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初中生物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学好生物的基础。本文就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做出初步的探索,建议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来巧妙地引出生物核心概念;借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深化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概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核心概念初中生物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心概念初中生物论文 篇1:

初中生物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实例探讨

1.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

1.1建立核心概念教学意识,明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学科知识最为本质和中心的地位。所以,帮助学生建构核心概念,关注学生核心概念学习的可持续性,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核心概念”,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物学本质属性及特征的形式,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学核心概念则是生物学概念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科知识最为本质和中心的概念。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所述的“核心知识”,囊括了初中生物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概念、原理、理论等。

因课时的限制及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初中生物中有的核心概念并不集中于某一章节中,所以,教师在设计具体某一核心概念的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孤立的某一章节,而要根据具体的学情,还要注意概念间的连贯性的。

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核心概念在初中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分布在不同的章节:在七年级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一节中,其核心是要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结构角度初步认识“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在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中,其核心是要引导学生从功能的角度认识到“DNA上有许许多多控制性状的基因,DNA是遗传物质”,而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理解则因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展开,则放到高中阶段再去学习。

既然一个核心概念不集中在某一节,那么,具体某一节课中以什么概念为核心去设计教学呢?那就找出这一节中,与学生获得某一核心概念相关的最为基础的知识是什么。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节中,学生如果没有理解“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上,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生殖细胞”这两个基础知识,就无法进一步学习该节之后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节课,在将来的高中生物学习中更无法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等。因此,这两个基础知识便是这节课的核心。

1.2利用概念图等方法梳理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明晰其中的核心概念、概念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上,概念图有着很大的优势,能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这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时,教师需明确知道该节内容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思考應该处理到什么程度,怎样使学生客观地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属于新课标中的二级主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内容,这一主题的是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的学习基础,需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基因存在的特点、理解基因在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规律,为下一节以及将来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在确立教学难点时,教师主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要考虑到这一节的难点能突破到什么程度。

1.3 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在设计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的已有概念和未学概念、前概念和后概念、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还要围绕这些关系思考:做怎样的引导,设计怎样的多元合作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发问题、怎样整合资源、怎样提供科学事实,以帮助学生在信息的内化和外显的转化过程中,完成对核心概念的意义建构。

2.围绕核心概念教学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实例

2.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概念图的构建

首先是教师分析学习内容,用概念图的方式对学生已有概念体系和即将学习的概念梳理如下,明晰了概念间的关系,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阐明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和基因的传递。

能力目标:尝试构建染色体和DNA关系模型,使用概念图等方式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发展构建生物模型、表述概念层次的能力;在推理活动中发展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验科学推理活动中,逐步建立创新的科学态度;深入理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的意义,增强对遗传学知识的兴趣。

2.2导入环节设置

导人环节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引出新概念的研究问题。如:展示班上某位学生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引起学生饶有兴趣的观察。接着:(1)复习已学概念,提问:在这张照片中,①你看到了哪些性状?②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这两个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已学概念的掌握,并为新知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和情境铺垫。(2)引发新概念的研究问题。首先引导学生们发现该生的某一性状和父母一方相似,和另一方不同。如该生的双眼皮像爸爸,不像妈妈,然后提出问题:该生是否只遗传了爸爸控制眼睑的基因而没有遗传妈妈的?引起学生争论和求知欲,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学习哪些知识?”学生自然就想到要知道:“基因在哪里?基因是怎样传递的?……”这便引发了新概念学习的问题情境。

2.3建构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教材中该节主要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基因和染色体”和“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传递”。教师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取、内化然后外化、表达新的核心概念。同时,引发下一节概念的研究问题,以明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1所示。

2.3.1基因和染色体

该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①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成对存在。

(1)围绕核心概念“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的教学活动: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形成“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等相关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概念后,教师提供材料: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同教科书本29页图)和模型建构材料(彩色细铁丝和发泡小珠,细铁丝模拟DNA,细铁丝不同颜色段模拟不同的基因,发泡小球模拟蛋白质。)请学生完成以下三个任务:①观察图片,各小组用所给的材料构建染色体模型。②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方式表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③用一句话表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这三个任务让学生经历了以下活动:首先是带着制作模型的目的,观察了较为直观的“染色体和DNA关系示意图”;在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后,再在动手构建模型,将自己的认识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地表达出来;完成了直观性知识的内化和表达,然后再画概念图、用一句话来描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这便将刚刚形成的直观印象抽象为一定的概念结构。这个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动手、动脑过程中,构建了核心概念。

(2)围绕核心概念“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成对存在”的教学活动:

因初中学生对遗传物质结构的理解有限,所以,

无法从染色体结构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但这一核心概念仅通过观察图片,是不能获得全部的,需辅以简洁而明确的讲述。如:教师首先提供资料:一张未整理和一张已整理的人(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图。用问题引导学生的观察:人体内有多少条染色体?整理后的染色体为什么画成一对一对的?然后,辅以讲述:科学研究发现,成对的染色体不仅大小、形态相同,结构也相似。科学研究发现,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上基因也成对存在。(同时用示意图图示)

2.3.2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

该部分的核心概念是:生殖细胞形成时,染色体数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一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生殖细胞。

(1)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活动:

这一概念自身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需要用理性思维去深入理解。如果教师直接呈现科学研究事实,辅以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再要求记忆,这样的理解必然是浅层次的。教师可根据这一核心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发现其中的规律,再提供科学研究事实以验证他们的发现是否正确。笔者设计了两个推理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①请学生推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关系。设置问题:假设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样,请推算:人在繁殖n代后,个体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你认为该假设正确吗?学生在数学推算过程中很快会发现结果是可笑的,假设是错误的,由此推测出“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接着教师提供科学事实,证实学生的推测:“1883年,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这样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生殖细胞形成时,染色体减少一半”这一概念。②以某种体细胞有奇数对染色体的生物的遗传过程为例(偶数对染色体的生物遗传物质传递过程推理可能让学生发生错误推理),请学生推理染色体的变化,具体操作如下:某种生物细胞有三对染色体,请用所给学具推测,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怎样传递,才能使子代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亲代的保持一致?

和前一个推理活动相比,这个推理活动有点难度,但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在使用小组合作、学具(图2)试错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推测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和亲代體细胞染色体的关系。之后教师提供科学家们研究的科学事实,证实学生们推理结果(1890年鲍维里、1891年亨金,通过多种生物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卯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这样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理性思维,深入理解“生殖细胞形成时,染色体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一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生殖细胞”这一核心概念。也为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这一概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非概念冲突。

(2)运用新建构的核心概念,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再次展示导入中的那张全家福照片和问题:该生是否只遗传了爸爸的控制眼睑的基因而没有遗传妈妈的?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能积极给出正确答案(既遗传了爸爸的也遗传了妈妈的),却不能清晰表述其原因,这时需要图示来帮助,如教科书第31页图使用前,对此图辅以简介:为使用简便,在细胞中只图示了一对染色体。请学生完成填图。

填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结: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成对的基因,也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这时学生们会产生新的疑惑:既然该同学控制眼睑的基因一个来自于爸爸,一个来自于妈妈。那为什么他的眼睑性状只和爸爸相似,妈妈不同呢?这便激发了学生学习下一节课(“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该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概念解决了刚上课时的产生的困惑,并进一步引发了学生产生新的困惑,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积极准备,同时凸显了概念间的联系。

2.3.3 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反馈练习,检验意义建构(略)

2.4 实施效果和反思

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核心概念,通过建构模型、科学推理等多元合作活动,能使学生清晰地认识了“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基因的传递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建构了相关的核心概念。其不足之处是因为容量较大,活动安排较为紧凑,如果学生对已学概念只有记忆而没有理解其本质,完成本节课就会比较困难。这也说明,初中生物要持续关注和帮助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关注学生生物核心概念学习的可持续性。

作者:王琳

核心概念初中生物论文 篇2: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学好生物的基础。本文就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做出初步的探索,建议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来巧妙地引出生物核心概念;借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深化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想要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掌握这门学科的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加强核心概念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实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现象,掌握生物活动规律,为学生接受更高级、更系统的生物知识学习做好支撑。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建构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做出探析,仅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景,巧妙引出生物核心概念

杜威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中,教师只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特别是在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创设出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并且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这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性。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惑是思考的源头。只有学生对认知产生疑惑时,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才会被激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去思考。比如在《合理膳食》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为什么?”“人只要吃饱了就可以吗?”“怎样才能吃饱又吃好?”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水到渠成地引出合理膳食这个核心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今天我当家,为全家人选购三餐食物”的体验活动。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些新鲜的食材,提供一个多层的金字塔形的篮筐。学生分工合作,按照三餐摄入食材的多少和种类不同,将食材放到篮筐的不同层面上,小组交流展示选好的食物篮。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反思并修订食谱,从而自主归纳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这一节课中,老师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自主建构生物概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要想更好地掌握生物核心概念,必须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生物概念而言,其内涵反映的是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本质;而外延则体现了生物概念适用性,包括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因而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仅了解概念定义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内涵与外延比较深入的认识了解才行。生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其本质的最完整体现,在对概念的区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时,教师先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生态系统,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并不了解,因此判断不一定准确。接着老师让学生分组观察制作好的生态瓶,并归类记录各种成分。然后再将生态瓶中的成分与其他几种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行比较,指出相似的地方并归纳出各种成分的作用,明确非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在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得出生态系统这一核心概念的定义即概念内涵。在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由于区域的大小、生物或者非生物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扩大了概念的外延。通过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让学生再次判断新课导入时老师给出的图片是不是生态系统就显得游刃有余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不能浮在浅层的识记的水平上,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运用对比教学方法,区分易混淆的核心概念

在每一门学科的概念中总会有一些相似的名词、术语和概念,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很容易将这些名词、概念或术语混淆,初中生物概念学习也不例外。而这些易混淆的核心概念,往往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中常考的内容。因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帮助学生将这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生物核心概念的各种属性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就其关键属性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概念,增强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掌握。比如“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这三个概念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对此学生特别容易混淆,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教学,学生能辨析并理解“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这三个概念,能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概念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生物基础教学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最抽象、涵盖面最广的核心概念教学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系统化的生物学习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放在知识教学的首要位置,要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与革新,灵活使用适当的策略来提高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实现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增强,真正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2]任瑞梅.浅议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作者:王玉梅

核心概念初中生物论文 篇3: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

摘要:生物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批判、猜测、论证、应用的循环过程,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批判、猜测、论证、应用的过程,从而实现教学活动与学科特点的统一。笔者认为,这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加深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的认知、发展学生科学能力,并使他们充分感受学科魅力与学习的乐趣。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现状及有效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着眼于全体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构建课堂,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教学生物核心概念的过程中关注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情趣、能力、需求的一致性。因此,下文针对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提出几点关于生物教学模式构建的新思考啊,希望借此讨论教师如何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在探究、反思、总结过程中加深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掌握高效学习生物课程的方法。

一、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一)学生机械记忆

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習初中生物核心概念,从短期看学习学习效率较快,他们利用几分钟时间就可记住目标知识点,但是从长期来看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知识,并且难以在之后的学习中准确把握知识点。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学生学习其他生物学知识时,难免出现思维混乱。比如,学生学习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时,仅仅是对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进行机械背诵,而并未从细胞功能的角度对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整体、深入地理解,那么学生在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时就会容易出现思维混乱,难以正确区分二者的情况。

(二)概念本身抽象

初中生物知识涉及大量的概念、现象、规律,是人类观察生物现象之后所提炼、总结到的知识精华,相对而言比较严谨和抽象,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初中虽然学习了一部分生物学知识,但是教材中所介绍的很多内容仍然比较陌生,如果教师仅仅是将知识点讲透,而不引导学生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思维逻辑,很多学生就会将生物知识与现实世界分离开来,继而形成生物知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片面认识。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在课堂上教导学生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而不能是一味地教教材。在讲解生物核心概念时,生物教师要对教学语言与过程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其贴近本班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体验,从而能够激发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研究生活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脱离生活

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是对一类生命现象的理性探究,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认知联系紧密,但是初中生物教材的编写需要照顾的学习主体比较多,在针对性上有所欠缺。部分学生日常所见与初中生物教材中所引用的案例往往差距较大,因此难以通过案例形成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清晰准确认知。此外,部分初中学校实验条件较差,很多生命过程与结构难以呈现,很多实验活动不能开展。此时,学生仅能够依靠教师语言与课本上的图文介绍对相关核心概念中所提到的内容加以想象。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生物学概念,那么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是机械的,难以体会到生物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在教学这类生物知识时,初中生物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直观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者信息化技术模拟生命现象与结构,去理解陌生、抽象的生物概念。

二、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对策

(一)构建教学情境,加深学生记忆

对生命过程的主动探究,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初中生物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必要过程。教学情境是对学生的无声引导与有效启发,其作用已经得到实践的验证,为了启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思考,引导其主动探究生命过程,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学习能力,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加深其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教学《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借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功能实现的角度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概念,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收集学生体育运动照片与动物细胞显微结构制作成电子课件,将学生思维带到运动与细胞结构的微观情境中,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探究“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次,顺应学生思路继续探究动物细胞结构特点及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引出对关于动植物细胞区别的讨论。教师将学生发言整理成思维导图,分享到智慧课堂系统,帮助学生进一步清晰知识框架,通过动植物细胞结构对比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再次,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细胞概念定义方式,并将相关要点整理到思维导图中,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与思维导图教学结合起来共同应用到课堂上用以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对细胞概念形成深刻、清晰的印象。

(二)利用项目式教学,辅助学生理解

将学生思维引入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深度学习,是初中生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过程。为了突出学生在生物核心概念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将深度学习理念合理渗透到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具体生物核心概念设计成学习项目,借助学习项目改变学生角色、提升学生参与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授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等概念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与自主探究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首先,通过亲子相貌上的异同引出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讨论,为学生设计项目主题,促使学生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放到具体的生活现象中加以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自行搜集资料,资料来源可以是教材、教师制作的教学资源库以及网络。其次,学生围绕项目主题以及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学生提问,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处理。再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讲解为基础完成自主学习项目,尝试探究本节课所涉及的生物概念。当学生对生物概念理解达到一定深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分享观点,促使学生在组件讨论与辨析中加深理解。最后,根据整体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目标设计,引导学生串联本节知识,帮助学生把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其形成知识网。

(三)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生物学研究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从宏观上来说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微观上而言可以训练人类个体的思维能力初中生升学习生物核心概念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以独特视角认知生命活动,逐渐培养自身学科思维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开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与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了实现相关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生活化处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生物核心概念。

例如:在对《第3节人体免疫》这一节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灵活掌握以从生活中的免疫工作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灵活掌握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促使他们站在生物学视角看待人类免疫工作。首先,教師收集图表与数据,通过相对直观化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乙肝患者与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变化曲线的数量变化关系,引发学生对免疫预防工作的深思。其次,与学生讨论学校组织过哪些疫苗接种活动,并让学生在纸上写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身边的免疫工作理解其意义。通过两个生活事例,学生已经对免疫预防形成起初步认识,此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再次,让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对免疫预防的认知,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深入理解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为了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辩论赛,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关概念进行探究。

(四)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部分教师看来,能跟着教师的思路理解教学内容,就已经是十分有效的学习,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知识的责任心,也暴露出以“教”为中心教学观念。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师不妨转变思路和角色,将以学定教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充分依靠自己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讲解《第4节蒸腾作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组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植物照片,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夏季的植物会出现中午打蔫,而第二天早上又恢复正常的显现?”关于这个问题,初中生可以结合常识和生物学知识积累,给出很多不同答案,教师要将学生回答整理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从植物生命活动的微观角度思考答案。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借助和网络寻求答案,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其次,教师为学生呈现关于叶片的气孔电子图片,促使学生对蒸腾作用原理形成进一步认知,此时教师再引出教材对蒸腾作用的定义,学生的理解难度相对较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讨论、认真观察不断深化对相关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从生物学视角理解生命过程与生活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生活体验深度理解生物学知识,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初中生物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耐心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核心概念。

参考文献:

[1]张云柏.浅谈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深度学习质态的构建[J].初中生世界,2021(48):44-46.

[2]朱瑞.基于核心素养的大概念生物实验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1(11):49-50.

[3]林春琼.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1(11):55-56.

[4]周冬芳.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1(11):60-61.

[5]马华章.初中生物教学中概念教学理念的体现[J].新课程研究,2021(24):135-136.

[6]夏小勤.把握关键词语,提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效率[J].天津教育,2021(23):67-68.

作者:马艳珍

上一篇:城乡上半年民政工作总结下一篇:妇联计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