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文化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日本茶文化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文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特质,日本是东方的民族之一,日本的和服和日本的料理都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从日本和服、日本料理以及日本花道等等都能体现人的审美意识,反映日本文化的精致性,本文就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第一篇:日本茶文化论文

从日本文化发展历程审视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摘要】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文化发展历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特征,日本文化可以追溯至公元前绳文时代,并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对立与兼具统一的发展特点。本文主要围绕日本的文化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并从日本漫长的文化发展历程角度,对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日本文化;独特特征;发展历程

 

前言

日本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显著的矛盾性特征,这种二元性结构体现在日本文化的各个层面,日本巧妙地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保守与进取精神并存的两面性文化特征,日本文化之所以能将矛盾性和谐统一地融合在一起,究其原因是日本在历史发展的高峰,逐步突出自身的传统文化,展示了对自身复兴和强有力的肯定。日本经历外来文化的改造成功,却开始大幅度回归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了日本文化矛盾和统一的鲜明特征。

一、日本古代文化发展,兼有开放性与封闭性

日本文化发展起源可以追溯至绳文时代,这一时期的日本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巫术支配着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日本弥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农耕文明,这一时期日本的母系制度被替代,父系社会制度成为了维系家族价值的文化时代,日本这时已经进入铁器时代,并初步形成了政治支配关系,弥生文化时代的人从事农耕,各地祭祀活动的盛行,日本人延续着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和敬畏。公元前3世纪,日本形成了古坟文化,这一时期日本以畿内为中心,建造了以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死者生前强大的权利通过陪葬品象征展示。公元6世纪,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对日本带来了精神的洗礼,使日本精神文化得到了升华,这一时期日本进入了封建制度社会。日本奈良时期,日本学习了大量的隋唐文化,开始使用汉字音义来标记日语发声,快速推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中期,封建社会禅宗与武士文化盛行,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文化独特的象征。日本后封建社会文化时期,中国朱子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这一时期日本精神文化迎来了繁荣的发展,日本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文化。

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是日本文化形态发展的基本形式,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始终保持对外开放性,历史时期大量吸收隋唐文化、制度、观念来推动自身文化发展。公元五世纪初引入《论语》,官方意识形态充溢浓厚的儒学文化。大化革新则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日本实行新政全面以唐朝制度为基础。然而,日本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容纳性,在文化学习中日本采取了选择机制,则体现日本文化封闭性。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代表了日本人对现世利益追求的精神文化。在佛教进入日本前,神道仅作为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但这种原始信仰并没有像其他原始氏族公社的图腾崇拜一样消亡,反而与儒教、佛教同时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神道教理论形成以儒佛两教为基础,但经过日本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神道竟成了万法之根本,成为一个封闭的神道体系,排斥一切外来的价值观念,并且在近代神道更被日本定为国教,成为日本精神文化的象征和寄托,儒教与佛教地位反而成为次之。可以看出,神道教理论形成虽然是以儒教和佛教为基础,但经过日本文化的筛选和改造后,成为了日本人独有的神道价值观念,日本在塑造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所塑造。从日本的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可以充分感受日本文化的封闭性特征。对于日本开放性与封闭性共存的文化特征,在大量研究日本文化的资料中也提到,日本从来不会和外国人做知心朋友,在与日本人接触的过程中,他们通常会以异常礼貌的方式对你敬而远之,日本文化之外的人很难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圈子。比如,日本人接待外国朋友会非常热情,并选择高规格的方式招待你,但他并不会到邀请你家中相聚。如果交流中你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反而会受到日本文化的戒备,可见,日本文化封闭性是日本在当代仍能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日本近代历史文化发展,兼有自卑感与优越感

近代,1868年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文化,逐渐走向帝国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大量移植西方文化制度,在明治政府政策指导下,日本科學技术与社会制度选择性的移植西方文明,形成了日本资本主义文化,西方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对文化的崇拜又转向了一方,为了能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甚至打出了“脱亚入欧”的旗帜。在学习了西方文化后,他们又将所学的东西用到东方国家,对周边国家实行压迫。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为了满足自身永无止境的欲望,以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欲望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日本又将目光转向了朝鲜,逼迫其签订《江华条约》。日本一方面学习西方文化,一方面向周边国家展示优越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卑感与优越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彼此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日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展示了自卑感,而对于亚洲的其他国家则展现出了优越感。

自卑感使得日本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其就会发生社会动荡。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他们会从相反的方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即体现自己的优越感。近代以来,日本在文化方面的优越感越来越严重,甚至达到了荒缪的程度。19世纪80年代,日本发愤图强,加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学习,其经济、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从此开始,部分日本文人就在其本国领域内大谈日本主义,以此来杜撰神话掩饰自身的文化自卑感,试图将以日本为核心代替西方文化,在充分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日本化,这种现象将日本文化的优越感和自卑感提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这种自卑感与优越感并存的特征,将长期影响日本公民性格与其他文化的形成。日本文化自卑感这一心态主要是借助于文化行为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文化规范来实现对文化行为的制约,用文化规范来实现对文化行为进行判断,将隐藏在文化中的文化心态挖掘出来,并体现出来。文化行为之间的有效区分也是通过文化心态这一原则来展现出来的。

三、日本现代文化发展,兼有内聚性与排他性

日本对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重构、吸收,以全新的形式实现了文化、政治、经济的彻底变革。但在这两次革命式的转变基础上,日本始终一直持续着严重的排斥心理。例如,日本战后经历了美国民主改造,可以说在战后,日本在生产方式、创造能力、政治文化以及思想意识开始全面向美国文化转变,但日本现代企业集团主义的经营思想却和美国的企业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从日本文化发展角度来看,只要对日本有益,他们愿意接受任何一种文化,但日本会经过融合吸收,改造为日本特有的文化。正是如此,日本人在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日本现代文化兼有内聚性与排他性的主要特征。

例如,日本神道教将天皇神化与其他宗教存在明显区别,这种对天皇的崇拜又逐渐演化为其他语言规范,在战争前夕,这种民族意识弥漫于日本的各个领域,呈现出了日本文化精神。战争结束后,日本百废待兴,神道教与政府之间紧密联系的现状也被打破,其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在日本精神生活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内聚性和排他性在日本文化中此消彼长地存在着,共同实现了日本文化的发展。羅伯特·怀特古在《菊花与棒球棍》中提到,外籍运动员长期效力于日本棒球队,尽管外籍运动员具备良好技能,但日本棒球队投手宁可失去胜利也不愿与外籍运动员合作。在日本文化中,日本人总会将自己与他们的界线划分清楚,即便外国人士长期旅居日本,也很难获取日本国籍,前边事例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内聚性,而后边事例则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排他性特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发展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发展历程。日本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很好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使日本文化形成了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的二元特征。

参考文献:

[1]吴珺.日本文化的特质与跨文化交际——从人际关系心理文化的角度[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5(15):88-91.

[2]朱翊叶.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独特性的研究[J].文存阅刊,2016(5):132-135.

[3]樊丽丽.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泰山府君信仰在日本的本土化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5).

[4]韦立新.宋元时期中日佛教文化关系研究——以中国禅的东传与日本禅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D].广东:暨南大学,2013.

[5]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教育变革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对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教育变革历程的审视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14(12):1-7.

作者简介:赵静,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与翻译。

作者:赵静

第二篇:从日本茶文化看中国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中国茶文化在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中国茶文化在茶艺上有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日本将茶作为待客接物的珍贵饮料, 饮茶超越了普通的生活需求, 茶道也成了一项优雅的茶文化艺术。在阐述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同时,探究其近况原因以及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交流;发展方向

中日文化的交流历史久远,日本文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留有中华文化的足迹。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与日本在茶文化方面的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茶文化入手,分析比较中日茶文化,结合全球化背景下中日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吸收借鉴日本茶文化的可取之处,多角度寻求中国茶文化能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方法,让茶文化成为培养人优秀素质的精神食粮之一。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药品、祭品、食品和饮品四个阶段。中国是最先发现茶、饮用茶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发源于神农氏时期,酝酿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并在明清两朝得以全面发展,迄今为止已有上下四五千年的历史。据近现代植物学家和茶学工作者的考察,在我国滇桂黔川、横断山脉、南岭等地区先后发现多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量野生古茶树的发现和存在是茶的活化石,同时也为茶的中国起源说提供有力证据。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文人雅士走进茶文化的世界,推动了茶文化的兴起。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形成的同时出现以聚敛财富、摆阔斗富为美的社会奢靡之风。有识之士便提出“以茶代酒”“以茶待客”“以茶养廉”等说法。在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时期,玄学流行起来,推崇“清淡之风”,饮茶也上升到精神现象。唐代是茶文化的形成期,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时期。唐太宗推行“贞观之治”后,稳定的社会条件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再加上佛教的传入和僧人们对茶的推崇,朝廷禁酒政策的颁布与贡茶的兴起,诗人们对茶的喜爱以及陆羽所著《茶经》都推动茶文化发展。到了宋代,民间斗茶之风盛行的同时,茶成了连接南北经济文化发展的纽带。元代,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清时期,茶类增多,泡茶技艺多样,茶具精美。到清朝茶叶出口成为一种正式行业。现代茶物质财富的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茶文化具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二、中日茶文化的联系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日本也不例外,日本的茶道便是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发展。

日本种茶的历史以及茶文化雏形都来自中国,经过多年本土沉淀,升华成日式特有的茶道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别具一格。中日之间频繁交流是在日本大化改新之后,从贞观四年(630年)到十宁元年(894)的260年间,日本共遣使15次,以僧侣为主要群体,皇室成员起了推动作用。唐贞元二十年,日僧最澄到天台山学禅,次年回国,带回天台山的春茶种子并种在神社,开始了日本种茶的历史。他也把从中国带回的《茶经》传授给国人,致力于茶文化在日本贵族阶层及僧侣阶层地传播。同年,在中国学习二十余年的日僧都永忠回国修行,用大唐的饼茶煎饮法给天皇献茶。于是饮茶得到推崇,形成有名的“弘仁茶风”。这一时期日本的茶文化几乎照搬照抄唐朝,经过一段时间的衰弱后,镰仓时代又开始复兴。荣西禅师留学大宋后归国时带回大量茶种和佛经,综合中国茶道、佛法,写出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奠定了日本抹茶道形成基础,他也被尊称为“茶祖”。南宋时期日僧回国后将中国茶道书籍整理提炼,“和、敬、清、寂”成为日本茶道“四规七则”中的“四规”,也形成了日本茶道的核心。江户时代,日本在吸收明清泡茶道文化的基础上,与本国茶道、民俗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以抹茶道为主流的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的茶产业作为其茶道文化下的产物,产业生产虽然在日本农业比重不大,但却是日本主产区农民收入的来源。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日本茶叶产业。日本茶产业的发展特点鲜明,区域布局相对集中,相关配套设施分布周围,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与文化氛围;茶产品多元化,研究开发各类茶产品,不断创新销售套路;科技含量高,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成本较低;客观求实对待茶叶农残问题,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品牌建设。

三、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1.中日茶文化之异

从历史背景上,“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唐代陆羽曾在《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茶起源于中国在古代中国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发展,茶在平民中广为传播,在唐朝之前,茶有初始化渐渐向商品化方向发展,茶树栽培区不断扩大,饮茶之风在南方盛行。唐朝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茶的生产和贸易日渐繁荣,成为一种大众饮品,是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之一,可见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并且茶文化的形成也是经过时间的不断沉淀。然而唐朝时期,茶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时,茶作为一种贵族饮品只能在天皇,贵族之间传播,老百姓并不能享用。随着茶的深入发展,茶渐渐在日本大众平民化。因此,可以说,在日本茶是自下而上发展的。

从发展方式上,中国古代茶最先作为药物使用,并未产生文化,在平民中广泛传播,多用来饮用治病等,茶不断向商品化方向发展。西汉王褒的《僮约》中提到茶叶的茶叶的就有两处,可见茶叶的商品化平民化。即使到了清朝没落时期,茶没了往日的繁荣,但仍保留商品化趋势。而日本则为之相反,中国茶文化最初传入日本时就被赋予了精神内涵,作为一种贵族饮品,茶的制作过程,煮茶使用的茶具无一不具有艺术性,并渐渐发展出了茶道。即使虽然茶文化的平民化,日本仍是品茶,茶并没有明显的商品化趋势。

从文化内涵上,陆羽曾经在《茶经》中提出“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后人认为中国茶道思想可概括为清、和、静、真、俭等,明显偏于道家思想,同时又融合了儒,佛思想。日本茶文化偏向于反应中国的禅宗思想,主要是受中国唐宋两代思潮影响并定型。通常概括为和,敬,清,寂的思想,突出佛道“无常”的思想。不仅如此,中国虽自古有道,但茶的宗教色彩并不浓厚,而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给后人留有余地的选择,茶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

2.中日茶文化之同

从历史起源上看,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茶的故乡,各国茶文明的开始都是由中国传入。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自此茶叶传入日本,可以说中日茶文化一脉相承。

从文化内涵上,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中国的茶具有道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思想。在日本,茶讲究“和”,“敬”,“清”,“寂”的思想,含有道家思想自然万物的思想内涵。

四、日本茶文化发展现状

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结晶,由最开始模仿生硬的学习中国茶文化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道。现今,日本茶道已成为本土生活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日本的茶室,茶亭已遍及日本各地,茶会更是成为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日本茶道文化绵延百年,长盛不衰,已经成为日本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日本茶道文化融入禅宗思想,从茶室,茶具,摆设,环境无一不讲究清净幽雅,且日本茶道发展至今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礼仪,与中国茶相比规则更加严格。

在中国茶的商业性,实用性自古代就已经显现,与之相反在日本,由于茶自上而下发展方式,以及日本的文化特色,本土人在制茶过程中常怀有清寂敬畏的心理,因此,在日本茶多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并未真正发挥其实用性。

五、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和启示

唐高宗時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因此常有海外国家拜访。唐朝与新罗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重创日军,不仅显示了国力的强盛也使日本看到了日本和中国的巨大差距,从而为日本醉心学习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桓武天皇时期,最澄作为第十六次遣唐使成员到唐朝学习。他不仅带回了大量的经书,器物,同时还有在大唐盛行的饮茶。81 5年,日本嵯峨天皇莅临滋贺县梵释寺,僧人们献上清茶一杯。天皇饮后.龙心大悦,开始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

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中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荣西禅师晚年著《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将茶誉为“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不仅如此,在中华茶文化的传入及推广下,日本形成了自己的茶道文化,茶道所主张的精神和内涵对日本人民精神世界方面影响很大,集中体现为:茶道中所表现出的无常观念、审美情趣和精神信仰对日本的文化性格 、妇女地位、 和生活习俗 、日本的国民性格的深刻影响。

在茶文化的精神上,中国的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三教的思想,天人合一是其重要的特征。

与之相对,日本的茶文化自从中国传入起就已经具有了禅的意味。日本茶道,又以“和,敬,清,寂”为宗旨,要求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无杂念,抛去世俗的烦恼,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佛道儒思想。

在民族性格上,集体主义,忠诚,工作认真,重视别人的态度,服从意识——这是世界公认的日本国民性格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服从意识”是团结和服从的体现,在集体中和其他人处理好关系,相互支持,和睦共处,而茶道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与集体主义的精神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清”亦指饮茶者要心灵清白;“寂”指茶事中恬静的气氛和茶人们庄重的表情。这种“清”和“寂”对人心灵上是约束和规定,人们要做事情认真负责,在生活中要保持高尚节操。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自我约束,善于自律的民族,这种自律在政治和生活工作上便是绝对的服从。对皇室忠诚,对家族忠诚,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原则,在日本的茶道里有深刻的体现。在中国茶文化影响下日本形成了茶道,茶道进而影响日本的国民性格。因此可以说,中国的茶文化影响并且改变了日本的国民性格。

六、结语

中国茶文化的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交融,呈现出各个国家不同的饮茶习俗。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它将宗教,文化,艺术与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推动了茶的对外传播,为丰富了各国的文化生活。

日本接受中国茶文化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是在吸收中国古典茶文化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民族特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茶道文化。日本茶道文化源于中国,同时也把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中国茶文化虽在日本经历了起起落落,最终形成了茶道文化,对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红.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比较研究[J].北方文学,2019(24):197.

[2]游衣明,孙璇.从日本红茶引进史看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J].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2016(00):36-43.

[3]李朝千.中日饮茶文化之比较[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05):26-28.

[4]褚艳.解读中日茶文化的异同[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04):67-70.

课题来源:本文系 2021 年度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王寒 李向曼 杨秀云

第三篇:从和服和日本料理看日本文化的精致性

摘 要:文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特质,日本是东方的民族之一,日本的和服和日本的料理都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从日本和服、日本料理以及日本花道等等都能体现人的审美意识,反映日本文化的精致性,本文就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日本;和服;料理;文化;精致性

一、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的精致性

(一)从和服的演变看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改造

公元8世纪,唐装从中国传入了日本,日本当时的天皇就下诏,所有日本人的服饰都要根据唐装的样式加以加工,在服装中融入日本民族所喜爱的图案,以让服装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除了在服装方面,日本在语音方面也是如此,对外来文化加以吸收并改造,日本从中国汉字中提取了日本假名,又从英语、法语等中提取了片假名,以此形成了日本本土的语言。

(二)日本和服家纹所反映的日本家族文化

在日本的服装上,有着诸多的图案,而这种图案就是一种家族的象征。日本和服中的家纹早在平安时代就出现了,当时,日本的贵族为了将自己的家世和地位凸显出来,他们从当时流行的孔雀、鸟、唐草、牡丹、虫、鬼等图案中选取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并将其应用于服装、车以及家具的装饰中。渐渐的,由于某一个家族反复性地使用某种特定的图案,而这种图案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家族的标志。

日本和服上的图案有很多,绝大多数图案都是源于动物、植物、花纹等。比如自然界中的日、云、月、凤凰、山、川等等图案,都在日本的和服中有所体现,反映了大和民族的自然观。具体而言,和服所用的纹章分为一纹、三纹以及五纹这三种,一纹通常用在最为简单的和服中;三纹常常用在男女的服装上;五纹通常用在振袖以及黑留袖等礼服中。

日本家纹反映着日本的家族文化,就像中国的家谱象征着中国的家族一样。与此同时,和服上的家纹是一种家族意识,从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家族成员。家族成员往往要穿着具有家纹的和服,通过和服上的家纹我们就能够得知日本人所在的家族。因而,家族的成员穿着具有家纹的服装之时,往往格外小心谨慎,生怕自己因为行为不断而影响了整个家族的声誉。从日本和服的家纹中,我们就能够得知日本是一个具有较强家族意识的民族。

(三)从和服的图案看日本文化对自然的热爱与崇尚

有一个日本人曾经说过:“植物美学支撑着日本文化的形态”。的确,对于日本人而言,没有自然就没有生活。和服是日本的服饰,从和服中,我们能够发现日本民族的深沉、优雅以及细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日本的和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而且还是一种艺术品,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和服的图案上。具体而言,日本和服的图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由植物所绘制而成的纹样,包括春梅、夏花、秋页以及东柏等等,另一种就是由自然界中的景致绘成的图案,和服上五彩斑斓的图案就好像自然的缩影,给人一种身邻大自然的感覺。对于和服的颜色,日本人常常喜欢素色,由此可以体现出日本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崇尚。

(四)从和服的外观方面看日本文化的矜持和含蓄

日本和服的穿法极其复杂,不同和服的穿法并不相同,而且和服腰带的形式、质地以及特征等方面也需要注意,和服上附件物品的搭配也需要我们去注意,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和服的美。在穿着和服以后,日本人走路的步幅需要平稳,衣袖也不能有大幅度的晃动。在穿着和服去坐车时,日本人往往将物品放在座位上,自己仅仅要坐一半,腰要挺直,脚尖要着地,腰带不能接触椅子的背部。在下车时,日本人也要保证衣服的整齐等等。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文化的矜持和含蓄,这与日本人的品性也有很大联系。

(五)从日本女和服看其情色特征

《菊与刀》中有一句形容日本民族性格的话:“日本人往往喜爱肉体方面的享乐,而对其又并不严肃,他们仅仅将肉体享乐视为纯粹的艺术。”

从整体方面来看,日本女性的资质并不突出,她们的身材相对矮小,她们的腿部相对较粗,她们的脚又相对较小,设计师就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掩盖了日本女性的先天缺陷,而且很好的突出了日本女性的魅力。

这种独特的手法就是“一藏一露”,“藏”就是将和服设计的肥大宽松,以包裹日本女性的肢体。包裹起来的地方,暗藏在浅薄的和服衣料中,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感觉。“露”就是将女性迷人的部分裸露出来,以凸显日本女性的魅力,露得得当,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美感。

和服的衣襟、袖口以及衣裾都可以自由的开合,不同的开合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艺人的衣襟始终是敞开的,仅仅在和服的中间系一条带子,突出一种含蓄美,将和服的情色元素发挥到极致。

以上就是有关日本和服与日本文化的联系,日本的和服源于唐装,通过改造而具有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其家纹能够凸显日本家族的特征,其图案、形式、结构,以及日本人穿着和服时的行为举止等等,这些都能够凸显出日本文化的精致性。

二、从日本料理看日本文化的精致性

(一)从日本料理看日本文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日本四周环海,其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海产品的种类和数目也不计其数,因而,日本的渔业位居世界渔业的前列。根据调查显示,日本料理的绝大多数原料都是海产品。由于受到海洋气候、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日本的森林面积辽阔。由于自然的影响,日本文化也就形成了“与自然共生存”的特点,这在日本料理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1.味道与色彩方面的内容

自古以来,日本料理都具有“五味五色无法”的特点,其含义就是日本料理要注重保持食物的味道和色彩,凸显食物的风味。所谓“五味”,就是酸甜苦辣咸,“五色”就是红白黄青黑,“五法”就是蒸煮炸烤生。“生”是“五法”中最为关键的,在日本料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日语中,“生”又有“自然”、“新鲜”和“直接”的含义。以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为例,食材鲜鱼必须是刚刚捕捞的,鱼片要切成薄片,而且制作的时间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这样制作出来的鱼片才味道鲜美。除此以外,日本料理中的酱萝卜、泡黄花等咸菜也都是根据“五味五色无法”的原则而制成的,不仅仅保持了蔬菜原有的味道和颜色,而且还体现出了日本饮食的自然特点。

2.季节感方面的内容

品尝过日本料理的人都会这样感叹:“日本料理是一种用眼睛去品尝的独特料理”。确实,日本料理不仅仅注重保留原材料的色彩和味道,而且还留心于将蔬菜、肉和鱼味道最鲜嫩的季节,除此以外,对盛菜的器皿而言,日本料理也是有讲究的,日本人常常根据食物的颜色和季节等方面的内容,去选择与日本食物相符合的器皿。日本人擅于观察大自然,并将大自然的变化体现在食物器皿的纹理中,因而,品尝日本料理的人都能够感觉到日本料理中的季节感。为了进一步凸显食物的季节感,日本人往往会选择应急的食材,或者是选择代表这个季节的色彩,以在日本料理中传达出季节性的特征。总而言之,日本料理从外观方面,就能够让品尝者感受到其季节特征。春天的绿草,夏天的繁花,秋天的果实以及冬天的白雪,这些都能够在日本料理中找到缩影。对季节的敏感,对自然的深入体会,在日本料理中都有所体现,能够体现出日本料理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特征,也反映出日本民族对自然的热爱,印证了日本文化对于大自然的尊崇和热爱。

(二)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在《日本》一书中,梅棹忠夫曾经写道:“如果将饮食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美感的享受型饮食,一种是讲求实用的事务型饮食,很显然,日本料理属于事务型的饮食,因为日本料理不是为了凸显食物的美感,而是追求食物的裹腹。”然而,笔者认为,日本料理不仅仅体现出日本人对于实用的讲求,同样也包含了日本人所具有的审美意识。

1.怀石料理方面的内容

怀石料理有一种别称,即茶怀石,是一种在茶道中,并没有拿出茶就给客人奉上料理的简单饮食。吃怀石料理也有两种优势,其一就是有效避免因为空腹喝茶而为身体带来的不适,其二就是让品尝者能够更好的去品尝怀石料理。日本茶道中的“和清静寂”在怀石料理中都有所体现,而且随着季节的交替,怀石料理中的原料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一直以来,怀石料理都试图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精简调料,以让制作出来的怀石料理更能够满足人们的口味。根据季节、食材以及食用者自身的特点,怀石料理也会搭配不同的茶,以给人们最好的食物享受。怀石料理是从日本室町时代开始发展,直至今天,怀石料理已经成为日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体现着日本文化的精致性特点。

2.“幕间盒饭”方面的内容

如果说怀石料理能够体现日本人所具有的审美意识,那么“幕间盒饭”则融合了传统审美意识以及现代文明两方面的内容,既强调食物的美感,而且又注重食物的实用性。所谓“幕间盒饭”,就是戏剧幕间休息之时,由场馆给观众提供的盒饭,因为这些盒饭具有质量上乘而又内容丰富的特点,因而不仅仅能够在戏剧的幕间食用,而且还能够在列车上食用。“幕间盒饭”里不仅仅有主食,而且也有副食,副食中不仅仅有菜有鱼有蛋,而且還有咸菜,按量隔开。“幕间盒饭”里有白色的米饭、暗色的鱼肉、绿色的青菜、黄色的蛋,就好像被缩小了的丰盛晚餐,足以让人为之惊叹。“幕间盒饭”所反映的日本文化就在于:通过一个狭小的空间而盛放丰盛的食物,这与日本科技中“轻、短、薄、小”的科技产品也有类似之处。这也很好的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精致性。

(三)从外国料理的引入看日本文化的包容性

现在,我们在日本人的餐桌上不仅仅能够看到日本特有的料理,而且也能够看到西餐和中国菜。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各个地区之间的饮食也也传入日本,日本料理从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外国料理的影响。然而,将外国料理融入到日本料理中,使得外国料理更为符合日本人的饮食习惯,这并非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其实,日本料理中就有很多的外来食品,它们的原产国虽然不是日本,然后经过日本的加工以后,这些食物逐渐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并且最终融入日本料理成为日本料理中的重要部分。比如说,镰仓时代引进的素食,明治以后引进的咖喱饭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日本的饮食文化。特别是咖喱饭,原本是印度的食物,引入日本以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日本人根据个人品位对其进行改造,如今已经成为了日本年轻人的主食,与印度的咖喱饭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说,日本的咖喱饭已经成为日本料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从外国引进的料理,有些是按照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加以改造而吸收的,也有些是完全吸收不加以任何改造的。因而,我们在日本能吃到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咖喱饭,也能够吃饭西方地道的牛排和烤面包。从日本料理中外国饮食的引入方面,我们就能够看到日本文化的包容性,既能够吸收外来饮食对其改造,而且又能够保留外来饮食的特色使其在日本饮食市场流传。在吸引外来饮食文化的过程中,日本文化也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保护,让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共同发展,这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正是因为日本文化中的包容性,日本才能够不断融入外来文化的精髓部分,并将其改造吸引使之成为日本本国的文化,使得日本文化具有本国独特的特点。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并非是纯粹的模仿,也并非是全盘的照搬,而是再三斟酌,根据日本本国的国情,对外国加以改造而成的,日本文化的这一特性是日本文化得以融入世界大潮的关键所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对于日本和服以及日本料理中的日本文化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文化具有很多的特点,包容、严谨、内敛,这些特点都可以用“精致性”一词来形容,也就是说,精致性是日本文化的根本特征。

参考文献:

[1]李亚楠.论日本文化的精致性[D].鲁东大学,2015.

[2]袁丽梅.日本料理与礼仪[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2):81-84.

[3]李亚楠.论日本文化的精致性[D].鲁东大学,2015.

[4]袁丽梅.日本料理与礼仪[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2):81-84.

作者简介:

王铁楠(1996—),女,汉族,籍贯:辽宁省凌源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在读本科生。

作者:王铁楠

第四篇: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比较研究

摘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茶,一种古老的经济作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文化,拥有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本文从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内涵、差异、联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多角度的揭示了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影响;日本茶道

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绽放光彩,本文介紹了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起源与发展、差异及共同点。通过对两国茶文化的介绍与对比,了解两种茶文化的不同与联系,旨在分析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概述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日本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从早期的学习模仿消化到创造,可以说中华文明在日本文明发展史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文化却又带有日本民族的特征。

(一)中国茶文化的概念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领域无一不涉及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始于三国,延续至今,且成为待客、祭祀的一种手段。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茶叶产量逐年上增,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引来了社会各国热爱东方文化的人士的追求和研究。

(二)日本茶道的概念与发展

茶道是一门文化艺术,茶文化在日本播种萌芽,演变为茶道日本,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融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

日本茶道更是艺术,是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良药,它的发展和形成历程可以分为六个时期:1.奈良、平安时代。这是一个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该时期的日本开始接受中国的茶文化,属于启蒙阶段。2.镰仓时代。寺院成为饮茶的标志场所,此为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斗茶”盛行,这段时间是日本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时期。3.室町时代。室町时代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室町时代末期,茶道在日本发展的异常迅速。4.安土、桃山时代。群雄割据,社会动荡不安,同时也带来了市民文化的繁荣和发达,茶道融艺术、饮食、娱乐为一体受到市民的瞩目

二、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差异

日本茶道虽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但是它们二者之间是各具特色,各自拥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蕴,独领风骚数年,其具体差异表现为下列六个方面。

(1)源流之别。中国茶文化是源头,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集儒家经典、道家精华、释家为一体,文化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光辉的一页。日本茶道是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本土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始于宋朝,以日本禅宗的茶文化为基础,融合了中国茶文化精髓。(2)茶具之别。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不同也体现在茶具上,中国茶具以陶瓷制品为主,设计风格独特。而日本茶具则多为木质器皿,也有少量的瓷器。(3)内涵之别。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而日本茶道集道教、儒学、佛教、神道、基督教、阴阳学思想为一体。(4)要素之别。中国茶文化构成要素有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五个方面。日本茶道与中国构成要素一致,也有茶点、茶炉、配料、环境、茶具五个部分。(5)烹制之别。中国茶文化在烹制茶技艺方面讲究“四法”和“三法”。日本茶道偏爱用茶末泡茶,而中国却不同,讲究茶的叶子、成色和配制。(6)流派之别。中国茶文化历经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锤炼,以文化上的沉淀最为突出。与中国茶文化不同的是,日本茶道纵含多流派。

三、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因此,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文化在寓意、文化理念和艺术表现上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同之处。(1)寓意联系。茶文化与茶道虽有千秋但有共同之处:追求“和”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饮茶者通过享受茶与自然结合的美妙意境来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日本饮茶人视身边所用器具为生命,享受着这种人和物和谐相融的美好意境。(2)理念联系。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都以茶为载体,秉承儒家思想,通过有关茶的实体活动来体现人的精神理念。日本茶道受中国禅宗思想影响,以示和平,互爱,平心静气和修身养性。(3)艺术联系。除去对茶文化的物质和思想的体会之外,茶的艺术化追求也成为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一个相同点。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既不同又联系,两者间应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中日和平发展的年代,兼容并蓄,传承交流是主流形式,通过茶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7.

[2]汪洋.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比较研究[J].福建茶叶,2017(05).

作者:赵丹红

第五篇:浅析日本的茶文化

摘要:日本的茶文化始于中国,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的茶文化就已经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国,中日两国的茶文化相得益彰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本文从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关键词:日本;茶文化

引言

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养生之佳品,从神农氏偶然之间发现了茶的沁人心脾的独特味道到现在,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标志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茶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传入日本,作为中日间友好交流的一个纽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在日本落地生根,除了具有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又在历史文化的洗礼中,赋予了独特的茶文化。本文将以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简要分析其独有的茶文化特色。

1日本的茶文化历程

文化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和中国茶文化一样,日本的茶文化也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历程。

首先,日本的茶文化始源于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就是当时中国的唐朝中期,起初是有一些来中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回国之后把从中国带回的茶的种子,播在了神社旁边,出现了日本最早的茶园,在煮茶、饮茶的过程中与茶有关的文化也慢慢开始传播。以日本的弘仁年代为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当时,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的代名词。这时候,茶文化的传播仅仅限于日本的王公贵族和达官贵人,其模仿的主要对象还是中国唐朝的种茶、饮茶的形式,参考的主要文献是陆羽所著的《茶经》,可以说和当时的中国在茶文化方面是一脉相承。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

其次是日本的茶文化到了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在这几个时代的发展历程中,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自己的雏形。历史上有这么几个人物为日本茶文化的奠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在镰仓时代时代,有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茶书作品问世,书的名字是《吃茶养身记》,该书的作者是曾经两次来到中国来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学习的荣西大师,在那一个武士掌权的时代,荣西凭借自己的智慧将自己饮茶的心得和在中国的体验介绍给了更多的日本国民,这次茶的文化开始从日本的上层社会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成功地实现了茶的普及,因此,在日本,人们奉荣西为日本的茶的始祖,这也是当之无愧的。在随后的室町时代,日本的茶文化兴起一股“斗茶”的风潮,这是模仿当时中国宋元时期的产物,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与宋代文人们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进口货物、大吃大喝的聚会。这个阶段的“斗茶”,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炫耀,在“斗茶”过程中,各家各派逗的不仅仅是茶艺水平的高低,比的更多的是来自中国的进口茶具。后来随着幕府将军的提倡和支持,“斗茶”也登堂入室,有了自己的表现空间,也就是现在人比较熟悉的茶室,这种茶室的产生对日本的茶文化中的茶礼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日本书院茶产生的标志,从此,日本的书院茶将日本的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在佛文化盛行的日本,在室町时代末期的末期和茶文化有了极好的交融。这主要得益于以珠光为代表的日本茶文化的祖师们。珠光是佛家弟子,对佛道有着很深的领悟,后来他通过悟性将佛家的禅的思想对茶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这为日本的茶文化寻找到了理论基础,从此茶与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日本的茶文化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后来,武野绍鸥继承衣钵,成功地把日本民族思想中的朴素和素雅的追求融入茶文化之中,为日本茶文化的民族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再次,日本的茶文化走到了安土、桃山时代。这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武士之间的争斗不断,令人惊奇的是战争反而促进了日本民族间的大融合以及文化艺术特别是茶文化在民间的广为传播。而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其独有的静气养神的作用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对茶文化、茶礼仪的学习称为他们必须要学得一门课。这个期间,另一个茶文化的推广大师千利休在继承和发扬上一辈祖师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补充,让茶文化还原到其最初的本真状态,抛却世俗框架的茶文化在理论上进一步得到了净化,这一点千利休大师作为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者,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最后,在千利休大师去世后,日本的茶文化在他的几个弟子的推广和发扬下,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壮观。例如,他的儿子开辟了武士道流派的茶文化,当时称为三千家是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中枢,促进了日本各个茶流派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其间门下弟子中还有著名的茶室设计大师小掘远州,他设计并建造当时代表日本茶室最高水平的桂离宫,对后世还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这一时期,从整个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是日本茶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它为日本茶文化在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日本茶文化的特色

虽然日本的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日本的茶文化和禅文化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由于,日本的茶文化在产生之初就是有一些寺院的僧人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日本的茶文化与佛教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尤其是,在日本的动乱时期,武士一跃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起初曾占统治地位的皇宫贵族们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和落魄。在这期间,茶作为一种特有的心灵的安慰剂帮助他们看破红尘,逃离世俗的愁烦劳苦,在茶文化中实现心灵的皈依。

其次,日本的茶文化和礼仪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向来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茶文化中也有着非常具体的表现。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简洁而内涵丰富。例如,为了表示对来宾的尊重。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而且在日本的茶文化中,饮茶,煮茶都有着烦琐的规程,例如茶叶在煮泡以前务必要碾得精细,茶具的外表要擦得干干净净,在布置茶室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把握。比如,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茶艺师的展示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这些在茶文化中的具体要求,都是为了体现主人对客人到来的欢迎和尊敬。

最后,日本的茶文化对器具有着很高的审美要求。在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从起初对茶叶品种的追求到对煮茶、煎茶器皿的追求,日本走过了从攀比奢华到返璞归真的审美历程。起初,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茶碗、陶器、扇子、砚台、檀香、蜡烛、鸟器、刀、钱等等,虽然提高了“斗茶”的趣味性,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茶会,轻视倭物。很多茶文化大师以身作则,崇尚简朴。特别是在珠光等茶文化推广大师的带动下,日本的茶文化真正的告别的“斗茶”的时代,茶文化中的华丽之风渐渐减去,古朴之风慢慢流行开来,开始注重本国瓷器的古典实用之美。

结语

日本的茶文化虽然来源于我国的华夏文明,但其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精髓,使其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的同时,和而不同。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出发,将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以及礼仪文化和审美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为整个世界的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滕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东方出版社 1992年版

[2] 鸿宇:说茶之日本茶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年版

[3] 伊藤古鉴:《茶和禅》,冬至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 日本茶道相关介绍 百度网 2014.7.20日引用

作者:关欣欣

上一篇:人民教师论文下一篇:评高级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