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主题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安全主题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

第一篇:安全主题论文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

摘 要: 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中的头等大事,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50%~80%与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做好安全培训对于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条做好煤矿安全培训的措施.

关键词: 安全培训;煤炭行业;主题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异常迅猛发展,既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主导能源保证,又伴随着无尽的安全忧伤!从辽宁阜新“2·14”特别重大事故惨痛的教训,到黑龙江七台河特别重大煤尘事故敲响的沉闷的安全警钟。这屡屡发生的事故,给我们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和震颤,无不为我们带来深深的反思,留下不尽的深刻思考。

1 煤炭企业安全培训相对滞后显现的问题

(1)煤炭企业未能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意识树立得并不牢固。上级文件精神及具体规定不能严肃认真落实。国家行业重大安全政策就连煤矿安全第一责任者都不尽清楚,这是对国家法令的藐视和责任的丧失。

(2)安全防范措施得不到进一步落实,其管理、技术、安全层面上的监督、监察不到位,岂不是安全管理工作上的悲哀!

(3)职工整体安全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本质不具备安全资质,潜在的个中安全危机,又谁能说得清楚。

(4)煤炭行业各级领导真正能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查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那么,重大的事故也可能得到有效地遏制。

(5)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搞好矿井安全生产,不一定在每个单位都能凑效,其中管理存在的不足又不能不说与培训工作跟不上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

“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是煤炭行业多年来搞好安全生产的“法宝”,《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对安全培训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培训工作必须上升到特别高度予以紧迫性加以认识。

2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弊端

(1)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员、特殊工种人员并没有按“规定”全部进行培训。漏培、假培(替培)、关系培(与培训中心搞好关系参加考试“过关”)等现象时常出现,虽进行了查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

(2)参加培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高管及专业人员管理专长均高于培训“标准”水平;而相当一部分人员就是参加90培训学时的培训也很难达到培训效果。

(3)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授课教师几十年一贯制,虽然这些同志具备极其丰富的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但受工作性质和条件影響,有些“知识更新” 没有及时跟上,在授课时难以取得培训实效。特别一提的是,相当一部分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聘请了一批退居二线的老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客作教授”,这本无可厚非。但鉴于他们年事已高和身体状况,很难经常性深入事故多发矿井进行现场调研。在授课过程中,只凭“老教案”进行讲解,达不到“针对性、可操作性”目的。近日笔者参加了一个“强化培训班”,有些学员展开教师以往授课的笔记本,就教师所出的考题都“压”得相当“准”。这样的重复培训有何意义!

(4)安全技术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培训对象整体素质,为今后更加得心应手地指导其实践工作。因此,安全技术培训机构要站在全国、省、本地区的层面上考虑其培训的重点和疑点,对照区域、培训对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组织其教学工作。

(5)安全技术培训的结业考试是培训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所采取的“教考分离”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试题库”所罗列的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式的考试题,硬梆梆怎能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其现实指导意义又在哪里?!

(6)隶属于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炭工业局的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承担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只不过前者所颁发的是《安全资格证书》,后者发给的是《矿长资格证书》。凡属获得“二证”的人员其人数已固定,但從参加几次培训的情况看:培训的教师,考试的基本内容大体没太大的区别。某种意义上讲无可奈何参加重复的培训,旨在争办两种证件,对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又有多大益处。

(7)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据目前掌握只有泛泛的“教学大纲”,没有较规范化的培训教材,各资质培训机构所采用的“教案”可谓五花八门,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重大法律法规讲解,特别是当前“特别规定”详尽解释,国内XX年特别重大事故案例等都未能很好地纳入教程里面,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3 完善国家安全培训机构的行业管理制度

(1)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培训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别高管人员首先要具备安全资质,并认真负责地加强此方面工作的领导。同时落实专职人员,切实有计划、有标准制定“培训规划”实施并加以严肃落实。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行业监管部门,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坚决按照 “特别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查处无证上岗者。

(2)《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安监总煤矿字〔XX〕135号)第八条“负责制定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考核标准,评选推荐煤矿安全教育和培训教材,制发相关证件”,对于“安全培训大纲”要结合各省(区)灾害防治等状况明确有所侧重;对于煤矿安全教育和培训教材组织全国“专家组”负责制定和编写。各省(区)及区域性重点培训内容可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方案,但必须报上级培训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3)鉴于《矿长安全资格证》和《矿长资格证》获取培训内容、培训所需学时、培训方式有相同之处,考虑合“二证”为《矿长安全执业资格证》。为弥补对国家当前乃至今后安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掌握上的缺陷,可定期与不定期地实施“复训”,同时记录个人培训档案。这也为执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充足教师队伍(培训机构理性化合并,教师竞争上岗)。

(4)针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不尽一致,对培训及复训考核可借鉴安全注册工程师考取办法,在每次培训(复训)前,由国家统一集中封闭考试,合格者可不必参加其脱产培训,从而可将低培训成本;对于未能通过考试者,必须参加统一脱产培训,严格“准入关”。

(5)各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要聘请相当数量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师库”,“教师库”中的教师必须具备本培训资质等级的教师执业资格证。每次培训除部分专职教师授课外,要从“教师库”中聘请相当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的主体从事教学任务。从业教师具有执业资格的同时,要适时能力“注册”,定期接受上级培训机关的继续教育。从业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煤矿现场进行锻炼,做到“灵活教学”用于“指导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也可聘请中外知名学者搞一些“专题讲座”,使培训工作更上一个新的水平。

国家安监总局对今后安全工作提出“抓住重点,采取措施,洞察细微,夯实基础”,落实并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正是为提升所有煤炭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加强对安全形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因此,总结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建伟 白文龙

第二篇:一日活动中安全主题教育的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基础能力和生活习惯培养,甚至在家长的认识中安全教育要比知识教学更为重要,所以当前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更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安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过程,旨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文立足于幼儿安全主题教学的重要性,总结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安全主题教育实施的策略,以期与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分享和交流。

关键词:幼儿教育;安全主题教育;一日生活;教育策略

引言:幼儿园安全教育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小到幼儿玩游戏大到防火防电都与安全教育息息相关,所以为保证安全教育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形式的教育模式,并为幼儿设计出适合、高效且形象的教育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安全主题教育有效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检测幼儿安全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能够有效提升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开展幼儿安全主题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加强幼儿的安全认知

结合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表现,能够发现幼儿认知能力有所不足,而且幼儿具备十分强烈的好奇心,上述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极有可能使幼儿陷入危险之中,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会对幼儿身心造成伤害[1]。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幼儿看到家长将充电器插入插座的行为时,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模仿家长的行为,最终导致幼儿发生触电事故。而针对幼儿有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开展主题教育,将有利于强化幼儿的安全认知,如此一来幼儿即便好奇想要尝试,也会想到其中潜藏的危险,进而有效保证了幼儿的身心安全。

(2)有助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幼儿安全主题教育中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安全意识,还教授了幼儿十分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法,所以当幼儿面对安全问题时将会有着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例如,幼儿大班开展的“食品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使得幼儿明白了“三无食品、垃圾食品的危害”,同时还教授了幼儿一些关于“安全食品”的小知识,像是购买食物时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虽然幼儿自己无法查看日期,但是在陪同家长购物时会主动提醒家长查看,这也能够体现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少吃或者不吃薯片、辣条等不健康食品等。

(3)有益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成长时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优势[2]。首先,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意识到,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和哪些事情必须做。以“交通”安全主题教育为例,幼儿通过学习能够明白“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东张西望、追逐打闹”,并将学到的安全知识践行在实际生活中,最终形成了良好的過马路习惯。其次,安全主题教育能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潜藏的危险,并教授幼儿如何预防和远离危险,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卫生”安全主题教育为例,幼儿认识到病毒、细菌会从嘴巴进入身体诱发生病,同时教导幼儿勤洗手可以将消灭病毒,如此一来便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二、开展幼儿安全主题教育的有效途径

基于幼儿安全主题教育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切实做好安全教育的组织、设计和开展工作,尤其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不仅要符合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还要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为此,下面将从教育内容与方式两个层面,提出几点建议和想法:

(1)结合幼儿不同成长阶段,设计安全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身心发育和成长的时期不同意味着需要养成的安全意识及能力不同,所以为保证幼儿安全教育的适应性及科学性,教师需要结合幼儿成长时期设计安全主题教育内容,以此满足不同时期幼儿对安全意识及能力的要求。首先,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常规类”和“自我保护类”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以具体的安全行为作为重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用以帮助幼儿形成最为基础的安全意识。以“正确滑滑梯”安全教育为例,教师要重点讲解“滑滑梯”的安全操作,并且还要说明错误滑滑梯存在的危险,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游戏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其次,针对中班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烈的特点设计教育内容,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处于幼儿身边的安全风险,以此为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以“防火防电”安全主题教育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会咬人的插线板”教育内容,确保幼儿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到电的危险性,继而在日常生活远离插线板等电源设施。最后,针对大班幼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此阶段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性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所以要适当将安全主题教育深化和扩展,以此保证安全教育可以渗透于学生的方方面面。此处以“食品”安全主题教育为例,教师需要重点向幼儿讲解哪些食品营养丰富,以及哪些食品属于垃圾食品等,继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

(2)根据安全主题教育内容,创新安全主题教育方式

安全主题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会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必须积极创新教育方式。首先,结合安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教育方式和内容相互分离问题。其次,结合幼儿实际需求创新教育方式,既能提高教育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防火防电”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时,结合幼儿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在网络上搜索与“防火防电”相关的动画视频,然后将其投放在电视屏幕上,并在播放的过程中为幼儿详细讲述“防火防电”的安全知识。如此一来,幼儿在动画片的吸引下不仅学习热情高涨,而且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有益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幼儿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和改进安全教育的形式,以此才能为幼儿营造出高效的安全教育课堂。上文主要以安全主题教育为线索,从教育内容设计和教育方式创新上提出了相关办法,希望可以对幼儿安全教育革新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玉萍.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融入安全教育的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09):96-97.

[2]赵梦.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要义原则与路径[J].中华少年,2019(32):27-28.

作者简介:陈淑芬(1983-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职务/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漳州市芗城区芝山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管理,单位所在的省市:福建漳州 363000

作者:陈淑芬

第三篇: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生态安全、生态责任与发展主题

摘 要:历经野蛮与蒙昧、专制与封建、民主与科学,人类已步入了以“和谐”与“科学”为发展主题的生态文明时代,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生态安全的保障与实现,以及其生态危机的预警与防范,有赖于人类种群生态责任、政府生态责任、团体生态责任及个人生态责任的践行,“和谐昌明”与“科学昌明”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危机;生态安全;生态责任;发展主题

一、人类已步入生态文明时代

“文明”亦可称“文化”,准确地说是“文化昌明”或“昌明的文化”。文化即“人化”,指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化,“文化程度”即“人化程度”,也可以说是其“社会化程度”。而文明则是“昌明的人化”或“人化昌明”,即人的自然属性的“科学与和谐的社会化”。因此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也可以进一步讲是“一切‘社会化’关系的总和”。

回溯历史,人类“社会化”进程先后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已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在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等经济基础上呈现“野蛮”与“蒙昧”状态,人类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呈现“专制”与“封建”状态,人类敬畏自然、迷信自然;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在近现代科技支撑的工业经济基础上呈现“民主”与“科学”状态,人类“改造”自然、“挑战”自然,甚至欲求“征服”自然。在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类正追求着“和谐”与“科学”状态,追求着自然生态和谐,即“生物链和谐”,追求着经济生态和谐,即“产业链和谐”,追求着社会生态和谐,即“人际与代际和谐”,人类“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人类已步入生态文明发展时代。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国共同制定了《21世纪议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含三方面含义:其一,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的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其二,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其三,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各国必须合作根除贫穷,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大支柱;其内涵基本涉及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三方面。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度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与理念,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

(一)生态

生态可分为相互联系与渗透的三层级,即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是没有被人类有(经济)目的、有(经济)计划地介入干预而理应随其自然规律而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经济生态是人类有经济目的、有经济计划地进行生产、交换与消费等经济活动,并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而应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社会生态是人类在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的基础上,与自然之间、人类相互之间及与后代之间实现的应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人类社会同其他生物种群的地位是等同的,也是平等的,而所不同的是,人类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反作用力”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种群,在“改造与战胜自然”错误观念指导下甚至导致或加速整个生态系统的危机与毁灭。

自然生态和谐是经济生态和谐与社会生态和谐的基础,自然生态和谐与经济生态和谐是社会生态和谐的基础,因此,自然生态危机与经济生态危机都必然导致社会生态危机。基于该必然联系,我们更能理解,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提出的:“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危机来说,把对‘天下万物’的义务和对亲爱家庭关系的义务同等看待的儒家立场是合乎需要的,现代人应当采取此种意义上的儒教立场[2]。”

(二)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自古有之。纯自然因素导致的,例如有恐龙时代的结束。带有人类自身原因的,例如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的消失。这些都是广义上的生态危机。

而现今所称的“生态危机”,是指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导致或加重的全球的、频发或持久的各类生态危机。可分为自然生态危机、经济生态危机与社会生态危机,三类危机分别是自然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与社会生态和谐遭遇破坏而处于或接近处于不和谐与不稳定状态的情形。

(三)生态危机的原因

生态系统是在土壤、水体与大气等形成的无机环境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系统,在系统中各种无机要素及有机要素之间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与运动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等的交换,形成遵循科学规律的运转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文明主题先后历经“野蛮”与“蒙昧”、“专制”与“封建”、“民主”与“科学”,现已追求“和谐”与“科学”的时代主题,人类已由“敬畏”、“迷信”、“挑战”自然而发展到“尊重”自然及其规律。在此期间,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的“反作用力”远远胜过其他“生物种群”,在错误思想观念的引导下,人类的生态破坏力在日益挑战着自然界的生态承受能力,从而导致或加重着全球的、频发或持久的各类生态危机。

自然界的生态承受能力,即生态容忍力、生态容纳力与生态自净力等。生态容忍力是指生态系统容忍有毒有害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能力,例如剧毒污染物投放或核辐射泄漏,即使没有直接伤害人类自身,也会伤害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种群”,引发生态危机间接伤及人类。生态容纳力,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所能容纳各类生物种群与数量的能力,例如一片草原能容纳牛羊马数量的能力,地球能承载人口数量的能力等。生态自净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投放污染物的消化自净能力,例如对人类工业废水、废渣、废气以及生活垃圾等有毒、有害、有碍物质与能量的消化自净能力。

三、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安全

(一)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与生态危机是生态问题的两个面,从积极角度称其为“生态安全”,从消极角度称其为“生态危机”。

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89年由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在提出建立全球生态安全监测系统时提出的,它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3]。但该概念明显是以“人与人的需要”为中心进行的概括与描述。客观而中肯地讲,生态安全是指在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要素之间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与运动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等交换运转所呈现的和谐与稳定状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与人类应当是平等的,这样,生态安全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与保障。

生态安全中,自然生态安全是经济生态安全与社会生态安全的基础,自然生态安全与经济生态安全又是社会生态安全的基础,实现与保障三类生态安全是建设与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和基本保障。

(二)生态安全指标与危机预警

生态安全表现为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与信息等交换运转所呈现的和谐与稳定状态,其中物质、能量与信息,及其时间、空间与运动,是生态系统的本质要素。要实现生态安全,应当根据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及各类生态危机问题的性质,科学地制定各类生态安全指标与危机预警机制,用于规范与指导生态安全保障工作。

自然生态安全指标,如土壤清洁指数、水体清洁指数、大气清洁指数、水土协调度、水土流失率、森林覆盖率、酸雨频率、极端恶劣生气频率等;以及物种合理指数、生物链合理指数与物种默契指数等。基于该指标制定与实施相应的自然生态安全危机预警机制,例如转基因技术对物种间默契指数的影响与控制,不能因转基因技术的运用而造成对相邻物种的生态危机。

经济生态安全指标,如经济GDP、环境GDP、可持续发展安全系数(根据资源能源劳动力的可持续利用性及其替代可能性、紧迫性等进行测算)等。基于该指标制定与实施相应的经济生态安全危机预警机制。

社会生态安全指标,如反映财富分配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居民幸福指数、居民健康指数及人口数量与结构合理指数等。基于该指标制定与实施相应的社会生态安全危机预警机制。

四、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责任

(一)种群生态责任

由于地球水体与大气运动的无国界性与无洲际性,再加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缓解生态危机,确保生态安全,已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能实现的,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种群相比,人类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的“反作用力”远远胜过其他生物种群,在错误思想观念的引导下,人类对自然的不伦理与不科学的经济与社会行为,先是将致使众多生物先后灭绝,众多人类都难以适应的变异生物(如新生的病菌及其变异)纷纷产生,而最后可能是导致人类自身文明走向消失。

人类在没有科学地论证上述消失过程可能不会产生之前,没有理由过于自信其不会来临,或不会很快来临,因为人类文明历史已有消失的历史案例,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文明已经消失,古印度与古埃及文明曾因人类自身的不和谐行为而中断;美洲的印加文明、玛雅文明的消失直至今天仍是一个谜。人类应集体、统一正视自身的前途,不应使“公地悲剧”现象在生态领域内全球性地发生,从而毁灭我们仅有的地球。人类中拥有财富、权力或智慧的精英个人都应率先挑起历史重任,从而引领全人类进行共同努力,共同承担维护生态安全的种群生态责任,生态安全人人有责。因为人类是地球生态安全的“肇事者”,可能也将是最终的“受害者”。

(二)政府生态责任

自国家诞生以来,政府成为国家权力行使的核心组织形式,因此,政府是践行生态责任的最强势主体。“政府的生态责任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它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之一,是政府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其他责任的一种延伸。”[4]但政府生态责任的履行,与政府所处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生态文化以及政府本身的执行力有关。政府生态责任包括:(1)对国民进行生态责任价值观、生态安全意识与生态危机防范等知识教育,宣传倡导健康环保的消费方式;(2)对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安全指标与危机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实施;(3)实现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确保自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生态安全;(4)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兼顾,和谐与繁荣兼顾,当代和谐与代际和谐兼顾的社会生态安全等。

(三)团体生态责任

政府之外,大量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事业等社会团体的生态责任,是种群生态责任的细分,是个人生态责任的聚合,是以不同形式集合的团体所承担的生态责任,包括企业生态责任与非企业团体生态责任。

企业生态责任,是指在生态文明时代,企业对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应承担的责任[5],通过生产经营,谋求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注重生态安全问题,包括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员工物质上与精神上幸福感的实现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方面。对企业生态责任,各国政府应加强管理并立法规制。

非企业团体生态责任,是指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各种环境保护组织、各种动物保护组织、各种绿色运动组织、各种生态运动组织、宗教组织、教育机构等常设性或临时性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致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心的和谐与稳定等的生态安全责任,其利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与稳定。对非企业团体生态责任,各国政府应加强引导并支持鼓励。

(四)个人生态责任

个人生态责任是指生态系统中个人在生产、消费与社会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应主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与安全的义务与责任。个人是最广泛的生态责任主体,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政府对国民生态责任价值观、生态安全意识与生态危机防范等的知识教育,有赖于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人文环境。其责任包括:(1)在生产与消费中合理利用资源能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诚信合法经营,避免奢侈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环保的消费习惯;(2)社会交往中明礼诚信等。

五、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

(一)和谐昌明

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为反封建而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进而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与博爱”的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主题,经济与科技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满足资本增殖及人类异化鼓胀的消费欲望,不惜发动世界大战掠夺资源。由于“平等与自由”的“利己倾向性”,数百年来人类已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两词语充斥了各种政治与法律文本,以及学历教育的教科书;而“博爱”的践行,由于其“利他倾向性”践行程度相形见绌,战争、动乱、恐怖、饥饿与犯罪等至今仍然存在且无消失的迹象,而威胁人类全体命运的生态危机也已然严峻起来。

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6]如果说,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靠的是跨越封建时代去“复兴与发扬”古罗马文化,那么21世纪人类要继续发展并避免自身危机,要再度跨越封建时代去“复兴与发扬”古中华文化,即践行体现“仁爱(或博爱)”思想的人与人间的关系,体现“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理念的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也许,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人类要再度跨越封建时代去“复兴与发扬”古中华文化中的圣贤思想,才可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与博爱”,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人类自身危机,实现人的幸福与健康。“和谐”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首要主题。

(二)科学昌明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就是长期努力用系统的思想把这个世界可感知到的各种现象凝聚到一起,变成尽量首尾一致的体系。”[7]或者说科学就是解释自然、人类及其社会现象的存在及发展规律的首尾一致的思想体系。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时间、空间及运动状态,去认识特定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可能产生不一样的认识与实践“科学体系”。例如当物质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时候,对其解释要用“相对论”体系,当人们仍处于对“牛顿定律”的崇拜与迷信时,人们不敢或难于相信“相对论”;再如,从纵向与宏观视角,东方创造了中医,从横向与微观视角,西方创造了西医,而用西医体系评判中医,就得出“中医是伪科学”的谬论。同理,基于对已有特定“科学体系”的迷信,人们也常习惯于把现有特定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体系无法解释或尚未能解释的东西都一律称为“伪科学”。因此,科学与和谐地对待现有特定“科学体系”,不迷信现有特定“科学”,实现“科学创新”与“科学昌明”,是实现生态安全的必要保障。“科学昌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主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 [英]汤恩比.展望二十一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5:427.

[3] 肖笃宁,陈文波,郭福亮.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

[4] 黄爱宝.“生态型政府”初探[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50.

[5] 王学川.论企业生态责任的现实依据和实现途径[J].浙江科技

学院学报,2010,(4):289.

[6] 乔文娟,李建珊.探析生态危机中人的问题[J].前沿,2011,(5):183.

[7] [美]欧文·拉兹洛.人类的内在限度:对当今价值、文化和政治

的异端的反思[M].黄觉,闵家胤,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9.

(责任编辑:陈丽敏)

作者:刘国华

第四篇:主题讨论法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主题讨论方法是一种交互性强的教学模式,将主题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在明确教学主线,突出教学主题的情况下,结合多形式地教学交互,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方面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就主题讨论教学法在具体课程中应用的方式、课程设计及教学优化进行经验总结,期待对于教学同行有所借鉴作用。

关键字:主题讨论法;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进程设计;交互式教学

作者简介:李祥(1973-),男,江西省萍乡市人,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图像处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06YB281)成果之一。

《网络安全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综合性课程,主要以阐述信息与网络安全所涉及的核心理念与技术方法为中心,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及工程项目开发实际,重点介绍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预警技术、防病毒技术、拒绝服务攻击、欺骗攻击、常见的系统漏洞等安全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对信息与网络安全本质特性的正确认识,为今后实际软件项目的工程设计提供良好的技术与方法基础。然而,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涉及学科多,对学生動手实践能力要求高,课程的广度与深度都具有非常大的挖掘余地,传统讲述授课模式很难适应本课程的教学。为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本文作者结合课程特征,尝试将主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教学,并对整个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整合与调整,通过若干个教学主题贯穿课程教学,通过基于主题的讨论激发学生深度挖掘知识的兴趣。通过在本校软件学院04、05、06级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一、主题讨论法概述

主题讨论式法[1]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一定意义的教学内容主题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活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的掌握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加工来达成而不是依赖过多的机械记忆。心理学家克拉克的研究表明:定期进行讨论能够更成功的获得并保持所学概念。同时,教育实验研究表明:讨论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彼此交往、合作,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以高新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影响的不断深入,讨论式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叶圣陶老先生也赞道:“上课令学生讨论,由教师作主席,评判人和订正人,这是很通行的办法!”(《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主题讨论式教学[2]的基本程序包括:给学生提供主题资料和事实;引导学生查证资料和事实中涉及的观点、政策等;引导学生就资料和事实表明看法,阐述立场及理由;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角度彼此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看法,稳固立场;引导学生检验各自的立场,确认立场背后的事实与假设是否正确。

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3]以教学问题为主线,问题是讨论的中心,讨论始终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式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主题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和基本内涵,结合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从主题式教学资源、课程结构、教学进程三个方面着手,对整个课程教学进行了规划设计。

(一)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主题讨论式教学,是一种思维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信息与知识汇集的交流教学形式,课程教学资源的储备就显得优为重要。这也是本课程教学准备时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设计如图一所示:

图一 教学资源设计图

1.师生在线主题交流资源:通过课程教学BBS,建立课程涉及的各种主题,如加密技术、病毒与木马技术、窃听与反窃听技术、入侵与反入侵等,给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并通过精华贴子引导学生沿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技术方向深入;

2.Internet网络专题资源。这是web2.0技术和Blog平台技术所起得的伟大成就。通过RSS技术可迅速找到的网络上与信息与网络安全领域中任何一个技术层的最新的知识介绍、技术分析与程序代码等,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让学生学会了网络生存的新方法。

3.网络安全主题Blog资源。针对本课程来说资源优势在于教材作者自己创建了网络安全主题Blog资源,并根据自己的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Blog,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了一种实时扩展的途径。

4.主题式教材与实验指导书资源。本课程教学中教材可以说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角色,教材采用《网络安全技术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和网络安全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为主题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校外安全QQ主题资源群资源。QQ群也是一种良好的在线交流方式,更是主题资源汇集之地。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遵循从理解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技术、了解安全应用三个层面进行教学,通过拟定10个教学主题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

图二 教学总体设计图

在基础理论方面,先从黑客入侵实例的分析入手,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将网络互联结构融入其中,再根据安全隐患谈到安全中的实体及实体关系,网络用户应具有的安全意识等;

在基础技术方面,则结合网络安全应用实际,从漏洞知识、木马知识等入手,深入介绍网络欺骗、加密技术、扫描监听等技术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在安全应用方面,对每一个课题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分析,启迪学生开放式思维,并适时与当前网络中的各类攻击实例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主题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课堂教学进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是:分析教学任务,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分析学生特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即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确定教学策略,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考虑怎样才能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实行教学设计评价,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课堂设计中,遵循从教学复习到教师总结的教学流程,将主题设计、专题讨论、师生交互等环节融于一体,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图三 课堂设计流程图

第一步:教学复习:这是每堂课程的教学引入,一方面,新课前通过复习,启发学生的知识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课程学习准备,完成状态的转换;

第二步:主题设计:通过形象的描述,激发起学生对新主题的兴趣,如:第六讲铁血战士之间的战斗—木马病毒检测和查杀技术。

引言:和看不见的敌人作战是恐怖的,而铁血战士是隐形的……

特洛伊木马(以下简称木马),英文叫做“Trojan horse”,其名称取自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木马记。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9年后,到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間,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两者一结合,应用于网络攻击,更具无限威力,同时,这也是当前网络安全的关键隐患,因此,木马病毒检测与查杀具有非常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第三步:主题资源阅读。在明确了主题后,应让学生阅读部课程材料,如教材,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应用范围等知识,在这个环节中,应先设计好该主题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程资料,并通过阅读来总结并获取问题的答案。

第四步: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题目,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主题和案例的看法,并在概念层、技能体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五步:小组汇报与老师总结。小组讨论后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交到班级的讨论,然后再做重点讲解,并对同学反馈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统一解答。有时,这种总结也可由已有经验的小组来做。

三、教学应用优化

主题教学[4]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容易使学生陷入一个个主题不能自跋而屏弃了课程主题间的联系,好比检到了好多“珍玉”而没有“线”;讨论教学则是一种松散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时学生讨论时容易跑题,不能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

根据课程教学实践,主题讨论教学法要在课程教学中成功应用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授课主题选择必须精细,必须是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或“难点”,能引发学员的共鸣。同时,教师备课要十分认真,力求观点正确与完善,并且要写成完整的文字稿,以便让学生事先能详细阅读研究。

(二)讨论要准备而来,讨论的题目要明确,涵盖面要宽,但又要有共性,使学员觉得确实“有题可讨”“有论可放”。教案与讨论题要提前若干天发下,让学生有时间准备。

(三)教师要有课堂驾驭能力,始终控制课程教学的节奏与方向,并能作即兴归纳、小结与评解,帮学生理出讨论的重点所在。

(四)讨论应广泛,让所有人都积极参与。教师必须妥善地安排,要保证每个成员的参与性,广泛听取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同时,教师应从旁指导学生讨论的技巧。教师对于每个问题的内容都要事先归纳整理,设计好

如何发问。

四、结束语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要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和加强动手技能培养的教学新特点,本文在分析主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教学方法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课堂式讲授、互动式讨论和探索式学习结合在一起,并尝试将新型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程安排等教学要素统一安排,注意挖掘资源应用的整体效果。经过近2学年的实施和改进,本教学方法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知识的掌握更加坚实,并在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中得到良好的体现。今后仍将继续尝试与应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实现更加突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毅.关于大学英语主题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7).

[2]彭成允等.高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2):124-128.

[3]杨玉琪.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讨论式教学法[J].怀化学院学报,2004(1):106.

[4]毛一梅.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对策[J].教育技术通讯,2001(5).

责任编辑 何颖萍

作者:李祥 何月顺

第五篇:浅谈主题班会在中职生安全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学生安全,影响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1]。中职生,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多数未成年便踏入社会,身心不成熟,出错难免。然而,知错能改、亡羊补牢在生命面前是无力的,也是无效的。因此,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职业能力,还要稳抓安全教育,保证他们的安全就业、就业的安全。

关键词: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运用

一、中职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生交通、火灾、溺水、触电和食品卫生等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学生伤害,还牵动无数家长和学生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校园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2]。我们不得不深省:学校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然而,要达成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加强校园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不仅是学知识、长技能,还要学如何保护自己。

在以往的安全教育中,我们主要通过校园宣传资料、规章制度、讲座、演练以及教师讲课为主要形式,直接向学生指出什么是不安全行为、如何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往往当时反应良好,能复述并积极遵守安全行为准则,但随着时间推移,便逐渐松懈淡忘,导致整体效果欠佳,不安全行为屡屡发生。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其教育与管理成效,直接影响校园安全教育的成败。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管理和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也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平台,它以班级为单位,以素质教育为主向,具有鲜明的主题、明确的目标[3]。因此,探究如何运用主题班会进行安全教育,在最大程度上给学生予最持久、最有效的积极影响,对于班主任管理与教育、建设安全校园,意义深重。

二、主题班会在中职生安全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堂完整的主题班会,从开题、授课、总结,必须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在确定和策划主题班会时,必须思考:主要是解决什么思想问题、应该怎样贯穿教育性、可以设计怎样的课堂环节、如何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等。只有这样,主题班会才有实效。

(一)对安全隐患进行摸底,明确教育主题

安全教育,涉及面极为广泛,与中职生息息相关的主要包括食品卫生、交通出行、互联网、防溺水和消防安全等,为保证安全教育的全面有效,我们计划一周进行一个安全内容的主题班会。

为确保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启动之前,提前设计“安全知识和行为”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方式进行发放到手机。问卷过程不留姓名、不作排名和批评奖励,以自身真实情况作答,从而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进行一次真实的摸底。

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食品卫生、交通出行、互联网、防溺水和消防这五大安全主题,围绕会不会、有没有和能不能发生某种安全行为进行选择题作答,每个主题设置10个问题,如:你有没有在路边购买无营业牌照的小吃、你有没有乘坐校门无证无牌三轮车辆、你会不会在网络上输入个人信息、能不能与网友见面、火警电话是哪一个等。结果判定中,安全的行为标准设置为正确选项,学生常见的不安全行为设置为错误选项,答对者得2分,答错者扣2分,从得分结果以及错题数据分析反馈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隐患所在,进而明确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二)破旧立新,丰富课堂内容

成功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首先必须脱离传统单纯的“满堂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方式,不能什么都直接讲、什么都直接教,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保证班会效果。因此,在主题班会环节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以保证学生参与性,丰富课堂内容、确保实效。

1. 视频及图片演示

视觉的冲击,是最直观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对某些安全问题涉及的社会事实进行曝光和披露,如展示非法生产的食品加工厂、不洁饮食场所、常见交通事故现场及发生过程、生活中消防安全隐患等。通过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对该次安全主题的警觉性,让他们产生危机感,有利于后续安全教育方法的开展。

2.案例讨论教学

案例讨论,是我们常用的安全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与主题相符的社会新闻作为讨论案例,用客观事实更能引发深思。如2006年武汉某大学食堂火灾事故、2010年某小学3名学生触电死亡事故、2013年福建某中学生被改造自行车撞亡事故、2018年某大学生使用网约车被害事故等,让学生顿悟安全事故如影随形,并深思如何才能避免灾祸发生。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主动思考该安全主题的重要性,学会识别危险及确保自身安全。

3.社会调查结果展示

真实调查数据的展示,能增加主题班会的说服力,让学生坚信学习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2010年央视调查显示,2008年国内共2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其中溺水死亡占首位,当年便有5人溺亡于水库。每一个数据都由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逝去组成,这数據让人震撼,甚至心生恐惧。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他们逝去?他们的逝去,对于亲人是何等打击?同时,在讨论中导入重点:怎样才能避免发生这些悲剧?由此,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掌握该安全教育的主题思想。

4.个人体验分享

个人分享,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及提高主题班会效果的好方法。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分享,在回顾既往所知所见所闻中,学生能主动认识到自身安全教育的不足;通过自身与他人的分享对比,学生更能准确发现自身不足。此外,个人体验的分享过程中,学生能抒发己见、表达感想,对于他们,也是一种锻炼。

5.安全知识竞赛

考试和比赛,都是考查学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常见安全常识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趣味课堂的同时,能发现自身不足,查缺补漏、增长见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三)用心用情用功,确保教育成效

设计主题班会总结会,以小品形式导入,对角色融入各种不安全行为,让学生主动发现并纠正,从而强化安全教育成效。最后,每人签署安全承诺书,保证遵守相关安全守则条约。

三、主题班会在中职生安全教育中的成效分析

学期期末,距离主题班会已有时日,为检验安全教育效果,让学生再次作答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摸底”调查问卷,通过前后安全问题发生率数据对比,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比数据如下:

通过对比数据,我们可得知:主题班会用于安全教育,具有良好成效,尤其在交通出行安全教育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学科教学,是学知识、长技能;班会教育,是学生活、长见识。作为职业教育者,就要利用最好的手段和方式,传学识技能的同时,授以生存之道,从而达成我们“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章亦华.班主任工作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徐美贞.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认知态度[J].教育科学研究,2017(10).

3.李朝连.浅谈怎样上好主题班会课[J].新课程学习(上),2014(3).

作者:欧丹华

上一篇:本科金融的论文下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