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儿童实施保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的儿童共90人,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人、接受保健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5人,分析两组儿童在自身生长发育以及家属对护理评价上的差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保健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儿童保健儿科护理论文 篇1:

浅析“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高职《儿科护理》中的定位

摘 要: 通过分析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定位及“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对“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定位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以提高学生对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指导家长对儿童健康的保健护理,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 《儿科护理》 定位

为了适应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护理诊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儿童健康保健的需求与期望,分析我院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科护理》中“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一章在该课程中的定位和学时分配,解析其存在的不足和实用性分析,旨在提升本章内容在《儿科护理》中的定位,以提高本专业学生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毕业生就业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原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定位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2]。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3]。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4]。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5]。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

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建议采用“笔试+操作能力”的考核方法。笔试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其他章节在期末时同时进行,但应适当加大分值;技能测试可安排在期中进行,教师提前设定好几个考核题目,让学生随即抽题,进行当场操作,根据操作标准当场打分。理论结合实践的考核方法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又能学会基本技能,同时能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儿科护理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吕林华,刘晓红,梁海华.“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J].家庭护士,2008,65)(总108):1387-1389.

[2]儿童护理(卫生部护理教改课题研究成果)[M].崔焱,程志军.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

[3]刘彩琴.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297-298.

[4孙晓静,张钦祥.浅谈高职高专学校开设“健康与保健”课的重要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6,6(2):14-15.

[5]朱丽芳,石统昆.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11-513.

作者:李敏艳 余欢

儿童保健儿科护理论文 篇2:

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干预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儿童实施保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的儿童共90人,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人、接受保健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5人,分析两组儿童在自身生长发育以及家属对护理评价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精细运动评分为124.21±3.67分、大运动评分为91.26±3.57分、语言评分为104.27±4.51分、个人社交评分为104.62±5.12分、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的精细运动评分为105.26±2.94分、大运动评分为80.26±3.97分、语言评分为91.24±3.21分、个人社交评分为93.12±3.24分、患者家属满意度为84.4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护理的实施,可以起到对儿童发育的多个方面的促进,进而优化儿童发育量表的评分,获得儿童家属的较高满意度。

关键词:保健护理;儿童发育量表;护理满意度

引言: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身体各个部分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均不同,因此在儿童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儿童生长发育的保健,对儿童健康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护理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也逐渐从住院护理扩展到出院后的门诊护理、延续性护理等,因此,本研究以保健护理作为干预手段,探究这种护理模式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干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的儿童共90人,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人、接受保健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5人,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例为22:23,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9±1.23歲;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例为23:22,患者的平均年龄4.14±1.26岁,上述一般资料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儿童仅仅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的儿童接受包含如下的保健护理:① 制定营养计划:不同的接受护理的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因此结合统计学研究,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制定专属的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从而补充各个阶段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欠缺的各种营养物质。② 制定运动计划:儿童的运动对其生长发育也极其重要,合适强度的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体魄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③安全环境创建,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差,因此意外事故是导致儿童受到健康威胁的,但儿童的强烈好奇心又导致其面临的危险因素较多,因而在儿童的活动范围内床赞安全的环境。④帮助儿童家属养成定期的体检的习惯,从而发现每个不同阶段中儿童的生长发育问题以及缺乏的元素等,进而为进一步针对性的对策实施创造条件。⑤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相关知识的宣教,从而提高家属的疾病以及异常的自查额能力,以规避风险。

1.3研究指标

研究指标:其一,儿童发育量表,主要包括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四个维度,以每组儿童的各个维度得分的平均数加减标准差;其二,家属满意度,以每组中儿童家属对护理评价中评价满意的患者数的占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并采用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儿童发育量表比较

如表1所示:实施保健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的儿童发育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2.2家长满意度比较

如表2所示:实施保健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儿童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成熟较晚,加之意识和思维的逐步完善过程较长,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又较差,导致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面临较多的威胁[2]。为探究护理措施对儿童健康的促进,本研究对儿童实施分组对照研究,最终呈现出了在提高儿童生长发育量表的评分,并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这一研究结果与许金琼[3]和刘增倩[4]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陈静[5]等人的研究也对这种保健护理对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进行了肯定。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护理的实施,可以起到对儿童发育的多个方面的促进,并提高儿童家属的较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金平. 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 健康养生, 2020, 000(005):40-41.

[2].艾旭华. 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干预作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25):2.

[3].许金琼. 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干预作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6):2.

[4].刘增倩. 儿童成长发育中儿童保健护理的作用效果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22):3-5.

[5].陈静. 儿童保健护理在促进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9(2):1.

作者:傅芝润 韦益

儿童保健儿科护理论文 篇3: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护理保健指导观察

摘 要:目的 对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护理保健指导展开系统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以常规保健措施治疗,观察组以综合保健措施与护理保健指导,研究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不良饮食纠正率、并发症发生率、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以及家属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与家属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更低,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饮食纠正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良患儿予以综合保健措施与护理保健指导可在提升家属满意度,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减少并发症,改善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以及家属心理状态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研究与借鉴。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方法;护理保健指导

营养不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婴幼儿阶段。该阶段幼儿发育速度相对较快,因为各种因素诱发营养摄入不足、身体消耗过多等情况,进食所获得的营养不能够全面地满足机体正常消耗,导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状况,对该阶段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1]。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营养不良的患儿以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但患儿营养不良现象改善不理想[2]。若在基础治疗的情况下联合护理保健服务,可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情况,促使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次研究就以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护理保健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营养不良患儿展开对照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

观察组患儿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1.62±0.42)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4.02±0.27)个月。

对照组患儿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3.48±0.78)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98±0.26)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性别与患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开展以下研究。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检查确诊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3版中轻度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3];②具有明显挑食与进食量不足等现象。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患儿;②合并智力发育不全患儿;③合并先天性发育迟缓患儿;④合并药物过敏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保健措施治疗,进一步改进患儿的饮食习惯,有效提升患儿的营养物摄入量,必须时可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指导患儿家属正确使用胃动力药,及时地纠正患儿体内的电解质异常,保证在正常食物摄入量的基础上增加蛋白质、矿物质摄入量,要求食物的品种、质量优,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

观察组以综合保健措施与护理保健指导:①皮肤保健护理:患儿营养不良会引起皮下脂肪薄,严重时会导致患儿的皮下组织缺失,引起皮肤干燥,长时间挤压皮肤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甚至是感染。护士需要指导患儿家属经常对其翻身、擦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若有异常可及时予以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营养不良的患儿会发生眼角膜干燥的情况,选择消炎软膏及时涂抹患儿的眼角膜。②口腔保健:营养不良患儿易出现口腔干,易诱发口腔溃疡,使用局部涂药的方法治疗患儿口腔创面。③临床保健指导:依据患儿的具体病情主动向患儿家属讲解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后果,进一步提高患儿家属的小儿营养不良健康知识储备。长期营养不良会使患儿抵抗力与免疫力降低,引发各种并发症。控制患儿饮食时需要依据患儿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做好针对患儿家属的饮食指导, 使患儿家属能够认识到饮食对恢复患儿营养状态的重要性,1岁以上的患儿可根据病情及时补充豆类等具有高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鼓励患儿食用蔬菜。另外,由于患儿消化功能差,用药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剂量,做好用药指导,减少肠胃刺激,提高治疗效果,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若有异常需要立即予以相关措施进行对症处理。④口腔保健:患儿的口腔内部容易发生其他的病证,如口角炎、口腔溃疡、齿龈出血,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患儿涂抹药物,保证口腔创面能够及时自我修护。⑤皮肤保健:患儿皮肤松弛即为营养不良表现,干燥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皮下脂肪薄、皮下组织消失,若皮肤长时间受挤压和触碰易发生感染以及压力性损伤。因此,护士需要积极有效地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证每天数次擦身及翻身,同时,仔细观察病情发展、变化情况。⑥眼部保健:小儿营养不良会有眼角膜干燥的症状。护士可选用消炎软膏进行擦拭、涂抹。同时,护士可指导年龄稍大的患儿做眼保健操,1次/d。指导家属学会眼保健操,辅助患儿回家每天练习,保护眼睛。

1.4 观察指标

①家属满意度:向患儿家属发放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共100份,信效度良好,当场回收。非常满意为≥90分,基本满意为80~90分,不满意为<8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

②不良饮食纠正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含口角炎、眼角膜干燥以及皮肤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口角炎+

眼角膜干燥+皮肤疾病)例数/总例数×100%[5];不良饮食纠正率=不良饮食纠正例数/总例数×100%。

③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借助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监测相关数值。

④家属心理状态: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临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越严重;借助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儿家属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临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提示患儿家属的抑郁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饮食纠正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饮食纠正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引发营养不良症状的原因主要包括喂养不当、疾病影响、早产、多胎、生理功能低等。喂养不当会造成小儿偏食、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使患儿易发生慢性腹泻疾病、肝病等,进一步导致营养成分不断地缺失。传统临床营养指导模式均具有明显的机械性、被动性等特点,虽可改善患儿的营养情况,但是存在预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6]。研究表明,针对患儿治疗过程予以保健指导可最大程度改善营养状况,有效提升患儿的健康行为[7-9]。儿童时期作为人体各项机能发育的重要时期,儿童身体发育受到影响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增加疾病患病几率。营养物质是人体生理和智力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发生营养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正常发育[10-11]。儿童发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成人,主要因为儿童心智尚未成熟,日常生活中自控能力差,对营养摄入无概念,易形成不良饮食习惯,出现营养摄入不均衡的现象,进而造成营养不良。其次,患儿家属喂养方式、营养搭配不合理也会造成儿童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儿童发生营养不良时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健康保健指导,保证营养摄入均衡[12-13]。

本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不良饮食纠正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具体原因:临床保健指导主要是依据患儿营养不良情况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护理方案,使用上述方法能够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照顾患儿,进一步了解疾病知识,有效掌握具体的保健措施,同时积极实施皮肤保健护理、口腔保健等护理措施改善不良症状,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发育[14-15]。通过开展综合保健措施与护理保健指导,进一步促进患儿康复,有效改正影响治疗效果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在开展健康保健护理期间有必要对患儿家属进行指导,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合理搭配营养饮食,更好地喂养患儿,最大程度上降低患儿营养不良率[16-17]。刘小花的文献研究数据结果与本研究数据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充分验证了营养不良患儿予以综合保健措施与护理保健指导措施具有显著的优势[18]。

综上所述,营养不良患儿予以综合保健措施与护理保健指导可在提升家属满意度,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减少并发症,改善血红蛋白监测值、血清白蛋白监测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研究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常兴.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病情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5):109-113.

[2]朱雪梅,李新雨,戚瑞亭,等.知信行理论在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11):15-18.

[3]桂永浩,薛辛东.儿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

[4]田孟先.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和护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S2):189-191.

[5]胡建兒,汤媛,周霞.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8):79-80.

[6]乔秀芸,徐雁,王君霞.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5):358-362.

[7]王军,徐艳华.浙江省托幼机构2006-2017年儿童卫生保健及卫生保健人员构成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8):104-107.

[8]张艳香.优化儿童保健服务系统护理干预对儿童健康体检率,系统管理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176-178.

[9]马梅,庆波.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10):133-134.

[10]高文娟.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的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2021,45(3):49-51.

[11]李艳杰.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指导方法对儿童睡眠质量及营养情况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6):1028-1029.

[12]李冬梅.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127-128.

[13]寇永妹.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6):100-101.

[14]刘淑文.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保健指导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4):40.

[15]颜丽丽,宫美玉.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在小儿营养不良指导中的应用[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10):119-121.

[16].李艳杰.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指导方法对儿童睡眠质量及营养情况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6):1028-1029.

[17]刘小花.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396-397.

作者:李伟 刘中美 李琳琳

上一篇:优秀员工演讲稿范文下一篇:财务管理创新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