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体系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体系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校园安全问题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学校安全教育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在打造平安校园时,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完备的校园安全法律制度,系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关键词】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安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第一篇:安全体系论文

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基本构成,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分级管理、分级管控与齐抓共管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安全贯穿于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生产经营全流程,任何一个专业、岗位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作用发挥,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概述

人员、技术、设备和管理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最重要四个组成部分,也就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一)执行层保证系统

执行层包括运行、检修一线人员和专职管理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关系公司层各项决策、部署、要求的到位落实。班组是执行层的最基本单元,必须着力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健全班组安全机制。一是要规范班组安全管理,提高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特别要抓好各项规程、反措、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等的刚性执行。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杜绝朝令夕改、越权指挥、頤指气使等干扰因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性。三是要切实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特别防止无知性违章、强令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技术保证系统

技术措施是生产安全最为基础的软件保障。先进、适用的技术管理可以减少设备异常、低水平操作、突发事件等导致的安全事故。一是要应用新的技术监测手段和装备,加强技术监督,做好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前消除事故隐患。二是要认真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完善设备和人员防护措施。三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编制应急预案特别是现场处置方案,并确保一线生产人员真正掌握。

(三)设备管理保证系统

设备健康是生产安全最为基础的硬件保障。高可靠性的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次数。加强设备管理,一是要实施设备点检、定检相结合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持续提高设备可靠性;二是要强化主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隐”字抓好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三是要科学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四)规章制度保证系统

规章制度保证体系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关键一环。减少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制度管总,坚持有章可循,坚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生产操作和日常管理。

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概述

某种意义上讲,安全监督体系人员是运用行政上赋予的职权,代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即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监督,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重点是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安全监督人员履行监督职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抓重点。安全监督部门应以安全管理为主、现场监督为辅,不定期抽查为其主要监督方式;车间安全员重点是围绕车间工作抓安全管理,重点监督复杂作业、交叉作业、临时作业等较大安全隐患作业;班组安全员主要侧重于现场违章监督。二是要坚持“四个凡是”(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坚持指导与服务、管理与协调、监督与考核、教育与奖惩相结合。

三、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监督体系的关系

(一)两者的作用

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安全生产的两块基石,从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因素来看,保证体系起到内因的作用,监督体系起到外因的作用。通过两个体系的各自发力,将人的能动性、设备的可靠性、制度的约束性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既相对独立、各负其责,又互相监督、相互促进,以监督促保证,形成合力,使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两者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两者有各自的明确职责,分工不同。

保证体系重点是保证安全、可靠的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要明确实际工作中,谁对哪些工作承担责任,在哪些范围内负责,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促使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人员都时时、处处考虑到安全问题,落实好安全保证措施。

监督体系重点是监督、检查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严格遵守规程、制度、技术措施等规定,是否对发现重点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

(三)两者的联系

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监督体系是制约者,保证体系是被制约对象。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从根本上保障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和作用发挥。

四、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安全管理工作

1.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以责论处”。一是要理清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关系。保证体系承担安全管理职能,是安全生产的主角,保证体系不发挥作用或者作用弱化,靠监督体系是不可能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体系承担安全履职的监督职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失去了监督的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局面就处于失控状态。二是要理清领导人员、安全监督部门、生产部门的职责,推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每项工作都只能有一个归口部门、一个归口岗位、一个主管领导,要注意防范领导人员一不满意就直接伸手管理一线安全工作,或者片面认为安全就是安全监督部门的事情。

2.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人资部门、党群部门和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在保证体系中也应承担重要职责。“齐抓共管”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不喧宾夺主、影响一线正常秩序,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人资部门要发挥人力资源调配和人才开发、技术培训作用,合理配置安监人员,提高职工安全素养。党群部门要善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职工代表安全巡视,在职工维权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文章。

(二)安全监督工作

1.安监人员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电力生产涉及运行、检维、继保、热控、自动化等多工种多专业,高度集成,生产安全问题复杂多样。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操作、一个指令错误,都可能导致人身、设备事故,甚至威胁电网安全稳定。所以,安监人员必须从生产一线择优选拔。

2.安监人员要不断提升监督水平。安监部门是代表企业在履行安全监督职责,要注重从大量的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发现和研究安全表象问题背后存在的管理问题,研究体制机制的完善问题,找出安全管理中具有规律性、科学性的东西,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认识、规章制度。

3.安全监督检查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一般性违章、操作水平低导致事故要以说服教育、提高技能、提高责任心为主,对严重性违章、屡教不改的违章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罚。二是安全监督检查要规范化、制度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推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倒逼安监人员主动提高监督检查水平。

4.安监工作要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相结合。安全监督工作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制定长期管理规划和目标。特别是涉及安全设施标准化、创建企业安全文化、职工安全培训等工作,还要配套具体实施方案,分步实施,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基础,向实现企业本质安全靠近。

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安全生产需要分级管理、分级管控,安全基础工作至关重要,最需要求真务实,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李永超

第二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

摘要:电力企业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则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两大重要工作内容。只有两大体系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有效保障电力企业实现高效安全生产。文章结合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的概述,论述了二者在电力企业当中的作用以及内在关系。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管理;生产管理 文献标识码:A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一个核心、两个体系与三级安全网”,其中核心指的是各级安全生产需要以行政正职为核心建立责任制,而两个体系分别指的就是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由此可见这两大体系在电力企业当中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简要分析论述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以期能够为电力企业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效率给予必要的帮助。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简要概述

人员、设备以及管理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最重要的三大元素。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确保电力企业内部的正常生产运作,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效率。本文将针对各子系统及其功能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1.1 决策指挥保证系统

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具有绝对核心地位的就是决策指挥保证系统,该系统也是确保整个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首先,需要立足于国家和上级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电力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以及质量目标等;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均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责任,全方位地对员工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检查,并且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组织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安全生产竞赛等活动,鼓励员工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技能;最后,电力生产企业还需要加大对员工安全教育的力度,借助科学的考核手段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1.2 执行运作保证系统

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占据基础地位的就是执行运作保证系统。该系统位于一线生产位置,任何决策以及技术整备的运用均需要通过执行运作保证系统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为此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严格管理,通过成立规范化的班组安全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管理的规范标准化、程序化;其次,需要对电力作业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定,特别是需要加强对现场的严格管理,反复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强调安全纪律,对各种规章行为进行有效治理,进而不断提升运行检修和各类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最后,电力企业还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技术、业务技能培训,不断帮助员工提高其职业技术水平。

1.3 规章制度保证系统

作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关键,规章制度保证体系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系列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保障。而电力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就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操作,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之上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同时使用法制化手段实行安全生产法管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与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始终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对每一次违规违章进行严肃处理,杜绝习惯性违章的情况发生。

1.4 设备管理保证系统

设备管理保证体系也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当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电力企业中每一项生产工作均需要安全可靠的电力设备作为基础保障。因此加强设备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需要不断引进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其次,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设备缺陷制度及时对有缺陷的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最后,电力企业还需要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并将其落实,从而大大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一言以蔽之,即不断利用全新的技术、设备或工艺等提升设备的整体水平。

1.5 安全技术保证系统

在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当中,电力企业需要着重在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两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当前最新的技术检测手段以及装置设备将其运用在企业的生产工作当中,同时制定并严格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对设备包括相关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监督管理,一方面提升设备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人员的防护措施。

1.6 思政教育保证系统

思政教育保证系统当中主要有两大工作,分别是政治思想工作以及职工教育保证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当中,电力企业需要对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思想、安全纪律教育,同时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一旦发现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立刻进行纠正并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职工教育保证工作当中除了加强对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安全生产的竞赛活动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以及岗位技能。

2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体系的简要概述

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当中,主要是由安全监督部门、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共同组合而成一张庞大的三级安全监督网络,也就是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在电力企业当中主要发挥两大重要作用,分别是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作用。所谓的安全监督作用指的就是安全监督体系通过行使其行政权利,严格监督所有参与电力生产和建设的人员及设备安全,同时该系统本身还集权威性、公正性以及强制性于一身,进而能够有效发挥其安全监督的重要作用;在发挥安全管理作用当中,安全监督体系需要与电力企业领导进行良好的双向沟通,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安全活动等方式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安全监督体系需要将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主要侧重点,配合严格的现场监督,借助不定期抽查的监督方式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针对车间安全员,主要负责对某些工作量比较繁重或工作条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如大修、基建、改造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班组级安全员主要负责对现场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关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的职能作用各不相同。譬如说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需要负责电力企业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对工作人员实施全方位管理,并且认真落实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及应负责任。而安全监督体系当中其主要负责对象多为电力企业中的有关责任人和安全主管领导,而在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职能当中也主要以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反事故技术以及其他安全技术措施等是否落实,从而完成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任务。因此可以说,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之间有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其中作为制约者的是安全监督体系,作为被制约者的则是安全保证体系。

4 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离不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这两个重要的系统,二者通过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共同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在日后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为其发挥应有功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孟庆国,张永红,张钰.以电力企业安全保證体系和 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 集——2016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 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年第1期增刊) [C].2016.

[2] 周胜章,吕金庆,庄力行.浅谈电力安全保证体系与 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和关系[J].山东电力技术, 2016,(6).

[3] 孙绍光,陈涛.试论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 督体系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5, (1).

[4] 李鹏,刘矞,郝爱军,张世龙.探究电力企业安全 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关系[J].科技创新 导报,2015,(23).

(责任编辑:周 琼)

作者:徐衍金

第三篇: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摘要】校园安全问题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学校安全教育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在打造平安校园时,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完备的校园安全法律制度,系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加强校园安全教育。

【关键词】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学校安全事件的不时发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滞后和缺失。其主要原因:一是仅单纯依靠学校力量进行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安全教育力量体系;二是校园安全建设缺乏充分的制度支持,我国现有校园安全法规从规范的主体和内容而言,比较泛化,缺乏可操作性,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法规和强有力的措施;三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仅凭苍白无力的说教,无系统安全教育课程指导,显得无所适从,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夯实学校的安全教育的基础,我们需针对以上原因,有的放矢,不仅要相应建立、健全、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和校园安全法律体系,而且要在全国各学校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的同时,发动各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发力的安全维护力量体系,共同协调和维护校园安全。

一、形成共同参与的教育资源体系

在每起校园惨案的背后,都折射出社会各方面的影子,这也显示出校园安全问题不能仅靠一个社会部门来解决,而需要整个社会来协调和维护。因此,要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就不仅仅靠学校力量,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的保护之中。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上,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可以形成多方合力,构筑教育网络,形成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的中学安全教育局面,确保社会和谐。同时,极大地拓展教育资源,既丰富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特定的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切实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震撼性和实效性,而非苍白的说教。

(一)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区

社区(村居)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宣传防溺水、防火、防灾、交通等各类安全知识,帮助社区(村居)民众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增强辖区内学生对自己在校园中所学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并不断强化。

(二)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

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阶段,寒暑假前以及节假日,学校要通过安全提醒、家长会和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将相关安全教育和有关安全情况向家长进行通报。就不同阶段要求学生注意什么样的安全问题,向家长们提出预警。就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向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与要求。通过这样,达到家校沟通渠道的畅通,助力建立家校共育体系,敦促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开展校外和家庭的安全教育。使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共同的责任,使安全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会

邀请公检法部门、消防单位以及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到校,为师生们举行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和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讲座和图片展示。这些讲座和展示联系社会实际,教育性强,震撼力大。其中来自社会生活前沿的相关案例,更能促使师生们深入反思,进而有效增强师生们的法制、交通、消防和食品等安全意识。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

如果要达到校园安全教育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就必须通过相关的立法程序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一)出台校园相关安全法规

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在明确学校建设安全环境的目标和管理机制,厘清政府、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其他各团体三者在维护校园安全中的安全教育责任、法律义务的前提下,相应建立安全事故赔偿和补偿机制,以便学校一旦发生安全问题,相应的责任承担和事后补救措施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落实。

(二)制定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在国家校园安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法依规相应制定切合自己的具体可行的安全教育等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三)在法律上强化教育效力

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的“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将安全内化于学生“心”,外化于学生“行”。国家应当将对青少年安全教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安排财政专款建立学校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演习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应对侵害的能力,并通过法律强化这一做法,从而切实地培养起学生日常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要在法律上规范媒体报道和宣传有关校园安全事件的“尺度”。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正视媒体报道在安全事件中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细节和受害者的悲惨情况,如果媒体进行过多的描述和渲染,就会诱发社会中的潜在犯罪,从而模仿其犯罪的模式,实施类似的暴力行为。因此,必须要在法律上为媒体戴上“紧箍咒”,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对媒体报道的相关事件的范围、内容进行规范,限制媒体报道校园安全事件的范围和内容。加强对相关报道的审查,要求媒体在报道相关事件时,必须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本身,而不能一味地迎合猎奇心理,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报道,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只有从立法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在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时,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行,责任分明。

三、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一)编写系统的安全教育教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在一次调查中表明,受访的教师中有59.1%表示,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每学期累计并不超过10课时。受访的教师都认为,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之所以少,是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无本可依,无从下手。从这个角度来看,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是势在必行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尽快组织力量编写一套系统可行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使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时有本可依、有的放矢,使学校安全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中学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首先是要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引导中学生了解在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认识这些不安全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其次是要注重学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多形式让中学生了解交通、溺水、校园欺凌、毒品、食品卫生、消防、网络、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雷击、坍塌和地震等)等各种安全问题,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施以具体应对方法。其三是要注重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教育课程要理论结合实际,在安全意识养成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定期进行地震、消防等避震防灾安全演练,促使中学生实实在在掌握在遇到安全问题时的避险本领和措施,学会自救和救人。最后是要注重安全心理学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促使中學生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面对突发安全问题时不慌乱,能够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应对险情。

(二)构建独特的安全教育模式

各地各校要在国家相关法规的框架下,在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实用性强的校本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的安全教育课程。中学应该构建开放式安全教育模式,“走出去”,大胆鼓励学生在教师组织带领下,走进水库、湖泊、道路等安全隐患地,进行实地学习安全知识;“请进来”,学校与驻地公安派出所开展共建工作,以警察驻校、校园周边巡查和放学路段驻守等方式维护学校安全。同时,定期邀请当地公检法部门宣教人员、消防官兵、医生、卫生防疫等专业人员进校园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座谈、安全演练等活动。通过系统可行的防范方法、触目惊心的图片展示、详实而活生生的安全事件案例、切实有效的安全演练,促进中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正确有效地掌握相关安全防范技能。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屏幕、横幅、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板报等宣传途径,举行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等多种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从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为长久的安全防范技能。

(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从一个教师的成长历程看,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从教以后,绝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多数教师获取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经验,其次是电视、报刊、网络等。因此,随着校园安全形势不断严峻,加强师范生、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师范院校要未雨绸缪,根据当前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在师范生即将毕业的学期设立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只着眼于教师的业务和班级管理能力培训,更应该在每学期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组织师范生或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形成科学的安全观。引导师范生从教后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特点、学生特点,预判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地点和激发因素,从而针对课堂安全(实验课程及室外课程)、活动安全等作出积极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培训师范生或教师正确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关键时刻能够自救和救人。

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任务,必须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必须警钟长鸣,坚持安全教育和宣传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校园安全让多国百姓揪心血腥惨案频现多国校园[EB/OL].环球网.

[2]孙晔.国外校园安全措施及启示[J].山東警察学院学报,2010,5.

作者:曾祥江

第四篇:创建安全管理体系 共筑企业安全平台

【摘要】卷包车间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以《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为编制依据,参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公司《安全工作指导手册》相关内容,从车间的生产特点和安全工作实际出发,涉及总则、方针政策、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岗位说明书、消防安全管理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卷包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

1、前言

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清晰的和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可以融入到整个组织机构和管理活动中,最终实现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

我车间(卷包车间)跨越南北两个厂区,是集卷、接、包、成型为一体的卷烟生产车间,承担着公司几乎所有品牌的生产任务,是长江以北单体作业最大的生产车间。车间现有卷接包联合机组38台,其中硬包24组,软包14组,KDF2滤棒成型机16组,咀棒发射机8组,装封箱8组,年设计卷烟生产能力达100万箱。现有员工近700人。设备多、机型复杂、人员岗位变动频繁,车间有必要整合出一套具有自己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来树立在全厂重要的安全地位,来指导车间的安全工作,来规范员工日常生产操作,来保障车间正常的生产任务。另外,根据今年行业要求,安全员的岗位职责由管理向专业技术方向转变,因此安全工作更注重技术,然而以前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大多趋于日常管理,没有涉及各种机型和日常操作内容,对员工的生产活动安全指导作用性不强。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有必要建立一套全面、细致、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来使当前的安全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技术含量,为提高车间的安全生产储备相关知识,为加强车间的管理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2、创建安全管理体系

2.1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

首次从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两方面对各机型、区域进行危险性分析,比较系统全面的把各个机型的安全操作规程、警示标识、设备摆放位置、危险性事件和案列分析一一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从科学和人本的角度诠释了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要素,为员工的安全操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和依据,有效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2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措施

(1)加强技术管理,组建专业团队。安全技术组成立后,作为组长,我主要增加了电气修理工和电气设备管理员等专业人员,为车间的电气设施提供专业的检查和维护。体系的编写组我更是选拔了涉及修理工、电工、操作工、安全员、工段长等岗位的人员,全面细致的归纳和分析车间各处的危险因素和管理漏洞,逐一进行改进,在安全管理的专业队伍中注入了技术的新鲜血液。

(2)划分车间主要工种,针对车间13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危险性分析。组织小组成员不仅深入到各个机型进行调研和整理,虚心接受机车人员和修理工的合理化建议。主张制作《现场危险性分析因素征集表》,向各机型和各生产区域员工进行发放和信息的收集,对收集的信息表进行汇总和分类。不放过每个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错过每个区域可能存在的危险,不略过每个生产现场细微的安全隐患。从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两方面细化危险源,将各机型的生产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把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收集完整。为员工安全生产储备生产经验和培训材料,还建立了各机型曾出现的人身事故和虚惊事件案例库。通过此项工作,规范了员工日常生产行为,改善了工作生产环境,保障了现场的安全生产。

(3)整合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29项,其中涉及公司安全制度16项,车间安全管理规定13项。规范后的制度和规定进一步细化了责任区域和工作流程,填补了许多工作管理层面的制度缺失,完善了车间安全管理的各项内容,真正做到了把安全因素覆盖到各种工序中。例如新增规定《烟丝房月保细则》,针对烟丝房的地域地点,重点增加了各步骤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境分析,为日常的安全操作奠定了基础。还有《危险作业技术交底及审批制度》,针对车间7种危险作业进行危险性分析,引入技术评价。更专业地对整个危险作业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管控,包括施工前的作业环境分析、安全隐患技术评价、特种作业持证操作查验——施工中的技术跟踪、第三方监管——施工后的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验收、技术备案等,施工过程安全管控新模式的建立需要完善流程、健全制度、培训宣贯、运行验证、持续改进等一系列相关措施支持,从而加强对危险作业施工过程的安全管控。

(4)细化岗位危险因素,明确岗位、区域的生产特点,规范员工生产行为,提高操作技能,加快工作效率,杜绝违章行为,把工伤事故降低到零,塑造企业安全生产新形象;将车间各种安全制度真实可行地落实到安全生产中,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推进安全标准化的实施和车间安全文化的宣贯,助力企业文化的不断推进,提高安全工作执行力,加快员工安全素养的提升;将车间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升级,更加适应行业和车间现状,为精益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3、总结

体系的完善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实用性强的学习教材,促进了员工本质化安全意识的提高,进一步规范了员工日常生产行为,将“三化”建设中的标准化建设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为开展班组(工段)安全文化和安全活动提供素材,提升车间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是车间安全“三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安全工作指导手册》

作者:张妤

第五篇:加强煤矿安全管理 建设本质安全体系

摘要:所谓管理,重点在理而非管,即最终员工能够科学的进行自我管理,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亦是如此。本文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安全本质、制度安全和生产一线的环境安全四个方面阐述煤矿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同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班组长整体素质;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安全是企业最大的福利,构建煤矿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实现煤矿企业安全,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本质安全不安全行为安全文化班组管理信息化

1 人的本质安全

1.1 人的行为模式分析 人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有如下规律:需求—心理紧张或兴奋—动机—目标行动—安全行为—需要满足紧张消除—新的需求。可以看出,需求是一切行为的源泉。对井下作业人员而言,通过调查发现,其需求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如:付出的劳动希望得到相应的报酬)和精神层面(如:工作给自身带来的成就感)。需要注意的是,若矿工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很容易“积怨成疾”,即发生不安全行为。

1.2 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陈红[1]对“不安全行为”的定义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的失误行为。从近20年来的煤矿事故原因统计分析中发现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在所有原因中占比最高,高达97.67%[2]。

1.2.1 文化程度 在现代化的采矿生产中,尤其在采掘第一线的工人中,据调查,农民合同工、轮换工占全部工人的85%以上。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煤矿最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不能严格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生产作业,极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2 矿工的不稳定情绪 由于矿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研究发现,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矿工会失去理智,如:有人因为生气而忘掉作业流程,有人为了赌气而忽略排查隐患等。另外,矿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是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诱因。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矿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三个层次上。即:矿工对工作对生命安全威胁的担忧以及物质保障和权益保障的担忧;煤矿工人长期与家人分居两地带来感情方面的困扰,时常倍感孤独;矿工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地下,自卑感较强,自我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员工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消极怠工,给工作带来极坏影响。

1.2.3 工作满意度 ①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倦怠感强:工作倦怠是一种身心上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为耗竭、疏离及无效能感。煤矿工人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精神压力极大,再加上身体上的疲惫,极易导致工作倦怠。由于井下作业高度流程化和矿工工作自主程度非常小,工作内容相对单调,心理疲劳感增强。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单调的刺激会引发人产生心理疲劳。[3]长期的心理疲劳会导致对工作的疏离,引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②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矿工群体大多数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体力劳动者,大都是由于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不得不下井,他们关注的主要是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正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地位,尽管他们的收入在企业中相对较高,也难以解决子女升学、就业和购房的现实问题。矿工退休后缺乏劳动保障,退休后收入无保障。

2 管理本质安全

煤矿生产系统是人(主体)—硬环境(自然条件)—衍生环境(生产系统、技术、管理、文化等)三要素的协调运转系统,强调安全的同一性、主体性。安全管理的主体即是对人的管理,是个体能够在复杂的煤矿作业环境中自我管理,自主做出安全行为选择。

虽然目前国家和煤炭企业对煤炭安全方面的制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还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煤矿工人多数还是制度的约束对象,而非利益相关者或者制度执行的参与者,管理中缺乏人性化。

3 环境本质安全

井下环境安全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煤矿井下的自然环境,包括煤层的赋存条件、瓦斯灾害、水害威胁等;二是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文明卫生污染。

4 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建设本质安全体系的措施

4.1 引入“行为栅栏”理念,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基于对煤矿事故发生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分析,煤炭企业应该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建立员工行为进行引导与有效控制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中来即陈红教授提出的“行为栅栏“概念,该理论旨在从行为选择角度找到彻底有效控制煤矿事故高发趋势的方法。[4]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理念植入煤矿工人心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的工作态度,自主的选择安全行为。同时和谐的安全文化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通过开辟安全学习园地,为员工学习安全文化提供环境;克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实现民主式管理,让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积极改善井下安全文化环境,安全文化环境建设向井下延伸、向生产一线延伸,对井下主要巷道、重点部位进行美化、亮化、规范化,主要工作地点达到净化、牌板化、标准化,安全标语醒目、深刻。要让安全文化延伸到每一个工作地点,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中,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从安全管理制度,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逐步达到法治和人治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煤炭企业整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4.2 加强班组管理,实现井下现场管理安全化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实现班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夯实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创建安全型矿井,推进煤矿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严格班组长选拔机制,把优秀的职工选拔到基层班组长管理岗位。班组长作为过程管理的主体,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并在职工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其次,提高班组长的整体素质。煤炭企业要积极鼓励、培养、选聘大学毕业生担任班组长。因为他们的可塑性更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更强。提升班组长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实现井下的现代化管理,科学的操作机器,提高机器的使用率,减少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障碍,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减少事故的发生。最后,完善班组长培训机制,加大对班组长的培训力度,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增强班组长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

4.3 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推动人企合一安全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企业管理中体现处处人性关怀,融入亲情化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对员工工作满意度以及员工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可知,煤矿工人精神压力较大,他们有情感上的需要,有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因此,一线班组长要利用好自己的管理职能,注意观察工人的情绪变化,关心工人,营造井下和谐的工作氛围。领导要及时解决职工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公会组织,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等,减少职工工作以外的担忧,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只有职工在企业中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时,才会将“安全第一“时刻铭记心中,才会增强对井下危险因子的识别度,才会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4.4 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的信息化 煤矿企业应该引进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管理干部隐患排查子系统、“三违”管理子系统、现场班组长自查隐患管理子系统等诸多生产、管理子系统。[5]煤矿企业通过搭建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营造安全的井下作业环境,而且有利于上级领导迅速、准确的了解井下的生产情况,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同时计算机记录更利于各部门管理者明确职责,增强工作责任感。

5 小结

建立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体系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企业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文化理念,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技术与方法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祁慧,谭慧.基于特征源与环境特征的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9).

[2]刘轶松.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5,(6):226-228.

[3]李乃文,郑艳慧.矿工工作应激与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6):432481.

[4]陈红.促进从业人员行为安全是煤矿安全管理创新的关键.煤炭经济研究,2011.4.

[5]陈利明.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矿山天地,2011(2).

作者:郑波

上一篇:专科水利水电论文下一篇:装饰材料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