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入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教育效果的好坏,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目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入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促进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一篇:入学教育论文

浅析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山东工商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摘 要: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堂课,对于学生面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的高校都高度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三大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帮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新生 入学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养成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又称始业教育或新生辅导教育,国际上称之为orientation service,即定向辅导。目前,全世界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于1972年首开先河,为新生开设入学教育的专项内容并划入正式课程中。随后,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西方国家高校纷纷开设相应的课程,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将此项策略称之为FYE(First year experience),即“大学第一年教育”[1]。近年来,FYE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日本高校引进“一般技能”的概念,涉及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思辨能力及时间管理、责任感等[2]。在国内的各大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一般集中在开学初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容涉及学校规章制度、校情校史的学习及专业介绍等。尽管中西方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但都越来越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因为这不仅关乎学生入学阶段的过渡与适应,更对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及成长和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由高中时期的走读学习到大学的寄宿生活,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集体生活,多少都会有些不适应。轻者可能通过自我调节,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融入班集体的氛围。较严重的学生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才会慢慢熟悉陌生的环境,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由于大一新生处于心理和思想尚未成熟的阶段,面对陌生的环境,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具体表现在角色定位、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的不适应及奋斗目标的不明确造成的迷茫与困顿。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入学阶段存在的各种不适应问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大一新生对未来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合理地规划未来的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目标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不竭的奋斗动力。明确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減少对未来不必要的迷茫。

(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学生的自我管理与主动学习。尽管刚刚结束紧张的高三学习,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学习就可以放松,反而是一段新的学习生涯的开始。学无止境,教育学生不断钻研、刻苦学习。

(三)教会学生积极面对挫折

在大学期间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或者失败,有些是意料不到的。学会正确地面对这些,怀揣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接受挫折、失败带来的挑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大学生在提高智商、情商的同时,更需要提高逆商。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一般从开学初持续近一个月,不同的学校会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延长,入学教育的内容涉及与新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归结起来,主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和发展规划教育三大主题,内容涉及:

(一)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组织建设等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成才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校史校情教育

每个学校都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发展历程,也有自己独有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学科。通过向新生讲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新生一起学习学校的校训,学唱学校的校歌,学习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培养新生对自己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增强为母校争光多彩的荣誉感。

(三)校规校纪教育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能否顺利正常地有序运行,离不开校规校纪对学校主体即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开展班会、集体学习学生手册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强化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从思想上树立遵守校规校纪光荣、破坏校规校纪可耻的观点,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四)道德文明教育

养成良好的道德文明习惯是一个大学生应该自主践行的必修课,通过给大一新生讲解一些必备的文明礼仪外,结合鲜活的道德模范等先进事例,让新生在学习中感悟到良好道德素养的感染力,并自觉践行,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友善同学,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五)心理健康教育

大一新生正处在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有些想法甚至偏激,有必要对大一新生传授一些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钻牛角尖,通过科学的自我调适,正确排解心中的愤懑或困惑,疏导因学习或生活压力造成的负面情绪,培育对生命的珍爱意识,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六)专业学习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在毕业以后走向社会,让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领域得到发展和运用,以便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专业背景、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及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大一时就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更好地规划四年的专业学习。

(七)职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简称职涯,事关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有深远的意义。传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意识,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瞄准目标,强化学习动力和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场求职积累理论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索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强、时效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针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我们要不断探索入学教育的模式,与时俱进,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运用适合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采取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开展家长论坛、与家长通话、通信,并且畅通网络沟通渠道,借助QQ、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或平台,与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做到学生信息的及时分享,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免产生后患。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两方教育的合力,实现家校教育的优势互补。

(二)正面教育与反面教材相结合

空洞的说教在教育过程中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结合一些事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也不例外,正面教育与反面教材相结合:请一些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或者校友代表給新生做演讲,正面地引导新生,让他们体会到榜样的力量,对自己起到一种鞭策作用[3];另外,结合身边或者社会上一些反面的案例,为新生敲响警钟,时刻提醒自己,远离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

(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平行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影响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影响学生。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高校新生的入学教育,在年级大会上可以就全体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做出统一的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个别对待,真正做到德育工作的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人和集体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要职责,大学生的教育事关祖国祖国未来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五四讲话中对大学生青年一代寄予厚望,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勤学;二要修德;三要明辨;四要笃实。”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第一步,对于整个大学期间甚至将来的人生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为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过硬的青年人才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季宜敬,何学军,杨琦.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0(4):46-47.

[2]金子元久,刘文君.日本的大学教育与就业[J].职教通讯,2007(7):19-22.

[3]王建成.关于大学生新生入学的教育模式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51.

作者:汪灿

第二篇: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

“大学冷漠症”大多出现在男幼师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男幼师生由于对大学学习环境不熟悉﹑专业认同感不强以及校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表现出经常与原来的同学联系,对大学学习或集体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发现,大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生第一年的经历(黄晓琴,2011)。假如第一年适应不良,可能导致男幼师生失落、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选择退学。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幼师院校开始普遍关注对男幼师生的入学教育。

一、目前我国幼师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幼师院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军事国防教育﹑职业思想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的形式则均采用军训﹑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集体参观、新生文体竞赛﹑社团迎新等方式。但针对该项工作教学改革涉及较少,大部分幼师院校仍在沿用“填鸭式”入学教育模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更没有针对男幼师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心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效。近年来,男幼师生患上“大学冷漠症”的现象日趋普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该现象的准备尚且不足,这尤其反映在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识别面临严峻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黄晓琴,2011)。同时,现阶段我国幼师院校对男幼师新生的辅导和服务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幼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加速创新,以适应男幼师生发展的需要。

二、男幼師生适应障碍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分析男幼师新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识别出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选择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和内容,是当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大学冷漠症”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接下来,笔者以A校为例,探析造成男幼师新生适应障碍的几点可预见性原因:

1.专业技能零基础。

幼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舞蹈、钢琴和美术是幼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笔者调查发现,幼师院校大部分的男幼师新生都没有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基础。然而艺术类课程多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需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领会和掌握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一些男幼师新生在艺术类课程学习上入门较慢,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产生焦虑(符洁,2014)。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这一学习适应障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引起他们自我评价水平的降低,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甚至抵制情绪,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他们本身的适应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结合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减少男幼师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有个良好的准备。其次,这部分“学困生”只是在一两门课程学习上表现出不适应,其他课程基本上都达到了适应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男幼师生适应教育时,我们的教育措施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充分肯定其在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打消其适应期心理焦虑。

2.人际交往障碍。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生活习惯的同学,面对校园中严重失调的男女生比例,一些男幼师生可能会出现排挤他人或被排挤的现象,同时男幼师还存在“怕被他人歧视”的顾虑。在班级活动中,男幼师生参与度相对不高,存在感不强,男幼师生所处的位置及在团体中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的压抑感会驱使他们产生自弃念头或者懈怠心理。因此,提高男幼师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例如,A校基于新入学的男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带领他们学习传统典籍《弟子规》,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人格塑造等角度加以指导,我们也欣喜地见证了学生的进步。因此,有效地在学校德育、男幼师生的培养中渗透进《弟子规》的概念,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专业思想不稳定。

男幼师新生入校以后,大多对自己的专业比较陌生,个别还持有排斥的态度,缺乏专业认同感,因此有些男幼师生会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甚至要求转专业。针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加以引导,学校可以开展相关专业教育讲座,来稳固他们的专业意识,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毕业的已经从事幼教行业的男生现身说法或者带领他们去幼儿园参观男幼师上课实况,使得他们对幼教专业男生的美好就业前景有一个更充分直观的认识。

因此,关注男幼师新生的心理适应障碍问题,并及时加以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是做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究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起源较早,内容也相对丰富,涵盖建立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题网站﹑新生开学前阅读项目﹑入学后校内服务指导项目等,尤其突出的是还有针对学生家长的项目,包括制作新生家长学习手册﹑定期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学校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家长也可以加入到新生教育的队伍中。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而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与我国相比,其学习内容更宽泛,教育形式更多样化,时间跨度也更长。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美国高校除了充分调动校内职能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他们还吸纳了许多慈善组织和知名企业也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军训是当今高校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军训,国外高校更强调“学以致用”。印度高校的军训课程包括队列﹑射击﹑军事知识﹑野营技能等。其次,还有专门针对女生的课程,如:急救﹑基本护理﹑防身术等课程。在韩国,高校新生军训通常在专业部队进行,故而训练相当严格,项目主要包括队列﹑夜间山行等,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反观我国军训则重“训”轻“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走正步﹑站军姿﹑走方队等动作的机械练习上,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面固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军训整体上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做好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1.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

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既要包括学校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还要包括学生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同时,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具有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影响更持久的特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开学典礼、军训、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均属于显性课程。因此,我国高校今后可适当借鉴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纳的一些实用且可操作性较强的隐性课程,如:社区服务计划﹑野外拓展训练等。学校通过将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与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为新生搭建一定数量的义务服务平台,例如,养老院服务、托儿所服务、社区环保服务等,让男幼师新生参与社会服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度。同时,学校还可将传统的军训教育转移到野外进行,提高男幼师生的军训积极性,让男幼师新生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增强他们的生存意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消极应对挫折的方式,同时可以提高男幼师生的阳刚之气。

2.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

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通常肩负着多达200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教育难度也非常大。但是,新生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向他人请教,而受制于师资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有机会经常向辅导员请教,辅导员也不能够及时解答每一位学生的困惑。所以笔者以为,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实行导生制将有利于帮助广大新生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以A校为例,学校实行了“带班学生制”,每班配备2~3名代班学生,有男生的班级配给学长带班,当选学长均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新生一旦遇到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找到学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克服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滞后性和影响面较窄﹑持续时间较短的缺点,还帮助新生建立了新的交际网络,也进一步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和质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男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会,邀请各专业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男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展示,如美术作品展示、钢琴演奏等,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能增强男幼师新生在校期间加强相关专业技能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坚定信念。

3.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至上”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弱化了其人格修养和品德的完善,强调社会功能,忽视了个人功能,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以及价值观念的扭曲。因此,人文教育亟待加强。从男幼师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让男幼师生多接受有品位、有内涵、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人文教育,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形式的表演(歌舞剧、话剧、音乐会),举办专题知识竞赛等,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提升个人修养,使他们获得心灵的丰富,为他们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文底蕴。

面对男幼师生“大学冷漠症”,幼师院校一定要创造性地开展适应期教育,为男幼师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长效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集体观念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男幼师新生把大学三年的规划与职业生涯以及人生目标的规划相结合,踏实地打好基础。同时,我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参与人员十分有限,应吸引校外资源的投入和帮助,包括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

作者:徐俊俊

第三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谈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教育效果的好坏,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目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入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促进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管理工作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化,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些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以后,针对新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入学教育是促进大学新生由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展大学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进校的第一堂课,这堂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活,以及能否在大学期间顺利发展和成才。因此,新生的入学教育虽然是高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必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当代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探讨一些入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当前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校纪校规教育。通过对校纪校规的学习,让新生明白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增强他们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二是校情校史、院情院史教育。通过介绍学校、学院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规划,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专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首先让学生对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并结合学生的爱校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学院的感情。三是学习教育。首先介绍大学学习结算任务的划分、学分制的相关要求、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轉变,大学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本人,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帮助新生培养大学学习方法、科学安排时间,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四是专项教育。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诸如爱国教育、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较为明确,能够明确解决新生某一方面的问题。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通过入学教育可以弥补基础教育阶段缺失的综合素质内容,科学合理的入学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目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也逐渐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并将入学教育工作作为新生进校后首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此一些高校的入学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基础工作,需要全方位参与、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做好这项工作。但是一些高校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认为入学教育只是学生工作的内容,由辅导员来起主导作用,学生片面接受,造成教育的效果不好。其实专业教师也是入学教育的主导力量,其发挥的作用有时比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大。

2.入学教育形式单一,组织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目前,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采取的是集中模式,多采用报告、讲座、班会的形式,形式比较单一。在教育的过程中,未能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枯燥乏味的说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多数入学教育坚持传统的以“报告周”为主,在入学教育的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指导,缺少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的结合,使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此外,入学教育主要是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与个别学生的双向沟通,缺少个性化的指导,对个别突出学生针对性的教育较少。

3.入学教育内容片面,内容严重滞后。目前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局限在爱国主义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但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学院的优势,而对于新生将要面临的大学学习、人际沟通、生活技巧、社会需求、就业形势等实际问题涉及较少,教育内容比较片面。随着“90后”进入高校,教育对象发生了较大改变,但是入学教育内容却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没有及时相应转变。

4.入学教育时间短暂。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各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时间普遍比较短暂,在短短的一周以内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这种短暂的集中式教育,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于让学生理解入学教育的实质,运用入学教育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一定难度。

五、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为了顺应“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推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探讨入学教育的相关工作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1.注重“学前教育“。充分利用学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到进入大学报到这段时间开展“学前教育”。在送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上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简介、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及就业前景等学生和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全面梳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树立进入大学以后的目标,做好进入大学的准备。

2.入学教育时间长期化。针对传统的入学教育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因时间紧迫、内容多,新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这么多内容的现状,可以将入学教育的时间长期化,在入学教育以后设立长时间巩固教育阶段。

3.高度重视,加强入学教育的管理与规划。提高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入学教育工作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明确入学教育不只是入学一段时间的事务性工作,更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长期教育工作。入学教育进行系统化管理,充分认识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时间和教育内容。

4.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规范化,科学化。首先,将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到课程系统中去,使之成为有学分的必修课。在教学时,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创建教学资源库。由于入学教育的对象特征在不断变化,因此入学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入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根据入学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特点、时代特点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内容,选择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被学生所理解、启迪人生的新知识。

5.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90后”大学生出生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年代,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呵护,很少经历挫折与打击,心理素质较差。对此,一方面要针对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讲座,帮助新生解决大学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普遍排查学生心理问题,对个别问题突出者,开展单独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天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3-115.

[2]杨玉书.浅谈专业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的作用[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1):57-58.

[3]李雪梅,谭涛,张丽.大学入学教育创新与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10(4):15-18.

[4]杨建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0,(2):66.

[5]张炜炜.大学入学浅谈[J].科技信息,2010,(29):144.

[6]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4):100-103.

作者:王亚莉,雷劲松,王斌

第四篇:当代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摘 要 本文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着重研究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具体内容——环境适应性教育、自我学习和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余生活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同时结合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强调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探讨做好大学生入学教育具体工作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意义 方法

Admission Education for Current Freshmen

HUANG Xiaowei

(College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Key words college freshmen; admission education; significance; methods

1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90后”新生的特点决定了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本文试将大学新生锁定于“90后”一代,指的是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公民。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出生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时代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个性特征,使其在思想和价值观念上与老一辈的中国人产生了巨大差异。外界对“90后”的看法也是莫衷一是、褒贬不一。眼下许多“90后”已经步入高校,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份子。在开放活跃的大学校园里,他们已经彰显出自身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时代印记。

从批判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抗压能力弱”等可以看作是“90后”新生的特点。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踏入高校之前几乎都是由父母包办一切事务。而进入高校后,许多学生怀着背井离乡异地求学的孤独感,开始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快速地较好地适应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大部分孩子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困惑和问题。那么通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完成心态的转变,促进心智的成熟,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开一个好头,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1.2 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显现了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入学教育,指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以及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对新生实施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目前,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我国高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第一环,也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学习变化、人际交往变化的需要,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源自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所暴露出的种种不足。很多当代大学新生不具备进行自我角色转换的能力,缺乏目标定向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因不能较好适应大学生活而自我气馁甚至失去奋斗目标的实例比比皆是。然而“90后”大学生们的闪光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强烈可贵的创新意识,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开放心态,渴望突破,超越自我的向上精神,让他们时刻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他们正处在信息社会高速运转、竞争意识日益浓烈的时代大背景中,身上肩负着振兴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时下高校管理者的新课题。

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2.1 大学生入学的“环境适应性”教育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给予大学新生的一种衔接教育,这种适应性教育是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对当代大学新生实施入学教育符合其内在的需求。初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着全然陌生的环境,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一起开始全新的集体生活。因地域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彼此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小摩擦。如何教导学生相互理解,学会宽容的对待他人,是新生入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放养式”的学习模式,在学生们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后,可能会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会充分自觉地利用起自由可支配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而另一部分缺乏自觉性、不善于安排好自己生活的学生,则可能一味地沉迷于娱乐。如何平衡学业与社会交际活动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大学过得更充实而有意义,也是新生入学教育需要帮学生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旦亲身感受大学生活后,有的新生会发现大学的实际情况与自己原来设想的相差甚远。特别是当有的大学新生遇到一些现实矛盾时,便会有一种被欺骗、上当的感觉,产生悲观、不满的情绪。引导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适应性教育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要求我们首先对新生入学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要把这种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应当认真细致,顺利完成中学教育、家庭教育向大学教育的合理衔接和过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环节把大学的纪律制度、学习方法和生活规律逐步教给新生,使新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特点,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2.2 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及规划能力教育

(1)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学习意识与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质量问题。在新生入学的初始,可以向他们讲授大学教育的特点,使每个学生在正式全面接触大学教学方式之前对大学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高校的教师要把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变得开放灵活,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具体措施而言,首先,辅导员可以邀请在学业上比较成功的学姐学长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对于新生来说他们是“过来人”,新生则可以从他们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心得与建议中获益良多。此外,也可以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组织学习活动能力的提高,多角度、多层次地向学生展现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貌,使他们养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学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活动,逐渐增强学习能力。

(2)大学生学业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指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我规划能力的养成,两者实际上同属于学习能力方面。一方面,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可以较好的独立完成各种学业任务;另一方面,学生自我规划能力的养成可以使学习更具系统性和持续性,例如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树立相应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任务的急重轻缓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落实这些学习任务。所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我规划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是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高校形式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对当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3.1 积极改革大学生入学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入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之始,对高校整个教育工作有着贯穿全局的影响力,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适时地变革入学教育以配合新时期高等学府的教育工作。时下我国入学教育体系不够成熟,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逐渐明朗,提高质量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而入学教育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一环影响着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倍感迷茫,有的甚至迷失方向、一蹶不振,我们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实施大学生入学教育,成功的大学新生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功启航,有助于大学生顺利成就人生。因此,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我们结合自身内外因素选择那些切实可行的、有实际效益的内容方法,从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这一宗旨出发,自上而下地构建入学教育工作体系。

3.2 完善入学教育的评价机制

要贯彻落实好入学教育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处在评价体系内的入学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国入学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如内容涵盖面过窄不系统、缺乏弹性和持续影响力、实施方式过于机械化等等。我们应该看到,当前许多高校的入学教育评价方式流于形式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制定具体的入学教育方案时,要制定新型评价机制以引导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施,确保教育实际工作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工作,实现期望的培养目标。在改善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应突出两方面内容: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的发展功能。

3.3 探索入学教育方式方法

开展大学生入学教育,我们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会科学运用方法。目前各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多采取宣讲会、说教等形式对新生进行规章制度以及生活学习经验的传授。这样的入学教育方式往往显得单调无趣,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际效果可想而知。这要求高校的领导者适时地淘汰陈旧的教育方式,树立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这两个着眼点来引领学校探究新型入学教育方式,增进高校入学教育水平。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一面,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入学教育的过程当中去。“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诉求,改变过去我说你做的一言堂说教,可以借助主题班会,书写自传,换位思考等形式,并借助现代媒体和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

参考文献

[1] 丁喜旺.立足独立学院新生特点构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197.

[2] 张红霞.论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现代教育,2010(22):198.

[3] 张冬青.浅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意义内容和方法[J].大江周刊·论坛,2011(10):204.

[4] 朱琴.大学新生思想与心理特点及入学阶段教育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2005(32):17.

[5] 蔡立红.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8(6):197.

[6] 马晖.刍议大学生的入学教育[J].考试周刊,2011(63):193.

[7] 贾玉敏.大学新生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入学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2):44.

[8] 范丽娟.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9] 崔蜜蜜.美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67.

[10] 肖杏烟,张志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韶关学院学报,2010(6):127.

作者:黄晓玮

第五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摘 要]良好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对大一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转变个人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从新生接待开始,以军训、地域文化、人生导航、校园文化、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为依托,通过不断开展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形式的教育,培养新生的身份认同感、专业归属感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为其积极搭建入学教育平台。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模式

引 言

2004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不断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能否受到良好的入学教育是决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以保障新生入学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果。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军训、地域文化、人生导航、校园文化、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不断创新,对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优秀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核心。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也应当有独立的教育理念,指导具体的教育过程。

入学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新生刚从高中“解脱”出来,他们的思维极为活跃,对待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鉴于以上特点,延安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善于发现美丽的火花,始终将“根雕原理”运用于新生入学教育当中,对新生给予正面鼓励、引导,充分肯定其在适应新的环境、取得新的成绩方面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育本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工作,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延安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新生的普遍特点和教育规律,了解新生的特殊性,鼓励新生进行自我教育。

3.依托红色文化的教育理念。延安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纪念馆、旧址等红色文化优势,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依规治校的教育理念。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在大学教育中,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实施、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延安大学特别重视对新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培养新生按章办事、按规生活的习惯,进而使其形成高尚的品格,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入学教育模式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关系我国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延安大学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教育模式。其一,在新生开学后的三天,通过组织全体新生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宣誓、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校史馆,辅导员及班主任统一召开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首次班会等,激发新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其二,校团委于每年十月组织“祖国、社会、人民与我”演讲比赛,要求新生将国家、社会、人民的命运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演讲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励其他的同学。其三,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共党史”为依托,举办报告会、老红军(八路)故事会等,向新生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和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培养新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其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加强大学新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共产主义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延安大学高度重视新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在首次主题班会上,对新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在首次主题班会前,辅导员、班主任会要求新生自行组织班会,并在班会中对新生进行引导,培养新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及集体合作能力。其二,利用宿舍文化建设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宿舍是学生生活的最小单元,宿舍成员朝夕相处,有利于培养成员之间的集体主义意识,可以通过“温馨小家装饰展”“宿舍卫生评比赛”“宿舍联谊会”等形式开展宿舍成员集体主义教育。其三,集体活动是培养成员团结协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以延安大学为例,学校各部门针对新生设计了军训队列比赛、篮球赛、冬季拔河比赛、辩论赛、运动会等多种集体活动,引导新生从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增强新生的集体荣誉感。

3.安全纪律教育。安全是学生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纪律是自由的保障,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后盾。因此,学校必须把安全纪律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延安大学为了有效开展安全纪律教育,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入学教育考试。延安大学在邮寄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会向新生寄发《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指南》一书,向学生告知学校各项安全纪律规定,并要求新生在入学三个月后参加安全纪律知识考试,以督促學生形成安全纪律意识。其二,早操晨会制度。如今,有着七十余年历史的早操晨会制度已经成为延安大学的亮点。在早操晨会上,学校主管领导及辅导员每周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纪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纪律意识,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和违纪事件的发生率。其三,保卫部门专职安全纪律教育员制度。为了提高新生的安全纪律意识,学校保卫部门通过开展诸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民警联系宿舍楼、舍长安全意识等培训会,对新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4.道德规范教育。教育之道,德育为本;树人之始,立德为先。延安大学通过各种形式对新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艰苦奋斗教育。延安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一直将艰苦奋斗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首要内容,通过早操制度、参观革命旧址及纪念馆、参观学校校史馆等,有效培养了新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二,感恩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延安大学以杨家岭游客志愿者服务队、“立足校园、关爱社会”爱心社团、校园感恩模范标兵评选、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等方式不断地培养新生的知恩、感恩意识,鼓励新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5.专业知识教育。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大学新生,对大学纷繁复杂的专业知识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因此,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对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利用接待新生的契机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在接待新生过程中,各学院通过宣传展板、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新生宣传专业知识及专业方向,引导新生树立专业意识,激发新生学习兴趣。其二,以班级导师为依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新生班级中除了辅导员负责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承担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配备了专业班级导师在固定班级会议时间为新生解答专业知识、专业方向、专业前景等。其三,以考试方式进行专业知識教育。延安大学每年一次的新生入学教育考试中,考查内容大多为延安大学本科生学业培养方案、延安大学专业介绍等知识,为新生专业知识教育搭建了平台。

6.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已经明显影响了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关乎学生发展、学校稳定。其一,心理健康测试。新生心理健康摸底工作对于及早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会组织所有新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并对个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单独进行疏导、帮助等,有效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二,心理委员培训及反馈制度。学生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就很明显。根据教育心理学规律,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发挥新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心理咨询中心、学工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心理委员中的作用,对心理委员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培训,鼓励他们以合理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弥补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

7.人际交往教育。大学新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问题。延安大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新生人际交往教育的。其一,学工干部制订新生制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学工干部具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处理经验和教育方法。建立一支由学工部牵头、各学院主管领导、辅导员为主体的人际交往教育队伍,对于培养新生人际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二,班导生制度。在学院辅导员的指导下,选拔一部分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大学新生的“班导生”,引导新生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弥补学工队伍的不足。其三,人际交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交流经验,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各种人际交往矛盾,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班级成员的交往能力。

8.就业指导教育。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就业成为党和政府及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妥善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进行就业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延安大学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积极向新生灌输就业理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其一,大学生对专业就业产生初步印象。在新生入学教育第一次主题班会上,辅导员、班主任应当及时对新生说明专业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使学生对专业就业情况产生初步印象,为今后就业指导做好铺垫工作。其二,保证就业信息平台畅通。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当从新生入学开始,逐步建立以就业指导部门为主体、学院就业指导辅导员为桥梁的就业信息平台,不断向新生传递就业信息,使其明确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提升就业能力。其三,就业规划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招聘会等帮助新生设计明确的就业规划,使其朝着就业方向不断努力,为将来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

[2]冯刚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1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作者:姜家兴

上一篇:文化消费论文下一篇:文书档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