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开发上半年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扶贫开发上半年工作总结1

2013年是全省扶贫攻坚的重要一年,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半年来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全省的扶贫攻坚动员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现将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村推进工作

整村推进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整村推进项目效果如何,项目选择是关键。要充分结合各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各贫困地区的自身优势项目。2013年我县共有13个乡(镇)的14个行政村参与整村推进项目。这些地区大多地处西北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且严重不足。鉴于这些当地的实际情况,计划在这14个贫困村分别开展种植、养殖、果树、棚菜等优势项目,争取做到当年的项目当年见成效,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和粘合作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提高整村推进水平。

目前已经完成蔬菜大棚建设100个,果树种植65000多株。旧果树改造完成4000株,其中包括苹果树改造3000株、梨树改造1000株。范家乡薛家村和明水乡四间房村、祝家沟村三个项目村开展特色种植项目,完成大樱桃树种植12000株。沙河乡项家村种植韩富苹果5.6万株。秋子沟乡腰岭子村完成核桃树种植2万株。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打大口井7口、塘坝2个。在引水上山工程方面完成开沟600米、铺设管道1800米。完成作业路3公里。

目前已为各项目村拨付项目启动经费每村10万元,共计140万元。

二、移民动迁工作

移民动迁工作一直都是一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效快速的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离贫困地区、脱离艰苦的生活环境。2013年我县每个乡镇都分配了移民动迁指标,帮助需要改善生活环境且具有强烈脱贫欲望的贫困户移民到有发展前景生活环境良好的地区脱贫致富。

三、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2013年,县扶贫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务院扶贫办的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培训方向,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全面实施“雨露计划”,加快推进扶贫开发步伐,全面提高了各培训基地的透明性,公正性,自觉性。

2013年共设3个培训基地,分别为县职业教育中心、县新源驾校和县农机校。

县职教中心2013年计划完成培训任务200人,共开设4个培训专业,分别为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焊接和电工电子。目前正处于招生中阶段。

县农机校2013年计划完成培训任务200人。共开设3个专业,分别为焊工50人、农机手50人、渔业船员100人,分为两个阶段展开培训,上半年主要集中培训渔业船员,现已培训船员100人。

县新源驾校2013年计划完成培训任务300人。主要以培训B2、C1驾驶员为为主,总学时为96课时。目前已培训128人。

四、产业化扶贫工作

产业化扶贫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的扶贫开发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具体实施产业化扶贫工作中要严把产业化扶贫基地的申报关,选择具有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产、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龙头企业。2013年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共有二家,分别是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利伟家园酒业有限公司和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县铁山食品有限公司。两家扶贫龙头企业共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五、社会帮扶工作

县扶贫办安排我县90个部门对我县80个贫困村进行分区划片、各司其职的开展社会帮扶工作。结合县贫困人口的现状采取与各部门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有能力有财力的部门挑起担子、扛起责任帮助项目贫困区老百姓开展他们的致富工程。此举不仅改变了贫困百姓的生活现状,同时也让帮扶单位的余热得以充分的发挥;又有力的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调配。在社会帮扶工作中,各帮扶单位的同志们动真情、献爱心,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本部门的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上给予贫困村极大的支持。

六、小额信贷工作

2013年,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始终坚持服务于低收入农民为宗旨,以不变的服务理念和目标人群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

截止到6月底,累计开发20个乡镇,上半年发放五户连保无抵押贷款1358.8万元,为1698户中低收入人群送款上门,提供微型创业资金,并提供技术服务,使他们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扶贫开发上半年工作总结2

今年上半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为基础和立足点,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化扶贫,按照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产业化扶贫示范推广力度,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进展顺利。今年以来,我办进一步加大了对已启动的118个重点贫困嘎查村的扶持和建设力度,截止6月底,共新打机井166眼,新建桥涵闸122处,新建水浇地2.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81%;舍饲育肥牛羊5.47万头只,完成目标任务的56%,其中奶牛2548头;完成旱作基本田0.8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51%;覆膜种植8.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23%;解决了1.26万人、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目标任务的42%和50%;上电53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66%;修路68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68%;培训农牧民2.28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76%;劳务输出0.7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5%;小草库伦建设1万亩,240处,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和80%。

(二)外资扶贫项目效果显著。今年世行项目上半年共完成投资731万元,占年计划1719万元的43%,其中土地与农户开发完成投资694.6万元,灌溉开发完成投资23.4万元,农村企业完成投资3.8万元,机构建设完成投资9.3万元。世行项目的建设使得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农牧民的观念和意识普遍提高,增强了项目区经济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嘉道理扶贫项目正在进行资金回收及新一轮启动的评估工作。

(三)社会扶贫成效显著。全市对口帮扶工作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5个工作团,18个工作队,338个对口帮扶单位对全市217个重点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同时保证每个重点村都有一名县级干部定点帮扶。截止6月底,各对口帮扶单位召开帮扶协调会70余次,确定帮扶协议300多项,目前已到位帮扶资金(物资)250万元。

(四)移民扩镇进展顺利。按照市委提出的全面建设“农牧新村”的总体要求,从去年9月份开始公开向全市征集“包头市农牧新村规划设计方案”,最终从9个规划设计方案中评出4个方案作为今后农村牧区建设样板,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包头市规划“农牧新村”建设小康社会动员大会,并将扶贫移民扩镇工程作为全市“农牧新村”的样板工程进行建设,目前规划设计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正在全面展开。

二、主要工作

(一)加快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针对去年扶贫资金到位相对较晚的现实,今年我市加紧对118个重点贫困嘎查村的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中一是继续坚持以“水利、种草、养畜”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农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利用当地的秸杆资源发展畜牧区,调整种养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把奶牛、小尾寒羊养殖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优化种群结构,提高良种比重,加快畜群周转,走精品绿色畜牧业的路子。三是抓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嘎查村示范点建设,根据每个旗县的不同优势和特点,每个旗县都抓了二个示范点,示范点的建设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加强了对重点贫困嘎查村扶贫项目的管理,强化了重点村扶贫工作责任制,保证了扶贫项目的质量。

(二)加快了产业化扶贫进程。按照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及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意见,加快产业化扶贫步伐。一是根据各旗县区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紧紧依托现有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我市已确定的奶业、小尾寒羊、粮油、马铃薯、果蔬、制糖、药村等重点产业,引导农牧民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品质,形成特色产业。二是加快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利用我市伊利、蒙牛、小肥羊、海德等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与龙头企业联系,签订购销合同,调动贫困农牧民积极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料。如我市的固阳县已与小肥羊签订了合同,并将固阳县作为小肥羊的生产基地,九原区、达茂旗与海德、富广、辛普劳、百事等大型食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订单供应,目前共种植优质马铃薯5万亩。三是抓好产业化扶贫示范点建设,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13个产业化扶贫示范点,产业化扶贫示范点建设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三)继续搞好社会扶贫工作。今年4月份组织各旗县区领导,工作团队长召开了全市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各工作团队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帮扶计划,落实了帮扶措施。要求各帮扶单位把帮助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贫困地区争取项目,增加资金投入。目前已达成协议帮扶资金物资600多万元。同时各帮扶单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重点内容,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四)做好世行贷款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在世行项目的选择方面,按照世行项目参与式评估要求,尊重农户意愿,让农户自主选项,按项目实施程序执行。世行项目建设的内容以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同时狠抓养殖业项目,使后山地区从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在项目的实施上狠抓项目管理,从项目实施、债务落实、贷款回收、档案整理、工程达标等全过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实施过程中,加强了项目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组织达茂旗、固阳县两个项目旗县在固阳县举办了世行财务管理培训班,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五)切实抓好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一是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农牧民的培训力度,重点加强了对贫困农牧民的技能培训,让每个受培训的农牧民都掌握一技之长。二是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办里积极协调农牧学校、商业学校等开展贫困农牧民培训,并要求各扶贫工作团、队、对口帮扶单位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年对口扶贫的重要内容,明确了任务职责,并提供就业服务信息,专业技术培训,有条件的单位要做好农民工的接收安置。上半年共输出贫困农牧民0.74万人。

(六)加大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努力争取资金投入。今年我办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市农行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年实施的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通过了自治区检查组的检查,确保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发挥了资金项目的使用效益。在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同时,我办积极争取扶贫配套资金,上半年已争取落实市财政扶贫配套资金100万元,并协调农口有关部门,将有关农口部门的资金投入到重点村建设中,拓宽了扶贫开发的投资渠道,发挥了资金捆绑使用效益。

(七)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围绕奶牛、小尾寒羊、马铃薯、种草等项目加大了科技扶贫力度,与农业、畜牧业种子工程紧密结合。在养殖业上重点支持良种畜繁育、建设冷配站,实施胚胎移植等技术。在后山地区大面积实施脱毒马铃薯微型薯“1分地工程”。并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几处高标准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通过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了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贡献率。

上一篇:化学基础知识训练管理论文下一篇:县妇联禁毒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