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不会告诉你的十件事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hr不会告诉你的十件事

HR不会告诉你的十件事

1、一份简历他们只花13秒来读

一名IT企业的人事经理补充说:“还包括打开文件和关闭文件。”因此简历尽量不要超过1页,而且要突出HR想看的信息—你与他们所招聘职位的匹配 度。打破常规,把先前的工作经历、职位名称和参与的项目放在简历最前面是一个好主意。一些公司会用关键词搜索功能过滤电子简历,关键词包括:知名企业+竞 争对手+职位名称。所以在简历里填写“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康师傅再来一瓶奖励”没准真的能帮助你被搜索到。他们只有精力看排在前几页的邮件,所以,如果你对一个职位感兴趣,请定期投递简历,试着成为HR邮箱中最新收到的邮件。

尽量不要黏贴附件,下载附件不仅给HR增加麻烦,他们还可能会害怕是病毒;不要同时抄送不同公司的HR,也不要在同一间公司里投太多职位,HR会直接把你pass掉。

2、面试时他们喜欢谈这些

“你为什么想要这份工作,你为什么离开上一份工作,你想在这份工作中获得什么。”一名人力资源培训师说,“这是高效的HR最喜欢问的三个问题。”这 名培训师说:“答案甚至都不是关键,候选人的态度、表情、口齿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不要隐瞒或是回避离职理由,如果被HR看出来他们会对你存疑;另外两 个问题则会被用来测试面试者是否目标清晰。

在最后的开放式提问环节,不要急着问薪水,三种类型的提问对你比较有利:询问教育培训的机会,目的是表现自己积极学习的态度;咨询公司文化,表达出希望能顺利融入公司的诉求;或是提一些行业性的问题,在行业内公司未来的发展打算等。

3、他们雇到人了,还是会放招聘广告

智联招聘、51job等招聘网站上登出的招聘广告可能早就过期了,公司已经招到合适的人。一名从事人力资源培训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招聘网站和公司 的合作通常采取包年收费的方式,这使得一些公司招到人之后并没有什么动力去把广告撤下来。即使职位挂不满也一样得付钱,不如挂着帮公司打打广告。”总有招 聘广告挂在网上会给人一种公司在不断扩张、人力需求很大的感觉,也算是为公司做了变相的宣传。

还有另一种可能:他们对目前的应聘者或是已经入职的员工并非十分满意,愿意看更多人来储备合适的资源。如果你看到公司在你的职位上招聘,也许该提醒自己是否要在工作上有所改善了。如果在招聘广告上发现一些重要岗位的空缺,就绝对是幌子。高层的职位都是放给猎头进行招聘的。

4、“同工不同酬”理所应当

同一个职位或是同一个级别的薪资各不相同,在HR看来,这不仅不是不公平,反而是公平的表现。一名国有企业的HR解释说:“除非是流水线作业,同一 个职位上的员工工作内容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情况就应该同酬。在企业里面,如果已经有人承担相关的工作内容,就不会设置另一职位负责和他一样的事情,否则 就是一种人力成本的浪费。”

“同工同酬”在HR理解起来指的是工作内容都完全相同,而并非同一级别或是相同职称。“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个薪资阶层。在同一个级别之内薪资差别最高 有20%至30%的上下差异。”唯一例外的可能是应届生,“应届生的可替代性很强,也不清楚自己该要求多少钱,从事的工作内容不会差别很大,因而给到的工 资一样也可以理解。”

5、离职时补充公积金可能会收回

有些事情也不是HR故意不说,而是你看合同不够仔细或者不知道怎么看懂合同。于是某些条款变成了只有他知道而你不知道的事。

比如,除了基本的五险一金之外,如果公司为员工缴纳补充公积金或是补充养老金,别高兴得太早,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一下。一名薪酬福利人事经 理说:“有些公司可能本来就福利比较好,但有些公司则是有条件地为你缴纳。根据合同如果在协议工作年限内辞职,公司为你缴纳部分的补充公积金是要收回 的。”不了解这种情况可能会认为公司不仗义。“现在一些职场新人根本弄不懂这些基本福利制度,所以要特别提醒注意。”

6、你的加班费为什么比想象的少

劳动法规定,公司在国家法定节假日要求员工加班须付三倍工资,公休日须付两倍工资。 法定假日加班费具体计算方法为: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0.92×300%。如果你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补助等,应当以各项工资的总和作为基数计发加班费。一个平均估算结果是,你的月实际收入的7折差不多等于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但许多公司喜欢将工资结构设置得非常复杂,这样就比较容易以法定的基本工资偷换工资总和,这样即使三倍也并没有很多。而一部分公司会以“倒休”代替节假日的工作加班,这样便不用付出加班费。

HR们如果在工资结构或者加班制度中做了这些手脚,那是在帮老板省钱。

7、他们对你了如指掌

在一家公司里,HR可是知道最多八卦的人。一名国企的HR说:“除了每个人的工资、福利、年终奖这些原本就属于薪酬福利领域的事情,我们连老板每月 的手机话费多少钱都知道。”你入职时填写的那些家庭关系和政审材料,你的部门主管可能并不关心,可HR一

定会仔细查看。他们也会知道你在上一份工作中的表 现,如果你在职期间向其他同类公司投了简历,也很可能被发现—HR也是有小圈子的。

很多企业的HR手中有一份重点员工名单,上面主要是中层人员,因为中层大量流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最大,还有一些基层的核心员工。如果在这份名单上,你会被格外关注,同时也有机会得到更多培养,比如一些免费培训等等。

8、这些事你需要求他们帮忙

很多人不喜欢填绩效考核表,因为在很多职位的工作中,业绩很难被量化。他们也对HR们组织的培训、拓展活动表现得很冷漠,觉得只要在部门中获得主管认可就够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在HR那里争取好表现对你会很有利。

比如你想要公司内部换岗或部门间调动,主管可能就未必帮忙了,不是所有人都有途径顺利接触到目标部门的主管,如果HR对你印象不错,会替你牵线搭桥。

他们还能在买房买车这些贷款问题上帮到你,“只要公司的工资流水账和公积金储蓄银行不是同一家,两家商业银行之间的账目不能互相调用查看,我们如果愿意,可以帮忙把工资收入证明数额开高一点,帮你贷到更多款,但幅度不会超过20%。”

9、他们的工作是取得平衡

当公司的财务部门决定压缩人力成本,HR们就要权衡了。一位人力资源网站的公关总监说:“用人成本降低,会导致人员流失;公司人手不足,就要促使新 人快速到岗;新员工的知识与专业度不足,需要花钱组织培训来让员工迅速提高专业水平。”HR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合理配置部门内的新老成员比例,在保证 部门工作效率和控制人力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有员工离职的时候,HR也要在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劳动法规定的范围内,把员工和老板的损失都降到最低。按照员工手册的字面要求,挑出你可能犯错误的地方会很多,究竟是挑你毛病还是进行补偿,就要看HR站在什么位置了。

10、入职一年就走人他们很头疼

一名IT行业的HR说:“我们常说短时间内跳槽不利于求职者也是出于我们自己的考虑。招聘一名员工有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支出,这些花费大多都是沉没成本,靠时间来分摊到每年的成本计算中去,别无他法。”

即便没有培训,为了一个职位的招聘花费的招聘费用虽然不多但也增加了支出。HR部门并不产生盈利,甚至常被其他部门谴责“花费高,不贡献”,时不时 还要应对公司人力

成本缩减带来的压力。想到HR的这些无奈,换个角度,也就能理解他们对那些频繁跳槽的人印象不太好的原因了。如果你有很多次一年以内跳槽 的经历,一定不是HR们欢迎的人。

第2篇:物业永远不会告诉你的十件事

虽然它们现在都被更名为物业服务公司,但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身份依然是“管理者”。物业公司是小区的“总管家”,它掌管着设施资源、公共财产和属于你你却不知道的种种营收。你以为自己更懂你居住的小区,这里其实有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从本质上说,物业公司出售的产品只有一个,就是服务。但很多时候,你并不清楚自己买到了什么。

1.开发商有时候相当于“上级部门”

目前比较普遍的物业分为独立和附属于开发商的物业公司两类。一位物业公司的经理说:“成立物业公司的门槛比较低,注册资金达到30万元,有中级职称的会计师及管理人员就可以了。”由此也造成物业公司水准参差不齐,大部分情况下,它们都靠关系赢得小区项目。或者开发商直接委托“自己人”开的物业公司。

从法律关系上讲,业主与物业公司是直接的合作关系,签订委托管理合同,缴纳物业费。但新的小区在竣工前,一般由开发商先期委托物业公司介入新建物业的管理工作。所以,与购房者的满意度相比,实际上它们更在意开发商的态度,它们常说,会去和开发商沟通,甚至抱怨开发商。想想看,某种情况下开发商相当于上级主官部门,讨好还来不及,陪你抱怨只是“缓兵之计”。

2.它们的身份有一半是“管理者”

虽然在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业管理条例》将“物业管理企业”修改为“物业服务企业”,这在本质将物业公司的职能由“管理”转变为为业主“服务”。但因为物业掌握公共资源,熟悉小区状况,作为最高品质的三级服务等级还要求对业主基本信息、物业基础资料进行登记管理,物业公司往往行使着居住区公共管理的大部分职能。是街道、社区的居民管理助手。因此,物业公司能扎根下来,往往意味着它已经跟社区、街道搞好了关系。

所以,即使业主们成立了委员会,自助招标,想炒掉不满意的原物业公司。但物业公司有开发商和街道两大靠山,往往有办法让新来的物业主动撤离,“比如给点补偿金就能搞定。”一位前物业公司员工说。

3.亏损是假的,毛利率通常在30%左右

物业公司应该算是轻资产公司中资产最轻的了,连办公场所都是免费的,当然,几乎都是地下室。尽管物业公司坚称它们是保本微利,但真实情况应该要更“有利可图”一些。很少有物业公司在合同到期后主动离开,油水可见一斑。一位业内人士说,在北京经营物业公司几乎不会赔钱,“每年的毛利率在30%左右。”

因为物业大多是先固定收费、再提供服务的模式,服务成本越低利润当然越丰厚。最常用的招数不外乎就是减少维护费用。一位前物业项目经理说,“把绿化的浇水、修剪频率降低;减少电梯检修;有的物业收取楼房外立面清洗每月0.2元/平方米,实际上一年清洗一次就很不错了,新小区可以几年不洗,这笔费用就是纯收益。”

4.你很难知道电梯广告位的钱去哪儿了

新的《物权法》规定,电梯间、外墙等属于公共设施,产权归全体业主所有。这些共用场所要经营广告,首先需经业主委员会同意,其收入也应归全体业主所有。据一位前物业公司人员说,“物业公司的收入大头就在电梯、外墙广告收入以及车位费收入,一部电梯广告费一年有15万元左右。”即使在账目上能看到这笔收入,它也不会被发到业主手中,因为按规定它们应该用于补充物业费的不足、业主的其他各项开支或划归房屋的维修基金和房屋公用设施专用基金,物业从中可以收取一些管理费。关键问题是,房屋维修基金和公用设施基金被花到哪里去了?业主往往知道自己理论上赚了多少钱,但钱又如何被花掉的,业主们和物业公司之间就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5.你能享用的“免费保修期”很短

家里的东西坏了,物业人员上门维修经常会收取维修费,因为物业公司称,它们只负责维护“公共区域”。实际上,你屋内的墙面、顶棚、地面、门窗、五金件、管道、为生洁具、灯具和电器开关,都有2个月到1年的保修期。不过起始日期是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开始计算。有的免费维修,你甚至还没买到房子就已经过期了。防水、供热、各类管道等设施的保修期会长一些,一般在2至5年。

事实上,即使连电梯坏了你也可能是需要付钱的,物业公司的人说:“电梯的使用年限到了以后,可以启用公用设施基金来购买新电梯,费用不足的部分才由业主平摊,但这笔基金的启用要得到2/3以上的业主签字同意。”

6.地下空间最赚钱

通常小区规划车位的产权属于开发商,这部分车位费也属于开发商,而非规划车位的停车费的去向就和广告费类似了。据一位前物业公司人员说,小区“最赚钱”的还不是会所、商铺等地上公共部位,而是地下空间。对于小区里的会所、幼儿园等机构,这些本意是按照成本运营、为业主提供服务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场所,在绝大多数小区是掌握在开发商手中的,物业只能帮助管理,分享一笔基本的物业费收益。“而地下空间,所有权有的是归人民防空的,而人防有的地区是不收费的,有的地区则每年要提取管理费,但也就在每平方米1.5元到3元左右。20万平方米一年只需要上缴30万元左右,如果物业将其改成车位或者直接出租,年收益能上百万。如果不追溯归属权,这当然也会变成物业的利润来源。”

7.它们也在利用“免费保修期”省钱

这个“免费的保修期”指的它们不用真正为维护付什么钱的时期。对于一个新建小区,一切设备都是新的,第一年维护责任都在于设备厂商,其后2至4年也不容易出故障,这期间物业费有一半都被物业赚走。比如绿化费,物业公司在业主入住时就收取了每年0.55元/平方米,但如果新小区的绿地未建成,那么这笔费用就神不知鬼不觉流到物业公司的腰包,第二年绿地建成后,绿化费照收不误,仅绿化费一项,物业公司一年就能白赚几十万。如果小区的规模大,那物业公司仅绿化费一项,赚个上百万元非常轻松。

鉴于如此种种,许多物业公司都爱接管新建小区,一位物业专家说,“而对于10年以上的小区,随着积累的问题日益暴露,很少再有物业公司对它有兴趣。”

8.物业管理费是可以协商的

物业费并不该由物业公司一方自行定价。在一些基本项目上,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收费标准,余下服务项目,如绿化费、高低楼层费等,业主是可以与物业公司商议定价。基本依据是服务标准,“比如说要求门岗必须2人,楼道玻璃一周擦洗多少遍。”一位物业经理举例。

如果物业公司提出物业费涨价,理由可能是物价上浮,或者人力成本增加。“2000年前后雇佣一名保安人员只用800多元,现在是1500、1700元了。”这时候,你需要注意它们是否在减员吃空额。现在管理条例强制要求物业公司公布费用收支,业主有权对账目进行审计,“一条可行的方案是业主委员会用公共资金,聘请一个专门的审计机构,帮助分析物业费用收支情况。”一位物业专家说。

9.发生入室盗窃,它们有时需要赔偿

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喜欢强调,他们的责任从你的户门外开始,公共区域才是他们的服务范围。但如果发生入室盗窃,一位物业专家说,“物业是否要承担因管理过失导致的相应责任,要具体看物业管理合同中的安保义务。”比如是否有24小时3人巡逻、摄像头安装有无死角、小偷进出时安保人员是否在岗、是否询问进入小区的陌生人。如果经调查司法机关认定盗窃是由保安的失职行为引起的,那物业公司也要承担赔偿责任。

小区内的摄像头记录是协助盗窃案侦破的最主要辅助手段之一。鉴于对于隐私权的担心,可以要求物业做到只在公共空间安装、并且对私有场景视频屏蔽、相关监护人员不能进行散播泄露等。

10.它们只是水电、燃气公司的传声筒

在大部分近20年内建成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内,水、电、燃气等费用都由业主通过银行向自来水、电力、燃气公司直接支付。虽然每当有管道检修、限制供应等事情发生的时候,是物业出面张贴告示或电话通知,但它们只是个传声筒,你做出再多愤怒投诉,它们也不会代你向相关能源供应公司交涉。绝大多数时候,你敦促物业解决这类问题,都是没有用的。

只有一种情况,物业公司可能对水电、燃气公司有一定影响力。那就是物业帮它们上门代收水电费,它会和相关公司有合作协议。不过效果也是有限的,它们通过这项业务收取的服务费来自收款单位,而非业主。得罪了这些垄断行业的金主可不好。

第3篇:老板绝对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

老板绝对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 最新调查显示, 美国半数雇主会检查员工的网络使用情况,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老板会监视电子邮件内容。想要升职,除了过硬的工作能力外,你还要懂老板的心。从网络监管,到年龄及性别歧视,Market Watch为你整理了10条老板不会告诉你的职场小秘密,帮你走出职场误区。

1. “对,我在看你的电子邮件„„还有你的即时通讯。”

通过即时通讯抱怨老板,该交备忘录时却在搜索林赛·罗韩(Lindsay Lohan)的最新绯闻,发电邮给朋友说另一位同事的坏话„„我们可能都在职业生涯的某个时候做过这些事情──但残酷的现实是,老板或许对此心知肚明。

许多公司至少会监控部分员工的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使用情况,尤其是大型公司和处于敏感行业或受严格监管行业的公司。招聘求职网站CareerBuilder近期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半数雇主监控员工的互联网使用情况,近三分之一的雇主会监控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存档公司Smarsh的首席执行长斯蒂芬·马什(Stephen Marsh)表示,对即时通讯和短信息的监控也在增加。

雇主不仅会看你在做些什么,一些雇主更会对他们发现的问题采取行动。向机构客户提供数据安全产品的公司Proofpoint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大公司曾处罚过违反社交媒体政策的员工,8%的公司曾因此解雇过员工。

此外,五分之一的美国大公司曾解雇过违反电子邮件政策的员工。什么样的违规行为会严重到要解雇的程度呢?多数调查涉及雇员泄露敏感、保密、尴尬信息或窃取机密等事件──而不是从办公电子邮件账户给女友发送不雅信息或是偶尔从企业桌面进行网购。

2. “我想找更年轻、更便宜的人。”

随着婴儿潮一代年纪的增长,劳动力大军中的银发人士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会发现老板比自己年轻。这种现象还会带来各种压力和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失业。

2012年,向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提交的年龄歧视投诉较1997年增加了44%,成为目前增速最快的劳动投诉类别。此外,有60%的投诉提及解雇事件。近期一件成为新闻焦点的案例主角是弗兰克·斯内帕(Frank Sneppa),这位70岁的调查记者称,年龄歧视(NBC News推行的“青年运动”的组成部分)是导致他去年被NBC News解雇的原因;今年10月份,他向洛杉矶高等法院(Los Angeles Superior Court)对NBC News提起年龄歧视诉讼。NBC电视台一名发言人表示,这项起诉是毫无依据的。

3. “我知道你在装病。”

多数雇员是诚实可信的:CareerBuilder 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称,如果不是真的生病了,他们是不会打电话请病假的;另据职介公司Accountemps的调查,近半数受访者称,他们上班时不大可能会找其他工作。但也有一些逃避工作的人,他们会在上班时找其他工作,装病,迟到早退,或者虚报支出。

而老板通常能意识到问题,或者至少会怀疑。事实上,CareerBuilder的调查显示,逾四分之一的雇主称,他们认为经济滑坡以来装病和请病假的员工增多了,十分之三的雇主称,他们注意到公共假日前后请病假的人会增加。

老板一旦对某位员工产生怀疑,就有可能会着手展开调查──而调查或许会使事态迅速升级。CareerBuilder的调查显示,足有30%的老板表示,他们对打电话请病假的员工进行过

核实,以确定他们的病假符合规定。

这其中有64%的受访老板要求提供医生假条,48%的老板曾给员工打电话,看看他们说话声音是否真像生病的样子,19%的老板检查过员工的社交媒体,15%的老板曾开车经过员工家。一些公司甚至会聘用私人调查员,对打电话请病假、疑似装病的员工进行追踪。此外,有16%调查过员工病假真假的公司承认曾解雇过以虚假理由请病假的员工。

4. “你的孩子?这是你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女性比男性挣钱少(平均为男性的77%左右)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生育会进一步削弱女性的收入潜力。“妈妈惩罚”可能会体现在许多方面:做母亲的女性可能会失去升职机会,因为老板认为她花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或者认为她更重视家庭而不是事业。这些女性可能也无缘从事重要项目,因为老板担心她们无法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妈妈惩罚”还有可能直接体现在女性的薪水上。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年龄在18岁以下孩子的女性每周收入中值为680美元,而没有孩子的女性为697美元。这一差距是比较小的──不到3%。但对部分职业而言,女性受到的影响会严重得多,工作所需的教育程度越高,差距就越大。

哈佛大学(Harvard)经济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和劳伦斯·F.卡茨(Lawrence F. Katz) 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拥有MBA学位、为育儿而离开职场一年半的女性比拥有相同学位的男性收入低41%;拥有博士学位的女性收入比男性低三分之一;女性律师和女性医生收入则分别比男性同行低29%和16%。戈尔丁和卡茨在研究论文中写道:“商界的职业会对偏离常轨的员工施以重罚。”

5. “我有可能成为你最好的朋友„„”

每10名员工中会有六人说他们把老板视为朋友,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做老板的弟兄或宠臣好处多多。一些老板会明显表现出偏心,比如给某位下属安排一个美差,或者力促更高层管理者为其加薪。还有一些老板处理得则比较微妙,他们似乎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

但纽约的职业和高管教练罗伊·科恩(Roy Cohen)表示,这些老板会为自己偏爱的员工提供更多指导,或者确保这位员工被引荐给“正确的”人。只要能保持住这种关系,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良好的关系往往能让员工工作更加投入;与老板相处融洽有助于员工获得加薪或升职;人人都爱与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一起工作。

但在一位朋友能解雇另一位朋友的情况下,严格说来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平等的。科恩说:“你得非常小心。”老板仍在评估你的薪酬和绩效,一旦其中一方面出现问题或分歧,就会有伤感情。

要想与老板保持友好的关系,而又不越界成为朋友,请不要谈论敏感的私人问题。他建议:不论你觉得自己和老板走得多近,你的老板最终总有可能用这些信息来为他自己的目的服务,而不是为你服务。

6. “„„或你的头号仇敌。”

与老板保持良好关系能在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而如果关系很差,也会葬送你的职业前途,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一项研究发现,在职场欺凌事件中,72%的情况下恃强凌弱的人是老板。职场暴力学会(Workplace Bullying Institute)的数据显示,职场欺凌对象中有近一半的人遭遇了与压力相关的健康问题。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显示,就算你与老板的关系不致恶化到那个程度,如果你的老板不守信,对你置之不理,侵犯你的隐私或者把责任推到你身上(所有这一切都会加重员工的“疲惫感、工作压力,焦虑、抑郁和猜疑”),你和老板的沟通都会受到阻碍。

最糟的是,老板这类行为甚至会让你面临生命危险:《职业和环境医学期刊》(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发布的一项研究的论文指出,在无法沟通、不体谅员工或者行为令人费解的老板手下工作过四年的员工心脏病发病率会比一般人高出60%。

7. “我不是根据工作表现决定提拔谁。”

一般来说,要想升职,必须有出色的工作表现。但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工作出色是不够的。谁能升职(还有谁不能升职)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许多是不受员工本人控制的,包括上司的偏好、组织规则和公司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HR4Change创始人托尼·德布洛夫(Tony Deblauwe)表示,在一些组织,尤其是规模较大、偏传统的公司里,资历也许是影响升职决定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学评论》(Socio-Economic Review)刊发的一项研究的论文指出,依据资历升职在美国比在其他国家更常见,“这种现象之普遍,已经超出了经济因素可解释的范围”。德布洛夫表示,与老板相处是否融洽也很关键,“你认识什么人意义重大,越往上走,影响就越大”。

其实,一些升职要归结于老板的偏爱。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和研究机构Penn Schoen Berland的一项研究显示,逾九成(92%)的企业资深高管称,他们看到员工提拔中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多数人将其定义为“依据技能和绩效以外的因素,如交情或关系给员工以优待”),其中84%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公司。

8. “我以貌取人。”

长得苗条漂亮好处多多,在职场上也能助人一臂之力。这个道理反过来也成立:长得不好看或超重的人在职场上会受到不公待遇。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一位心理学研究员称,尽管在大多数职业中,外形不会对工作表现产生任何影响,但许多老板都信奉“美即是优秀”。 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的丹尼尔·哈默梅什(Daniel Hamermesh)和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杰夫·比德尔(Jeff Biddle)的一项研究显示,长得好看的人(由协助此项研究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价)比长相普通的人收入高3%-8%, 而后者又比被评为“长相平平”者收入高5%-10%。

超重在职场也会带来挑战:43%的超重者说,他们曾因体重问题而受到雇主或上司取笑、骚扰、解雇,失去就业或升职机会,或者受到其他不公平待遇。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超重者的收入也比较低:比方说,肥胖的全职工作女性收入比非肥胖女性年收入少1,855美元(相当于6%)。

9. “我没时间理你。”

43岁的埃丽卡·沃思(Erika Worth)在华盛顿州温哥华(Vancouver)和洛杉矶分别拥有一家背景调查公司和一家侦探所,身兼两职的她需要经常在西海岸南北往返。因此,沃思手下的10名员工每次在项目方面遇到问题或者出现日程安排冲突时,沃思都会要求他们尝试自行解决。这不是因为她不在乎:她只是没时间一一处理出现的问题。

科恩说,虽然老板们一向都很忙,但受经济衰退以来的裁员影响,许多管理者现在时间更少了,他们无暇对员工进行指导,与他们交谈或予以培养。领导力训练机构Leadership IQ的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员工表示,他们与老板的互动少得可怜。

此外,在失业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一些老板觉得没必要在员工身上花这么多时间:如果员工不喜欢这样,无所谓,还有一大堆其他人想做这份工作呢。职业生涯教练、《如何重振旗鼓》(The Bounce Back)一书作者舍里·托马斯(Sherri Thomas)表示:“许多老板都是‘但我给他们发工资’的心态,他们认为工资就足以表达谢意了。”

10. “这都是我的功劳。”

为一个项目埋头苦干了几个星期,但老板做报告时却没有提你的名字。你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为营销提案做调研,但当提案上交到你老板的老板手中时,却没有提到你的贡献。德布洛夫说,老板把你的功劳据为己有或者为不完全是你造成的问题而责备你与明显的欺凌行为“打击一样大,有时甚至更大”。

招聘服务公司Spherion Staffing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半数的员工称,他们的老板曾将他们的工作成绩据为己有,逾三分之一的员工表示,老板曾为挽救自己而把他们当牺牲品。托马斯说,这种抢占功劳和推卸责任的行为如今变得更加常见了。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上,“需要做出成绩的压力如此之大,大家都觉得自己必须要成绩超群。”

公平地说,这种行为并不总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恶劣。职业教练哈利·克劳福德(Hallie Crawford)称,有时候并不适合一一提及每一位员工的贡献,比方说当更高层管理者并不在意老板的团队中具体是哪位成员做了什么,而只是想知道结果的时候。

克劳福德说:“有些老板认为员工是要协助他们的,这只是他们的分内事。”她说,他们可能并非恶意不提你的功劳;而是认为劳资关系并不要求这样做。此外,对率领大型团队的老板而言,“这可能是人人都在所难免的错误”──他们只是记不住项目的哪个部分是哪个人做的而已。

第4篇:HR不会告诉你的8个真相:求职是一个难以公平的被拒绝过程

又是一年季,校园里,在风中飘荡。那个坐在对面的,他到底在想啥?他一会儿声东击西,一会儿笑而不语。他内心的答案是什么?快来告诉我真相。

1 实际上是一个难以公平的被拒绝过程

公平的环境下?从的角度来说,这根本就不现实。

在可能每天都有上百封邮件挤满邮箱的情况下,你以为他们真的有足够的精力一点点核实你里的内容和具体职位之间的契合度吗?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他们那样做,只有两种下场 :1.效率过 低而丢了自己的饭碗,2.累死在电脑前。

的流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证他们能最有效率地找到该空缺职位的人选。而淘汰掉不合适的,才是这一阶段中最繁重的工作。

因此,你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这个问题,你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复杂而诡异的因素被拒绝,这不是你的错 误。负责为公司的那些人可不是什么猎头,他们并不试图找到最佳人选,也不 会为你量身定制一份适合你的工作。他们要做的,就是从所有求职者中迅速筛除98%的人。现在企业的第一步—— 网络在线申请正是电脑用程序代替人力来淘汰大部分不合格求职者。

2如果被否,别想要第二次机会了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你都可能被一票否决。一个真实的故事是,B大优秀的毕业生Amy在网络在线申请某TOP500公司时,未按照表格上要求从最高学历开始填写的顺序,最终在第一轮就被K掉了。

说实话公司也战战兢兢。绝对不是找个会议室聊天那么简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从行业调研的结果来看,一家正规公司花在与相关的任务上的时间可能是150个工时,而每雇用一个人 的开销几乎等于一个新雇员第一年薪资的一半。如果招聘失误,可能导致双倍的招聘开销,或许还将成为产生责任的争议纠纷。正是出于对上述情况的担忧,公司的招聘过程才会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 副可怕模样。作为者的你,本身可替代性就强,你犯了一个错误,别人没有犯这个错误,就离这个职位更近一步,为什么还要再让其他竞争者再退回一步等你?

3 没人告诉你 你犯了什么错误

所有的公司不能或者不愿告诉应聘者他们什么时候出了错、出了什么样的错,这也导致大多数应聘者都会不经意地在整个过程中重复错误的行为方式,一次次地浪费掉工作机会。而且, 更严重的是,失败之后根本不知道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如果你在过程中总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那么,赶紧提高警惕,反思 并寻找一下自己在此期间不经意犯下的错误,也许正是这些隐秘的错误方式导致你一次次丧失掉宝贵的工作机会。很多人会 尽可能详细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实际上时间的控制也是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

4 你懂得控制时间吗?

这是个很多人不会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中涉及的问题不会需要你做一篇即兴演讲,好的回答通常都在20~30秒之间,即使是一些“必问的问题”中,你已经充分准备了答案,也要尽量控制到2分钟的时候可以做个小收尾。微笑一下, 顺便把话语权转回给 HR,在充分回答好 问题的前提下,回答得越简练,你暴露错 误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一个人在喋喋不休地诉说, 过不了一会儿,听众就神游九天了 — 这样的交谈就是单方面倾诉。 不 会再乐意听你的每一句话,而是开始 从你的滔滔不绝中判断你的性格了。 顺便说一句,听人说话最专业的不是 HR,而是移动的客服。另一方面,除 非你真的是反应机敏、逻辑能力超强, 不然超过3分钟后你会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状况。5 群面中,不是说得最多的那个人得分最高

很多公司的会安排小组群面的环节。我们当然清楚,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发言。没有给官留下印象的,注定会被否掉。但你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并不是发言最多的就得分最高。很多小组 讨论的话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 更关注讨论过程中每个讨论者的逻辑性、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需要引以为戒的是,有一些求胜心切的同学,往往试图通过引导整个小组的讨论方向来表现自己,而显得非常强势,忽略了群体的意见,很容易适得其反。如果你不 能迅速或者不愿意做一个领导者的角 色,可以主动申请协助记录或者控制时间的角色,你也可以在讨论中主动邀请发言 不多的伙伴发声。

6 盲目补短 不如一心取长

很多网络中的圣经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要你去弥补自己的短处,其实这 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应届毕业生畏惧自己的工作匮乏,把自己在哪个公司的实习简直要说成自己带领完成了一个项目管 理工程,实际上,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实习的水分有多大,一个正常运作的企业会 把重要的项目让实习生来完成吗?你只需 要挑选一件代表性的经历,要点式地说明 过程和结果,让知道你是怎样做事的 就足够了。

还有什么比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更让看重的呢?你要知道,公司招人,只会看这个人的长处,而不是在一堆人中评 选三好学生。

7 在告诉你之前已经开始

绝对不是在你和面对面的时候才开始的,可能在电话通知中,也可能在正式面试前HR刻意让你放松的 闲聊中,他们会通过问一些诸如坐什么交通工具来啊、哪里人啊、家庭情况啊、认不认识我们公司什么同事啊、怎么知道我们信 息的啊……这样的问题来 得到不太方便收集的信息,但是确实有 用,所以实际上这已经是面试的一部分了,回答起来要跟面试一样谨慎!问你 交通工具或家住哪里是希望了解你家离 公司有多远,如果超过一小时路程,上班以后打算怎么办呢?问你家庭情况是了解你的稳定性,两地分居?父母年纪大、在外地,而且你是独生子女?孩子年纪小? 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具体职位还会导致一些别的问题。

8 的脑中一直在想着这5个问题

A “你为什么要来这里 / 需要这份工作?”

通俗一点:你是海投随意蒙到这里?你会不会被我的竞争对手“一挖就走”或者干脆哪天就不辞而别?

B“你凭什么应聘这个职位?”

需要知道“你能干什么活儿?能干到什么程度?能干多少?”

C “你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吗?”

团队合作能力、EQ 考核、手腕,随便叫什么,总之, 就是想要知道你 会不会在未来给他找麻烦(、影响团队),哪怕有一丝可能,他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

D “你与其他人想比,你的优势是什么?”

这就是在挖掘你“在同等条件下可能带来的附加利润”,作为有工作的 人来说,他们通常表示能带来更多的人脉资源或者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应届生们,如果你们不具备这些条件的话, 就应该表达自己“很可塑、听老板话、肯加班、拿钱少、愿意出差”。E “我能雇得起你吗?”

作为一个雇主,这其实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就好像我们先问价钱再决定是否购物一样。一般会考虑“我们开的是不是能够满足你?你是不是值这个价钱?”

第5篇:如何玩转信用卡 银行不会告诉你的十个秘密(本站推荐)

如何玩转信用卡 银行不会告诉你的十个秘密春天万物复苏,商家打折活动也开始隆重登场,不少人又免不了用信用卡血拼一把。在了解那些银行不告诉你的信用卡秘密之后,可以给我们的消费带来更大的实惠;如不了解,则有可能让实惠变负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信用卡的各种秘密吧。01账单分期提前还款仍收手续费

李莉在几个月前用华夏银行信用卡买了一台9000元的数码相机,因为数额较大,一时无法全额还款。随后,她向银行申请账单分6期还款,计算下来,每期还款1555.8元,其中每期手续费55.8元。3个月后,当她准备把剩余的钱全部还上。此时,她发现仍要还剩余3期的手续费167.4元(55.8元*3),还要外加20元的提前还款手续费。

据《投资与理财》记者了解,信用卡账单分期后,决定提前还款时,如果是按月缴纳,需要把剩余月份的手续费都补齐;如果是一次性缴付手续费,也不会因为提前还款而将手续费返还。也就是说,在客户申请分期付款完成后,无论如何,这些手续费都必须承担。另外,一些银行还要加收“坑爹”的提前还款手续费。

小编提醒:办理账单分期之前,应将提前还款等事宜咨询清楚,避免申请期限不合理,多缴手续费。目前也有银行规定,提前还清账单分期付款余额,剩余的月份不需要继续缴纳手续费。

02最低还款全额利息照收

进行了大额的消费,一时无法全额还款,不少人选择了最低还款额还款(一般为总欠款的10%),这样可防止不良记录产生。但算利息时,很多人才发现,利息是从消费的那天就开始算了,没有了免息期,并且采用全额计息,已还款的部分在全部额度未还清之前,仍算计息基数。以透支1万元计算,虽然已经还了9900元,算利息时还是按1万元算,而且利息还是“利滚利”。

不过,目前已有银行取消了此项“霸王条款”,只对未还款部分计收利息。

小编提醒: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在决定以最低还款额还款之前,还是要把情况搞清楚了。

03信用卡不能当储蓄卡

不少刚办信用卡的人都会往信用卡里面存钱,因为这样,刷卡消费也会获得积分。但这时候银行就在偷着乐了,因为损失的是持卡人。

张泽在年前申请了一张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往里面存了2000元。可当他在ATM机上取了1000元后,发现竟然扣了10元钱。去银行咨询后才发现,他当时存的2000元不但没有利息,而且取现必须掏手续费。

《投资与理财》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家银行取现收费标准各不相同,有的银行收取1%,最少要收10元;有的银行收取2.5%,最少要收50元。

小编提醒:往信用卡里存钱,“进去”了,就没那么容易“出来”了,这种无私奉献的“蠢事”还是少干为好。

04信用卡取现不免息

有些人认为信用卡取现和刷卡消费是一样的,都可以享受免息期待遇。

杨婷1月30日用中信银行信用卡取了10000元急用。2月6日,她在网上登录还款时,竟然发现要多还330元。这330元是怎么回事?后来打电话给银行客服才知道,取现利息从取现日当天起算,到缴款前一天止,按日息万分之五计收,另外还要加收3%的取现手续费。以此计算,为10000元*0.05%*6天(5月30日-6月5日)+10000元*3%=330元。

目前各银行都规定,信用卡取现要付利息,不享受免息期待遇,大多数信用卡都是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算,折算成年息超过18%。另外,大多信用卡取现还要缴纳高额取现手续费,只有少数信用卡免除手续费。

小编点评:想要“算计”银行的免息期,那就让身边朋友把现金给你,借用你的卡消费吧。

05分期付款难捡便宜

目前各家银行都和商家推出了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让持卡人用信用卡在商场购物后,与银行约定分为多少次还清透支金额,银行在约定还款期内不收透支利息。这看上去很美。

业内人士称,银行并不是白白地把钱借给持卡人用,只是把信用卡透支利息变了个花样而已。持卡人在办理免息分期还款时,银行每月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一般比同档次的贷款优惠利率高得多。

小编点评:天上是掉不下馅饼的,对零利息噱头背后的“陷阱”要小心。

06信用卡并非越多越好

一些信用卡“专业户”可能会办多个主题的信用卡,如航空主题卡、汽车主题卡、商场主题卡、理财主题卡、淘宝主题卡„„这样,在不同的消费时段,积分可以翻倍。

理财专家表示,手头的信用卡太多,持卡人容易混淆各张信用卡消费了多少金额、还款期是什么时候,从而造成还款拖欠等现象,而且积分也会散到各个卡里,并不划算,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理财负担”。

小编点评:多多益善,这不是谁都能驾驭的。信用卡多了,玩不好,优惠变负担。07与储蓄卡绑定也不能高枕无忧

如果担心忘记还款日,从而产生逾期等不良记录,那么办信用卡的时候,就选择与已经办理储蓄卡的同一银行。这样,信用卡就直接和储蓄卡挂钩,到还款日就会自动全额还款,而且不收取手续费。或者办个跨行转账不收手续费的储蓄银行卡,然后绑定所有信用卡,这样就不用担心忘记还款日了。

康志霞经常出差,工作比较繁忙,有时候就会忘记信用卡的最后还款日,这让原本给生活带来方便的信用卡反倒成了她的负担。有次去银行办事,她向银行的工作人员诉说了这个困惑。工作人员建议她办一个与储蓄卡相关的信用卡,这样就会在最后还款日从储蓄账户自动扣款还款。只要储蓄卡里有足够的钱,以后就不用操心还款逾期的问题了。

小编点评:在这里友情提醒一下,用信用卡消费的时候可要悠着点,如果储蓄卡里的还款金额不够,未能一次全额还款照样要付利息。

08密码比签名更安全

关于信用卡的安全,可是大家讨论最多的。目前以签名作为信用卡的消费凭证是国际银行业的主流,而在国内却是相反,密码比签名更安全。按照国际惯例,对于信用卡,使用签名、核对签名的责任在商家;而使用密码、保管密码的责任则在持卡人。在国内没有多少人去验证签名,除了信用卡被盗刷的事,处理起来和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更为保险的还是采用密码+签名的形式。

小编点评:国外的经验还是算了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国内,还是老老实实地使用秘密+签名的传统模式吧。

09超额刷卡有“超限费”

信用卡超限费,估计很多卡民们没有听说过,但这项费用确实存在。

吴楠下个月要买装修材料,就打电话到银行客服,要求提高信用额度。她的交通银行卡原本2.5万元的额度,被调高到5.5万元。买装修材料花了5万元,到还款日,吴楠按以往最低还款额的经验,只还了5000元(欠款额的10%),结果收到银行收取了超限费的通知。

银行人士提醒,为了避免产生超限费,持卡人必须在临时额度结束期限之内(一般为一个月),将超出原本额度的部分还清,否则就会多出一笔额外的开支。

小编提醒:提高信用卡临时额度,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方便,但不要忘记这个额度是临时的。还款前要向银行咨询清楚,不要让临时额度“坑”了你。

10积分可能让你空欢喜

很多人用信用卡刷卡消费,最大的诱惑就是积分可以换礼物,但就在你为了某个礼物而努力刷卡赞积分时,却有可能悲催地发现你的积分却被清零了。因为很多银行的信用卡积分都是定有效期的,一般两年期限较多。

除了这些,越来越多的持卡人反映,自己积分的价值越来越低,而且积分也越来越难获得,目前大部分银行就把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排除在积分范围之外。小编就告诉你个数据吧:在信用卡积分兑换礼物方面,就算最划算的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消费400元获得的积分也只可能兑换价值1元的物品,而最小气的光大银行则需要消费1310元,才能兑换价值1元的物品。

小编提醒:信用卡积分越来越像“鸡肋”了,如果积分有效期都没弄明白,还是建议你早早把信用卡注销了吧。

上一篇:安踏广告赏析下一篇:学校社区联系制度