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师敬业程度研究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不仅提升了幼师专业化程度,还对幼师师资培训进行了规范,对于我国幼师专业素养状况的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深入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特征和指导理念,有助于幼师理解和把握各项要求标准,更好的贯彻实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提高幼师敬业程度研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幼师敬业程度研究论文 篇1:

幼儿园男教师成长路径

【摘要】相对于台湾地区来说,目前大陆幼教男幼师偏少,各地的政策不一。采用项目化、专业化的自组织学习型联盟,是促进男幼师成长的最佳路径。这种自组织的学习型联盟,具备这些特点:政府搭台、专家引领、活动先行、研讨跟进。这样的组织及其活动有利于男幼师的快速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男幼师;专业成长;自组织学习型联盟

【基金项目】本成果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中男幼教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以福建省首批免费男幼师成长研究为例”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JJKHX16-075,项目负责人王先达。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学前教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领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成为政府、专家、家长关注的焦点。从某些方面说,男性教师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女性教师无法达到的,尤其是男性教师在培养孩子“阳刚”“拼搏”等品质方面显得无可替代。2010年,江苏省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五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开启免费男幼儿师范生培养及教育探索之路,这在学前教育界开了先河[1]。2013年,广西也首次开展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招收工作。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联合人社厅、省委编办、财政厅出台了《福建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办法(试行)》,开展了免费师范生试点工作。2015年9月,福建省首批免费男幼儿师范生到培养单位报到。目前,国内对于男幼师的职业特点、培养模式及存在问题、配备男幼师重要性、男幼师缺乏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及探索。

大陆对幼教师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教师法》规定中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也比较少,而且没有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教师的积极性和整体水平。大陆幼师的编制,还没有完全纳入国家教师编制之中,公办幼儿园幼教师和保育人员的比例还没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部分民办园所的幼教师聘任等工作还没有依法规范。幼教师资水平城乡差距明显,幼师质量相对于中小学校而言较低;高校培养的本科及以上的幼师毕业后,多半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工作,而大部分幼师为中专生和高职生(高中学历),还有部分社会合同工,幼师之间水平相差较大。

台湾地区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979年,台湾地区颁布了“师范教育法”,作为师范教育有关的原则性规定,其规定师范专科学校以培养小学、幼稚园教师及其他教育专业人员为目的[1]。1992年起,台湾地区大多数师范学院增设幼儿教育系,使幼教师资的教育程度提高至大学毕业,授以学士学位[2]。幼师必须取得师院幼教学科学士资格,才能从事幼教工作,而且明确规定了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为在岗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进修机会,在学历上高于大陆的幼儿园教师学历标准。还有一点与大陆幼教显著不同的地方是幼儿园的小班制,教师要跟幼儿摸爬滚打。为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幼儿园配备一定数量的男教师,教师一定要跟孩子们摸爬滚打,同孩子交流。

幼儿园男教师在全国来说,比例都很小。2016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一百万人左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不到一万人,也就是说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约为1%。上海算是全国幼儿园男教师比较多的城市,男幼师的成长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目前幼儿园男教师数量不多,而且培养出来的男教师在幼儿园又存在为数不少的流失。在中国知网上能检索到相当多的分析男幼师的生存状态、流失原因等文章,而深入探讨幼儿园男教师成长路径的很少,在中国知网上以篇名为“男幼师”的文章仅有66篇,但是真正涉及非常具体的幼儿园男教师的成长路径的没有找到一篇文献,专门分析男幼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仅有二三篇,其他都是仅仅提到了男幼师的专业成长;以主题为“男幼师”的文献相对多一些,但是也不到200篇,真正涉及成长路径的也没有,只有少量文献涉及男幼师的专业成长策略。

一、政府搭台——男幼师自组织学习型联盟运转和发展的奠基石

当前,各地存在一些男幼师自组织,虽然命名不同,如男幼师联盟、男幼师工作室、男幼师俱乐部、男幼师沙龙等,但无论哪一种组织,都离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一些民间协会、男幼师群或幼儿园等自发成立的这些男幼师自组织,其运行和发展都将面临很大的困难,或缺乏运行资金,或缺少政府的推动,或缺乏规范的管理等,导致男幼师自组织本身缺乏活力,或发展难以持续。

2012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将来自本市各个区县的37位男教师聚集在一起,组建了“上海市幼儿园男教师沙龙”,为男教师群体中的骨干教师提供了专业学习、研讨和交流的市级教研平台。在沙龙里,幼儿园男教师以畅谈、观摩、听评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研磨专业问题,并将专业交流和指导拓展至全市范围。这种方式逐渐延伸到上海市其他地区,浦东、闵行、松江、普陀、静安、徐汇等多个区域和区域内的幼儿园也为男教师打造了不同层面的“男教师沙龙”及其他形式的成长空间,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的“男教师教研組”、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的“男教师创意工作室”、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的“男教师俱乐部”等。这对于“孤军作战”的男教师而言,无疑有利于他们获得理解和认可,形成职业价值认同,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2013年4月,杭州拱墅区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立,刚开始只有18位男教师,到2017年共有36位男幼师。2017年5月16日,南京市近100名男幼师代表南京全市男幼师400多人来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参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南京市幼儿园男教师联盟。当天,南京市幼儿园男教师联盟成立仪式暨展示活动在此举行。

以上这些男幼师自组织学习型联盟的成立,都有当地教育局直接参与或发起,这些联盟也成为教育局平常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开展培训或观摩活动、组织项目调研等,实施起来较为顺利,容易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专家引领——男幼师自组织学习型联盟运转和发展的引路人

从全国为数不少的各种男幼师自组织来看,一些男幼师组织虽然有成立,但是并没有真正有效运转起来,一些男幼师自组织成立后仅限于聚会娱乐或聚餐活动,有些男幼师自组织成立后几乎没有开展以男幼师成长或培养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或交流。这些组织成立后非常松散,就是缺乏专家引领或专家参与,依靠的是成员之间的自发的、随意的参与,开展活动少,即便开展活动,但缺乏专家引领与参与,开展的这些活动缺乏高度和深度。

男幼师自组织学习型联盟成立后,可以利用专家的优势,吸纳台湾地区乃至国外男幼师培养的经验。比如台湾地区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大陆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不同,台湾地区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分为5个向度和33个项目,五个向度为教师专业基本素养、敬业精神与态度、课程设计与教学、班级经营与辅导、研究发展和进修[3]。这里面的一些内容是值得我们参考或借鉴的,比如提到了班级经营与辅导,目前大陆很多男幼师在幼儿园开展的体智能项目,实行的是走园制,一个星期在很多幼儿园开展体智能项目,这些男幼师大多数是自己成立工作室或公司,几个男幼师合作做的,更具市场意识。

对于男幼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专家引领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男幼师的成长之路或许将增加一些曲折。从各地男幼师成立学习型联盟组织的宗旨来看,就是想通过这种组织,促进男幼师的健康成长,各地的这种联盟组织都提到了专家的引领。

三、活动先行、研讨跟进——男幼师自组织学习型联盟运转和发展的推进剂

男幼师自组织成立后,必须依托专业的引领,才能将男幼师自组织的特色与专业优势发挥出来。为提高活动的效率,男幼师自组织必须要围绕幼儿园男幼师的成长设计或布置一些专题活动,让男幼师能集中进行专题观摩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有目标,研讨有主题,这样的做法使得男幼师自组织不会成为“僵尸组织”,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让男幼师的专业性充分发挥出来。

专业联盟成立,可以依托专家开展专题研讨。比如男幼师毕业的就业方向讨论,是参加公办幼儿园招聘考试还是自己围绕幼儿教育开展有创业性质的工作?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台湾地区提倡教师要进行“班级经营”,具有“辅导知能”:前者是教师对自己负责的班级进行整体、宏观的教育管理,旨在营造良性的发展环境;后者是关注学前儿童的生存状况,对特殊儿童进行专业周到的辅导,帮助他们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4]。当前大陆各地盛行的体智能项目以公司或市场运作的方式进入幼儿园,就是为学生毕业以后进入公立或民办幼儿园工作开辟了另外一条途径。

当前一些自发的男幼师组织,因为缺乏专业的引领,活动虽然也有,但是研讨不深,在专业的成长上非常缓慢,没有发挥应有的自组织的作用。有些地方的组织也有举办一些活动,但是以聚会性质为主,联欢性质的多,教研性的、研讨性的活动不多。

四、项目化、系统化的学习——男幼师自组织学习型联盟运转和发展的稳固剂

从个体发展影响因素的维度进行分析,幼儿园男教师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偏见和环境影响。如社会的认可度、家长的信任、幼儿园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等,导致男幼师工作的困境普遍存在,严重的导致工作几年后流失的男幼师数量不少。二是来自个体内部的认知、判断和定位。如果将外部因素归为男教师生存、归属、被尊重等非专业层面的需要,那么男教师自身的因素更多地表现为专业层面的需要。同发展阶段的男教师,其困扰和迷茫是不同的。由于男幼师在专业方面的不自信、成就少、特色不明显等,再次导致男幼师的处境艰难,以致流失的男幼师更多。

作为一个自组织学习型联盟,男幼师的专业成长是长期的,需要依托有计划的、项目化的、系统化的学习与培训,这样男幼师的专业成长才能是可持续的、稳固的,而不是零散的、随意的。只有设计专门的项目、系统化的项目,包括职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等不同维度的学习与培训,男幼师的成长才能稳固、全面,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教育理念、班级管理、教学科研、家园共育、园务管理、活动策划等。

这方面上海做得较好,成立组织后有专门的活动计划与安排。比如,上海Z幼儿园男教师就参加了男幼师联盟组织,其中专门为幼儿园男教师创设了男教师沙龙[5],沙龙组织定期开展,将男幼师的成长做法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变成项目化、系统化的活动或措施,这样男幼师有了专门的组织,并且系统化地运行,就能自动运转起来。

男幼师自组织学习型联盟形式可以多样,无论是沙龙、俱乐部还是工作室等,都是为了促进男幼师的专业成长。依靠这些自组织学习型联盟,男幼师的成长有了长期的、专业的、系统的、稳固的成长路径,通过专业成长,展示专业风采,展示男性风采,就会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专业认同,减少在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为专业成长不足而导致的流失。

综观国内各地男幼师的培养与培训经验,一方面让男幼师成长起来,另一方面要让男幼师能留得住,各地开展了有益的嘗试。结合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免费男幼师的培养实践,我们提出基于项目化、专业化的自组织学习型联盟,是男幼师成长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彭云.江苏男性幼儿教师教育的意蕴探寻与建议[J].教育探索,2012(11):119-121.

[2]陈琦,吕苹.台湾地区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9-36.

[3]赵景辉.台湾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过程、内容、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01):39-41.

[4]叶平枝.大陆与台湾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3(07):29-33.

[5]沈弘斐.幼儿园男教师管理策略初探——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6(07):41-44.

作者:王先达

提高幼师敬业程度研究论文 篇2:

新时代需要新观念

【摘 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不仅提升了幼师专业化程度,还对幼师师资培训进行了规范,对于我国幼师专业素养状况的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深入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特征和指导理念,有助于幼师理解和把握各项要求标准,更好的贯彻实践。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教学思考

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幼师专业素养是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时代的新观念下,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师需达到其一定的要求。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教师教学重心和灵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表明,幼师专业理念和师德是最为重要的,它是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幼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身心发展快且可塑性强特征的幼儿,所以幼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职业基准线。其中明确提出幼师需接纳幼儿的独特性,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应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

培养教师师德,首先,应对公共课教育学的教育方案、教育内容进行改革,让公共课教育学在师德意识中得到充分发挥,注重师德的养成。其次,创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如《教师伦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

二、专业知识: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幼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幼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幼师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是幼师专业能力、理念及师德的认知基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幼师需具备三方面的专业知识:保育与教育知识、发展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院校应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研究,制定出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案。比如,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方向课件、综合实践教学、学科基础课等,并据此创立科学的知识构架。其次,对文化知识应引起重视进行重点学习,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最后,要强化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自主进行人文社科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专业能力:幼儿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素质

幼师专业化发展的集中表现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幼师完成职业任务所应有的保证性条件,也是幼师专业素养的素质关键。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了幼师应有的七个方面的专业能力:生活中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方案及施行、环境设立和运用、活动帮助和指导、合作交流、鼓励和评价、进步和反思。应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向,突出其专业的师范性质。其次,對课程进行灵活合理的安排,凸显专业性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可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件内容,让学生拥有选择的空间。最后,教师应注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去研究幼师的专业素养,不仅是发展教师自身的内在需求,也是提升学前师资水平的需要,它不仅推动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也促进了学前教育的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端云. 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几点思考[J]. 科教文汇,2012(21).

[2] 宾晓亮. 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云南大学,2015.

作者:高改鱼

提高幼师敬业程度研究论文 篇3:

关于制约幼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制约幼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并从幼师个人原因与外部影响因素入手,寻找改善幼师专业化成长现状的措施。

【关键词】幼师 专业化成长 影响因素 措施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终身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强化,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教育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它关系到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的幼师专业化成长主要就是指幼儿教师在长期的职业工作历程中,经过不断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深造,能够熟练的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使得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专业人员。制约幼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的是教师的个人条件、国家的教育制度和相关的外部环境,例如:幼师专业生源质量、幼师的入园条件、考核机制、培训效果、专业能力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幼师的个体因素,要加强幼师的自我专业发展追求。通过强调幼师反思,领悟幼儿成长规律,使得幼师将这份觉悟转化为智慧,帮助幼师不断进步,成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与教育思想的专业幼儿教育人员。可以说,幼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就是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关注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挖掘和分析不利于幼师成长的制约因素,探索有利于幼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这是当前教育行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制约幼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

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启蒙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幼师的专业化成长程度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在幼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幼师自身的不断努力,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还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因此,以下将从内部原因与外部环境两个影响幼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展开分析。

1.内部原因:主要从幼师的自身条件展开分析

(1)幼师专业生源质量不高。很多幼师从在学生时代,对幼教这个行业缺乏明确的认识,不少人选择这个行业主要源自于分数较低,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慢,甚至对幼儿知识的特点了解的甚少,幼教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2)幼师的成就动机是影响其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成就动机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只要幼师对教育事业有着不可动摇的执着、追求与努力,就会主动思考在幼教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久而久之工作自然得心应手,在专业上将会有更深的造诣。简单说,如果一名幼师在进入幼儿园工作时确立了较高的目标,为了目标就会自愿承担责任,进而努力工作,那他的专业化成长会相对来说快点。相反,如果说他们只是确立了较低的目标,那专业化成长就相对慢点。可见,一个人必须确定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促进其不断发展。但是,当前不少幼师缺乏事业心与进取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3)幼师的专业意识与研究意识不强,敬业精神不足。不少幼师对自身的教育实践不能进行专业的理性分析,缺乏反思和教研精神,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他们对教育问题失去研究兴趣,导致错失了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再加上有些幼师的敬业精神不足,导致他们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至于常常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2.外部环境:主要指相关的教育政策与社会环境

(1)幼儿园在入职要求上过低,对幼师的专业化成长缺乏明确的规划。

(2)在教师培训方面缺乏创新,对幼师的实践性知识与人文素养有所忽略。

(3)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管理力度不够,有些幼儿园为追求经济利益,违背幼儿的教育规律,忽略了幼师的专业引领。

(4)社会对幼师的职业定位存在偏差。当前不少人认为幼儿园主要是一种幼儿教育服务结构,导致幼师的社会职业认同率较低,造成幼师流动性大、待遇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师的成长积极性。

二、改善幼师专业化成长现状的措施

幼師不是独立的个体,长期处在社会系统中,其专业化成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从改善措施上,也要从幼师自身的情况和外部环境方面入手。

1.从幼师自身分析

(1)树立个人目标:为了让自身有更长远的发展,幼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完善自己的综合素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以顺应时代的需要。幼师需要制定自我成长的计划,抓紧深造的机会,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2)提高个人素质:从思想上不断更新,积极实践创新,要求上进,对自己的工作要认真完成。遵守幼儿园得教育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单位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新课改的动向,与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激发对工作的兴趣。

(3)注重专业修养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要掌握幼儿教育的规律与幼儿的发展特征,从中多学多做,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2.从外部环境分析

(1)良好的国家政策为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领导对幼儿教育改革、幼师专业化成长的主导作用,将幼儿教育的发展归纳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去,为幼师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2)优化对幼师的考核评价机制,维护幼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职业成就感,从绩效、深造机会等各个方面对幼师实行鼓励政策。

(3)完善幼师的培训体系,从入职条件、学历要求、专业技能、培训等级、骨干提升等各方面建立严格的制度,将幼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与幼儿园的长远规划统筹在一起,使得幼师个人反思、互帮互助、专业发展有机结合,最终促进幼儿园与幼师、幼儿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军.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4)

[2]史宁中,柳海民. 教师职业专业化:2l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05)

[3]唐晓明. 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探索——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J]. 网络财富. 2010(06)

[4]林志淼,张磊.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因素和途径[J]. 成人教育.2013(06)

[5]秦元东. 幼儿教师在对话、反思与评价中不断成长——通过评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尝试[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5)

作者:霍晓丽

上一篇:赤峰市敖汉旗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郎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