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资源旅游产品设计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生态旅游是旅游业正在兴起的一项在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的区域进行的专项旅游活动[1]。坐落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虽然生态旅游产业已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旅游认识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社会共管机制、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不断显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冰雪资源旅游产品设计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冰雪资源旅游产品设计论文 篇1:

浅析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摘要:通过分析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资源特点,明确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出县城区域、尼洋河——川藏公路带以及高原风光旅游产品是近期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强调资源依托、开发思路以及产品设计是工布江达县制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工布江达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工布江达县是西藏自治区区域范围内的一个行政县,区内汇集了众多的旅游资源,但是其优越的旅游资源状况并未给该地区带来与之匹配的旅游收益。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分析,可以明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为工布江达县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一、工布江达县旅游资源特色

(一)自然旅游资源

1.高山冰川景观

工布江达县属于高山河谷地貌,区内大部分山峰海拔都在5 000米以上,常年冰雪覆盖[1],发育有独特的冰川地貌景观和海洋性冰川遗迹。高山冰川地貌景观对于了解工布江达县冰川的发育、分布以堰塞湖的生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赋予了工布江达县深厚的科考价值和探险价值。

2.瀑布涧溪景观

工布江达县内丰富的山岳和高山冰川地貌景观造就了大量的瀑布和涧溪,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川的积雪融水。由于落差和流量都很大,这些瀑布、涧溪节奏分明、气势如虹。此类单体景观通常与周围的原始森林、雪峰、冰川和湿地等融为一体,是综合自然景区景点的核心构成要素,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整体考虑和布局。

3.植被景观

受到地形、气候方面的影响,工布江达县的植被类型呈现东西向水平变化、等高环状垂直分布等规律。如东部仲莎、雪卡、错高是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被;中部江达、娘蒲、金达以灌木林为主;西部加兴以灌丛草甸为主,植被低矮,灌丛树种以高山柳为主。多样的植被景观是工布江达县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内景观的和谐配置提供了绿色基础,是旅游者休闲度假、返濮归真的天然场所。

4.野生动物景观

工布江达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野生动物有63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唇鹿、雪豹、麝、黑颈鹤等。除此之外,属于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黑熊、棕熊、水獭、喜山马鸡等。由此可见,保护区和观赏点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同时也便于旅游者的参观。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宗教文化

工布江达县的宗教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清规戒律和活动场所。目前县内有大小寺庙、日追、拉康20所,在政府的资助下,大多已进行修复、重建并能实现自给自足,部分还有可观的经济收入。

2.古墓群

工布江达县的古墓群坐落在大象山脚下,是历史上驻太昭清兵与工布土王的部队交战时阵亡将士的坟墓。由于常年废弃,古墓群荒草丛生,原貌已失。鉴于此景观印证了清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历史,有利于进行民族团结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加强对古墓群的保护以及周边环境的治理。

3.民风习俗

工布江达县的农牧民着装以工布服饰为主,布纹及配饰明显区别于藏族的其他地区;饮食方面,主要以糌粑和麦饼为主,偏好酥油茶、青稞酒、风干肉、奶品等食物;建筑方面,房子多为藏式碉旁[1],就地取材,顶层夯土严实,冬暖夏凉;生产方面,县内保有春播和秋收仪式,反映了当地居民对耕种、收获的期盼和祝愿。这些淳朴浓郁的民风习俗反映了人们的生活风貌,为旅游业增添了神秘色彩。

4.传闻轶事

工布江达县历史悠久,流传着丰富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依附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之中,充实了文化内涵,增强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最知名的有湖心岛三大奇观传说、格萨尔王神话、扎西和卓玛的故事等。民间故事反映的是当地居民过去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依托,是工布江达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传闻轶事的挖掘和利用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旅游宣传,增强景观吸引力。

二、发展战略

(一)政府主导

充分发挥资源与区位的优势,实施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经济跳跃式发展战略,即由工布江达县政府实施政策、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的统一指导,有效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确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建立有序的市场机制,积极招商引资,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以此丰富和完善工布江达县的旅游供给能力。

(二)以保护促发展

工布江达县拥有全西藏原真性极强的生态环境,这是工布江达县旅游业发展的根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工作和根本目的。为保持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必须寻求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因此,工布江达县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宣传、实施、监督相关政策,同时要提高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提倡全员参与。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资源的损耗,保持资源的良性利用。

(三)树立大市场的发展观念

工布江达县应树立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营造大市场的理念,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将旅游业作为工布江达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扶植,以此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为县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开发、滚动发展

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工布江达县应根据资源特色,深入调研、分析市场竞争态势,正确把握旅游者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巴松错景区的龙头拉动作用,实施先完成总体框架布局,后补充完善的总体战略[1]。

三、产品开发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等级较高。依据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突出特色、迎合市场、长远发展等原则,建议将县城、尼洋河——川藏公路带以及高原风光类旅游产品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

(一)县城旅游服务中心

1.资源依托

工布江达县城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区域内最优秀的管理者、最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最繁荣的第三产业,这些现有的条件使工布江达县城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指挥部。

2.发展思路

工布江达县城作为旅游发展的指挥部和核心区,一方面承担着全县旅游集散和旅游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承载着传播西藏民族文化的使命。因此,完善的基础设施、热情好客的居民、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独特的民俗体验等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工布江达县旅游的门面,县城的旅游开发应从旅游基础设施、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等方面入手。

3.产品设计

(1)强化旅游服务设施。县城作为工布江达县的一级旅游集散地,目前的住宿设施难以在旅游高峰期满足所有中高端旅游者的需求。建议在县城内增加4星级、5星级酒店,完善内部设施和服务标准;突出县城内餐饮业的地域性特色;丰富晚间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2)民族文化演艺中心。现有的民族歌舞演艺场所在建筑体量、演出阵容、演员水平、展示内容等方面均有提升空间。建议在县城的商业区兴建规模较大的藏民族文化演艺广场,成立藏民演出队伍,明确成员的组织归属,尝试商业化运作模式。(3)完善旅游购物环境。虽然县城的旅游购物商店集中,基本规模形成,但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和质量有待升级。建议在县城内成立旅游商品联合会,专门负责旅游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另外,旅游生产企业可以采取前店后厂的形式,使旅游者直接参与产品设计、参与生产或者观赏制作流程,以此激发购买欲望。

(二)尼洋河——川藏公路观光带

1.资源依托

此区域范围内拥有尼洋河、米拉山口、邦杰塘草原、松多温泉、珍珠神泉、赛卧吊桥、阿沛管家庄园、秀巴千年古堡等多处旅游资源。由于沿途景观优质,因此应把其打造成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品牌。

2.发展思路

尼洋河水量大、落差多、沿岸景观丰富,适宜开发高端的漂流产品。因此在景区集中的区域应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以此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延长停留时间,同时要增加沿途旅游观光产品的设计,使旅游者在驾车或漂流的过程中实现步随景移。

3.产品设计

由于泥洋河与川藏公路并行,而且泥洋河的漂流产品应与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形象定位保持一致,因此,在进行漂流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突出亲近自然这一主题。由此可见,漂流沿线要尽量避免人造景观,以免给旅游者造成视觉污染。

(1)漂流产品设计。可以将松多乡作为漂流码头,进行售票处、漂流筏租赁点、旅游商品销售点等场所的选址。产品设计上要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充分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营建涉水休憩平台、水上吊桥、溜索等设施[2],作为旅游者集散、等候、休息的主要场地,并在漂流沿途的危险区域增加安全警示标志。(2)河道清理。尼洋河从源头至工布江达县城,全长137公里,水域落差1 780米,河源、冰碛、小湖广布,河谷表现为起伏悬殊的地形,这些特征增加了景区运营成本、降低了设备使用效率、加大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通过对河道的清理,使漂流产品的性价比达到最高。(3)沿途景点设计。尼洋河——川藏公路观光带现存的景观景点众多,为使旅游者在驾车或漂流的过程中体验强烈的视觉冲击,需要对沿途景观进行适度装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符合亲近自然这一主题,景观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既要实现景观的生动有趣,还要规避明显的人工雕琢痕迹。

(三)高原风光

1.资源依托

工布江达县拥有典型的高原风光,最具代表性的资源有米拉山口、邦杰塘草原、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珍珠神泉、林则野生猕猴观赏点等。

2.发展思路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景区间的合作、突出高原观光的主题、提升区域范围内的硬件环境等措施,将特色旅游景观组合形成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实现资源互补,强调区域合作而非区域竞争[3]。与此同时,要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增加旅游者的停留时间,逐步将高原观光旅游产品打造成工布江达县旅游业的精品。

3.产品设计

(1)米拉山口体验区。首先要对米拉山口的景区环境进行整顿,禁止闲散人员向旅游者兜售劣质旅游商品,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亭,重点出售旅游纪念品和避免高原反应的生活、医疗用品;其次,对区域内彰显文化倾向的物品进行规范摆放并由专人负责定期整理,以免影响视觉效果,造成环境污染;第三,在不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前提下,开通米拉山口至白唇鹿保护区直到邦杰塘草原的车行道和游步道,配备特殊车辆和设施以满足旅游者的观赏需要。(2)松多温泉休闲区。由于松多温泉品质很高,而且当前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者多数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因此建议将松多温泉进行扩建和改造,增加停车设施、融入文化元素、完善住宿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将松多温泉开发设计成针对中高端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的度假酒店。针对这一主导思想,在对松多温泉进行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历史文脉、重视旅游者需求。

首先,要实现共享与私密的结合。通过分析区域旅游的空间形态和资源之间的融合性,建立生动有序的开放性模块,既提高旅游者的时间效率又便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另外,在保障充足的的公共休闲场地的基础上,为不同需求的旅游者建立相对私密的空间,以方便家庭、小团队的聚会式旅游。

其次,要实现核心主题与混合文化的结合。温泉旅游属于休闲康体旅游范畴,因此松多温泉要突出藏式康体这一主题,并将这一主题规模化、多元化[4],同時,设计过程中可以加入国际上流行的温泉元素,并以图片、文字、服务等方式予以展示。

四、结语

旅游产品开发能力是旅游目的地的以及旅游景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树立品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西藏工布江达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R].2009.

[2]杨桂华.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冯淑华.景区运营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王玉妹]

收稿日期:2014-04-08

作者简介:吴萍(1974-),女,河南开封人,助讲,硕士,从事旅游规划等研究。

作者:吴萍

冰雪资源旅游产品设计论文 篇2:

伊春市生态旅游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生态旅游是旅游业正在兴起的一项在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的区域进行的专项旅游活动[1]。坐落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虽然生态旅游产业已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旅游认识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社会共管机制、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不断显现。为此,通过研究,在分析伊春生态旅游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及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管理;职能优化;伊春市

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情况也越发地便利,城市人群的神经长时间处于压抑、紧张的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企盼从这种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得到解脱,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而生态旅游正是顺应旅游者对绿色大自然的渴望而推出的旅游产品,它是以生态系统的景观和区域生态因子作为背景的旅游活动,其核心内容的特点是神秘性和幽深性。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可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其发展已逐渐在世界各国展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同时也有利于林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生态旅游”几乎等同于“户外游乐”[2]。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伊春市逐步加大对生态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并借此促进林区群众提高经济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3]。黑龙江伊春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伊春市GDP的11.5%。当前,在伊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由于政府的职能缺位和职能越位,使得市场失灵的弊端未能得到有效的克服和纠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一、伊春市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1.伊春市生态旅游现状分析

伊春市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依托当时伊春林区丰富的森林和冰雪资源,开发建设了桃山、朗乡、带岭和五营等旅游区,开展了狩猎、冰雪、观鸟和原始林观光等森林旅游项目,使伊春成为全省最早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区之一,在省内外、港澳及国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1989—1997年间,随着伊春林区经济的危困,旅游业后续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老化,景区、景点建设处于停滞状态,旅游市场环境的影响,全市旅游业发展处于低谷期。199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优先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加大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力度,使全市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5]。目前,全社会关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大气候正在形成,旅游业逐步成为全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并朝着全市支柱产业方向迈进。

2.生态旅游市场游客年际变化现状分析

据2011年伊春市旅游局对当年各月旅游接待情况的统计,伊春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人均花费三个方面具有上升趋势,人数平均年增长率在22%左右,收入年增长率在41%左右。游客人数的增长幅度要小于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这一方面表明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旅行方式、旅游项目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表明虽然伊春市旅游产品众多,但缺少真正满足当代游客需要的有效旅游供给产品。从人均花费情况来看,来伊春的游客平均消费只有395.2元,这反映出伊春目前的客源市场以本地和周边市场为主,因为远程游客的消费能力一般要超过1 000元。目前来伊春市旅游的不足400元的消费水平,按照100元/人天的住宿费计算,可以初步判断出游模式基本上是3+2(三天两晚)的近距离、短线游、城郊游的出游模式。这种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也与伊春市现有的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相吻合。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伊春市旅游业链条不完善的现实问题。

二、伊春市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旅游管理的主体、客体、目的与形式方法也将不断变革。传统的政府旅游管理模式将不断向现代旅游管理模式迈进,由行业管理逐步向经济管理提升,并最终向福利管理跨越[6]。当伊春市生态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知名度逐年提升时,快速增长的旅游趋势与区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景区承载能力等方面矛盾日益显现。伊春市生态旅游面临的管理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生态旅游发展前进的基础是自然资源,良好的旅游环境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到目的地旅游的重要决定因素,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旅游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保护旅游资源不受破坏,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7]。伊春市生态旅游尚处于单一的生态景观观光旅游阶段,没有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资源保护和宣传教育作用,大部分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自律性较差,尽管伊春市景区实行保洁制度,但野外吸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给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随着伊春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旅游人数逐年攀升,伊春市景区接待人数会大量增加,随之人为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也会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2.旅游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当旅游环境结构不发生对当代人与后代人有害变化,并且不发生降低游人旅游质量与游兴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所接纳的游客量[8]。目前,伊春市各景区景点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容量一直处于探索之中,没有明确的定量。这导致局部景点景区超负荷接待。尤其是近几年,伊春市旅游人数急剧增长的旅游趋势与区域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伊春市旅游局成立时间较短,经济总量小,对区域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投入有限,相应的旅游接待、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快速增长的旅游趋势矛盾日益显现。

3.缺乏生态旅游社会共管机制

外国学者 Robert H.Horwich 指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是可持续的,它必须考虑社区的参与,将当地居民作为合作者,保证居民在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参与,并使居民在保护环境和社区发展中获利,同时强调居民必须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9]。但是受传统观念和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我国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的参与度普遍不高,社区居民参与伊春市生态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政府在规划实施旅游项目时,首先想到的是专家学者而非居民,决策前很少进行公共咨询活动。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认识不足,对资源环境的责任意识较低,参与热情不高。加上受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束缚,居民参与途径与渠道缺失。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听从领导安排的固定思维模式,思想上自我封闭了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生态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短缺

任何管理都是靠人去组织实施的,没有过硬的管理人才队伍,旅游管理就无从谈起[10]。伊春市旅游局成立时间短,地处偏僻的黑龙江省东南部,教育、卫生等各项公共服务能力远不如省内其他大城市,因此,人才短缺制约了伊春市生态旅游发展。现有管理队伍中,生态旅游管理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生态旅游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对生态旅游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影响了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生态旅游活动是一种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活动,要求旅游管理者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还要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对生态旅游现象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生态旅游管理职责。目前,人才问题是制约伊春市生态旅游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解决措施

1.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在对伊春市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既要防止生态资源过度利用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并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又要兼顾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开发伊春市自然资源蕴藏的巨大经济潜力。在正确认识伊春市生态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改变单纯保护、片面保护的观念,在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提高开发水准,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与资源保护再生的可持续相结合,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11]。如果放弃对伊春市生态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得不到兼顾,那么,不但是对伊春市生态资源的浪费,相关产业也将失去发展的基础,保护事业也将无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因而难以调动最广泛的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保护,使伊春市生态系统保护事业失去应有的活力和动力。

2.全面加强资源保护措施

生态资源的良好是生态旅游有效发展的前提。保护资源环境成为伊春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并且把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源作为最终目标。可充分借鉴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分区管理策略,在开展伊春市生态旅游时,严格落实功能分区制度。在核心区内,对人为活动要严格控制,除了保护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巡护和定期资源调查外,严格禁止人为活动,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在缓冲区内,除了少量的科学研究外,也要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实行封闭式保护。实验区处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外围,为开展科研、教学、旅游等活动提供场所,在此区域内可以规划建设旅游接待的永久服务设施。

3.加强旅游服务基地的环境治理与保护

伊春市自然保护区内无常住人口,目前周边区域人口密度也很小。但是,随着伊春市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外来人口和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如果不很好地加以控制,势必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甚至会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影响和破坏。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出台相应的人口控制政策,严格有效控制外来人口数量,减轻人口数量对保护区生态资源的压力和影响。同时,加强旅游服务基地的综合管理,一是要保护好大气环境,在尚未达到利用地热资源供暖的情况下,解决集中供热问题,取缔小锅炉房,以此减少烟尘的排放;二是要科学处理好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严禁生产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河流;三是加快推进新能源利用,如区内建材采用节能环保型,利用地热资源供热,尝试借助风能、太阳能作为动力来源,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零”排放。

4.加强生态旅游认识

一方面是加强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伊春市旅游从生态观光旅游向生态旅游的成功过渡,有赖于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人员,所以加强生态旅游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旅游局可通过组织培训班、召开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授课、外派交流学习、院校培训等方式方法,培养储备一批熟识生态旅游操作与内涵的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加强旅游者生态旅游教育,提高大众环保意识。在游客集中区加强环境教育科普讲解展示,在生态脆弱区设立科普教育指示牌,在资源丰富区域设立环境监测信息采集等,让进入旅游区的游客明确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对每一位游客的要求,引导游客在游览中自我约束。通过导游员解说指导、生态资源展示、建立游客激励机制等途径,对旅游者实行生态环保教育和培养,让生态旅游者成为“负责任的旅游者”,在生态旅游活动中自觉遵守旅游条例规范、提高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

结语

伊春市致力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对伊春市生态资源进一步整合,加大了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合理有序推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伊春市生态资源管理的行政地位有效提升,生态保护成效明显,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随着伊春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的主体、客体、目的与形式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对现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我们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创新体制、完善方法、更新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逐步完善和解决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伊春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毕连柱,宋国华.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

[2] 史蒂芬·佩吉,乔·康奈尔.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曹现强.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陈瑞莲,张紧跟.地方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段永惠,王丽娟.生态旅游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4,(6).

[6] 金怡,康兴梁,孙文生.长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7,36(3):42-47.

[7] Aronson J,Le Floc`h E.Hierarchies and landscape history dialoguing with hobbs and norton.Restoration Ecology,1996,4(4):327-333.

[8] 李玉文,王新鹏.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6).

[9] 李文明,钟永德.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9,(3).

[10] Lesley.Coaboration in local tourism Policy making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12):392-415.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Yichun City

WANG Yu,ZHANG Li-jing,GAO Yu-ju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Key words:eco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function optimization;Yichun City

[责任编辑 王 莉]

作者:王宇 张丽静 高玉娟

冰雪资源旅游产品设计论文 篇3:

长春旅游舒适化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从长春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现代旅游市场要求出发,长春旅游的发展战略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旅游景区的竞争模式,而应该以旅游舒适化为核心实施发展战略,打造适合自我兼具特色的发展路径。长春旅游舒适化发展战略有三个方面:旅游营销舒适化、旅游服务舒适化和旅游资源舒适化。

关键词:长春;旅游;发展;舒适化

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鸿篇巨作《大趋势》中预言到:电子通信、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备受政府青睐的旅游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然而,尽管政府大力支持,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长春旅游发展又该如何展望前景,如何抢占市场份额。从长春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现代旅游市场要求出发,长春旅游的发展战略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旅游景区的竞争模式,而应该以旅游舒适化为核心实施发展战略,打造适合自我兼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长春旅游以旅游舒适化为核心实施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一)长春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至2007年,长春市旅游资源共有330处,其中人文旅游资源265处,自然旅游资源65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可概括为“四区一带”,即中心城市综合旅游区、双阳自然风光旅游去、农安辽金文化旅游区和第二松花江沿江旅游带。其中,中心城区重点开发“四大板块”,分别为生态板块、殖民遗迹板块、影视文化板块、产业旅游板块。长春客源市场分布,长春市国内客源市场以吉林、辽宁、黑龙江为主,境外客源市场以亚洲为主,尤以日、韩最为突出。长春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长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旅游市场日趋繁荣。开发重点旅游资源、建设特色旅游产品以及发展节庆会展和文化活动等工作卓有成效,如伪满皇宫复原工程、莲花山滑雪场建设工程和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等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长春旅游的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行业服务体系和营销管理体系,长春旅游知名度日渐提升。三桥五路工程、畅通工程和地铁建设工程,近200家旅游行业单位,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长春旅游的发展。长春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现代旅游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需求多样化,随着人数不断增多,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旅游经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旅游经历的新奇性和异质性,旅游者不仅仅只满足于传统旅游服务项目,愈发探新求异,因而顾客需求市场机制需动态化管理。与此同时,各个旅游景区竞争激烈,国内旅游景区为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分流旅游市场客源,竞相打造种类繁多的旅游品牌,却无法避免旅游项目同质化等问题,世界知名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示范效应使得旅游项目的生产周期迅速缩短,新奇性大大降低。在旅游市场竞争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形下,长春旅游战略发展计划的选取和实施任重而道远。

(二)现代旅游市场要求

近年来,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且随着社会经济进步,虽然出现众多新型的市场营销理念,任何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都无法避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根本目标。在旅游市场中,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也是各个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在约翰·A·托马斯所列举的18种旅游动机中,从希望观察别的国家人民是怎样生活、工作和娱乐到希望体验某种异性或浪漫生活,从希望访问自己的祖籍或出生地到希望考察历史等等,旅游者根据这些动机产生的旅游需求用货币、时间和精力消费旅游,所希冀的是通过等价交换得到优质的旅游产品。无论形式如何,旅游实质上都是旅游者追寻内心舒适,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过程。长春旅游发展,不仅要优化旅游资源等硬件设施,还要完善旅游服务等软件设施,彰显长春旅游资源特色,最大限度上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化需求,打造不可替代的长春旅游。

二、长春旅游舒适化发展战略

(一)旅游营销舒适化

旅游营销不仅仅是推广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需求,促进行业发展的手段,更是发掘地域物质文化,传播行为文化,弘扬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旅游营销的目的之一是帮助旅游者深入了解地域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接触旅游目的地的第一门户。

旅游营销舒适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旅游者能够高效便捷地得到关于旅游的丰富真实的信息,并以在线互动等形式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全面需求。作为旅游营销舒适化的形式之一,旅游信息化是把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购物环境等与旅游有关的信息整合起来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让经营管理人员和旅游消费者能轻松便利地获取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传统的旅游旅游资源介绍、旅游服务购买,还包括新兴尚未普及的旅游呼叫系统等。

旅游信息化相对于旅游服务而言,是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以旅游网站为例,旅游信息化可将一站式地为旅游者提供完整信息和在线购买服务,降低旅游者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旅游信息化相对于地域文化而言,是快速有效传播文化的新兴现象,旅游的本质是文化,而旅游前期的准备工作更是一种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过程,是旅游目的地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广阔舞台。

根据《长春市旅游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长春自2004年全面构建集电子商务、行业管理、旅游服务、企业应用为一体,“高效、快捷、通透”的大型旅游信息网络工程—金旅工程。虽然长春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是仅就旅游信息化而言,尚未形成完整且强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呼叫系统。长春旅游营销舒适化还应下足工夫,要形成分类齐全,剖析深入的关于旅游目的地及各旅游景区、景点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旅游攻略,要形成为满足旅游者差异需求提供策划咨询服务的在线互动服务系统等等。在旅游信息中,还原给旅游者一个真实完整的长春,使其身未行而心先至,高调传扬长春地域文化,集中旅游者的目光和注意力,用细致到巷角的地域特色文化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兴趣,用体贴到行程点滴的旅游信息服务动员其踏上长春之旅。旅游营销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一层次。

(二)旅游服务舒适化

广义的旅游服务不仅指旅游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还应包括旅游产品中所购买的,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全部服务。旅游服务舒适化作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可打造为旅游目的地的独当一面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实条件下,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用,并由此产生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的因素和条件,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者消费旅游离不开旅游服务,愉悦的旅游过程甚至可以弥补旅游资源观赏性的不足,因而高水平服务质量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手段。由于旅游服务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服务舒适化是在旅游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中得以体现。在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模式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关于旅游产品的设计,以旅游者行为理论为指导,设计者可以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今后旅游者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试产需求,例如在景区旅游线路设计方面,对旅游者兴奋度曲线、疲劳度曲线以及关注点变化的研究,成为成功设计线路和行程,实现游客心理满足的重要依据。剖析一些较为成功的旅游产品设计案例,旅游产品中的旅游服务贴近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人性化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这些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吸引旅游者的亮点。

旅游服务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业服务体系提供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出行服务、景区服务、购物服务和娱乐服务等各项服务的功能服务(帮助游客解决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种种实际问题,使客人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的服务)和心理服务(让顾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旅游服务舒适化是旅游者享受旅游的必要条件,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长春旅游基础设施和行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应加大建设力度,使长春旅游在优越旅游资源基础上留住更多旅游者的脚步。长春旅游服务舒适化的进程可在于: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和娱乐服务等适应专家消费时代(消费者消费经验日益丰富、消费行为日益精明、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要求,出行服务提供旅游景区内代步工具如电瓶车的便捷和景区间旅游专线的畅通,购物服务提供旅游商品质量与价格的可信保障,景区服务提供高质量旅游资源和专业化导游服务和人性化提示信息等等。旅游服务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二层次。

(三)旅游资源舒适化

旅游资源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是开发旅游资源时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旅游者消费旅游不是仅仅对单个旅游资源感兴趣,其消费目标是形成体系的区域化旅游资源。明庆忠指出,旅游景区系指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较大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在旅游景区得到充分体现,旅游景区正逐步成为旅游产业中最核心的构成要素。旅游景区舒适化涵括旅游资源舒适化,丰富了旅游资源舒适化的内涵,不仅更能吸引旅游者,同时也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规划。旅游景区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景区营销

在当前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过程中,旅游市场营销不仅要迎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应主动去引导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因此,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景区规划可以针对目标市场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引导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实现景区的成功市场推广。旅游景区应关注从“以人为本”角度进行景区旅游产品、项目的选择以及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配置。追求个性化是现代旅游者的特征之一,旅游景区应能够识别不同的旅游者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为其推荐具有吸引力的景点。

2.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

在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系统,旅游者能够接触到的是管理服务终端系统中的信息发布系统、电子导赏系统、游客呼叫中心和营销拓展层面系统中的电子商务平台、虚拟旅游平台。景区数字化建设增强系统联动,加大数据共享,实现景区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景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控制,创新服务形式,提供优质服务。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景区可以实现远程服务虚拟服务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服务,如现在较为流行的电子商务服务就是景区数字化最基础的应用形式之一,以及网络预订、远程订票、虚拟观光和在线咨询答疑等服务方式都是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出来的,对于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景区数字化建设是规范景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使景区在经营管理决策、服务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标准化体系,增强营销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市场信息是旅游景区营销的主要媒介,景区数字化可扩展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潜在旅游者的认知效率,创新性市场扩展能力,多元化游客服务。

3.旅游景区形象塑造

根据USP法则(找出产品本身独具的利益,然后以足够强大的声音说出来,而且要不断地说),在旅游景区的形象定位中,旅游景区形象的USP就是旅游景区自身的“独特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区位、旅游服务和接待设施等各方面的独特之处,并根据其独特点进行产品设计和旅游形象定位。由于旅游景区的不可移动性,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实质上是旅游形象的市场营销,在区域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成功的旅游形象能使旅游景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长春旅游产业培育打造了汽车、冰雪、消夏、雕塑、电影、伪满遗迹等特色旅游品牌,同时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消夏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大幅度提高了长春市旅游产业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奠定了长春“滑雪之都·消夏名城”的城市旅游形象,长春在全国旅游市场的位次逐年上升。日前,长春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以“大长白山生态旅游圈”为主题的区域旅游品牌。加强长春与吉林、延边、长白山的区域旅游合作,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行业管理及政策措施方面寻求合作共赢的渠道,努力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长春旅游景区舒适化发展较快,却也还是不尽完善,要从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与营销双重角度推出创新新颖才能促进长春旅游发展,将长春打造成按照旅游者的意识分类中的可选类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三层次。

三、结语

旅游产业运作是一种区域经济的商业化经营,是经营城市的一部分,长春旅游发展可作为长春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以道路建设为例,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交通,不仅方便旅游者的旅游出行,更重要的是极大地便利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长春旅游发展从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资源三个角度完善并实施旅游产业舒适化发展战略,不仅是发展旅游产业自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勇,李玺.旅游景区规划与项目设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陆均良,杨铭魁,李云鹏.旅游信息化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肖星.旅游策划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明庆忠.旅游地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方龙.长春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J].统计教育,2008,(2).

[6]宋伟伟.长春市旅游市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张路伟

上一篇:实习心得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现代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