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丽的生命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爱美丽的生命

电影《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中的油画艺术风格探讨

油画在国外比较盛行,最为盛行的要数欧洲的油画。相比现代油画,传统油画在技术方面在较大程度上作为一种艺术观念被不断强化,呈现出了极端化趋势,使得油画语言受到人们非常高的重视。《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1][2][3]两部电影,在表现形式和色彩方面都体现出了导演的细腻和敏锐,加上其个性化表现艺术手法,使得电影极大地呈现出了较大的饱满和丰富的油画风格。

一、 电影中油画风格和创作背景

《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这两部电影中的画面呈现出了比较丰富的诗情画意,具有非常典型的传统油画风格,油画艺术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油画和传统油画从行为上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性。油画经历了不同时代的蜕变,15世纪到17世纪的古典油画、19世纪的近代油画、20世纪的现代油画,从不同时期的油画风格来看,不但是油画风格的不同,而且艺术思想和感染力也受到比较大的制约,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20世纪的现代油画,也体现出了传统油画的不同技法,很多因素在很多方面不断强化了现代油画风格,使变化推向了一个极端,使现代油画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和关注。在这两部电影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油画风格,主要和导演的生活背景、环境有关。其中《天使爱美丽》中艾米丽听到戴安娜王妃去世的消息,从此可以看出故事情节发生在20世纪;《漫长的婚约》中讲述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此可以看出,电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商品,而且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社会经济和作者在这个背景中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在不同题材电影中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两部电影的导演的生活背景充满了油画艺术气息,从艺术修养到文化意识均受到当时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并在此基础上具有非常浓重的浪漫的诗情画意,所以,在此基础上,电影的构思和创作效果中对油画艺术有比较独特的喜爱,注重油画风格和不同艺术造型的发挥使这两部电影呈现出了独特的视觉享受。

二、 色彩在油画风格的影片里扮演重要角色

在油画艺术中,最为重要的是对色彩的把握和表现,色彩具有一种很高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能产生巨大的情感力量,将电影和观众之间的感情融合到一起。

欣赏《天使爱美丽》和《漫长的婚约》,就像在欣赏唯美的动态油画,电影中大部分呈现出油画的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

(一)油画的色彩协调平衡和整体性

《天使爱美丽》中将油画运用达到较高境界,有较高的饱和度,欧美很多电影中也采用了这种多色调和小色块的创作方式,其中艾米丽房间的布置,比如,床、墙壁图案和灯光的设计等,全部都是以多色彩的构思方法来进行构图,在此基础上对传统装饰特点进行了很大的保留。如果没有色彩协调概念,很难将多色调和小色块进行构图融合。所以,对色彩的整体性和色彩平衡的协调尤为重要,色彩之间的不同搭配所产生的美感和协调,很大程度上从油画中来体现,比如,19世纪的油画《自由领导人民》中地上的尸体、战士和国旗等之间形成了比较协调和富含动势的组合。其中有不同战士的服装颜色是灰色和暗黄色,给观众增添了沉重感,衬托出了士兵战斗时的悲壮。

电影《天使爱美丽》中,虽然画面呈现出多种色彩,但是整体感官比较协调平衡和具有整体性,体现出了色彩的精细,以整体性色调来进行构思。影片中贯穿始终的主要色调是金黄色、红色和绿色。所以,在进行不同色调的处理时必须要对整体性进行全面的把握,做到画面的协调,更大程度上烘托出了电影画面气氛。《漫长的婚约》进行了色彩的分割,分割的不同部分没有复杂和鲜明对比,所以,在色彩的处理方面相对较为简单。色调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4][5]:1.电影中黄色占大部分时间,与灰色和黑白色形成了一定的对比;2.在灰色空间时和黄色灯光、灰色调空间形成了一种色块上的对比。所以,电影基调和风格的形成需要注重整体性上的协调。

(二)油画色彩是生活中色彩的提炼和升华

油画色彩多来源于客观世界,在进行创作时应符合客观世界,电影的创作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提炼来呈现出一个较为真实的客观世界,这种客观世界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色彩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官上的体验和情感的投射,色彩的不同搭配对人们的感官和心理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之达到一种感官上的共鸣,最终实现艺术性。比如,俄罗斯绘画大师列宾在进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时,对伏尔加河畔中的拉纤者进行详细描述,古铜色的皮肤,黄色的破衣烂衫,茫茫沙滩、浑浊的河水,这一切的描述使得其中的景象更加黯淡,给人一种较为压抑的情绪,由此可见,色彩进过不同的搭配和组织,在人们心中有很大的倾向性,这种搭配和组合在作品中的表现更加具有感染力,并且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现代很多电影创作中色彩艺术的使用比较多,并且更具协调,更为重要的是对主观观念对色彩本身的表现力赋予了很大的使命。电影《天使爱美丽》中,一些镜头呈现出的主色调是绿色和红色,通过将两组色调进行对比,在感官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世界,比如,绿色的圣马丁河和地铁、红色的床和咖啡店等,在呈现色调对比的同时也要对色调之间的协调感进行升华。影片主人公艾米丽从小喜爱幻想,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孩子,乐于助人,她的内心有着一种敏感和浪漫的情结,内心幻想是美好的五颜六色的,因此,针对她的心理活动选择合适的色调。她被人看作是一个活泼的天使,用自己的魔法将支离破碎环境和生活环境瞬间变成充满爱的世界。

影片中的画面质量和其他影片相比有很大的创新,并且能够对一些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和调配,使一些较为复杂的色彩元素最大程度上进行表达,包括气氛、情绪和人物性格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升华,因此,这两部电影从视觉角度来看,不只是一般的油画艺术元素的造型,更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导演的一种情绪和情结所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镜头的变化中,画面充满了艳丽、宁静、典雅和富有浪漫。

三、 电影中各种油画艺术观念展示

(一)电影中运用到了法国浪漫主义油画艺术表现元素

浪漫主义油画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色彩之间的对比,对个性的描述和感情表达尤为重视,采用对比、夸张和寓言的方式对个性创作的强调,这种强调主要用在一些人物、事件和悲剧生活等方面。浪漫主义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在两部影片中都有很好的体现,比如,两部影片中很多镜头都有金黄色调,观看者就会进入到一种比较浪漫的气氛当中,体现出了法国浓重的浪漫气氛。

(二)油画艺术中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运用

油画艺术中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运用有很大的艺术表现,超现实主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非理性的纯直觉思考,使思维达到一种似梦的境界,将画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分割,在分割的过程中使人物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变形的意味,在扭曲的过程中,将变形的人物在镜头中一定程度上带有趣味,与此同时有一些古怪的成分,呈现出的古怪的形象在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就变成了比较现实的感觉。

在《天使爱美丽》中采用了超现实主义油画元素,影片在创作上脱离了传统和现实元素,呈现出了一种童话的超现实世界,使主人公富有童真和幻想。在空间的设计上,以红色和绿色环境来体现出超现实童话世界,比如,火车、咖啡馆和杂货店等。不同人物的塑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不同人物都有自身另类的表现,给观众呈现出一种比较怪异的感觉,主人公善良并精灵古怪,使人对其琢磨不透,这极大地体现出了油画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三)电影体现出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电影体现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比如,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油画《集市归来》[6][7],油画的主题是描绘基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农民在暮色中的田间带着微笑劳作和行走。在库尔贝《画室》中描绘出了不同基层和背景的人物聚集在一起,将所有人物的形体状态和面貌进行描绘,通过这种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体现出了油画较为丰富的内涵,将懂和不懂艺术的人物放到一起来进行鲜明的对比,以此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严厉的批判,揭露当时肮脏的社会面貌。另一位画家杜米埃,他采用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反映,油画描绘手法比较有自己的个性,并且具有诙谐的意味。他的大多作品描绘的是遭受同一命运的人物对命运的抗争,比如,《三等车厢》里通过对普通人的描绘来体现出社会中最下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在《天使爱美丽》电影中,幻想和梦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但是却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表现,对于一些较为深层的主题都采用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呈现。在《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这两部电影中,不同人物的状态都表现得比较细腻,整个环境极富感染力,人物之间的性格有很大的落差并且具有自身的个性,片中没有美男靓女,没有高官贵人,只有一些最基层的人们,这两部电影中都真实的体现出了基层人们的生活状态,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了对基层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苦乐人生和自身的各种价值观等的关心和感悟。两部电影通过油画的表现形式对基层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真实的表现,让人们对此进行感悟,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电影的故事情节和内涵,而且紧扣主题。

结语

由此可知,在《天使爱美丽》和《漫长的婚约》这两部电影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点就是电影用色,对色彩的把握比较到位,在色彩的处理上比较合理,不只是对油画风格的选择,而且在选择中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美。在电影中可以看出还呈现出了多种流派的油画造型,更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总体上来说,这两部电影采用了多种传统油画艺术风格,使效果既朴实又具有浪漫主义情感,也不缺乏幽默的成分。

参考文献:

[1]陈静.导演的绘画视觉造型——以电影《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的油画风格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3):68-70.

[2]刘聪.让-皮埃尔·热内电影与法国电影传统[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2.

[3]钱伟民.电影《天使爱美丽》中背景音乐精美赏析[J].电影文学,2013(23):143-144.

[4]葛怡婷.奇幻影像中的爱与温情——《天使爱美丽》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浅析[J].电影评介,2010(8):56,63.

[5]胡西丹·阿布都克里木.新疆油画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1.

[6]廖进粮.新疆当代油画艺术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7]李彩云.数字插画对西方古典油画艺术语言的借鉴与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张鹰

第2篇:关于爱的生命故事


《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张翎著。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

利用周末读完了《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这本甫一出版便颇受好评的书,是真的好看。但用“好看”来定义对一本书的感受,好像显得草率了,想想应该是词不达意。

《三种爱》写了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乔治·桑关于爱的生命故事。她们被作家张翎从法国的诺昂镇,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美国麻省的艾默斯特镇邀请到一本书来,而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得以在这个暮春时节,在我家里和她们秘密对话,了解她们的生命细节。

其实早先,我从其他片段阅读中就得以了解她们的人生样貌。比如,勃朗宁夫人,她体弱多病,与肺结核、神经衰弱、脑脊髓炎联系在一起。而狄金森,她一生几乎足不出户。乔治·桑,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有生命力,激情澎湃的女人。我在小镇的山坡上,松树林读过狄金森和勃朗宁夫人的诗,那时候网络物流都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从北京三联书店、地坛图书市场买到她们的书,然后辗转带回小镇。而在高大的黄槲兰树下,一间总是弥漫着雨气的暂居屋里,我读到乔治·桑的小说,那是一段生命中灰暗的日子,所以我感谢她,并记得她的文字陪伴我。狄金森的《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几乎完全契合我对文学、做人的最高礼赞:大爱是慈悲的广阔的,穿透当下连接万物的,超越你我他的。

书中把勃朗宁夫人的故事起题为《有一种力量叫罹病》,像被雷电击断的芒果树,待雨丝润泽之后,就会从折断的枝杈边上长出新绿的叶子,然后蓬勃向上,甚至开花结果。这种顽强的力量始于不幸,得于罹病。而狄金森的故事,是关于孤獨的故事。孤独其实是人类的底色和终宿。当我读到同是美国的女诗人玛丽·奥利弗写的这首《百合》:“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我将一直孤独,牛在这里/吃草,像一条黑白色的河流——/枯萎的百合在这里/消融”,我想起的是狄金森。我见过开在幽谷中的野百合,那是很多年了,大概也是这样的时节,我从山腰跑到谷底取水,在植物静谧而热烈的气息中,我见到了水边的一大丛野百合,她不惊不惧,遗世独立,与孤独共舞。而阅读乔治·桑,像看一场老电影,追光灯打在黑暗的屏幕上,声响场转,然后又场转声响。虽说生命是一场旅行,但有多少人敢甩开包袱去旅行。虽然明白人生就是一个剧场,但有多少人敢演出真我。她活着,享用创痛、欢愉……甚至愤怒。她绚烂灿然,像我在田野见过的野蔷薇,花繁叶茂泼洒着凛冽的生命能量,似乎要把支撑她的树丛都压弯了,压断了。身体的躯壳已经灰飞烟灭,狼藉的声名已经被时间的怪兽暴殄,她惊世骇俗的行迹,成了难以磨灭的景象。

最后讲讲对这本书的感受吧。比一般的书规格要小,更像我常搁在包里记录的本子。书的封面是三朵金灰色的花。因为太好看,所以我仔细辨认了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幽幽暗启,还有一朵绚烂绽放。三朵成一束,也寓意三个女人三种人生。整个图案透露出香云纱复古而低调的质感,拿在手里心中就落下两字:“舒服”! 最近在单读看到一段话:书放在包里不一定要读,尽管不读,也要一直带在身上。对于我来说,《三种爱》达到了“驯养”的要求:带在身上,随时可读;放在包里,触时可念;读或不读,都要书在。
书讯

《敦煌:中国历史地理绘本》

绘本自小女孩无意间捡到的一枚石头开始:老石头长了一副“老人脸”,像一位老神仙似的被小女孩自沉眠的旧梦中唤醒,将纵穿数千年的敦煌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湖水干涸、雅丹地貌形成时,它在地质变迁中诞生;经历了金戈铁马、四方征战、初建长城的汉朝;与苦行僧乐僔一起在石窟中孤独地寂坐、潜心修行;及到唐代,它又与壁画匠人一起采选域外天青石磨制颜料,着手雕琢飞天玄女;战乱时中原与塞北三朝的统治者,交错进入这片土地,平民朝不保夕、民不聊生,只能借助修佛寻求来世慰藉……

作者:许雪萍

第3篇:世界预防自杀日 让爱还愿生命的尊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6名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而每一名自杀身亡者身后,可能是20名以上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通常与心理、社会、文化或者环境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据统计,过去45年以来,全球自杀率上升了60%。

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

来自全球的呼吁

德国一家预防自杀行为研究机构近日宣布,全世界每年发生100万起自杀事件,相当于每天重复上演一次“9·11”恐怖袭击惨剧。设立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国家预防自杀项目主席阿明·施米特克警告说,仅在德国境内8000万人口中,平均每47分钟就有一个人亲手结束自己的性命,每年自杀人数高达1.1万至1.2万之间。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自杀是导致全球15岁至44岁年龄的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而10岁到2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自杀是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大死因。

兰尼·伯曼是国际预防自杀协会组织主席,他指出,各国的自杀率不同,自杀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他建议,预防自杀措施要适合各国国情。他说:“在发展中国家具首位的自杀方法是服农药。所以这些地方采取了减少农药使用、供应和接触等有效预防措施。”伯曼称,来自斯里兰卡、印度和中国农业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措施限制了农药接触。

“世界预防自杀日”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发起倡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自杀是造成过早死亡的一个主要的、可以预防的原因,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对于自杀问题的认识;各国政府需要制定国家预防自杀战略和政策框架;在地方层面上,社区应开展预防自杀方案和活动,落实国家策略,使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大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减少获得自杀手段(如杀虫剂、药物、枪支);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抑郁症、酒精中毒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杀未遂者进行开导和护理;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培训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光环背后的凄凉

从1999年谢津从家中窗台跌落身亡,到2002年陈宝莲从上海24层高楼纵身跃下,再到2003年张国荣坠楼自尽,短短4年间有3位明星选择了跳楼这样一种轻生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再放眼国际,因为可口的泡菜和唯美的韩剧而负盛名的韩国,韩国娱乐圈在人们的扼腕叹息中频频发生自杀事件,崔真实、安在焕、张彩苑、金智厚、李瑞贤在不到4个月之内相继离世。而到2009年初,这股自杀风波却愈演愈烈,无论因拍摄《花样男子》而人气正旺的张紫妍、还是28岁歌手李昌容以及并不走红的男星金锡均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此外,韩国每10万人口中有21.5人自杀,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居首位。近些年,韩国的自杀率已居全球首位。

娱乐圈明星生活压力大于常人,但是,亚洲国家尤其是中、日、韩传统文化氛围很看重面子观念,容易把面子与尊严联系起来,常常不愿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如此一来,心理压力就得不到很好的疏导。西方人有忏悔的社会心理基础,他们愿意找心理医生咨询,而国人却更习惯同密友倾吐隐私。

虽然明星身上笼罩着光环,作为偶像被关注和崇拜,但他们也因此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为了维护在公众心目中的好形象,他们有时就要戴着面具生活,很难活得像普通人那样轻松另外,公众对明星的道德期望过高也是一个原因。

中、日、韩国家的民众容易把才能与个人道德联系起来,倾向于将名人神化、道德化,潜意识里把名人塑造成完美的道德楷模。那些在镁光灯下光鲜亮丽的演艺明星大多处在双重压力下:一方面他们受到传媒的极大关注,日常生活几乎都暴露在公众面前,些许错失都难逃公众的眼睛;另一方面,其言行举止又被认为必须符合传统道德规范。

心理专家认为,如同娱乐业基本的社会功能一样,明星轻生对大众社会心理造成的示范效应是强烈而短暂的。一时间或许会在某些追星族中爆发情绪反应,但这种情绪很快就能平复下来。但是明星对于普通人的影响依旧是无法排除的。专家呼吁,让人们学会自我辨别,让生命得到更大的尊重。

关注妇女和儿童

据报道,在中国,青少年人群和女性人群是自杀的主要群体。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结果。一些青少年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日趋淡薄,而新的社会主义的激励人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又非常缺乏。可结果是由于他们缺乏精神力量,一旦身处痛苦境地时,就无法从痛苦中解救自己,也无法在失望中看到生命具有的积极意义,于是更强烈地为自己痛苦陷入绝望,这种循环加剧的绝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自杀行为。

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秘书长聂振伟副教授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聂教授说,预防青少年自杀决不是青少年的个人行为,除了要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外,学校和家庭在预防青少年自杀方面做到“共同参与”至关重要。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对自杀者的调查表明,女性自杀者是男性自杀者的三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而在当今中国自杀的妇女群体中又多是农村妇女,当今中国农村妇女的自杀人数占国内妇女自杀总数的94.11%,占世界妇女自杀总数的52.45%。然而,中国农村妇女是一个沉默的群体,长期以来她们一直为社会主流媒体和研究机构所忽视。著名妇女问题专家、红枫女性心理咨询中心的林亚男女士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妇女整体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又容易受情绪影响。妇女除了要在工作中接受和男士一样的社会竞争压力之外,还要做好家庭主妇,她们过得特别累,有许多妇女还常常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此外,妇女还受到来自子女方面的压力,一旦子女学习、生活遇到问题,做母亲的就很容易自责,把责任揽在自己

身上。

在林亚男女士看来,减少女性自杀事件的发生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妇女应当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及时寻求社会的支持,比如在感到比较压抑的时候,她们应当多寻求亲友、家人的支持与帮助。第二,应当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社会介入多的活动,不能太孤僻,把自己束缚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爱是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高层精神卫生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中国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22.2人,中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

根据专家对中国自杀者进行心理解剖分析,发现中国自杀者有以下特点: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五成八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七成五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药,六成二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两成七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四成七曾出现过自杀行为;六成三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一成。

众所周知,“抑郁”是导致自杀最直接的原因,但自杀造成的“后遣症”亦不容忽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6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据此测算,中国每年大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承受着因家人或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其中大约有13.5万名小于十七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的悲剧。专家认为,这种严重的心理影响会持续十余年,甚至会持续影响他们的后半生。

我国第一个面向自杀群体的医疗机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于2002年12月3日成立,这标志着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个体和相关人员有了专业的预防救助门诊。中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我国自杀现象的发生,在8年内将全国自杀率降低20%,每年挽救5万?6万人的生命,每年对40万自杀未遂者进行预防。同时,中心还将根据可靠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全国建立有效的城市和农村预防自杀模式,并向工作在全国自杀预防领域的临床医师、管理人员和研究者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印度的加尔各答地铁公司也已在地铁17个站播放古典轻音乐,以防止乘客自杀。

韩国的首尔地铁站实施“音乐疗法”,目的是抚慰欲自杀者的心灵。地铁当局正沿着站台设立“安全栅栏”,这些栅栏门只在火车到站时开启;还计划安装紧急情况按钮以便站台上的乘客发现有人要跳下去时向司机报警。首尔地铁站还播放录音呼吁乘客给予周围的人更多关心,地铁站还张贴海报、发放传单提供免费(心理)咨询的联系号码。

由于自杀人数不断增多,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这种不良现象给社会造成的损失。2001年,日本政府首次拨款成立了专门的防止自杀机构。同时,官方还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楼房时要充分考虑防自杀因素。日本的地铁和火车车站里还沿站台放置镜子,好让那些想自杀的人再看看镜中的自己,三思而后行。

生命的权利只有一次,导致施行自杀者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爱,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

作者:Virginia

第4篇:爱“你”就像爱生命——《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说明

浙江省平阳县中心小学 池昌斌

老师们: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最近所设计的《美丽的生命》一课的一些教学设想。我把今天的发言内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爱‘你’就像爱生命,希望老师们能喜欢!首先让我来说说我为什么要上这样的一节课?

一、我为什么要上这样的一节课

记得半年前我看了一部新生代导演陆川拍的影片——《可可西里》,曾被这部片子深深感动。我觉得《可可西里》所传递的一种生命与信仰的感动,有必要和我的学生共同分享。后来又看了法国导演雅克·贝尔所拍的纪录片《天、地、人》三部曲(《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和《喜玛拉雅》),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德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哲有关“敬畏生命”的著作,则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史怀哲认为: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每个生命都是应当敬畏的。敬畏生命的原则不应当仅仅适用于人类,而应当适用一切生命。人类应当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一切的所有的生命。他认为道德教育应以敬畏生命为出发点,教育我们的学生对所有的生命应保持最基本的善意,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避免伤害生命并救助生命;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当教育学生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对待生命,让学生在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同时体验到所有的生命的存在,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动植物都是生命,每个生命在除去各自的角色与名称外最本质的就是生命。

当我带上这些想法走进学生关于“如何面对生命”的生活世界时,不禁感慨万千!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学生在随意的捕捉动物,随意的践踏草木。当问他们时,许多的学生回答:“它们不是我们人类!它们只不过是一些草木,一只蚂蚁,一条虫子,一朵花„„仅此而已。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包括许多大人)总是用“它们”指除了人以外的一切生命。主观的认为它们是低等的,人类可以随意的剥夺它们的生存权利。我想:假如我们把珍爱生命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时,我们也就对生命产生了爱,善良,平等这样的美德,我们的道德教育也就成了爱的教育。那么如何在一节品德课中实现这些想法呢?我觉得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感受生命的美丽与神奇,在人与自然人与各种生命的对话中唤醒学生的生命良知将会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后来我在反复研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美丽的生命》这一课时,终于为我有关“珍爱生命教育”杂乱无章的思绪中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一节课。

二、教学任务分析 《美丽的生命》(第一课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为:珍爱生命。共分三个课时来完成,分别是: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美丽的生命”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珍爱大自然的生灵万物。引导学生从如何对待大自然的生灵万物的生命开始来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本课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生命使世界更美丽。通过几张画面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及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机勃勃的场景,充分展现了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

(二)它们也需要爱。通过几张画面展示植物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有生命,它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向我们表述它们的友善,同时也用了另外几幅画面来展示学生生活世界中不能善待动植物的场景。本课教材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然保护活动”。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活的权利,都值得珍爱,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关爱、善待动植物。

三、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根据单元内容编排和本课教材设计。我们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

3.行为与习惯目标:懂得关爱、善待身边的动植物,学会和它们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善待动植物。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每一个生命。

四、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根据《美丽的生命》这篇课文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鲁洁教授在关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解释中曾有过这样两段论述:其一:新课程要求教材实现的功能是“激活”,要成为一种“活性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要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造血机能”。正如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感、价值感唤醒。其二:“无论是课程或教材,我们强调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强调儿童在身自活动中获得经验,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同属经验型课程,采用体验性学习,主要让学生借助体验生成新的意义,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生活经验。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细细品味以上两段论述,结合前段时间我对生命教育等相关理论的思考,当我反复揣摸《美丽的生命》这篇课文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我便有了以下一些想法:

其一,教材的第一内容是“生命使世界更美丽”,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去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而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都是有限的,而这个环节又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受生命的美丽与神奇呢?如何通过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去感受生命,“激活”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生命意识呢?

其二,我们的孩子只是四年级的小学生,而“生命”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活动体验,并对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改造并重组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建立起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又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所在。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几经思考,思路逐渐清晰,只有创设一个活动,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自然,才能真正感受生命之美,只有让学生感受了生命消失之后的恐怖,才能真正从心灵上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及各种动植物存在的意义,于是我大胆整合教材,安排了以下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

(一)实践:寻找生命,亲近生命,记录生命

课前布置为期一周的《追寻美丽的生命》实践方案,让孩子们到身边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生命,发现生命,亲近生命,去观察生命、认识生命,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生命形态的美丽,去表达生命,感受生命。可以拍下有关生命形态的照片,也可以画画眼中的生命,写下生命的日记。

(二)交流:我看到的生命

1.从一张地球的图片说起导入新课学习。

2.学生从多方面来展示他们所发现的生命,师生共同欣赏美丽的生命,畅谈感受。

3.师小节,导入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三)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1.观看小片:《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一个从陆地,空中,海洋,宏观及微观等方面来展示生命之美,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更美丽的小影片。

2.学生谈感受,深度认识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更美丽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小结:

(四)体验:没有生命气息的世界

1.学生猜想,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这些美丽的动植物,那世界会变成怎样呢?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观看“无生命世界”的小片:

(整体上这个小片通过视觉、听觉,打造一个毫无生命气息的世界。) 3.畅谈感受: 4.小组活动:取地名

5.对比感悟:回想刚才那个生机勃勃的美丽世界,看看现在这个孤独荒凉的悲伤世界,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中。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6.师小节

(五)畅谈:我和我的动植物朋友

1.导入:

2.小组之内交流(要求学生带上自己的动植物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生上台讲讲自己与动植物的故事,介绍自己最亲密的动植物朋友。 4.小结:

(六)发现:寻找不和谐的音符

1.生交流讨论。

2.生汇报:生活中所见的不能善等动植物的情况,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3.看一段短片。(片段选自《可可西里》)

4.同学们!当你们看了这样一段画面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想说些什么? 5.生谈体会。

6.老师的体会:的确,面对这样令人愤怒的场景,老师也有很多体会,在这老师非常愿意把我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七)老师的体会

音乐起:低沉缓慢(藏族的和音)

背景为黑色:字幕:这个世界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大自然的生机就是生命的体现,生命没有了,世界也就没有了!(然后淡去) 生命如此美丽 世界上

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 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珍爱 让我们

珍爱自己的生命 珍爱一切的生命!!!

总而言之,《美丽的生命》这一节课的设计,我是本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真正实现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来构建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从课前实践追寻美丽的生命,到学生带上实践的体验进入课堂,展示他们所发现的美丽的生命,接着在欣赏美丽的生命,体验美丽的世界中,充分感受生命的美丽,然后,引导学生在无生命气息的世界中对比感悟,让他们深深地从反面体验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动植物朋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和善待动植物。最后通过寻找不和谐的音符,让学生表达对不能善待动植物现象的愤怒,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从而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生命意识,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反思分析 老师们,这节课我从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到创作草案,最后到成形历时半年左右,在各级领导与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有很多方面作了改革与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上了课再实践为实践了再上课,让学生带上实践的收获进课堂上课。

课前实践方案《追寻美丽的生命》真正体现了品德学科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活性,实践性,体验性及活动性相结合的特点,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个打破了时空与地域限制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到了平时很少注意的生命世界中,认识了身边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这一点无论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学生在自己生命日记中的表白都可以说明。

(二)如何让多媒体的应用效果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本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也收到了明显的辅助教学效果,这一点从学生看了“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无生命气息的世界”,及有关藏羚羊被无辜杀害的场景后的激情表现都可以得到证明,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课堂的氛围也不断呈现高潮。当然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遗憾与困惑,如:课堂中源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生命感悟还不够丰富,教学中老师张弛的度把握的还不够纯熟,课的结构还不够缜密等,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及各位教师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第5篇:美丽的生命 作文

美丽的生命,是的,生命是多么的美丽啊!好好珍惜这美丽的生命吧!5月12日那一天,大地突然剧烈晃动。一刹那间,四川山崩地裂,多少楼房倒塌,多少人被埋在废墟之下。震荡可怕极了,顷刻间,四川这个美丽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坟场”,大人、小孩、老人一下子失去了他们美好的家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生命的美丽。我记得地震中有一个女孩子,她叫邓清清,是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的学生,她的好学与坚强,使我永不忘怀。那天下着雨,当清清被官兵们抢救出来时,令人感动的是,她正打着手电筒看书呢!她是那样的好学,那样的坚强,废墟中仍然不忘读书。而我呢,我为何不珍惜这美丽的生命,好好读书呢?我还记得一个女孩子,是澄海澄城的。这个女孩子是脑瘫儿童,虽然行动不便,但智力发育一点也不差。正因为这样,她一直希望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接受正常的教育。但读了一年幼儿园之后,她却不得不退学。在2006年做了腿部的矫治手术后,身体好转的她开始拼命地进行康复训练。她每天反复练习下蹲、站立、爬行、转体,累得大汗淋漓。她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艰苦地反复练习。她虽然残疾了,但生命却是那样的美丽!而我呢,一个健全的孩子,我为何不珍惜我这美丽的生命呢?我是不是应该做一点什么事情呢?生命虽然是短暂、微弱而又渺小的,但是,只要我们肯珍惜它,它就会变得美丽而又辉煌。好好珍惜我们美丽的生命吧!

第6篇:一个美丽的生命

一个美丽的生命,还未来得及仔细品味人世的韶华,还未来得及与亲人哪怕是一句简短的告别,就在城市的街头,被无盖下水道的滚滚急流卷走了。

尽管在她遇险后,长沙这座城市给了她尽可能的拯救与

,,,,谁

第7篇:生命的意义--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生命的意义

摘要:《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确实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影片讲述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故事。这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会经历各种磨练和困难,我会以约翰纳什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相信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永远带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奋勇航行。

关键词:《美丽心灵》;生命的意义;成功;爱情;友情;执着

究竟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重要,我们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却以为自己还是正确的,我们每天努力的很辛苦,殊不知我们正在错误的追求些无所谓的东西。如果有人问我,幸福是什么,你现在幸福吗?我的回答是我不幸福,因为我每天都在挣扎于琐碎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能扔掉这些,去寻求生命的源头,去寻求我们真正想要的。看完《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充满平静的感动,为约翰纳什的成功所感动,为他的爱情所感动,为他的坚强与执着所感动。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一、剧情简介

《美丽心灵》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影片的男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一个聪明但又古怪的学生,在普林斯顿他一直致力于发表一篇原创论文(博弈论),以此作为进入惠勤研究室的基石。他桀骜不驯,讽刺同学的论文不具有发展和创新性,他不喜欢优雅的社交场合,不去上课,他为了自己的原创理论哪怕是压力到极致也绝不妥协。在一个小酒吧里,一个金发女郎唤起了他的灵感,使他盘旋在头脑中的理论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他最终发表了博弈论,推翻了亚当斯密150年来牢不可破的经济理论。这个巨大的成就无疑使他成功的进入了惠勤研究室,令他的事业达到了巅峰。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的过程中结识了他的学生艾丽西娅,他们之间产生了浪漫的爱情并最终成功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故事

1发展到这里看似非常美好和圆满,然而约翰纳什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工作的并不快乐,他一直渴望为国家效力,长期的压力使他产生了幻觉,他幻想自己为美国国防部破解密码,他被这个工作深深的吸引着而无法自拔。他的幻觉越来越严重,甚至以为自己被追杀,严重的影响了家庭生活。经诊断,他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的长官威廉帕彻、他的室友兼挚友查尔斯和可爱的小女孩玛西都是他幻想出来的。艾丽西娅得知她的丈夫的遭遇后,内心悲痛不已,曾经的令人羡慕不已的美满家庭也就此消失了。然而艾丽西娅并没有放弃她的丈夫,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支撑着她,也感动了约翰纳什,他最终决定要与病魔作斗争。斗争的过程是艰难的,约翰纳什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普林斯顿,遭到了无数的嘲讽,但是他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战胜了自己。晚年的约翰纳什,不仅获得了众人的肯定还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一个拥有美好情感和美丽心灵的人。

二、成功

成功在于坚持,在于不断的努力,在于浴火重生,在于勇往直前。约翰纳什的成功就在于这些。他在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完成论文的情况下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原创理论,哪怕是顶着人们的嘲笑,顶着错失去惠勤研究生的机会,他仍然在坚持。最终他成功的发表了博弈论,推翻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取得了万人瞩目的成就。在教书期间,他认识了艾丽西娅,并产生了浪漫的爱情,爱情修成正果并成就了一桩美好的婚姻。约翰纳什的人生发展到这里似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然而上天注定是要锻造他的,让他历经重重难关,最终凤凰涅槃,欲火重生。由于内心长期的压力无法释放,纳什最终得了精神分裂症。内心的迷失让原本美好的婚姻与事业变得破碎不堪。为了事业,为了家庭,纳什放弃了吃药,用毅力去战胜病魔。在与病魔斗争的这段时间里,他懂得了爱情对于他的意义,懂得了友情的价值,即使遭到嘲讽,他仍坚持不懈,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他放下了自己的骄傲,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正是这种选择,让他获得重生,他开始与同学交流,并从中获得了快乐,他的坚强与蜕变让他战胜了病魔,让他受到了人们的肯定并最终成功的登上了诺贝尔讲台。他的一生是艰难的,也是荣耀的。成功的人往往要经历更多的痛苦,人的意志往往和勇气成正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最终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爱情与友情

爱情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爱情,约翰纳什亦是如此。当美丽的艾丽西娅向他询问问题的时候,纳什显得格外紧张,不敢抬头正视艾丽西娅,还借用杂志来遮掩自己的不知所措。此时的约翰纳什是可爱的,他放下了孤傲,展现出了自己羞涩的一面,尤其是纳什借星星向艾丽西娅传递爱情时,场面是前所未有的浪漫。爱情最终修成了正果,成就了美满的婚姻,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表面下,纳什患了精神分裂症,现实的残酷考验着这份爱情。艾丽西娅经受住了考验,她没有放弃她的丈夫,没有将她的丈夫送去精神病院,也没有丢弃丈夫一人在家忍受煎熬,而是选择陪丈夫一同面对苦难。纳什要求妻子离开他,因为他不确定是否会伤害到妻子,而妻子却说,“医生让我在你要杀我的时候给他打电话”。一句简短略带些幽默式的回答温暖了我的整个心,大爱无言,世界上最真挚的爱情亦不过如此,不抛弃不放弃,这样的爱情也只有纳什在诺贝尔讲台的那一翻对妻子的答谢才足以匹配。纳什何尝不是幸运的,他拥有一位伟大的妻子在背后永远的支持他,当他跌入低谷的时候,当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他的妻子用双手抚慰他的心灵,“我们明天再试试看”,温暖而坚定的话一直支撑着纳什,使他重新找回了自己,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纳什幻想出的玛西其实也是他对于情感的向往,查尔斯是玛西唯一的亲人和寄托,艾丽西娅又何尝不是纳什的唯一亲人和寄托呢。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向往那种无欲无求、不掺杂质、互信互助的爱情。但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又何尝做到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过多的被欲望所摆布,却忽略了那些本该我们珍视的东西,比如爱情,比如亲情,这些才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约翰纳什是一个孤僻和古怪的人,他不喜欢看似文雅的社交场合,他的话语直白刻薄,他上课经常迟到,对待学生表情孤傲,没有人敢亲近他。然而,他也是需要朋友的,渴望自己在满是压力的情况下能有个人谈谈心,于是查尔斯出现了,这是他幻想出的友情,是那么的真实可感。年轻时的他不懂得如何交友,太过轻狂,然而友情却解救了他,生病时有朋友的探望,重返校园有马丁汉森的帮助。最终他重新的找回了自己,开始认真的上第一堂课,开始为学生真正的传教、授业、解惑,他重新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理解,他不再迷失,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四、执着与幻想

天才源于执着,尤其在约翰纳什身上。对于博弈论,他近乎疯狂,他连在酒吧里娱乐的时候都不忘思考,这种执着的精神造就了博弈论,也正是这种执着令他精神分裂。即使遭受这样的痛苦,他也不忘记学习。为了学习,他放弃吃药,仅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来战胜病魔。然而他成功了,因为他相信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不放弃就意味着还有希望,他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不断的努力和进步,最终造就了非凡的成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幻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立的一面,然而当这种对立无限的放大就会衍生出疾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平衡体,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平衡,是我们自己。长期的压力或内心的失调都会导致失衡,失衡一旦产生,我们就要自我调节,自我更正。纳什为什么会有幻想,因为他缺乏朋友,所以他幻想出挚友查尔斯;因为他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被人们认可,所以他幻想出威廉帕彻,赋予自己使命。这一切都源于内心的欲望,纳什分不清现实和幻想,他无疑是痛苦的。然而纳什最后真正做到了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正,他放下了自己的骄傲,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他对查尔斯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不能再跟你说话了”, 他选择接受自己的疾病,不去逃避。当有陌生人找纳什的时候,纳什会笑笑的问周边的人“你看得到他吗”,这种坦然的接受自己生命的缺陷,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对自我的一种解救和释放。当纳什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时候,他称自己的探索让他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症,这种看似的自我调侃却赢得了大家尊重的掌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缺陷,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脱去身上重重的壳,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

五、生命的意义

人生曲折而且漫长,一个人心灵的痛苦远比肉体的痛苦要难以承受的多。我们出生于这个世界,必然要经历许多的困难,这不仅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蜕变。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有时问题本身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点上,约翰纳什显然做得不好,他没能正确排除自己心中的压力,反而让它愈发滋生,当这种压力大过自己内心承受的极限时,人的心理就会扭曲,精神就会崩溃。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梦想,追求梦想的道路不会一

帆风顺,我们只有战胜道路上的各种荆棘与坎坷,才会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快乐。约翰纳什从年少轻狂不去上课和认为上课教书浪费时间,到他主动提出上课,这种变化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新的理解,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深化;他从被学校所嘲笑到被大家所尊敬,是他对于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端正;他在课上所说的同样的两句“稚嫩饥渴的脑袋”,却隐含着不同的意义,这是自己对于人生的一种新的感悟。当纳什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他的表情是如此的淡定,这种对于生命的释然是没有历经过磨难的人所无法想象的。记得纳什说过,“那些幻想都是过去,每个人都会被过去缠绕”,的确,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给自己设置了无限多的障碍,导致我们忘记了生命本身的意义。反思我们平常的生活,我们日复一日的奔波忙碌,为的仅仅是一点点财富跟荣誉,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吗?我想不是。人活着就要不断的发现自我的价值以及去实现它,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所拥有的,爱我所爱的人,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奋斗。同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就会创造出不一样的人生。不要每天抱怨、指责,要知道存在即是道理,接受它,你便活得轻松自如。蜗牛之所以行动缓慢,是因为背着重重的壳,我们唯有将内心的重担抛去才能真正活得坦然快乐。别被困难吓倒,别让梦想夭折,与纳什相比我们是如此的幸运,请珍惜这种幸运吧,美好的明天就在远方。

《美丽心灵》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收获颇多。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会经历各种磨练和困难,我会以约翰纳什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相信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永远带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奋勇航行。

参考文献:

[1] 袁玉琴,谢柏梁. 影视艺术概论 [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 黄会林,周星.影视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薛凌. 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 杨拓. 从观众学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的成功 [J].电影评介,2010(2).

第8篇:挫折,生命永恒的美丽

静静的坐在窗前,细细的聆听噼噼啪啪的水声。遥望窗外,那烟雨朦胧的世界。目光瞬间停滞,一朵盛开在暴风雨中的小花。任凭狂风吹暴雨打,毅然的挺起了娇嫩的身躯。啊!一朵小小的花中,洋溢出无限的生命色彩,那是一种永恒的色调。

独自漫步在满是泥泞的小路上,目光被一株小草所吸引。俯望小草的末端。啊!竟是一块坚硬的石块。在石头的最深处,钻出一个小而顽强的生命,她傲然挺立。当你细细观察时,你会发现生命永恒的美丽正在她的身上悄然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其实,只要我们多留心身边微小的事物,不要漠视了那些永恒的细节。你会发现,时间虽匆匆流逝,但是在他逝去中总会有某一个时刻定格在心中。

抬头仰望一棵参天的大树,蓬勃的生命气息蕴育在他的身旁。或许,每个人只看到了大树那强劲的生命力,往往忽视了树下为大树提供养料的根。

树根,永远埋葬在泥土中,在黑暗的地下默默地汲取养分供给大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依旧无怨无悔的在土壤中工作着,即使永远也沐浴不到温暖的阳光——这就是生命,那永恒的色调积淀在了树根上。

我曾多次问自己“什么样的生命能像一朵在焦阳下含苞待放的玫瑰,吸收着烈火的热情,沐浴着春风的柔和,蕴涵着生命的奥秘。当她在烈日中绽放出无限的芳香时,我们能领略到生命那如火如荼的美丽。”我曾无数次驻足在花草树木的身旁,渴求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到答案。

今日,我才恍然大悟,生命永恒的美丽莫过于在风雨中,勇敢的和厄运做着搏击;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放弃多生的渴望;不管前方有多少阻碍,也能让生命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是啊!“生命”,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啊,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存有顽强的生命。她高傲,不被任何艰苦所阻碍;她美丽,让所有沮丧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然而,她又是那么的柔和,往往在你最失意最无助的时候,为你指寻一条光明的大道,即使充斥着荆棘,她也会使你跨过重重磨难,助你达到人生最高的巅峰。——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永恒的美丽。

浙江温州瑞安市罗凤中学初一:冯国岭

第9篇:生命,美丽的旅程教案

生命——美丽的旅程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生命,了解自己的生命多么的美丽,从而学会珍惜生命。

2、通过签订生命盟约,达成珍惜生命的承诺,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大家好,很高兴和在座的各位共享这个温暖的午后,紧张而忙碌的一周即将过去,

一、讲述故事,引入课题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又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的爸爸在草原上迷路了,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五枚硬币,把一枚埋在草地里,把其余四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五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上,你要一点点的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1、这个故事,说了什么?

(学生会有各种回答,预计会涉及:生命,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意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的词语,逐词出示课题:生命,美丽的旅程

过渡:世上的每个人,甚至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的生命旅程,只有经历所有的历程,我们的生命才算完整。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一起走进这个旅程,一起畅想,一起去经历美丽的生命旅程。(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初步认识生命的意义,唤起学生探索本次主题的需要和愿望。

二、展示美丽画面,欣赏生命 情境设置:感受丰富美好的生命世界。 导语:首先让我们走进丰富美好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课件出示:大千世界视频录像。)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画面音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唤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感受生命的美好可爱。

三、生命体验游戏,激发对生命的珍爱

1、音乐冥想

过渡:欣赏过美好的生命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个人从一出生,你的生命旅程就开始了。 现在请保持最舒服最放松的姿势坐好,然后闭上眼睛。请随着音乐,跟随老师的提示,对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自己的生命状态进行想象。(课件生命体验)

请同学们慢慢的睁开眼睛,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生命漫长而短暂,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精彩。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形象的体验自己生命的美丽旅程,使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发现和感受自我存在的过程,以开放的心态悦纳人生,并为下面的抉择游戏做好铺垫。

2、心理体验游戏——《生命的抉择》

①从你现在的年龄开始算,你的人生之路还有漫长的60年、70年甚至8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想做些什么事情?大家说一说。(课件生命数轴) 生命数轴: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100(岁)

②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你认为人生中最应该去做、最有必要做、最值得做的其中的6件事是什么?想好后,请用简短的语言快速地写下来。写的文字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不需要告诉别人。(播放音乐,请学生动笔完成。)

教师渲染:

过渡: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无常,

*受日益恶劣的环境威胁,你只能再拥有30年的生命了。生命缩短,你能做的事情也只剩4件了,请用笔把另外2件划掉。划掉的事情将永远不再有机会完成,即使是你十分不愿割舍的,也再不能实现了。

③进行抉择游戏。(课件生命的抉择)

*因为疾病的侵扰,你被迫还要在舍弃将近20年的生命,从余下的4件事情中再减掉2件吧。请开始行动,划掉的事情今生将与你无缘了。

*因为战乱的原因,你的生命只有1年的时间了,短短的一年中,你只能做好1件事情,请你把你无力去做的事情划掉。划掉意味着永远的舍弃。

*因为灾难的不期而至,你的生命只有1天了,你已经无力再做任何事情了,请舍弃最后一件事情吧。这件事情的消失意味着,你什么事情都无法实现了。

3、分享:生命旅程中你曾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可是现在它们都无法实现了,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我们有什么话想对可敬可畏的生命说呢?

板书:生命,我想对你说……(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升华自己的感受。)(课件)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我被你们给感动了!

3.感受的进一步升华:

接下来我们看看国内外的几位文学大家对生命的感悟。

(出示课件,课堂欣赏文章片段《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谈生命》、《生命的七种颜色》)

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读这几篇文章,它们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命、感悟生命。

(设计意图:人总会在失去一些东西后才去切身体会曾经拥有的宝贵。这个游戏让学生在取舍的艰难选择中,切身体验生命既美好又短暂、既有目标又不可预见,唤起学生好好把握和珍爱生命。)

四、悦纳生命,呵护生命

1、启发思考 生命是如此珍贵、丰富而又不可重复,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它,那么怎样才算珍爱生命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不同人的生命过程。 ① 出示不珍爱生命的有关图片。

大家认识他吗,他是中国达人秀季冠军刘伟,能看出他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②视频《中国达人秀》刘伟用脚弹钢琴

面对生命有的人虚度,浪费,践踏,令人痛心,而刘伟身残志坚,活出了生命的精彩。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精彩?(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升华对生命的认识,使其认识到

小结:痛苦和磨难是生命的重要一部分,有生命就有乐趣,从而懂得悦纳生命,呵护生命,让生命更精彩。

2、生命盟约

下面让我们对如此珍贵如此美丽的生命立下承诺吧。

、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出主要的条目,把你们的承诺写到这张契约纸上吧。并签上你的名字。

3、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 总结下课。

五、生命盟约

1、生命如此珍贵,如此美丽,对生命你有什么承诺?

2、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出主要的条目,把你们的承诺写到这张契约纸上吧。

3、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 总结下课。

上一篇: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总结下一篇:小学外出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