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高校体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地域分布及发展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呈显著增长趋势,建设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各地区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211工程高校体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11工程高校体育论文 篇1:

新形势下“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的建设

【摘 要】本文综合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存在总体水平不高、交互功能不足等问题,滞后于学校网络发展。

【关键词】体育网站 “211工程” 網站内容 网站维护

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本文从“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力求实现高校体育网站辅助教学、学生体质监测以及师生的互动交流等功能的设想,以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网站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2所“211工程”高校校园网站体育院系或公体部的主页面。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搜索引擎收集法和访谈咨询法,通过登录中国高等教育网高校链接引擎的调查搜索,对112所“211工程”高校的体育主页进行检索,登录学校网站或直接访问体育部、系主页,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于无法从网站上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数据的,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向高校体育网络管理人员咨询,以获得相关数据。

二 “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1工程”高校体育网页上线现状

高校体育网页上线现状,反映了管理者对“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的认识,是检测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标准之一。据调查,在112所“211工程”高校中,已上线网页的高校有86所,占76.79%。在访问的112所“211工程”高校网站中,除体育部、系之外其他专业院系均建有内容丰富的网站,这表明我国高校对体育网站建设的整体关注程度欠缺。

2.“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链接情况

112所“211工程”高校中,94所高校的体育网页主页有深层二级及以上链接内容,10所高校无二级链接。“211工程”学校软硬件建设发展较快,但体育网站建设却无法表现出相匹配的水平,与其他各院系学科网站合理布局、丰富内容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3.“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基本内容

多数高校的体育网站设计有配以简单图片的文章,基本栏目大多都有,但也有部分网站存在页面单调、板块杂乱、字体大小不一、色彩搭配不当等问题,影响使用者的阅读与查找。同时存在栏目设置缺乏特色、导航服务参差不齐、主页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信息,成为高校体育网站的通病,网站功能有待完善。

4.体质健康相关的服务情况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于2014年发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非常重视,同时高校学生也希望网站可以提供体质测试成绩及运动指导,然而网站上有关学生体质监测的内容太少,相关知识介绍不够深入,能做到在网上查询体质测试成绩的网站非常少,这与国家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三 对策与建议

1.在管理方面充分重视体育网站的建设

高校体育工作负责人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认识到体育网站建设的作用,利用“211工程”高校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精心策划和设计,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加快高校体育网站的建设。

2.在网页设计上要突出特色,丰富网站内容

根据学校体育的功能及需求来构建网站,在网站中应适当增加介绍运动知识、科学健身知识、运动保健知识等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来进行网页栏目设置,以高校师生和广大群众体育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体育网站中的BBS、E-mail收集反馈信息,吸引学生对体育网站的关注,实现高校体育网站的最大效用。

3.选拔高素质的体育网站管理人员,促进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

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人才及学科优势,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体育网站管理人员,改变大多由体育教师兼管的现状。必须培养一批体育信息管理人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的优势,更快地收集、利用、更新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体育网站的及时更新与顺利运行。

四 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的建设存在总体水平不高、板块划分不当、内容形式单一、交互性不足、更新数据不及时等问题,明显滞后于现代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发展,建设高水平的体育网站应成为新形势下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新萍、马兰军.我国“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现状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121

[2]陈平、李豪.我国“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6):81~82

[3]陈霁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网站建设刍议[J].体育学刊,2005(4):142

[4]董埙.我国高校体育网站研究综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1):122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金锋 刘哲一 陈晴帆

211工程高校体育论文 篇2:

关于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思考

摘要: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地域分布及发展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呈显著增长趋势,建设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各地区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网络;网络教育;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一、引言

网络教育资源一般都是传统教育资源的增加、升级、再生而成,网络资源的建设就是资源的再生过程。教育资源大体上包括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几大部分。如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和电子图书馆。在高校体育教育方面,就是要广泛应用体育教育网络信息技术,以促进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蓬勃发展。然而,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对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的分析,正确引导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快速发展,但发展极不均衡,建设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2004年和200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的调查与研究(2004年组简称为04组,2009年组简称为09组),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各地区分布情况,对各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各地区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就今后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笔者以网络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资料。t009组选择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作为调查对象(截止2009年12月30日,不包括体育类院校及港、澳、台地区的CERNET院校),调查方法采用网络调查法,直接登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04组数据为截止2004年12月30日统计的数据。网络调查统计我国1376所普通高等院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以及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应用发展的情况,其中包括“211工程”立项院校107所。利用网络浏览器登陆到各高校主页服务器,进入各院校的体育教学网络教育平台,随机访问高校体育网络教育信息,统计相关数据(表1)。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进行了统计,同时,为更加深入了解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水平,对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本文拟对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质量和应用水平进行分级评分。考虑到目前尚未有被广泛接受的统一评价标准,参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网络课件评分标准及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评价标准,提出了一般性评级标准框架,进行三级评分、评价。评分计算标准如下:教学内容评价20分,包括资源的科学性规范性、知识体系、资源应用;教学设计评价20分,包括目标组织、学习环境;技术性评价20分,包括运行环境、设计水平、媒体应用;艺术f生评价20分,包括界面效果、媒体效果;资源特色评价20分,包括教学反馈、推广应用、创新创意。共计100分。三级评价标准分为一般水平资源(75分以下)、中等水平资源(75~89分)、高水平资源(90分以上)。

笔者将样本调查评分结果和专家评价结果按地区分组,将2009年调查的结果与2004年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利用配对比较(matched pairs design)的统计方法。对我国各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本文分别针对09组和04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差异性进行了显著性检验;使用配对比较方法对09组与04组进行了两个总体均值差的检验。

二、实证调查结果分析

表1是根据样本收集方案统计的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分布情况。

第一,表1显示,04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十五”期间,具备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学校334所。其中,具有高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为59所,具有中等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为136所,具有一般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为139所,分别占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17.66%、40.7%和41.62%。笔者另一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09组具备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学校847所。其中,具有高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为338所,具有中等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为316所,具有一般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为187所,分别占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39.91%、37.31%和22.08%。具有高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的比例增加了22.25%(见表2)。

从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院校类型分析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所占比例呈不均衡态势:综合型院校高水平资源建设占56.3%,工科类院校高水平资源建设占60.32%,师范类体育专业学院高水平资源建设占68.87%,财经类高校高水平资源建设占45.31%;“211工程”建设院校高水平资源建设占65.4%。由此可见,综合类高校的高水平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高于一般院校类,师范类体育专业学院高水平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高于一般普通高校,财经类高校高水平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专业型的院校(音乐、美术、职业类院校)高水平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低于一般院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平均值。这表明各类型高校对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重视程度和给与的财政支持有所不同。

第二,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变化的配对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已经完成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院校所占比例显著增加。从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水平分析,具备一般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和具备中等水平网络资源的院校所占比例近年来变化均不显著,高水平网络资源建设的院校所占比例显著提高。这说明,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得到了国家以及地方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很多高校在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上起点高,重视提高网络资源的质量,注重网络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且将多种形式的网络交互学习方式应用于教学。

第三,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资源拥有量与建设情况见表3。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具体分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影响,对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水平即一般水平、中等水平、高水平院校所占比例的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一般水平所占比例、中等水平所占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但中西部地区高校高水平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所占比例仍显著低于东部地区。这说明中西部地区受经济条件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在建设水平上

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还存在明显差距。

第四,对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进行比较表明,“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拥有众多高水平体育网络教育资源院校,东部地区已建成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校占全部调查高校的比例为76%,高出平均值15个百分点,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出25和21个百分点(见表3)。

对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发展速度的总体分析显示:东部、中部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呈现较高的发展速度。与2004年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增长了26和13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增长了7个百分点,较为缓慢。值得注意的是,拥有高水平体育网络教育资源配置的院校发展速度很快,2009年与2004年相比,其发展速度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了2.3倍、7倍和2.4倍,且中、西部地区高校高水平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东部地区。这说明中、西部地区高校对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上采用了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方案。当然,受经济条件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在总体水平上,目前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还存在明显差距。

第五,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了重点大学的示范作用。“十五”期间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提倡研究型学习方式,体育网络教育资源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开始显现其重要作用。我国各地区非常重视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使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表3显示,“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具备体育网络教育资源高水平配置的院校数量增长了15个百分点。

表4显示,实施“211工程”立项大学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得到了国家大力度的财政支持,在我国高校先后建设完成了一批高水准的现代化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库。“十五”到“十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大学体育网络教育资源达到高水平的院校所占比例为65.4%。这充分说明我国实施“211工程”立项院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达到了较高发展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近十年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数据表明,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基本完成,基本实现了院校之间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教育资源。我国不同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呈显著提高趋势;无论是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还是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发展速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高校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不同地区的大学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其中重点综合性大学更为突出。但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存在着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差异。

第二,我国高校建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网络教学资源库,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类院校、工科类院校、师范类体育专业学院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比较丰富,重点大学(211工程建设院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比较完善。综合类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高于一般院校类,而专业型的院校(音乐、美术、职业学院等)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低于普通高校的水平。

第三,从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质量上比较,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态势,这一趋势在“十一五”期间仍继续存在:东部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水平。

第四,从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速度上比较,东部、中部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呈现较高的发展速度,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缺乏,发展速度低于东部地区。

第五,从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发展趋势来看,更多的高校在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采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充分体现出各个院校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在体育教育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高校之间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朝着相互补充、资源共享发展。

据此建议如下:

第一,形成体育网络教育资源鲜明的专业特点是提升网络资源内在质量的关键。各高校体育专业立体化网络资源十分匮乏,原创性资源更少。应该改变目前主要靠一线体育教师的力量进行研发的模式,需要体育理论专家、计算机工作者与体育教师通力合作来完成。

第二,大力推进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在实践中的应用。这就需要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系统的改革,在教学管理、教师评价、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结合当前体育教学的热点问题,不断补充新鲜内容,适应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完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功能,使之更好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

第三,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发挥了发达地区具有体育网络教育资源优势的高校的龙头作用,形成稳定、可靠的网络应用平台,为我国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第四,国家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给予更多的支持,改变我国高校体育阿络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国家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西部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东部地区的积极援助下,西部地区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责任编辑:宋奇

作者:杨明

211工程高校体育论文 篇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成因探析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存在非均衡发展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成因是国家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非均衡发展的战略调控,具体表现为历史因素:上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的“211”计划所导致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优先建设选择下的结果;政治因素:寻求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解决“举国体制”下的国家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发展重大问题解析选择的结果。经济因素:集中高校有限的资金,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选择的必然结果。实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分析: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高校体育资源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借助优势高校资源的来充分发掘体育资源的最佳效益,为我国学校体育快速发展带来实效,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助力。消极作用分析:加剧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性,加大了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形成了教育不公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成因;剖析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成因分析

1.历史因素。中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历史短暂,回顾教改历史,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1)强身健体阶段(1949—1965年初)。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体育教育,毛泽东曾在1950年和1951年,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号召学生要“健康第一”,强调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提高了学生的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这个时期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调整,全国的体育教育政策基本照搬苏联模式。(2)封闭的十年(1966—1977年)。1966年开始的“文革”,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为“惨烈”、“血腥”的岁月。众多的知识分子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中国教育在力图清除一切外国模式的干扰和影响,关起门来革教育和文化的命,这时的中国教育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3)素质体育教育阶段(1978年以后),主动开放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中国的高等教育重新走向世界,博彩各国之所长。(4)非均衡发展阶段(1994年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的分水岭)。国务院于1994年7月3日颁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科学技术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施“211”工程,面向21世纪,集国家和中央一切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以期带动其他院校,从而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并探索出一条建设符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路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非均衡发展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2.政治因素。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但是身体健康才是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这既为高校体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我国高校经历了1978年高考制度的重生,国家选拔优秀的学生免费上大学,这为国家正待恢复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亟需的高等人才。那时高校体育基本是苏式体育教育模式,基本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跳箱、单双杠等一些对于现今都属于高、险、难动作的体育项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造就了那时人高、大、瘦,却一副“铁骨刚筋”的体格。但是体育一直是教育的附属品,当大力发展教育被国家一直作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在不断吹响时,体育一直在寻找“真身”中游离,始终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虽然也有学者为之努力,但在高考指挥棒的阴影下挥之殆尽。(2)1999年,在国家大手笔的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等因素影响下,教育部宣布将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将继续扩大,自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高校通过扩大招生,把“精英教育”普及成“大众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寻求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追赶国际领先水平,为解决“举国体制”下的国家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发展重大问题,创新发展思路。

3.经济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需要重点建设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事业,需要国家和政府进行大力的经济支持。“经济是社会科学中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谈竞技体育的发展,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1)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采用中央集中调控,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统一、集中力量对扶持高校进行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这种模式就是现在“举国体制”——国家可以按国家意志和国情需要,统一调配社会稀缺资源,使高校体育适度超前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社会资源采取以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配置方式,高校体育也逐渐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靠市场资源来求得发展,求生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非均衡发展是源于经济学中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该理论认为“由于人类生存的社会、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统一的资源配置模式显然难以获得有效的资源利用率,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采取适度的‘偏好’发展策略,将资源优先配置到社会、自然禀赋较好的区域或部门,使之形成良性的合力区,通过这些有条件的区域或部门优先发展所发挥出的辐射效应与扩散效用,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国家实施高校211工程,究其本义就是想对优势高校进行有限资金的集中投入,优化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得到所要求的效果和效益。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选择的必然结果。

二、实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利弊剖析

1.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的实施主要带来了三个效应:①示范带动效应。我国高校的“211”工程计划的实施,就是要通过示范区的作用,以点带面,局部带动整体,先进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教学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发挥教学特色,起到其他学校借鉴、学习的榜样力量。②融合凝聚效應。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殷切的希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高校间体育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界发展的共识。以清华跳水队、北工大足球队等为代表高校体育教学在融合各方面的优势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③辐射、扩张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势高校优先发展起来,必然会对相关地区其他的高校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对其他地区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发展和结构配置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高校还会产生巨大的扩散效应,与相关地区高校体育产业形成有效的联动,从而拉动相关高校间产业的快速发展。

2.消极作用。这种集中投入,优先产出,短时间内解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收益,使局部高校体育教学成绩出现了闪光点,但是就教育整体来说弊大于利。这种集中力量,发挥作用的弊端导致国家、政府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资金投入不均衡,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出现了“马太效应”——强势者愈强,弱势者愈弱。当“马太效应”使社会资源向少数人高度集中时,就会降低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中国的教育机构拿着人民的资源,却把教育办得越来越马太效应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应该深刻反省!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国家经济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教育不公平,就业不公平,最终形成社会有失公平正义的困厄局面。

三、结语

我国是个人口、地域基数很大的国家,只有整体的发展,才能是真正的发展,我们不能只关注象牙塔尖,更要关注塔基,塔基不稳,何来塔尖?现今国家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均衡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与改革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顾建军.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9,(4).

[2]刘嘉.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1).

[3]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N].1994-07-03.

[4]深入学习和理解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和体育的重要表述[EB/OL].中国论文网,2013-02-21.

http://www.xzbu.com/6/view-3948385.htm.

[5]1999年高校扩招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EB/OL].中国网,2008-12-19.

www.china.com.cn.

[6]关俊,等.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资源均衡化发展对策研究[J].运动,2014,2(83):10-11.

[7]夏崇德,何志金,陈颇,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的相关分析[J].体育科学,2006,(2):22-27.

[8]金育强,黄玉珍,胡科.非均衡发展理论与中国体育非均衡发展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712-1714.

[9]楼慧心.和谐社会与“马太效应”[J].中国行政管理,2006,(2):100-105.

[10]张晓义.我国夏季奥运项目非均衡发展成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32):5-9.

作者:安丽娜

上一篇:商业半年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招商引资工作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