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理念应从儿童时树立

近期,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以下称《指南》),从健康教育、食品安全、膳食营养保障、营养健康状况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运动保障、卫生环境建设等方面规定了建设内容。对适应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作出要求。

儿童青少年营养失衡现象,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前不久,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称,目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该数据较十年前大幅增长,“小胖墩”不仅数量大,而且呈现日益增多趋势。

肥胖与慢性病紧密相关,儿童青少年患上“老年病”已不算奇事。这种现象愁坏了很多家长,国家为此也推出多种应对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将控制学生肥胖率作为主要目标。2020年10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的总体目标。事实上,“小胖墩”与“小眼镜”有相同的成因,教体融合化解这两个学生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已成社会普遍共识。此次下发《指南》,意在细化措施,尽早干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健康。“吃出来”的问题,可通过科學的方式“吃回去”,要想做到这一点,事先就得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吃、怎么有效地运动。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营养学知识、树立健康饮食理念。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加大校园食品管控,可让学生感受到实例就在身边。健康教育搞得再好,只要学生的膳食营养不科学,就缺乏说服力;只要学生仍能在校园内发现大量对健康无益的零食甚至“三无”食品,就会给学生留下理想与现实脱节之感。中小学校内不设小卖部、超市,强化学生膳食营养保障,加大校园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力度,可为学生改善营养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

传输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还需做好家校配合。倘若学校和家长各说一套,就会置学生于不知听谁的两难境地。且学生吃什么、怎么吃,家长具有更大话语权,家长不具备基本营养学知识,甚至持“孩子越胖越可爱”等错误观念,学校努力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通过学校这个窗口,搭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健康饮食理念和科学知识传递链条,不仅可让学生的膳食更趋合理,而且更可持续,也利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习惯一旦养成,改变就会事倍功半,减肥与慢性病控制也都比较艰难。诚如疾病需要早期预防一样,学生的膳食习惯要尽早培养,健康饮食理念也须尽早树立。通过教育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通过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健康氛围,通过服务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帮助,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将收获更多实际效果,也让学生超重与肥胖率降低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罗志华

第2篇:轻食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

摘要:大学生具有健康饮食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本文选用以轻食作为大学生健康饮食的引导品,研究“轻食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在轻食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基础下,剖析轻食在面向大学生群体时可能会接受到的挑战,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进一步探索出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轻食产品。

关键词:轻食;大学生健康饮食;引导品

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各种美味佳肴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很常见,高油、高脂、高盐占据着我們饮食中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大学生每年的体测报告中,可观察出大学生们普遍存在营养过剩、活力下降的现象。“富有营养”的饮食方式,使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那么,饮食与健康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饮食结构的调整能否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呢?怎么样饮食才能更健康?本文选取的轻食产品,正好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低热量、健康饮食的需求,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减肥瘦身,调整身心状态,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

一、轻食的作用

1.轻食可以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实现强国梦的主力军,为此我们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大的心理。所以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成为了各高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各高校可以选择轻食作为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承载品,轻食的科学饮食结构可以保障大学生营养的吸收,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好饮食方面上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2.轻食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更科学的营养知识

中国人“吃的饱、吃的好、吃的爽”根深蒂固的饮食哲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更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滋长了去医院就诊看病的患者数量,甚至患者年龄逐渐小龄化。而轻食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如何科学搭配和合理地食用各种食物,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自身所需要摄入的营养,搭配好每日三餐,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3.轻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

正确营养观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让大学生明智地选择食物消费,优化膳食结构,逐步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正确的营养价值观念,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让我们用筷子将自己的健康时刻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吃得对、吃得好。

二、轻食向大学生群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角度来讲,轻食相对于其他餐饮类行业而言,轻食属于比较新兴的产业。而对于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人消费观念有所转变,更注重简单、健康的饮食品类以及清雅、别致的饮食环境。而且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在用餐时既想节约时间,又不失情调,轻食恰好可以满足以上这些需求。根据专业调查数据,轻食行业的订单量和消费金额都呈上涨趋势,轻食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轻食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面向大学生群体发展时,必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1.大学生面临诸多餐食选择

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带动了餐饮行业的高速发展,让大家有更多的饮食选择。大学生们对美食强烈的欲望,让我们迷失在各种各样饕餮盛宴之中。电视美食节目、报纸杂志、网红美食博主,带来源源不断的美食资讯,又像是一场场视觉盛宴,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轻食将如何突出重围,成为大学生的首选饮食。

2.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对轻食提出了挑战

轻食主要来源于欧洲,从外国制作轻食的方法来看,轻食不太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胃口。如果我们将国外轻食照搬过来大多还是以三明治、沙拉为主。虽然很健康、低卡,但是我们中国人的胃口早已习惯被我们五千年的美食文化,这种口味比较寡淡一些的轻食,很难让大学生长期接受并选择轻食作为一日三餐。

3.大学生对轻食价格廉价化提出了要求

轻食在市面上普遍以沙拉为主,我们经常会在产品中看到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食材。对于还没有正式且稳定收入的大学生而言,当每一餐轻食的价格在25元到50元左右时,与其他餐饮价格相比轻食的价格还是比较偏高。大家或许会为了尝尝新鲜偶尔吃一两次,但是不适合长期吃。

4.大学生在轻食中对冬季热食需求得不到满足

据外卖点餐数据,轻食行业目前都存在一到冬天就生意冷淡的现状,这部分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大学生都有一个意识:轻食就是沙拉,属于冷食物,无法在寒冷的冬天起到暖胃暖身的作用。所以到了冬天,一份轻食做得再好吃、好看、低卡,大家还是对热气腾腾的饭菜更感兴趣。

三、轻食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

1.提高轻食口感搭配,优化食材种类

中国五千年的美食文化早已把中国人的味蕾养的独具一格。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吃饭不仅要追求口感、色香味形的搭配,也越来越讲究饮食的营养和种类的多样化。根据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达到了30%。饮食不均衡,缺乏锻炼,爱吃重口味的食物等等,都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因此,在大学食堂也应该积极的推出各种各样营养优惠的轻食套餐,鼓励大学生健康饮食。轻食商家可以配制出符合中国胃口的轻食,主食荤素搭配,例如主食可有紫米、黑米、藜麦等混合搭配,主食口感层次丰富;蔬菜采用原始材料,让食物回归它本身的味道,原料多样,不断的研究创新产品,轻食不是只吃“草”,食材丰富讲均衡,调整轻食口感,大胆尝试新品种,寻找更适合中国人胃口的饮食习惯。

2.食材“中”“西”结合,降低食材成本

轻食这个词是舶来品,它最早指的是17世纪欧洲贵族的下午茶。后来,轻食的概念就广泛流传到各国。从各个高校食堂轻食餐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人们并不抵触轻食,但轻食餐的价格较高和食材的搭配却影响了轻食在大学生中的流行。针对中国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可考虑将以沙拉为主的轻食中国化,如将三明治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藜麦为其主食,将沙拉中经常出现的羽衣甘蓝换成中国人爱吃的卷心菜,两者口感,营养成份相似等。轻食食材“中”“西”结合可大大提高中华美食熏陶下大学生的轻食食欲,在轻食中找到国家美食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同时,为帮助轻食商家提高轻食在大学生中普及率,价格却成为一大难题。如何降低轻食成本的前提下,保持轻食良好的口感是广大轻食商家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思考和突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是轻食消费的主力军,具有中国味道和稍低价格的大学生轻食系列是轻食商家的主攻产品,如何在做好做精,扩大影响力的外在条件下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传递中国美食文化是轻食商家深层的责任与使命。

3.制中式暖轻食,提高轻食接受度

提到轻食,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沙拉、三明治或寿司等舶来品。然而,我们中式的饮食都以熟食为主,所以我们的“中国胃”对熟食是比较适应的。经过热烹饪的食材,不会对肠胃造成生冷刺激,也更容易消化。“中式暖轻食”才是中国轻食新姿势。首先,打造中式暖胃轻食,我们可以遵循最简单的三减原则,即“减糖、减盐、减脂”。简单来说,就是避免用红烧、油焖这样重油、重盐、重糖的烹饪方式。我们可以多用清蒸、白灼这样少油、少盐、少糖的烹饪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原本的营养和鲜味。当然,少油、少盐、少糖也不是什么调料都不能放。我们还可以使用丰富的香辛料。比如八角、桂皮、香叶、胡椒、花椒,辣椒、葱、姜、蒜、香菜等香辛料,还有料酒、醋,都是可以使用的调味品。其次,轻食商家可以根据国人的饮食习惯来进行适当调整,换个思维,推出低卡的中式便当和中式小暖锅等等,无论是从口味还是颜值上都非常受到市场认可的,复购率也会相应提高。最后,暖轻食不是指食物加热保温,而是制作方式的改变,更家常化,味道更丰富。例如炒饭是大众喜爱的食物,但白米GI值高,于是用红糙米替换,红糙米口感不好,就利用制作方式改善,搭配蔬菜水果,好吃营养还不易发胖的红米炒饭暖轻食就制作出来了。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思路,从日常饮食中挖掘更多符合轻食定义的暖食。

4.结合高校现状,多方位推广轻食

有研究显示,大学生不健康饮食主要表现在吃垃圾食品,乱吃零食,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等方面。因此,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非常重要。如何推广轻食在大学生中的热捧呢?我们可以线上线下结合,线下可以在学校社团中举行一些有关轻食餐知识的宣传活动,还可以大家一起动手制作不同种类的轻食餐等等方法。当然如果高校想要推进轻食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选修课,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轻食的实践中,近距离的接触轻食餐。学校食堂可以设立专门的轻食窗口,通过推出营养又健康的轻食餐,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打好“保胃战”,助力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也慢慢的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吃的好不如吃的健康的理念也慢慢的深入人心,這也意味着轻食产品未来会以外卖为代表的速食用餐形式逐渐流行起来。相较于餐饮形式的多样化,餐饮营养化将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轻食注重食材的相互搭配融合,以此来创新产品,开发出更多的热轻食,也慢慢的迎合了大学生的饮食方式和消费理念,相信轻食产品面向大学生群体有很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调查与分析》--学术期刊库

[2]《餐饮业助推经济增长》--学术期刊库

[3]《中国传统餐饮的现代快餐化经营研究》--学位论文库

本文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森度轻食(20211363806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邢盼娣?杨薇

第3篇: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二中)

摘 要:高中化学知识囊括多个方面,其中有关饮食方面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不仅仅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的饮食教育,能够引导人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树立健康的观念和健康的行为。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健康饮食教育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健康饮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日益得到提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而食品的安全与化学领域的原料密切相关,假如不合理使用来自化学领域的原料或产品,对食品的安全就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预防这一现象的产生,就需要从教育入手,在学习时代就加强关于这一方面的学习,并且在教学中渗透健康的饮食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食品方面的知识,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健康饮食的目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中生身体素质的要求

由于受到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偏食情况较为严重,营养不良和肥胖现象屡见不鲜,对中学生的身体和智力都有严重的影响,而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学生缺乏健康的饮食知识以及形成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若長此以往,纵然有发达的头脑,没有健康的体魄加以维持的话,也是徒劳无功,因此,在高中化学中中渗透健康的饮食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至关重要。

(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到化学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社会密切联系的学科,不仅在必修的知识体系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联系之处以及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在选修的知识体系中更为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了在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因此,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将饮食健康知识和化学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所学习的知识是与所处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得到良好的开展。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的策略

健康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无法完成任何事情,而健康的身体涉及多个因素,其中合理的饮食在这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育课程体系中,不难发现化学学科是与健康饮食联系最大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教师熟知教材体系,有效渗透健康饮食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很好地了解饮食健康知识,只有做到这一方面,才能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具体的做法就是要求教师熟知化学课本上的内容,比如说在必修一的化学书本中涉及健康饮食教育的内容主要为“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师在教学这一节知识点时就可以渗透相应的饮食健康内容,如用铁锅炒菜可以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厨房中苏打水的使用等方面;在必修二的化学书本中涉及健康饮食教育的内容主要为“有机化合物”,教师在开展这一节知识点内容时就可以渗透如垃圾食品的坏处,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误区等健康饮食教育内容,以此类推,基本上每一册的化学书本中都包含饮食方面的教育,教师要在熟知的基础上寻求适当的时机渗入,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合理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除了需要教师熟知化学知识内容外,还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到一个切合的渗透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饮食健康教育。而教师所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有多种选择的,由于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被不断提出,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遵循一定的教育进行有效的效果,就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整体性的进步发展。

例如,在讲解有关葡萄糖的有关性质时,可以通过案例延伸的教学方法来渗透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和甜食与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产生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了解葡萄糖性质的基础上认识相关饮食。

健康的饮食,取决于合理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因此,从教育入手,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观念,促进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海兰,刘伟.食品安全教育的中外比较[J].世界农业,2006(11).

[2]胡文飞.健康饮食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6(7).

编辑 薄跃华

作者:古雅莉

第4篇:改变饮食,拯救健康(上)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告诫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智慧,是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世界上5个最长寿的地区是:冲绳(日本的一个岛屿)、凯姆波蒂迈勒(意大利南部一个村庄)、西米(希腊的一个岛屿)、罕沙(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一个山谷)、巴马(中国广西的一个山村)。这些地区的人们活到80~90岁是很普遍的现象。他们为什么能长寿?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因吃的是健康饮食,所以能长寿。

现在人们逐渐富裕了,却缺少了保健知识。生猛海鲜、鸡鸭鱼肉、餐餐都有,每每喝得酩酊大醉。麦当劳、肯德基等垃圾食物,备受孩子们青睐,于是肥胖的孩子多了,挺着“将军肚”“啤酒肚”的大亨们也多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病、痛风、关节炎、癌症、神经衰弱、抑郁症……众多的富贵病(所谓膏梁之疾)就更多了。很多精英、栋梁之材,英年早逝。老年人被疾病困扰行动不便,也活得不痛快,人民的平均寿命增长缓慢。这种不健康的饮食实际上是慢性自杀。我作为一名老医师,必须大声疾呼:改变饮食,拯救健康,迫在眉睫。

下面分三个题目进行叙述:

一、素食是最健康的饮食

古人称肉菜为荤菜,即吃多了肉会头晕,头脑不清楚,说明古人的英明。

几个长寿地区的人民主要的膳食为五谷杂粮及大量的蔬菜水果。

从解剖学上来说,人的肠与马、牛等食草动物相同,比较长,不像食肉动物的那样又短又直。肉在肠内被细菌分解后可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有害。而且人是平整的磨牙,不像食肉动物尖锐的虎牙,因此适合多吃素食。

一些医学家,专程去这些长寿地区探索了他们的长寿秘密。

1960年约翰·霍夫曼医师在罕沙观察了几年后写道:“这里的居民没有常见的疾病,没有医院,没有精神病院,没有药店,没有警察,没有监狱,没有罪犯,没有谋杀,没有乞丐。”那里的癌症发病率为零,看不到其它严重的疾病。

1964年心脑病专家保罗·达德利博士访问了罕沙后,在《美国心脏学刊》上报道:他们检查的25个罕沙男人样本,年龄在90~110岁之间,没有一点冠心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的迹象。那里的人们绝大多数可以健康地活到八九十岁,甚至超过100岁。

1927年罗伯特博士用1189只小白鼠做了试验,第一组喂养罕沙人的食物:全麦饼、豆牙、新鲜生胡萝卜、生卷心菜(洋白菜)、一点点奶及肉、大量的水,并让它们适当的运动。

当小白鼠长到25个月的时候(相当于人类55岁),对它们进行检查,即使博士本人对结果也感到吃惊,小白鼠没有任何可以检测到的疾病,而且处在机敏与快乐的氛围中。

对照的一组小白鼠,食用白面包、人造黄油、糖茶、煮熟的蔬菜、罐头肉与火腿(典型的低级英美食品——垃圾食品)。经过一段时间后,小鼠罹患了肺病、肠胃病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它们神经兮兮,还撕咬它的同伴,情绪不快乐。试验到第16天,它们开始杀死并吃掉较弱的老鼠。

1991年沃福特博士在他自己和其他6位男女科学家身上做了饮食试验。两年时间他们只吃水果、全麦、五谷杂粮、糙米、19种蔬菜、豆类,还有少量瘦肉、鸡蛋、鱼肉,每天的热量维持在1800~2200卡路里之间。在这种饮食条件下,迅速得出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3个月后参加者血压降至正常,6个月后血胆固醇降至正常,下降速度比吃任何药物都迅速。空腹血糖均降至正常偏低值,空腹血糖值是抗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痤疮消失,肌肤滋润,色泽正常,体重明显下降,男子平均减掉29.7斤,女子平均减掉了15.3斤,并保持稳定。

罗伯特·克拉得简博士,做了三十年乳癌根治手術,他的著作《拯救自己的乳癌》中说:“乳癌纯粹是一种饮食引起的疾病,如果你不想得乳癌,就多吃蔬菜、水果和维生素,即素食膳食。”

有人统计中国农民(素食为主)冠心病发病率为欧美人的6%,台湾僧侣大部分血脂、血糖都在正常范围。那么素食会不会营养不良呢?就蛋白质含量来看,菠菜中所含蛋白质高达3.4%,100g鸡肉含蛋白质23.3g,100g鱼肉含蛋白质25.5g,1个鸡蛋含蛋白质6g,100g小米含蛋白质9.7g,半斤牛奶只含蛋白质8g,100g大米含蛋白质3g,1片面包含蛋白质2g,可见素食不会引发低蛋白症状。

人体的8种必须氨基酸可以从大豆、小米、螺旋藻、豆类、果仁糙米、全麦中获取。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我们每天吃35g蛋白质,素食可以保证足够的供应,更何况素食中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还非常丰富呢!

综上所述,我建议大家饮食要荤素搭配,合理膳食。

作者:王介明

第5篇:肠健康, 才会长健康

粪便也能治病?近日,广州某医院招募粪便捐献者的启事,让很多人在瞠目结舌的同时,也对“粪便治病”这一另类的治病方式产生了兴趣。其实,粪便移植同我们惯常见到的喝酸奶等方法一样,其目的在于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要知道,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多种慢病、肥胖、抑郁等都和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粪便也能捐?我长这么大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近日,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不少人围在一个宣传架前议论纷纷。原来,是该院消化科正在招募愿意捐献粪便的人。招募启事中说明,粪便捐献的目的是用于“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粪菌为何物?据该项目的负责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周永健主任介绍,人体肠道细菌数量庞大,肠道菌群失衡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正常的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如果某些细菌数量增多、减少或者缺失,可能就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将健康人粪便中的正常功能菌群,移植到受者胃肠道内,就可以重建平衡,治疗肠道疾病。”
 

听着恶心,真能治病

原来,“粪菌移植”是近年来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可用来治疗如顽固性便秘或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严重菌群失调、难治性肠道过敏、急慢性艰难梭菌感染(特别是复发性感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甚至对肥胖、糖尿病(合并肠道疾病)、代谢综合征等肠道菌群相关性疾病也能发挥作用。

其实,早在公元300-400年间,我国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野葛芋毒、山中毒菌欲死者:并饮粪汁一升,即活”的记录,这也是目前已知用粪便治疗人类疾病的最早记录。1958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Eiseman等3人报道4例用粪水治疗严重伪膜性肠炎的神奇疗效后,粪便疗法再一次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

据中华粪菌库官网显示,2013年,粪菌移植被列入美国医学指南,并入选2013年美国时代杂志“世界十大医学突破”。现在,全世界已有约15000例次粪菌移植治疗,美国已有2家非营利性粪菌库。

在我国,除了多家医院共同发起建立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外,还有一些医院建立起了自己的特色肠道菌群库。比如,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有一个粪菌库,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粪便银行”,这和精子库、血库一样,要先储存,然后拿出来使用。

那么,粪菌移植为什么能治病?周永健解释说,正常的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如果某些细菌数量增多、减少或者缺失,人就可能生病。将健康人粪便中的正常功能菌群移植到受者胃肠道内,就可以重建平衡,治疗肠道及肠道外疾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黄红丽博士介绍说,“粪便治病”不是简单植入粪菌,医生必须采用供者的新鲜粪便,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制浆、离心、悬浮等一系列精细复杂的过程,提取出粪便中的细菌,然后才注入患者的消化道。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发明博士指出,不是所有人的粪便都能入库的,在一定程度上,捐粪比献血的要求还高!依据粪菌库对粪菌移植的要求,捐粪者必须排除15项条件,比如:有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血吸虫等传染病;近6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等。

肠道菌群失调,引发多种慢性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病中心主任杨云生表示:“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肠道生态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肠道对人体的贡献有4个:

1.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有99%是从肠道吸收进入的。肠道是食物消化器官,更是营养吸收最重要、最关键的器官。

2.人体的废物和毒素,80%是从肠道排出的,肠道又是人体排泄废物和毒素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一个器官。

3.肠道是抵御毒素及有害物质的第一道防线,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4.肠道内的有些细菌有合成B族维生素的功能,我们人体需要的B族维生素,有一部分是在肠道合成并吸收的。

而肠道健康的关键则是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人的体内生存着约100万亿微生物,它们加起来有约2.5斤重,分布在眼、鼻、口腔、体表皮肤、消化道。消化道微生物群最多,基本都聚集在大肠里,重达2斤,占人体微生物菌量的约80%。肠道菌群就像人的另一个器官,在食物分解、营养吸收、免疫反应、新陈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数量、比例有一定的规律,与人和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和美国的戈登教授是当时诺贝尔奖最热门的两个候选人,戈登教授研究的正是人与肠道微生物间的复杂关系。

人体肠道内正常寄生的微生物中,有益菌(即益生菌)占10%~20%;有害菌(即致病菌)占10%~20%;中性菌(即条件致病菌)占60%~70%。

一旦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引起肠道菌群和功能失衡,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代谢异常类疾病 失衡的肠道菌群产生的脂多糖等内毒素会进入人体,被免疫细胞识别后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使得机体进入低度炎症状态,从而产生代谢异常。例如,若长期进食高脂、高糖食物,可造成肠道菌群中条件致病菌比例增加,而共生菌比例下降,从而使得食物中摄取的能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累积于皮下,造成肥胖。此外,低度炎症还能促使机体对胰岛素相应程度下降,造成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免疫系统疾病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占主导作用的共生菌的活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同时阻止致病菌透过这层屏障进入人体。在进行被动防御的同时,肠道菌群可以刺激机体在肠道形成更多的淋巴器官,并增加免疫球蛋白在血浆和肠黏膜中的水平,使得免疫系统处于一种适度的活跃状态,以此对入侵体内的病原菌保持有效的免疫作用。而肠道菌群的失调,则可造成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从而产生自体免疫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已有研究发现,在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肠道中,存在一些菌属的变化,如柯林斯菌属增多;而在健康对照者中罗氏菌属和优杆菌属增多。这种动脉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的菌属差异,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动脉硬化相关,肠道菌群可能改变一些物质的代谢产物。

还有小儿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胃肠道癌症、脂肪肝、肝硬化、慢性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型肝炎、骨质疏松症、抑郁症……都和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并且,肠道菌群失衡和这些疾病互为因果。

4个坏习惯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近日,由人民网与清华大学健康研究所共同设计的“肠识”大调查,通过对近30万人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人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健康问题,位列前三的肠道健康杀手分别是:运动量少(26.71%)、长期减肥(26.1%)、饮食不规律(19.22%)。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说,肠道菌群就像人体内的原始森林,可很多人体内的“微生物森林”已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下面4种坏习惯对肠道的伤害最大,我们要多加小心。

1.吃得太油腻。

美国杜克大学基因组科学和政策研究所的学者召集了6名男性和4名女性,他们的年龄在21~33岁之间。在实验的前4天,他们饮食正常;在接下来的5天里,他们转向吃全素食或全肉食;然后又回到正常的饮食习惯。结果显示,全肉食导致肠道中的细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促进了22种细菌的生长;而全素食只让3种细菌变得更多。赵立平解释说,长期高油、高脂饮食,吃太多肉,植物类食物吃得少,会导致肠道中的坏细菌增多、好细菌减少,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保护能力下降,形象地说就是“肠子病了”。此时,人体免疫系统就会介入,身体开始“发炎”。这种慢性炎症会引起脂肪异常堆积,进而诱发肥胖、胰岛素抵抗、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改变,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患病风险。

2.滥用抗生素。

肠道菌群在许多药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如乳果糖、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等。抗生素导致肠道菌丛的变化,主要在于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在肠腔内的浓度。国内研究报道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过程中,抑制致病菌的同时,扰乱肠道正常菌群,尤其是肠道中原籍菌(专性厌氧菌)减少,导致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等异常增殖,直接影响定植抗力,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马丁·布莱瑟教授研究发现,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永久性的,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

3.节食减肥。

现在很多人通过少吃饭,甚至过度节食来减肥。调查显示,80%的减肥者经历过便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最常见的情况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肉蛋类吃得太多。有研究表明食物纤维能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生态平衡,且细菌代谢纤维的终产物对小肠上皮有营养作用,纤维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学。而且,如果肠道内没有足够的食物残渣,特别是膳食纤维来刺激肠道蠕动,易导致便秘。

4.缺乏运动。

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缺乏运动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和肥胖。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肠道菌群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呢?一是看病史中是否具有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发性疾病。二是看是否有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表现,如: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三是看是否有肠道菌群失调的实验室依据,如:(1)粪便镜检球/杆菌比紊乱;(2)粪便培养中计算B/E<1;(3)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中,非正常细菌明显增多,甚至占绝对优势。上述3项中,前两项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为诊断肠道菌群失调所必须的条件,如在实验室检查中出现任何一项阳性,即可基本诊断本病。

一旦确诊,首先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各种肠道感染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等,以纠正可能的诱发因素;还应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不良状态,防止外来菌的入侵。再者,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宫丽丽提醒,与普通口服药不同,活菌药有一定的活性,口服后需到达肠道发挥疗效。建议活菌药在饭后30分钟吃,吃药前喝点牛奶或者用牛奶送服,效果更好。这是因为服用牛奶后,牛奶能在胃部形成保护膜,防止胃酸对活菌药物的破坏。需要注意的是,牛奶温度不能太高,一般不超过40℃,否则会破坏活菌的活性。

运动+合理膳食,“肠”活“肠”健康

肠道问题已是普遍存在。为此,世界胃肠道组织(WGO)提出10大肠道健康建议,包括:少食多餐、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多锻炼、不吸烟等,并倡议可以多摄取含有益生菌的食品以调节肠道微生态。

简单说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3招:

1.运动可让肠道细菌更丰富。

久坐不动是便秘的主要起因,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能帮助副交感神经对肠道消化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对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有非常好的作用,可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肠胃蠕动的运动方法包括:走路,“四脚”走路,腹式呼吸,腹部伸展收缩等。

爱尔兰的一项研究表明,锻炼对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有益,并且还影响着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研究人员发现,橄榄球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其他男性相比,他们的消化系统中有更丰富的细菌。

2.多吃膳食纤维有助肠道“好细菌”。

膳食纤维不足,会造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另有研究表明,“黏液层”是肠道第一道(免疫)防线,“好细菌”是确保这道防线坚固的中坚力量,它们利用膳食纤维,生成脂肪酸,来保持黏液层的厚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膳食纤维的量是25~30克,而我国居民实际平均摄入量却少于15克。

3.补充益生菌。

研究表明,维护肠道菌群平衡,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非常有益。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经常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也是WGO提出的关爱肠道健康的10项建议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如果想摄取活的益生菌,低温酸奶和乳酸菌饮料是不二选择;但对于很多想要摄取蛋白质和营养的乳糖不耐受老年人,将酸奶放置常温后食用,也不会影响酸奶的营养价值。

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都开展了全民范围的肠道菌群测序计划,以了解本区域人群健康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我国也历时近两年时间联合研究和攻关,于2015年首次完成了年龄全覆盖的中国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分型研究,该研究成果首次构建了我国大陆地区肠菌群数据库,并获得了国人10种肠道菌群划分趋向:健康婴儿趋向、健康幼儿趋向、健康少年趋向、健康青年趋向、健康中年趋向、百岁老年趋向、亚健康趋向、疾病初期趋向、慢病趋向和重度疾病趋向。如此,通过与该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可以评价受检者个体肠道菌群健康情况与趋向,根据相应的肠道菌群分类趋向,提供精准健康评估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使每一位受检者测菌群,知健康,调菌群,保健康。

第6篇:健康饮食视角下的荆楚食品包装设计途径探索

摘要:荆楚食品包装设计,既是对荆楚食品的包装本身进行设计,更是对荆楚地域文化的呈现方式进行设计。本文从荆楚食品包装设计的现状着手,对当下荆楚文化在荆楚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和途径进行分析,结合健康饮食理念对荆楚食品包装改良设计方式探讨,总结可行的设计实践途径。健康饮食观念的发展为荆楚食品包装的设计与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式,在合理传承荆楚文化、促进荆楚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对促进、形成健康饮食观念和习惯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荆楚食品;荆楚文化;食品包装;健康饮食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验经济时代荆楚视觉文化与食品包装创意研究20Q077)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Jing-Chu Food Packaging Design Based on Healthy Eating

WANG Wen-meng(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Key words:Jing-Chu food ; Jing-Chu culture; food packaging; healthy eating

食品包装是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最频繁的包装,它是影响饮食习惯与行为、食品的选择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于荆楚地区的特色食品而言,采用具有荆楚文化元素与特点的包装设计,是荆楚地域文化的综合呈现,也是对荆楚文化,即荆楚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伴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食品包裝设计在健康饮食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成为一个新的焦点。而荆楚食品包装设计中,将荆楚文化与健康饮食设计相结合,是从时代需求的角度对荆楚饮食文化的创新式发展,既能促进荆楚食品包装设计的改良,又能使荆楚文化深入生活,促使我们深入思考荆楚食品包装的设计方式、呈现形式和功能特征等。

1 荆楚食品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荆楚文化是汲取中原文化精华发展而成的南方华夏文化[1],历史悠久、灿烂辉煌。荆楚食品包装是荆楚文化内涵的代表,它融合了荆楚地区的饮食、审美、风俗人情等方面,也是展现荆楚文化魅力的“视觉窗口”。针对荆楚食品的包装设计,除了具备常规包装所应具有的功能外,还应通过合理的方式,将荆楚地域的文化整合、融入其中,传达出荆楚饮食、文化等特色,提升包装设计的文化价值,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归宿感[2],使之成为人们与荆楚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在现代食品消费市场,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食品本身,还在消费文化,而这种文化消费产生的影响将是持久和潜在的[3]。对于消费者来讲,文化消费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与情感上的体验消费,其体验源自于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4]。因而,荆楚食品包装的设计,一方面是对荆楚饮食与文化的现代演绎,让消费者能够迅速识别、了解其所代表的地域食品、地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荆楚体验”创造的客体,在与消费者互动中激发消费者的荆楚体验和探索荆楚文化的动力,而且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个性化的荆楚感受和记忆。

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荆楚食品的包装设计结合了荆楚地区的图形纹样、传说故事等文化元素,主要通过包装正面的装饰图形和色彩组合的运用方式,来表现荆楚特色。首先,荆楚传统图形纹样的运用是荆楚食品包装设计中较为常见的荆楚文化呈现方式。例如,某品牌麻糖的包装设计(a)如图1,选取了龙作为主要的荆楚文化视觉元素,其龙纹设计体现出荆楚龙图形纹饰以螭龙为主[5],形态细长的特点。与之类似的还有使用凤纹、云纹、四瓣花纹等作为食品包装中的装饰纹样,而这类食品包装上所采用的纹样与食品之间、包装形式与食物之间关联性不强,荆楚传统图形纹样仅作为美化包装的装饰,包装形式也只作为构成特定视觉效果或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方式。虽然此类包装设计中不乏精美之作,但若能在文化符号和食品的使用或是食品的制作、背景等之间有所关联,则荆楚传统图形纹样的使用则更具意义和价值,对荆楚语境的营造更加自然和生动。

其次,部分荆楚食品的包装设计中改变了早期通过文字来讲述传统故事的方式,采用更为简洁、直观的图形来演绎,以达到宣传荆楚地域饮食与文化的目的。例如,孝感某品牌的麻糖包装设计(b)如图2,将董永与七仙女这一与孝感当地有密切关联[6]的传说以白描的绘画表现形式呈现在包装正面的右侧,且辅以“董永故事流传千年,XX麻糖畅销荆楚”的广告语,使消费者能够迅速地将孝感、麻糖和董永故事三者联系起来,而且引发对董永故事和传说的相关回忆,增强消费者对孝感麻糖的印象与记忆。与前文所列出的麻糖包装设计(a),相比,麻糖包装设计(b)对荆楚文化、荆楚地域和荆楚食品的综合呈现更为直接,给消费者创造的记忆关键点更多,而前者对荆楚传统图形纹样的合理应用获得了相对较好的视觉效果,但消费者往往需要仔细、深入地看和对比才能了解荆楚龙纹的设计特点。

最后,将荆楚地区的著名景点或地标性建筑作为包装设计的视觉元素。例如某品牌的武昌鱼包装设计如图3,结合了《水调歌头·游泳》中“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等诗句,辅以《水调歌头·游泳》原稿、黄鹤楼以及蛇山等视觉元素,将武昌鱼和武汉长江景色相结合,不禁让消费者联想到武昌鱼、古武昌和武汉三镇等与武汉密切相关的文化场景还有武昌鱼的历史故事[7]。同样,某品牌汉口老酸奶的包装设计也使用了江汉关大楼、汉口江滩风景作为包装的主要视觉元素如图4,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从包装的整体视觉效果上看,以荆楚地区著名景点或地标性建筑作为包装的视觉元素设计方式,更容易为消费者呈现和营造荆楚地域文化情景,进而达到增强消费者对荆楚文化认识和记忆的作用与效果。

总体上看,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荆楚食品的包装设计基本集中在对荆楚文化简单地视觉呈现方面。而在食品包装形式与功能日益创新的背景下,荆楚食品包装的设计更应继承和发扬荆楚文化中“追新逐奇的开拓进取精神”[8],寻找荆楚文化与荆楚食品包装设计融合的突破口,创造出具有荆楚特色、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包装。

2 荆楚食品包装设计与健康饮食观念结合

健康饮食视角下的食品包装设计,既是对食品包装的色彩、造型、尺寸、食品信息等常规食品包装因素的设计,又是对食品包装与人健康需求的满足与健康行为关系的探索,它是食品包装设计因素层次结构中多个指标层的综合体现。而从健康饮食视角出发,探讨荆楚食品包装的设计问题,是对荆楚食品包装的文化特色、荆楚地域的情感体验以及荆楚特色食品的结合分析,需要在荆楚文化、荆楚食品以及消费者需求之间找到理想的耦合点。其中有四个方面值得分析和探讨。

2.1 荆楚文化视觉形态与食品包装语意

荆楚文化中有非常丰富的、可供荆楚食品包装设计运用的装饰纹样,以及诸多传统器物的造型等可供借鉴。无论是纹样的运用还是器物造型的借鉴,都需要恰当地与食品包装本身相契合,与包装所要传达的语意相协调。

2.2 对荆楚食品的相关信息有所分析

包括食品的溯源、营养、配料、食用情景等相关内容,其目的在于设计合理的食物分量,使所设计的包装满足更好地服务健康饮食的需求,便于消費者健康地体验荆楚食品的风味。

2.3 关注消费者的饮食体验

荆楚食品包装设计在关注包装文化呈现的同时,也需要提高饮食体验,包括有效的信息传达、尊重消费者的习惯、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简便易懂的使用说明等,目的在于与消费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过程,创造良好的健康饮食体验。

2.4 增加消费者对荆楚文化的关注

荆楚食品包装除了包装的实用价值外,更需要体现其在荆楚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吸引消费者对荆楚文化的关注,包括对文化视觉元素和文化内涵的关注,在消费者与荆楚食品之间构建文化的基础,进而促进荆楚文化的传播。

因此,健康饮食视角下的食品包装设计,是从行为与体验角度对食品包装设计价值的研究,而荆楚文化与健康饮食相结合的食品包装设计是从人的饮食需求和健康发展、地域食品包装设计发展与创新的视角对荆楚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3 结语

从健康饮食视角进行荆楚食品包装的探索和研究,是以新的视角发现和探索荆楚食品包装的呈现方式和设计价值。本文从健康饮食的视角,对荆楚食品包装现状、健康饮食与荆楚食品包装的结合等问题进行探讨。从中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荆楚食品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设计食品包装,更需要设计师发现、挖掘荆楚文化的魅力,通过时代化的方式呈现,需要发挥包装设计在审美、教育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与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体会荆楚文化的精华与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俊梅,李勇.论荆楚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科学动态,2017(01):64-68.

[2] 甘露.论荆楚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转化[J].中国包装工业,2015(14):58-59.

[3] 滕守尧,聂振斌,梁梅,等.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165.

[4] 王维.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69.

[5] 李翠.荆楚龙凤图形纹饰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规律[D].武汉理工大学,2010:38.

[6] 席璋燕.孝感与董永故里[J].武汉文史资料,2003(09):60.

[7] 梅兴无.毛泽东与武昌鱼[J].档案记忆,2017(11):6-9.

[8] 武清海.弘扬荆楚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N].湖北日报,2013-11-03(005).

作者:王文萌

第7篇:健康饮食(营养与健康)

健康饮食

一个人想要获得健康的体魄,除了加强锻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自己每日的餐饮结构,根据身体的某些反应及时调整饮食情况。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高的智力,再强的能力,都抵不过病魔的眷顾,终究只是枉然。

有新闻报道,中国最小的肝癌患者只有5岁,究其患病原因,原来是他几乎不怎么吃主食,而是在方便面和各种垃圾食品里寻找自己所爱。国内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在我们身边就存在这样的事例。在我们高中的后门有一条不宽的街道,被称为“美食一条街”,各类摊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诱惑着我们这些蠢蠢欲动的同学们。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天就告诉我们,有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女生,因为天天吃校外小摊上的关东煮得胃癌去世。这些惨痛的教训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到底应该怎样健康地饮食,我们每天的饮食该有怎样的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十条说的很清楚: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谷物中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供能的主要物质。粗粮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的缺乏表现在消化系统和皮肤上,脚气病和口腔-生殖综合症的发生都是由于缺少B族维生素。现代人吃的米面大部分都是经过精细加工的,所以大家在淘米的时候最好不要将水淘到清澈见底,以避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流失。当然,所谓过则不及,由于在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牙齿和肠胃已经不再适合大量的进食粗粮,所以保持每周吃两次粗粮是最好不过的。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中的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是其他食物无法相媲美的,薯类则是有增加饱腹感、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需要美白和减肥的女性就可以重点关注这一条。很多蔬果中的天然色素——番茄红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都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缓解衰老,想要美白和健康,每天摄入200~400克水果、300~500克蔬菜是必不可少的。蔬果和薯类中的膳食纤维会在胃中占据一定的体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机体会动用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这样就达到了减肥的效果。 3. 每天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

奶类、大豆及其制品中大量含有各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与谷类中的不完全蛋白质不同,它属于优质蛋白。蛋白质人体头等重要的物质基础,它能够帮助伤口愈合,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同时也是人体肌肉的重要组成。人体缺少蛋白质有以下表现(1)头发枯黄,断裂,指甲易断,生倒刺。(2)肌肉松弛,缺乏弹性,皮肤粗糙,无光泽。(3)血压偏低,贫血,手脚冰凉。(4)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抵抗力变差。(5)肠胃功能差。(6)眼睛手脚水肿。(7)形容消瘦,儿童体型矮。

而蛋白质过多同样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骨质疏松:肥胖,胆固醇过多加重肾的负担。所以补充蛋白质也要适量。

4.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9种。谷类中缺乏赖氨酸,豆类中缺乏蛋氨酸,所以还需要鱼禽蛋和瘦肉来补充各种氨基酸。在选择蛋白质方面,有句话叫“四只脚的不如两只脚的,两只脚的不如一只脚的,一只脚的不如没有脚的”,也就是说畜类不如禽类,禽类不如菌类,菌类不如鱼类。但是吃肉类也要适量,不能挑食只吃肉类,不吃蔬菜水果,导致营养不均衡,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比如口腔溃疡,长痘痘,便秘等一系列症状。 5.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橄榄油是油中皇后,初榨橄榄油营养价值最高,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烫伤、烧伤可涂橄榄油,不适合高温加油,适合凉拌,但价格较高。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也属于健康保健油脂。花生油是煎炸油,在冬季或冰箱中为固体或半固体。豆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但是易酸败,应尽快食用,宜在1-2个月内吃完。每人每天的烹调用油应控制在一汤匙以内。长期食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加重肾的负担;食盐过多不仅可导致儿童血压增高,引起水肿,还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可直接影响儿童体内对锌、钾元素的吸收;食盐过多可引起血糖升高,可诱发胃癌,提高中风发生率和死亡率,加剧哮喘,破坏心脑血管等。每人每天的用盐量在一啤酒瓶盖左右。我们家虽然是南方的但是口味都偏重,尤其是我奶奶,奶奶患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和哮喘,在知道食盐过量的危害后,奶奶以经开始减少烧菜时的放盐量,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不说病状减轻,至少不会加重。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有句古话叫“要想身体好,常吃七分饱”,在现代医学看来是很合理的,人体的神经传导需要一个过程,其实胃中饱的时候就是人感觉到七分饱的时候。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爱琴海旁的山崖上,至今保留着古代的岩刻:“您想变得健康吗?您就跑步吧;您想变得聪明吗?您就跑步吧;您想变得美丽吗?您就跑步吧。”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常态,所以一个健康的人不能够缺少运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一个健康的人不可能是太胖或者太瘦的,所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也是必不可少的。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选择要适当。 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是必要的,它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维生素,这些是很多零食所无法企及的,更不用说其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零食可以吃,但不能多吃,更不能一天到晚吃,将它当成主食来吃。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水是生命之源,一个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但却不可以三天不喝水,人体的70%都是由水构成的。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其实,不管是女儿还是男儿,都是水做的,可见水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饮用水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好的一种是凉白开,喝水也不能等到觉得渴了再喝,应该时不时的喝两口,少量多次。 9. 如饮酒应适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全球每年的过早死案例中,大约330万人死于滥用酒精引发的疾病。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中国列为酒精重灾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高于吸烟。研究发现,有60种疾病是酗酒造成的,其中包括引起早亡的肝硬化、肝癌等。 1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健康食品有(1)番茄。番茄中含有具抗氧化功能的番茄红素和丰富的维生素C,能大幅度减少罹患前列腺癌的概率,还能防治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癌症。在烹煮的过程中,番茄红素会自然释放。番茄还可以生吃,是最佳的维生素C的来源。(2)菠菜。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质、叶酸和B族维生素,能有效地防止罹患血管方面的疾病及心脏病,并且能预防盲眼症,保护视力。另外,菠菜的热量相当低,爱美的女士可以安心食用。(3)果仁。果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还能降低血液中的三酰甘油,是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最佳食品。不论是花生、杏仁果,还是其他果仁,都是很好的选择,唯一要注意的是,食用量务必要适当,千万不要过度食用。(4)西兰花。西兰花富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长期食用可以减少罹患乳腺癌、直肠癌及胃癌的概率。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简易烹调后使劲咀嚼。白菜、豆芽也有类似的作用,也是餐桌上不错的选择。(5)燕麦。每天食用燕麦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与血压,还能防治大肠癌,预防心脏疾病。燕麦所含的丰富纤维会使人有饱腹的感觉,如此一来就可以减少摄取其他油腻的食品,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6)三文鱼。经常食用三文鱼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阻塞。研究发现,鲑鱼所含的Omega—3S脂肪酸可以保护大脑,延缓老化,预防老年痴呆症等疾病。(7)大蒜。大蒜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脏病,并具有杀菌作用。虽然吃了大蒜后的“口气”令人退避三舍,但大蒜却具有极佳的防治心脏疾病的功能,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还有清血的效用,其杀菌功能也使大蒜备受科学家的强力推荐。(8)蓝莓。蓝莓中的抗氧化剂含量极高,除了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外,还能增进大脑的活力,好处多多。(9)绿茶。经常饮用绿茶可以预防癌症,减少患心脏病的概率。在中国大陆进行的研究发现,每天饮用绿茶的民众罹患胃癌、食管癌、肝癌及皮肤癌的概率较低;日本科学家的研究也发现,每天喝十杯绿茶,可以减少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另外,经常用绿茶来漱口可有效地防治蛀牙。(10)红葡萄酒。由于酿酒用的葡萄皮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因此红酒能增加人体内有益胆固醇(HDL—C)的含量,预防血管硬化。喝少量红酒,对心脏有益。但要注意的是,饮用红酒也不可过量,否则反而会增加患乳癌、引发脑卒中的风险。

民以食为天,在这个充斥着各种食品安全的时代里,吃健康的食物尤其重要,感谢《营养与健康》课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生活的常识和健康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课上说的做,我们的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

第8篇:健康饮食,让我们更健康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健康饮食,让我们更健康》。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中国政府为了使学生营养宣传工作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学生营养宣传工作的制度化,所以,决定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

我们都知道小学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可是很多同学都有挑食、偏食、贪食、好吃的坏习惯。很多同学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不懂得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从今天起,我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开始注意自己的这些坏习惯。

1、我们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按营养学要求,青少年一日的膳食应该有主食、副食,有荤、有素,尽量做到多样化。

2、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上午紧张的学习和活动,要求早餐必须含有充足的热量。可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鸡蛋、牛奶、花生、大豆等,以保证同学们能精力充沛地学习。青少年时期是智力投资和体质投资的黄金时代,只有不误“天时”,才能生长发育完好、体质健壮、思维敏捷、健康成长。

3、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吃饭时千万不要太快,因为多嚼有利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护肠胃。

4、营养饮食还有一个重点是不吃不洁食品。在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到学校外面的露天小摊贩那儿或商店买吃的。容易吃到一些变质腐坏的食品了。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一个顽童。在一个炎炎夏日,我曾经不止一次一丝不挂地跳进这池塘,追逐过游鱼,捉过青蛙,逮过蝴蝶,摘过莲蓬,挖过莲藕,也掐过荷叶,采过荷花。那时候仿佛爱什么就追什么,喜欢什么就要什么,心里要求不高,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多顾虑,似乎与世无争,仿佛无欲无求,心里纯洁得像白云,感情简单得如白纸,天真无邪得好像我就是一个主宰者,而池塘就是整个世界。这里是那么神秘,又是那么神奇,这里既有幽静的诗情画意,又有热闹非凡的花鸟虫鱼。水是流动的诗,鱼是水中的鸟,荷是纯情的少女,蝶是多情的公子,黄鹂和燕子是行吟诗人,青蛙和知了是不倦的歌手。我曾经在水里静静地观看那柔若无骨的荷花,也曾经把莲蓬里的莲子想象成一位位神童,曾经趴在岸边对着泥洞里的青蛙默默地观望,也曾经把莲叶当遮阳伞顶在头上观察那飞来飞去欲停未停的美丽蜻蜓。我曾经把荷花当成天上的仙女,也曾经把荷叶上的水珠当成未经定型的珍珠

上一篇:雷电风险评估下一篇: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