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控制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环境控制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企业管理当局应充分关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防范意识。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大胆创新,谨慎执行,一定能够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第一篇:环境控制论文

地铁环境控制中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探讨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发展,自动控制技术不断完善,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不断多样。在地铁环境控制中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能够促使地铁设备更为科学、高效的运行,还能够保证为地铁使用者提供更为舒适、安全的地铁服务。毫无疑问的是,智能化是依托于自动系统控制的地铁环境控制发展的大势所趋,相关者需要重视地铁环境控制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问题,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以推动地铁事业发展。本文就地铁环境控制中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铁环境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应用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环控设备、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中,对保障环控设备、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能有效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对于铁路的特殊环境空间,自动控制系统的无人化、自动化特点更是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并在推动地铁环境工程向智能化、互联网络化演进中承担着从物理信息向虚拟数据转换的重要作用。

1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组成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地铁运行的环境进行控制,为乘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隧道通风机、站台上下排热风机、空调新风机、中央空调组、分体空调器、多联机VRV、送排风管、空调风柜、全新风机、回风机、冷水机组、消声器、防火排烟阀门等组成。各个区域的各项配置都有着一些的差异,同时也会根据实际的地铁环境情况来对设备的型号以及运行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作用。

2在地铁环境控制中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效

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对地铁车站、机电设施、环控设备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能够确保地铁车站、机电设施、环控设备等协调、科学、高效运行,进而为地铁乘客提供更为良好的地铁服务环境。与此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在遭遇地铁突发事故时及时展开特定的模式,进而降低安全问题影响,保证地铁乘客处于安全环境。具体来说,在自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负责监督、调节沿线车站以管理运行为中心的冷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隧道通风系统等,在对故障设施提出警示的同时全面分析与环境相关参数的安全性,以便于提高管理的预见性。与此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动监控接口可以及时监测地铁车辆,获知不同区域内的行车状况,还能够接收报警系统的信号并在第一时间内予以不同车辆以各种及时预警,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提高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地铁环境控制中應用效果的策略

3.1做好环控系统设置

地铁环境控制中包含不同的子系统,即大系统、小系统、水系统以及隧道通风系统等。其中大系统主要包括公共区域的空调以及防烟排烟系统小系统主要涵盖设备用房的通风、空调以及防烟排烟系统。水系统包括空调水以及制冷设备系统隧道通风则为区域隧道之中的排烟通风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运行阶段中需要做好大系统风机、各类调节装置以及联动阀门的监督管控双察油污过载故障现象查验车站各类公共区域的湿度以及温度标准管控组合风机柜送风温度。对于小系统则需要检验测试设备管理用房的环境温度确保空调器回水电路的良好运行。车站水系统之中,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发布启停操作命令做好设备联动运行状况以及故障的监督管控汾析水系统的具体参数。例如二令冻冷却水的温度状况、供水回水存在的压差标准等进而可为自动管控分析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隧道通风系统中,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对隧道风机与联动阀、推力设备实施管理监督探测有无过载故障问题脸证两端隧道口温度湿度状况。另外还对电梯系统、给排水以及照明配电装置进行布控检验。

3.2完善自动控制系统监控

合理编制控制点位才能够保证整各自动化控制系统充分发挥自身的控制监督功能,相关的软件运行也才能够更加的便利安全。例如,及时做好转换开关监控测试可以保证送风排风机与其他设备信号良好合并;例如,分别设置两个DO点管控电动风阀可实现风阀具体开关信号的测试;再例如车站火警信息量相对较少,除了使用数据接口外还可以利用硬线连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接口开发费用,降低地铁环境控制的资金投入。

3.3地铁环境控制模式

一般情况下,地铁环境控制主要受到季节、天气、负荷等方面的影响,故障的产生也会有着差异性,为了实现对地铁环境下不同条件的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应对地铁环境控制模式进行优化。由于地铁环境的复杂性,因此地铁控制模式也应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下具备适应的运行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地铁环控设备的运行效率。一般地铁环控设备在进行二次回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对单独设备系统的保护连锁标准进行考量,如风阀与风机之间的连锁,从这个角度看自动控制系统在地铁环境控制工程中,充分发挥了对设备保护的作用,通过对运行模式进行优化,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另外,从故障发生的角度上来分析,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问题的话,可以快速的开启备用系统设备,进而保证环控系统的平稳运行。

4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维修保养管理

对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维修保养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要对进入地铁车站对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保养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登记管理制度,同时,在维护检查之后,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岗位的签认,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现哪个维修环节出现问题,可以根据签认信息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并给予一定的处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奖励机制,对于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从而达到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更有利于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管理。(2)定期对地铁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保养,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期限为月检、季检和年检。根据计划都会对系统进行月检、季检或年检一次,但是,具体的要结合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而定,可能会出现保养期限缩短或延长的现象,对保养期限进行合理调整,要以保证地铁环境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效率性为主要目的。(3)要加强对冷水机组的保养,例如,每年对水质进行处理保养,这样可以确保地铁环境空调系统冷水机组运行的有效性,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给地铁乘客带来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地铁行业不断发展,地铁环境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由于地铁环境控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这使得社会各界对地铁环境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够使得地铁环境控制更加契合社会需求,因此,相关者应重视自动化系统应用,要及时将各类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于地铁环境控制,以确保营造出良好的地铁运营环境,在促使地铁服务优化的同时提高地铁乘客的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度。

参考文献:

[1] 苏炎.地铁环境控制中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9):00254.

[2] 曾耿.地铁环境控制中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4):298.

[3] 王洪祥.地铁环境控制中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11):31.

[4] 张利,张云飞,李晓敏.自动监控系统在地铁环境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6).

(作者身份证:130431198506041013)

作者:贾彦东

第二篇: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环境、控制行为与控制绩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环境、控制行为和控制绩效的调查研究,以验证显性契约、隐性契约和财务控制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与控制绩效正相关;财务控制行为对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能力、母公司管理者诚信与道德观、子公司法人治理有效程度和财务控制绩效起部分中介效应;控制环境中,母公司管理者能力对控制行为和控制绩效的影响是最强的。

关键词:母子公司 不完全契约 隐性契约 财务控制 控制环境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迅速,但部分集团财务控制状况却不容乐观,成员公司存在违法经营、盲目扩张、会计信息失真等行为,严重威胁着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绩效影响因素,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对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母子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核心层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母子公司为例探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效率问题。现代契约理论认为,母子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耦合体。由于环境的复杂性、未来的不确定性、客观事物不可证实性以及人类的有限理性,现实中的契约总是不完全的。为弥补契约的不完全性对母子公司交易效率的破坏,母子公司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控制体系包括正式契约和显现契约两部分。在解决利益冲突的过程中,显性契约协调是基本形式,仅提供了大致的规则框架,其作用是有限的,起主导作用的是企业文化、声誉和信任等隐性契约。显性契约越不完全,隐性契约就越具有发挥空间。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家能力具有异质性、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难以替代性特点。企业家能力是企业成长的源泉,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不仅可直接提高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还具有培育企业文化、获取员工信任、积累声誉资本等效用。本文借鉴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成果,将母子公司正式财务制度即显性契约的运行情况视为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将子公司治理的有效程度、母公司企业文化等隐性契约,以及影响隐性契约(如信任、声誉)的关键变量,即母公司管理者能力、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视为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环境,构建了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环境、控制行为和控制绩效的研究框架,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以验证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母子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耦合体,由于环境的复杂性、未来的不确定性、客观事物不可证实性以及人类的有限理性,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契约总是不完全的。契约的不完全性是母子公司实施财务控制的逻辑起点。为防止子公司机会主义行为对母子公司交易效率的影响。母公司需要对子公司实施控制。财务控制是母子公司交易控制的核心。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体系从静态角度看,体现为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是一种显性契约;从动态角度看,表现为各种财务控制行为。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不同的交易需要用不同的契约结构来治理,以节约交易成本。制度也是一种契约。不完全契约理论将制度、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组织文化、企业声誉和信任等更广义的概念纳入母子公司财务交易治理的分析框架中,从而为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视角。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不仅依赖于财务制度等显性契约的履行情况,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文化、信任和管理者声誉等隐性契约的有效程度。这一观点与内部控制理论具有逻辑一致性。内部控制理论揉合了系统论、控制论和权变论等理论的思想。系统论认为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控制论要求对控制对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并注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及时性以及信息沟通的质量,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性对交易的影响;权变论则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强调组织内外环境之间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应相互匹配。不同的控制环境影响着管理控制系统的模式与内容(张先治,2004)。内部控制绩效受到控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内部控制理论注重控制环境中的企业文化、管理者诚信等“软控制”的作用,认为“软控制”的影响范围和控制效果超过“硬控制”(即控制活动),且制约着硬控制的效率。内部控制包括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而财务控制属于管理控制。因而,内部控制理论也可以应用于财务控制研究之中。但内部控制理论却对企业能力在控制绩效和培育隐性契约方面的作用关注不够。企业能力理论则对此提供了补充。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资源、核心能力和知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家能力对于企业能力的形成、培育与积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能力的源泉。企业家能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难以替代性特点,属于异质性人力资本。综上所述,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不仅受到显性契约的影响,更受到隐性契约和企业家能力的影响。隐性契约还对显性契约的履行情况产生影响。借鉴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范式,本文将子公司治理的有效程度,企业文化,以及影响隐性契约的关键变量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诚信和道德观视为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环境,将显性契约履行情况视为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探讨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环境、控制行为和控制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尝试提出如下研究框架,如下图(1)所示。图(1)说明四个含义:财务控制环境对财务控制行为产生影响;财务控制行为影响财务控制绩效;财务控制环境对财务控制绩效产生影响;财务控制环境通过财务控制行为对财务控制绩效产生影响,即财务控制行为在控制环境和控制绩效之间产生中介作用。

(二)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母子公司财务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体现为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在目标导向的财务控制体系中,控制行为和控制目标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控制行为的选择和运用都是围绕控制目标来进行的。Luo、Shenkar和Nyaw(2001)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控制行为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控制活动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 :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与财务控制绩效正相关

组织文化能够对组织效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观点得到众多学者的一致认可。Besanko(1996)等人研究指出企业文化创造价值的途径:文化简化了信息处理量, 允许个人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日常的工作;文化弥补了正式契约(制度)的缺陷,减少了企业中监督个人的成本;文化提高团队理性,使员工趋向共同的目标, 降低了讨价还价成本, 并促进了更多协作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张颖、郑洪涛(2010)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等是影响内部控制目标有效性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母公司企业文化与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正相关

组织文化与组织有效性的过程模型理论认为,组织文化对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以不同程度的人为、社会、心理和历史渗透方式在组织内部传播,并与氛围营造、行为控制、组织学习、战略形成、领导和差异化等组织运作的动态过程交织在一起;组织文化对上述过程的影响又受到要素一致性、符号力量、战略匹配度和权变灵活性的限制(Saffold,1998)。显然,企业文化不仅对控制绩效产生影响,还会对控制行为施加影响。企业文化通过氛围营造、组织学习等影响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进而影响到员工工作行为,包括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方式等。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母公司企业文化显著正向影响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

H4A:母公司企业文化通过财务控制行为正向作用于财务控制绩效

母公司管理者具有诚信、正直等优良品德往往更容易赢取子公司的信赖和信任,稳定子公司的预期,减少讨价还价等各种交易成本,直接提高控制绩效。母公司管理者的诚信和道德观还会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集团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影响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进而转变成一种诚实守信的组织承诺,并影响员工行为;另一方面,主导集团内部的信用机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有着信用的心理契约,管理者对信用契约的遵守或违背将影响着员工的信用行为。母公司管理者的诚信和道德观有利于在集团内部建立起广泛的信任关系,从而使母子公司更容易协调与合作,大大提高控制绩效。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B: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与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正相关

H3B: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显著正向影响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

H4B: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通过财务控制行为正向作用于财务控制绩效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资源、核心能力和知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家能力对于企业能力的形成、培育与积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能力的源泉。企业家能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难以替代性特点,属于异质性人力资本。企业家能力具有多个维度,理论研究上尚未达成共识。本文综合了与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最为相关的四种能力,即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洞察能力和学习能力。企业家能力不仅是企业成长的源泉(Man,2002),还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handler,1994;贺小刚,200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C:母公司管理者能力与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正相关

企业家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还通过培育非正式制度(隐性契约)进而对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产生影响。企业成长和发展中的知识和能力积累表现为企业组织惯例化的过程,组织惯例作为组织内部控制的一般机制,不但是企业内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节约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企业之间成长中长期动态差异的重要原因。母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信任、声誉资本和高效的组织惯例,能使子公司行为更好地符合母公司控制意图。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C:母公司管理者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

H4C:母公司管理者能力通过财务控制行为正向作用于财务控制绩效

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不仅受母公司治理有效程度的影响,更与子公司治理有效性直接相关。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意图要通过子公司董事会传递到子公司管理层,最终贯彻到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如果子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权力过于集中,失去制衡,将会导致子公司被内部人控制,母公司控制意图也无法得到真正落实,母公司财务控制行为得到扭曲。而随着管理层次增加,委托代理链条拉长,交易复杂化,子公司治理低效将导致母公司难以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监督。相反,子公司治理越有效,母公司财务控制行为就越容易得到有效执行,母子公司控制绩效也就越好。通过对我国企业集团因子公司财务失控而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的诸多案件进行分析发现:案件发生的表面原因是子公司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但根源却在于子公司治理的失效。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D:子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程度与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正相关

H3D:子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程度显著正向影响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

H4D:子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程度对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和控制绩效的关系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三)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是研究企业控制的重要变量,一般来说,公司规模越大,层次越多,链条越长,对子公司控制的难度就加大。但另一方面,公司规模越大,企业就有足够的资源推行规范科学的财务控制,并将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在集团内推广和复制,大规模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因而,企业规模对财务控制有利有弊。本文参照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根据企业销售额将企业规模划分大、中、小型三类。

(四)问卷设计 本课题组采取等距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李克特(Likert)5 分量表来进行问卷设计。为确保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尽量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经使用过的量表,再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修订,作为收集数据、检验数据的工具。

(1)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划分与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方式分类紧密相关。而对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方式的划分,理论界并未形成共识。在西方已有文献中,对管理控制方式的研究较多;而财务控制分类方式则受管理控制分类方式的影响较大。本文综合上述观点,结合多年从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实践经验及问卷访谈情况,将集团财务控制方式划分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三个纬度,其中,目标控制包括财务战略控制和预算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可从控制要素和控制环节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要素控制包括组织控制、人员控制、信息控制、制度控制和资金控制;要素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基础,不管是目标的实现,还是对各种财务活动及结果的控制,都离不开要素的支持。环节控制包括资产处置控制、投资控制、融资控制、担保控制、税务控制、财务风险控制和审计控制。过程控制涵盖了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每一项业务活动都会和财务产生关联:过程控制既包括了纵向层面的业务活动(投资、融资和经营),也包括横向层面的财务活动(资金、信息、风险和税务等)。结果控制和目标控制相对应,结果控制包括绩效考核控制和审计考核控制。可以看出,该控制体系是一个交互纵横,相互作用的系统,可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行为进行全面的刻画。根据上面分析,本文将财务控制行为可分为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三个维度,故财务控制量表亦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由于没有现行的量表可供使用,部分问项参考了王昶、陈志军等编制的管理控制量表和王丽敏26等编制的财务控制量表,并进行了相应调整修改;部分问项则自行开发。共编制了20个题项的“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量表”,并进行了专家一致性评估,以能否描述“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特征”为标准,对所有测题分“是否全面”、“能够描述”、“不能确定”和“不能描述”四类进行评估,删除了多数专家认为关联性较强的3个测题,然后在小范围内进行预测试,最后得到17 个题项。其中目标控制4个问项、过程控制10个问项和结果控制3个问项。

(2)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环境。企业文化包含多个维度。本文参考了王昶、陈志军编制的文化控制量表,设计5个问项,分别从行为规范、协调合作、人力资源政策取向、高层管理者及客商的选择标准、共同价值观等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测量。根据管理实践经验和问卷访谈情况,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否诚实守信,注重品德操守;二在员工晋升、奖惩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是否公平公正;三是否言行一致,处处以身作则。故本文从此三个角度对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进行测量。母公司管理者能力参照Man(2002)、贺小刚(2005)等人的研究成果,综合了与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最为相关的四种能力,即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洞察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从这4个维度进行测量。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参考国外学者Cubbin and Uech(1983)、Demsetz and Kenneth(1985)、Hart(1995)、Fama and Jensen(1983)、Williamson(1996)等,以及国内学者席酉民(2000)对于企业集团的研究和李维安(2003)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衡量指标等观点,从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大会和监事会执行相应功能的完善程度进行测量。

(3)财务控制绩效。本文将财务控制绩效定义为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借鉴我国财政部2008年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规定,将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目标划分为合规目标、安全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5个层次,分别从这5个角度对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测量。

(4)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的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将大型企业取3,中型企业取2,小型业取1。

(四)样本及数据收集 本课题的样本数据收集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广东省国资委相关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广东省下属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下发问卷;二是请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主管培训工作的机构,利用其举办MBA课程进修班等各类培训班的机会,请学员当场填写回收。三是利用课题组成员和本单位的社会网络关系,请朋友、同事和客户联系在企业集团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帮忙填写。问卷大部分来源广东省内,其次包括广西、湖北、北京、江西和黑龙江等地区。最终回收问卷313份,有效问卷206份,问卷的有效率为65.8%,样本特征见表(1)。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1)预试阶段。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专家和企业届人士进行访谈,并归纳总结,初步设计测量量表,然后在本单位所属集团公司进行预测试。根据预试结果,在听取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调研问卷进行了修改,删除了信效度不理想的题项,得到正式量表。(2)正式调研测试阶段。将正式问卷在上述渠道发放,进行测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环境与绩效分析 本文对上述进行分析。

(1)母子公司财务控制行为有效性分析。效度检验先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切性考察,KMO检验值为0.894,大于0.7,表明适合做因子分。Bartlett 球形检验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01,拒绝了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的零假设,也支持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公共因子,抽取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使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降低各因子的综合性,并以因子荷载大于0.4 为标准确定题项的维度归属。分析发现量表中的题项CP6(属于控制过程类)在其它公共因子的负荷较高,超过0.4,且被归于目标类,故予以删除。再次对剩下16 个题项进行分析,可得到3个成分,累计方差解释度为69.161%,所有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荷载在0.440~0.895 之间,而每一题项在其不所属的成分因子中,其因子荷载均小于0.4。同时,量表中的各题项能很好的归类,因而,控制行为量表均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a 信度系数来考察所使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结果显示σ系数为0.922,大于0.8,表示问卷内部一致性非常好。检验结果如表(2)、表(3)所示。

(2)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环境有效性分析。信度检验显示各影响因素的σ系数均大于0.8,表示问卷内部一致性非常好。效度检验先对各影响因素问卷进行KMO 和Barlett检验,KMO 值均大于0.7, 显著性水平p 均小于0.001, 表示各影响因素问卷取样适当,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过EFA 分析,各影响因素量表只能提炼出一个因子, 而且各题项在该因子上的负荷均在0.60以上,所以不必再进行CFA 分析。在以后的测试中, 可以取各问项的简单平均值作为各相应变量取值。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3)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有效性分析。信度检验显示各影响因素的σ系数均大于0.8,表示问卷内部一致性非常好。效度检验先对各影响因素问卷进行KMO 和Barlett检验,KMO 值均大于0.7, 显著性水平p 均小于0.001,表示各影响因素问卷取样适当。经过EFA 分析,各影响因素量表只能提炼出一个因子, 而且各题项在该因子上的负荷均在0.49以上,所以不必再进行CFA 分析。在以后的测试中, 可以取各问项的简单平均值作为各相应变量取值。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二)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主要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表(6)给出了样本中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相关系数矩阵。结果表明各控制环境、控制行为、控制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研究假设得到初步验证。以上相关分析的结论与本研究所提出的主要假设相契合,说明了进一步验证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的必要性。

(三)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对控制环境、控制行为、控制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7)、表(8)所示。 (1)控制行为对控制绩效的假设检验。将控制行为、企业规模对控制绩效进行逐步回归,构建模型一表(7).模型F值见表(8)为10.873,P值为0.001, 整体检验显著。控制行为对控制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对控制绩效有负向影响。模型①预测变量VIF最大值远小于10,CI值小于30,表明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假设H1得到验证。(2)控制环境对控制绩效的直接作用检验。将自变量母公司管理者能力、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以及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对因变量控制绩效进行逐步回归,构建模型二见表(7)。模型F值见表(8)为11.068,P值为0.001,整体检验显著。对控制绩效影响较大的变量依次是母公司管理者能力、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企业规模对控制绩效影响不显著而被剔除模型。模型二中预测变量VIF最大值远小于10,CI值小于30,表明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假设H2A、H2B、H2C、H2D得到验证。(3)控制行为在控制环境和控制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首先,将母公司管理者能力、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以及企业规模对控制行为进行逐步回归,构建模型三见表(7)。模型F值见表(8)为6.111,P值为0.001, 整体检验显著。对控制行为影响较大的变量依次是母公司管理者能力、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企业规模对控制行为影响不显著而被剔除模型。模型三中预测变量VIF最大值远小于10,CI值小于30,表明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假设H3A、H3B、H3C、H3D得到验证。然后,将预测变量母公司管理者能力、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中介变量控制行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对因变量控制绩效进行逐步回归,构建模型四表(7).模型F值见表(8)为6.877,P值为0.009, 整体检验显著。对控制绩效影响较大的变量依次是控制行为、母公司管理者能力、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企业规模对控制绩效影响不显著而被剔除模型。模型④中预测变量VIF最大值远小于10,CI值小于30,表明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假设H4A、H4B、H4C、H4D得到验证。综上所述,控制行为在控制环境和控制绩效之间中介效应的四个条件均得到满足,本文的假设都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发现:母公司控制行为与母子财务控制绩效正相关。母公司管理者能力、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显著正向影响着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母公司管理者能力、母公司企业文化、母公司管理者诚信和子公司治理有效程度通过控制行为部分中介作用于财务控制绩效,说明控制环境的直接效应均大于中介效应。控制环境中,母公司管理者能力对于控制行为和控制绩效的影响是最强的。而母公司规模对控制行为和控制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研究得到如下启示: (1)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绩效不仅受控制行为“硬控制”的影响,还会受到控制环境“软控制”的影响,且“软控制”的作用效果大于“硬控制”。这说明在母子公司实际交易中,显性契约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显性契约本身具有不完全性,只是提供的一个关于交易规则的大致框架,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隐性契约,隐性契约不仅对显性契约产生影响,还能弥补显性契约所留下的“漏洞”。这一结论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传统的经典理论认为契约不完全会降低交易效率,导致投资无效率。本文的结论否定了该命题。原因正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家的信任和声誉等隐性契约弥补了显性契约的不完全空间。这一结论具有普适性。说明组织的生命力不在于组织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严密,而在于组织文化、信任和声誉等异质性要素。企业集团要保证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就必须重视企业环境的建设,发挥文化,诚信,声誉在组织体系内的影响力,并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要素。声誉不仅可维持交易,消除机会主义行为,还具有激励效应。合理的治理结构可使得集团的控制机制高效运转。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权利配置的基础和起点,决定了企业权力的来源,企业治理结构不仅关系财务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对企业其他管理行为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目前处于转轨时期,各方面制度还不健全,要弥补制度不健全对交易效率的影响,企业集团更要重视隐性契约的培育和建设,才能保证集团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制度越不完全,企业文化、企业家声誉、企业家的能力也就越具有发挥空间。(2)企业家应重视自身能力的建设和品德的修养。企业能力不仅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还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企业家能力是企业能力的源泉。企业家能力不仅可直接为集团创造效益,还可组建隐性契约,如培育企业文化,建立信任机制,积累声誉资本、创造高效的组织惯例,获取子公司及其员工的心理认同和信赖,减少交易成本,从而使母公司的控制意图得到更好地执行,最终提高财务控制绩效。集团各项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种能力作为支撑和保障。方法可以复制,能力却无法复制。能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异质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母公司管理者能力是提高财务控制绩效的关键所在。加强企业家能力建设对于我国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的企业经常出现“因人兴事,因人费事”的现象,这说明企业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家能力残缺或不平衡将会阻碍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严重时甚至会为集团的发展带来灭顶之灾。因而,母公司管理者应持续加强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洞察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能力的培养,针对自身能力的不足有意识进行弥补和完善,保持各种能力平衡性。此外,企业家应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注重诚信,保持正直、公平和公正等优良品德。(3)控制环境、控制行为和控制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作为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的设计框架,还为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的诊断提供思路。当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效果不佳,控制效率低下时,不仅要关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合理,更重要的是分析控制环境是否存在问题,尤其是要重视母公司管理者的能力和品德情况。财务控制低效或者失效是由于控制环境出现了问题。研究框架不仅体现系统论和权变论的思想,还融合了企业契约理论和能力理论的观点,并注重了对管理者个体特征的分析。深化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内涵,提高了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本文在广东省2012年度会计科研立项课题“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及母子公司财务控制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11091)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版。

[2]道格拉斯·诺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纳尔逊、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聂辉华:《契约不完全一定导致投资无效率吗?》,《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5]张先治:《控制环境与管理控制系统演变》,《求是学刊》2004年第3期。

[6]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年第5期。

[7]贺小刚:《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 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8]金高波、李新春:《战略联盟中的信任机制:一个理论评述》,《中大管理评论》2001年第1期。

[9]李海、张德:《组织文化与组织有效性研究综述》,《外国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3期。

[10]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11]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三版)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审计研究》2008年第4期。

[13]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性质与概念体系——基于系统和整体效率视角的研究》, 《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14]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7期。

[15]姚颐、刘志远、李冠众:《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会计研究》2007年第8期。

[16]巫升柱:《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构建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5期。

[17]王丽敏、李凯:《国有大型总分公司式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评价及实证分析》,《财会通讯》2010年第5期。

[18]王昶:《母子公司管理控制行为特征研究》,《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8年。

[19]陈志军:《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查尔斯·奥雷利:《公司、文化与承诺:组织中的激励与社会控制》,《组织管理:综合观点选读》1989年。

[21]陈志军、董青:《母子公司文化控制与子公司效能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期。

[22]汪建康:《基于子公司主导行为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治理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3]Williamson,O.E.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Taking Stock,Looking Ahead,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0.

[24]Man,T.W.Y.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Hong Kong Services Sector.Doctor Paper,From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o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01.

[25]Chandler,G.N.& Hanks,S.H. Founder Competence,The environment,and Venture Performance,Entrepreneur Theory and Practice,1994.

[26]Mayerrc,Davis J H,Schoorman F 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

[27]Inkpenac,Currall S C.The Natur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Joint Venture Trus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1998.

[28]Luo,Y.,Shenkar,0.and Nyaw,M. A Dual Parent Perspective on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Lessons From a Developing Econom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1.

[29]Besanko,D.,Dranove,D. and Shanley,M. The Economics of Strategy,John Wiley & Son,Inc.1996.

(编辑 梁 恒)

作者:徐习兵 王永海 曹广堂 樊少鹏

第三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企业管理当局应充分关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防范意识。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大胆创新,谨慎执行,一定能够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犹如一个自动预警和维护系统,它所具备的功能使其成为企业有效管理的工具,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恰当的运用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疏忽、错误及违法、违规行为。研究内部控制及其环境理论,不仅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企业内部改善管理,加强业务活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分析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控制环境设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公司在内部控制环境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作用,是内部控制的决定因素,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员的内外机制。管理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导致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效率,更有甚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手册、文件、制度等,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差。有的企业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的把审计部门与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企业会以缺少人力资源而未设审计机构。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公正做出判断,进而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成了企业可有可无的职能部门。(3)企业文化把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作为核心和基石,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但从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的层次。虽然现在的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只要求员工怎样做和不怎样做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4)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重要的控制环境因素。因此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提高员工素质和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确保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的品行。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为:第一,用人机制对人才的流动和使用不利,虽然论资排辈的传统现象没有原来严重,但是管理者对人才的破格提拔与使用仍然十分谨慎,“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第二,激励机制不利于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特别是在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上存在两种问题:一是国家掌握国企经理的工资总额和等级标准,无法恰当反映经理人的贡献,从而引发消极怠工和企业家资源的流失:二是尝试引入“年薪制”、“经理人员持股制”,但是由于所有者的虚位,导致管理者自定高额薪金、增加职务性消费甚至出现严重的贪污腐败行为。第三,没有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二、完善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1)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素质。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障作用。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尽力用权力维护其有效运行的同时,对控制的遗漏和功能缺陷进行弥补和完善,使内部控制为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另一方面是抑制作用。管理者支配内部控制的权力,如果被不当行使,或者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自设特例绕过制度或变通处理有关事务,就会使制度的执行随人的主管意志而存在不应有的弹性,这样势必导致内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严重的将会引起“群体越轨”现象,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所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方向、效率,决定了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必须重视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引导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操守,使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受到公司内部控制的道德约束,自觉带头执行内控制度。(2)完善公司内部审计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独立性差,并且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目前我国的实际考虑,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仅仅具备财务知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要通过择优引进、强化培训等各种方式,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另外,我们也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行列中来,另一方面也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把考试和考核、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提高人员素质,塑造企业文化。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控制与被控制是一种固有的矛盾,要想使被控制者自觉地遵从控制者的意志,单靠硬性的制度指令难免使被控制者产生抵触情绪。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有助于解决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矛盾,推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后,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文化,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缺位和混乱。单纯依靠理想等外在的东西已经很难奏效,企业必须重塑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4)全方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入新世纪,面对诸多挑战,企业人力资源应当抓住机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转变观念,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尽快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事人才新观念,包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观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观念、引才借智的观念、市场配置的观念、社会评价的观念、法治管理的观念等。要致力于开发、完善独特的人才培训机制,实施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激励机制;要着力塑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能令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激发、释放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二是制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一方面对企业现今状况进行策略分析,对企业的理想、使命和信念有所了解,对企业做出策略性检查及分析企业未来面对的挑战。另一方面通过策略分析找出重要的人力资源问题及现存的人力资源问题,对解决策略性和现存的人力资源问题订出先后次序并决定所需行动,编写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三是重视制度创新。人才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体制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从该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同时完善的激励措施和绩效福利能让员工感受到他们的劳动贡献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样才会激起他们再接再厉,在一个环境宽松,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温馨,生活安定,心情愉快的企业工作,人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当然也就不会流失了。

参考文献

[1]李庆兰.《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性》.现代商业.2012(14)

[2]《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9)

[3]杨凯.《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

作者:杨申英

第四篇:化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工企业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环境问题治理成为化工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在生存与发展并重的形势下,除了要注重经济效益外,更应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深挖企业潜力来达到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化工企业 环境 成本 控制

化工企业是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个体,但同时,它也是给环境打来巨大伤害的麻烦制造者,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用于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每年均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5%。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高达500亿元。因此,化工企业减少三废排放量,进行污染治理,加强资源有效利用成为化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和履行环保义务,必然要对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而造成环境超负荷的情况进行治理,企业的环境成本随之形成。

一、环境成本的定义

目前,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各执一词,未达成共识。较权威的是联合国专家工作组在98年通过的《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对环境成本定义如下:“环境成本是指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事实上,环境成本的定义本身就是可以从多角度出发而得出结论的。文中认为,环境成本是在特定时间内,企业为降低环境负荷,履行环保责任等原因,采取一系列为能取得环保经济利益或环保效果的可采用货币计量的成本费用。

化工企业环境成本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1)处罚成本:如工业废水达不到合理指标就排放而被政府罚款;(2)资本成本:如购置环保设施的支出,更新旧环保设备等费用;(3)环境综合行政管理成本:如环境管理机构经费支出,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发成本等;(4)环境补偿成本:如环境恢复支出。化工企业环境成本按控制主体不同分为化工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微观环境成本和社会整体作为会计主体的宏观环境成本。文中探讨莆田化工企业微观的环境成本。

二、现阶段化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现阶段化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环境成本计量局限性和对外披露不充分

化工企業产品繁多的种类,形态各异的物质,各具特色发挥作用的方式,使得以货币作为统一的环境成本计量单位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建议化工企业环境成本可采用以货币计量为主,同时辅之以实物、技术等多重计量的计量方法。

此外,大多数化工企业的信息对外披露不充分、不及时。西方企业的环境会计领域,环境信息的披露是最先进入会计实务的,即企业以环境报告的形式披露其经营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披露的环境成本内容不仅在财务报表中体现,还可能在附注中披露。

环境成本报告形式种类繁多,披露内容各有侧重点,可万变不离其中,主要就是根据企业的环保投入和效益增加之间的关系披露而提供化工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环境成本和环境效果比较型或者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比较型模式,也可采用这两种模式的结合。环境成本与环保效果比较型模式主要在于反映环境负荷的降低来呈现其环保效果。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比较型模式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目的而支出的环保成本。这种模式是将货币作为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将支出环保资金及由这资金带来的资源成本的节约或者源自于环保产品的收入等经济效益相关数据编入报告中,让信息使用者直接看到成本与收益的信息。随着社会环保要求的提高,化工企业也应从两模式兼顾考虑,使环境成本效果、效益实现最优化。

2.控制环境成本缺乏统一标准

我国对于环境治理标准弹性过大,且可操作性不强,评测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估员能力不一致,加之政府对罚金的兴趣大于根治污染本身,使大多化工企业对环境破坏后顾之忧。

3.忽视环境成本过程的控制

大多数化工企业没有考虑在生产工艺的各个流程梳理的基础上,细分环境成本,事前针对流程做一些成本控制实验,对生产工艺的各个流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的各项方案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筛选出利于企业环境综合成本最少的方案。化工企业应加强控制环境成本的理念,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环境成本实验,同时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炼出其中与环境成本管理相关的信息,发现与预想中的结果有偏差时,及时纠正调整。

(二)环境成本控制对策

企业信息化管理绿色设计模式(即绿色ERP系统设计模式)可以达到环境成本控制的目的。财务管理模块式绿色ERP系统可分为绿色生产、绿色物料、绿色销售模块的设计。绿色生产控制模块是以绿色制造为指导思想,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找寻资源利用率最高,环境影响最小的制造模式,重在对绿色设计理念的构思,然后在制造、销售等环节也倡行环保节约。绿色物料控制模块是物料管理模块优化采购的核心内容。生产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前,采购部门要与其他部门以及供应商协商,尽量采购利于再循环利用,可降解的绿色材料,通过减少材料使用成本,废料处理成本,估算出年采购成本。绿色销售控制模块是指在产品的销售中形成绿色供应链,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集体环保意识的提升来共同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制定产品价格直到销售的绿色渠道完全建立。

三、结语

环保是人们越来越应强化的观念。化工企业作为环境破坏的主要制造者,其责任更是无可推拖,加快脚步完善化工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文中在评析国内外环境成本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强调的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功能,将化工企业每个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经济活动及时反应,以此来帮助管理者高效地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力求找到针对实际情况的有效环境成本控制模式,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肖序 周志方,2005.环境管理会计 国际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J].3:18

[2]陈毓圭,1998.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J].会计研究,5:1-13

[3]李秉详 张蕾,2004.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过程浅议[J].财会月刊,4:8-12

[4]汤临峰,2006.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17:20-21

作者:柯亭竹 徐素华

第五篇:论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逐年累增,但同时违法违规的事件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经济,从客观上产生了对内部控制的需要。

关键词: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较晚,但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的“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并发挥了后发优势,受到COSO委员会等组织的好评。

内部控制从其发挥的作用来看,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还普遍认为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财会账务方面,片面的认识必然导致内部控制在设计、执行、监督等过程中呈现弊端。目前,为加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发展的进程,我国颁布了配套指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条文,上市公司也相应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控制体系,但其侧重于事后控制,表现为在问题出现后才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堵塞漏洞或进行惩处,这种做法导致问题没有事先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后再去弥补便收效甚微。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还普遍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类似于政府审计的职能,这样也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内部审计是为公司领导层服务的,往往由公司管理层控制。即便有的上市公司按照规定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其成员大多数都是由董事会指派的,无法获得独立的身份发挥应有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管理者政绩、业绩的考核都是以某些重要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比较注重短期效果,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这种考核奖惩机制在企业中形成了所谓的“利润导向”文化,一切向利润看齐。这种不健全不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为实现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态度,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

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完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家在大多数上市公司拥有大部分股权,以致出现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虽然国家被确认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履行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但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乏具体的人格化代表,不能像个人股东那样从切身利益出发去关心公司的治理,造成了国有股股权主体缺位,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进而造成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却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

首先,大股东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走过场,形同虚设。这违背了现代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和股权分散化的要求,同时也减弱了公司董事会的治理效果,在这种情形下,股东大会对公司会计报告的约束力就显得非常有限。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公司股东高度分散化,具有很大流动性,这使得他们只关心当前的利益。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求甚解,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信息失真,以便从中博取个人的短期利益。会计信息质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有待考评的问题。其次,公司的中小股东一般并不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对出席股东大会不感兴趣,他们倾向于进行短期的投机操作。即便有些中小股东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但由于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最小持股数量有限制,这使得中小股东无法参加股东大会。由于无法参加股东大会,没有发言权,中小股东更不能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从而掩盖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和操纵公司会计信息的行为。

正是前文所述国家股股东在公司的“缺位”,上市公司常常由内部人控制。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在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在未经作为所有者的正式授权而实际掌握了企业部分或全部的剩余权力。内部人控制现象在我国相当严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往往合二为一或占据了董事会的多数地位。一方面,董事会中形成了由代表国家股或政府控制的法人股的“关键人”控制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兼任公司管理层要职,董事会中“内部人”的比例过高。在内部人控制的模式下,管理层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来谋求自身收益最大化,而所有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一趋势。管理层作为公司运作的中心,直接管理着公司,控制着上市公司的信息系统,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因此,当现实情况与契约存在冲突时,经理层可能会出现选择会计政策调节盈余以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主观动机。倘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监控机制能够有效地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可以强制管理层去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但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企业组织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流通,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为任何一个等级层次上的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进一步交流的障碍,从而增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此外,我国企业在设置组织结构时,权责分配不合理是一突出的问题,企业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事项和区域,“越权”和“弃权”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种情况也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

在“利润文化”氛围影响下,在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方面,许多企业管理者偏爱冒险,在企业预算中,把目标定的过高,不切实际,在企业绩效考核又比较注重短期效果的情况下,他们为了“实现”达到目标,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和效益收入,视企业国家财经法规与企业规章制度为一纸空文,不惜违反法律法规,不惜破坏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纵财务报告来“粉饰”自己的业绩,授意会计人员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达到夸大业绩的目的。

目前企业管理者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道德风险反映在会计上即为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要求不高,疏于管理,造成账务混乱、信息失真;与之相比,管理者的逆向选择给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影響是主要的,绝大多数信息失真来源于此,管理当局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为了获取巨额资金,不顾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损失,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抬高股价,粉饰财务报告,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现实工作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质量的人往往不是业务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相反,而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为了某种利益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达到非法的目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伦理道德建设也不能忽视。只有提高了每个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都能自觉的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行事,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玉芬.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卢维钧.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监督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赵迪.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马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及缺陷应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张智.我国企业控制环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高英丽.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孙亚东. 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1) .

[9]企业社会责任内涵[J]. 中国建材资讯,2008,(01) .

[10]李文红. 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趋势[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02) .

[11]王龙基. 企业社会责任系列之四 “企业社会责任 CSR”的意义[J]. 印制电路信息,2008,(03) .

[12]乐平. 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J]. 特区经济,2008,(02) .

作者:任若雨

上一篇:化学与社会结课论文下一篇:工程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