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片段教学

教学片段研究助我发展

【关键词】教学片段研究;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片段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关注教学过程中细节的一种研究方法。片段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提升教学的品位和教学过程的价值。长期致力于教学片段研究使我在专业上不断发展,让我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姑苏教育名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一、片段研究的起因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需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指导和评析。如何能够让评课更深入地打动、帮助教师,我尝试采用了教学细节评价的方式,评课时侧重于具体教学片段的描述、评价和分析。这样做,一方面使评课更具针对性、个体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也使自己更關注具体的教学细节,引发自己对教学细节的深入思考。这样的评课方式常常引发教师的热烈讨论和深度思考,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而且也为教师走进教育科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片段研究的操作

从评课指向教学细节开始,我对教学细节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进行片段研究的具体做法:一是叙述片段。选择自己或其他教师在教材处理、问题设计、情景创设、活动组织等教学环节中有价值的教学片段用文字完整地叙述出来,强调还原教学的真实过程,体现教学素材的原始性。二是评价片段。针对叙述的片段进行评价,真实记录周围教师对片段的评价,写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侧重于评价其合理、科学的做法,以及可以改进、优化的地方,并尽可能写出评价的教学原理和科学依据。三是再叙片段。对片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研究相同或相近教学处理方法,经过对片段的对比研究,在综合优点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片段,再用文字把它完整地叙述出来,完成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优秀教学片段,为下一步形成教学研究成果积累素材。

三、我的片段研究成果

按照片段研究的操作方法,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我积累了数百个精心研究的教学片段,这些片段为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研究成果提供了保障。一是提高了论文撰写的质量。自从建立起了自己的片段研究素材库后,我常常能从中找到可以论述的话题,更重要的是因为话题能提供精彩的教学实践操作方法,深受众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和欢迎。论文质量也因为有了好的素材而不断提高,经常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二是教参编写深受欢迎。2008年我受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编写《普通高中物理3—2教师指导用书》,作为该书的执行主编,我在编写中首次引入了教学片段研究的内容,在25万字的教参中选用了100多个教学片段,这些教学片段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帮助。教参出版后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扩大了我在中学物理教学界的影响力。三是专题讲座更加精彩。近年来我在全国各地作了200多场次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有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实验教学等,这些讲座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我的教学片段研究。也因为这些讲座所产生的影响,我先后被聘为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人教社教材培训专家、多个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

(作者系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教师)

作者:王永元

第2篇:谈谈作文教学中的片段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难点。无话可说,有话不知怎么说,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采用写日记、写周记、摘抄等方法。悟性好的学生,往往能从中受益良多,但对一部分悟性较差的学生来说,无话可说的烦恼则更突出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尝试作文的片段训练。这好比要让一部机器运转,先检验每个零件的质量。

初中阶段,记叙文是作文训练中占主要地位的文体。中心明确,语言生动活泼,结构完整,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要使文章写得生动,必须借助各种描写方法,诸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而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这些方法若在课文中出现,绝大部分学生能指出它的类别,可一旦自己写作文,就想不到运用,或是不习惯用,或是用得不贴切。为了让学生熟悉每一种描写方法,产生熟能生巧的效应,我们不妨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做些片段训练。如老师要求学生采用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一个人快乐的情绪或是沮丧的心情。字数在一百字以内,十五分钟完成后进行交流。限时训练,加快学生的思维速度;当堂交流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100字左右的篇幅也不长,很少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快乐或沮丧,这种体验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要求也比较直观,因此一般学生都能提起写的兴趣。写完之后交流评价,不仅仅停留在谁好谁坏这一水平上,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好,好在哪里?差,差在哪里?这样写,可以,但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写得更贴切、恰当?让学生体会到,即使能使用描写方法,也有好坏之分,提起他们尝试、比较、探索、修改的兴趣,由被动训练转向主动探索。

这种训练与课本上的范文结合起来,边学边用,效果当然是不错的。学生听懂分析,并不意味着一切结束,学以致用,才是目的。为了使学生对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特地补充了自读课本《第二次考试》中对陈伊玲亮丽音色的侧面描写,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选材,有一位同学这么写道:

主考官严老师坐在椅子上,公布考题:简要地自我介绍。考生们一个个说长避短,严老师一个劲地摇头。这时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一个角落里传出窃窃的笑声,他却不慌不忙深吸了一口气——好像把人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望着这个貌不出众的小个子,人们的目光带着疑问或是不屑:你能夺走那唯一的名额吗?低头不语的严老师也为这短暂的沉默抬起头,看见那小个子成竹在胸的神情,目光中闪过一丝希望……“我认为浓缩就是精华!”一语惊四座。严老师不禁脱口问道:“你的姓名是……”

这位学生对正面、侧面描写手法的理解很正确,在练习中有模仿,有创新,把一个貌不惊人却极有才智的考生的特点,通过考官及众人的神态,严老师脱口的问语及他自己的语言表现了出来。正、侧面描写结合得很自然。

其他学生听了介绍之后,颇受启发。不仅减却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相反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

因为这种训练的要求比较明确,学生较易接受,若与大作文配合起来训练,并持之以恒,则会有实效,至少能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的片段训练还可以同词汇积累联系起来。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课文中的词汇量还是不少的,词语教学也为教师所重视,学生对生词能读,会写,可默,就是不用。所以,有的学生写作文时,素材有,却不知用哪些词语确切地进行表达。以往,为改变这种只学不用的状况,通常用造句的方法,但一个句子往往无所谓好与坏,一个词也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辨其优劣。

巩固新学词语时,连词成短文的作文片断训练亦可一试。一方面让学生记住了字形,懂了它的意思,另一方面是学会了把它自然地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去。

我在教学时,发现常用词语较多,于是,我选了一些词语,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力,把它们自然地写入一段短文,文字在二百字以内。这个练习不仅仅是一个连词成文的游戏,也是训练学生构思的一个方法。

我原以为学生们多半会写不好,但出乎我意料,他们对这个练习也很感兴趣,有一位学生写得还不错。

在“企业该如何管理”的讨论会上,平时一向沉默寡言的她表现不俗。有人冥思苦想了几天几夜,说出的十句也抵不上她一句,她对“企业该如何管理”所发表的独特见解,令众人刮目相看。一位华裔商人邀她共进午餐。席间,商人说:“我千里迢迢从国外回来发展事业,一直想找到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人做我公司的总经理,今天听了你的演说,使我感到,你做这一类工作应是游刃有余,你能接受我诚意的请求吗?”“当然,我很喜欢这工作。”“公司刚起步,一开始你的薪金或许不够高……”“先生,我的确很需要钱,但我更需要的是另外的一些东西,比如我管理的企业的前途,比如您的真诚……”“我希望你明天就来我公司,不,今天下午就来……”

这位同学根据这些词语,想象了一个场景,虽然字里行间透着稚气,但那些词语用得还是很自然、很合理的。看得出,她的确掌握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即使考试中出现词语类的题目,我相信她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我到学生中了解情况。学生反映:开始不习惯,只有拼凑词语;后来发现用得不好,就注意读书,加深理解,现在已渐渐习惯,想象力比以前丰富了,有的话知道怎么讲了。我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发现:通过学生对词语的运用,我对那些词语的印象也加深了,作文指导变得具体可行了。

作文片断训练能体现学生的真实表达能力,一些爱偷懒的学生再也找不到捷径,怕学生抄袭的顾虑可免去。借鉴自然可以,但词要用准、用好,就必须多看书,多理解,多揣摩了,工夫花了,自然会有进步。这种训练,好比演员演小品,画者练写生,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起了辅助作用。能够让学生拿起笔来,有话可写,有话会写。

作者:顾学清

第3篇:一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片段

摘 要: 文章选取了“找次品”教学中的4个教学片段:【片断一】实验操作,感知策略;【片断二】引导探究,寻找策略;【片断三】深入探究,验证结论;【片断四】引导观察,寻找规律。4个教学片段环环相扣,一次比一次更深入,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探究的深层次,从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关键词: 实验操作 感知策略 深入探究 验证结论 寻找规律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能平均分成3份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要每份尽可能接近,每份多‘1’或少‘1’是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是最少的”。很多老师在教学本节内容时,都会感到学生在理解这一结论时很困难。于是,我们在借助天平“找次品”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片断一】实验操作,感知策略

(一)对三瓶口香糖进行实验操作

师:有3瓶同样包装的口香糖,其中1瓶被吃掉了几片,谁有办法把它找出来?

生1:数一数。

生2:用手掂一掂。

师:我们想想借助什么工具更方便呢?

生3:用天平称。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被吃的就在天平外;如果天平两端不平衡,被吃的就在天平向上的一端。

师:好方法。现在,我们拿一架天平,任意拿2瓶各放在天平的两端,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生:两种,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被吃的就在天平外;如果天平两端不平衡,被吃的就在天平向上的一端。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在找3瓶口香糖中吃过的一瓶时,把3瓶口香糖分成3份,天平的左盘放一份,右盘放一份,另外桌上一份。不管怎么称这3份,只用1次就能把吃过的那瓶口香糖找出来。

板书:3(①、①、1)——1次

(二)对5瓶口香糖进行实验操作

师:这里有5瓶同样包装口香糖,其中1瓶被吃掉了几片,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被吃的这瓶口香糖?

(学生用学具模拟天平实验,自己操作,并记录操作的活动过程……)

师:你把5瓶分成了几份?有几种分法?请用简洁的方法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哪组的方法又快又多,并思考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活动)

师:那称1次一定能找出这瓶少了几片的口香糖来吗?

生:一次能找到这种情况是一种巧合,有可能,但不一定。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操作的?

生1:用天平一瓶一批地找,不平衡1次找到次品;平衡,继续找,最多找3次。5(1、1、1、1、1)——3次

生2:把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最多找2次。5(①、①、3)3(①、①、1)——2次

生3:把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最多找2次。5(②、②、1)2(①、①)——2次

师:通过你们刚才的动手操作探究,我们知道一次能找到的这种情况是一种巧合;在把5瓶口香糖分成3份的情况下,最多2次就能确保找到这瓶吃过的口香糖。

【片断二】引导探究,寻找策略

课件出示:这里有9瓶同样包装口香糖,其中1瓶被吃掉了几片,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被吃的这瓶口香糖?

(一)对9瓶口香糖进行实验操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你是把9瓶分成几份?怎么称的?请用简洁的方法把你的办法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多,并思考哪种方法最好。(学生活动)

生1:9(①、①、7)7(①、①、5)5(②、②、1)2(①、①)…4次

生2:9(②、②、5)5(②、②、1)2(①、①)…3次

生3:9(③、③、3)3(①、①、1)…2次

生4:9(④、④、1)4(②、②、0)2(①、①)…3次

(二)感受分3份的优化策略

1.引导学生对能平均分物品的优化策略探究

师:刚才,我们对9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的做法不同,出现了不同结果;口香糖的数量都是9瓶,找次品的次数哪种方法最优化?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实验探究过程,自己总结一下,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分成几份找的方法最佳?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观察、分析、概括、总结……)

生:平均分,分成3份的办法最佳。

师:为什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在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中,因为天平每次只能比较2份,同时又可以与余下来的一份相比较,所以想到分3份是好的分法;同时,为了减少找次品的次数,把9瓶平均分是最佳方案。

2.引导学生对不能平均分物品的优化策略探究

师:假如口香糖的瓶数不是3的倍数的时候,如5瓶,我们怎样分成3份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不能平均分物品,尽量让每份同样多,尽可能接近,每份多“1”或少“1”。

师:出示课件:找次品时,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每份要尽量均等,每份多“1”或少“1”。

【片断三】深入探究,验证结论

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概括出这个结论,我们总结得到底对不对,下面一起验证一下。

大屏幕显示:这里有几组口香糖,分别是4瓶、7瓶、11瓶、27瓶;每组中,都是有1瓶少了几片;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在每组中保证找到少了几片的那一瓶分别需要的次数各是多少?(也可选任何瓶数进行研究)

师生共同深入探究,总结出不同瓶数的检测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如下:

4(①、①、2)2次

7(③、③、1)2次

11(④、④、3)3次

27(⑨、⑨、9)3次

师生共同总结验证结果:

对正好能平均分成3份的,如3、9、27这些数量的,就平均分成3份,这是找到次品的次数的最佳查找办法。

对不能正好平均分成3份的,如4、7、11、27这些数量的,要尽可能地平均分成3份,并且每份多“1”或少“1”,这是找到次品的次数的最佳查找办法。

【片断四】引导观察,寻找规律

师:下面,我们对这个研究结果做深入的研究,研究一下“物品数”与“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出示课件:“物品数”与“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2瓶——1次

3瓶——1次

4瓶——2次

5瓶——2次

6瓶——2次

7瓶——2次

8瓶——2次

9瓶——2次

10瓶——3次

11瓶——3次

12瓶——3次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得出:2~3瓶1次;4~9瓶2次;10~27瓶3次。

师:同学们自己再深层实验探究一下:看看都是哪些瓶数需要找4次才能找到。

生:从28瓶开始,到81瓶都是需要4次才能找到。81(27,27,27)

师:5次呢?

生:从82瓶开始,到243瓶的都需要5次。243(81,81,81)

……

教学反思:本文借助天平“找次品”的数学实验操作教学片段,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实验操作中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通过引导探究,寻找到了“分3份”的数学优化策略;进一步深入探究,验证结论,总结出不同瓶数的最优化方案;再通过引导观察,寻找“物品数”与“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之间的规律。【片断一】实验操作,感知策略;【片断二】引导探究,寻找策略;【片断三】深入探究验证结论;【片断四】引导观察,寻找规律。四个教学片段环环相扣,一次比一次更深入,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探究的深层次,在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作者:陈润展

第4篇:阅读教学与片段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作文片段是指用一段小的篇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

片断训练的宗旨是从局部、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然后过渡到构思整篇作文,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利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作文片段教学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边学边用、现学现用。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紫藤萝花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对这一段优美的语句,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体会语句魅力,并说出为什么好,再摘录这段里面的好词句。之后提问学生,有的学生回答:“就是感觉好。”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并不满意,于是再引导学生去注意作者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再提问的时候,就有学生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句,使得句子更加形象生动。”这样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接着对于好词句的讨论,学生基本都能提出“仙露琼浆”这个词,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就是“极少,不多见”。最后,我引导学生也写出一段文字,用上“仙露琼浆”,这样学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大大加深了。

三、合理布置一些课外练笔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比如周记,让学生根据这周学过的课文的写作方式,写一篇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者还可以安排写一些读后感,初中的课程里有很多名人名作,让学生练写一些读后感,由此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新教改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笔者认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到片段作文训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能力。

1.仿写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如果要写得生动形象,必然会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经典的写景文章《春》,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仿写句子。

2.仿写结构

总分总结构是总述、分述再总述的结构形式。《春》就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优秀文章,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总写盼春,中间从五个方面绘春,最后再总写赞春。全文结构清楚,思路明白,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练习一段景物描写,充分运用好修辞手法。

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焱.写,不容忽视——浅谈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教师),2010(1).

[2]罗小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

(责任编辑韦淑红)

作者:邓彩春

第5篇:“5分钟片段作文创作”的教学策略与思考

“5分钟片段作文创作”是指在整个高中阶段作文教学总目标的基础上,把现有的课堂时间抽出前五分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他们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

一、“5分钟片段作文创作”的提出

(一)高中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相对很重,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相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每一个教师所思考的问题。对语文学科尤其如此。我们提出了“语文作业不出课堂”的总体目标。

(二)片段作文是成篇作文的重要基础,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高中语文教材的作文部分其中就有片段作文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数量不够、强调不够、训练不够。

(三)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势在必行。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能力素养培养的综合性。我们的40分钟课堂由“5+30+5”组成,前5分钟进行作文训练,后5分钟进行课堂反思与评估。

(四)学生持久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对现在的学生显得特别重要。

二、“5分钟片段作文创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时间安排与控制

1.时间安排:每次训练采用定时制,即5分钟内完成片段写作任务。

2. 时间控制:由“教师控制”到“学生自控”过渡。

3. 时间分配:5分钟写作时间由“4+1”组成。4分钟完成写作主体,一分钟进行写作的“向前向后”工作。“向前”即完成片段的结尾,“向后”即检查、修改与润色。

(二)写作量控制

写作量上总体原则是由放到收。即先定增量,鼓励学生多写;后定减量,鼓励学生写精。但要规定基本量,由学生的写作水平决定。

(三)教学过程控制

1.培训示范。在进行写作前,要讲明写作的意义、方法、原则与要求等。

2. 内容遴选。总体原则是“学生——教师——学生——随机”四级过程。首先是从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出发,写身边景身边人身边情等。其次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内容的拓宽拓深。再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挖掘属于自己的写作对象。最后,选择几个题目板书在黑板上,随机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3.写作实施。写作内容顺序:写景——场景——写人——写事——写情——写理——综合。

(1)写景内容参考:小屋、山坡、大海、露珠、一支衰草、花开、树叶飘零、雨中看雨、临窗品雨、夜雨时分、一瓣梨花、落花的声音……

(2)场景内容参考:起床铃响了、咱们的教室静悄悄、绿茵场上、集市一隅、花园晨读、升旗集会、饭厅一角、红歌赛场、校门风景……

(3)写人内容参考:我自己、我的同桌、我的老校友、我的父母亲、我的老师、匆忙的路人、购物狂、遛狗的老大爷、逆风骑车的老太婆、修车人、焦急(快乐、矛盾)的我……

(4)写事内容参考:妈妈送我到村口、给弟弟系鞋带、儿时一瞬、我给妈妈写封信(打电话)、我给亲人洗洗脚、班里一事、她搀着老人过马路、给乞丐一分钱……

(5)写情内容参考:快乐的一瞬、我落泪了、矛盾的心、我的心碎了、我为祖国歌唱、我爱窗边的三角梅、枝上那朵花儿啊……

(6)写理内容参考:粉笔、纸、杯、花、窗、蘑菇、雪地……(主要由学生选择)

(四)评选借鉴,成果展示

1.小组宣读。每周自荐一段在小组交流。

2.班内评优。双周互荐一段在网上交流。

3.名段评比。每月评选十大“名段”在两个教学班内交流。

4.博客公示。建作文博客进行学生作文展示。我们已经建立了“为了明天”的学生作文博客。

三、几点思考

(一)写作方式上,要让以往的学生面对题目的苦思冥想转变为有步骤有组织地先观察后写作、再观察再写作的思路上去。

(二)要让学生更多参与到片段作文的题目拟订、作文修改、博客建设中来。

(三)要在改变课堂结构、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提升教学效率、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等方面进行整体思考。

(四)逐步把“写作”转变为“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作者单位:万州上海中学

万州教育信息中心)

作者:许 可 邓 荔

第6篇:英语片段教学中教师语言意识及实践智慧

一、引言

在我国教学技能训练传统话语中,片段教学与其他诸如说课、公开课、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统称为“岗位练兵”活动。随着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中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片段教学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之一。但是,如同许多从教学实践探索中产生的教学概念一样,关于片段教学的讨论,仍存在实践多于研究探讨、争议多于共识的问题。有关英语片段教学的研究文献,迄今仍显匮乏。下文在讨论、梳理片段教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10位高中外语教师片段教学视频课堂实录(Classroom transcripts)中,选取典型教师谈话(Teacher talk)作为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两个主要问题:

(1)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片段教学?

(2)他们上好片段教学的关键是什么?

二、相关概念

片段教学,指教师在缩短教学时间、限定教学内容及操控课堂环境等条件下上的“短课”,以展现相对完整的常规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展示、训练或评价教师整体专业教学能力之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界定可以释解出片段教学的四个主要特点:其一,参加的主体是教师,包括职前或在职教师;其二,本质上是教师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不是常规课堂教学;其三,目的是通过片段教学,以展示、训练或评价教师的整体专业教学能力;其四,前提条件是操控时间、操控内容、操控环境,是操控行为,不是自然教学行为。一堂常规课只是片段教学在时间(通常限定10–20分钟)、内容(通常节选相当于一堂课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部分内容)和过程(通常指常规课堂教学步骤或环节)上的参照。因此,将时间、内容和过程作为三个参照系,有利于正确理解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通常是节略时间和内容,而需要保证过程的相对完整,但不是一堂常规课的浓缩,[1 ][2 ]浓缩课通常是节略时间,而需要保证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片段教学也不是常规课的教学片段,教学片段往往截头去尾、或截尾去头、或留取中段,都不具备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片段教学也不同于说课,说课是关于一堂课的简要介绍,说明一堂课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有研究者认为,片段教学类似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Allen教授及其同事始创的教师技能训练的“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模式,[3 ]或认为是“微格教学”洋为中用的创新。[4 ]值得一提的是,“微格教学”主要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5 ]而没有侧重各种教学技能的有机融合。[6 ]片段教学在我国的兴起是基于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及教研的需要,是本土化产物。其指导思想是要求教师能在片段教学中体现教学设计思路,反映新课改理念,展示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7 ]可见,它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紧密联系,其内涵已经非当年“微格教学”所强调的教学技能所能涵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我国当今提升教师素养的关切。况且,“微格教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虽然也出现过“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译名,[8 ]广为认同的还是“微格教学”译词。因此,无论从实质内涵、主导思想、概念名称,还是出于保护本土术语知识产权,都应当视片段教学为我国本土教学概念。

教师语言意识(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TLA),亦称“语言相关知识”,指教师对语言系统的深度领悟,它促成有效教学。[9 ]其核心内涵涉及教师的学科知识及其与教学的关系,认为外语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其独特性在于外语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媒介;[10 ]主张教师既教语言,也教语言知识,还应当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恰到好处地再现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教师语言意识作为外语教师认知的主要内容,成为当代语言教师教育的重要主题;[11 ]被视为外语教师能力的一种本质特征和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12 ]涵盖语言教师作为语言使用者、分析者和教师三种角色必备的三大能力——语言熟练水平、语言分析能力和外语教学理论。[13 ]使用片段教学视频课堂实录,分析教师谈话,不仅可以了解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而且可以分析外语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

实践智慧,是Shulman(2004)在论文集《实践智慧:舒尔曼论教学、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文集》[14 ]书名中提出的概念。该书集Shulman不同时期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于一体,涉及教育心理学、教学决策、教师知识、教师评价、教与学的关系、学科教学特性、案例教学的作用及教学研究本质等内容。其实,在Shulman & Shulman (2004)提出的“教师学习”分析模型里对此概念的诠释更为具体。他们的研究表明,优秀教师需具备六项基本特征:(1)热衷于提高视野;(2)情意与动机;(3)知识与理解能力;(4)践行能力;(5)通过反思从经验中学习;(6)成为学习共同体一员。其中,第三项“知识与理解能力”,对于外语教师而言,指的就是教师对语言系统的知识与理解能力,即教师语言意识。第四项“践行能力”指的是理智地适应教学的行为,能将意愿、动机、知识与理解等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的能力,即实践智慧,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15 ]也就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将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能力”。[1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片段教学,尤其是在职教师进行片段教学,不仅作为教学技能训练,也是日常教研活动、教师评价考核、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值得关注的是,教师进行片段教学过程中凸显的由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及临场随机应变等交织积淀的教学智慧,都源自教学实践,这种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凸显的实践智慧是Shulman所未涉及的。

教师语言意识理论有助于理解、分析外语教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教师教学、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基于教学实践智慧。片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展现教师语言意识与实践智慧的过程。下文从教学目标、课堂整体性、教师话语及假想实践四个方面分析英语片段教学的关键问题和话语策略,回答上文提出的两个研究问题。

三、以目标创设片段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英语学科课程总目标,有两种表述法:第一是分级总体描述;第二是内容分级具体描述,即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方面内容进行分级描述。课程目标通常体现在教材模块单元目标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见,课程目标是有层次之分,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外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目标、着眼于分级内容目标、着手于模块单元目标。然而,课程目标最终是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因此,描述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原则是“以学定教”,片段教学也当如此。

下文以人教版《新高中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NSEC)模块4第1单元 (M4/U1,NSEC) Women of achievement为例,讨论片段教学目标问题。参加片段教学的是10位高中在职英语教师;一课时教学内容是Using language教学项目,包含 “Reading”和 “Speaking and writing”两个部分;片段教学内容为其中的“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课堂实录显示:这些教师设计片段教学目标的基本模式分为学的目标和教的目标,语言功能目标定位为人物描述(分口头与书面描述),即“说”与“写”的目标,见表1:

表1 片段教学目标设计 (M4/U1,NSEC)

目标确立了,片段教学内容设计应当考虑学生可掌握、感兴趣的内容。课堂实录显示:这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定位和教材内容,较为一致的设计思路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人物选择(除课文主人翁林巧稚医生之外,还选择其他中外杰出女性);第二,成就与品格(体现课文中描述人物成就与品格的形容词);第三,说的任务(如:访谈);第四,写的任务(如:根据访谈内容写成书面报告)。

片段教学过程的实施步骤或环节比较复杂,下文从视频课堂实录(以下简称“实录”)中选取适当教师谈话实例,说明片段教学是体现常规课堂教学相对完整性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完整过程的展示,才能展现整体教学能力,这是片段教学的指导思想。然而,在片段教学现场,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同事、少数学生、或评委,不可能实施常规课堂的教学步骤,所以,教师独白话语的完整性显得很重要,凸显教师的话语能力、话语意识和实践智慧。话语完整是基于教师语言意识及话语衔接和连贯,没有学生在场,不能实施常规课堂教学步骤,如何通过独白展现话语能力呢?实录1是一位高中英语教师的片段教学开场白:

实录1:片段教学开场白 (M4/U1,NSEC)

1)Well,boys and girls,just now we read a passage about women of achievement (Writing “Women of achievement” on the board),right?

2)Who did we talk about and read about?

3)Yes,Lin Qiaozhi,right?

4)Next,we’ll do some speaking and writing.

5)Before we do that,we’ll review and do some tasks[…] (T1,2010)

首先,实录1指出“Reading”是已学部分的内容(不是片段教学内容),正确处理了一堂课的“整体”与开始片段教学“部分”的关系,创设了一堂课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凸显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即语言学习意识。因为,学生学习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之前,需要过渡空间,还需要教师明示这个过渡,以便学生调整注意力。其次,这位老师使用时间顺序词语just now,next,before作为衔接手段,创设了课堂话语的连贯性。既交代了前面做了什么,又指明下面即将做什么,还说明了片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简短的开场白突出了片段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任务,还体现了片段与一堂课“整体”的对接。第4部分将进一步探讨片段与整体的对应问题。

四、以片段创设整体

上文第2部分在片段教学界定中指出:尽管片段教学是节略时间、节选内容、操控环境条件下上的“短课”,也应该展现相对完整的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以达到展示教师整体专业教学能力之目的。此定义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对应关系,可以从五个层面理解:一是时间层面,指片段教学时间(如:15分钟)与常规一课时(如:45分钟)的对应;二是内容层面,指片段教学局部内容与常规一课时整体内容的对应;三是过程层面,指如何通过较为简单的片段教学过程创设常规课堂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四是话语层面,指如何通过教师独白话语创设话语完整性和连贯性;五是能力层面,指如何通过局部教学展示来评价教师整体教学能力。这五个层面中,时间、内容与能力层面较容易理解,过程与话语两个层面需要用实例说明。实录2选取一位教师进行的“访谈任务”片段教学,进一步从过程与话语两个层面说明“以片段创设整体”的原理。

实录2:英语“访谈任务”片段教学(M4/U1,NSEC)

[…](Leading to speaking)

1) Let’s welcome S1 and S2,please come to the blackboard to have a dialogue.

2)So,S1,you will act as the interviewer and S2 as the interviewee.

3) You’ll have a dialogue.

4) Please try to make all of your classmates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5)(Turning to the class) Listen carefully …[Pause:5’’]

6)OK! S1 and S2,thank you very much,and go back to your seats.

7)Just now S1 and S2 talked about a woman you know.

8)They never mentioned the name in their dialogue,but from the information,you know she is…[Writing “Your English teacher” on the board]

9)I’m sorry to write out the three words“Your English teacher” [Smiling modestly].

[…] (T4,2010)

分析实录2得先说明教师对英语教学过程的理解,即语言教学意识。刘道义(2006)提出新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五个步骤的 “5Ps”模型[17],亦称“新五步法”,5Ps指的是:Preparation (准备),Presentation(展示),Practice(练习),Production(产出),Progress(进步)。“5Ps”模型融合西方传统的“3Ps”模型(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我国传统的“五步教学法”(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以及交际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为一体。堪称中西合璧,又针对人教版《新高中英语》(NSEC)教材而提出,适合用来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用“5Ps”模型可以将实录2划分为相应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实录2中第1-4句,为Preparation (准备);第二至四步,有关学生的Presentation(展示),Practice(练习)和Production(产出)三个步骤在片段教学中,只体现为教师约五秒钟的停顿(第5句);第五步,从第6-9句(及省略部分),为Progress(进步),包括教师对“访谈任务”的总结和评价。

片段教学话语中,停顿起着独特的作用。第5句其实包含三种语言呈现形式:教师转向“全体学生”(属体势语)、教师说“请注意听!”(属课堂用语)和教师五秒钟停顿。从中不难发现,片段教学极具表演性,是一种假想实践。教师通过各种话语形式将常规课堂中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活动“表演”出来。停顿不仅替代了三个教学步骤,还创造了“言欲止,意尤在”的意境,从而达成话语的连贯性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效果。

交际教学包括任务型教学提倡通过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达到语言交际目的,还提倡任务真实性。而片段教学恰恰将这些课堂交际链中最关键的教学环节,以各种形式的教师话语取而代之。某种意义上,创设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和话语的连贯,却未能体现交际法要旨——课堂互动、意义协商和任务真实性。因此,在提倡交际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的今天,用片段教学评价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五、以独白创设对话

片段教学课堂教师话语即为独白话语,如何通过教师独白创设对话意境,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没有学生在场,缺少常规课堂氛围,不能开展英语课堂的真实对话,但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独白展示相对完整的常规英语教学过程。其独特性和种种限制不仅要求外语教师具备较高的话语能力,而且对教师语言意识也提出很高的要求。语言敏感性、判断力、分析能力和鉴赏力是外语教师胜任教学的基本专业特质,直接影响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因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应该提高教师语言意识和能力。片段教学中教师独白话语对外语教师的语言熟练水平、语言分析能力和外语教学理论都极具挑战性。以课堂提问为例,片段教学的提问与常态课提问不同,也具有表演性。教师有可能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无端重复,有时分不清是问还是答,是答还是重复。所以,教师临场需要“表演”到位。实录3是一位教师在讲解英文写作时将三段式作文结构类比为汉堡包(教师当时用简笔画)的三层结构,从而即兴创造了“汉堡包写作法”,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节选片段如下:

实录3:片段教学课堂提问(M4/U1,NSEC)

1)On the screen,you can find …(a hamburger)

2)What’sthis?

3)Yes,the top bread (Writing “top bread” on the board).

4)What’s this?

5)Yes,the meat.

6)And what’s this?

7)Yes,the base bread.

8)Very good![…](T2,2010)

显然,实录3中教师提问、学生应答及教师反馈都由教师一人完成,看似自问自答,但又有违问答常规:What疑问句通常不用“Yes”作为回应。如果看作教师重复学生的应答,上文却并未出现学生的答语。然而,在片段教学特殊情境下,这种教师替代学生应答的话语结构——替代应答 (Substituted Response:SR)——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起到衔接作用,使话语连贯,创造了对话意境。这种话语策略基于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积淀而生成的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教师的语言学习意识、语言教学意识和语言意识。

六、 以假想创设实境

外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环境,理解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对语言教学情境的敏感性,营造语言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即语言情境意识。虽然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教学情境与日常生活的真实交际有差异,但至少,外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尽可能利用教学资源,因地制宜营造真情实感的情境。片段教学脱离了这种真实情境,是在非自然课堂环境下进行的虚拟演练,教师往往凭借以往日常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假想,这种“假想实践”是基于语言情境意识和实践智慧的即兴话语,目的是创设实境感。实录4、5、6都是同一位老师在片段教学各种情形下即兴发挥的“假想”。

实录4:假想学生做出反应 (M4/U1,NSEC)

1)OK,let’s have a competition.[Pause]

2)Oh…(Pointing and putting up her hand) I saw your eyes,your shining eyes,yes,Lily,please![…](T2,2010)

实录4情境分析:教师让“学生”进行一场“脑力风暴”式的词汇竞赛,看哪一组学生想出更多的形容词来描述林巧稚医生高尚品格。教师发出词汇竞赛指令略停顿后,想象发现一位“学生”做出反应,便即兴说道:“啊,我看到你的目光,你闪烁的目光。请说,Lily!”显然,这是教师与“学生”目光相遇而演绎出的假想,用语言交际理论解释,是目光接触,属非言语交际。真实课堂教学中,类似情形也时常发生。

实录5:假想学生情感变化 (M4/U1,NSEC)

1)Yes,the winner is Group 1.

2)Let’s give them a big hand (Clapping)!

3)Thank you! They did a very good job.

4)OK,Groups 2,3,and 4,please don’t be disappointed because we have more activities today[…](T2,2010)

实录5情境分析:词汇竞赛结束了,第一组获胜,教师在表扬鼓励第一组学生的同时,也发现其他三组学生的沮丧情绪,便及时给予安抚,好让他们有信心参与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虽然这些都是假想发挥,却也反映常规课堂的真实情境。

实录6:假想学生纠正错误 (M4/U1,NSEC)

1)(Writing “determination”on the board,but making a spelling mistake“diter…”)Oh …thank you for correcting me,thank you very much!

2)So,we can say they are determined,they…are…determined (Slowly),right? (T2,2010)

实录6情境分析: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不小心写错一个英语单词,冥冥中“听到”学生的喊叫声,提醒老师的拼写错误,老师意识到并纠正。尔后,老师转过身来谦逊地向“学生”表示感谢。真实课堂中遇到类似的情形,教师对待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语误,通常有几种反应:将错就错,视而不见;或稍后不知不觉中将错误改正过来;或说对不起并纠错;或感谢学生发现了错误。显然,后两种是积极的反应。实录6中,这位老师正是采取了这种积极主动的纠错策略“化险为夷”。虽然这是片段教学中的小插曲,却显示了教师的谦逊、勇于接受学生意见的品格,是教师情境意识使然、是实践智慧使然,给人以真实感和真切感。

七、 结语

基于高中英语教师片段教学视频课堂实录的教师谈话分析,英语教师主要根据课程、模块、单元中规定的具体学生学习目标和片段教学的具体要求设计片段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通过教师话语整体性和连贯性体现常规外语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完整性,进而达到展示、训练和评价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之目的。由于片段教学的独白话语特征和非自然语言教学的情境特征,英语教师采用多种话语策略(如:替代应答、假想实践等)以期达到创设外语课堂互动对话的意境,和营造真情实感的情境之目的。上好片段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积淀而生成的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教师良好的语言学习意识、语言教学意识、语言意识和语言情境意识。

从教学技能,到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再到教师实践智慧,意味着人们对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从业者专业发展的理解在不断提升。看来,只从教学技能层面看待片段教学是不够的。每个英语老师都可以上好片段教学,关键是心中有没有意识的呼唤,有没有学生的声音。

参考文献:

[1][4] 江涌. 片段教学理论的实践再探[J],教学与管理,2000,(10):53-54.

[2][3]卢健.中小学英语片段教学的设计与展示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4):45-46.

[5]林丽端.高师英语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09,(1):68-71.

[6]Hargie,O. D. W.,Dickson,D. A.,& Tittmar,H. G. Mini-teaching:An extension of the microteaching format [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1978,4 (2):113-118.

[7]邹开煌、林藩.检阅岗位练兵成果引领提升教学技能——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综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5-10.

[8]袁昌寰.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9]Thornbury,S. About language:Task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x.

[10][12] Andrews,S. 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ix,167.

[11]Borg,S.Contemporary themes i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Foreign Language in China,2010,7(4):84-89.

[13]Edge,J.Applying linguistic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training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ELT Journal,1988,42(1):9-13.

[14]Shulman,L.S.The wisdom of practice:Essays on teaching,learning,and learning to teach [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4.

[15]Shulman,L.S.,& Shulman,J.H.How and what teachers learn:A shifting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04,36(2):257-271.

[16]Tsui,A.B.M.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Case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277-278.

[17]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5-37.

(责任编辑:周大明)

作者:黄军生

第7篇:片段教学

什么是片段教学

近年来,片段教学几乎与“说课”形影不离,成为教学教研、评估教师基本素质和展示教师教学才华的重要途径之一。遗憾的是目前对片段教学的研究却“门前冷落鞍马稀”,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上鲜有成果。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在片段教学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让片段教学和说课真正做到比翼齐飞,相得益彰。

一、什么是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受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片段教学也不同于教学片段,前者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而后者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罢了。片段教学更不同于“说课”,前者是实施(或模拟)课堂教学,而后者只是谈论课堂教学。片段教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与说课联系比较密切,不少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水平的考核,往往先让教师进行说课,然后再要求在说课基础上进行片段教学,把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跟教学实施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克服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

二、片段教学的类型

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节选类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专题类是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施教,教者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同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如果指定课文的第

四、五段进行片段教学,就属于节选类;如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通感”方法,则为专题类片段教学。再比如,高中英语第二册下第一单元的阅读部分,如果指定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教学,就属于

节选类;如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中likely与possible,probable三个单词的区别,则为专题类片段教学。

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实境型片段教学为教者提供真正的课堂,教者可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虚境型则只能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尽管有脱离学生主体之弊,但在事实上更频繁地被使用。

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自定型是由教者自己选择片段教学的内容;他定型则由他人(专家、评委、组织者)指定选题,教者按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教研活动多采用自定型片段教学,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展示教师的风采。竞赛活动和评价工作多采用他定型片段教学,临时抽签,当场限时准备,依次上课,以检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其高下优劣。

三、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说课是教者向听众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重点在于比较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那么片段教学就是将此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片段教学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完整性

前面说过,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只是局部的,因此这里所谓的完整性是指教学步骤的完整。因为片段教学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时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片段教学也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才是课堂实施,这一过程同样也表现了完整性。

3、虚拟性

这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因为这种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又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平时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学生,

而虚境型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同事、同行,甚至是评委,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重的虚拟色彩。

4、预设性

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可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四、片段教学的意义

片段教学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运用的范围也很广,领导检查教学情况、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之间研讨教学,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均可采用片断教学的方法。因此片段教学不但具有教研作用,而且具有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功能。正是基于此,片段教学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检测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认为开展片段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者而言,片段教学要求他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学内容的局部入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这与平时的教学完全一致,而且更集中,更精炼,更需要讲究教学艺术,更富有挑战性。对听者而言,片段教学对自己的启发不亚于整节课,而由于片段教学的精短使自己更容易吸取精华和发现问题,作为今后教学的借鉴。如果再加以真切的研讨并听取中肯的评点,那对提高教学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片断教学,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片段教学重点突出,节奏紧凑,容不得拖沓,这正是高效率课堂所追求的。其实课堂教学无非是若干个片段教学的有机组合,片段效率提高了,整节课的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3、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听评课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只能听到个别教师的课,虽然不乏针对性,但形式单一容量不大。教学片断比武(或观摩)不失为一种多样化高密度大容量的教研活动形式,而且不受教学进度、教育对象的限制,使最优化的教学片断得以展示。半

天时间可安排上十个教师进行片段教学,给老师们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4、有利于提高评价教学水平的信度。众所周知,片段教学产生于说课之后,以弥补说课坐而论道的不足,于是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成为考核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说课之后再通过片段教学,进一步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课堂教学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进而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显然远比仅凭说课定高下客观得多。

五、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执教者首先要树立“大学科”“大课堂”的教育新理念,从知识积累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兴趣作为学科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单元和本课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这也是片段教学的精髓。第三,如果片段教学前要求说课,那么教者可先用一些时间简要介绍片段教学设计,然后用较多时间进行片段教学(一般可按规定时间安排)。教者要善于创设(虚拟)课堂教学情境,力求教学生动、简练,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如果要求片段教学后进行说课,那么片段教学就可以用足给定的时间。下面具体说一说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1、表现崭新教学理念

在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比如教学目标,就要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能满堂灌;教学内容,也要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而不能老生常谈。只有用新理念来指导片段教学,才跟得上教育教学新形势,片段教学才有学术价值。

2、注重片段教学设计

片段教学的内容或由教者自定,或由评委指定,但无论如何,都要吃透教材,做好片段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其中最应重视的是教法和步骤,教法可以体现你的教学理念,是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步骤则是教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安排好步骤可以使教学过程合理流动,有条

不紊,富有层次感。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导入语设计、问答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还可以考虑将平时自行设计、制作并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仪器、可动式幻灯片等道具溶入教学片断之中,使之增色添彩。

3、善于虚拟教学情景

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真正的学生,教者必须虚拟教学情景,让教学逼真地进行到底。教师可以让某生进行朗读,停顿片刻后,通过评价该生朗读的长处与不足来完成虚拟的朗读情景。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还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虚拟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再现真切的教学情境,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

4、注意运用教学语言

既然片段教学是教学活动,不是说课,也不是课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片段教学时候是十分忌讳的。特别要强调的是,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教者要把听评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虽然片段教学不能像真实的课堂上那样进行操作,但是你要用好教学语言让听者犹如身置课堂之中。

5、及时调整自己心态

片段教学中的角色与说课中的角色不同,与讲课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这种角色的移位需要教者迅速适应,而且在片段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其虚拟性也需要较强表演能力,因此片段教学时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片段教学中的角色里去。

6、努力展示自身素质

如同说课和课堂教学一样,片段教学也能展示教者的基本素质。你可以用板书来表现书法功力,你可以用范读来表现朗读水平,你可以用广征博引来显示自

己的知识面,你还可以用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去获取评委的好感,进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共鸣,最终获得评委的好评。

六、片段教学的误区

1、片段教学与说课脱钩

片段教学固然可以单独进行,但经常与说课结伴偕行,一般说来,说课在先,片段教学在后,说课是片段教学的蓝本和依据,而片段教学则是说课设想的实施过程,二者关系密切。但许多教师把两者割裂开来,说课归说课,片段教学归片段教学,不能用说课的理论来指导片段教学,也没有用片段教学来证明说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片段教学与说课杂糅

片段教学与说课是属于两个范畴的活动。说课是静态的研究,而片段教学是动态的实施。片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因此它的核心不在于说理,不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而在于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学计划的实现。但不少教师仍然不知二者的区别,在片段教学时只是简单复述说课中的“说教学程序”这个环节,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断强调和解释教学的目的和依据,把片段教学与说课混合起来。

3、无法虚拟课堂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读、讲、议、练等活动来完成。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缺少学生这一主体,有些执教者便淡化或放弃师生的双边活动,代之以满堂灌的教法,而不懂得以虚拟的双边活动来表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4、不把教学设计当作一回事

备课写教案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毋庸置疑的。但设计片段教学方案似乎一直被人忽视,大多数人都把精力放在说课稿的准备上,以致造成在说课时头头是道,在片段教学时仓促混乱的尴尬情况。不打无准备之战,片段教学同样需要备课,需要做好教学设计。

5、没有掌握好片段教学时间

如果片段教学与说课同时进行,往往出现说课用时过多,片段教学时间不够的现象,这与重说课轻片段教学有关;如果单独进行片段教学,往往出现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的情况,这是因为教学内容和节奏没有调控好。

七、如何评价片段教学

评价片段教学应注意做到四点:一看导向性,是否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从教学和科研方向上去评,给教师指出努力的方向。二看客观性,即从教师、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客观地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给教师以激励作用。三看整体性,既要依据片段教学内容去分项评析,又要从整体上给片段教学下结论,写评语,更要指导教师、培训教师,使之尽快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评者也应做必要的准备。

评价的关键是制定和把握科学的评价标准,优秀的片段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能从一节课乃至一个单元,并联系选题的特点来确定片段教学的目标,能以局部目标体现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具体明确。

2、教材分析透彻。能正确认识所选片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能准确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教法科学实用。教学的总体设计合理,富有新意,表现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能实现教学目标。导入、转换、收束等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突破符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法设计的依据科学,教学手段的选用有助于提套课堂教学效率。板书设计精要、简洁、艺术。

4、教学对策恰当。对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5、能力训练到位。训练目的明确、具体,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一致。训练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训练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好的片段教学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有改革意识,有见地,有特点。

关于“片段教学”

李艺明

12月7日至9日,根据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总工会《关于举办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闽教人〔2010〕117号)文件和三明市教育局《关于举办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县级预赛和市级选拔赛的通知》(明教人〔2010〕333号)文件精神和通知,三明市教科所美术教研室按上级部署和要求,组织了全市12县、市区初、高中美术学科参评选手在三明市教科所和三明梅列区实验小学开展了紧张激烈的“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片段教学”和“板书”技能大赛活动。

本次评选活动尤其使人关注和热议的是“片段教学”这个环节,每位选手在实施“片段教学”的过程中,都在不同层面的反映出自己对“片段教学”的认识及在实施“片段教学”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学术指向,“片段教学”更显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向更深层次去挖掘和思考。

关于“片段教学”,也是近年来在教育教研活动中出现的,不少地区还处在“研”“习”过程,带着对“理论”“实践”与“思考”的态度,我们对“片段教学”作个学术上梳理。

一、什么是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当然,这段教学内容一般是本课题的重要内容或主要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在十至十五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片段教学也不同于教学片段,前者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而后者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而已。片段教学更不同于“说课”,前者是实施(或模拟)课堂教学,而后者只是谈论课堂教学。片段教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与说课联系比较密切,不少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水平的考核,往往先让教师进行说课,然后再要求在说课基础上进行片段教学,把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跟教学实施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克服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

(一)片段教学的类型

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节选类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专题类是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施教,教者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同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如果指定课文的第

四、五段进行片段教学,就属于节选类;如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通

感”方法,则为专题类片段教学。再比如,高中英语第二册下第一单元的阅读部分,如果指定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教学,就属于节选类;如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中likely与possible,probable三个单词的区别,则为专题类片段教学。

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实境型片段教学为教者提供真正的课堂,教者可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虚境型则只能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尽管有脱离学生主体之弊,但在事实上更频繁地被使用。

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自定型是由教者自己选择片段教学的内容;他定型则由他人(专家、评委、组织者)指定选题,教者按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教研活动多采用自定型片段教学,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展示教师的风采。竞赛活动和评价工作多采用他定型片段教学,临时抽签,当场限时准备,依次上课,以检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其高下优劣。

(二)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说课是教者向听众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重点在于比较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那么片段教学就是将此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

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片段教学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完整性

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只是局部的,而这里所谓的完整性是指教学步骤的完整。因为片段教学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时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片段教学也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才是课堂实施,这一过程同样也表现了完整性。

3、虚拟性

这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因为这种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又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平时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虚境型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同事、同行,甚至是评委,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重的虚拟色彩。

4、预设性

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可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三)片段教学的意义

片段教学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运用的范围也很广,领导检查教学情况、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之间研讨教学,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均可采用片断教学的方法。因此片段教学不但具有教研作用,而且具有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功能。正是基于此,片段教学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检测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片段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者而言,片段教学要求他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学内容的局部入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这与平时的教学完全一致,而且更集中,更精炼,更需要讲究教学艺术,更富有挑战性。对听者而言,片段教学对自己的启发不亚于整节课,而由于片段教学的精短使自己更容易吸取精华和发现问题,作为今后教学的借鉴。如果再加以真切的研讨并听取中肯的评点,那对提高教学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片断教学,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片段教学重点突出,节奏紧凑,容不得拖沓,这正是高效率课堂所追求的。其实课堂教学无非是若干个片段教学的有机组合,片段效率提高了,整节课的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3、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听评课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只能听到个别教师的课,虽然不乏针对性,但形式单一容量不大。教学片断比武(或观摩)不失为一种多样化

高密度大容量的教研活动形式,而且不受教学进度、教育对象的限制,使最优化的教学片断得以展示。半天时间可安排上十个教师进行片段教学,给老师们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4、有利于提高评价教学水平的信度。众所周知,片段教学产生于说课之后,以弥补说课坐而论道的不足,于是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成为考核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说课之后再通过片段教学,进一步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课堂教学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进而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显然远比仅凭说课定高下客观得多。

二、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执教者首先要树立“大学科”“大课堂”的教育新理念,从知识积累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兴趣作为学科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单元和本课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这也是片段教学的精髓。第三,如果片段教学前要求说课,那么教者可先用一些时间简要介绍片段教学设计,然后用较多时间进行片段教学(一般可按规定时间安排)。教者要善于创设(虚拟)课堂教学情境,力求教学生动、简练,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如果要求片段教学后进行说课,那么片段教学就可以用足给定的时间。

(一)片段教学的实施要求

1、表现崭新教学理念

在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比如教学目标,就要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能满堂灌;教学内容,也要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而不能老生常谈。只有用新理念来指导片段教学,才跟得上教育教学新形势,片段教学才有学术价值。

2、注重片段教学设计

片段教学的内容或由教者自定,或由评委指定,但无论如何,都要吃透教材,做好片段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其中最应重视的是教法和步骤,教法可以体现你的教学理念,是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步骤则是教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安排好步骤可以使教学过程合理流动,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导入语设计、问答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还可以考虑将平时自行设计、制作并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仪器、可动式幻灯片等道具溶入教学片断之中,使之增色添彩。

3、善于虚拟教学情景

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真正的学生,教者必须虚拟教学情景,让教学逼真地进行到底。教师可以让某生进行朗读,停顿片刻后,通过评价该生朗读的长处与不足来完成虚拟的朗读情景。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

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还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虚拟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再现真切的教学情境,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

4、注意运用教学语言

既然片段教学是教学活动,不是说课,也不是课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片段教学时候是十分忌讳的。特别要强调的是,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教者要把听评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虽然片段教学不能像真实的课堂上那样进行操作,但是你要用好教学语言让听者犹如身置课堂之中。

5、及时调整自己心态

片段教学中的角色与说课中的角色不同,与讲课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这种角色的移位需要教者迅速适应,而且在片段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其虚拟性也需要较强表演能力,因此片段教学时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片段教学中的角色里去。

6、努力展示自身素质

如同说课和课堂教学一样,片段教学也能展示教者的基本素质。你可以用板书来表现书法功力,你可以用范读来表现朗读水平,你可以用

广征博引来显示自己的知识面,你还可以用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去获取评委的好感,进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共鸣,最终获得评委的好评。

(二)片段教学的基本环节

⑴编写教案,⑵入场;⑶导入、承上启下;⑷师生互动,完成片段教学内⑸小结;⑹退场

(三)片段教学的误区

1、片段教学与说课脱钩

片段教学固然可以单独进行,但经常与说课结伴偕行,一般说来,说课在先,片段教学在后,说课是片段教学的蓝本和依据,而片段教学则是说课设想的实施过程,二者关系密切。但许多教师把两者割裂开来,说课归说课,片段教学归片段教学,不能用说课的理论来指导片段教学,也没有用片段教学来证明说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片段教学与说课杂糅

片段教学与说课是属于两个范畴的活动。说课是静态的研究,而片段教学是动态的实施。片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因此它的核心不在于说理,不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而在于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学计划的实现。但不少教师仍然不知二者的区别,在片段教学时只是简单复述说课中的“说教学程序”这个环节,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断强调和解释教学的目的和依据,把片段教学与说课混合起来。

3、无法虚拟课堂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读、讲、议、练等活动来完成。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缺少学生这一主体,有些执教者便淡化或放弃师生的双边活动,代之以满堂灌的教法,而不懂得以虚拟的双边活动来表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4、不把教学设计当作一回事

备课写教案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毋庸置疑的。但设计片段教学方案似乎一直被人忽视,大多数人都把精力放在说课稿的准备上,以致造成在说课时头头是道,在片段教学时仓促混乱的尴尬情况。不打无准备之战,片段教学同样需要备课,需要做好教学设计。

5、没有掌握好片段教学时间

如果片段教学与说课同时进行,往往出现说课用时过多,片段教学时间不够的现象,这与重说课轻片段教学有关;如果单独进行片段教学,往往出现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的情况,这是因为教学内容和节奏没有调控好。

(四)片断教学应注意事项

1、片段教学的内容应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篇课文、一节课的准备和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是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浓缩。比如不管要教学的是哪一部分内容,你一定要有几个基本的程序,如(1)揭题导入(2)初读(3)精读(4)读写练习(5)拓展延伸等,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当然,在你备课及编写教案时,你还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

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等等。

2、片段教学应善于运用评价。

片段教学没有学生,新课程所强调的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就无从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这样只能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了,就是说我们既是老师,有时候也要充当学生,绝不能只做教师的事,如果仅仅是引导、评价的话,那么会给评委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评委会觉得你的片段教学太简单、随意,甚至有听不明白的感觉。比如: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体会。如果马上评价说:“你很真诚。”“你有结合实际来谈体会,很好!”可以说这两句评价本身都很不错,但在片段教学里就不怎么合适,我们应该根据备课时的预设,考虑到学生也会说出一些重点的内容,我们就把这一些假设学生对重点的回答重复一遍,然后再进行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把自己对课文重点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由我们之口说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哦,你是说------,你的回答很真诚。”这样评委就会觉得你有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教学。当然,不是每一个评价都应这样,我说的是能突出片段重点的地方。

所以如何进行评价是保证片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比如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默读这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之后,我们评价:“我发现有的同学边默读边动笔圈划,这种动笔默读书的习惯真好。”“有的同学读完后还和同桌交换看法,这是合作学习,应该坚持。”

――这种评价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马上评价:“老师觉得你把最后一句话读得铿锵有力,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吗?”

接着评价:“原来你想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力量。你的想法真独特!”

――这种评价是引导倾听和朗读方面的指导

再比如:“刚才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用了三个比喻句,描写得很精彩。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

――这种评价则是总结性的评价。

总之,片段教学的教学情境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评价来体现的,因此老师们在备课时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预设。

3、片断教学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时间很短,我们除了要通过理解文本、处理教材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外,还应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让评委对你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要做到:

(1)要自信,充满热情。这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老师没有自信,那怎么教学生?而在片段教学时,更要自信,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走进考室时,要面带微笑,步伐有力,先向评委深鞠躬,问一声“评委老师早上好!”声音要洪亮气力要充沛,这就开了一个好头。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你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力,用亲和的微笑和自

信的手势,充分展示你的风采,充满激情地进行你的教学,如果是一些情感性的文章,有了激情,甚至可以掩盖你的一些瑕疵。

(2)扬长避短,展示才华。你粉笔字漂亮,不防把板书写到最美;画画很有一手,就不要忘了来一幅简笔画;如果有表演天赋,唱唱跳跳地演一演,也能增色不少;还有如果你才思敏捷,临时来一首相关的诗歌,那就更妙了。不过,作为语文老师,你一定要范读一次课文,这是你语文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总之,这样一来,评委会觉得你的功底很好,从而为你的片段教学加分。

(3)想办法表现你的教学机智,让评委感受你的教学智慧。你可以有意地假设一位学生提了一个偏难的问题,说:哦,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我们一起思考吧。还有,当你的内容设计得太多,讲不完时,你要镇定自若地进行小结,及时而体面地结束教学;当你内容太少,一下子就讲完而时间还有很多时,你应巧妙地增加补充一些延伸的内容等。

4、一些要提醒的细节。

(1)在导入时,要关注面试前后几天国内或国际上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一些大事,如果正好与你要上课的片段有关联的话,可以在导入时用上它,还挺有用的。如有一位新教师在招聘面试时的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讲的是季老年轻时在德国留学,发现很多德国人家养的花,都是摆在朝外摆给别人看,走在街上风景十分美丽,因此得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叹。当时汶川正发生了大地震,而这位新教师在前一天晚上刚好在电视上看到季老流着泪捐了

20万元善款。于是他从地震导入,先叙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再说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众志成城,话锋一转,说:“昨晚我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泪流满面,捐了20万元积蓄,说是要给灾区的孩子们盖学校。他,就是我国一位国宝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爷爷,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今天,只要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对季老昨晚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这样一来,效果挺好的。

(2)要有写字指导。最近有很多名师上课时都很注意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书写课题时说: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或者说: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如果在课题中有一些难读难写的字,就教学生写一写,记一记。在上课时,对一些重要的字词,也可以拿出来对学生进行一番书写指导。这样就可以看出你很善于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不要忘了插图。插图是课文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忽视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果有插图,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

(4)可以根据需要在片段教学中假装使用了多媒体。虽然近来不少老师都说,多媒体在公开课上使用得过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有不利的影响,但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则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如果安排得恰到好处的话,评委也会认同的。

(5)关于时间安排。片段教学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所以在备课时应该要稍微多设计一些内容,自己在家里进行试上练习时,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时间不多不少正合适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出现了意外,一般来说时间不够比时间有剩会更好一些。比如你每

一个步骤都有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去上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即使时间不够,评委也能看出你的能力;相反,如果你内容太少,三下五去二几分钟就上完了,那么你就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评委还会认为你很随意、没内涵,那就比较糟了。

(6)关于备课的一些问题。招聘面试备课的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案。另外要注意的是,为了让片段教学顺利进行,在备课时,可以把一些转承过渡的语句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标在课文上,这样上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

三、如何评价片段教学

评价片段教学应注意做到四点:一看导向性,是否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从教学和科研方向上去评,给教师指出努力的方向。二看客观性,即从教师、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客观地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给教师以激励作用。三看整体性,既要依据片段教学内容去分项评析,又要从整体上给片段教学下结论,写评语,更要指导教师、培训教师,使之尽快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评者也应做必要的准备。

评价的关键是制定和把握科学的评价标准,优秀的片段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能从一节课乃至一个单元,并联系选题的特点来确定片段教学的目标,能以局部目标体现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具体明确。

2、教材分析透彻。能正确认识所选片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能准确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教法科学实用。教学的总体设计合理,富有新意,表现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能实现教学目标。导入、转换、收束等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突破符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法设计的依据科学,教学手段的选用有助于提套课堂教学效率。板书设计精要、简洁、艺术。

4、教学对策恰当。对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5、能力训练到位。训练目的明确、具体,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一致。训练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训练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好的片段教学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有改革意识,有见地,有特点。

第8篇: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编号是27号。今天我模拟片段教学的课题是人教版几年级上或下册第几课《》。 (板书课题)

《》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结合课后的问题来写。例如抓住了具体的实例或者是重点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等等)

本次模拟片段教学我将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性地感知课文,还有通过对于第几自然段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景,承上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寻中心句或者文眼)

1、师:现在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请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初读和同学们课外的预习,相信你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而且很喜欢读,现在我们就让读一读课文,谁自告奋勇来读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分段合作朗读了课文。我在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3、师:读完课文之后,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或者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从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是怎么样描写人物的、课文的思想感情等等方面来让孩子们整体地感知课文)

生:

(若是课文较长可以要求只读你选取的那个片段,然后针对给段落提出具有整体感知性的问题)

三、精细读文,品读感悟(注意引导方法的多样性,比如句子的对比、换词、近反义词等等)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该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 很是让人感动的、优美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圈点批注,认真感悟。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师:你认为哪些语句含义深刻,为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含义深刻“”因为„„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你来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

师:同学们善于联系前文来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真是个好方法。请你带着你的体会把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读一读吧。

师:还有谁愿意说? 生: 师:你能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真了不起。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景象吗?谁来说一说? 生:

师:看来大家都很用心在观察生活。“”这个词在这里是„„的意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

师:谁再来说? 生: 师:你体会到了这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呢? 生:

师:同学们,谁能给他换一词,然后读一读呢? 生:

师:换了这么多词,你们觉哪个用的最好?为什么呢? 生:

师:你还想说?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的含义很深刻,我从中感觉到了„„

师:你读的真有味道,可是老师发现,底下有个同学把它表演出来了,我们请他来为我们表演!(此时教师口述学生表演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于这个句子的理解很深刻,就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2、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合作攻克了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同桌交流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生:

师:作者为什么能够写的这么美呢? 生:

师:小结写作方法。

3、师:布置作业或者留疑或者小结

四、板书

五、注意事项

1、语速放慢一点

2、目光要有焦距

3、严格按照教案上课

4、记得擦黑板

上一篇:热电阻下一篇:螺丝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