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家乡演讲稿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逻辑严谨、观点突出的演讲稿,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为帮大家了解演讲稿的写作格式与技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爱家乡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爱家乡演讲稿篇一:

丰润,我美丽的家!

每当华灯初上,晚风习习,我们一家三口儿融汇在欢快的夜游人流中时,那长龙般桔红色闪耀的路灯、那笔直宽阔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的公路、那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那公园中不时传来的悠扬舞曲和人们爽朗的笑声,都时常让我产生一种迷惑:这是在我的家—丰润么,还是身处异乡美丽的大都市之中呢?

我是土生土长的丰润人,家乡的一切都融入了我幼小的心灵,并伴随着我的成长。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我家住得是房上长着草的灰黑色的低瓦房,很窄很暗,而且不久一家四口又挤进了一间土坯累的小草房,小草房里除了灶台,就是只能容一人通过的过道连着里面的土炕,屋顶、墙壁用报纸糊了,其余就再也没有一件摆设了。听母亲说,是地震震坏了爷爷留下的老房子,所以才搭了这间小土坯房。不仅我家如此,当时,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形都差不多,土坯房、窝窝头,甚至有的人家还吃喂猪用的粉渣。因为父亲是县城的正式工人,每月有三、四十元钱的工资,所以我家的家境比别家还要稍好一些。就这样,小土坯房伴我渡过了童年,记载了我儿时的喜怒哀乐。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八十年代初,有一天我忽的发现,父母和左邻右舍乡亲们的脸上都挂着久违的笑容,喜气洋洋的,而且说着什么要散社了,要搞联产承包了等等我不懂的话题。(这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就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袭卷全国农村的打破大锅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体制改革在我的家乡丰润开始实施了。)但当时我还小,我不懂体制改革是个什么概念,但我也跟着大人们身后傻傻地乐,因为从大人们久违的笑容里,我朦胧的感到,好日子就要来了!

正是这次震撼中国五千年农业历史的改革,犹如一记春雷,震响了家乡封冻的土地,震开了人们枯萎的心扉。伴随着父母、乡亲们热火朝天、没日没夜的劳动,终于,家家有了剩余的粮食,吃上了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才能见到的白面馒头,在1982年年底,我家同几家乡亲一同盖起了红砖墙、玻璃窗、水泥瓦的大新房。新房子高大、宽敞,足足能装下五间小土坯房,成了当时村里最美的风景。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我家第一天搬进新房时,我久久地跪在铺着新床单的坑上用手抚摸着明亮的玻璃窗对母亲说:妈,我永远就住这新房子里!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长大了,住进了母亲仰慕一生的“高楼大厦”,楼里有电梯,装了空调、电话,电脑等现代化设施,宽敞、优雅、舒适,站在窗前,俯瞰市区,又是另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一座座现代化高楼矗立在蓝天白云间,“试与天公竞比高”;一条条高标准的现代化公路象金蛇玉带将整个丰润连成一体,四通八达;而京沈、津唐等数条高速公路横跨丰润,又象巨龙将丰润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连接贯通;一辆辆小汽车一字长龙蜿蜒其上,不见尽头;转目再望,楼台亭榭、小桥碧水、鲜花绿草、翠柏苍松,又构致成一座座古典与现代巧妙融合的园林公园点缀在城市绿波之中,象一颗颗悦目的明珠;而街道上、商场里琳琅满目、质美充足的商品、人们轻松购物的笑脸和那五彩缤纷耀人眼目的衣裙都不得不让人由衷地感叹:丰润真美,丰润人真幸福!

从小土坯房到红砖瓦房再到如今的现代化高楼大厦,这只是丰润二十年来发展巨变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然而,以点映面,以局部见一般,这又如何不能反映出我们丰润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的翻天覆地的伟大成就呢?如何不能反映我们勤劳、智慧的丰润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中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那拼搏不辍、奋斗不止的昂扬斗志呢?我深深地感动、我无比地庆幸,我是一名丰润人!甘甜的还乡河水滋养了我纯洁的心灵,深厚的黄土地造就了我坚韧的品格,可亲可敬的丰润父老乡亲赐予了我勤劳、勇敢、拼搏不辍的龙的风骨、龙的精神,如今,我成了一名丰润的建筑工人,我正在将我的智慧、汗水和全部身心融入到我美丽家乡——丰润的建设中,我要同88万丰润人民一起将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建设成冀东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到那时,我就能无限骄傲和无比自豪地对着全国、全世界的人高喊:我是丰润人,丰润是我美丽的家!

热爱家乡演讲稿篇二:

一、问题的提出:

较比发达地区,我市尚属于发展地区,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究其原因,除了地域等因素以外,经济以及各类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除了缺少吸引人才的优势以外,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毕业生返乡建设的热情有待提高。据统计,我市每年向国家著名院校(清华、北大、北师大、人大、复旦等)输送的人才与年递增,但这些院校的毕业生返乡建设者却寥寥无几。

表面上看,是因为我市经济与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但实质上,是由于很多同学缺乏对家乡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

缺乏对家乡的感情,其责任不在于学生。因为一个学生从进入幼儿园到考上大学,几乎就是完全的两点一线(家——学校),很少(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家乡。因此,虽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但是对于家乡的印象、对于家乡的认识说不清也道不明。对于家乡不了解,就很难谈得上热爱;不热爱就很难谈得上有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热情。

由此可见,对我市在校生普及吉林史地教育是非常需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吉林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吉林未来发展的希望寄托,更是在教育领域为了吉林未来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过去,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也开设过乡土史地的校本课程。但是,由于乡土历史或地理课本都是以学校为单位编写,力量和条件有限,所以,难免在具体内容中会出现科学性、正确性、可读性等问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将之纳入研究工程,集中我市史地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二、研究设想

1、研究目标:

普及吉林史地教育,提高吉林青少年热爱家乡的情怀,从小打下将来为建设家乡作出积极奉献的思想基础,为吉林未来发展服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实验法:根据新课改要求,编辑适宜于中小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并列入史地课表,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将之融入史地课教学 ,将值得吉林人民骄傲的吉林的秀美山川、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传统文化……等,通过教学,潜移默化的地融入学生的身心,使之产生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之情,进而形成为家乡的进步与发展奉献的情感。

3、教材内容:

1、小学:

一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风光)》吉林著名风光介绍(以图为主)。

二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人物)》介绍为吉林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吉林人物(以图为主)。

三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物产)》介绍吉林著名的产品(以图为主)。

四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文化)》介绍吉林文化、教育、艺术等。

五年级:《吉林史地(上、下册)》综合介绍吉林。

六年级: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2、中学:

初中一年:《吉林历史(上、下册)》

初中二年:《吉林地理(上、下册)》

初中三年: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3、高中:

高中一年:《今日吉林》近期吉林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介绍。

高中二年:《吉林的明天》吉林待开发领域与项目,吉林的未来展望。

高中三年: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每册学习量确定在10课时以内。

4、实施措施:

在全市分别在市直和各县(市)区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建立1—2所实验学校,先行实验研究,总结理论和经验。

以上教材的设置目的、教学目标、课时、具体内容等另定。

5、课题组织:(待定)

6、研究时间:(待定)

五年。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吉林市吉林史地教育研究领导组和课题组,统一领导此项研究工作的实施:

领导组

组长:(待定)

副组长:(待定)

成员:(待定)

2、聘请专家编撰组,负责教材的编写指导。

专家组

组长:(待定)

成员:(待定)

3、做好教材使用的跟踪研究指导和修订工作。

吉林市校本研究会

2008年9月19日

上一篇:农户投资实证分析论文下一篇:重症病患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