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期末测试

2023-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语文九年级上期末测试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导语:中考语文总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枯燥无味等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颀长(qí)踉跄(1àng)精神矍铄(jué)踌躇(zhù)

B.龟裂(guī)星宿(sù) 丢三落四(1à)和面(huò)

C.嗤笑(chī)伛偻(1ǚ)锐不可当(dāng)恻隐(cè)

D.淑女(shū)痉挛(jīmg)步履蹒跚(pán)温馨(xī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滥竽充数随波而逝明察秋毫宫阙B.余音绕梁俯首贴耳秋风箫瑟精采

C.抑扬顿挫声色俱厉关关雎鸠嶙峋D.腐草为萤锲而不舍静影沉璧珠帘

3.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2分)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2分)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A.比喻排比反问B.比喻拟人设问C.排比拟人反问D.比喻排比设问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子:相当于您。)B.委而去之(委:委派。)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D.王之蔽甚矣(蔽:隐藏。)

7.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阅读(22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8-11题。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不错。……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

……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8.这几段文字描写了奥楚蔑洛夫的()等方面。

A.语言、动作、神情 B.语言、动作、心理C.语言、动作、外貌D.外貌、心理、动作

9.“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与前面文章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神情的语句“拧起眉头”形成对比,这一对比有什么表现作用。()

A.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不仅看出奥楚蔑洛夫媚上到无耻的地步,更可以看出他“变色龙”的本质。

B.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作为警官很为难

C.说明奥楚蔑洛夫跟将军的哥哥很熟

D.说明奥楚蔑洛夫因将军的哥哥而恐慌害怕。

10.文中奥楚蔑洛夫两次说“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表现了他()

A.故作惊讶,向上级讨好、献媚。

B.听到将军哥哥的到来,感到惊奇。

C.听说狗的主人是将军的哥哥而恐慌害怕。

D.自责自己粗心,不知道将奥楚蔑洛夫军哥哥的到来。

11.奥楚蔑洛夫夸赞小狗及与狗说的一番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他()

A.对小狗的喜爱。 B.对上阿谀奉迎的卑劣无耻的丑态。

C.变色龙的本质。 D.媚上欺下以及变色龙的本质。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12-15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3.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14.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15.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8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B.② ④ ⑤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18.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三、填空

19.请根据本学期的课本填出下列诗文原句。(7分)

①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④,弗敢加也,必以信。

⑤求之不得,。

⑥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⑦,谁言天地宽。

⑧《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20.仿照例句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仿句:书是。

书是。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枣儿》,回答21-25题。(14分)

幕启。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童谣: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

老 人 (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 孩 (喜出望外)谢谢爷爷!(吃得津津有味)枣儿真大。

老 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 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 人 (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 孩 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 人 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指在空中比画“木”)所以他叫枣儿!

……

老 人 (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 人 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 孩 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

老 人 能。

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

老 人 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

老人趴在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屁股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 人 嘿嘿嘿。

男 孩 笑啥?

老 人 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 孩 呀,脏死了。

老 人 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 孩 (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 人 喂,过来!

男 孩 我要尿尿。

老 人 (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 人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

老 人 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 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男孩忘记吃枣,学着做惊吓状。

男 孩 快讲。

老 人 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凝视。

男 孩 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 人 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 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 人 不知道。

男 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

老 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 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 人 怎么了?

男 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 人 噢?

男 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 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 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 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 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 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 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 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 人 那,咱们喊喊?

男 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山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21.本文的老人总共几次回忆起自己的儿子枣儿?(2分)

答:。

22.老人对男孩是一种什么态度,这说明了什么?(2分)

答:。

23.《枣儿》一文中的老人和男孩是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

24.本文的“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答:。

25.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在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五、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你努力了吗?”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的座右铭。他正是靠着母亲送给他的这句话,绝处逢生,走出人生低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辉煌。

试看古今中外,又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请联系生活实际,以“努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选择题:1.C 2.B 3.D 4.C 5.A 6.A 7.C 8.A 9.A 10.A 11.D 12. D 13.B 14.A 15.A

16.C(提示:②句“莫”意为“没有谁”;③句“面”意为“当面”。)

17.B(提示:①句“于是”表因果关系,意为“因此”;③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

18.B(提示:“关心民众疾苦”一点在文中没有体现。)

填空:19.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牺牲玉帛⑤寤寐思服⑥道阻且跻⑦无限山河泪 ⑧一鼓作气

20.略

四、现代文阅读

21.人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

22.是对男孩是非常关爱的,这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对于儿子的亲情。

23.老人:他是一个农民形象,他满怀激情,富有爱心,关爱青年人。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又有所失落。男孩: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这种天性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4.它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25.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处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是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这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第2篇: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蓬蒿(gāo)踉跄(1àng)精神矍铄(jué)踌躇(zhù) B.龟裂(guī)星宿(sù)丢三落四(1à)和面(huò) C.嗤笑(chī)伛偻(1ǚ)锐不可当(dāng)恻隐(cè) D.淑女(shū)痉挛(jīmg)步履蹒跚(pán)温馨(xī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滥竽充数随波而逝明察秋毫宫阙 B.余音绕梁俯首贴耳秋风箫瑟精采 C.抑扬顿挫声色俱厉关关雎鸠嶙峋 D.腐草为萤锲而不舍静影沉璧珠帘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无稽之谈(考查)潜滋暗长(生长)肆虐(任意地干) B.销声匿迹(消失)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绛紫(深蓝色) C.不能自已(停止)姹紫嫣红(娇艳)淫雨(放纵) D.变卖典质(抵押)面面相觑(惊惧)汲取(从下往上打水) 4.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2分)。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关雎》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这个句子的问号用得不对,应该把它放到“钱”字后面。

C.“招商引资使开发区进发出前所未有的春光。”这个句子中的“进发”一词应改为“焕发”。 D.“他的作文不但居全班之冠,而且常常在全校冒尖。”这个句子的“在全校冒尖”应与“居全班之冠”

对调。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仿句:书是书是7.默写填空。(8分)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②, 君子好逑。(《关雎》)

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④《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⑤《鱼我所欲也》中表明中心论点的是。⑥《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写治理国家的句子

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是: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8—10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转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2分)

9、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2分)

10、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这首诗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这首诗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①吾妻之美.我者。美:②王之蔽.甚矣。蔽:

12、翻译句子。(3分)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3、第一段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2分)

14、结合课文谈谈,邹忌的奏议,为何顺利地被齐威王采纳?(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小学回家的路是一条乡村的土路。萝卜头一般的我骑着硕大的一辆二八自行车,横冲直撞地冲回鸡、狗、牛、羊满院的家。

中学回家的路是一条城市里的柏油路。放学后走过那时认为有点神圣的市政府,再从熙熙攘攘

的人群中钻过,回到种有两棵果树的家里。

上高中补习班时回家的路要坐一夜的夜班车睡到家。放寒假要补十天课,我破天荒在老师的办公室哭了半个小时,终于提前了5天回家。那一夜在班车上我兴奋地无法入睡,直到进了院看到果树,喝了爸爸熬的奶茶,才在疲惫中睡去。

大学回家的路漫长得可怕———两天两夜的火车再加上一夜的班车。那年到家后,体力不支,一下子烧到40度,爸妈心疼的样子却让我感觉欣幸,原来回家可以这么幸福———有人疼。

那天妈妈打电话说:“回来吧 这边有个新办的高中招老师,反正你明年毕业也要找工作,你又喜欢当老师,在外面教书不如回家来吧 ”我当时答应考虑,但是后来还是写了封信告诉家里我不回去。我将信投入信箱的瞬间明白了,原来已经没有回家的路了。一如当年父母从湖南来到新疆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凝望书桌前摆着的父母的合影,我想家,想得扯心扯肺地痛,想得泪流满面,我为什么不选择回去 难道我的心已经背叛了我的家吗 难道我成了断线的风筝,只能望着爸妈手中的轱辘落泪 不,不,不,穷我一生都不可能走出父母的爱,可是我为什么不回家 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巢是我的起点,蓝天是我的旅途,另外一只小小鸟是我的终点。因为我是一粒树种,落在大树根下,荫翳会扼杀我的生命,我只有随风到那个有阳光的地方,生根、成长,再结出新的树种。人类不也是这样轮.回.

的吗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用心、用汗、用血、用泪、用生命来爱孩子。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将挣脱那个温暖的怀抱,去闯、去拼,直到有一天他将自己所有的世界全给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时,他才会明白他的轮回。既然是轮回那就只有顺着转,而不能突然的停下来转回去。我读过许多人谈及父母时的悔,悔当初没有留在父母身边,悔当初没有多爱父母一点,悔当初没有多陪父母几天。其实如果从头来过,他们依旧会选择同样的路,因为这世界本没有回家的路。

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还有家,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父母的爱就在哪里。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深爱我的父亲、母亲。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用稚气的声音给父亲背诵《游子吟》,今天,我真的成了那个游子,就让我再给我最亲爱的父母背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载《视野》 15.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轮回:16。选出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A.上文写“回家的路”由土路变柏油路,由柏油路变铁路,目的是要表明家乡的发展快,变化大。B.上文表现的是作者这样的思想认识:作为子女要爱父母,但不一定一辈子厮守在父母身边,好儿女应志在四方。

C.文章开始极力写“我”读书时回家的迫切心情和幸福感,与后面写“我”工作后“放飞”异地,无法留家的无奈形成对比,突出我的爱家、恋家。

D.作者本来就不想回家,因为家乡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无法和大都市相比,当年父母不愿回湖南老家,亦是如此。

17.用横线在原文画出回答“我为什么不回家”的两个比喻句,并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用比喻句回答的好处。(4分)

18.读了本文,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4分)

(二)

①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可以开发利用,使之为人类创造财富。

②美国明尼苏达州国际瀑布城,气温常在-30℃以下,素有美国冰箱之称。这给这个小镇带来了经济上的大繁荣:州政府拨款200万美元建立了寒冷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都在这里建有新型汽车厂和试验场,以制造适合高寒地区的汽车。

③实验表明,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10%左右,能够产生巨大的膨胀力。关、加等国巧妙地利用这种张力开山采石。方法是在冬季打洞,再向洞里灌水,水很快结成冰,结冰的膨胀力能轻易将石头胀裂。与爆破法相比,这种方法既经济又安全。

④寒冷在医学上应用极广。如生物制品的冷藏,软组织损伤的冷冻疗法,外科和妇科及皮肤科某些病灶的冷冻手术、冷冻病理切片等,都是人所熟知的。现在,医学家还运用寒冷进行器官移植,保证了器官的存活;解决了异地异时器官移植的难题。科学家正探索使人们在每晚入睡后体温下降5℃左右的新途径,预期可延长人的寿命30年。

⑤在极冷的低温条件下,不少导体的电阻消失,出现“超导”现象,这样,就可以实现无损耗输送电能。

⑥利用雪水作冷源,利用地热作热源,这种温差电站已在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文说明的对象是寒冷。

B.寒冷的一般特征是电阻消失,出现“超导”现象。C.寒冷是资源和能源,可以利用它来创造财富。D.上文的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以“空间”为序。

20.请列举上文主要使用的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谈谈其作用?(3分)

21.第③段中加点的“轻易”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

22.既然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利用它也能为人类创造财富。那么日常生活中废弃的蔗渣、木屑、废纸、树叶等同样也有利用价值。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也可另选一种,简明地说说你变废为宝的想法。(4分)

(三)

①怪哉!同一文题,同一人作,同一人阅,第一次落第,第二次却金榜题名,为何?真金总会发光。

②要发光,得是真金。韩愈的文章最终被定为第一名,是因为它是“真金”,它能发光。如果他的文章是一块“石头”,就不会发光。就算给它添上金粉,金粉也会掉落,终究还是不能发光。真金就是真金,把它放入石头中它还是真金。太阳不因为处在黑暗的天宇中而失去光辉,长江不因为处于天地之中而失去一泻千里的气势。它们最终能为人所赞、为人所颂,因为是“真金”。

③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没有发现只不过是一时而已。韩愈的文章,第一次没有被选中,第二次终被选中。因为人们是在寻找“真金”,而不是在寻找“石头”。煤炭在地下深藏数百万年后终

被人发现,成为“鸟金”;石油在地下沉睡数千万年后终被人们所用,成为工业的“血液”;铀分布于海水之中而最终为人们所提取,成为“能量之源”。人们在寻找“真金”,它最终一定会被发现。④“真金”也要推荐自己,使自己早日发光。虽然终究是会发光的,但是能早日发光最好。自古以来不就是有许多推荐自己“发光”的“真金”吗?毛遂如果不自荐,他会更晚为人所发现,或者失去了发光的机会;韩愈如果不第二次抄自己那篇文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光”。茅台酒不被溢出,为人所闻,也不会有后来的名闻世界。推荐自己总比等人发现强。

⑤文章如此,人亦如此,人亦要首先使自己成为真金,并不断推荐自己,坚信“真金总会发光”,方能最终发光。如果你不是真金,你决不会发光。韩愈的文章最终被发现,给我们一个启示:真金总会发光。

23.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2分)A.真金总会发光。B.要发光,得是真金。

C.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

D.“真金”也要推荐自己,使自己早日发光。

24.第③段主要采用和(2分) 25.本文段的结构形式是()(2分)A.总一分B.分一总

C.分一总一分D.总一分一总

26.“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没有发现只不过是一时而已”是本文段的一个分论点,除文中的论据外,请你给此分论点补充另外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4分)

四、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努力了吗?”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的座右铭。他正是靠着母亲送给他的这句话,绝处逢生,走出人生低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辉煌。试看古今中外,又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请联系生活实际,以“努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一、1. C 2. B 3. A 4. D 5.B D 6.略

7.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一鼓作气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后将相宁有种乎”

二、

三、(一)15.这里指:“父母关爱孩子”、“孩子长大后外出谋求发展”、“孩子成为父母后又关爱自己的孩子”这种循环的过程。

17.两个比喻句:“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因为我是一粒树种……”好处;。语言含蓄,生动形象18.略

(二)19.C

20.示例:列数字,让读者确切知道事物的数量、状态及发展变化等;作比较,说明利用水结成冰的张力来开山采石的方法比爆炸法更经济更安全。

21.不能删掉,因为删掉后不能突出水结冰后膨胀力之大,无法突出用这种方法开山采石简单容易、经济安全的特点。 22.略(三)23.A

24.举例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 25.D

26.示例:诸葛亮虽有奇才,但怀才不遇,只能躬耕于南阳,,。刘备独具慧眼,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他的才华才得以施展,成为一代杰出的军

第3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备课大师网】-在线备课,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蘸.水zhàn 奄.奄一息ān 名讳.huì 阔绰(chuî B.掂.量diān 契诃.夫kē 咀.嚼jǔ 隐匿(nì) C.荣膺.yīng 吹毛求疵.cī 绽.裂zhàn 荫庇(bì) D.腻.歪nì 滑稽.可笑jì 颓.唐tuí 干瘪(biě

⒉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阔绰 无原无故 侍侯 温顺 B.隐匿 无精打采 吆喝 腌臜 C.戏谑 不可救要 驾驭 伶俐 D.置息 心甘情愿 帐蓬 魁梧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2分)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被责令限期整改。 B、 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利用双休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团员们积极响应,无独有偶....

, 他也报了名。

C、 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D、 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5、按原文默写(共6分,每空l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②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⑥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6、名著阅读4分

①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

②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7、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3分)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1分)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分)

8、 情景说话(2分)

小明乘火车去北京旅行,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他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加点字(2 分)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eywedu.net/ ⒑变成雨水降到陆地;把盐类物质(或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⒒①可溶性物质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海底;②许多物质被海洋生物的细胞吸收,海⒓方法:列数字;如“可别小看这区区的

第4篇: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竭()力哀()鸣静谧()潜()行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梦 mèi()踉qiàng() è()运níng()视

3.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葱茏绸幕圆弧篝火

B莴苣拢乱逃窜和睦

C贪婪近邻暗哑海域

D畅谈缥缈连亘惊呀

4.根据解释写出成语(2分)

(1)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2)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3)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4)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现代诗人何其芳在《秋天》一诗中,用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C、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都是用一个故事说明某种道理。《智子疑邻》就是一篇寓言故事。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选自曹操所写的名片《观沧海》,表现了作者取得战争后内心的喜悦之情。

6.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7.古诗文默写(10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曹操在《龟虽寿》中表现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的诗句是

,。,。

(4)《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5)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句子写到了“月”,请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8.揣摩例句特点,发挥想象,根据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 (4分)

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勤劳说:人生就是

困难说:人生就是

挫折说:人生就是

二、阅读(34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8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

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泰伯》)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

A、不亦说乎B、诲女知之乎C、思而不学则殆D、是知也

10.下列句子中“而”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组是:()(1分)

A、者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任重而道远D、学而不思则罔

1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学而时习之(按时) 为人谋而不忠乎?(计谋) ..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

C、不亦说乎(也,也是)死而后已(已经) ..

D、其恕乎(大概,也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

12.翻译句子(2分)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

13.按要求用原文天空。(3分)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一个句子: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一个句子:

(3)卸出课文中谈做人修养的一个句子:

(二)阅读文章《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完成14-19题(12分)

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中”,大大便利

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暑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明年夏天发

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

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

象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

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100年的气候

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 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

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

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

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

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

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

“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

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

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测”,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

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

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

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天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与邻近区域地区

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 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研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98抗洪年”准确

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

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节是热是冷、

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

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

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

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

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15.第1段开篇用了一个由。(4分)

16.由第3段给“短期气候预测”下定义。(1分)

短期气候预测是

17.第4段运用说明方法。(1分)

(2)(2分) ,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句,能否改成其他的句式?为什么?谈一谈其中的理。(2分) 18.第7段中回答了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两大功绩:(1)

19.本文的说明顺序为 (2分)

(三 )阅读文章《九十九分的苦恼》后完成19—24题(14分)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 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

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

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

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 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

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

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

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

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

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

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

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

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

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 不爱整洁,

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

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 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 冲 迈)进

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

不明白 ,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

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 ,只能破坏孩子成绩

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

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T’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

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

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

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20.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4

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 得到化解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 ),事情的结果是( )

21.文中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1分)

22.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2分)

(1)于是就有(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 (走 冲 迈)进门来了。

23.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

回答。(3分)

孩子苦恼的是:她妈妈苦恼的是:“我”苦恼的是:

24.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25.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2分)

三、作文(40分)

26、从下面文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文章。

题目(1):以“我的另一片天地”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500。

题目(2):人的成长,犹如在沙滩上行走,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人生中的

一步,有时至关重要。请你追溯自己的生活历程,截取一个或几个感受较为深刻的片段,写

一篇文章。要求真实具体地描述事例,反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

参考答案

1、2略

3、A

4、

5、C

6、(1)比喻(2)拟人(3)排比、比喻(4)比喻

7、

8、略

9、C

10、D

11、B

12、大意对即可

13、(1)“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一个即可)

14、短期气候预测,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含义、作用15。议论句,不,可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

16、略

17、举例说明

18、略19,逻辑。

20.B——AD——C21.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母亲对女儿的夸赞,母亲的自豪等)。基本意思相符即可。22.(1)引发(2)冲(3)高兴失望瘫 23.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 “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24.A25.要求:(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答对以上任何一点都可。)

第5篇: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分析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的范围是九年级上册,全年级的试卷已批阅完,现对这份试卷质量与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全卷共分三大块18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情景词语应用、综合性学习、课本文言文的阅读、诗歌的鉴赏、议论文的阅读、半命题的写作等知识。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对学生考查的目的不明确。

试卷第一部分为“积累·课本巩固”,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情景用语的掌握,文学常识的掌握,以及古诗默写,古诗词的鉴赏几个方面。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75%左右。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3小题,这是一道考查的是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及熟悉情况,学生平时没有多读现代文,认为反正中考不考现代文,所以教完一篇课文就丢在一边,早读读得最多的也是文言文古诗词,平时又没有作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字词知识和古诗词默写得分一般。说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对汉字的书写和诗词的识记重视不够,对课本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名言名句没有加强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针对字词知识加强督促,强化训练,让学生巩固过关。

第7题考查学生对雨的性格特点的概括和表述能力。题干也有提示,但有的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对,把清明时的雨理解成滂沱大雨,把“夜来卧听风雨声”理解成温柔连绵的雨。还有的学生不注意审题,以为是默写古诗。那就错远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审题,按题干要求去答题。

第8题是综合性学习。第(1)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句的积累,学生基本都能写出来,但是有的没有写名人,回答不完整。第(2)题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那一则材料和主题无关。主题也说得很清楚,学生大都答对。第(3)题是考查学生的观点立场的分析能力。按要求应该从反方的立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点学生基本答对。但反驳敌方的论点针对性不强。宁外很多学生对“开卷”理解成开卷考试,那就答错了。

第9题是按要求默写古诗文。从题型看,三小题中有两道是理解性分析,一道是填空式默写。第一道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全部回答正确的不多。因为这既是理解性的默写又是文言文的默写,而且默写的句子中出现较难写的字。这就要求学生要对《出师表》这篇文言文要能理解并且注意难字的书写。第

二、三小题,答题的情况相对较好。但是出现诗句张冠李戴和错别字的情况。往后的诗句复习要让学生不仅能准确的记忆,而且能准确地写出。

第10题是古诗词阅读。内容是《渔家傲》的赏析。共出两道题。第一道是对词内容理解的选择题。大多数认真读书的学生都能准确回答出来。第二道题是对词句的描述题。共有两个问,但大多数的学生只回答一个问。说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准或是审题不清。另外在答题时还出现描述性的语言不美的问题。在往后的复习当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诗词内容的讲解,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一方面要对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第11题是文言文阅读。选自课内文章《陈涉世家》的第二自然段,第1小题是选择题,四个选项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D,这道题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字音读得是否准确,第2小题也是选择题,四个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而有些学生却选择了C—“固以怪之矣”,说明有些学生对文中的通假字还没完全掌握,第3小题是句子翻译,是本文中既重点又简单的两个短句,句子翻译一般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大多数学生答得很正确,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完全写对,主要原因是第一句“天下苦秦久矣”的“苦”字翻译成“痛

苦”,如翻译成“天下的人痛苦很久了”,没有翻译出受到秦朝残酷的统治,这句翻译成“天下的老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才完整;第二句“失期,法皆斩”的“法”字应翻译成“按照秦朝的法律”,而不只是翻译成“法律”。第4小题是要求从选文中找出“宜多应者”的根据,这道题很多学生答对,答不对的学生很多是不注意看题。本阅读题总体来说,难易度适中,有不少学生得到满分,但还有普通班的少数学生没答或答错这道题。

现代文阅读,此阅读是一篇议论文体裁的课外阅读《让有些话穿耳而过》,题量不多,但是学生的得分率并不是很高。第12题问的是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出类拔萃”、“未雨绸缪”是生活中常见常用词语的,可很多同学出现错误,丢分明显,可见学生对常见的字词的读音、意思积累还不够。第13题文章第一段事例的作用是什么。很多同学把平时学习中常用到的什么“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引出下文”等等用法都一股脑填上去,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正确回答,可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等知识的能力。第14题考的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实本文的题目便是中心论点,大半部分都能答对,只有少许同学的答案出现错误,遗憾失分,可见在学习中,议论文的相应文体知识我们的学生仍需加强训练。

15、

16、17小题是课外阅读鉴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第15小题较简单,是找与短语“平静安宁的心”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语。从解答情况看,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较好,只有个别同学理解错误,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第16小题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提取信息的能力。本题得满分的同学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内容的把握较准确,但未能明确指出段与段之间的正确关系。说明学生对句段间的结构关系等语法知识把握不够好。第17小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体悟,学生对信息的把握较准确,得满分的同学较多。总的来说,三题的得分情况还是较理想的。

本次作文题目为“童心”,是半命题作文 。纵览作文考试情况: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观点鲜明,言辞流畅、精彩、严谨,旁征博引读书必定很多,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还有不少学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范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层出不穷,这种作文得分也较低。同时,卷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而一定要加强练字。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①加强审题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审清题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水到渠成。②选材方面,平中见奇。要善于从多角度挖掘材料的内涵,一般事例要学会深化、点睛,使之平凡之中显新奇;当然最好是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题材。 ③“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组材方面要多推敲,探究如何更好地安排写作顺序、组织好材料、处理好详略、突出文章的重点等。尤其是学会多角度构思,如从横向、纵向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注重平时的引导。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并贯穿到平时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中。

第6篇: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教学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栈桥/颤栗

潮汛/迅速

繁衍/偃旗息鼓 B.恐吓/喝彩

教诲/隐晦

斗笠/气冲斗牛 C .道歉/亏欠

星宿/作秀

血液/雪上加霜 D.田圃/哺育

湖泊/淡泊

默契/换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统筹

优惠券

断章取义

胜气凌人 B.策划

破天荒

袖手旁观

不求甚解 C.亵读

东道主

无与伦比

脑羞成怒 D.恣难

出风头

重蹈复辙

自知之明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

。在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中,一定要注意

农民的权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政府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也应当不折不扣地

A.道路

保障

牟取

实现

B.途径

防护

谋取

实现 C.途径

保障

谋取

兑现

D.道路

防护

牟取

兑现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3)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_”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杀敌报国之志。

(5)面 对冰天雪地,要送别友人的岑参在边塞放歌“纷纷幕雪下辕门,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困居长安的李白慷慨悲吟“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难(其一)》)。 5.名著阅读。(4分)

《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

是元末明初人。《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同时,《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

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2012年10月底,苏州某学院的一位女生参加完800米体能测试就突然倒地死亡。11月13日, 洛阳一高二年级学生在一次跑操后,突然死亡。11月18日,广东某学院一大学生参加马拉松10公里赛冲过终点后倒地,次日身亡;另一位当时晕倒的年轻选 手于27日凌晨在医院离世。此次马拉松赛共有1517人次出现头晕、抽筋、扭伤等身体不适现象,多为二三十岁的青年。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意外事故,多所学校采取措施,取消了运动会和体育课上的一些中长跑项目。此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2012年11月22日傍晚,在日本东京7℃的气温下,一群小孩子在人行道上整齐地跑步,白色的短裤短袖非常抢眼。东京幼儿园的孩子经常在寒冬的操场上短衣跑步,以锻炼体质、增强抗寒能力。日本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放学后的家庭作业有一项是再锻炼身体一小时。

材料三: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反对,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购买中国的钓鱼岛激将其“国有化”。12月25日,日本出动军用战机栏截在钓鱼岛附近进行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飞机。12月26日,日本自民党右翼分子安倍晋三就任首相,而日本右翼分子在领土争端上一直采取强硬姿态。

教学

教学

(l)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材料一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中国多所学校取消中长跑项目的危害。(3分)

7.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根据这个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漫画 112 56% 时文杂质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l)从统计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6分) 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夭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马岛运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组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叔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教学

教学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 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 散文》)

8.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3分)

9.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10.文中【A】【B】两处的画线句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4分)

11.“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3分)

12.“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用意。(注意文中加点处)(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0分) 中国人可以奢侈了吗? 杨学武

①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孔子有言:“礼,与其奢也,宁俭。”在“节约闹革命”的年代,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②然而,中国如今“走进新时代”了,节俭世风日下,奢侈甚嚣尘上。有道是“一个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理论作先导”,经济学界有人曾积极引进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著,证明“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为中国兴起奢侈之风而鸣锣开道。

③奢侈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根本不用奢侈理论的引导,人们就会自发地或自觉自愿地把奢侈付诸行动。被授予“奢侈之王”的美国蒂科国际公司前主管丹尼斯•科兹洛夫,曾经创造过2200美元一个镀金纸篓、6000美元一条浴室挂帘、700万美元一套豪华住宅的奢侈记录。而这样的“奢侈之王”在当今中国并不鲜见,中国人的奢侈记录恐怕比美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18万人民币一桌的“黄金宴”、36万一餐的满汉全席,是中国人吃出来的;100万元的一则征婚广告、999万元的一场结婚典礼,是中国人做出来的;法国的名酒XO和路易十三,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一瓶,中国人喝得最多;一辆标价1118万元的英国宾利轿车最近在上海车展上被中国人买下来了……某些中国人的奢侈,简直令西方人望之兴叹。而这些还只是个人消费,某些集团消费则更为惊人。一台文艺晚会出手就是上亿元,一个庆典活动动辄就是几十亿元,还有许多“形象工程”不知要耗费多少钱。难怪有的海外华人回到祖国走马观花地看了几个灯红酒绿、繁华似锦的大都市之后,人表感叹说“中国与美国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是否被表面的奢侈迷花了眼睛?

教学

教学

④奢侈在中国也是古已有之的,并不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中国过去虽然穷,但有些人 “人穷志不穷”,越穷越摆阔。尤其是历代统治者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还把奢侈当作粉饰太平的化妆品。秦始皇的阿房宫堪称世界奢侈之最;乾隆皇帝的“千叟宴”把奢侈推向了极致;慈禧太后即使在晚清行将破落之时, 也坚持“把奢侈进行到底”,不仅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供自己生前及时玩乐,还在死后睡的棺材褥子上镶了珍珠12604粒、宝石和白玉三百多块,似乎不奢侈就死不瞑目。奢侈最终导致国家的落后和王朝的灭亡。

⑤虽然如今中国已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按官方的说法大多数人也实现小康了,可中国可以奢侈了吗?不管某些“高瞻远瞩”的经济学家把中国的前景估计得多么关好,也不管某些喜气洋洋的海外华人把中国的现实评价得多么辉煌,可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现在公布的2800多万贫困人口,是按人均收入600多元人民币计算的;而把人均收入再提高200元,贫困人口就高达9000多万了 。 ③即使在西方国家,奢侈现 象仍然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弗兰克撰写了一部名叫《奢侈病》的书,认为无节制的奢侈挥霍不仅使资源消耗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许多烦恼和不幸。由此看来,既然连富有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都认识到奢侈的危害性,那么中国就更应该牢记: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选自《雨花》第469期,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第①段引用孔子和毛泽东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14.“一个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理论作先导”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特殊含义?(2分)

15.本文第③段是如何进行论证的?(3分)

16.仔细阅读第⑤段,在段尾画线处补写一句总结性的话。(2分)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隆中对》)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将军宜枉驾顾之(

) (4)遂用猖根(

) 18.用现代汉语写 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19.乙文中刘备描述了当时“汉室倾颓”的混乱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话概括导致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教学

教学

最恰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乙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共5分) 山坡羊 憧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1.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聚”和“怒”的妙处。(3分)

2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五、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l)题目:寒冬里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莫言说: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要求:①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3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27分) 1.D (2分) 2.B (2分) 3.C(2分) 4.(1)童稚携壶浆 (2)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风掣红旗冻不翻 将登太行雪满山 (一空1分,见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5.施耐庵 官逼民反 鲁智深 李逵 (一空1分,4分) 6.(共7分) (1)近期青少年学生长跑猝死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多方关注。(大意对即可,2分) (2)删掉“不”,或者删掉“防止”。(2分)

(3)我们的学校取消中长跑项目,将导致中国学生体能的整体下降;(1分)而日本却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身体锻炼,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复兴将受到极大威胁。(2分)

7.(1)初中生课外阅读卡通漫画的人较多, 阅读文学名著的人却很少。(1分)

(2)示例:同学们,请多读文学名著吧!让名著陶冶我们的情操,充实我们的人生 。(1分)

二、(16分) 8.(在青海出差时,我给妈妈买了一袋白蘑菇;)白蘑菇不易保存,宾馆服务员告诉我保存的方法并帮我把蘑菇装箱;(1分)火车上,青海大汉和车友们无私地帮我;我最终把白蘑菇平安地带给妈妈。(2分) 教学

教学

9.这句话写出了白蘑菇的味道鲜美,同时也赞叹女儿的孝心,赞美陌生人的心灵之美。(1点1分,共3分) 10.【A】动作描写;“二话不说”“重新装箱”“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等一串动作,表现出“青海大汉”助人时的利索、豪爽和热心。

【B】语言描写;一句“很要紧的事”竟是“白蘑菇炖鸡最鲜”,表现出“青海汉子”对妈妈的关心,细致、周到中体现着他的纯真、善良。 (每处2分,方法1分,性格1分;共4分)

11. 使用短句(答“排比”也可),节奏明快;(1分)形象写出了飞奔的列车上风的呼啸,突出了一路“呼啸”的风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证,委婉含蓄地赞美了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2分) (大意对即可,共3分)

12. 内容上:“妈妈”一词触动着每个人心底的善意,她能够轻松唤起人们对爱的共鸣。一路上人们的无私帮助,既反映着人们纯洁善良的心,也体现着人们对母亲的崇高敬意。(大意对即可,2分) 结构上:“妈妈”在开篇和结尾处出现,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中 心突出。(或:“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 (内容2分,结构1分;共3分)

三、(10分)

13.中国不可以奢侈,要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或:中国应主张节俭,反对奢侈。)(1分)引用孔子和毛泽东的话,作为论据,证明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1分)同时增强说服力。(1分)(论点1分,作用2分;共3分)

14. “革命的行动”指“奢侈”行为;(1分)“革命”使用了反语手法,具有讽刺意味。(1分) 15. 首先提出观点“奢侈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1分)然后举出西方和中国的奢侈事例,证明观点;(1分)同时把中西方进行比较,表明中国的奢侈之风已远远胜过西方。(1分) 16.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国情下,奢侈可行吗?(大意对即可,2分)

四、(17分)

17.(1)违背 (2)常常 (3)拜访 (4)因此 (一个1分,共4分) 18.(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个人你可以前去拜访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一句2分,共4分)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句1分,2分)

20.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 求贤若渴,延揽人才,复兴汉室,礼贤下士,善听谏言,谦虚(答出一个即可,1分)

21.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1分)“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1分)

22.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受苦难。此句表达出作者忧民的情怀。(大意对即可,一句1分,共2分)

教学

上一篇:优质小麦生产情况下一篇:焊工培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