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就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护理就业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掌握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业状况。方法:利用自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等专科院校护理专业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业状况较良好。结果:学校在办学理念这一方面需要明确定位方向,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尤其增强有关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促使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第一篇:护理就业论文

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不容乐观。高校的扩招带来的不仅仅是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了当前高校十分重要的一个任务。高校在学生上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态度,可以有助于学生毕业之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那么今天,笔者也是就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保养,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专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在当前社会国家需要的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人才,而不是眼高手低的工作人员,因此,对于当前处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为之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高校的教师也应该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的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就业能力。那么下面,笔者就自身的相关经验,来谈一谈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我认知心理问题

当前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心理问题,就是自我认知问题。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有的会眼高手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是到了实际寻找工作过程中,却时常碰壁,进而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以至于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而导致的。

(二)情绪心理问题

不仅仅是护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所有的大学生都会面临着毕业季产生的情绪和心理问题。经历了多年的学习终于要面临走上工作岗位的日子,许多大学生都会产生相应的恐惧心理,经过相应的研究和调查,也发现许多护理专业的大学生都对未来的工作十分的迷茫,他们害怕走进社会中去进行工作,也害怕去找工作。这些恐惧和迷茫会时时的伴随着他们,从而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仅如此,由于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认真的去学习,而在真正找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自卑心理,没有很好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较多的实习经历。这些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都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三)从众心理

经过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前景几乎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掌握,同时,他们比较随波逐流,拥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对于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他们十分肤浅的认为,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是从事护理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对自身的岗位需求以及企业有一个较为精准地把握,盲目从众看到别人去什么地方就业自己就业去,而却没有主动的去寻求相关的就业知识,了解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和企业。

三、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一)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

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应该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包括自己的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明确自身的优缺点,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清晰未来规划,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虽然护理专业社会需求很大,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一线城市或者大医院就业,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的工作,不要一味追求大城市大医院。适时开展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

(二)提高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校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定期关注学生心理动态状况。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有意识的培训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遇到困难要学生应对,遇到压力积极排解,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视就业困难,及时调整心态。增加毕业生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发挥毕业生主观能动性

及时给毕业生普及当前最新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只有自己努力才会有收获,坐享其成是不存在的。机会是要自己去创造去发现,明确自身定位,明确自我需求,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点,达到就业最佳状态。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的相关建议和探讨,但在实际的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就业的实际形式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对于当前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来說,要想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具有强硬的专业知识,才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最重要优势。同时,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还要积极地进行课外实习好的实习经历和实践过程都能够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高校的教师也要积极地改变自身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护理专业的大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傅映平,王瑞欣,黄冬梅.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7 (21).

[2] 伍媚春,谢莉莎,张骞凯,游紫为,李妍朗,邹琼瑶.本科护生希望水平与职业认同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7(13).

[3] 王莹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调适办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7(28).

[4] 楼数慧,林细吟,李琨.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3).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9)

作者:刘玲玲

第二篇:护理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就业岗位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护理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护理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引起了中、高职学院对本校护理毕业生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护理专业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就业岗位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岗位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岗位

一 护理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1.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本研究主要随机抽取了所调查学校的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方式以问卷为主。从所回收的474张调查问卷来看,就业的学生有465名,就业率高达97%以上;就业途径基本上是通过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而通过学生自主寻找就业机会的情况较少。具体情况见表1,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三甲医院的比例不足50%,说明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乐观。

表1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本地岗位 392 82.7

外地岗位 82 17.3

三甲医院 201 42.4

非三甲医院 273 57.6

——————————————————————————

2.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笔者调查了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得到的结果见表2:

表2

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本地岗位 450 88.4

外地岗位 59 11.6

三甲医院 390 76.6

非三甲医院 119 23.4

根据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留在当地就业,只有少部分学生的就业地点在外地。部分学生是通过家庭关系找到的工作,也有部分学生是自己在社会上联系到的企业。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职三甲医院的学生比例较多,超过了70%。在就业去向方面明显优于中职学校。

*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编号:G2013C055)

二 中、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

1.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

在上述调查的中职毕业生中得到的就业岗位情况见表3:

表3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护理 359 75.7

护理相关 45 9.5

医药销售 37 7.8

非医学 33 7

根据表3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情况较多,一般很少出现在非护理专业。

2.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

根据所调查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护理 307 65.7

护理相关 69 18.5

医药销售 54 9.7

非医学 49 6.1

通过表4的统计可以看出,与中职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就业专业较分散,从事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比例较高。

根据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所调查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还是选择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只有极少部分毕业生选择的是非医学专业岗位。另外,有少量毕业生也选择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岗位。总的来说,中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观上大多还是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说明就业岗位较集中;而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来说比中职毕业生要宽,能选择的岗位较多。

三 不同医院级别及不同就业岗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同

1.不同级别的医院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笔者通过调查不同医院,其在对待中职院校、高职院校招聘方面要求也存在不一致,一般来说三甲医院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成绩和学生在校所担任的职位,而普通医院比较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在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时对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而在招聘中职毕业生时比较在意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调查还发现,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单位多为私营企业,待遇较低,相关要求也较低;但相对来说,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单位有部分国企,在待遇方面明显优于中职毕业生。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三甲医院的学生比例超过中职院校。

2.不同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不同的岗位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普通护理职位的要求较低,只要毕业生在学校没有不良学习记录,对护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一般医院都能接受。而其他与护理相关的职位根据不同的职位要求有不同的专业素质要求。医药销售职位却不在乎毕业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只要能吃苦耐劳,懂得与人沟通即可。其他非医学职位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另有不同。总之,对于护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于护理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而在非护理专业就业则根据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要求。

四 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不同

1.中职护理院校应该注重理论知识

目前,根据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大多就业于护理专业,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巩固他们的护理理论知识。所以我国中职院校在护理专业方面应设置较多的理论知识课程,通过书本和网络进行综合的理论知识讲解,同时注意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尽量全面。另外,在认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专门成立实验室供学生深入研究探讨该专业的内涵。总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不足,在护理课程设置上要尽量从基础护理专业课程开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完成基础护理课程的教学,尽量保证每个护理专业毕业生都具有扎实的护理基本能力。

2.高职护理院校应该注重实践知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高级护理等方面就业率较高,也就是说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的技能培养较重要,因此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职护理专业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应该有较多培训,保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态度较端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本身较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应该在教学基础护理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得到提高的护理毕业生。

五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重要时期,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和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中职院校应积极改变教育课程设置,借鉴有关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在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自身素质的前提下,积极扩展就业渠道,为护理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黄上峰、欧融.浅谈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焦柳英

第三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掌握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业状况。方法:利用自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等专科院校护理专业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业状况较良好。结果:学校在办学理念这一方面需要明确定位方向,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尤其增强有关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促使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业情况

引言

随着合理专业的逐渐扩招,各校护理专业的毕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地级及以上的医疗单位的需求却在逐渐降低,因此也导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重视寻找解决这一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将2019年至2020年某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整体就业状况。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集中在2019年至2020年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就业状况。其中包含女性180人,男性3人。

1.2方法

利用自行设、制作与分发调查问卷的方式,掌握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

2.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总结可以发现,该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对良好,就业率达到了90%。但是通过调查研究也可以发现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受到了现实的制约;其次,就业单位选择的主要是县市级医院;再其次,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最后,就业的方向十分单一,自主创业的案例较少。

3.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特征与因素分析

3.1就业岗位条件分析

毕业之后,学生们往往都想在县市级以上城市就业,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深入到乡镇农村中去。此种向往城市,不愿意到农村去的心态,致使护理专业人才的供需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现象,继而极大地增加了整体的就业难度。在对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有29.3%左右的学生进入到了二甲以上的医院,有33.4%的学生进入到了社区与个体门诊,从事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人则有25.6%左右, 未就业人数则有9.7%左右。

(二)专业对口状况分析

在护理专业毕业生中,从事与自身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大约有47.6%,基本对口的由33.3%,两者总共有80.9%,就业之后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的人数比例将近20%。并且在调查中显示,多数毕业生都选择了临床护士这一职业,这也表明护士在通过3-5年左右的学校学习、临床见习与实习之后,专业思想会逐渐变得更加稳定。

(三)薪酬水平分析

通过薪酬调查分析可知,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薪酬水平大都在3000员左右,由于应届忽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时大多拿不到护士资格证,因此导致初次就业的就业率普遍偏低,初次就业的薪酬水平也会随之较低。在拿到资格证书之后,再次就业的就业率可提高50%左右。

4.对本专业的建议

4.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当前社会经济的成分主要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医疗机构中同样如此,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那里同样可以受到法律保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也可在那里逐渐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在最近几年的就业市场状况中可以发现,基层与社区等医疗机构急需数量众多的护理人员,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需及时调整自身择业观,逐步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知,积极到一些私营医院中寻求就业机会,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工作岗位并没有贵贱之分。

4.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时代在进步与发展,要促使护理专业学生追随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需求,学校需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实现自身视野开拓,尽可能将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去。例如,社区护理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需从这一方面加速人才的培养步伐,将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改革重点。现如今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的时期阶段,社区护理工作也会承担更多的传染病监控、流行病研究与卫生宣传与保健等工作,社区护理人才的数量需求也会逐渐增加。基于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需加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依据社区需求,实现目标合理调整,不断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合理人才,尽可能满足各领域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继而达到提升护理就业率的目的。

4.3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

对职业教育事业来说,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重视实用性以及应用性,为逐渐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就要将创建观念强、业务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重视起来。首先让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活动中去,其次通过校企之间的联合,逐渐创建教学研究的相关基地,让资深护师进行临床带教。由此不但可便于学院与实习指导教师联系,也可令专业课教师充分接触到临床护理的各种新技术,这对于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客观进行指导教学活动以及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十分有利。

4.4加强学校品牌建设

高职院校与一些重点大学相比存在一定劣势条件,因此学校需增强自身品牌艰涩好,逐渐为社会与学生的认知带来改变,促使学生顺利就业。品牌建设需延长弊端,将整体教学实力作为主打力量,增强学校公信力,提升基础科目教学水平,弥补学生基础弱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规划往往会受到自身、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多方影响,基于此,合理转变就业转念与方向需要各方发动力量,协同努力,循序渐进式的对学生意识形态进行合理调整,促使学生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帮助学生在完成就业的同时,實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曹雪楠. 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20,11(23):160-161.

[2]周林.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现状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4):102-103.

[3]黄岩.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 科技风,2020,(10):238.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0

作者:徐方

第四篇: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四川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2.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四川 成都)

摘 要:为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以引导其成功就业,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毕业生求职意向,找出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就业 求职 毕业生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总量和增幅达到了历史新高。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去年增长20.71%,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长22.19%,2008年毕业生达到559万。据劳动部门的数据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其中适合大学生的岗位远远不足毕业生的数量,社会整体就业压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我们于2008年6月,对我院护理专业255名学生进行了求职意向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2008届护理专业毕业生,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设计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增加、删减,共发出问卷255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1.毕业前的计划

调查显示,我院2008届毕业生在毕业去向的计划上主要集中在“直接就业”,占84.7%,少数人选择自己创业和考研。这说明,多数毕业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求职择业的严峻形势,因此,希望较早地抓住机会实现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成为毕业生首选指导思想。

2.择业的考虑因素

从毕业生“择业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选择“收入与福利”的占38.4%,“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占18.31%,“就业城市与工作环境”的占17.7%,“个人兴趣爱好”的占10.7%,“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占8.1%,“职业优越与晋升机会”的占5%。由此可见,收入与福利是我院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最先考虑的,反映出毕业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生存压力较大,内心有所惧怵,急切希望拥有一份稳定其收入较高的工作。而毕业生选择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有潜在的就业激情和实现自我发展的意愿,希望将自身的发展与眼前的待遇有所兼顾,在二者的平衡中缺乏理性认识。

3.就业地区选择

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时,首选成都市的占63.7%,外省11.2%,西部及边远地区10.1%,上海、深圳等国际化城市的占7.9%,沿海的占6.8%。说明我院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单一,主动到外省及边远地区的人数偏少,原因是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四川及云南、贵州、西藏,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近几年发展迅猛,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适合于工作和居住,因此,选择留在成都工作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但毕业生却忽略了机会越多竞争越激烈,缺少对自我的认真评估,会失去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4.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态度

就毕业生在选择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态度时,有32.5%的毕业生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愿意到西部去,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认识到西部和基层将是实现自我发展和奉献社会的广阔舞台,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有56.6%的毕业生认为到西部和基层去很有意义,有很大的挑战性,在没有其他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说明仍有绝大多数毕业生将西部和基层作为无可奈何的选择。有6.5%和4.2%的毕业生认为不想考虑和不愿意去,原因是条件太艰苦,工作环境太差,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以追求大城市、高收入、名企业为目标,而对国家到西部、基层工作的就业政策了解不够,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应加大西部、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锻炼自己、服务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5.求职途径选择

在调查中显示,有83.4%的毕业生认为应该积极主动寻求机会求职择业,大部分毕业生认识到求职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依靠自己,不放过一切求职机会。认为应该由学校推荐帮助的占6.3%.认为应该依靠家人、亲朋介绍的占7.1%。选择其它途径的占8%,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毕业生认识到求职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但真正依靠自己积极主动求职的毕业生较少,表现出依赖心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说明毕业生对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的认识不到位。

6.就业单位选择

调查显示,选择国家党政机关占8.5%,选择卫生事业单位的占63%,国有企业的占10.8%,部队占4%,外资企业占5.7%,高新技术企业占2.7%,私营卫生单位占2.3%,自由职业占2.7%。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大部分毕业生把专业对口看作很重要的参考值,对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他们向往的单位人满为患,而有需求的单位他们不愿去。在1993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了护士考试、注册、执业等方面规定,《护士管理条例》正在酝酿之中,对促进护理毕业生积极就业起到极大的作用。大部分毕业生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使需求旺盛的护理专业就业率接近100%.

7.求职困境与求助对象选择

在求职困难中,有28.4%的毕业生认为得不到有效的需求信息;其次是社会关系不足,占23.3%;缺乏求职技巧锻炼的占19.7%;认为社会不公平的占13.7%;感觉自身能力不足的占7.3%;还有4.3%的认为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这说明,提供有效的需求信息和加强就业能力训练对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提示我们在就业指导方面应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加强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教育及就业技巧的指导。

8.就业指导与服务

据调查,每天都浏览就业网站的占6.1%,每周浏览两三次的占18.7%,经常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活动的占13%,偶尔参加的占41.3%,从不参加的占20.6%。这说明,毕业生一方面,知道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和参加,毕业生不经常关注和不参加就业指导活动势必影响信息传达,使毕业生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这提示我们应该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参与就业指导活动,通过就业咨询、就业讲座、求职技巧和岗前培训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宣教和个别指导。

我们认为:护理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不能单靠学校的引导和毕业生思想的转变。首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的服务体系、竞争机制、调控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健全的就业市场;其次,用人单位应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第三,在就业竞争中,提倡“人才竞争”,反对“关系竞争”,毕业生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为择业竞争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护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备。护理专业毕业生,只要打开眼界,就会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蒋毅芳.浅谈学分制下新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53).

[2]贾长宽,黄晓燕.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J].护理研究,2002,16(10):574-576.

作者:赵小玉 易 涛 沈 博

第五篇:浅谈精神科护理就业前景展望

摘 要:精神卫生问题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对精神科护理就业前景进行展望,使护理学专业学生对精神专科形成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减轻精神卫生防治的负担。

关键词:护生;精神科;就业取向

2008年10月,据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培训部主任唐宏宇称,我国精神疾病防治呈现了发病人数显著上升与能够提供的服务明显不足的矛盾[1],由此将精神专科人才需求带入了人们的视野。2012年,卫生部重点中提出:探索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和精神护理专业的培训基地建设。体现了国家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精神科护理起步较晚,精神科护理人员稀缺,为调查护理专业学生对该类科室的价值取向,指引学生根据医院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本文对护生精神科护理就业现状与前景展望进行了综述。

1 精神科护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然而这些精神疾病患者中有90%以上的人群没有求助过精神科医生。而精神疾病的管理、预防、治疗、康复非常的重要,可见,人们对于精神专科的认识远远不足。在全国建立的国家级精神护理专业培训基地中,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流失最为严重,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现在急需要大批量的具有高素质的精神科医务工作者。而护理专业人才缺失尤为突出。

2 精神科护理范畴

精神科护理方向可分为专科护理、社区护理、个案护理及病房护理四个方面。

2.1 专科护理:要求从业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治疗和疗养环境,保证生活质量,加强基础护理。护士应当能够通过病人面目表情及肢体语言,预知发现病人的危险行为。

2.2 社区护理: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精神治疗、护理及管理的方式,但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发展缓慢,社区护理从业人员数量匮乏,主要是我国缺乏统一规划和经费投入,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

2.3 个案护理:是卫生保健服务的普遍模式,它强调了服务的连贯性,对于病人的身心护理有极大帮助。若能持续推动发展,对于节省国家资源、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极大帮助。

2.4 病房护理:是采用国际上的风险评估分级化管理,将红色级别患者送至专科精神卫生机构医治,黄色级别患者送至防治机构,绿色级别患者在家庭或社区康复即可。

从资料显示,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管理模式的改进,精神科护理的范畴逐渐扩大,对精神病人的护理也向开放式管理逐步改进,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3 精神科护理的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和医学上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这时,作为精神科的医疗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且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要有丰富的人文关怀,有耐心,有一颗恻隐之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和范畴来看,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和机遇。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在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与指导,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认知度有限,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感到恐怖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认知状态。同时,作为院校教育,也缺乏针对精神专科方面的护理教育,不仅是在理论上、临床见习、实习上,甚至是思想上,导致精神科护理教育的滞后。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的护理教育上,都缺乏规范化的教材学习指导和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培训。由于精神科工作具有高风险性,高强度性等特殊性,多数护理人员对精神科工作具有恐惧和抵触心理。在工作方面,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精神疾病的患者,既要预防遭到患者的攻击、殴打,又要确保护理工作的准确和到位性,且精神科患者多不能正常表达自身感受,在不受控制下易发生伤人、自残、逃跑等状况[2],会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其次在社会和生活方面,由于社会上的一些歧视、不认可,还有家人的反对、不理解,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流失,而在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少,且工作量超负荷过大,又加上患者的不配合,长期循环造成护理人员的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抑郁、自卑。而在如此超负荷工作量的前提下,护理工作人员的福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形成了一个超负荷工作却低收入保障的工作模式。

从就业前景来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机遇也是不容小视的。随着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增加,护理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一种紧张的形势。这对于护理就业也有一个多向的选择,就业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应对新的挑战,精神科的护理事业也需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促进社区化精神卫生服务,让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重心向社区转移,使精神卫生服务可以更完善、及时、经济、有效地进行,进一步发展社区精神护理工作。同时,大力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性”管理,完善护理教育和知识结构,加大精神专科护理的临床护理力度,推行此模式促进精神疾病防治,多学科,跨部门协作,不仅仅局限于依靠精神专科护理人员和医疗机构,更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患者的参与,发挥家庭在监护的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家和政府不断提高和完善护理人员工作工资福利的待遇,护理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所改观并得到认可。此外,结合个人状况,还可以考虑出国发展,更好的学习国外先进护理技术和经验,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从事精神科工作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一个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机会。

因此,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管理方式,结合我国精神科护理的实际实况,积极的发展我国精神科护理卫生事业,多方面去不断提高和完善服务质量,使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4 精神科护理教育

在世界范围内,对精神科护理的课程也要求不一,一些国家多采用专门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就选择好今后的执业方向,然后根据其选择的方向接受相关方面的课程教育和培养,学生毕业后也只能在相关领域进行护理实践。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精神科等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对于精神课护理课程的设置,我国对护理专业学生要求培养具有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的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社区护理工作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相对于精神科的特殊性缺乏针对性。而且大多数的护生对精神科护理的认识并不十分充分,加上文化程度及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护生,特别是高学历护生毕业后选择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的寥寥无几[3]。因此,进一步合理安排护生在校期间的进行系统的精神科知识学习,不断加强和深化学生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郑灵巧.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医院管理论坛,2008.25(1):28.

[2]陈靓,钟宝亮,卢瑾.精神专科医院女护士付出-回报失衡与离职意愿的关系[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38-41.

[3]李峥,姚秀钰.国内外精神科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17.

作者:张莉 李利杰 谭芸 家利

上一篇:行政管理学位论文下一篇:工商公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