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明确了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进而构建了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就金融学专业特色定位提出了几点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1: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浅析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了其优化课程建设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展开分析,其中分析了专业的特色和特色的建设。最后,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阐述了人才培养的若干模式,以强化专业的全面性建设。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特色

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比较薄弱,在专业建设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校。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下,独立学院的“羽翼”逐渐丰满,在专业建设上逐渐独立自主。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上,形成了专业建设和多元化建设的形态,并在激烈的专业竞争下,该专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独立学院一直致力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建设,并大力开展合作办学和交流,旨在强化专业的基础建设和深化专业转型,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上,具有较大的收获,形成了良性的专业建设情形。

一、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分析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建设,已成为其提升教学质量、创造专业竞争性的关键。对于艺术设计的特色而言,在于“完善”工作的建设,“老新交替”地有力推进。“完善”工作是针对已建有的专业内容和形式,不断强化交流合作来提升办学能力;而“新老交替”是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的教育思路和新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已有的专业框架。同时,专业特色的体现,还需要基于特色教学的开展,两者紧密相扣,才能从本质上丰富、强化专业特色建设。

(一)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分析

1.在“完善”工作之下,设计专业的多元化,尤其是中西艺术元素的交融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于立足专业的多元化,基于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在多种新形式下进行专业交流,以拓展专业的内容。目前,独立学院多以聘请外教或者组织教师海外学习,以强化中西艺术文化的融合,进而更好地创造特色专业内容。于是,在艺术设计专业内容上,中西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并在长时间的积淀下逐渐“发酵”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内容。所以,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在于中西艺术元素的交融,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下,其表现出的张力更加富有活力。

2.在“新老交替”的合作下,设计专业的丰富化,尤其是校企合作的开展

艺术设计的表现在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得专业的特色建设更加广阔,在广阔的空间下才能不断地孕育“新特色”。如苏州大学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建设上,就立足于校企合作的开展,把专业教学整合到实际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之中,进而使得实际的设计和实验充分整合于企业的生产车间,并在实践和实验中不断地开发思维、拓展专业知识面,给专业的特色添加了不少活力。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在于不断地变化和创新,并在实际操作和检验中,丰富其特色的真实有效性。

(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建设

1.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于课程体系与内容形成统一的模式。艺术设计专业的显著点是时代性,教学内容的建设要与时俱进,把时代元素,诸如时尚流行元素,添加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样的专业内容才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活力,这是专业特色最大的亮点。同时,在课程体系的处理上,关键在于专业课程体系与单门课程的关系,专业特色的建设在于专业系统的特色化,那么就要贯穿于整个单门课程之中,最后取之“特色和”,实现专业特色的务实性建设。

2.特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特色在于内外兼备,而教师队伍就是内外特色的重要成分。艺术设计的教师,应该具备自我艺术风格,在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下,教师要本着务实教学、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水平,以良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专业的特色建设。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我国独立学院的创建已有10余年之久,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在办学与发展的进程中,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从借鉴到探索,再到现在的“完全”独立,充分表现了独立学院在办学上取得的教学成果。艺术设计是独立学院开设最多的专业,在全国300余所的独立院校中,该专业已形成比较激烈的竞争局面。在竞争之中,各大独立院校着眼于专业特色建设,全面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争取竞争的主动权。目前,独立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侧重于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明确化,以提升人才培养的价值。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

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立足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在专业的特色设置上紧扣专业的社会服务价值。也就是说,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元化的,服务于地方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使其人才的社会立足面更加广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着眼于市场需求,把人才的生存能力作为培养的内容,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要进行系统的针对性的培养,这样才符合专业的社会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元化的,专业建设是特色化的,这就强调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以适应多元化和特色化的需求。从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上看,其培养模式的构建,很大程度上立足于特色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等,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往下,就基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阐述几点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1.立足于特色专业,优化课程体系,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在这10余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我特色的专业体系。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比较常见的专业,独立学院在对其建设中,主要立足于特色专业,把特色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中,使得课程体系丰富而活跃。并且,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着本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关于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全面的人才“包装”,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力。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开始寻找自我的专业建设模式,在整合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上,花大力气、大投资,形成了良好的优势教育模块。当然,专业的人才培养还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形成全面性的培养模式。这样,基于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立足于专业特色、整合好课程体系,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2.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创新型教学,以高质量教学强化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于不断的创新,以更好地融合和吸纳新特色元素。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创新型的教学,尤其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探究性教学为深化,这样才能形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同时,高质量的教学,是强化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关键,学校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强化好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来赢取同行的认可,这才是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效果。目前,诸如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等,其独立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就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3.开展合作式办学,以实践为导向教学,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魅力在于实践性强,在人才培养上要始终秉承这一理念。从实际的情况看,独立学院大力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教学的实践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实践性的合作教学中,学生可以切实基于实际进行操作和探究,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的实效性。所以,艺术设计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以更好地驾驭专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三、结语

独立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上,实施“全面”并“新老交替”的模式,开创专业的发展空间。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特色建设正竞争式地开展着,并逐渐形成了独立学院优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时,在多元化的市场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也发生着变化,以市场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强化培养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方面。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建华.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观察与思考[J].中南论坛,2008.

[2] 叶通贤.论多元化视野下独立学院的师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

[3] 祝方清.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和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0,(9).

[4] 宋书中.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过程控制[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3).

[5] 赵美川.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及措施[J].成人教育,2012,(5).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鲁可乙 祁贵国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2:

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金融学专业特色定位的思考

【摘要】本文明确了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进而构建了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就金融学专业特色定位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 金融学专业特色定位

一、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近几年大多数财经类大学和其他综合类大学纷纷开设了金融专业,在新疆,几乎所有的重点高校都开设了金融专业,在普通高校中也非常普及。就我校而言,目前金融专业已成为我院的重点扶持学科,与统计等专业共同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成长空间非常另人值得重视,但勿需讳言,目前我院金融专业在同业中并不算出色,与知名院校更是差距甚大。所以我院金融专业若要在强手如林中崭露头角、获得一席发展之地,首先应该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的既有优势,确立我校金融专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培育专业特色。

从我国目前金融教育的供给结构来看,目前我国专门性的培养金融一线应用人才的学校甚少,难以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一线人才的需要。人才质量和结构矛盾尤其突出,教育结构的失衡使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一方面,国内许多金融类企业面临专业人才饥荒,金融专业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另一方面,近几年每年从国内各大财经院校和其他综合类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数以万计,其中有相当一批学生大学毕业即面临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结构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说,目前金融专业人才质量和教育结构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各大高校金融专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未来十年仍将是我国金融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新疆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地区将需要大批金融类专门人才。从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趋势来看,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微观操作型人才和金融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市场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一大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在金融业务实践中娴熟地运用金融分析技术,具有较强的处理各种金融业务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的高等金融教育也必须国际化,并注意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我校的金融专业建设应及时顺应市场的需要和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人才的发展趋势,坚持“立足兵团,服务社会,面向中亚,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实行“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努力培养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经济人才,使学生掌握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业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我国未来金融混业经营的需要。

二、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90年代初,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技能要求的需要,不少大学把课程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分类或按业务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分类,组成各种学科知识模块与各种专业技能模块,然后按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专业的课程体系,推出了“模块式结构”。随后,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又推出了“平台——模块式结构”。

目前我校金融专业正在实施将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和跨学科综合教育课程整合一起的“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

“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

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具有系统综合的知识结构: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平台——模块式结构。其中的平台是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按照组成学科专业的大基础教育两级平台;其中的模块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分解并按其结构与功能组合而成各种课程群。这种设置体现了“拓宽基础而夯实基础层”原则。其二理论联系实际。每一个课程模块大都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见习、实习等。而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直至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其三在普通教育平台,设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模块,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而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上,除继续上述三方面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外,在理论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更要重视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其四专业方向平台构建了专业方向模块群和专业选修课模块群两个模块群。既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选择,又能够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灵活自主选课,既体现了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体现了培养的个性。

三、我校金融学专业特色定位的建议

(一)务实求精,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本校综合实力、地理位置、历史积累和现实资源条件等,办出自己的特色,集中优势主攻一两个方向

我校的金融学科建设,应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历史传统与鲜明特色的学科,通过采取扩展原有优势与提升既有水平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掘这些学科特殊资源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原有优势资源的潜力。

首先,由于目前我院的比较优势学科主要是会计学,会计学的历史渊源相对较深、师资力量也相对较为雄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院的会计品牌,发挥我院会计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的优势,大力开拓金融理财、金融会计、金融财务等专业方向。

其次,我们还应积极利用身处乌鲁木齐这一未来的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位置优势,结合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分工的需求,培养既懂金融又会财务会计、法律、英语、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应用型通才,创办自身的专业特色。

(二)加强微观金融类课程建设,注重宏微观金融课程的平衡发展

微观金融学仍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与国际学界存在差距最大的领域,也是急需解决和发展空间极大的领域。随着金融与经济的密切融合,金融运行的效率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意义日趋重大;另一方面,金融效率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即金融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因此,我们的金融学教学和研究应该顺应这一微观化的金融发展趋势,注重与国外金融学教学接轨,增设一些微观金融方面的课程,特别是公司金融、金融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我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宏观课程与微观课程、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的比例关系不尽合理,微观金融课程和特色课程偏少,应多增加一些微观金融类课程,如: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金融交易技术分析、金融机构的经营与管理等。

交叉融合,这既是金融学科发展之所需,也可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

(三)紧密联系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客观实际,及时调整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

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从社会时代的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必须更具超前性,必须强调基础理论、实际工作技能、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必须特别注重金融人才的国际通用性。对于我院金融专业而言,应紧密围绕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建设国际化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城市),切实根据金融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及课程结构。

参考文献

[1]中央财大等高校联合课题组.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2]孙伍琴.金融范畴发展与金融学本科教学[J].宁波大学商学院,2004(8).

作者简介:刘艳梅,女,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作者:刘艳梅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校通信专业按照逆向设计法,设计出“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突破点、以项目经验为学习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为同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通信工程 人才培养

一、引言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目前,民办高校因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测等多方面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预期与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民办高校多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企业方全程参与教学环节较少,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不多,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改革目标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历+技能+素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行业专项分析报告和信息类专业历年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结合企业需求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搭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人工智能学院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此实施方式,首先建立“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操技能+良好职业素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素质模型,然后根据人才素质模型制定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评估,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技能要求实施精细教学管理,根据合作企业的用人实际进行专业技能测评和职业素养训练,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全程提供就业服务,最终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与企业的需求高度匹配。

三、改革内容

1、构建体现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架

民办高校信息学科各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采取“逆向设计法”,根据合作企业调研和历年毕业生调研,得到信息学科专业精准的岗位画像,提出精准的技能点描述,结合合作企业需求,设计出“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突破点、以项目经验为学习目标”的课程。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信息学科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现在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针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实现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对相关课程进行前期整合,以便达到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适度打破实践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多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为一门涵盖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实践课程。

3、转变教学模式

民办高校信息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互联网+时代特点,专业课以项目实战、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部分实验课通过实际演练提升理论课的理解和应用,实践课提升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组建团队和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竞赛课培养竞争意识和提升学习能力将所学专业理论和实战知识更好地吸收。丰富和完善课程考核机制,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設置课程设计的开发、设计等环节,加强学生学习诚信教育和项目管理能力。强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努力打造双师型队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实践性强、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学团队。聘请相关专业教授和信息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我专业的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或开设学术讲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拓宽本专业师生视野,激发创新热情。重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骨干教师建设。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本专业的企业导师,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参与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参与专业实践课程主要由技能水平高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每学期派遣一名本系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完成专职教师实战经验积累。

5、加强校企合作

民办高校信息学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在合作企业和学生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对于合作企业方,建立伙伴关系,与合作企业交流常态化,时刻了解技术特点关注行业发展方向,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企业岗位要求、待遇和发展空间;对于学生,掌握学生能力与期望,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水平、薪酬预期和发展愿望等,给予建议和意见,结合企业的需求给予学生定制培养,同时给予学生合适的引导。学校在合作企业以及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以及充当润滑剂的角色,使合作企业的定位更符合市场实际、使学生的预期更理性以及能级匹配。企业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直接参与实施教育和培养任务。

6、以赛促学,课赛合一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学科专业中,创建学科竞赛团队,创造竞赛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并安排专业教师辅导学生竞赛培训,将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相融合,如“模拟电子技术”、“模数电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可开展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用电源”课程实训中提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设计部分的内容作为选题,课赛合一,以赛促学,同时为学科竞赛选拔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7、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信息类专业为合作企业和在校学生提供一揽子的就业服务工作,于企业而言,开发合作企业并维系良好关系,收集和沟通对口企业需求,根据对口企业需求,调整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聘请企业导师执教,让企业了解学生现状,为企业建立人才储备库。于学生而言,全程分阶段为学生规划职业之路: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企业导师或校外专家开展讲座、参与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和就业形势,通过商务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和社团活动提升人际沟通能力,运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和基于自身的SWOT分析法开始自我和职业的探索,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大学二年级,引导学生设定就业或继续学习目标,参加课程实习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兼职,深入了解职业、企业文化和人际关系;大学三年级,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安排教师专门为学生传授求职技巧、简历制作经验和职场礼仪。采用项目实战方式提升专业技能,分析企业需求和学生现状,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大学四年级,邀请合作企业来校招聘、组织校园招聘会、联系往届学生就业单位,将信息类专业每一位学生妥善安排到相关行业企业中去实习,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协助实习单位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考研学生开设专业课程辅导班,安排专职教师定期为学生答疑,帮助学生克服考研复习中的疑难问题。

总结

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逆向思维来研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控制节点,实现各个击破。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实,学生理论和实践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芳云,金艳梅,张明富.“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认证”助推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39(03):87-93.

[2] 杨小琴.“1+X”证书制度下独立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课证双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1,10:147-149.

作者:刘少敏

上一篇:专题研究报告(3篇)下一篇:品牌推广策划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