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中总结

2022-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期中总结》,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化学期中总结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 9(1)班均分44,9(2) 班均分32,总体成绩让人担忧。

一、试卷分析

对于这次的试卷,总体感觉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比较好,题目出的也很到位,但是题目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过于灵活。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普遍不强,不会全面的分析问题,再加上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很难在脑中建立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知识网络。导致一时转不过弯,中等难度的题目分数拿不全,而难题就很难拿到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透过学生答题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只要态度端正,能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即能取得较好成绩。(2)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体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听课,不能主动简要地做好笔记,不能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能积极进行习题训练而达到提高的目的,这部分学生似乎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学习。(3)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科考试无所谓的态度,把选择题随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况。

三、今后师生努力目标

1、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努力、刻苦、勤奋,真正做到听一听,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问一问“五个一”的要求。

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扎实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训练。

3、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记忆,及时总结,使知识点形成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篇:高二化学期中考试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次月考考试出题基于反映高二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执行实际情况,为高二年级指导新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新课程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学科特点:

本学期化学学习的内容涉及许多化学基本概念、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点较多,是构成中学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由于内容复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抽象、困难,产生“一看就懂,一听就烦,一放就忘,一用就不会”的感觉。简单说就是内容较难。

三、考试范围:

本次考试为选修四的

一、二章,难度分布6:3:1。不只涉及到前面必修

一、必修二中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部分,还进一步涉及了难度更大的理论化学部分。

四、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本次考试为文理分科后第一次考试,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点有遗漏,落实细节不够,存在明显的课堂效率不高,经常出现老师讲过的原题下课就有人问的现象;答卷不规范,不注意细节(如填空题的单位),丢分情况也比较严重,计算题中有效数字的处理问题;做题被动,做过的原题没有印象,仍然存在很多平时训练的原题丢分的情况,另外还有不写名,涂错卡等现象。

五、对后段学习的几点建议:

理顺学习习惯,努力适应文理分科后理科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淡化机械性记忆,强化理科思维的培养和建立,开阔思路,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整块的时间来完成理科习题的演练。认真完成每周大练习卷,认真落实导学案和年级统一订的习题集,教师和家长要定期检查,习题数量要跟得上,除校内布置的习题外,至少还要坚持做课外习题一套或一本。改变观念,完成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做自己会做的题;能答完卷不一定得高分,答不完卷的也不一定得低分,学会应对考试的技巧,坚决贯彻并做到会的题不丢分,不会的题要想法得分。指导学生解题的规范思路和书写步骤,雕琢答卷的具体细节。

考试是一种手段,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同时也在督促我们解决问题,相信在我们积极协调的配合下,下次考试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总结

同学们盼望已久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这是大家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它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是我们向家长、老师交上的第一份“答卷”。 几个月前,同学们还在初中紧张备考。当大家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一瞬间,心中一定充满了太多的喜悦与决心——我终于有机会、有能力再一次站在高中的起跑线上,奋力拼搏、不断进取、追求卓越,不负家人的期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由于本届学生是初中“课改”的首批毕业生,又正好赶上高中“课改”,各初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从广度、深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这些都给我校高一化学顺利进行初高中衔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虽然高一化学备课组8位老师都是高三把关教师,都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经验,但还是分别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新教材研修,系统深入

一、二章为例,两章教材共5节内容,教材中在10处设置了“思考与交流”栏目,共提出了16个供学生思考与讨论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弱化了计算,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对某些计算的问题,一些学生不会做,或错得一塌糊涂;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探究方法的培养,而削弱了对学生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两本必修教材由原来高中三册书(三年用)内容的精华浓缩而成,难度大,内容多,只给72个学时,课时不足;有些实验设计不理想;教材课后习题量较少,学生学完新内容后难以得到必要的巩固和训练„„

针对以上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全学年统一进度、难度、广度、习题、测验、讲评、反馈、答疑。编写了《新课标化学导学》,选配了《同步练习》、《随时练》、《单元检测》、《自主练习》、《复习提纲》等。从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本次化学考试范围是新教材必修(1)前2章。由于新教材知识体系的安排决定了几乎都是化学实验以及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试卷难易适中、考查全面。

从答卷看,绝大多数同学达到了预期目标。极个别同学成绩不理想,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接触比较晚;主观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掌握它的学习方法;还沿用初中的方法,没有紧紧跟住老师、积极配合老师;只“专心听讲”不记书面笔记;主动减少了自己的作业、练习数量,特别是隐形作业;没有抓住“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总结”的认知规律;对老师试卷讲评的重视程度不够;定期总结、查缺补漏不够;化学用语要加强;平时不愿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只重视题目答案,忽略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能这些都要或多或少地影响化学成绩

第四篇:化学期中复习策略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即将来临,本着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答题能力、争取考出好成绩的原则,现制定以下期中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次月考可以看出,初三(1)部的化学成绩明显好于初三(2)部,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1、初三(1)部学部领导层的支持,每天早上安排学生背诵化学相关的知识,

2、初三(1)科任教师在学生掌知识这一层面上所做的工作较突出。另外,就整体而言,学生学习习惯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学生学习过于浮躁,班级内的同学间差距太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较大。针对以上问题复习时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三(2)部老师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回馈,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具体计划:

1、梳理基础知识中,主要抓住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填、自己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都能拿到基础分。记不住的重新记、多次记、反复记,确保每个同学过关。

2、重点知识一定加大复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熟悉解题思路和涉及到的相关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稳重、不失误、少丢分。

3、适当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信息题、实验探究题,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学生在迁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方面的练习会在每章每套模拟题中以一定比例出现,让学生适应这种考察方式,掌握答题技巧,尽量争取更多分数,以适应明年中考考察方式。

4、为了提高平均分,还应该准备一套针对差生的复习方法,计划在全班性复习的基础上,对差生“再炒一次回锅肉”,所以这次我在印资料的时候也每套资料多印了些,准备在复习时让全班同学都做到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再给部分差生来一次“小炒”,争取让他们“回味无穷”。 当然,在实际的复习进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复习策略做适当调整,特别是个别学生做单独辅导,让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更上一层

第五篇:高一化学期中复习

李航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电子数,每得一个电子就多一个负电荷,失去一个电子对一个正电荷,每一个质子对应一个正电荷,所以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用数值相减)

分子式和化学式的区别:

乙醇的化学式可以是CH3CH2OH、C2H5OH或C2H6O,但分子式只是C2H6O

举个例子:

氢氧根OH-

质子数=1+8=9(1是氢的质子数,8是氧的质子数)

中子数=16+1-9=8(16是氧的质量数,1是氢的质量数,9是质子数)

电子数=9-(-1)=10(9是质子数,-1是电荷数,1个负电荷就是多一个电子)He2+

质子数=2(氦元素的质子数)

中子数=4-2=2(4是氦的质量数,2是氦的质子数)

电子数=2-(+2)=0(第一个2是氦的质子数,后一个+2是氦的电荷数,也就是少了2个电子)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反应物中某种物质过量的计算

在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中,有时为了使某种反应物能反应完全(或充分利用某一物质),可使另一种反应物的用量超过其理论上所需值,例如要使燃烧充分,往往可以通入过量的氧气或空气。以如要使某种离子从溶液中完全沉淀出来,往往要加入稍为过量的沉淀剂等。 解这类题时首先判断这两种反应物的量是否符合化学方程式中该两种反应物的关系量之比,如不符合则要根据不足量的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

2、有关物质的纯度、产率、利用率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量都是以纯净物的量来表示的。而实际上原料和产品往往是不纯净的,这就存在着不纯物和纯净物间的换算,其换算的桥梁是物质的纯度(以百分数表示)。

3、混合物中两种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和百分比的计算

这类题目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时不仅要掌握化学计算的有关概念和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还要认真审题。分析题给的每项条件和各组分之间量的关系,找出解题途径。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关系式法”、“差量法”及“联立方程法”,以求得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例

1、硼有两种同位素 B和 B,平均原子量为10.8,求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要求应用同位素的概念和求平均原子量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解此题的关键是对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有明确的理解,熟悉求平均原子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先设其中一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含量为x%,则另一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为1—x%,通过列出等式求解。两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之比就是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1

解:设 B的原子的百分含量为x%, B原子百分含量为1—x%,则:

10 x% + 11 (1—x%)= 10.8

解得:x% = 20% 1—x% = 1—20% = 80%

所以 B和 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20/80 = 1/4

答 : B和 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 1:4

2、将2.5克胆矾溶于500毫升水中,配成溶液仍为500毫升。试求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

解题分析:解该题的关键是对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有明确的理解,抓住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当加入水中,胆矾的结晶水进入水中,溶剂的质量增加,而溶质是无水硫酸铜。确定溶质的量是解题的要点。通过求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即能求解。 解:通常情况下1毫升水为1克(题中无物殊条件)。已知250克CuSO4 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60克,2.5克CuSO4 5H2O中含CuSO4 CuSO4的质量为2.5* 160/250 = 1.6(克)。 质量分数 = 1.6克/(2.5克+500克)*100% = 0.318%

物质的量浓度 == 0.02摩/升

溶液的密度 = (500克 + 2.5克)/ 500毫升 = 1.005克/毫升

3、某含结晶水的一价金属硫酸盐晶体,已知式量为322,取4.025克该晶体充分加热后,放出水蒸气2.25克(失去全部结晶水),试确定该硫酸盐的分子组成.

解题分析:求硫酸盐的组成,一是要求出结晶水,二是要求出金属的原子量,这二者是相关的。可利用结晶水合物中水的含量是固定的这一关系与已知条件的建军立比例关系,从而确定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结晶水,进一步求出金属的原子量。

解:设结晶水合物的分子式为M2SO4 xH2O,其摩尔质量为322克/摩,1摩结晶水合物中含水x摩,与已知条件建立比例关系: M2SO4 ?xH2O == M2SO4 + xH2O

322 18x

4.025 2.25

322 : 2.25 = 18x : 2.25

解得: x=10

得M2SO4?10H2O.所以,M2SO4的式量为:322—18╳10=142,M的原子量为(142—96)/2 =23

查原子量表可知为Na。故晶体的化学式为:Na2SO4?10H2O.

4、将50毫升浓度为12摩/升的浓盐酸跟15克二氯化锰混合物加热后,最多能收集到多少升氯气?(标准状况下)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题分析:这题是涉及到物质的过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全面理解化学方程式中表

示的量的关系。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可以看成物质的量之比或分子个数比,对气体来说还可以表示它们的体积比。要根据题意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量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比例式中同一物质必须用同一单位;不同物质也可以用不同单位,但必须是对应的关系。

该题首先要确定过量物质,找出不足量物质的量作为计算标准。还要注意被氧化的盐酸和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总量是不同的。根据已知条件和系数列出比例关系式逐步求解。 解:设盐酸全部反应所需二氧化锰的量为x克,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y升,则: MnO2 + 4 HCl == MnCl2 + Cl2↑+ 2H2O

87克 4摩 22.4升

x克 12摩/升╳0.05升 y升

由 87:4 = x :(12╳0.05) 得 x = 13.05(克)

由于13.05克<15克,MnO2是过量的,应该用盐酸的量作为计算标准:

4/(12╳0.05) == 22.4/y 解得 y == 3.36升

再分析化学方程式中系数的关系,4摩HCl参加反应,其中2摩HCl被氧化,则0.6摩HCl中有0.3摩被氧化.

答 : 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3.36升,HCl被氧化的物质的量为0.3摩.

5、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如果由氨氧化成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为95%,由一氧化氮制成硝酸的转化率为90%,求1吨氨可以制得52%的硝酸多少吨?

解题分析:该题是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简化计算过程.注意运用转化率和纯度的计算公式.

解:该题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NH3 + 5O2 ==4NO↑+ 6H2O (1)

2NO + O2 == 2NO2 (2)

3NO2 + H2O == 2 HNO3 + NO↑ (3)

其中(3)式产生的NO在工业生产中是被循环使用的,继续氧化生成NO2,直至全部被水吸收为止。因此NO2变成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最后得出的关系式为:NH3∽HNO3 。 解:设制得52%的硝酸为x吨。

NH3 ∽ HNO3

17吨 63吨

1╳95%╳90% 吨 x.52%吨

X = (1╳95%╳90%╳63%/(17╳52%)=6.1(吨)

答:可以制得52%的硝酸6.1吨。

1-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第六篇:高一化学期中测试

一、 填空题

1、碱金属元素包括(写出元素符号)

2、钠很容易与空气中的和反应,所以通常保存在。

3、碱金属元素(除放射性元素外),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4、颜色反应是指

5、钠元素灼烧时,火焰呈色,钾元素灼烧时,火焰呈色,观察钾的火焰颜色要通过色的玻璃,这是为了。

6、氧化还原反应是指。

7、还原剂是指,氧化剂是指。

8、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

9、卤族元素包括(写出元素符号)

10、卤族元素中(除放射性元素外),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最弱的是

11、氯气的颜色是,氟的颜色是,溴的颜色,碘的颜色是。

12、卤族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个电子,

13、卤素单质中,常温时是液体的是,是固体的是。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

1、钠与水的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4、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5、碳酸钠与熟石灰的反应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

7、氯气与水的反应

8、氯气于铁的反应

9、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0、氯气与溴化钠的反应

11、硝酸银与溴化钠的离子方程式

12、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映的离子方程式

13、氟与水的反应

14、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三、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写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哈尔还原剂。

2、用双线桥表示出锌与硫酸铜的反应

3、用单线桥表示出钾与溴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四、计算题

1、10克NaCl和NaI固体,溶解后通入足量氯气,蒸干,灼烧后质量变为5.425克,求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

2、20克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经加热后质量变为13.8克,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上一篇:会计存货实训总结下一篇:灰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