现班级文化前景的标语。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需要思考: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能够用哪些词语表达这种价值观?如何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其次,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需要有简洁有意义的表达,不能过于复杂且不容易记忆。例如,笔者在创建班级核心价值观时师生一起商议,先是锁定了“小君子文化”“七色花”“快乐天使”“阳光小红星”这几个中队主题,安徒生笔下的七色花美丽又神奇,它代表七种美德,寓意美好愿望的实现,因此大家讨论,确定了“七色花中队”的名称。在集体的思考和设想下,我们确定了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活泼、友爱、我自信;勤奋、努力、我成功。这样的表达包含了七色花的品格,七色花中的五个花瓣分别代表活泼、友爱、自信、勤奋、努力,其余的两个花瓣没有设定主题,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这样的核心价值观表达简洁,留有空间,容易记忆,适合作为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班级七色花文化氛围的营造。

二、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确立了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还需要对其进行宣传,主要是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对班级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全面的理解。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或防范,着重抓学生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养育和训导。因此,班级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对象是班级里的全体同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以及利用各种资源,向学生宣讲班级核心价值观,让他们从知道到了解,从记忆到认同,从理解到行动。基于班级核心价值观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更深入地宣传班级核心价值观,班主任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宣传。可以将班级核心价值观物化,如在教室里张贴,在班级及学校活动中展示。也可以将其设计成班级的LOGO,出现在学生作业等所有作品中。在宣传中,可以对班级核心价值观进行意义分解,分组学习,渗透学习,体验学习等等。对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因此开展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是必要的且有效的。如果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是知书达礼,那就应该举行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和礼节的内涵。

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

(一)结合核心价值观,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核心价值观是师生认同的文化表达,能够体现班级特色的价值。班级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它浓缩了班级文化的内涵,因此也彰显了班级文化的特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结合班级核心价值观,打造班级特色文化。这就意味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将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充分表达出来。笔者所在班级的核心价值观为“活泼、友爱、我自信;勤奋、努力、我成功”,笔者结合这一价值观表达进行了七色花特色班级文化的创建。

七色花是能够给人带来幸运的神奇花朵,活泼、友爱、自信、勤奋、努力的人才是幸运的人。有了七色花核心价值观的基石,笔者带领学生阅读七色花的故事、了解七色花的品格、实践七色花的美德、营造七色花的氛围、开展七色花品德讨论会、写一写自己的七色花事迹等,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七色花班级特色文化。这样,班级核心价值观凸显了班级的文化特色,在文化建设中,师生可以着力进行这方面的文化营造。因此,结合班级核心价值观更容易找到班级文化的特色,抓住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才能打造特色文化。

(二)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文化活动

班级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精准表达,它引领着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航标,使班级文化不会偏离其核心意义。因此,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文化活动,不仅能发挥班级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还能让班级文化活动有思想灵魂。这些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的文化活动,全体学生均能参与进来,因此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推动班级文化的建设。

“群体效应”犹如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在班级学生中形成一股强烈的意识流,教育、激励和制约学生的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的成长。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文化活动,离不开对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剖析,这意味着要细化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分层次理解、全面理解、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行动上的实践,选择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文化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主观体验作用于客观世界,积极主动地经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倾向或行为,即主观幸福感的产生。

(三)让核心价值观活起来,深入内化班级文化

班级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大家都认同的观念,它只有活起来才能带动班级文化建设,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成长。让班级核心价值观活起来,即学生都理解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并能看到、听到、感受到。教师可通过将班级核心价值观物化、可视化、可感化等方式使其活起来,进而深入内化班级文化,让学生在认同的基础上提升。班级文化建设也离不开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当代表着班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被学生内化后,班级文化建设也就进行得深入而全面了。

例如,七色花“活泼、友爱、我自信;勤奋、努力、我成功”这一班级核心价值观,要让他活起来,不能光靠喊喊口号,或将其展示出来,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体验到。首先,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将七色花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用图画画出来,将其写成书法作品,用手工做出来,以便学生能看到。其次,“活泼、友爱、我自信;勤奋、努力、我成功”体现的是自我精进和关心他人,其深刻的意义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如,设置班级自律表,在班级群里展示努力勤奋生活的视频,在教学中渗透伟人的故事,等等。

总之,基于班级核心价值观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是可行且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方式。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探索更多的方式,将班级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在自然的氛围中打造班级文化特色,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贺华义.班级文化建设策略例谈——基于资源整合的视角[J].江苏教育,2020(39).

[2]杨雪梅.个性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J].江苏教育,2020(79).

[3]陈传超.打造立体班级文化展现隐性教育魅力[J].基础教育参考,2011(17).

[4]蔡奕新.打造班级文化 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03).

作者:陈春露

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论文 篇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级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工作的探照灯,也是改造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理论基础。班级文化作为一门隐性的德育课程,是落实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借鉴,也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建设;逻辑关系;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此背景下论及中学生全面发展,就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使“立德树人”这一稍显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依托,其生成与发展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使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一是为德育工作提供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够从精神层面着手,引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涌入国内,其中既包括一些先进的理念,也包含了大量的负面信息,这些负面信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感召力,使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和班级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逐渐增强,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班级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班级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交往互动中形成的班级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表现形式[2]。在班级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又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班级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凝聚功能。从本质上说,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所有成员相互交往时所创造出的群体文化,能够有效地将所有成员凝聚到一起。二是陶冶功能。在班级文化引领下,师生能够领略不同的美,有利于陶冶师生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同化功能。不同學生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而在班级文化的作用下,所有成员都会慢慢地形成相同的目标,并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进,进而逐渐统一班级成员的思想理念。四是规范功能。班级文化就像一种看不见的“场”,能对成员进行约束与规范,使其言行举止能够符合班级发展要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的共通之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存在共通之处,即均指向人的提升与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终极旨归。具体来说,一是打造健康的实践平台。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转变学生自由散漫的行为,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二是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德育活动开展中,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至关重要,在健康舆论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容易被“感染”,进而形成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

1.创设具有熏染性的班级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外在物化形式,基本功能即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再生产的需要。[3]不论是教室,还是走廊等班级的其他空间,所布置的各种物品都是班级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濡化”教育功能。为此,班主任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合理布置,体现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同时,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关键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因而,班主任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关键词的深刻涵义并绘制成手抄报。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在查阅《礼记·乐记》《尚书·舜典》和《左传》等经典的基础上设计了“和谐”手抄报,深刻阐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供师生品读。只有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准确的理解,才能蕴育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进而达到改变学生价值观的目的。

2.构建具有倡导性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是用以满足班级主体需要和调整班级场域内社会关系而建立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班级制度和评价体系。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与激发系统,应在关注制度规范作用的基础上,彰显制度的激励与引导功能。《中小学生守则》是班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只是在教室明显位置将其张贴甚至让学生熟记熟背,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中学生守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具有关联性,守则中要求学生遵守和践行的行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意。以《中小学生守则》第六条“诚实守信有担当”为例,我们班将其具象为四条践行标准:一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二是诚信考试不作弊;三是做到知错就改;四是保持言行一致。显然,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一词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达。

3.培育具有引领性的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对班级成员具有价值引领作用。要想形成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就需要培育班级的共同价值观。实践中,班级精神文化可以反映在班训等文字内容上,也可体现在班徽等实物上,还可以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凝聚班级共同价值观。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引领下,转变学生的精神世界,构建出良好的精神家园,能为营造积极进取、团结活泼的班级舆论环境筑牢思想根基。

在班级精神文化形成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选取“班名”,就像一个新的生命诞生需要取名一样。班名不仅要好听,还要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內涵,从而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实践中,可以发动班级所有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民主征集、投票等方式,确定最终的“班名”。同时,确定“班名”时应遵循“公正”“民主”“平等”的原则,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4.践行具有示范性的班级行为文化。班级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交往行为文化和班级活动行为文化等,要从价值取向、内涵构成、实践路径等方面系统构建。在师生交往活动中,班主任若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前提是班主任首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入的理解和充分的认同,并积极践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理论学识引领学生、感化学生、培养学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人生感悟点燃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要用自己的匠心育人的教风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勤奋好学、乐于探究,勇于拼搏、敢于吃苦的优良品德。此外,班主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若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言行一致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鼓励,巩固其道德行为,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积极道德行为的必要性。

总之,中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栽培。班主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之中,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有助于引导中学生虔诚地信奉并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育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荆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中的引领作用及实践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9(24):68-70.

[2]张祥兰.班级文化场域建构:价值选择与关系调适[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51-54.

[3]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李德善.神奇的教育场——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新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场域视角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470)

编辑:郭裕嘉

作者:金伟

上一篇:公司营业部主任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竞选演讲协会会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